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差的读音和烽火哪个出现早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PT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PT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97|
上传日期: 09:50:4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PT
官方公共微信感谢您的提问,我们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反馈您的问题答案,请注意查收!确定
咨询问题:请选择
您的称呼:
联系方式:
回访时间:
中文名:邮驿
别名:驿传
来源:早期声光通信和专人送信演变而来
地位:已居于前列
简介2.中国的邮驿源远流长,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起,就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通信活动。原始社会出现了以物示意的通信,奴隶社会发展为早期的声光通信和邮传,到封建社会时,中国的邮驿在世界上已居于前列。3.我国古代的是以递送文书为主的组织,但以传递紧急而重要的公文为限,其传递方法以为主。4.上海中华书局于1940年8月出版了《中国邮驿发达史》一书,著者为楼祖治。5.早在-前486年,古波斯就建立有急使信差传邮的邮政驿站,设有待命的信使和驿马,信件由信使一站传一站的方式急速传递,邮递速度很快,当时人们称其为接力邮政。6.从甲骨文的记载来看,可以认为在殷商盘庚时期,已出现有组织的通信活动。7.我国的邮驿通信一般认为是从殷商盘庚年代算起,直到1912年废驿归邮为止。8.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边疆的通信兵---&僖&传递军情的记载,这是我国最早记载通信的文字资料。9.我国商代最早的军事通信方式是击鼓传声。到了纣王时,才有了使用烽火的记载。10.商周时,在传递边疆紧急军情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声、光”通信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即烽燧大鼓。& 11.我国周代的军事通信包括两部分:一是边防通信,以烽火台为主;二是战役通信,即在攻防作站中的声光通信。&12.从西周开始,中国的通信组织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两套有组织的通信:一是烽火为主的早期声光通信系统,二是以步行乘车为主的邮传通信系统。13.周代战争频繁,军事通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为著名的是阴符与阴书,这是古代最早的密信。14.到周朝时期,中国利用邮车、快马传递官府紧急&简书&的邮传制度已大大发展起来,成为家喻户晓的事情。15.西周的交通工具不断进步,首先在通信上使用了传车。16.周朝,在通信方式上,除了边境通信(如烽火信号)是明显的接力传送外,主要是采取以专使为主的方式。&17.周王朝为使军令、政令准确迅速下达,建立了以西周首都丰镐为中心的邮传网路。18.节是我国古代使用的一种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使的凭证。早期的节名目较多,周代有龙、虎、人、符、玺、旌六节,后逐渐简化为一种路节,供使者或商人途中使用。19.符节出现后,成了封建政权集中于君主的象征。在《周礼》中规定:山国用虎节,泽国用龙节。20.进入春秋战国后,烽火台演变为绵延不断的长城,这是早期声光通信的一个飞跃。21.春秋时,由于通信者的频繁往来,在干线道路上设置了馆、遽,供来往者使用。&22.春秋时主要的通信工具是车传。23.我国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曾用通信的速度来比喻德政之施行,他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24.战国时代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君主集权不断加强,各国派遣使者时,要由君主颁发一种信物---节。25.有组织的规模较大的通信,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才开始出现的。26.春秋时的邮传已&北通燕蓟,南通楚吴,西抵关中,东达齐鲁。&27.我国古代邮传发展到战国普遍应用了通信信物---符节。28.兵符是战国时调兵遣将的信物。29.秦王朝的建立,使通信方式发生了一种革命性的转变,这就是由过去的以专使通信为主改为以接力通信为主。&30.在秦朝,作为主要通信机构的是邮亭。31.秦代邮传的特点是实行接力传送、路线固定、以律(邮驿的律令)保证。32.1974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出来的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关于邮律的记载,这是我国最早的“邮政法”。33.为了解决通信接力传递诸多中转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秦朝制订了我国第一部有关通信的法令---《》。34.木牍是古代书写于木片上的信函、文书。1976年我国在湖北省云梦县秦墓里出土的&黑夫、惊木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牍家信。35.驿置和邮亭是汉代主要的通信组织。36.汉代邮驿通信的三大要求是迅速、准确、安全,这与现代邮递的要求是一致的。37.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开始建立国际邮路,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丝绸之路。38.有关汉代邮驿重要的史料来自出土的木简。39.汉代的烽通信是军事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严格规定和检查制度,一般说来,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寨。40.在公文封发方面,汉代实行了封泥方法,即在竹简外面的绳结处加封特制的粘土,并在泥上盖印,防止私拆泄密。41.驿置是汉代递送文书的通信组织,但以传递紧急而重要的公文为限。传递方法以轻车快马为主,在交通干线上,每隔30里左右设立一置。42.根据出土的汉简内容反映,汉代邮驿的具体工作过程包括封发、运递、时限与检查等三项内容。43.汉代邮驿除了接待过往官员和运送货物外,主要是负责公文和书信的传递。44.把紧急的文书交代马传,或利用驿或派专人,汉简中称为&吏马驰行&。45.我国进入东汉以后,战事频繁,通信工具中废除了传车,改以快马,&置&也逐渐改称&驿&或&驿置&。46.魏晋南北朝结束了秦汉时代的传驿分设,开创了隋唐时代的馆驿合一;这在中国邮上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47.所谓&东之与西,驿使往来,,串盟初好,日新其事&,是反映蜀国和吴国的邮驿通信的盛况。48.在通信牌符方面,曹魏除继承汉代的铜龙符、竹节使外,还创造了另一种信物---。49.晋代邮驿是由法曹主管,渐转为由兵曹或驾部郎管理的过渡时期。50.在通信符节上,从中央到地方,南朝虽然仍保留了金虎符、竹节符,但更多的是靠尚书符、诏书。51.北朝的通信组织基本上是朝着传驿合一的趋势发展。52.隋初,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得到了加强,在通信方面,建有馆、驿、台传。&53.隋代的邮驿机构称为驿传,隶属兵部,唐代改属驾部;宋代大致沿用唐代的方法,另增设急递铺,专门办理紧急军邮。54.隋唐的邮驿与前代的最大区别是传和驿完全合一。55.隋唐的国内驿路以长安经洛阳至江淮的驿路最为重要。56.隋了以首都长安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57.隋唐的驿铺设于驿路之上,一般兼有通信机构和官方招待所的双重作用。58.隋唐时的文书性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央发往地方的诏旨、文书;另一种是地方上报中央的文书。59.隋唐时期,在边境和作战时的通信主要是烽火通信,与驿密切相联。在内地,军事文书除露布是派遣专人传递外,一般都交驿发递。&60.隋唐时,北方的各少数民族相继建立地方政权后,也有自已的通信组织,如突厥在没有文字时,用以为信契,用蜡封印。61.隋唐的邮驿制度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包括行政和监察两大部分;唐代邮驿的中央管理机构是尚书省。62.隋唐的文书一般是囊封,也有函封或用竹筒封装的,运递人员把它装进身背的口袋内进行传递。著名的《宋国夫人行图》就是一幅珍贵的描绘驿使背着信袋运送书信的壁画。63.隋唐馆驿的规模大小不一,在《唐六典》中有严格的规定:都亭驿可拥有75匹马,配备驿夫25个;诸道第一等驿可以有60匹马,20个驿夫。64.隋唐时期,座落在山南西道梁州(今陕西省褒城县)的,历史上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驿&。65.唐代邮驿的中央管理机构是尚书省的兵部,这就改变了汉魏历代由法曹兼管邮驿的体制。66.的规模相当大,唐代全盛时共设驿1639个,其中陆驿1297个,水驿260个,水陆相兼的驿86个,从事邮驿的人员达2万余人。67.唐政权的通信组织中专有一支以骆驼为主的队伍,称为&&,用于边塞军机的紧急传递。68.由于中日往来频繁,唐驿的组织也被引进到日本;日本后来所建立的邮驿,其任务、设备、工具、方式都大体上仿照此;到北宋初年,日本已有414个驿。69.唐代驿站遍布全国,其中陆路行程为每日马行70里,车行30里,急递则必须飞骑日驰300里。70.唐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报纸---《》,它是直接交驿后再传递到各道州或节度使的。71.组织通信的基本原则是&计程责限&和&依限传送&。72.宋代主管邮驿的机关有二:一为兵部,一为枢密院。73.在宋代,凡是交急脚递或传送的文书,当着官员面实封装入筒内,叫做&实封入递&。74.北宋时,递铺的基本限程分四种:二百里、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75.收集在《永乐大典》中的《》是两宋递铺法规总集,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古代较为完整的一部通信法规。76.在宋朝,由于皇帝的重视及战争需要,军事通信十分发达,在沈括《梦溪笔谈》一书中曾写道:&急递最速,唯军兴用之&。77.金字牌急脚递,始设于宋神宗时,是为军事需要服务的。78.宋代的金字牌是一种通信,&牌长尺余&,木制,&朱漆刻的金字&,上刻&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其传递速度快于一般急脚递。79.北宋建立的一套较为健全的递铺组织,特别是急递铺组织,为以后各朝所继承,一直延续到清末。&80.驿站是传递政府公文的机构,很长时期禁止寄送私信。直到,皇帝宋太宗才诏令臣僚,允许臣僚把他们的家信交驿。81.我国现存的姑苏驿亭遗址,位于苏州,建于宋代绍兴14年。清代同治十年为该驿亭题写的著名对联是“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82.宋朝为了确保邮驿的传递速度,在机构设置方面“均地理”(按照地理条件);在时限方面要求“谨时刻”;在布局方面要“亭传相望”;在监督检查方面“分置巡辖”,制度相对较为完善。83.递捕在宋代是直接承担通信的组织。84.宋代用于通信传递的组织还有递铺,可分为三种,即:步递、马递和急脚递。85.同两宋时期的驿所相比,递铺有三个长处:一是距离短、机构多;二是昼夜不停、接力传送;三是深入内地,形成规模庞大、四通八达的通信网。86.为了沟通中央与地方、后方与前线的通信联系,南宋王朝在东南沿海及边防要地先后建立了“斥堠”与“”、急脚递,传送紧急文书。87.我国最早开办的古代地方邮驿机构是摆铺,供传递文书和私人信函,创设于南宋。88.我国史传中,最早成功地利用鸿雁传递书信的是南宋时期的郝经。89.元朝因袭旧制,由兵部管理驿站;同时元政府又在中央设立了专门机构---通政院,管辖全国驿站。90.元代驿站是以路(府、州)为枢纽设置的。91.元代专门传送官方普通文书的组织是急递铺。92.元代常用的驰驿牌符有金银字圆牌、海青牌及铺马圣旨等数种。93. 明代中央管理邮驿的机关为兵部。94.在明代,除了兵部外,还有一个与邮驿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即通政司。95.站、递、铺三者紧密结合、互相补充,成为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96.“符验”是公差人员驰驿的证明(凭证或护照),没有符验的人严禁。明代的符验包括、勘合、三种类型。97.明代洪武年间创建的明驿是从、开驿路、、定驿制、、惩贪官等方面着手的。98.明代的急递铺网路以县(州)前总铺为中心,向四方辐射,逐铺相接,形成遍布全国的递铺网路,并与站相衔接。99.明代在地方上,邮驿受布政使与按察使双重领导,而以按察使为主。100.明初的会同馆,设于首都所在地,为全国驿站的部枢纽。&101.明代邮驿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一是征收驿银,横征暴敛,于民;二是支应敲诈勒索,营私舞弊。102.清代的邮驿,由驿、站、塘、台、所、铺六种组织构成,统称邮驿。&103.确定程限的基本原则是:因程设限,依限传递;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选择捷径,分秘必争。104.清代的通信联系是通过以驿站为主体的水旱驿路网和急递铺为主体的步班递铺网两条渠道进行的。105.清代的是京师所在地的驿站,也是全国驿传的总枢纽。106.在清代,内外衙门的寻常文书,均交急递铺传送。107.清代传送公文,根据其性质与内容,可分三种方式:一是经驿站传送,二是派传送,三是由急递铺传送。108.为在古代的驿路上实现一种更高的传递效率,清政府对邮驿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造,首先是“裁驿丞,归州县”。&109.滚单即排单,是传送紧急公文时随附的单式,始用于清朝嘉庆年间。110.为了解决通信需求的广泛性与驿递设置的局限性的矛盾,清政府在无驿的州县普遍设立“县递”,用以联系地方间的通信,弥补干线驿路的不足。111.清代邮驿的设置较前朝更为普遍,由近2000个驿站、7万多驿夫和14000多个递铺、4万多名组成的清代全国邮驿组织,规模庞大,星罗棋布,网路纵横,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朝代。112.在清代,“”的出现,站从间接地为通信使者服务到直接地承担通信事务接受并传递紧急文书,从而使驿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113.清代官方的两大通信系统,一个是以“驿”为主体的驿递通信系统;另一个是以“铺”为主体的步递通信系统。114.清代递铺通信组织呈现半瘫痪状态后,大量普通公文拥向马递,于是出现了所谓“递送”。115.“凡发递各辨以缓急”和“视事之轻重分别邮程之缓急”是清代公文传递的基本原则。116.是太平天国传递文书的机构。陈庆甲的《金陵记事诗》中写道:“剩瓦颓垣驿路斜,文书一骑来去赊。封头紧急加云马,心煞当差疏附衙”。这是对疏附衙和驿差的生动写照。117.我国民信局产生于明代永乐年间,至日,国内民信局全部停歇。118.民信局就其传递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传递国内信件和汇兑为主的信局,另一类是以传递海外华侨与其家属通信及汇兑为主的信局。
明朝初年,在西南地区出现了叫“麻乡约”的民邮机构。那时候许多外省人移居到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四川省,尤以湖北省孝感的人最多,他们虽然定居在四川,但仍很想念家乡的亲人,所以每年都定期举行集会,并推举代表,回乡探亲,同时也帮助同乡捎带书信和包裹,天长日久,就成了传统。于是人们干脆就成立了叫“麻乡约”的商行,专门负责替人传递包裹和信件,兼营货物运输。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民间出现了专业民邮机构——民信局。民信局的出现是民间贸易、民间交往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民信局首先出现在著名的港口城市——宁波。那里工商业发达,是水陆交通的重镇,当地有许多人外出经商做官。当时的宁波绍兴一带人士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非常频繁,但托人转代非常不便,一封信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到达收信人手中。在这种背景下,民信局产生了。由于适应了形势的需要,所以民信局发展很
快。不久,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大城市和一些沿海口岸相继建立了许多家民信局。这些民信局一般都有一定的管辖范围,路途遥远的邮件常常需要几个民信局互相合作,才能把邮件传递到目的地。当时的民信局经营范围很广,既能传递信件、包裹,也能汇兑银钱,甚至还能托运一些大件物品。民信局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全国大小民信局多达数千家。在广东、福建的沿海地区还出现了专门为海外侨胞服务的民信局——侨批局。那时候许多穷苦百姓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去谋生,虽然身在海外,但仍心系故土,需要和家乡的亲人通信联系,也需要给家人寄回金钱和物品。民信局为了满足这些人的需要,成立了专门为侨胞办理通信和汇款业务的机构,只是因为福建方言中把“信”说成“批”,所以才叫“侨批局”。具有现代意义的邮政局——大清邮政是于1896&年正式成立的。它是由当时霸占我国海关税务大权的英国人赫德一创办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帮助我国发展邮政通信事业,而是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的财富。以后几十年,从英国人赫德到法国人制黎、铁士兰,帝国主义列强一直控制着中国的邮政,并从中榨取了不尽的财富。但是当他们迫不得已将这项主权交还中国政府的时候,却声称中国政府反欠他们184&万余两白银。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侵犯我国邮政主权的另一方式是他们纷纷在中国开办叫“客邮”的机构。这些机构名义上是为在华的英、法、美、德、俄、日等国的侨民提供邮政服务,但实际上却是他们用以搜集政治、军事、的领导下,我国邮政业务的覆盖面得到了迅速扩大。今天,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我们都能看到邮递使者为我们送信送报的身影,即使是最僻远的山。
关注百科官方微信:hudong_baike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百科资讯
保存二维码
分享词条给好朋友【图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完美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完美版)
|0|0|暂无简介
总评分3.8|
浏览量4898
大小:8.6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图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15.8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早泄出现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