只出力却不听老人言顺口溜指挥的真实事例。救急!!谢谢!

优秀作文《顾全大局的反面事例》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顾全大局的反面事例》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顾全大局的反面事例》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顾全大局的李井泉》12000字2009年11月1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井泉的百年诞辰。三年困难时期,李井泉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为缓解全国粮食危机。四川调出了大量的粮食,支援全国十几个省。这样就使四川原本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局面更加严峻了。从那时起。就有人把四川调粮和死人与李井泉连在一起。时至今日,近50年过去了,仍旧有人对李井泉非议不断。
早在1989年4月李井泉病逝时,他的子女们经过慎重讨论,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希望中央对他们的父亲李井泉的历史功过作一个公正的评价,并对调粮问题给予说明。邓小平对此信作了批示,请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阅办。中央办公厅和中顾委随之派人登门,听取李井泉家人的意见。《人民日报》在发表《李井泉同志生平》时,对其作出了高度的评价:“1960年后,李井泉同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他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对于工作中的失误,勇于承担责任。他光明磊落,坚持原则,顾全大局。”
中国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北京、天津只有4天存粮,上海只有两天存粮。中共中央向四川下达了突击运粮的死命令
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经历了近乎狂热的“大跃进”之后,又遭遇了一场连续三年的特大的自然灾害。1960年10月29日,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这样大的灾荒是我们开国11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20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至今仍可断言,发生在1959年、1960年、1961年的连续三年的特大自然灾害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综合国力还很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遇到持续三年的特大自然灾害,出现暂时的经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就在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经济困难的同时,1960年7月,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南全部在华专家,撕毁几百项协定、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还逼迫中国政府偿还债务。赫鲁晓夫集团背信弃义的行为,对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实早在1958年底,全国缺粮的问题已经显磷出来。在四川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李井泉突然发起火来:“湖北咋搞的?把我们的粮食截走了!他们不是亩产几万斤吗?”原来,本是鱼米之乡的湖北已经出现严重的粮食问题。四川调往上海的粮食,途经武汉码头时,被强行扣留了。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粮食连年丰收。李井泉曾高兴地说:“四川产了这么多的粮食。建粮库都来不及啊!”此时,李井泉对已经发生的浮夸和虚报估计不足。1959年3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第一天,李井泉即打电话给省长李大章说:“明天省里开电话会议时,向大家讲一下,目前全国粮食紧张,不少省市都在依靠四川调粮。先念同志提出,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要从四川调出55亿斤至60亿斤粮食。我们同意了中央的意见。”由于调粮,这一年,四川的粮食库存被挖掉了三分之二以上。
然而,就在1959年。四川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80多个县遭遇持续干旱。受灾最严重的地区5个月未下雨。许多地方已经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四川省委及时向中央作了报告。
1960年2月,四川省粮食厅在《外调粮食情况汇报》中,向中央粮食部紧急反映:中央安排四川1960年上半年外调粮任务过重,库存粮源已经无法调动。只能动用小春入库的新粮,要求粮食部相应核减外调任务。李井泉和四川省委已经预感到:多调出一亿斤粮食,就会增加几十万人的缺粮面。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时,黑龙江也是中央调粮的重点省份。20世纪50年代中期,10万转业官兵在王震的带领下,在人迹罕至的北国荒原,爬冰卧雪,建立起一个个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1959年。正当开发北大荒的建设全面展开的时候。黑龙江同样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大跃进”中的浮夸风。使国家对粮食产量的估算和统计严重失实、失真。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各地粮食部门纷纷告急,城市和工矿所需的口粮难以正常供应,许多人因营养不良患了浮肿病。
中国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1960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粮棉油调运指挥部,由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负责,规定铁路、汽车的货运要服从粮食紧急调运任务。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中央的粮食调拨计划难以落实。在一次国务院召集的各省市区有关负责人讨论粮食问题的会议上。李先念几乎到了“乞求”的地步。要求大家顾全大局,承担中央下达的调粮任务,但一直无人表态。最后。他不得不请周恩来出面做工作。周恩来心情沉重地说,现在中央掌握的机动粮已基本告罄,先念同志焦头烂额,我这个总理日子也很难过。我们是几亿人口的大国,灾情发展下去,城镇粮食供应不上,出了问题后果难以设想,国际国内的影响都不好。苏修也会看我们的笑话。如果大家今天不把任务背回去,那就只好不散会,都坐在这里“熬鹰”好了。
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与此同时,粮食部党组又发出红色预警:“全国几个主要城市粮食很紧张,北京、天津只有4天存粮,上海只有两天存粮。”
7月5日,李先念、谭震林两位副总理向毛泽东、中共中央报告了各地缺粮的严重情况。
7月13日,李先念又向周恩来报送了粮食调运情况不好的紧急报告。
中央调粮刻不容缓,但四川的困难也必须如实反映。7月22日。李井泉亲自致信李先念:“前几年外调多,并不是因为粮食征购增加而增加外调,是抽调历年库存而增加外调任务的。现在库存减少了,外调任务如果超过当年购销余额。那省内安排就毫无办法,特别是去年因征购过多。引起今年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本年度粮食外调任务。确有给四川缓和一下的必要。”
四川是中央外调粮食的重要省份。这时,四川也出现了问题。形势更加严峻!
7月25日,李先念不得不给在一线工作的邓小平,以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写报告:京、津、沪、辽的粮食供应“面临脱销危险”,“现在已经到了不可终日的地步”!
京、津、沪一旦断粮。后果不堪设想。四川虽然有粮,但大量调出,后果也很严重。经过反复权衡。中共中央决定采取断然措施,下达了四川等粮食调出省份必须按期按量突击运粮的死命令!
中央的命令一道接着一道。北京市市长彭真、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都曾多次打来催粮电话。他们几乎到了央求的程度:“井泉同
志,粮食什么时候运出来。救救急吧!”
在四川省委保存的机要档案中,不仅有中央的文件通知,还有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人的电话记录。
邓小平对李井泉说:“目前,只有我们四川作出牺牲了!”
全国一盘棋,局部服从全局。全党服从中央。不管是李井泉还是张井泉,谁当四川的第一把手,都必须执行中共中央的命令,服从全国的大局。省里一些主要领导干部也想不通,曾嘟囔说:“江苏、安徽、湖北放了那么多‘高产卫星’,为什么还要从四川调粮呢?我们省的粮食快要调空了,叫我们从哪里去搞粮食呀?”
在省委书记处会议上传达中央决定时,李井泉落泪了,好几位书记在省委文件上签字时都落下了眼泪。他们心里都明白,调走大批粮食意味着什么!
当年在李井泉身边的秘书陈振寰告诉笔者,1960年夏天。邓小平总书记来四川传达中央文件。他在成都只待了半天。就在省委办公大楼前。邓小平握住李井泉的手说:“井泉啊,不要送了,粮食还得调,如果北京、上海死人,国际影响就大了,目前,只有我们四川作出牺牲了!”
李井泉在省委会上表情严肃地告诉大家:“虽然我们的困难也很大,但要顾全大局,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调粮任务。”四川省委当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川西北地区把粮食赶运至宝成铁路沿线。川东南地区把粮食赶运至长江一线。分水、陆两路运出:由副省长赵苍璧负责粮食调运工作:各地、县务必3天向省委汇报一次运粮进度。
那时,四川每天有数百辆汽车从各地向长江边运粮。最紧张的时候,宝成铁路的客运都曾中断过,专门运粮。四川交通不便,当地群众是靠人背肩扛,把粮食背到公路上,再由汽车转运到火车站或长江沿岸码头。
困难时期,全国城镇人口的定量标准保持在27斤。而四川却只有19斤。农民平均留原粮(包括稻谷、小麦、杂粮及薯类),由1953年的622斤降至260斤左右。李井泉一家人也吃不饱饭。几个正在长身体的大小伙子每月的粮食定量也只有十几斤。家里蒸饭是用小罐头盒来称量。一人一份,超过一点都不行。孩子们回忆。当年吃的最多的菜就是炒红薯秧。
1961年初,四川省委在金牛坝宾馆召开工作会议。讨论调粮的问题。会开到一半,李先念从北京来电话要粮,李井泉请一位副省长去接电话,并请他向李先念说明,四川现在确实有困难,已经调不出粮食了。李先念执意要李井泉来接电话,要求四川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调粮命令。并转告说,中央领导认为,问题,发生在四川总比发生在京、津、沪造成的政治、经济和各方面的影响要小一些!作为四川人民的父母官,李井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你那里是国务院,我这里也是个小国务院嘛!”
据在场的同志回忆。李井泉接电话回来,脸色很难看,嘴唇还在发抖。他原封不动地传达了李先念的指示:四川要服从大局,一定要调粮!
四川省委经反复研究讨论,只有再调“死角粮”,从川东北和交通不便的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往外调。为此,国务院专门派来粮食部的一位副部长坐镇广元。调来几百辆卡车,向外运粮。
1959年、1960年、1961年三年中,中央从四川调出的粮食共计147亿斤,确保了京、津、沪乃至全国许多地方的粮食供应。为此,四川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李井泉也成了“搞极左、饿死人”的“罪魁祸首”。四川民间甚至传说,李井泉“为了当中央政治局委员,不顾四川人民的死活”。而事实是,李井泉在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就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调粮与他当政治局委员并无因果关系。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旨在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四川到会的一些干部,对整个国家的困难以及四川过度调粮的内情不了解。对李井泉有强烈的埋怨情绪。代表团中有人给中央写信。要求批判李井泉的严重错误。李井泉在会上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村工作的错误作了检讨,但只字未提调粮是中央的决定,只检讨四川调粮太多。自己要负主要责任。第一次检讨,大家不满意。他又准备第二次检讨。
朱德是四川人,每次中央开会。他都要向四川的同志了解家乡的情况。在北京前门饭店――四川代表团的驻地,朱德专门召集地委书记以上的干部开座谈会。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四川的问题中央也有责任,大家要团结一致,振作精神。战胜困难,争取工农业生产尽快恢复和发展,我看是大有希望的。”
据陈振寰秘书回忆,李井泉在第二次检讨前,整整一夜没有睡觉,一直在北京饭店的走廊里走来走去,几次推开秘书的房门,与秘书商量:“这个检讨究竟该怎么作?”看上去。他很为难。作为1927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在李井泉心中,永远是党性高于一切。大局利益高于一切。但他内心也有委屈。自己一个人又怎样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呢?
李井泉代表省委第二次作检查是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进行的。邓小平亲自参加四川组的会议。李井泉的心情很沉痛。声泪俱下,但他仍旧只是检讨自己对下边的情况了解不够。应当承担责任。
李井泉检讨后。邓小平非常简短地讲了几句话:“调粮的问题,井泉同志检讨了。中央也有责任,这个问题不能怪四川省委,四川调粮调得多了些。死人死得多了些。中央也有责任。”
从这次会议后,四川的同志们心中就有数了,情绪也缓和多了。
12年间,中央从四川调出的粮食相当于全国城镇人口一年的口粮。为还债,数千万头川猪源源不断地运往苏联
四川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曾是人口最多的省份。解放后,四川即担负起支援西藏和完成国家上调粮食的沉重任务。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四川人民靠坚实的双肩挑起了“调粮”、“还债”两副重担。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2年当中,中央从四川调粮共计364亿斤,为全国外调粮食最多的省份。其中:
1950年~1952年调粮14.88亿斤;
1953年~1957年(即“一五”期间)调粮162.72亿斤;
1958年调粮39.6亿斤:
三年困难时期调粮147亿斤。
也就是说,在12年当中,四川人民提供了几乎全国城镇人口一年的口粮。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
四川以“天府之国”遐迩闻名。解放前,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和连年战乱,水利失修,农业凋敝。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困生活。
解放初期,李井泉在领导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的同时,十分注意恢复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成都市解放后的第五天,他即以成都市军
管会主任的名义签署文件,拨发专款。组织部队和民工抢修都江堰。随后,又兴修了当时西南最大的引水工程――延绵100公里的官渠堰(后改称人民渠),使川西平原靠天吃饭的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央在四川投资的项目开始兴建,地方工业蓬勃发展,城市商品粮食需求逐年上升。远远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从1952年起,李井泉就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第一书记期间,就清醒地意识到。“如果四川的农业生产上不去,必将影响工业的发展”。他紧紧抓住四川自然条件的优势,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合作化和发展农业生产上。他经常告诫大家:“我们对现在经济建设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甚至许多常识都不懂,以为轻易就会做好,这是经常碰钉子的重要原因”,“必须克服盲目急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做”。
李井泉经常轻车简从,到农村调查研究,找基层干部和群众座谈,知道农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在农业合作化时,李井泉表现得从容、稳健。在1956年底,全国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已经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而四川省的农业合作化是在1957年才完成的。
为了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产量,农业部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在全面调查我国不同种植制度的分布情况后,总结了间种、套种和多熟种植的好经验。并于1954年向全国各省、地、县下发了指示性文件《关于南方稻区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籼稻改粳稻的初步意见》。水稻“三改”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四川地形复杂多样,各地的土壤情况也不一样。在水稻“三改”的过程中,李井泉最初有些急躁,一下子把双季稻种植面积搞得过大,插秧过密,走过一些弯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他总结出教训:不重视科学实验,不从实际出发,单凭碰“运气”是不行的。他根据毛泽东关于干部种试验田的指示,亲自倡导开辟出数十亩试验田,由省委机关干部耕种。省委书记处几位书记也一起参加劳动,以取得领导农业的直接经验。他还在自己家的住宅周围开出一小块试验田,试种棉花等多种农作物。
正是因为有力保护和正确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摸索科学种田的好经验,四川的农业生产得以稳步发展,从1950年粮食收成以平均每年6.6%的速度递增。毛泽东曾表扬李井泉:“不是也蛮好嘛!”
四川农民自古就有养猪的传统。而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充足的饲料来源又为生猪繁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李井泉主政川西后,及时发现了四川在养猪上的巨大优势,在领导农业生产的同时。又把饲养生猪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发展生猪生产,政府发放专项贷款,实行社员交一头肥猪奖励40斤粮食等规定。在政府的帮助下。全省村、社普遍建立了家畜防疫站。
为探索发展生猪的路子。李井泉经常深入农村作细致的调查研究。他高兴地背诵着从农民群众那里学来的顺口溜:“猪儿全身都是宝,肉可吃,皮制革,猪鬃做毛刷,肠衣供医药,猪骨制粉肥,就连杀猪的废水也是好肥料……”
1955年。毛泽东发出大力发展养猪事业的号召。并为浙江上华合作社《这里养了一大批毛猪》的报道作了编者按,更加激发了四川农民的养猪热情。1956年,四川全省生猪年围栏数为2300万头,比1949年增长了一倍还多。
然而。三年困难时期,中国人却过着“只见猪儿跑,却吃不上猪肉”的紧巴日子。那时,中国工业尚不发达,给苏联还债主要靠农副产品,而粮食产品价格很低,只有靠大量出口生猪和肉食品。为此,数千万头川猪源源不断地运往苏联。
为了保证出口,毛泽东带头不吃猪肉。周恩来在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向全体同志宣布说:从明天起停止吃猪肉,起个示范作用。李井泉立即打电话给省委,转告这一情况。他说:“我们四川要大力支援国家外调生猪和肉食品的任务。各机关、企业、军队吃肉标准一律降低,吃得少的也要压缩。”
当时,四川农民的年均口粮已经降到最低限,增加养猪,势必增加粮食消耗。这在省委一班人中也有争论。李井泉的态度很坚决,他在省地委书记会上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不跟你们妥协,你们开会斗争我一个人,我还是要坚持到底!农业增产,你吹得再高,猪比人家少,没有肥料,你就是虚报!”
周恩来听到李井泉有关饲料粮不足的情况汇报后。先后调拨了10亿斤专用粮,支持四川大力发展养猪事业。1959年底,四川生猪存栏数达3167万头。1960年增长到6424万头,翻了一番还要多,创历史最高水平。
到了1962年,由于严重缺粮,四川全省的生猪围栏数已经下降到1250万头。
看到粮源断绝,浮肿病人剧增,李井泉忧心如焚。“只懂得大公无私,不懂得大公有私”,毛泽东的批评善意而深刻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外有人格外关注四川调粮问题,一些“知情人”开始舞文弄墨。有人甚至将不同资料里孤立出现的1957年和1960年的四川人口数字彼此相减,推出在三年困难时期四川“饿死1000万人”的结论。李井泉调粮过多的“错误”由此上升为“重罪”。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到底有多少非正常死亡人口?各省又有多少非正常死亡人口?国家正式出版的人口书籍,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编纂的《中国人口年鉴》(1985年)、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常用人口数据集》以及《中国人口?四川分册》,对历年全国及各省的人口数字都有统一清晰的表述,1957年四川人口总数为7081万人,1960年为6620万人。动笔算一算便能看出一二三。
“文革”中,与李井泉一起被打成“李廖死党”的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在“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任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农村工作。1974年复出后,他先后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中顾委委员。他带着四川的问题,调查了解了福建和其他一些省、市在“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和反思,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和明确_的看法。廖志高认为,在四川已严重缺粮、浮肿病开始流行和出现人口非正常死亡的时候。特别是1960年底,为了顾全全国大局,四川省委领导仍不得不服从国务院命令,过头调粮出川,这是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四川特有的或者比其他省区更严重的工作失误,即:农村公共食堂解散晚、社员自留地恢复迟、搞“反瞒产私分”。则极大地影响了群众抵御饥荒的自救能力。加剧了四川群众的生活困难和人口非正常死亡。
可以想见,过度调粮使四川省委一班人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满载着粮食的汽车、火车、轮船频频出川,四川百姓却在忍受饥饿,李
井泉坐卧不安。在最困难的两年中,他带领省委一班人在全川不停地奔波救急。
1960年,四川闹春荒,全省灾区普遍缺粮。李井泉在省委会上号召全体干部:“应当在全省党员和群众中毫不隐瞒地讲明我们面临的困难,指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和有利条件,要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生产自救,为战胜困难争取农村形势好转而努力。”省委会后,大批干部下到缺粮地区去蹲点,带领群众搞“瓜菜代”,挺过眼前的危机。李井泉亲自率领一批干部奔赴受灾严重的川东、重庆等地。
前往黔江、酉阳地区检查工作的省委书记廖志高向李井泉报告,所到地区浮肿病严重。贫困区社还死了一些人。李井泉立即指示有关部门:调拨1000万斤粮食;发放1000万元救济款:提取部分商业利润补助贫困社员缺油盐钱的困难;要求重庆市派出医疗队星夜赶往黔江、酉阳两县,救治生病的群众。
随后,李井泉又接到省除害灭病办公室报告:入春以来,全省不少县(市1都有不同程度的浮肿病发生,多数在农村。城市、工矿、学校也有,有35个县情况比较严重,最高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4%。李井泉紧急指示有关部门:“农村粮食工作应抓20%的落后地区。务使不出问题。”
5月,李井泉来到万县地区检查工作,当地负责人汇报,5个贫困杜患浮肿病的有9000人,正在集中治疗时,李井泉心情沉重地说:“饿肚子难受呀!在农村中。因饥饿搞点东西吃,不能叫小偷,要赶快抢治病人,组织生产自救!”
这年夏秋季节。四川又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有40个县遭受损失,受灾面积达3000万亩,受灾人口达1500万人以上。
1961年,四川全省有99个县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有3000万亩田地误了农时。灾情最严重的江北县,农民平均留粮仅200斤。
1962年2月春荒迫在眉睫,省委决定将仅有的4亿斤库存拨出2亿斤作为农村返销粮。结果一核算。新旧库存全部扫光!
“大跃进”中的失误和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困难,使李井泉在困惑中逐渐清醒。经过1961年5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后来的广州会议,他作了认真的反思:三年来,我们工作中的教训,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规律很不理解。当然,对于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就可以避免,至少可以减少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缩短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1962年3月。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周恩来召集东北三省和四川的同志研究粮食问题。周恩来称赞四川和黑龙江两省能从大局出发,不讲价钱,外调粮食支援全国。当周恩来了解到四川粮食供应仍存在着较大缺口后。当即决定:中央原计划从四川调出的4亿斤粮食,现在不调了。再补给四川1亿斤粮食;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省也都要拿出一些粮食帮助四川。中央和各省支援的3.08亿斤粮食如同雪中送炭。使饥饿了3年的四川缓过一口气。
支援全国过度调粮给四川人民带来的损失,使毛泽东很难忘怀。1962年。当毛泽东得知四川可能增产50亿斤粮食时,非常友善地告诫李井泉:“你们就是增加了,也不要支援那样多!”1965年,在李井泉汇报四川粮食问题时,毛泽东又说李井泉:“只懂得大公无私,不懂得大公有私。”毛泽东的批评善意而深刻。
顾全大局与兼顾局部利益是辩证的统一。李井泉作为四川第一把手。在完成国家过度调粮任务的同时,怎样安排好四川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如果能像大多数省份那样,早些解散公共食堂。还给群众在吃饭问题上的自主权;如果能像有些地方那样。采取变通的办法,冬闲时期允许社员在原有的自留地上种植一季作物,归个人所有;如果能采取更积极的办法。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是不是能把损失减少得更小一些呢?
对于来自社会上的种种非议,李井泉始终沉默无言,淡然处之。他告知子女,谁都不许为他写回忆录
七千人大会之后,由于四川省委坚决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3年,四川经济已经开始全面好转,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四川再度崛起!
1963年3月下旬,朱德到四川视察,在各地走了40多天。回到北京后。他把在四川看到的工农业生产上升、市场繁荣、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气象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高兴地说:“想不到四川恢复得这样快!”
1964年五六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首次作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决策――“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在今后6年,形成冶金、国防、石油、铁路、煤炭、电子、机械重要工业基地。
为了抓紧修好成昆、川黔、滇黔三条铁路,1964年9月,中央批准成立西南铁道建设总指挥部,任命李井泉为总指挥。1965年2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共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任命李井泉为主任。
根据当时中央对三线建设的布点要求,许多重点项目多在交通不便、荒无人烟的深山区。李井泉不顾身体多病,亲临现场考察。攀枝花钢铁厂所在的弄弄坪,成昆铁路穿越的沙木拉达大隧道、官村坝大隧道等山地,都多次留下他的足迹。在中央和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下,三线建设成效显著。川黔铁路于1965年7月通车;攀钢在1965年以前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开始一号高炉的建设。
正当西南三线建设进入高潮。各省社会经济形势全面好转,各条战线的工作稳步前进的时候,一场持续十年的“文革”动乱开始了。
曾因严重违法乱纪、打击陷害干部群众,被中共中央批准开除党籍的原中共宜宾地委书记刘结挺和原中共宜宾市委第一书记张西挺夫妇,在林彪、“四人帮”的支持下,乘动乱之机大肆进行翻案、夺权活动。并挑动大规模的武斗。西南地区成为“文革”的重灾区。三年困难时期,李井泉对过度调粮有意见。曾说出的一句气话“你那里是国务院。我这里也是个小国务院”,被刘、张一伙无限上纲,当成搞“独立王国”。想当“土皇帝”的“罪证”。李井泉被造反派揪斗、游街。然而,对调粮问题。他却始终守口如瓶。
在三线建设中,铁道兵副司令员、西南铁路建设副总指挥郭维城与李井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看到造反派在成都接连不断地批斗李井泉,使其身心受到严重摧残。郭维城无比气愤。为了保证李井泉的安全,郭维城将其转移到驻扎在偏远地区的铁道兵部队。
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不见了!周恩来万分着急。派人多方查找。直到半个月后,总理办公室打电话给郭维城,才证实了李井泉的去向。周恩来指示郭维城。必须亲自将李井泉安全护送到昆明。再转乘飞机去上海检查身体,将他保护起来。造反派一时找不到李井泉,气急败坏。就把郭维城
当替罪羊,架起“喷气式”批斗。还押着他在西昌县城里游街。
“文革”给李井泉的家庭带来的灾难是相当惨重的。与他相濡以沫28年的妻子、四川省轻工厅厅长肖里,在监狱里被迫害致死。他的二儿子李明清在北京航空学院被造反派毒打致死。
1972年,李井泉在江西插队的四个孩子――再望、大蓉、二蓉和华川,曾到下放到江西的邓小平家过年。邓小平拿出家里好吃的东西招待他们,还亲自下厨,炒菜做饭,做了米粉肉、醪糟鸡蛋给他们吃。邓小平和卓琳的关爱,给身心受到伤害的孩子们以极大的安慰。
“文革”后期,周恩来因为李井泉的二儿子李明清被害很内疚,感到对不起李井泉,提出追查凶手。李井泉强忍悲痛说:“群众运动,免不了有过火的地方,不要再追究了,否则还要死人。”
长期以来,因过度调粮问题,来自社会和群众的非议不断,李井泉始终沉默无言,淡然处之。他的孩子们曾恳求他写一篇回忆录,讲明调粮事件的原委,还自己以清白,却遭到严厉拒绝。李井泉告知子女,谁都不许为他写回忆录。
李井泉积劳成疾。加上“文革”期间身心受到极度摧残。身体每况愈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腹部动脉长了血管瘤,住进北京医院。为了防止病灶扩散,他的一条下肢相继被截除了两次。弥留之际,他不能进食,全靠鼻饲维持营养。他把80年来的悲欢荣辱全都放在心里。默默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1999年夏,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写作《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时,为了弄清李井泉的一些情况,曾与李井泉的五儿子再望通电话。当谈到四川调粮问题时,毛毛告诉再望:“我和母亲都清楚地记得,老爷子健在时。曾不止一次说过,关于四川调粮,是中央的决定,责任在中央,不在地方,是集体作出的决定。责任在集体,不在个人,这个问题中央已经作过明确的结论。”
曾在李井泉身边工作多年的老秘书陈振寰,现在已是年逾八旬的老人。他非常感慨地告诉笔者:“最近,我看了电影《集结号》,很有感触。为了保证大部队的胜利,谷连长带着一个连坚守阵地,打阻击战。不吹集结号,就永远不准撤下来,结果全连的战士都牺牲了……三年困难时期,在全国普遍缺粮的特殊情况下,中央出于无奈,才下达了四川必须调粮的死命令。四川调粮。如同打了一场阻击战。四川作出局部牺牲,却保证了全国平稳地渡过难关。”
为了更多地了解有关四川调粮的情况,笔者曾打开互联网进行搜索。在一篇内容为李井泉“不顾四川人民死活,用四川粮食讨好中央。为的是换官当”的文章后面。看到一则深明大义的跟帖:“我是四川人。我不恨李井泉。作为四川人可以恨他,但是作为中国人我敬重他……”
笔者大为感叹!
(感谢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宣乔毅民、潘清雍同志提供资料。)
李井采(1909.11-1989.4),汉族,江西临川人。1927年春加入中田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夏,前往中央苏区,历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直属队党支部书记、红三十五军政委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副旅长、政委。解放战争中,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第二十兵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川西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是中共第八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第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作文二:《顾全大局的李井泉》13900字顾全大局的李井泉
《党史博览))2009年第11期
顾全大局的李井泉
2009年l1月1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井泉的百年诞
辰.三年困难时期,李井泉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为缓解全国粮食危
机,四川调出了大量的粮食.支援全国十几个省.这样就使四川原本因
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局面更加严峻了.从那时起.就有人把四川调粮
和死人与李井泉连在一起.时至今日,近50年过去了,仍旧有人对李井
泉非议不断.
早在1989年4月李井泉病逝时,他的子女们经过慎重讨论,给邓小
平写了一封信,希望中央对他们的父亲李井泉的历史功过作一个公正
的评价,并对调粮问题给予说明.邓小平对此信作了批示.请当时的中
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阅办.中央办公厅和中顾委随之派人登门.听取
李井泉家人的意见.《人民日报》在发表《李井泉同志生平》时,对其作
出了高度的评价:”1960年后,李井泉同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兼成
都军区第一政委.他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艰苦
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隐瞒自己的政治
观点,对于工作中的失误,勇于承担责任.他光明磊落,坚持原则,顾全
中国面临严重的粮食
危机.北京,天津只有4天存
粮,上海只有两天存粮.中
共中央向四川下达了突击
运粮的死命令
在上世纪5off-代后期,年轻的
人民共和国经历了近乎狂热的”大
跃进”之后.又遭遇了一场连续三年
的特大的自然灾害.1960ff-10月29
日.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上说:”这样大的灾荒是我们开国11
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
来说,20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
过.”至今仍可断言,发生在1959~-,
1960~g,1961年的连续三年的特大
自然灾害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最
严重的一次.
在20世纪5O年代末,中国的生
产力水平还很低下,综合国力还很
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
限,遇到持续三年的特大自然灾害.
出现暂时的经济困难是不可避免
然而,就在中国人民遭受巨大
经济困难的同时,1960~-7月,苏联
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
全部在华专家,撕毁几百项协定,合
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还逼迫中国
政府偿还债务.赫鲁晓夫集团背信
弃义的行为.对中国人民来说无疑
是雪上加霜.
其实早在1958~1z底.全国缺粮
的问题已经显露出来.在四川省委
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李井泉突然发
起火来:”湖北咋搞的?把我们的粮
食截走了!他们不是亩产几万斤吗?”
原来.本是鱼米之乡的湖北已经出
现严重的粮食问题.四川调往上海
的粮食,途经武汉码头时.被强行扣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粮食连年
丰收.李井泉曾高兴地说:”四川产
1954年,时任I~111省委第一书记的李井泉.
了这么多的粮食.建粮库都来不及
啊!”此时,李井泉对已经发生的浮夸
和虚报估计不足.1959~F3月,中一-I+
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第一天,李井泉即打电话给省
长李大章说:”明天省里开电话会议
时,向大家讲一下,目前全国粮食紧
张,不少省市都在依靠四川调粮.先
念同志提出,今年下半if-至明年上
半年,要从四川调出55亿斤至60亿
斤粮食.我们同意了中央的意见.”
由于调粮,这一年,四川的粮食库存
被挖掉了三分之二以上.
然而,就在1959~,四JII和全国
许多地方一样.遭受了历史上最严
重的自然灾害.8O多个县遭遇持续
干旱.受灾最严重的地区5个月未下
雨.许多地方已经出现饿死人的情
况.四川省委及时向中央作了报告.
1960年2月.四川省粮食厅在
《外调粮食情况汇报》中,向中央粮
食部紧急反映:中央安排四川1960
年上半年外调粮任务过重.库存粮
源已经无法调动,只能动用小春入
库的新粮.要求粮食部相应核减外
调任务.李井泉和四JJl省委已经预
感到:多调出一亿斤粮食,就会增加
几十万人的缺粮面,必将导致严重
当时.黑龙江tlz是中央调粮的
重点省份.20世纪50年代中期,l0万
转业官兵在王震的带领下.在人迹
罕至的北国荒原.爬冰卧雪.建立起
个个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1959
年.正当开发北大荒的建设全面展
开的时候,黑龙江同样遭受了严重
的自然灾害.
“大跃进”中的浮夸风.使国家
对粮食产量的估算和统计严重失
实,失真.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致
使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各地粮食
部门纷纷告急,城市和工矿所需的
口粮难以正常供应,许多人因营养
不良患了浮肿病.
中国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1
1960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决
定,成立中央粮棉油调运指挥部,由
同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负责.规定铁
路,汽车的货运要服从粮食紧急调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中央的粮
食调拨计划难以落实.在一次同务
院召集的各省市有关负责人讨论
粮食问题的会议上.李先念几乎到
了”乞求”的地步,要求大家顾全大
局,承担中央下达的调粮任务,但一
直无人表态.最后,他不得不请周恩
来出面做]:作.周恩来心情沉重地
说,现在中央掌握的机动粮已基本
告罄,先念同志焦头烂额,我这个总
理日子也很难过.我们是几亿人口
的大国,灾情发展下去,城镇粮食供
应不上,出了问题后果难以设想,国
际困内的影响都不好,苏修也会看
我们的笑话.如果大家今天-’F把任
务背回去,那就只好不散会.都坐在
这里”熬鹰”好了.
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
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与此同时,
粮食部党组又发出红色预警:”全国
几个主要城市粮食很紧张,北京,天
津只有4天存粮,上海只有两天存
《党史博览}2009年第
7月5日.李先念,谭震林两位副
总理向毛泽东,中共中央报告了各
地缺粮的严重情况.
7月l3日,李先念又向周恩来报
送了粮食调运情况不好的紧急报
中央调粮刻不容缓,但四川的
困难ttz~,须如实反映.7月22日,李
井泉亲自致信李先念:”前几年外调
多,并不是因为粮食征购增加而增
加外调,是抽凋历年库存而增加外
调任务的.现在库存减少了.外调任
务如果超过当年购销余额.那省内
安排就毫无办法.特别是去年因征
购过多,引起今年出现了许多问题,
因此,本年度粮食外调任务.确有给
四川缓和一下的必要.”
四川I是中央外调粮食的重要省
份.这时,四JII也出现了问题,形势
更加严峻1
7月25日.李先念不得不给在一
线_丁作的邓小平.以及毛泽东和中
共中央写报告:京,津,沪,辽的粮食
供应”面临脱销危险”,”现在已经到
了不可终日的地步”!
京,津,沪一旦断粮,后果不堪
设想.四川虽然有粮,但大量调出.
后果也很严重.经过反复权衡.中共
中央决定采取断然措施.下达了四
川等粮食调出省份必须按期按量突
击运粮的死命令!
中央的命令一道接着一道.北
京市市长彭真,上海市委第一
柯庆施都曾多次打来催粮电话
们几乎到了央求的程度:”井
志,粮食什么时候运出来,救
在四川省委保存的机要
中.不仅有中央的文件通知,还
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人的电
邓小平对李井泉
“目前,只有我们四川f
牺牲了!”
全国一盘棋,局部服从全J}i
党服从中央.不管是李井泉还
井泉,谁当四川1的第一把手,都
执行中共中央的命令.服从全
大局.省里一些主要领导干部
不通,曾嘟囔说:”江苏,安徽,
放了那么多’高产卫星’,为什
要从四川调粮呢?我们省的粮
要调空了,叫我们从哪里去搞
在省委书记处会【义上传达
决定时,李井泉落泪了,好儿位
在省委文件上签字时都落下
泪.他们心里都明白.测走大批
意味着什么!
当年在李井泉身边的秘书
寰告诉笔者,1960年夏天,邓小
书记来四川传达中央文件.他
都只待了半天.就在省委办公
墅曼生旦.,李星一煎三堕圃毛叠壹龌焦星垂挝
《党史博览~2oo9年第11期
前.邓小平握住李l井泉的手说:”井
泉啊,不要送了.粮食还得渊,如果
北京,上海死人.同际影响就大了,
目前.只有我们四川作牺牲了!”
李井泉在省委会上表情严肃地
告诉大家:”虽然我们的闲难也很
大.但要顾全大局,想尽一切办法完
成调粮任务.”四JII省委当即发出紧
急通知:要求川西匕地把粮食赶
运至宝成铁路沿线,川I东南地区把
粮食赶运至长江一线,分水,陆两路
运m;由副省长赵苍壁负责粮食调
运工作:各地,县务必3天向省委汇
报一次运粮进度.
那时.四川每天有数百辆汽车
从各地向长江边运粮.最紧张的时
候,宝成铁路的客运都曾中断过,专
门运粮.四JII交通不便,当地群众是
靠人背肩扛,把粮食背到公路上,再
由汽:车转运到火车站或长江沿岸码
阑难时期,全国城镇人口的定
量标准保持在27斤,而四川却只有
l9斤.农民平均留原粮(包括稻谷,小
麦,杂粮及薯类),南1953年的622斤
降至260斤左右.李井泉一家人也吃
不饱饭.几个正存长身体的大小伙
子每月的粮食定量也只有十儿斤.
家咀蒸饭是用小罐头盒来称量,一
人一份.超过一点都不行.孩子们同
忆.肖年吃的最多的荣就是炒红薯
1961年初.四川省委在金牛坝
宾馆召开丁作会议,讨论调粮的问
题.会开到一半.李先念从北京来电
话要粮.李井泉请-一位副省长去接
电话,并请他向李先念说明,四川现
在确实有困难,已经调不出粮食了.
李先念执意要李井泉来接电话,要
求四川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
调粮命令,并转告说,中央领导认
为,问题发生在四川总比发生在京,
津,沪造成的政治,经济和各方面的
影响要小一一些!作为四川1人民的父母
官.李井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
绪:”你那里是国务院,我这里也是
个小国务院嘛!”
据在场的同志回忆,李井泉接
电话回来,脸色很难看,嘴唇还在发
抖.他原封不动地传达了李先念的
指示:四川要服从大局.一定要调粮!
四川省委经反复研究讨论.只
有再调”死角粮”,从川东北和交通
不便的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往
外调.为此.国务院专门派来粮食部
的一位副部长坐镇广元.调来几百
辆卡车,向外运粮.
1959年,l960年,l961年三年
中,中央从四川调出的粮食共计147
亿斤,确保了京,津,沪乃至全国许
多地方的粮食供应.为此,四川1人民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李井泉也成了
“搞极左,饿死人”的”罪魁祸首”.四
川I民问甚至传说,李井泉”为了当中
央政治局委员.不顾四川人民的死
活”.而事实是.李井泉在1958年5月
召开的巾共八届五中全会上就被增
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调粮与他当
政治局委员并无因果关系.
1962年1月l1日至2月7日.中共
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旨在
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党的民主
集中制,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
方针.四川到会的一些干部,对整个
国家的困难以及四川过度调粮的内
情不了解.对李井泉有强烈的埋怨
情绪.代表团叶I有人给中央写信,要
求批判李井泉的严重错误.李井泉
在会上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
动中农村]二作的错误作了检讨,但
只字未提调粮是中央的决定.只检
讨四川调粮太多,自己要负主要责
任.第一次检讨.大家不满意,他又
准备第:二次检讨.
朱德魁四川人.每次中央开会,
他都要向四川的同志了解家乡的情
况.在北京前门饭店——四川代表
团的驻地.朱德专门召集地委书记
以上的干部开座谈会.他语重心长
地对大家说:”四川的问题中央也有
责任,大家要团结一致,振作精神,
战胜困难.争取工农业生产尽快恢
复和发展,我看是大有希望的.”
据陈振寰秘书回忆,李井泉在
第二次检讨前,整整一夜没有睡觉,
直在北京饭店的走廊里走来走
去,几次推开秘书的房门,与秘书商
量:”这个检讨究竟该怎么作?”看上
去,他很为难.作为l927年参加革命
的老党员,在李井泉心中,永远是党
性高于一切,大局利益高于一切.但
他内心也有委屈,自己一个人又怎
样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呢?
李井泉代表省委第二次作检查
是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进行的.邓
小平亲自参加四川组的会议.李井
泉的心情很沉痛,声泪俱下,但他仍
旧只是检讨自己对下边的情况了解
不够,应当承担责任.
李井泉检讨后.邓小平非常简
短地讲了几句话:”调粮的问题,井
泉同志检讨了.中央也有责任,这个
问题不能怪四川省委.四川调粮调
得多了些,死人死得多了些.中央也
有责任.”
从这次会议后,四川I的同志们
心中就有数了,情绪也缓和多了.
12~,-间,中央从四川调
出的粮食相当于全国城镇
人口一年的口粮.为还债,
数千万头川猪源源不断地
四川I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曾是
人口最多的省份.解放后,四川I即担
负起支援西藏和完成国家上调粮食
的沉重任务.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
期.四JI1人民靠坚实的双肩挑起了
“调粮”,”还债”两副重担.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新中国成
立后的12年当中.中央从四川I调粮
共计364亿斤,为全国外调粮食最多
的省份.其中:
l95o~F,1952年调粮l4.884乙斤:
1953ff~,l957年(即”一五”期间)
调粮162.72亿斤;
1958年调粮39.6亿斤;
三年困难时期调粮147亿斤.
也就是说,在12年当中,四川人
民提供了几乎全国城镇人口一年的
口粮.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
四川以”天府之国”遐迩闻名.
解放前,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和
连年战乱,水利失修,农业凋敝,广
大劳动人民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
体的贫困生活.
解放初期.李井泉在领导清匪
反霸和土地改革的同时,十分注意
恢复经济.发展1_农业生产.成都市
解放后的第五天.他即以成都市军
管会主任的名义签署文件,拨发专
款,组织部队和民工抢修都江堰.随
后,又兴修了当时西南最大的引水
工程——延绵lOO公的官渠堰f后
改称人民渠1.使川西平原靠天吃饭
的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稳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央
在四川投资的项目开始兴建,地方
业蓬勃发展.城市商品粮食需求
逐年上升,远远超过粮食的增长速
度.从1952年起,李井泉就任中共四
川省委书记,第一书记期间,就清醒
地意识到.”如果四川的农业生产上
不去,必将影响T业的发展”.他紧
紧抓住四川自然条件的优势.…直
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合作化和发展
农业生产上.他经常告诫大家:”我
们对现在经济建设的复杂性认识不
足.甚至许多常识都不懂,以为轻易
就会做好.这是经常碰钉子的重要
原因”,”必须克服盲目急躁,脚踏实
地,一步一步去做”.
李井泉经常轻车简从,到农村
调查研究,找基层干部和群众座谈.
知道农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在农
业合作化时,李井泉表现得从容,稳
健.在1956~底,全国参加高级社的
农户已经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而
《党史博览))2009年第11期
旧川省的农业合作化是在1957年才
为j-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产量.
农业部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在全而
调查我围不同种植制度的分布情况
后,总结了问种,套种和多熟种植的
好经验,并于l954年向全围各省,
地,县下发了指示性文件《关于南方
稻?单季改舣季,问作改连作,籼稻
改粳稻的初步意见》.水稻”三改”取
得显着的增产效果.水稻合理密植
的增产效果更为着.
四川地形复杂多样,各地的土
壤情况也不一样在水稻”i改”的
过程中.李井泉最初有些急躁.一下
子把双季稻种植面积搞得过大.插
秧过密,走过…一些弯路.在”摸着石
头过河”的过程中,他总结出教训:
不重视科学实验.不从实际m发.单
凭碰”运气”是不行的他根据毛泽
东关1二干部种试验田的指示.亲自
倡导开辟m数十亩试验田.由省委
机关干部耕种,省委书记处几位书
记也一起参加劳动,以取得领导农
业的直接经验.他还在自己家的住
宅周围开L叶J一小块试验田.试种棉
花等多种农作物..
正是因为有力保护和正确引导
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断
摸索科学种田的好经验.四川的农
业生产得以稳步发展.从1950~g粮
1965年11月,邓小平视察正在施工中的西南三线铁路.左起:郭维城,李富春,李井
泉,邓小平.
食收成以平均每年6.6%的速度递
增毛泽东曾表扬李井泉:”不是也
蛮好嘛!”
四川农民自古就有养猪的传
统,而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充足的饲
料来源又为生猪繁殖提供了优越的
条件.李井泉主政川西后,及时发现
了四川在养猪上的巨大优势.在领
导农业生产的同时,又把饲养生猪
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发展生猪生
产,政府发放々项贷款.实行社员交
头肥猪奖励40斤粮食等规定在
政府的帮助下,全省村,社普遍建立
了家畜防疫站.
为探索发展生猪的路子,李井
泉经常深入农村作细致的调查研
究.他高兴地背诵着从农民群众那
里学来的顺口溜:”猪儿全身都是
宝,肉可吃,皮制革,猪鬃做毛刷,肠
衣供医药,猪骨制粉肥,就连杀猪的
废水也是好肥料……”
1955J~lZ,毛泽东发出大力发展
养猪事业的号召,并为浙江上华合
作社《这里养了一大批毛猪》的报道
作了编者按,更加激发了四川农民
的养猪热情.l956’~,四JII全省生猪
年围栏数为2300万头.比1949~g增
长了一倍还多.
然而.三年闲难时期,中国人却
过着”只见猪儿跑,却吃不上猪肉”
的紧巴日子那时.中国工业尚不发
达,给苏联还债主要靠农副产品,而
粮食产品价格很低,只有靠大量出
口生猪和肉食品.为此.数1I万头川
猪源源不断地运往苏联.
为了保证I叶J口,毛泽东带头不
吃猪肉.周恩来在召开中央T作会
议时,向全体同志宣布说:从明天起
停止吃猪肉,起个示范作用.李井泉
立即打电话给省委,转告这一情况.
他说:”我们四川要大力支援国家外
调生猪和肉食品的任务.各机关,企
业,军队吃肉标准一律降低.吃得少
的也要压缩”
当时.四川农民的年均口粮已
经降到最低限,增加养猪.势必增加
粮食消耗.这在省委一班人中也有
争论.李井泉的态度很坚决,他在省
地委书记会上说:”在这个问题上.
我不跟你们妥协,你们开会斗争我
《党史博览~2009年第11期
1978年.李井泉回四川视察三线工厂,受到工人群众的热烈欢迎.
i,-人,我还是要持到底!农,增
产,你吹得再高,猪比人家少,没仃
肥料,你就是虚报!”
周恩来听到李井泉有关饲料粮
不足的情况汇报后.先后调拨T10
亿斤专用粮,支持四川I大力发展养
猪事业.1959年底,四川生猪存栏数
达3167万头.1960年增长到6424万
头,翻了一番还要多,创历史最高水
到了l962年,由于严重缺粮,四
川全省的生猪同栏数已经下降到
l250万头
看到粮源断绝,浮肿病
人剧增,李井泉忧心如焚.
“只懂得大公无私,不懂得
大公有私”,毛泽东的批评
善意而深刻
2O世纪8O年代以后.国内外有
人格外关注四川调粮问题.一些”知
情人”开始舞文弄墨.有人甚至将不
同资料里孤立出现的1957~和1960
年的四川1人口数字彼此相减,推出
在三年困难时期四川”饿死l000万
人”的结论.李井泉调粮过多的”错
误”由此上升为”重罪”.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到
底有多少非正常死亡人口?各省又
有多少非正常死亡人口?国家正式
出版的人口书籍,如.中国社会科学
院人口研究中心编纂的《中国人口
年鉴》(1985年),中人口m版社H{
版的《中同常用人口数据集》以及
《中圈人口?四川分册》.对历年全国
及各省的人口数字都有统一清晰的
表述,1957年四川人口总数为7081
万人,1960~为6620万人.动笔算一
算便能看出一二.
“文革”中,与李井泉一起被打
成”李廖死党”的四川省委第一书记
廖志高,在”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
期任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农
村工作.1974~g复出后.他先后任福
建省委第一书记,中顾委委员.他带
着四川的问题,调查了解了福建和
其他一些省,市在”大跃进”,三年困
难时期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和反
思,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步
形成了比较系统和明确的看法.廖
志高认为,在四川已严重缺粮,浮肿
病开始流行和出现人口非正.g-死亡
的时候,特别是1960#~底,为了顾全
全国大局.四川省委领导仍不得不
服从国务院命令,过头调粮出川,这
是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四川
特有的或者比其他省区更严重的32
作失误,即:农村公共食堂解散晚,
社员自留地恢复迟,搞”反瞒产私
分”,则极大地影响了群众抵御饥荒
的自救能力.加剧了四川群众的生
活困难和人口非正常死亡.
可以想见,过度调粮使四川省
委一班人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随
着满载着粮食的汽车,火车,轮船频
频出川I,四川I百姓却在忍受饥饿.李
井泉坐卧不安.在最困难的两年中,
他带领省委一班人在全川I不停地奔
196o~,四川闹春荒,全省灾区
普遍缺粮.李井泉在省委会上号召
全体干部:”应当在全省党员和群众
中毫不隐瞒地讲明我们面临的困
难.指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和有利条
件.要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生产自
救,为战胜困难争取农村形势好转
而努力.”省委会后,大批干部下到
缺粮地区去蹲点,带领群众搞”瓜菜
代”,挺过眼前的危机.李井泉亲自
率领一批干部奔赴受灾严重的川
东,重庆等地.
前往黔江,酉阳地区检查工作
的省委书记廖志高向李井泉报告,
所到地区浮肿病严重,贫困区社还
死了一些人.李井泉立即指示有关
部门:调拨lO0O万斤粮食:发放1000
万元救济款;提取部分商业利润补
助贫困社员缺油盐钱的困难:要求
重庆市派出医疗队星夜赶往黔江,
酉阳两县,救治生病的群众.
随后.李井泉又接到省除害灭
病办公室报告:入春以来,全省不少
县(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浮肿病发生,
多数在农村,城市,工矿,学校也有,
有35个县情况比较严重,最高发病
率占总人口的1.4%.李井泉紧急指
示有关部门:”农村粮食工作应抓
20%的落后地区,务使不出问题.”
5月.李井泉来到万县地区检查
1-作,当地负责人汇报,5个贫困社
患浮肿病的有9000人.正在集中治
疗时,李井泉心情沉重地说:”饿肚
子难受呀!在农村中.因饥饿搞点东
西吃,不能叫小偷,要赶快抢治病
人,组织生产自救!”
这年夏秋季节,四川又发生了
严重的洪涝灾害.有40个县遭受损
失.受灾面积达3ooo万亩,受灾人口
达1500万人以上.
1961年.四川全省有99个县遭
受不同程度的旱灾,有3000万亩田
地误了农时.灾情最严重的江北县,
农民平均留粮仅200斤.
1962年2月春荒迫在眉睫,省委
决定将仅有的4亿斤库存拨出2亿斤
历史一—_
作为农村返销粮.结果一核算,新旧
库存全部扫光!
“大跃进”中的失误和i年自然
灾害造成的严重网难.使李井泉在
闲惑巾逐渐清醒.经过1961年5月的
中央T作会议和后来的广州会议,
他作了认真的反思:i年来,我们丁
作中的教训.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的发展规律很不理解.当然,
对于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需要一
个过程.如果认真进行凋查研究.就
可以避免.至少可以减少工作中的
缺点和错误,缩短我们对事物的认
l962年3月.二届全国人大次
会议在北京,日开.会议期间.周恩来
召集东北i省和四川的同志研究粮
食问题.周恩来称赞四川和黑龙江
两省能从大局fH发,不讲价钱,外调
粮食支援全同.当周恩来了解到四
川粮食供应仍存在着较大缺口后,
当即决定:中央原计划从四川调出
的44L斤粮食.现存不涮了.再补给
四川1亿斤粮食;湖北,江西,浙江,
江苏等省也都要拿出一些粮食帮助
四JII.中央和各省支援的3.O8亿斤粮
食如同雪中送炭.使饥饿了3年的四
川缓过一口气.
支援全国过度调粮给四川人民
带来的损失,使毛泽东很难忘怀.
1962年.当毛泽东得知四川可能增
产50亿斤粮食时.非常友善地告诫
李井泉:”你们就是增加了.也不要
支援邪样多!”1965~,在李井泉汇报
四川粮食问题时.毛泽东义说李井
泉:”只懂得大公无私.不懂得大公
有私”毛泽东的批评善意而深刻.
顾全大局与兼顾局部利益是辩
证的统一.李井泉作为四川第一把
手,在完成围家过度调粮任务的同
时.怎样安排好四川百’姓的生产和
生活?如果能像大多数省份那样,早
解敞公共食堂,还给群众在吃饭
问题上的自主权:如果能像有些地
方那样,采取变通的办法,冬闲时期
允许社员在原有的自留地上种植一
季作物,归个人所有;如果能采取更
积极的办法.组织群众生产自
救……是不是能把损失减少得更小
《党史博览}2009年第1l期
对于来自社会上的种
种非议,李井泉始终沉默无
言,淡然处之.他告知子女,
谁都不许为他写回忆录
七1二人大会之后.由于四川省
委坚决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同,
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3~g,四川
经济已经开始全面好转.一个欣欣
向荣的新四川再度崛起1
1963lg-3月下旬,朱德到四川视
察,在各地走了40多天.回到北京
后.他把在四川看到的_T农业生产
上升,市场繁荣,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的新气象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高兴地说:”想不到四川恢复
得这样快!”
1964”~五六月问.巾共中央存
北京召_开中央T作会c义.次作f”
西部大发的重要战略决策——
“集中力量建设=线”:在今后6年,
形成冶金,闰防,石油,铁路,煤炭,
电子,机械重要T业基地,
为了抓紧修好成昆,川黔,滇黔
i条铁路.1964~1z9月,巾火批准成
立西南铁道建设总指挥部,任命李
井泉为总指挥.1965#32月,中央决
定成立中共西南局置线建设委员
会,任命李井泉为主任.
根据当u,-t中央对i线建设的布
点要求,许多重点项目多在交通不
便,荒无人烟的深山区.李井泉不顾
身体多病.亲临现场考察.攀枝花钢
铁厂所在的弄弄坪.成昆铁路穿越
的沙术拉达大隧道,官村坝大隧道
等山地,都多次留下他的足迹.在中
央和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下.i线
建设成效显着.JIf黔铁路于1965~g7
月通车;攀钢在l965年以前完成了
全部准备T作,开始一号高炉的建
正当西南=乏线建设进入高潮.
各省社会经济形势全面好转,各条
战线的_T作稳步前进的时候.一场
持续十年的”文革”动乱开始了.
曾冈严重违法乱纪,打击陷害
干部群众.被中共巾央批准开除党
籍的原中共宜宾地委书记刘结挺和
原中共宜宾市委第一书记张西挺夫
,存林彪,”四人帮”的支持下,乘
动乱之机大肆进行翻案,夺权活动,
并挑动大规模的武斗,_西南地区成
为”文革”的重灾.i年困难时期.
李l井泉对过度凋粮有意.曾说出
的一句气话”你那是国务院.我这
里也是个小团务院”,被刘,张一伙
无限上纲.当成搞”独立正间”,想当
“土皇帝”的”罪证”.李井泉被造反
派揪斗,游街.然l『『j,对渊粮问题,他
却始终守口如瓶.
_在i线建设中.铁道兵副司令
员,西南铁路建设剐总指挥郭维城
与李井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看
到造反派在成都接连不断地批斗李
.井泉,使其身心受到严重摧残,郭维
城无比气愤.为了保证李井泉的安
全,郭维城将其转移到驻扎在偏远
地l_Xl的铁道兵部队.
rt1共巾央南局第一李井泉
不了!刷恩来万分着急.派人多方查
找.直到半个后,总理办公窒打电话
给郭维城,才证实r李井泉的去向..周
恩来指示郭维城,必须亲自将李井泉
安全护送到昆明.冉转乘飞机去上海
检查身体,将他保护起来.造反派一时
找不到李井泉,气急败坏.就把郭维城
当替罪羊,架起”喷气式”批斗,还押着
他在西昌县城里游街.
“文革”给李井泉的家庭带来的
灾难是相当惨重的.与他相濡以沫
28年的妻子,四川省轻_=1_:厅厅长肖
,在监狱咀被迫害致死.他的二儿
予李明清在北京航空学院被造反派
毒打致死.
1972qz,李升泉在江捅队的
四个孩子——再望,大蓉,二蓉和华
川,曾到下放到江西的邓,,Jxslz-家过
年.邓小平拿m家里好吃的东I!写招
待他们,还亲自下厨.炒菜做饭.做
了米粉肉,醪糟鸡蛋给他们吃.邓小
平和卓琳的关爱,给身心受到伤害
的孩子们以极大的安慰,,
“文革”后期,周恩来为李井
泉的二儿子李明清被害很内疚,感
到对不起李井泉.提}I{追查凶手.李
井泉强忍悲痛说:”群众运动,免不
了有过火的地方.不要再追究了,否
则还要死人”
长期以来.因过度调粮问题,来
《党史博览))2oo9年第11期
自社会和群众的非议不断,李外泉
始终沉默无言,淡然处之.他的孩子
们曾恳求他写一篇回忆录,讲明调
粮事件的原委,还自己以清白,却遭
到严厉拒绝.李井泉告知子女.谁都
不许为他写回忆录.
李井泉积劳成疾,加上”文革”
期间身心受到极度摧残.身体每况
愈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腹部
动脉长了血管瘤,住进北京医院.为
了防止病灶扩散,他的一条下肢相
继被截除了两次.弥留之际,他不能
进食,全靠鼻饲维持营养.他把80年
来的悲欢荣辱全都放在心里,默默
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1999~夏,邓小平的女儿毛毛
在写作《我的父亲邓小平——”文
革”岁月》时,为了弄清李井泉的一
些情况.曾与李井泉的五儿子再望
通电话.当谈到四川凋粮问题时,
毛毛告诉再望:”我和母亲都清楚
地记得.老爷子健在时,曾不止一
次说过,关于四川调粮,是中央的
决定,责任在中央,不在地方,是集
体作f”的决定,责任在集体,不在
个人,这个问题中央已经作过明确
的结论.”
曾在李井泉身边工作多年的老
秘书陈振寰.现在已是年逾八旬的
老人.他非常感慨地告诉笔者:”最
近,我看了电影《集结号》,很有感
触.为了保证大部队的胜利,谷连长
带着一个连坚守阵地,打阻击战.不
吹集结号,就永远不准撤下来,结果
全连的战-k都牺牲了……三年困难
时期.在全国普遍缺粮的特殊情况
下,中央出于无奈,才下达了四川I必
须调粮的死命令.四川调粮,如同打
了一场阻击战,四川I作出局部牺牲.
却保证了全国平稳地渡过难关.”
为了更多地了解有关四川调粮
的情况,笔者曾打开互联网进行搜
索.在一篇内容为李井泉”不顾四川1
人民死活,用四JIl粮食讨好中央,为
的是换官当”的文章后面,看到一则
深明大义的跟帖:”我是四川人,我
不恨李井泉.作为四川人可以恨他.
但是作为中国人我敬重他……”
笔者大为感叹!
(感谢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乔
毅民,潘清雍同志提供资料.)
李井泉(1909.1l,l989.4).汉
族,江西临川人.1927年春加入中国
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
共产党党员.1930~夏,前往中央苏
区.历任红一方面军司4”-部直属队
党支部书记,红三十五军政委等职.
参加了长征.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
二.师三五八旅副旅长,政委.解
放战争中,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
记兼军区政委,第二十兵团政委.新
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川西区党委
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
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是中共
第八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
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
员会委员,常委.第三届,四届,五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上接第23页)召时,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主体内心
种力争上游的急迫与热切——那就是希望社会主义
建设能够一日千里,一往无前.
事实上.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从1955~F夏季以
后,在农业合作化和对手_T业,个体商业的改造方面已
经出现了”要求过急,丁作过粗,改变过快”的问题.
l956年初的经济1:作中也}n现了急躁冒进的情况.
当然,作为人民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自然是希望
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民能够早日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优越.早日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成果,但历史
的发展毕竟有着它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何况,在古老
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项前所米有的全新
事业.也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究竟怎样走,要以怎样
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去走?作为历史性地改变了20世
作文三:《顾全大局的名言经典》12800字顾全大局的名言经典
篇一:顾全大局当
潜心德育巧“搭台” 顾全大局当“配角”
——学校中层干部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孝昌县小悟林中 沈典章
各位领导、同志们:
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让我有机会在政教处接受锻炼。谈起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在座的各位是行家里手,更有发言权。回顾这几年,学校德育工作的稳定、有序,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体班主任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和诸多帮助,使我顺利开展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我把自己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发言的题目是潜心德育巧“搭台” 顾全大局当“配角”,不妥之处请批评斧正。
大家知道,教育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规定了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政府主管教育的代表。中层干部是校长的助手,完成校长委托的工作,并直接向校长负责,中层干部有分管工作的指挥权。人们常说:“有一名好校长固然重要,但没有一名得力的助手,工作往往会
显得被动”。正如此言,中层干部在学校领导班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许多实践表明:搞坏一个单位,往往一把手就够了;而搞好一个单位,仅靠一把手就远远不够,必须把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中层干部的能动性发掘出来。因此,我认为中层干部扮演着许多双重的角色,既要当好配角,又要当好主角;既是一名助手,又是一名主管;不仅要当参谋,而且要作决策。
一、正确定位当“配角”
1、要为校长当高参、献良策。在工作过程中防止三种倾向:一是违心式,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违心赞同。要开诚布公地发表自己的建议、意见,供校长采纳,做到率真而不虚伪,冷静而不冷漠。二是片面性。不顾大局,一味强调自己分管工作重要的一面,过分夸大,各自为阵,将自己分管的工作视为自己的“领地”。三是空洞化。认为“校长是扛大旗的,自己是敲边鼓的”。“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当事后诸葛亮,放“马后炮”。这样的中层干部角色已严重失调。要提高见解的独到性、思维的广阔性和方法的可行性,融创新性、超前性、预见性、针对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于一体,在结合上下功夫,参到点子上,谋到要害处。
2、要甘当配角不冒尖,乐做绿叶不争艳。要做到“三多三少”,要多用耳和眼,少用嘴;多做事,少出头;多提案(建议),少提锤(让校长提锤定音)。在工作中,不该自己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自己表态时不能乱表态。那种校长没表态、中层干部先表态,
校长没发言、中层干部抢先下结论的做法,是角色的错位和行为失范的表现,必须坚决克服。任何时候都不能凌驾于校长之上。
3、要以情感人,以诚待人,公平对人,平易近人,处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要
多学校长的长处,多记校长对自己的好处,多想校长的难处。在宽容中求合作,在谦虚谨慎中求接纳,在齐心协力中求合力;尤其要谦虚可亲,易于接近,不摆官架子,不打“官腔”,即使校长不在时也不能摆谱。老师最反感“对上一副奴才相,对下一副老爷腔”。要真心实意关心人、培养人,多赞扬人。多在校长面前赞扬老师,实事求是地赞扬别人的优点是领导艺术,也是为人处世的技巧。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特别在校长面前为老师“背后戴高帽”,用心关心老师的进步成长,出于公心,注入爱心,可以极大地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关心老师要动情,倾注“实情”,融入“真情”,主动“热情”。
二、构建和谐巧“搭台”
当好中层干部,应该做到立足全局,摆正位置,干好本职,妥善处事,讲究策略。这是中层干部与“一把手”融洽相处,密切配合的基本方法,也是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基本途径,更是一个单位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如何当好学校中层干部,是所有身居学校中层干部的老师都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就一个学校来说,学校中层干部当的是否称职,不仅关系到学校中层干部本身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更重
要的是它关系到整个学校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其道理很简单,因为虽然校长是各项工作方针的决策者,起着决定大局的主导作用,但学校中层干部是校长路线决策的具体实践者和执行者,校长的所有思路、决策都是通过学校中层干部的具体操作去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学校中层干部与校长的关系应该是“校长决策定大局,学校中层干部实施成大事”。由此可见,学校中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而要想真正当好学校中层干部,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与学校校长之间的关系
(一)认清身份,找准位置,当好“配角”
学校中层干部,是校长为搞好学校全局工作所配备的“帮手”,也就是平常老百姓说的“打下手的”,其主要职责是帮助校长把握全局,搞好工作,完成任务。从行政关系上说,校长是学校中层干部的直接领导者,学校中层干部只能在校长的领导下,围绕校长的工作思路去干好本职工作,而不能违背或者超越校长的意图和决策行事;从行政权限上说,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中层干部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而不具有决定权,这是学校校长负责制所规定的。
所以,身为学校中层干部,就应该认清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位置,当好“配角”,紧紧围绕校长的意图和决策,带领老师干好工作,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到事前多请示,事中勤汇报,事后有结果。在工作结果的定性处理上,要充分尊重校长的意见,和校长保持
一致。如果自己与校长在某个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而且不能达成共识时,学校中层干部应主动调整自己的思路,保留自己的意见,以校长的意见为准,不折不扣地去执行,直至达到校长所要求的目的为止。结果对了,校长自然会对你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和表彰,会做
出公正地评价,结果错了,校长自然会把责任担起来,给上级领导和老师们一个说法。
在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千万不要固执己见,自行其事,把自己和校长的关系搞疆,给学校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长此以往对自己的工作、前途都不会有什么好处。
(二)要真心实意地尊重校长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校长与学校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说成是“打伙计”,既是“伙计”,就该互相尊重,不然“伙计”肯定“打”不下去。在校长与学校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上,校长为了搞好工作,做出成绩,肯定会非常地尊重学校中层干部,对学校中层干部大胆使用,放心重用,而学校中层干部也应该珍惜这份信任尊重校长,努力工作,以回报校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俩好合一好”,做到班子团结、队伍稳定、政绩突出,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真心尊重校长。在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不仅要尊重校长的工作意见,服从校长,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校长的人格,不能以校长的性别、年龄大小、辈分高低、工龄长短来衡量你对校长的尊重
程度,即使你的校长没有你的年龄大、辈分高、工龄长、经验多,但他(她)是你的“顶头上司”,是你必须服从和尊重的直接领导。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处处维护和树立校长在老师中的威信,维护校长的形象,尊重校长的人格,不能摆老资格“倚老卖老”。不能越权行事。
务必谦虚谨慎,不能居功自傲。学校中层干部是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实际工作中,每个学校中层干部都会干几件值得让领导和老师们赞誉的、非常漂亮的工作,肯定会受到领导的表彰。此时,你务必要牢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句名言,切不可有居功自傲的思想,这是一个人的人品,更是学校中层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
假若受到了领导的几次表彰,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把别人看的一事无成,说得一无是处,老师不配跟着自己干,校长不配指挥自己干,不论什么事,少了自己别人就干不成,居功自傲,对老师以领导自居,对校长指手划脚,不可一世,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长此以往,不但会伤及校长和老师们的自尊心,而且会导致你和校长和老师们的情感不和、关系僵化,把自己孤立起来,最终使自己无法开展工作。
(三)要“补台”  不要“拆台”
学校中层干部,是校长的助手和参谋,在校长的决策中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校长也有考虑不周全,甚至是错误的时候。错误的决定,肯定不会有正确
的结果,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学校中层干
部应积极地帮助校长想办法进行补救,把工作上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叫“补台”,特别是在某项具体工作的处理上,你提出了正确的建议,而未被校长所采纳,按校长的决策工作又出现了错误的时候,你仍然要积极地想办法进行补救,决不能因没采纳你的建议而愤愤不平地说风凉话:看看,看看,我早就说不能那样办,他(校长)偏不听话,弄出错了吧??,甚至是“袖手旁观”,“幸灾乐祸”,那你实际上是在拆学校领导集体的台,看校长的“好戏”,如果是这样,那么从工作上说,你身为学校中层干部也未真正尽到自己的责任,从人格上说,你是心胸狭窄,长此以往,不可避免地会损害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四) 把握好“搭台”与“唱戏”关系
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不论哪项具体工作,都是由校长制定出具体的处理方法、处理结果和处理后所要达到的目的,由学校中层干部贯彻执行,工作完成后再由校长向上级领导据实汇报,这种工作程序,可把他比喻为,学校中层干部“搭台”,校长“唱戏”,它有俩个方面的意思:首先是看学校中层干部怎样工作,结果好坏,能否给校长提供充分的汇报素材,让校长在上级领导面前“有话可说”,给校长一个向上级领导做精彩汇报的机会,使上级领导对本学校的工作加以肯定(实际上也是对学校中层干部工作成绩的肯定),这叫“搭台”;其次是看校长怎样汇报了,汇报的结果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上级领导对本学校工作的“看法”,这叫“唱
戏”。因此,一个学校的整体工作要想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校中层干部一定要首先为校长“搭好台”,校长才能“唱好戏”,团结协作,共同前进。
总的说来,要处理好与校长的关系,记住12个字:真心维护,主动工作,尽职尽责。蒋介石的用人之道:忠诚加才干。麦克阿瑟说过:人才好用不好使,奴才好使不好用,唯有人才加奴才堪可重用。这些都道出了上下级关系的真谛。
二、处理好与其他的学校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
在比较大的学校中,由于工作量相对较大,事务繁多,为了减轻校长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从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校长的决策、指挥、协调等全面工作中去,往往是设置两个以上学校中层干部(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等),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出了怎样处理好学校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问题。同在一个学校工作,同是学校中层干部,同归一人领导,那么,学校中层干部之间最为敏感的问题莫过于对工作的分工(实际上也是权力的分配),在学校中名次的排序,以及自己在校长和老师心目中的地位问题。
这些问题,是非常微妙又事关全局的问题,解决好了,会给整个集体带来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各项工作都充满生机和活力,各项工作都会走在其他兄弟学校的前面;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在整体工作中就会出现工作不协调,相互推诿、扯皮,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在整个团体中出现帮派体系,
生活中不是相互关心而是相互攻击,工作中不是相互帮助而是相互设置障碍,
其结果是最终导致领导班子的解散。
身为学校中层干部,要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本职工作
因为虽然同是学校中层干部,也存在“排座次”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二把手”、“三把手”??,这种局面的形成,有两种情形,一是上级领导在公布学校中层干部的同时,根据所需公布人员的工作能力、资历、分工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事先就排好了座次;二是在公布学校中层干部的任命时虽然没有文件条款事先排好名次,但在实际工作中的分工中就会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一般情况下主抓业务的学校中层干部为第一学校中层干部,既平时所说的“二把手”,其余的便依分管工作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为“三把手”、“四把手”??,所以在现实工作中,身为学校中层干部应有自知之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分管工作重要程度,来认清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应该做哪方面的工作,承担那方面的责任,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不“渎职”,不“越权”,这样说,也许听起来有些别扭,让人心里不太舒服,但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的。
(二)工作上要相互帮助,不要“越俎代庖”
实际工作中,学校中层干部之间肯定有明确的分工,有各自所
分管的工作,但是谁也不可能事事都能单独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况且有些工作本身就不是一人所能完成的,这就出现了学校中层干部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问题。这时,其他的学校中层干部应顾全大局,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主动为其分担一些工作,做到全局一盘棋,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团结一心,共同前进。
在这里应该说明的是,主动帮助其他的学校中层干部完成工作任务,是在争得上级和对方(或者校长)同意(并在上级和对方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工作)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帮助,否则,对方非但不会感谢你的好意,反而会觉得你是在借机“逞能”,在利用我的困难表现你自己,或者觉得你是在“越俎代庖”,从而影响你与对方的关系,弄不好还会影响到双方的感情。
(三)要以宽容之心待人
俗话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实际上是在劝解人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要放宽阔一些,不要总是抱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不放,时时处处都在提防着别人算计自己,要抱着我不伤害别人,别人对我也“从无恶意”的观点去处事, 不要“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要学会以宽容之心待人。
在实际工作中,身为学校中层干部,应具有宽阔的心胸,能“容人”、“容事”,“容人”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处理自己与其他的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时,绝
篇二:经典工作语录
2011工作总结经典语录我会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工作计划,然后去认真完成自己定的任务,每 天都会如此。因为我想改变所以我相信一定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嘉美是我事业平台的起点,我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共 创人生的辉煌~
文洋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会员,我也做出了自己的业绩,我相信我一定有能力把这份工作做好。我时时告诫自己“如果让我贫穷我不愿意, 如果让我放弃我不愿意,如果让我不如别人我更不愿意”~ 李铭既然我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如果我做不好,我姑 且不谈对不起公司领导,我也对不起我自己的承诺和付出,我更对不 起生我养我的父母~
我既是父母亲的儿女,又是儿女的母亲。所以我知道我肩负的责任, 我要活在当下,活出精彩,活出价值,活出别人对我的喝彩~  何君 我要找回我进嘉美时的梦想,定下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工作落实到每 个环节,用行动来证明我的结果。我要做我人生的主角~  程翠萍  我以前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不知道自己奋斗的方向。自从进了嘉美 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工作的激情,目标的伟大。我知道改变是痛 苦的不改变更痛苦,所以我愿意选择用短暂的痛苦来换取长久的快乐。我相信任何困难都不可以把我击垮,因为我渴望成功~小段我不敢想过去,因为我失去的太多了,我假设自己就是一个操作工要 想不被人看不起那我就必须
使劲往上爬。我决定从头开始从现在开始,实实在在做好自己。我不能再仰头看别人了,我要让别人都仰头 看着我~
周丽娜 我曾经对自己的人生和目标没有规划,就像黑夜在大海上随波逐流的 小舟。而进了嘉美我感觉人生有了灯塔,我知道自己要什么,我更知 道自己该做什么。我相信我自己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也一 定会超越别人,为了成功,我不放弃,我绝不放弃,我绝不绝不放弃~  小曹2011年对于我来讲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在嘉美我学到了宝贵的人生经验,销售技巧,沟
通能力和胆识。如果当初选择进厂,可能这些东西我要用五年的时间才能学到。转眼间,传
说中的2012到了,去年的一切都是浮云。今年刚开始,希望我们在新的起点,打起12分精
神来应对这一切。头炮打响,响一年,齐心协力,积极应对~  龙英梅 “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亲爱的伙伴们,我相信嘉美的成功,赵总的成功,一定离
不开大家的努力。同时嘉美也给了我们一个锻炼,学习,成长的平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
多大”既然2012不是世界末日,那就让我们一起在嘉美的舞台上为嘉美的成功,自己的成功
而努力奋斗吧~~~
吴盛涛 给自己一个信仰、给自己一个方向、给自己一段时光,让我们携手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一起进步~2012寻志同者、生死同行、肝胆相照~吴浩然
我喜欢嘉美事业平台,因为带给我更多的健康和快乐;我喜欢这帮孩子;因为带给我更
多的激情和梦想。我愿意紧紧跟随赵总,紧密团结在姚总的周围,以饱满的热情,全力以赴
的态度,和大家一起把嘉美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共创2012年的辉煌~朱老师 对于会所来说,老板及管理者只要照顾好自己的员工,员工才能照顾好自己的会员,会
员自然会照顾好会所的生意,这就是会所健康发展的“铁三角”。  姚总 2012-1-4篇二:关于公司经典语录  关于公司经典语录
一、公司请你来做什么?
1、请你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2、如果不能发现问题或解决不了问题你本人就是个问题~
3、你能解决多大问题你就能做多高位置
4、你能解决多大问题你就能拿多少薪水
5、让解决问题人高升让制造问题的人让位
6、让抱怨问题的人下课
二、问题就是你的机会
1、公司的问题:就是你改善的机会
2、客户的问题:就是你提供服务的机会
3、自己的问题:就是你成长的机会
4、同事的问题:就是你提供支持建立合作的机会
5、领导的问题:就是你积极了解获得信任的机会
6、竞争对手的问题:就是你变强的机会
三、不要轻易离开团队,否则你要从零开始做起
1、不要想着做不顺就放弃,哪个团队都有问题,哪个团队都有优点
2、对领导很重要,愿意教你的放手让你做的领导绝对要珍惜
3、团队的问题就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抱怨和埋怨就是打你自己的耳光,说自己无能更
是放弃机会
4、心怀感恩心,感谢公司给你的平台,感谢伙伴给你的配合
5、创造利润是你存在的核心价值,创业不是慈善
6、遇到问题请先思考,只反映问题就是初级水平,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高级水平
四、谁能最后享受胜利成果,
1、能始终跟着团队一起成长的人
2、对团队始终看好的人
3、在团队始终探索中能找到自己位置的人
4、为了团队新的目标不断学习新东西的人
5、抗压能力强,且有耐性的人
6、与团队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人
7、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人
五、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1、你的责任就是你的方向
2、你的经历就是你的资本
3、你的性格就是你的命运
4、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
5、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
6、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
7、机会是属于开阔者的
8、奇迹是属于执著者的
六、对领导而言,爱他就是严格要求他
1、对你严格要求的领导才能真正帮助你成长的好领导,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
2、任何强大公司都不会给下属安全感,用最残忍方式激发每个人变得强大自强不息
3、凡事想办法给下属安全感的公司都会毁灭的,因为再强大的人在温顺的环境中都会失
4、凡事想方设法逼出员工能力,开发员工潜力的公司都会升腾不息,因为在这种环境下
要么变成狼,要么被狼吃掉
5、最不给员工安全感的公司,其实给予真正的安全感,因为逼出了他们的强大,逼出了
他们成长,也因此他们有了未来
6、如果真正爱你的下属,就考核他,要求他,高要求,高目标,高标准,逼迫他成长 7
如果你碍情面,低目标,低要求,低标准养了一群小绵羊,老油条,小白兔,这是对下属最大的不负责任,因为这只会助长他们的任性,嫉妒和懒惰
8、让你的下属因为你而成长,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了完善的品行
9、让员工不断成长,就是领导对下属最伟大的爱
10、穷人爱存钱  夫人爱融资
11、做好靠管理  做大靠融资
12、没有融不到的资金 只有不会融资的人篇三:完美经典语录经典语录(一)
1、努力了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放弃就一定失败。
2、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3、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而中国人的创业,不是因为你有出
色的idea(理想、梦想、想法),而是你是不是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去做它
一直证明它是对的。”
4、选择,选择这个词对我来说太奢侈了,,郭广昌
5、人生就像一条河,你趟过去就没有了,,郭广昌
6、前方充满着未知,但我必须得走~~~郭广昌
7、干不干是态度 干不好是水平
8、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是美好的,关键是太多的人死在明天晚上
9、多数人总想着为了赚钱作点什么,所以赚不到。赚钱是作了什么才赚来了钱。
10、许多人就错在回答对的太多 --马云
11、人长了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让你多听。
13、成功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听老人言高中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