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郑愁予朗诵的诗是什么时候开始选入语文教科书的?

【著名诗人郑愁予】将亲临闽南师大讲学_漳州师范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290贴子:
【著名诗人郑愁予】将亲临闽南师大讲学
主题:诗的美学盛宴主讲人:,台湾现代诗诗人,名誉教授、荣誉讲座教授、专任讲座教授。出版诗集二十种,含选集印行逾两百版,曾多次获得台湾地区文艺奖,《错误》一诗被誉为抒情诗的绝唱,其作品为两岸地区选入教科书。时间:4月8日(星期二)14:30分。地点:逸夫图书馆5楼报告厅
相关的贴子83119200255相关的图贴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
卧槽,那时候我才刚刚在回学校的车上------   你特别特别喜欢的人已经不在了,也许这样很寂寞,但是,也许也有特别特别喜欢你的人在,这样正负相抵,不是正好归零了吗?   所以,不要认为你只有一个人,因为我在注视著你,一直在注视著你,会守护著你的。   
著名湿人?我怎么不认识,这不科学。。不科学啊,不科学。
听都没听过
很有名!!可是在上课[CRYING FACE]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上册,电子,初中,电子课本,人教版,电子教材,九年..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诗人。毕业,驻校作家。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令人着迷,而且使人陶醉。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别名 郑文韬
出生地 山东济南
出生日期 1933年
职 诗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毕业院校 台湾中兴大学
代表作品 《错误》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被称为“浪子诗人”。北平崇德中学暑期文学班高中毕业于台湾新竹市的新竹中学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现国立台北大学)统计学系毕业美国艾奥瓦大学艺术硕士
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
救国团 青年文艺奖国家文艺奖 新诗奖协会文艺奖章时报文学奖
郑愁予,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2首,及诗集《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等2部。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郑愁予诗集
火炼 寂寞的人坐着看花佛外缘贵族当西风走过生命度牒未题梵音媳妇醉溪流域(一)醉溪流域(二)港夜归航曲雨丝残堡野店牧羊女黄昏的来客小河天窗情妇知风草四月赠礼窗外的女奴水巷夜歌南海上空俯拾山外书山居的日子落帆崖上结语探险者港边吟小溪殒石垂直的泥土上岛谷海湾小小的岛船长的独步贝勒维尔水手刀如雾起时晨景小诗锦除夕晚虹之逝雪线晚云钟声乡音偈定客来小城错误梦土上赋别雨季的云裸的先知盛装的时候最后的春闱右边的人编秋草厝骨塔小站之站召魂望乡人野柳岬归省晨下午静物采贝姊妹港一○四病室清明嘉义左营十桨之舟卑亚南蕃社北峰上牧羊星秋祭努努嘎里台南湖居鹿埸大山马达拉溪谷霸上印象云海居(一)云海居(二)雪山庄浪子麻沁雨神花季绢丝泷风城大武祠古南楼边界酒店旅程草生原燕云之一燕云之二燕云之三燕云之四燕云之五燕云之六燕云之七燕云之八燕云之九燕云之十四月图昼九月图昼
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台北《文讯月刊》(第22期)举行问卷调查,被读者送到“最受欢迎作家”诗类之首,也是所有文类作家中得票最多的人。问卷说,读者遍及各地区、阶层、行业以及生活形态迥异的“族群”。之后,《》杂志与台湾大学生问卷,结果几乎相同。《文讯》的问卷并列出小说票数最多的人是。另一由洪范书店出版的《随身读》系列,以销数论,《中国时报》与合选的“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郑愁予诗集》是唯一被选入的诗集。台北《》选出50年代的30部文学经典,《郑愁予诗集》列为诗类“前茅”。电脑选举,得票第一。“9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审定的高中国文教科书选用我的两首诗,也是唯一的新诗。台湾自去年(1997年)起,在重新审定的高三国文课本里选用新诗,包括我的作品,我的诗进入了中学教室,也给我带来一些新鲜的怀旧和责任感。”他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
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事。美国艾奥瓦大学东方语文学系讲师。美国东亚语文学系讲师。退休后,曾短暂时间于中文系任教,并于2006年9月,与等教授开办硕士课程。《现代诗》编辑委员。《联合文学》总编辑国立荣誉教授、驻校作家国立金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及闽南文化研究所。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这首诗刊于日的台北《联合报》,它清新活泼,明朗而耐读,是老少皆宜的童歌,是郑愁予──也是新诗──的最佳作品之一。愁予诗风,一向轻美如。从前的诗轻柔得有时带点消极,这首《雨说》则轻快而富积极意义,其气象已不限于轻音乐了。全诗共有九节,第一和第七节各长八行,第六节长五行,其余每节四行。第一节说春天四月之际,大地等待雨的降临。第二节写雨轻轻地来。第三、四节说雨希望地上的人不要抗拒它,而要迎接它、亲近它。第五节写大地得到雨的滋润。第六节说雨在笑中长大,因此第七、八节中,雨希望大家也笑,勇敢地笑。第九节说雨降落在大地上,大地结出了果实。这雨不是波勃狄伦(Bob Dylan)的《苦雨》(hard rain),而是甜甜地叫着孩子乳名的、使大地长出甜甜的苹果的甜雨;不是春寒料峭的《冷雨》,而是充满“温声细语”、充满“爱心”的暖雨;不是“连月不开”的霏霏“淫雨”,而是脚步轻快、其润如酥的喜雨。这雨滋润大地,使万物欣欣向荣。这雨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充满快乐的四月,而不是所抱怨的“残酷的”四月。这雨“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又亲近人们,带来了笑声和歌声,这雨使天地人和谐交融在一起。这雨带来的春天,是纳斯鸟语花香的“甜蜜的春天”。傅莱那“典型春天”的美好事物和气氛,这里都有了。郑愁予笔下这雨,为人带来了希望和幸福,最后为此捐躯,在土地里“快乐地安息”。此诗的主题,非常光明、积极,可以说是“健康”的。这种主题的作品,有益世道人心,当然值得提倡。不过,我欣赏这首诗,着眼点与其说在诗教,毋宁说在诗艺。《雨说》一诗,固然标志郑愁予在主题意识上的转变,更显示他在艺术技巧上的执著。满篇诗教,了无诗艺的东西太多了。《雨说》做到两者合一,而其成功的关键,显然在诗艺。拟人法的运用,使此诗洋溢着活泼的生命力。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都有生命,因为都会等待。雨是诗的主角,当然更活泼了。我们看到雨走着、呼唤着,是多么可爱的春之使者!雨引领人“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他教万物“勇敢地笑”:“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见了我笑出了泪啊”!这语句巧妙极了。在和风细雨中,柳条轻轻摆动,真像笑弯了腰。雨从石狮子的面部滴下来,真像笑出了泪。《初春走笔》(Written in Early Spring)一诗,写春天的景象,有以下两行:初生的枝条伸出扇子去捕捉微风我认为这两行就不如“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那么新鲜有趣。愁予这一句,和的《咏柳》一样别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优秀的诗人,总有丰富的想像力,郑愁予自然没有例外。他把白云比喻为雨的襁褓,这是很好的想像,而这个说法又是合乎科学的:水气(云)遇冷凝结成雨,雨从云孕育而来,所以说云是雨的襁褓。“云”而云“白”,则为了说明雨童年生活的美好幸福。诗人又说雨“不再回去”天上,而安息在土地上,因为大家都知道雨一落下来,就消失了,就入土为安了。第二节第二行的“织”字用得好,这表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也表现了他的想像力。雨丝条条,天地变成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正是“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吗?《雨说》的呼应也极佳。全诗以雨为中心意象,开阖发展,正如所说的“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自不待言。第一节的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四样东西(它们都需要雨,由此可见诗人的精心安排)出现后,第一节本身马上呼应了一次,至第五节又呼应了一次。这首诗的结构,紧密而井然。第一节以等待雨的降临开始;第二至七节写雨如何滋润大地,如何给万物带来欢笑;第八节以雨完成使命而安息终结。(植物得到滋润而开花结果,那苹果是甜甜的,当然没有黄春明笔下小说的那股涩味。)万物的欢笑,是圆舞曲般的、春之舞,而雨的完成使命,则是春之祭了。整首诗,从展示(exposition,第一节)、到发展(development,第二至七节)、到概括(recapitulation,第八节),是一阕充满快乐气氛的“春雨交响乐”乐章。《雨说》的副题是“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这首诗清新活泼,积极有生气,明朗而耐读,口语化的文字又精练流丽,现已编入浙教版初三语文书中,让所有中国的儿童阅读和歌唱。(选自《如何读新诗》,香港学津出版社1982年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赏析
1.解题 现代诗社主要成员郑愁予的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台湾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杨牧:“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 郑诗大都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精神与浪子情怀的结合)他的诗歌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不亚于、。他的诗歌,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酷似李白;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宛若李商隐。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你们吃著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雨说》赏析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展现了作为春天的使者和爱的使者的形象。告诉孩子们: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孩子们不要拒绝春天的到来!!!本诗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这两段,雨要教孩子们勇敢的笑,是这位爱的天使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等的笑,是拟人的手法的运用,符合对孩子们说话的口气,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切情怀,从而使雨要说的话受到更好的,真正的使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勇敢地欢笑、乐观地生活。因为中国正饱受风雨的洗礼,所以要儿童们都乐观积极。注:本篇被收录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中
大武山辑之一 漫踱过星星的芒翅 琉瓦的天外 想起 响 的廊子 一手扶着虹 将髻儿丝丝的拆落 而行行渐远了 而行行渐渺了 遗下 响 的日子 漂泊之女 花嫁于高寒的部落 朝夕的风将她的仙思挑动 于是 涉过清浅的银河 顺看虹 一片云从此飘飘滑逝
《风城》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具有诗意的意象,这是一首富有的诗,全文优美灵动且极具艺术气息。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写的意境并非真实,如果斟字酌句地去理解就有失文章唯美的味道。文章总体展现了诗人脱俗的气质,诗人心头的丝丝情思流露了下来。女子仅为诗人心头的美丽幻想,而她的消失真是诗人的苦闷。文章拟化地写(女子)穿过星海,望向天外,想起廊子中,女子的一手扶着彩虹(比喻),将头上的发髻拆下来。那样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这里用了对偶“行行”叠字使用使得惆怅之情一览无余)遗下响的日子,(这里的“响”跟上文的响相互呼应,响是,代表过往的一种美好。)流落在外漂泊的女子啊,嫁去了高寒的部落,早晚的风使她思绪纷飞,于是,她跋涉过清浅的银河,顺势瞭望彩虹,一片云朵从此飘飘然逝去。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头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 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说,你真傻,多像那的孩子 本不该缚它又放它 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 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足印的 云出自山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 「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 红与白揉蓝与晚天,错得多美丽 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却误入维特的墓地……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的踏著 而已是你底梦境了……"
云游了三千岁月终将云履脱在最西的峰上而门掩着 兽环有指音错落是谁归来 在前阶是谁沿着每颗星托钵归来乃闻一腔苍古的男声在引罄的丁零中响起反正已还山门 且迟些个进去且念一些渡 一些饮 一些啄且返身再观照那六乘以七的世界(啊 钟鼓 四十二字妙陀罗)首日的晚课在拈香中开始随木鱼游出舌底的莲花我的灵魂不即不离 《雨说》是初三年级课本上的一首诗、郑愁予是台湾诗人、
秋天的疆土,分界在同一个夕阳下接壤处,默立些黄菊花而他打远道来,清醒着喝酒窗外是异国多想跨出去,一步即成乡愁那美丽的乡愁,伸手可触及或者,就饮醉了也好或者,将歌声吐出便不只是立着像那雏菊只凭边界立看东南网4月9日讯(本网校通社大学生见习记者 林巧香 王潇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60年前,诗人郑愁予在台湾首次发表这首题为《错误》的诗歌。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在两岸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选入教科书。4月8日下午,郑愁予教授走进闽南师范大学,开讲他与诗歌“不得不说的故事”。
这场名为《凭虚御风――诗的美学盛宴》的讲座,是“2014年闽南诗歌节”的活动之一。讲座中,郑愁予围绕自己“诗人要从游世到济世,从艺术到仁术”的观点,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诗思历程。
他鼓励年轻人“如果要想写好新诗,就要多读史书、多读地理、多听音乐、多看些展览,多一些生活体验,才能使诗作丰富感性”,并满含深情地为大家朗诵了自己的作品,博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来自闽南师大的两位同学为郑愁予朗诵了自己的诗作,以此表达敬慕之情。在采访中,前来听讲的漳州市民朱女士表示:“这么近距离见到偶像,激动得都在颤抖。”
人物简介:
郑愁予,1933年生,为郑成功后代裔孙。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949年,郑愁予随父亲到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从台湾中兴大学毕业,1968年他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后获艺术硕士学位。其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他于2004年获耶鲁大学终生荣休教授,近年来受聘为香港大学名誉教授、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金门大学专任讲座教授。
责任编辑:黎晶瑛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5月12日,东南网大学城频道将举行上线三周年系列活动。改版升级、校通社纳新,等你来!
········
········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错误郑愁予朗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