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除硝酸钠中的钙离子拮抗剂和银离子应怎样操作

在实验室里用硝酸钠、盐酸、纯碱、石灰石和蒸馏水五种试剂为原料,无法制取的物质是(  )(1)氧化钙&&(2)二氧化碳&&(3)澄清石灰水&&(4)氢气(5)氯化钠&&(6)硝酸钙&&(7)硝酸.A.(4)(5)(6)(7)B.(1)(2)(3)(4)C.(6)(7)D.(7)【考点】;;.【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从欠缺试剂的角度看即只使用硝酸钠、盐酸、纯碱、石灰石和蒸馏水,利用对各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认识,尝试判断是否可以获得选项中的物质;不能获得的物质即无法完成的制备实验项目.【解答】解:(1)石灰石高温煅烧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制备氧化钙;(2)纯碱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制备二氧化碳;(3)石灰石高温煅烧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于水可以制备澄清石灰水;(4)水可电解得到氢气,所以可以制备氢气;(5)纯碱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制备氯化钠;(6)在所提供试剂中只有硝酸钠中含有硝酸根,而硝酸钠又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只使用以上试剂不能获得硝酸钙;(7)在所提供试剂中只有硝酸钠中含有硝酸根,而硝酸钠又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只使用以上试剂不能获得硝酸.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明确题目只考虑试剂的要求,此乃解决问题所必须首先做好的准备工作.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49真题:2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对银离子和钙离子的测定--《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对银离子和钙离子的测定
【摘要】:以CdT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Ag(Ⅰ)和Ca(Ⅱ)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液的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浓度为10~20 mmol/L、pH值为7~8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Ag+与量子点反应时间为20 min时,量子点荧光衰减程度(ΔF)与Ag+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区间为2.5×10-7~2.75×10-6mol/L,检测限为2.2×10-7mol/L.水溶性的CdTe量子点对Ag+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Ag+离子选择性荧光探针.(2)在浓度为1~2 mmol/L、pH值为7~8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Ca2+与量子点反应时间为25 min时,量子点荧光衰减程度(ΔF)与Ca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区间为7.5×10-4~3×10-3mol/L,检测限为2.08×10-4mol/L.为Ca(Ⅱ)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O657.3【正文快照】:
金属离子在生物及环境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是一种贵金属,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元素,银或银盐被吸入后会在皮肤、眼睛及粘膜沉着,产生病变[1]·硬水中的钙离子尽管对人体无害,但是它会在盛水烧水的容器以及管道内壁形成水垢,以及使用肥皂和洗涤剂的洗涤时起浮渣,使洗涤效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宇,付德刚,蔡建东,朱春霞,刘举正,陆祖宏;[J];物理化学学报;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娄向东,贾晓华,王晓兵;[J];传感器技术;2005年08期
韦刚健,梁细荣,李献华,赵泉鸿,邵磊,朱照宇;[J];地球化学;2002年01期
刘民武,赫英;[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李冰,杨红霞;[J];地学前缘;2003年02期
罗立强,马光祖,詹秀春;[J];分析试验室;2002年02期
李冰,杨红霞;[J];分析试验室;2003年01期
刘辉,李文友,尹洪宗,何锡文,梅芳,陈朗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9期
徐力,郭轶,解仁国,庄家骐,王连英,杨文胜,李铁津;[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3年02期
张宇,王刚,韩国志,汪昕,马明,付德刚,刘举正,顾宁,陆祖宏,马懿,徐岭,陈坤基;[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2年04期
,羊小海;[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朝辉;[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望;[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刘讲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张俊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常敬波;[D];兰州大学;2006年
陈良;[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朱肖曼;[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李玲;[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王娜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刁雪莲;[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李舒艳;[D];厦门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宝辉,王德军,曹云伟,张杰,李铁津;[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鑫;孟庆斌;寇莹莹;梁远军;郭磊;倪才华;刘克良;;[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钟文英;张翠;许国峰;严明;许丹科;;[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8期
张亚男;杨林林;周硼;段春迎;;[J];发光学报;2011年09期
俞樟森;马锡英;张琪;余斌;;[J];分析测试学报;2011年07期
付婷;梁淑彩;高晨;余慧;鄢国平;;[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孙伟;胡德禹;吴志兵;宋宝安;杨松;;[J];有机化学;2011年07期
邓运泉;李少清;;[J];广州化学;2011年02期
苏中华;王亚静;赵环;胡娅梅;唐春然;李霞飞;李进;曾云龙;;[J];应用化学;2011年07期
张文娟;郑相勇;曾晞;牟兰;大和武彦;;[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8期
马永山;徐洪坤;吴俊森;杨义飞;马桂霞;徐晓鸣;;[J];分析测试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进雪;叶志强;王桂兰;袁景利;;[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张同艳;孙世国;彭孝军;;[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吴翀;郑相勇;牟兰;曾晞;;[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郭鹏;杨莉;兰静波;游劲松;;[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赵江林;张玲菲;江学凯;邓敏;曾晞;牟兰;大和武彦;;[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郁美娟;张海凤;赖奕坚;孟庆华;张万斌;;[A];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4年
张晓梅;王飞;石亮;徐国财;;[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王欣;李良春;李辉;江致勤;;[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郭祥峰;贾丽华;刘娟;刘媛媛;钱旭红;;[A];第六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王晓琼;李海兵;;[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娜;[D];清华大学;2010年
徐林;[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孟庆涛;[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吴玉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程探宇;[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崔冠峰;[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宋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尹文婷;[D];西北大学;2011年
叶志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谭明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嵩;[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黄宝丽;[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李湘广;[D];西北大学;2011年
张妍;[D];湖南大学;2010年
陈修福;[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杜妍晔;[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汪乐余;[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张晓琳;[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张荣;[D];湖南大学;2010年
刘金水;[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2014o达州)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这两种无色溶液?
【实验方案】小琪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C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B(填字母);
(3)D组实验中变浑浊的原溶液是澄清石灰水或Ca(OH)2溶液.
【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小琪同学将A、B、C、D四组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对该溶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除水、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Ⅰ.NaCl、CaCl2
Ⅱ.NaCl、CaCl2、HCl
Ⅲ.NaCl、CaCl2、NaOH
【反思与拓展】①上述猜想与假设中只有一个不成立,它是Ⅲ(填序号),理由是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能得到无色溶液(合理答案均可).
②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不能完成该实验b、d(填字母)
a.pH试纸&&&&b.硝酸银溶液&&&c.紫色石蕊试液&&&d.铜&&&&e.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解:【实验方案】(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A方案都反应,但都无现象,故不能鉴别;B方案都变成红色,故不能鉴别;而C和D都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B;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和氢氧化钠反应物现象,故D组实验中变浑浊的原溶液是石灰水;
【猜想与假设】若恰好完全反应,则只含有反应产生的氯化钠和氯化钙;
【反思与拓展】①Ⅲ的猜想中含有氢氧化钠,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而现象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因此Ⅲ不合理;
②验证烧杯内溶液中可能有的物质,其中a通过pH试纸可以验证溶液呈现中性、酸性还是碱性,故可以;
b、无论哪种猜想,因为都含有氯离子,滴加硝酸银溶液都会产生沉淀,故不可以;
c、因为三种猜想溶液呈现不同的性质,因此可以通过石蕊试液验证,故可以;
d、铜和三种猜想的物质都不反应,故不可以;
e、猜想Ⅰ和Ⅱ若滴加氢氧化钠立即变成红色,说明不含有盐酸,若过一会产生红色,则说明含有盐酸,故可以;
因此b、d不可以;
故答案为:【实验方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
(2)A、B;
(3)澄清石灰水或Ca(OH)2溶液;
【猜想与假设】Ⅰ.NaCl、CaCl2
【反思与拓展】①Ⅲ;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能得到无色溶液(合理答案均可);②b、d.
【实验方案】(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2)根据反应的现象进行鉴别;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分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的程度分析溶质的成分;
【反思与拓展】①根据现象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分析猜想的合理性;
②在验证时要注意选择的试剂不能产生干扰,要出现明显的现象.(1)2毫升生理盐水&&&& (2)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液分别注入A、B试管内&&&&(3)血液不凝固;血液凝固&&&&(4)血液凝固;血液仍凝固&& (5)作为A试管的对照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生物
题型:阅读理解
资料:钠是人体液中主要的阳离子.钠的摄入主要通过食物,尤其是食盐.人每日摄入体内的钠几乎全部经胃肠道吸收,经血液到肾脏.钠的排出途径是通过肾脏、皮肤及消化道来完成.钠排出的量与机体摄入的量相关,摄入的少则排出的少.钠有维持血压的功能,钠能维持血压是因为钠离子在血液里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钠离子把身体里的水分吸收到血管里,包括细胞里的水分也吸收到血管里,血里的水分增多,血容量增大,而引起血压增高,人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的钠,会引起高血压,中风,肾病,肥胖,上呼吸道感染及睡眠猝死,;加重糖尿病;加快骨钙丢失,易患骨质疏松症.此外,钠对肌肉运动、心血管功能及能量代谢能都有影响.根据以上资料和我们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我国提倡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应超过6g.②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钠离子通过消化道的吸收作用进入血液;它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在经过肾脏的肾小球&时通过过滤作用离开血液的.③钠离子排出体外的途径中,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的过程不属于排泄.④钠的排出与摄入量相关,摄入的多排出也多,这说明肾脏具有排出废物、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⑤肾静脉与出球小动脉的血液相比,肾静脉中钠离子的浓度高.⑥人体对钠的代谢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科目:初中生物
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钙离子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生理盐水、酒精棉、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试管、注射管(针头、针管).根据下列实验流程图表,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加2毫升草酸钾溶液
用酒精棉消毒并用注射器取兔血
将等量的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A、B两支试管中
?(1)①中向B试管内应加入.(2)描述③的实验操作..(3)经过一段时间后,A、B两试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一:A试管;B试管.(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靠性,需设计第二次对照实验④,经过一段时间后,A,B两试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二:A试管;B试管.(5)设置B试管的目的是什么?.
科目:初中生物
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钙离子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生理盐水、酒精棉、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试管、注射管(针头、针管)
根据下列实验流程图表,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加2毫升草酸钾溶液
用酒精棉消毒并用注射器取兔血
(1)①中向B试管内应加入_______。
(2)描述③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一段时间后,A、B两试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一:
A试管_______;B试管_______。
(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靠性,需设计第二次对照实验④,④应如何操作?观察到什么现象?
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二:A试管______________;B试管________ 。
(5)设置B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资料:钠是人体液中主要的阳离子.钠的摄入主要通过食物,尤其是食盐.人每日摄入体内的钠几乎全部经胃肠道吸收,经血液到肾脏.钠的排出途径是通过肾脏、皮肤及消化道来完成.钠排出的量与机体摄入的量相关,摄入的少则排出的少.钠有维持血压的功能,钠能维持血压是因为钠离子在血液里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钠离子把身体里的水分吸收到血管里,包括细胞里的水分也吸收到血管里,血里的水分增多,血容量增大,而引起血压增高,人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的钠,会引起高血压,中风,肾病,肥胖,上呼吸道感染及睡眠猝死,;加重糖尿病;加快骨钙丢失,易患骨质疏松症.此外,钠对肌肉运动、心血管功能及能量代谢能都有影响.根据以上资料和我们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我国提倡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应超过______.②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钠离子通过消化道的______作用进入血液;它最先进入心脏的______,在经过肾脏的______&时通过______作用离开血液的.③钠离子排出体外的途径中,通过______&排出的过程不属于排泄.④钠的排出与摄入量相关,摄入的多排出也多,这说明肾脏具有______功能.⑤肾静脉与出球小动脉的血液相比,肾静脉中钠离子的浓度______.⑥人体对钠的代谢要受______的调节.当前位置:
>>>已知某不纯的硝酸钠中混有一种、两种或三种杂质,为了确定不纯的..
已知某不纯的硝酸钠中混有一种、两种或三种杂质,为了确定不纯的硝酸钠溶液中所含杂质的成分,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I和Ⅱ是______.(2)经分析,杂质成分的可能性有以下几种情况:(用化学式表示)若含有一种杂质,则是______;若含有两种杂质,则可能是______;若有三种杂质,则可能是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经过操作Ⅰ和操作Ⅱ得到的都是沉淀和溶液,而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使用的方法是过滤,故填:过滤;硝酸银能与含可溶性氯离子的物质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钠能与含有可溶性钙离子的物质结合产生碳酸钙沉淀,(2)若是一种物质,则需要同时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故该物质是氯化钙,故填:CaCl2,由于反应后得到的是硝酸钠的溶液,故若是两种杂质,可以是含有钠离子或是硝酸根离子的物质,可以是氯化钙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硝酸钙或是硝酸钙和氯化钠,故填:CaCl2和NaCl或CaCl2和Ca(N03)2或Ca(N03)2和NaCl;若是含有三种物质,可以是氯化钙、氯化钠和硝酸钙,故填:CaCl2、NaCl、Ca(N03)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某不纯的硝酸钠中混有一种、两种或三种杂质,为了确定不纯的..”主要考查你对&&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1)(2)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1)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是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南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①感受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②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③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④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⑤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的要素和目标:
解答实验探究题的方法技巧:&&&& 科学探究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题目情景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求考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思维要有开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探究验证假设的方法,用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乱猜想,应在短时间内切准题目要害,找准突破口。&&&&&综合实验题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原理一反应物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一意义一联想 ①实验依据的性质和原理。 ②反应物的状态及其替代物。③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⑤现象描述要准确、全面、重点突出。 ⑥直接得出结论或导出结论。氧气参加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方法:(1)探究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条件的对比试验①温度对比试验。用温度对比试验探究物质的着火点。如木炭和煤的着火点不同。②浓度对比试验。用浓度对比试验探究可燃物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或反应的现象不同。(2)金属生锈条件的对比试验与氧气接触铁不会生锈,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才能生锈。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才能生锈。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都是通过对比试验完成的。反应生成氧气速率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法:(1)催化剂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试验①有无催化剂的对比试验。如氯酸钾制氧气加入和不加入二氧化锰的对比试验。②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对比实验。如可设计对比试验探究MnO2,CuO,Fe2O3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2)浓度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如取不同浓度的对氧化氢溶液,加入同质量的MnO2观察H2O2分解速率。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比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其他的变量应该控制在相同的状态。如设计对比实验研究MnO2和CuO哪种物质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那么容器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应相同。相反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使用同种,同量的催化剂,温度,压强也应该相同。控制变量法探究固体物质溶解速率: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的相关实验问题。在口常生活和实验中定性分析较多,如果定量分析就应该用控制变量法。(1)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2)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探究溶质的颗粒人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颗粒小的溶解快。(3)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速率越快。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1)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2)比较分类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3)归纳演绎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及运用等活动,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谈谈科学探究的几种能力。(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观察、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绘图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对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3)操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的,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与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动手实验,首先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再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过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研究从而了解整体本质的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要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你的假设是否有帮助。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是认识整体过程的基础。 (5)比较能力比较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通过诸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基础。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6)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是根据一部分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要正确地做出归纳概括,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归纳概括出大多数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就利用r归纳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时,即在进行推理时,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实,即使是根据正确的观察做出的推论,也可能是错误的。要证明推论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再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8)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评价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科学探究中要学会评价。 (9)合作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往往是学生小组或团队活动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具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能力。化学科学探究性试题分类: (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从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解释此类问题的关键: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解答此类探究题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a.从“对立面”中发现问题和猜想;b.从“逆向思维”中发现问题和猜想;c.从生活或实验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d.从探索闪果中发现问题和猜想;e.在异常中发现问题和猜想;f.在类比中发现问题和猜想;g.在归纳判断中发现问题和猜想;h.在“理所当然”中发现问题和猜想。然后结合猜想,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宏观性质和特征)去解答问题。注意提出的假设要周密、合理,有科学依据。 (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对问题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验证计划,以便设计实验方案。解答时,一是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要符合化学规律、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设想;三是要从本质上去分析现象,抓住本质提出假设。(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收集证据,要有较强的实证意识,会观察、记录,准确精练的表述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结果分析、反思与评价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对所获得的事实、证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解答时可用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利用逆向思维,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而实验评价题是由题目提供一套或多套方案,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5)综合性探究类此类探究题是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几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体现探究的全过程,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探究性地提出问题,用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根据试题的目的和要求,结合题设巾的材料,进行解答,思维要有开放性。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某不纯的硝酸钠中混有一种、两种或三种杂质,为了确定不纯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482817040216801028714432623463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dta滴定钙离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