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磷酸酯镁有碳碳双键和酯键为什么可溶

实验五&&比较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
比较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计划
1、实验教学研究目的
a、学习和探讨比较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和技能。
b、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动手实验,逐渐培养化学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
c、通过实验的体验,学习和训练组织中学生开展联系日常生活的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2、实验教学研究内容
a、自选3种果品或蔬菜比较它们维生素c的含量。
b、探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方法。
3、实验研究步骤
A、&实验原理:
(1)定性测定
&&&&&维生素C在中性溶液中遇FeCl3溶液,显紫色。方法:取要检测的果品、蔬菜浸取液3mL,用Na2CO3溶液调至中性后,滴入2滴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证明有Vc.&&&&&&&&&&&&&&&&&&&&&&&&&&&&&&&&&&&&&&&&&&&&&&&&&&&&&&&&&&&&&&&&&&&&&&&&&&&&&&&&&&&&&&&&&&&&&&&&&
&&&&&维生素C在碱性条件下,能使亚甲基蓝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方法:取要检测的果品、蔬菜浸取液3mL,Na2CO3溶液调至弱碱性(pH约为8-9),滴入一滴亚甲基蓝溶液,观察蓝色是否褪去,若褪去则有Vc。反之则没有Vc。&
(2)定量测定
&&&&本次实验采用直接碘量法。直接碘量法的指示剂淀粉溶液,因为淀粉能与I2生成蓝色的吸附化合物。在达到滴定终点之前滴入的I2完全与还原性物质维生素C作用生成I-,I-与淀粉不显色,因而滴加指示剂后的被测溶液保持无色。待还原性物质维生素C全部被氧化后,再滴入微量的I2,这微量的碘便立即与淀粉结合成蓝色的吸附化合物,此时即为滴定终点。反应方程式:C6H8O6+I2=C6H6O6+2HI&&
B、实验材料&
&&&3种果蔬&&2%淀粉溶液&&碘化钾&&碘&&1mol/L盐酸&&&研钵&&&烧杯&&&250ml&锥形瓶&&&滴管&&100mL容量瓶&&玻璃棒&&量筒&&棉花&
C、&实验步骤
1、称取5g碘化钾和0.64g碘,把它们先后溶于50mL蒸馏水中,再把溶液转移到250mL的棕色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制成浓度为0.01mol/L的碘溶液。
2、取10g新鲜的水果或蔬菜,切碎研细,加10mL水使VC充分溶解,在此过程中可以滴入几滴1mol/L的盐酸,防止Vc被氧化。之后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移入100mL的容量瓶中,并多次少量洗涤滤渣,将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最后用去离子水定容,摇匀,待用。
3、用量筒量取25mL的Vc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mL2%淀粉溶液,用稀盐酸调pH约为3,待用。
4、用滴管吸取碘液滴入试液中,每滴定1滴,摇荡几下,直到溶液的蓝色在30s内不褪去为止。记录消耗碘液的滴数,平行操作3次。
5、&根据每1mL碘液能被1.76mg维生素C还原,就可以算出5mL滤液中所含维生素C的数量,进而算出10g新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可根据滴定用去碘液的多少,比较不同水果或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公式:mVc=nI2&MVc&4&
D、&实验注意事项
1.&为能够比较果品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各种食物应取等质量,稀释时加等量的水。
2.&因维生素C容易被空气中氧所氧化,浸出液应随配随用,如果挤出的汁叫稠。可用多层纱布过滤,研钵研时不要砸而是挤压。
3.&因维生素C在一定的酸碱条件下被氧化,故应注意一定的酸碱度。
4.&在加入淀粉过程中,应不断轻轻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匀。滴加碘液时,要边滴加边摇动,如出现蓝色一摇动蓝色消失,说明未到达终点,要继续滴加直到溶液变蓝在30s不褪色为滴定终点,注意滴定操作终点到达时指示剂颜色变化。
5、此试验测定维生素C含量是很粗糙的,且为相对值,仅作为各种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
&&&6、滴加碘液时,要用同一只滴管,尽量使每一滴的量相同,减少误差。
二、实验现象的记录
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M=176.13g/mol&&&&&&mVc=nI2&MVc&4&
果蔬中Vc含量大小关系:猕猴桃&柑橘&金桔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小关系为:猕猴桃&柑橘&金桔
三、实验最大收获
&&&&&结合该实验组中其他同学,我们可以得出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大小关系:猕猴桃&橙&柠檬&山楂&柑橘&金桔&西红柿&西瓜&生菜&梨
&&&&&实验结果讨论:本实验中各种水果、蔬菜之间的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实验过程中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有很多,所以测出来的数值与在网络查到的数据有很大的出路,各组同学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也不尽相同,综合可能的原因如下:1、水果的新鲜程度不同;2、就每次的滴定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滴定终点,对滴定终点的把握程度不同,而且对终点颜色的判断也不相同;3、因为维生素C不稳定,所以果汁是临时制作,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多浸取一些果汁出来,并要过滤果汁,可能会导致部分的维生素C被氧化,即使已经加入一些盐酸,被氧化的可能性也是不可避免的;4、研磨果肉可能不够均匀,可能会有少量果粒混在溶液中,而且有的溶液颜色较深,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
四、思考与讨论
1、维生素C有哪些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或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主要依据?维生素C具有什么化学特性?
答:&(1)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维生素C有多个羟基-OH,所以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有酸性。而&&&&&且有碳碳双键,可以加成。有酯键,可以水解。
(2)测定的依据:淀粉能与I2生成蓝色的吸附化合物。在达到滴定终点之前滴入的I2完全与还原性物质维生素C作用生成I-,I-与淀粉不显色,因而滴加指示剂后的被测溶液保持无色。待还原性物质维生素C全部被氧化后,再滴入微量的I2,这微量的碘便立即与淀粉结合成蓝色的吸附化合物,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3)主要的化学特性是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2、碘滴定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化学原理是怎样的?如何配制一定浓度的碘液?
答:测定原理:
(1)达到滴定终点部被
(2)配制碘液:称取5g碘化钾和0.64g碘,把它们先后溶于50mL蒸馏水中,再把溶液转移到250mL的棕色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制成浓度为0.01mol/L的碘溶液。
3、怎样从果蔬中提取含维生素C溶液?如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答:(1)取一定量的新鲜的水果或蔬菜,切碎研细,加水使VC充分溶解,过滤,收集滤液,即可得到含维生素C的溶液。
&&(2)根据每1mL碘液能被1.76mg维生素C还原,就可以算出5mL滤液中所含维生素C的数量,进而算出10g新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可根据滴定用去碘液的多少,比较不同水果或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五、片断教学
【导入】&我们人体每天都需要摄入食物来补充机体正常运行的能量,而维生素C就是我们人体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有机物质。增强皮肤弹性的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与;维生素C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性能力,提高杀菌能力,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维生素C还可以预防动脉硬化,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治疗贫血......
【讲述】&&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从上面我们知道维生素C具有很多功能,对人体必不可少,那么是不是人体维生素C含量越多越好呢?我们每天可以从哪些食物摄取维生素C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呢?(提问学生,与学生互动)&&&&&&那么今天这节实验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比较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老师】&&我们知道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C6H8O6,本次实验采用直接碘量法,指示剂为淀粉溶液,因为淀粉能与I2生成蓝色的吸附化合物。本实验的反应方程式:C6H8O6&&+&&I2&&==&&C6H6O6&&+2&HI&&
【课前准备】&&3种果蔬&&淀粉溶液&&碘液&&稀盐酸&&
【老师】&&ppt展示,做这个实验,我们要分以下几个步骤:1、称取5g碘化钾和0.64g碘,把它们先后溶于50mL蒸馏水中,再把溶液转移到250mL的棕色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制成浓度为0.01mol/L的碘溶液。
2、取10g新鲜的水果或蔬菜,切碎研细,加10mL水使VC充分溶解,在此过程中可以滴入几滴1mol/L的盐酸,防止Vc被氧化。之后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移入100mL的容量瓶中,并多次少量洗涤滤渣,将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最后用去离子水定容,摇匀,待用。
3、用量筒量取25mL的Vc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mL2%淀粉溶液,用稀盐酸调pH约为3,待用。
4、用滴管吸取碘液滴入试液中,每滴定1滴,摇荡几下,直到溶液的蓝色在30s内不褪去为止。记录消耗碘液的滴数,平行操作3次。
5、另外的果蔬也用同样的方法平行操作3次。
【实验注意事项】
1、为能够比较果品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各种食物应取等质量,稀释时加等量的水。
2、因维生素C容易被空气中氧所氧化,浸出液应随配随用,如果挤出的汁叫稠。可用多层纱布过滤,研钵研时不要砸而是挤压。
3、因维生素C在一定的酸碱条件下被氧化,故应注意一定的酸碱度。
【老师】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实验具体操作我们可以知道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计算公式:mVc=nI2&MVc&4&&&&接下来同学们就可以动手实验了。做好相关的实验记录,待会让同学们说说实验结果如何?
【老师】&&好了,根据你们实验的结果,请各个组的同学上来写一下他们的实验结果,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到底哪些食物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多。
【学生】.............................
【老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一些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大小,而我们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含量大概为1600毫克,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每天大概要吃哪些食物来补充我们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了。通过这个实验不仅加强了我们动手能力也增长我们的课外知识。
比较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采用直接碘量法,指示剂为淀粉溶液,因为淀粉能与I2生成蓝色的吸附化合物。本实验的反应方程式:C6H8O6&&+&&I2&&==&&C6H6O6&&+2&HI&&&&&&&&&&&&公式:mVc=nI2&MVc&4&
二、实验结果
果蔬中维生素C的大小关系:猕猴桃&橙&柠檬&山楂&柑橘&金桔&西红柿&西瓜&生菜&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达标自测:第11讲 有机化学基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达标自测:第11讲 有机化学基础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维生素C相关内容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维生素C相关内容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852.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就是这个意思:一个带有碳碳双键的酯类,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了一个乙酸和一个带有碳碳双键的醇(CH2=CH-OH),紧接下来生成的这个醇(CH2=CH-OH)就和Cu(OH)2发生反应生成了乙酸.难不成说CH2=CH-OH可以表示成CH3CHO?
具体的反应机理我不是很清楚.但是醛是可能变成烯醇式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二轮复习测试卷(含解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二轮复习测试卷(含解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二轮复习测试卷(含解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二轮复习测试卷(含解析)
1.(;包头模拟)青霉素是一种良效广谱抗生素,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素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α&氨基酸B.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多肽C.该物质共有五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D.青霉素过敏严重者会导致死亡,用药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解析:选B 氨基酸分子通过缩聚反应可生成多肽,而不是加聚反应。2.(双选)已知(CH3)2C===CH2,可表示为 ,脱落酸(如图)可用作植物生长抑制剂,下列对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分子式为C15H22O4B.其属于芳香族化合物C.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4 mol H2发生反应D.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身取代反应生成含七元环的物质解析:选CD 脱落酸的分子式为C15H20O4,A错;脱落酸中不存在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错;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3.雌二醇和睾丸素均属类固醇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含有相同的“三室一厅”( )的核心构架。这两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雌二醇和睾丸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均能与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B.均能发生消去反应C.均可使溴水褪色D.两种物质的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2,属于同系物解析:选D 雌二醇含有酚羟基,睾丸素中存在羰基,两者不互为同系物,所以D错误。4.(;上饶模拟)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易起氧化及加成反应B.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C.可以溶解于水D.是一个环状的酯类化合物解析:选B 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含酯基官能团,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5.(;辽宁六校联考)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制得:C4H10O(甲)DDDDDD→浓H2SO4/△ C4H8(乙)DDDDD→Br2/CCl4C4H8Br2(丙)。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A.CH3CH2CHBrCH2Br &&& &&B.CH3CH(CH2Br)2C.CH3CHBrCHBrCH3& &&&&&D.(CH3)2CBrCH2Br解析:选B 由图中的转化关系可知,甲→乙发生的是消去反应,乙→丙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则丙中的两个溴应位于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因此,B项不可能是丙的结构简式。6.(;江苏高考)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来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来源:学科网ZXXK]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D.贝诺酯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解析:选B 贝诺酯分子中含有酯键、酰胺键两种含氧官能团,A项错误;乙酰水杨酸不含酚羟基,而对乙酰氨基酚含有酚羟基,故可利用FeCl3溶液鉴别二者,B项正确;乙酰水杨酸含有羧基,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但对乙酰氨基酚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C项错误;贝诺酯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酰胺键和酯键都能断裂,产物为&、CH3COONa和 ,D项错误。7.(双选)2012年12月,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引起大家关注,塑化剂中主要含有邻苯二甲酸酯( ,R和R′为不同的烷基)类物质,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R为甲基、R′为乙基、其分子式为C11H12O4B.1 mol邻苯二甲酸酯可以和2 mol NaOH反应C.1 mol邻苯二甲酸酯可以和5 mol H2加成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解析:选AB R为甲基,R′为乙基时,邻苯二甲酸酯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氢原子数为偶数,分子式为C11H12O4,A正确;酯基中的 与H2不反应,故1 mol邻苯二甲酸酯可以和3 mol H2加成,C错误;由于R与R′不同,故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D错误。8.(;苏州模拟)L&多巴( )是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8个峰B.其分子式为C9H11O4NC.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D.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解析:选A 由L&多巴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9H11O4N,分子结构中含有―COOH和―NH2,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L&多巴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9个峰。9.分子式为C10H20O2的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的转化过程:&符合上述条件的酯的结构可有(  )A.2种 &&&&&&&& &B.4种C.6种& &&&&&&&&D.8种解析:选B 由图可知,D可以转化到E,说明A的水解产物B和C中碳原子数相同,各有5个碳原子,还要注意C是醇,而且可以被氧化成E这种酸,说明C中含―CH2OH结构,即C为C4H9―CH2OH,C4H9―有4种结构,则C有4种结构,所以对应A的结构就有4种。10.(双选)(;苏北四市调研)增塑剂DCHP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环己醇反应制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邻苯二甲酸酐的二氯代物有4种B.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C.DCHP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D.1 mol DCHP最多可与2 mol NaOH反应解析:选AD 邻苯二甲酸酐的二氯代物有4种,A正确;环己醇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错误;DCHP中苯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但DCHP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1 mol DCHP中含2 mol酯基,与NaOH溶液作用时最多消耗2 mol NaOH,D正确。11. (;郑州质量预测)由中国科研人员从中药材中提取的金丝桃素对感染H7N9禽流感的家禽活体具有一定的治愈率。金丝桃素的结构简式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金丝桃素能在NaOH溶液中加热反应得A和B,已知B为芳香族化合物,则A的分子式是________。(2)室温下,B用稀盐酸酸化得C,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3)两分子C与浓H2SO4共热,可生成含有八元环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4)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①苯环上只有一个支链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1 mol气体解析:(1)根据金丝桃素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水解生成 和 ,故A为 ,其分子式为C8H15NO。(2)B为 ,C为 ,C中的含氧官能团为羟基、羧基。(3)两分子 发生分子间羟基和羧基的脱水反应,该反应为酯化反应(也可称之为取代反应)。答案:(1)C8H15NO (2)羟基、羧基(3)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12.下面是以化合物Ⅰ为原料合成一种香精(化合物Ⅵ)的合成路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来源:学*科*网]&回答下列问题。(1)化合物Ⅰ生成化合物Ⅱ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可达100%,化合物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_个吸收峰。(2)化合物Ⅱ生成化合物Ⅲ发生________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3)化合物Ⅴ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与化合物Ⅴ官能团种类相同且无支链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合物Ⅵ不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A.加成反应      &&&B.酯化反应C.水解反应& &&&&&D.加聚反应(5)写出化合物Ⅵ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需注明反应条件)。解析:(1)由Ⅰ→Ⅱ的反应为加成反应,且原子利用率为100%可推知化合物Ⅰ的结构简式为 。该化合物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所以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吸收峰。(2)反应Ⅱ→Ⅲ的反应为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3)化合物Ⅴ的结构简式为 ,与化合物Ⅴ官能团种类相同且无支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H2COOH、CH3CH=== CHCH2COOH、CH3CH2CH===CHCOOH。(4)有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 (3)CH2===CHCH2CH2COOH、CH3CH===CHCH2COOH、CH3CH2CH===CHCOOH(4)B&13.(;广东高考)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________mol O2。(2)化合物Ⅱ可使________溶液(限写一种)褪色;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10H11Cl)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合物Ⅲ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Ⅳ,Ⅳ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为1∶1∶1∶2,Ⅳ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CH3COOCH2CH3可合成化合物Ⅰ。化合物Ⅴ是CH3COOCH2CH3的一种无支链同分异构体,碳链两端呈对称结构,且在Cu催化下与过量O2反应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Ⅵ,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Ⅵ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5)一定条件下, 与 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来源:Z。xx。k.Com]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合成和推断,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机合成的综合分析能力。(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C6H10O3,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6+104-32=7(mol)。(2)化合物Ⅱ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该反应为 的水解(取代)反应。(3)Ⅳ为Ⅲ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的产物,Ⅳ的结构简式为 。(4)结合题给信息可知,Ⅴ为HOCH2CH===CHCH2OH,Ⅵ为OHCCH===CHCHO。(5)根据提供的反应①可知,该有机产物为 。答案:(1)C6H10O3 7&&&&& (4)HOCH2CH===CHCH2OH OHCCH===CHCHO(5)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生素e醋酸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