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新东莞南开中学学宏志生和实验生一样吗

重庆南开中学05届宏志班学生支教记-《中国教育报》网络版 - 中国教育新闻网 .CN
您的位置: &
重庆南开中学05届宏志班学生支教记
作者:胡航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页面功能 【字体:
【E-mail推荐
带着感恩的心拥抱山里孩子
——重庆南开中学05届宏志班学生支教记
  ■本报记者 胡航宇
  7月13日,偏僻的重庆市丰都县暨龙乡乌羊完小来了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是重庆市宏志义务支教志愿服务团的11名成员。他们背着大包小包,带来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地球仪,其中最惹眼的是一捆捆的书籍。山里娃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书,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支教老师。村长在村头点燃了一挂鞭炮,在噼里啪啦声中,村民们如过节般喜悦。
  支教倡议得到响应
  支教队员分别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05届宏志班学生。成绩优秀却家庭贫困的他们,在国家西部助学项目的资助下,都顺利完成了学业。
  现就读复旦大学的原宏志班学生徐黎,去了妈妈所在的丰都暨龙乡乌羊完小。这所坐落偏远、交通极为不便的山区学校,到目前为止仍没有通电话,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大山。徐黎说:“我总觉得该做些什么,我们虽然物质上不富裕,但我们有一颗回报社会的心。”
  “社会培养了我们,该怎么做自己看着办吧。”今年3月,徐黎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准备于7月中旬组织10名受助学生开展义务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很快,这个倡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
  建起“宏志图书室”
  “大山里的孩子很少接触到外面的事物,我们要建立一个图书室,让他们通过书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让他们喜欢上读书。”支教团到乌羊完小的第一项计划就是建立“宏志图书室”。
  在母校重庆南开中学的大力支持下,1000多册图书很快就募集齐备。为了把这些图书运抵学校,同学们煞费苦心:因为修路车进不去,同学们就站在田间排起长队,一摞摞地把书传递过去,再把书打包,接着步行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晚上近8点才到乌羊完小。到了学校,来不及休息,同学们就在临时图书室倒腾开来,搬凳子、搬椅子、打扫屋子、挪动书籍。图书室归整好后,队员们又赶紧把图书上桌摆放整齐,1000多册图书在队员们的整理下呈现在亮堂堂的地方时,已是夜里11点了。
  看着自己用双手精心装扮出来的“宏志图书室”,队员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真情资助单亲孩子
  队员们每天为孩子们安排了4堂课,有英语、计算机、生理卫生、算术,还安排了两次家访。谢延瑞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对学生罗海静进行家访时的情景。当支教老师问她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她回答说:
  “长大了,出去找妈妈,一起打工!”队员们听了,互相望着,说不出话来。
  山里的孩子很多是单亲家庭,许多孩子都失去了母亲。7月16日,队员们去了一年级学生罗霜的家。罗霜成绩很好,这学期考试是班上第二名,也很懂事。当霜霜的奶奶说到霜霜一出生妈妈就去世了,连一句妈都没喊过时,队员庹蓝兰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12年前,蓝兰的母亲也是那样去了。如今只留下同样还没来得及喊一句妈妈的小妹妹和蓝兰,姊妹俩就是靠着吃百家饭长大的。“我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呼唤,让霜霜就叫我妈妈吧!”蓝兰说,“明年我就要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了,工作后我可以支持霜霜上学和日常的开支。”
  在奉献中收获希望
  支教生活是艰苦的,但同学们收获很多。“到学校的第二天,我们就解决好了学生的喝水问题。”郭凤霞说,由于山里没有自来水,每天都有一两个队员去给学生挑水喝,挑的水是天然泉水,不用加热,挑来就直接可以喝。
  学校原本有一个篮球场,但一直废弃没用。队员们去后,动手把篮球场整理了出来。每天放学后都可以看到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在那里打篮球。还有一些离家近的学生也在放学后到图书室借体育器材,在学校附近打球、跳绳等。
  “我们所募集到的资金,为学校的7间教室安装上电灯,我们还购买一些新的诸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常见体育器材,我们和社会人士携手为学校没有父母的孩子建立了宏志顺福助学基金,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郭凤霞说。
  《中国教育报》日第2版
精彩图片推荐
热点新闻推荐
·······
·······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它的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
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除要闻版外,还辟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成教育、理论、国际教育等专刊,校长、读书、招生考试与就业等周刊。每周一、二、三、四、五对开八版。
每周六、日对开四版。
刊号:CN11-0035
邮发代号:1-10
国外代号:D739
邮发代号:1-10
订阅价格:0.70/份 252元/年
社址: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邮政编码:100082
总机:010-学校类别:校
中学全称:
班级类型:--
现任校长:--
住宿情况:--
建校时间:--
入学途径:--
学校电话:
试题类型:--
学校地址:保定市天威西路655号
特殊招生:--
学校网址:http://
中学概括:
招生信息:
报考升学:
中学互动:
校园生活:
其他信息:
保定市第二十六中学介绍
素质教育是背景 城市发展是条件 二十六中应运而生是结果
保定市第二十六中学讨论
孩子那些事
工具大全: |
Copyright(C) 北京学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视频: 重庆南开中学2005届宏志班丰都乌羊完小学支教宣传片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庆南开中学2005届宏志班丰都乌羊完小学支教宣传片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重庆晚报数字报
第002版:晚报要闻
&&&&&&&&&&
宏志班毕业生感恩支教山区
  宏志生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昨日上午,从丰都县乌龙小学租用的农家临时教室,传出动听的歌声。给这群山区孩子上课的,是从全国各地赶回来支教的“宏志生”。  “曾接受了那么多的爱,我们要回报社会。”支教的发起者徐黎称。  跋涉7小时支教  宏志生选择支教的乌龙小学,到达丰都县城后还需乘车2个小时,再步行1.5个小时才能到达。经过近7小时的跋涉,记者和11名宏志支教学生到达目的地。  发起者徐黎是复旦大学大三学生,2005年毕业于南开中学宏志班。她告诉记者,今年3月初,她在网上发起支教倡议,得到大家响应,此次参与的11名同学,都是2005年毕业的宏志班学生,其中4名来自四川大学、2名来自复旦大学。为了充分准备,就读重庆医科大学的王洪旭在期末考试完的当晚,备课到凌晨3时。  “想用我们的经历来鼓励这些孩子,贫困不可怕。”徐黎说,宏志班的学生都出生在贫困的农村或者家庭,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正在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其中,就读于山西财经大学的罗梓城,现在靠自己勤工俭学,已不需父母负担生活费和学费。  第一堂课讲地震  在汶川大地震中,乌龙小学的校舍被震为危房。临时教室设在农民家中,危房正在拆除。  7月13日晚,11名大学生到达这里,把行李放到农民家后,将带去的图书整理好,连夜建了一个图书室,一直忙到晚上11时30分。  翌日早上,孩子们来到图书室门口,看着几百册书籍,眼神里满是渴求。早上,二年级安排了音乐课,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庹蓝兰教孩子唱《感恩的心》,“跟着我做,右手放在胸前代表我,手打开表示‘来自’……”庹蓝兰边说边比划,孩子们都站起来跟着学。  四年级安排了地理课。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王洪旭带去了地球仪,“给大家上一堂有关地震的课。”小王告诉记者,经历了汶川大地震,要告诉孩子们为什么会地震。  “我们的课程,都是孩子们没学过的。”徐黎说。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学医的王洪旭还要讲授一些生理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罗梓城介绍,还要教给他们地震逃生、扭伤、蛇咬伤的处理和包扎等很实用的方法。  步行三小时家访  乌龙小学处于高山地区,很多学生家庭很贫困。该校蒋老师的介绍也让大学生们大吃一惊:全校150个学生,竟有20多个孩子没有母亲或父亲。  蒋老师随便叫了几个没妈的孩子过来:6岁的罗霜,母亲在新疆生下她就去世了,她被婆婆爷爷带大,父亲在外打工时染上肺结核;7岁的罗庆,父母在外打工时认识,结婚后生下孩子回到当地,见如此贫穷,母亲抛下女儿走了;六年级谭娟宏,母亲去世,留下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老师,林小松没来,她伯伯不准她来。”谈话间,一个学生跑来报告。蒋老师介绍,林小松是个孤儿,父母都去世了,跟着伯伯长大。“当地比较封建,可能害怕外面的人来把孩子带走了。”蒋老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支教的学生们当日下午分三路去家访,其中一路就是去林小松家,达到林小松家,步行一个来回需要3个小时左右。“无论多难,我们都要说服她的伯伯,请她来上学。”他们坚定地告诉记者。  600名宏志生受资助  2002年开始,“西部助学工程”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基础上,增加一项新内容,举办高中“宏志班”。我市从当年开始,将品学兼优的特困高中生纳入资助范围,这类学生被称为“宏志生”。“宏志生”不仅不需要缴纳学费,还可获得一定生活补助。  从2002年开始,我市已有600名宏志生得到资助。2005年毕业的首届“宏志班”学生全部考入大学。  感恩·爱·力量  何英/文  宏志生为感恩社会,到山区支教,让人感动,值得赞赏。  而老敖两口子真是很朴实、有爱心的人。让我震惊的是,为信守慈善承诺,他甚至可以倾家荡产。  “我们都是一滴水,合在一起就是海洋”。老敖是个普通老百姓,每年10来万元的收入,在农村算高,但在城里只能算个中等。遗憾的是,现实中“老敖”太少了,如果我们大家都来当“老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老敖”的行列,老敖也就没有那么累了,也不会孤单了。  今天,我们把这两条有关感恩的稿件组合在一起,就想表明:感恩让爱延续,感恩让我们和我们的城市充满力量。  小老板夫妇  “贷款也要资助孩子”  “最困难的时期都挺过来了,我不能后退!”记者日前在丰都采访支教大学生时,长期资助贫困生的小老板敖顺福对记者说。  个子矮小、皮肤黝黑的敖顺福,在丰都算是个名人。听说有记者,他过来自我介绍,“你们几个报纸都报道过我的,很大的版面……”旁边的一位丰都同行告知,老敖从2002年开始资助贫困生(本报在2006年以《报一饭之恩&私企老板散尽家财》为题报道)。目前,他已资助贫困生18人,每年为此支出6万元。  “慈善路走得很艰辛,哭了很多次。”敖顺福告诉记者,2002年,当时家庭还可以的他,看到报上写的那些贫困生,萌生了资助的愿望。“按我当时的经济条件,资助1-2个贫困生应该没问题。”他说,他当时主动找上门去资助了2名,2003年又资助了1名。  2004年,生意走下坡路,加上欠债,生活陷入困境。2004年春节,孩子们要回来,他与妻子商量后,妻子准备把刚买了5个月的新手机和金戒指拿去卖掉。“两样东西谈好1520元,但对方只给1500元。”敖顺福说,当时老婆是哭着求对方多给20块,打算给每个孩子500块钱,另外20块钱买点肉。那个春节,他们家买了1公斤多肉。  老敖的事迹见报后,远近的人都知道他是热心肠,有的老师还找上门来希望他资助贫困生。他的妻子陈万淑告诉记者,一位女生考上大学后面临失学,可当时家里也比较困难,她找到当地一个很想要个女儿的老板,希望她能资助这个孩子,没想到遭到拒绝。老敖就说,“实在没人资助,贷款也要资助孩子读书。”  老敖说,为了资助这些孩子,家里确实没什么像样的东西,电视、沙发是2000年左右买的,现在都烂了;房子裂了,只需3万块钱就可修补一下,但至今也没去修。现在每年10来万元的收入,有7-8万元是给学生做学费。自己的儿子现在长安福特当工人,在重庆也没买房子。老敖妻子也说,他们很节约,丈夫的衣服只有30-40块钱。  “不过,钱花在这上面比打麻将输了好。”陈万淑说,同镇的人打麻将输了50多万元,成了孤家寡人。资助的学生至少每年还回来看看,“地震后还打电话回来问候。”老敖说着自己很满足。  “我是个守信用的人,最困难的时期都挺过来了,现在更要走下去。”老敖介绍,他今年还要资助1个学生,达到19个。  本组稿件由记者&何英&实习生&李佳奕&采写十一名宏志生相约山村支教 “现身说法”让家庭贫困孩子收获信心和希望 本报记者 田文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
&&&&7月13日9时,重庆丰都县暨龙乡乌羊小学100多名小学生站在农家院坝里,列队唱着国歌,国旗冉冉升起。
&&&&升完国旗,孩子们一脸喜悦地涌入教室,欢呼声就像过年一样――就在这一天,重庆市第一届宏志班的毕业生来到这个大山里的学校,将给他们上一个星期的课。
&&&&这些身份特殊的大学生不仅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让孩子们收获了信心和希望:只要努力,自己就能改变命运。
&&&&跋涉7小时到山区支教
&&&&从重庆到达丰都后,还需乘车两个小时,再步行1.5个小时,方能到达乌羊小学。经过近7小时的艰难跋涉,11名宏志生才到达目的地,这里至今没有通电话和网络。
&&&&“我们得到了社会太多的帮助,是我们拿出行动为社会做点儿什么的时候了。”去年寒假,在丰都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复旦大学学生、2005年毕业于重庆市南开中学宏志班的徐黎来到乌羊小学,发现该校160名学生中,竟有20多个孩子的母亲因无法忍受这里的贫穷而远走他乡。今年3月,徐黎在首届宏志班QQ群上发起了义务支教倡议,得到了各地同学的一致响应,大家相约今年暑假去乌羊小学支教。
&&&&“刚考试完,我就上了火车。”在山西财经大学学习的罗梓城是重庆酉阳人,他花了14元钱,搭乘一列运煤车赶到重庆,与其他同学会合后,带着《十万个为什么》等1000多本课外书,坐上市文明办的车,开始了自己的支教行程。
&&&&参与活动的11名同学,都是2005年毕业的宏志班学生,分别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
&&&&第一堂课讲地震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乌羊小学的校舍成为危房,拆除后正在重建。临时教室设在附近的农民家中。
&&&&四年级安排上地理课,王洪旭带去了地球仪,给经历过地震的学生讲为什么会地震。
&&&&二年级安排上音乐课。“我来自偶然……”庹蓝兰教孩子唱《感恩的心》,“跟着我做,右手放在胸前代表我,手打开表示‘来自’……”
&&&&三年级的计算机课开始了。郭凤霞取出笔记本电脑,告诉大家怎么开关电脑,怎么在上面打字,还放了一段动漫电影。“这就是电脑啊!”从未见过电脑的20多名学生兴奋地围上来议论纷纷。
&&&&11名支教大学生到达后,立即将带去的图书整理好,连夜建起了一个“图书室”。
&&&&徐黎说,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要教孩子们一些生理卫生、保健知识,比如地震逃生、防护知识,扭伤、蛇咬伤的处理和包扎等。
&&&&步行3小时去家访
&&&&乌羊小学处于高山地区,贫困让全校150名学生中的20多个孩子失去母亲或父亲。
&&&&6岁的罗霜,母亲在新疆生下她后就去世了,她由婆婆爷爷带大,父亲在外打工染上了肺结核。皮肤黑黑的小女孩,看到生人还有些害怕。
&&&&7岁的罗庆,父母在外打工时认识,母亲生下孩子后见当地如此贫穷,抛下女儿走了。
&&&&六年级的谭娟宏在母亲去世后,与姐姐和弟弟相依为命……
&&&&“老师,林小松没来,她伯伯不准她来。”采访中,一名学生跑来报告老师。老师介绍,林小松是个孤儿,父母都去世了,跟着伯伯长大,“这个孩子家里也很穷!”
&&&&支教的大学生们当天下午就分三路去家访,其中一家就是林小松。而从学校去林小松家,来回需步行3个小时左右。“无论多艰难,我们将尽力说服她伯伯,请她来上学。”
&&&&“现身说法”帮孩子树立自信
&&&&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王洪旭在结束期末考试的当天晚上,备课到凌晨3时,琢磨着“怎么才能用我们的经历来鼓励这些孩子,告诉他们贫困不可怕”。
&&&&为了鼓励这些贫困的小学生努力学习,11名宏志班的学生从有限的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钱为小学生们发奖学金。
&&&&“31年来,学校从来没有发放过奖学金,今天还是第一次!”47岁的校长罗宗贤感慨地说,“感谢这些前来支教的宏志班毕业生!”
&&&&宏志班的学生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获得的信心――只要具备操行好、成绩优、家庭贫困、升学考试达线等条件的学生,就能成为高中“宏志班”资助学生。
&&&&据悉,高中“宏志班”从2002年开办,每名学生将得到9000元资助金,承办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和住宿费,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本报重庆7月17日电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南开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