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别的java语言就业培训代替英语成绩对以后就业影响大不大

檩子:上周日,那篇关于要不要努力学英语的推送,一小时不到浏览量已过万,不过后来的读者点进去,会发现该篇已被删除。这两天,收到很多读者留言,问怎么回事?希望能继续看到“标题”被起得如此精彩的文章 ~ :)是这样的,周日那篇,我们提到高考英语分数权重下降的趋势,马上有三位读者给我留言:其中引用北京教委的政策那部分,信息有误。核实后,檩子第一时间删除了此文,对产生这样的疏忽,实在是感到很抱歉,对指出错误的读者@陈光辉 @5236 @羅,檩子表示由衷感谢。那么差错出在哪里呢?虽然这些年一直有说法,要降低英语成绩在中高考中的比重,甚至还传出北京教委在这方面的详细改革内容,但目前为止,也没有看到非常明确的正在实行的做法(如果有,欢迎大家告诉檩子)。周日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如果英语成绩在国内升学考中重要性下降,我们的孩子到底要不要努力学英语?对这个问题,周日我们收到的一小时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 1051人参加了投票,其中926票(88%)的读者表示:如果中高考英语权重下降,他们会在课外加强孩子的英语学习,也有125位读者(12%)表示:会赞成新政策,跟着学校要求走。今天大家还可以继续投票,说说你的看法。此外,周日文章还收到很多读者的反馈,因为文章被删除,所以这些反馈也看不到了,这里摘一部分给大家看看:支持努力学英语的:不学好英语,这世界有一半是你看不见的。如果仅仅把参加英语考试当成学英语,那不学也罢!参加考试仅仅是学英语,用英语的一个副产品。即使将来高考取消英语也不会影响我们学习的热情,因为英语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在媒体只有一个声音的情况下,英语是我不翻牆而看到不同声音的途径。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样,现在身边但凡家长有点条件有点想法的,都出国读书了,没有参加高考的,所以英语好的都不参加高考了,所以高考怎么减英语对这类群体都没影响。英语成绩权重下降,家长才更要费心让孩子学好英语。因为学校由于分数导向,重视程度肯定不会跟以前一样,然而英语的重要性却一点都没减弱。把更多的决定权交到家长手中,等于更加拉开了有钱有资源的家庭和普通及贫困家庭的教育水平。世界扁平化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疏离外语,这是一种迟到的清醒,更是难得的文化自信。这是我见到的最好笑的话。在英语已经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的国际背景下,国家不反思自己的英语教育方法,却夜郎自大,将疏离外语等同于文化自信,可笑可叹!!觉得英语比重应该下降或者学生有选择权的:语言真心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的传承。虽然我不对自己的孩子掌握中文抱多高期望了,但至少希望他们能多少了解些这门语言,不忘自己的根。所以当英语成为强制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的科目时,要说对语文、国学的学习没影响,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当英语成绩没那么重要时,大家各取所需地学习,不是更好么?英语本身就是工具,美国的乞丐英语不差,许多人英语一辈子用不上,做国际贸易的朋友英语只有初中水平,做得挺不错,有翻译软件,见面找个翻译!全国人民花十几年学英语,结果只有美国幼儿园水平,浪费!考大学要,考硕士要,考博士要,政策规定要,全国人民要学,制定政策的就那几个人,浪费!英语比重要下降,国家要从宏观上战略决策,不要让教育部那几个所谓专家浪费纳税人的钱!多数人用不到古文我们还要学古文,是的。但是古文在中考高考分数中权重多少。英语要学,但是比重还是应该继续降一点。特别是在中考阶段比重应该更低。外语是项技能,不把它做每人必学的科目自觉应该,至于该不该让孩子学,如果孩子有能力就可以学且该学得得法,能真正成为一技之长如同会一门乐器一样。下面是周日推送的那篇怎样看待英语是否应该淡出的文章。在知乎上,一名匿名用户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一个比较详细的解答,他的观点也未必正确、全面,还是我们一贯秉承的风格:多看、多思考,结论自己下,主意自己拿。他的回答是针对“高考取消英语”的建议来做的,现在看来,英语权重会下降,但取消估计不太会发生。不过关于为什么我们要不要学英语,这里的阐述还是不错的:如何看待英语在应试制度中的淡出?文|匿名网友(末尾可阅读原文)高考取消英语是我听过关于高考改革的最愚蠢但又呼声最高的建议。我认为英语的确是最有用,最必须,也最需要尽早打下基础的学科之一。高考取消英语就是标准的因噎废食,不过我们还是仔细看看有哪些认为英语“噎人”的论点,这样才能展开有效反驳:1、因材施教 & 英语无用论这大概是听到最多的观点了,有几个版本,我逐个反驳一下:“大多数人一辈子用不到什么英语”:99.9%的人一辈子用不到古文;大多数人一辈子用不到高中数学…… 这种论调对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两个世纪以前,他们想要的不是教育,而是培训。如果我去新东方学厨艺,结果我学到的东西对我做厨师没有帮助,那就是差评;如果我去新东方学托福,结果对我考托福没有帮助,那就是差评。但教育,至少大学二年级以前的教育就应该是通识教育,是为之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做人打下基础,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用到什么,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就是对学生(未来发展机会)和社会(各类人才资源的数量和素质)的不负责。如果你不认同,那就可以选择不上高中不上大学,去学更实用的技能和手艺,但既然上了高中,就别怪高中教育不如技校“实用”。“大多数人学了这么多年还是不会真正使用英语”:这跟英语无关,跟如何教英语学英语有关,我不认为取消英语会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任何帮助。有些人认为,如果英语学习社会化了,没有应试的压力学生应该会真心因为兴趣和需要学习英语,回归英语学习的本质。但问题是,在其他学科都仍然应试的情况下,学生就算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也往往要给高考需要考的科目让步,在实用主义深入骨髓的当下,高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以高考为中心,一旦英语取消或者比重下降,期望他们在课外自主学习英语是不太现实的。比如,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谁都知道,身体健康比英语重要多了,但仍然有很多学生为了做题,从来不锻炼。整体的应试教育下,人的选择都是畸形的。“很多硕士博士因为英语没过毕不了业,教授因为英语不行评不了职称”:仍然跟英语无关,是政策灵活性和英语考查形式的问题。说实话,到了硕士博士教授级别,除非是什么中国特色的学科,否则英语水平不行怎么可能做研究?各类文献和前沿进展都是英文的,你若不看能做出什么研究?所以硕士以上的英语应该主要考察阅读文献之类的能力。评论中一些观点认为:“既然英语这么重要,那就算不高考大家也会学啊,再加上市场调节,没什么问题啊”。那么既然义务教育这么重要,那即使不强制大家也会学啊,干吗还要‘义务’呢?”问题就在于,完全放任人的自由选择和依赖市场调节有时候会对个人和社会整体产生危害,这就是公权力和公共资源存在的意义。如果真的放任十几岁的孩子选择上什么课,大多数会选择什么也不上,教育政策不由学生投票表决是有原因的。其实要说受厌恶程度的话,英语和数学还真是难分伯仲啊... 另一些观点认为英语的重要性明显不如语文和数学。那我们来看一下:互联网上每天产生的英文信息量可能比其他所有语言相加还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学术期刊、学术会议都使用英文,英文是科学、国际贸易、外交、航运、航空等领域的通用语言,是国际交流的默认语言。在许多领域,添加翻译这一环节是会大大降低效率的,比如在科学领域,一本书还没等翻译完可能就已经过时了。在信息时代,能够及时获取一手信息和必须等待二手信息之间的差异可能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更别说学习英语还能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历史、政治、社会,消除对世界的偏见和误解,这对中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化不会问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要傲娇自己一边玩去,想通了自己慢慢追上来。这样说也许有些绝对也有些悲哀,但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英语就是方向,英语就是世界。也许高中英语的确对于一些人来说根本用不上,但高中数理化也是同理。它们都是基础学科,是为了将来打下基础,不是为了有直接兑现的实用功能。强调英语教育的另一方面原因和语言学习本身的特殊性有关。其他一些学科,比如政史地,甚至数理化生等,只要有了一定基础,那么学生有机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密集学习,相对好地掌握学科下某个细分领域(特例当然也有)。但是英语要靠积累,让大脑持续获得训练,进行适应和强化,所以突击式学习的效果一般比其他学科差(说的是真实掌握情况而非应试能力)。也就是说,对于一些其他学科,即使你在学校里没学到某方面知识,那也至少有一定机会在工作中自学补救,但英语到要用的时候才发现水平不够,再设法提高就格外地困难和缓慢了。再加上人脑学习语言的天赋随着年龄增长不可逆地迅速下滑,如果不在小学中学打好基础,寄希望于大学、工作时再弥补再按需学习,是一件非常低效和痛苦的事。所以放松中学英语学习,吃亏的还是学生自己。从中学就开始赌自己这辈子用不到英语,到底是“理性选择”,还是心理暗示自我安慰?2、公平性这一点说的人很少,但我觉得其实很重要。城乡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大于其他任何科目。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一直存在,但英语这个学科的特殊性拉大了这种差距。人类学习语言的天赋是随年龄增长不可逆地下降的,所以接触英语越早,基础就越好,农村孩子很多十几岁才开始学,但城市孩子一般七八岁甚至更早就开始接触了,这个起跑线就差了很多。英语听说读写中,至少听说读都对客观条件有较高要求。农村孩子可能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录音机,一周听一两次英语,城市孩子每堂课都能听,能把音频放在手机里随身听,还能看各种美剧英剧电影,听各种英美流行歌,所以根本没法比。农村孩子想说英语也没人做对话,没人纠正,甚至因为考试不考而不根本不鼓励他们开口,城市孩子情况相对好一些,再不济也能背背课文。农村孩子除了课本就没啥英文读物了,阅读量不够,也不利于培养兴趣,城市孩子只要想读,就有资源,多少孩子捧着哈利波特原版硬啃,这种热情在农村是几乎见不到的。更别提城市孩子能在互联网、游戏、大街上接触到和学到大量英文词汇,日积月累差距就大了。有人觉得英语口语听力既然不考,那不学也不会对笔试产生影响。但一门语言是一个整体,听说读写少了任何一环效率都会大打折扣。英语往往不是靠学出来的,是靠听出来、说出来、用出来的,有足够的输入和输出训练,英语想学不好都难,反之,没有足够的输入输出,再怎么死记硬背语法和单词效果都不大。所以,英语的确是对农村学生非常不公平的一个学科,而他们较差的英语基础也会在他们之后的学习工作中造成各种障碍。当然,如果废除高考英语,差距可能会更大。如果高考不考,农村孩子估计就根本学不到英语了,而如果想到了大学或者工作了再学,难度就非常大,吃亏就更多了。就像高考和招生虽然对农村学生各种不公平,但如果没了高考,就更不公平了,连争取公平的机会都没了。如果高考是600和500的差距,那么如果没有高考大家纯拼资源,那可能会是600和200的差距了。3、母语和国学一些人觉得学英语使学生中文水平下降,不重视中文学习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前者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语言学常识和对语言的狭隘理解。人脑是个很牛的东西,两种甚至多种语言并存根本不算什么,不会存在学一种语言会把另一种语言“挤出去”的情况,更何况那种语言还是母语。那为什么有些人英语学多了偶尔会想不起中文词呢?道理很简单:用进废退。可以类比打字多了不会手写汉字。问题不是英语学太多或者打字太多,而是汉语用得太少和手写汉字太少的问题。解决办法(如果你觉得这是个问题的话)不应该在英语上开刀,而应该鼓励学生除了日常简单交流外,用中文进行一些相对正式的公共演讲,开展一些诸如话剧、辩论的活动,并在平时尽量克制用英文词代替中文的习惯。再来说说许多人对语言的狭隘定义。一般对语言“标准用法”的定义有两种:prescriptive (规范式) 和 descriptive(描述式)。规范式就是人为规定,中文应该这么说,A用法是对的,B用法是错的。描述式认为,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习惯的用法就是正确的用法。一般这两种定义是互补的,保证一种语言在具有稳定性、统一性的同时,也能与时俱进,保持活力。但一些人似乎只认同规范式,否认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认为现在的孩子说的话和自己当年说的话不一样,就认为不对,然后把黑锅扣给自己不会说的英语。但孩子们说的话,不管是朋友间的私下话语系统,还是各种网络语言,都是正常的中文。在网络时代和全球化时代,如果中文不受任何影响,没有任何改变和适应,那才值得焦虑,因为这说明中文是过时的将死的语言。大家想一下自己的方言,近十年来是否还在产生新词新用法,有多少词汇和概念越来越无法用方言表达,然后再对比一下普通话的活力,就知道为什么方言正在消逝。后者一不小心就落入民族主义陷阱了。我只想说,如果传统文化和国学因为孩子们每周学几小时英语就面临危机了,那到底是英语的问题还是传统文化和国学的问题?扣黑锅最容易了,难的是寻找自身问题,认清潮流,与时俱进。4、减负又是选软柿子捏。在中国的教育现状下,哪怕是教打麻将,都能给学生带来负担,让他们失去兴趣。即使把除了语文之外所有科目都取消,学生负担也不会有半点减轻。况且英语还算是比较能教出趣味性的一个学科,放点电影、美剧,让学生排点小短剧什么的,兴趣很容易调动的,也算是一种减负和调解了。追着英语打不排除有排外情绪在作祟。5、民族主义 & 意识形态... What a big surprise...看了一些新闻才发现,这事情到最后可能还是政治挂帅,为政治服务的结果。我们来看一些来自官媒的话语:“当英语一路狂飙的时候,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却显得有些步履蹒跚”之前说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问题跟英语没半点关系,你自己步履蹒跚,非要把别人也拉倒?“学不学外语、用不用外语,还是应该让市场来做决定”敢不敢让市场决定学不学政治和中国近现代史?义务教育、通识教育是每个社会的根基,市场有什么说话权?平时随心所欲践踏市场,要用了就甩出来挥两下,真是方便啊。“年龄过小在学习的时候并没有自己的意识,在这样的阶段让孩子中文、英语一起学,在两种语言之间频繁切换,难保会对孩子本身应当具有的第一交流系统发生混乱”这种没有半点二语习得常识的东西就别拿来误导人了。幼儿习得语言时的大脑是人一辈子语言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真正的双语人一般都是在幼年开始接触双语的,二语学习开始越晚,成为完全bilingual的可能就越小。新加坡许多孩子3岁的时候就已经习得二语甚至三语了。按照原文逻辑,这些新加坡孩子应该什么语言都学不会。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认知模式想当然地套到幼儿身上,怎能不闹笑话?“民族语言与外语的传承或学习,总该有个轻重缓急之分吧?”典型的“两难推理”逻辑漏洞(false dilemma),凭什么汉语外语只能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好好的语言一定要扣上“民族”这个前缀来占领道德制高点,这到底是有多不自信?怎么不说英语还是世界语言,学术界通用语言呢。“或多或少会给孩子一种崇洋媚外的误导,无法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中国的学子们个个学有所成,却一心想着出国,甚至移民。如此享受着中国的资源,促进着外国的发展,花着自己的钱帮别人养孩子,我们大力投资教育的意义何在?”实在忍不了了,移民和人才流失也能怪外语?!标准的治标不治本,避重就轻,自欺欺人。难道每年几十万人出国是觉得自己英语学得太好,不出国浪费了所以才出国的么?不反思下国内对人才的不尊重、环境恶化、对知识产权的侵犯等等问题,竟然怪外语?就相当于自己孩子喜欢去邻居家玩,你却觉得问题出在孩子有腿,打断了就不会跑了。这种鼠目寸光,缺乏全球化时代基本常识,夹杂着排外/仇外、民族主义的反社会人格自卑心理竟然又跳了出来占据主旋律,真是令人叹息。另外,“崇洋媚外”这个词也是时候该淘汰了吧,仔细品味一下,那种天朝上国傲视蛮夷之地的气息还在。“某种意义上说,从全民英语热到冷静对待英语的地位,谁说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呢?”这神逻辑绝对是在搞笑吧,明明都已经通过舆论造势,政策打压,还祭出了民族主义大旗,就为了打倒英语这个莫须有的假想敌。这不是懦弱和自卑是什么?竟然还敢说这是自信的表现,能再不要脸一点吗?6、其它:这个只能算是吐槽... 听过一句话很经典:一百年前,我们学英语是为了认识世界;现在,我们学英语是为了认识中国...话说回来,现在的外语教育确实是有很大问题的,但如果选择性忽视背后的结构性问题,而片面认为这是过分重视英语所导致的,那就是虚伪和荒谬。甚至可以说,问题不是过分重视英语,而是不尊重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外行指导内行,制定出僵化落后的教学大纲,把文史哲和数理化的教学方法生硬地搬到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教育不了解,也不尊重,这种无知和傲慢,是教育最大的敌人。檩子最后补充 ... 这位匿名用户说话也够直白大胆的,这和光明网这样的媒体的意见显然差的比较大,鉴于正反意见都要听的原则,我们也来看看光明网为代表的一些不同看法:历史而言,全民英语热固然可以理解,却也虚掷了不少教育资源、靡费了多少青春时光。都德的《最后一课》早说明一个道理:语言文字不仅有工具价值,还有文化价值。当英语一路狂飙的时候,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却显得有些步履蹒跚。外语当然无可原罪。有人担心高考不统考外语了,外语的工具价值就要被削弱了。这个逻辑实在有点“一叶障目”的意味:一者,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毕竟,四六级考试、托福等测试,以及火热的公务员考试、甚至企事业单位招录等,外语还在游戏规则内,而且这个分值占比依然不小。二者,外语教育也应该让市场来做决定,喜欢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不能为了虚无缥缈的国际化就拿外语来折腾人。这些年,职称评定都能理性地从外语热中渐渐走出来,也没见得中国的专家就都变成哑巴了。高考让外语理性归位,有什么可怕的呢?世界扁平化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疏离外语,这是一种迟到的清醒,更是难得的文化自信。高考“去外语化”,有利于中文的正本清源,也能从骨子里真正给孩子减轻负担。此前,有媒体称北京市小学一二年级从明年起不开设英语课,尽管随后证明只是个思路,但还是引来全国学生及家长的艳羡与支持。高考着眼长远,让外语教育降火退烧,这才是基础教育长袖善舞的支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欢迎评论!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公众号: xiaohuasheng99每天推送国内外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周一: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中文优秀图书周二:原版和中文优秀童书团购周三:英语学习和阅读资源周四:国内外实用有趣的教育方法周五:电影、动画、音乐、纪录片周六:美好生活画报周日:引发深度思考的教育文章小花生网(xiaohuasheng99)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xiaohuasheng99小花生网微信公众帐号致力于和大家分享国内外最优秀的儿童教育资源,如APP,图书,电影,动画,音乐,英语以及其它学习资料,精选文章等,希望帮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热门文章最新文章xiaohuasheng99小花生网微信公众帐号致力于和大家分享国内外最优秀的儿童教育资源,如APP,图书,电影,动画,音乐,英语以及其它学习资料,精选文章等,希望帮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下长大。&&&&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何在?
来源:互联网
帝都某211英语专业本科研究生,今年6月应届毕业。
就我六年的经历来看,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语言类院校和非语言类院校的情况,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情况,211和非211的情况,京内生源和京外生源的情况,甚至男生和女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影响因素太多了。我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因为就我找工作一年的经历来看,这是现实。尤其是北京,僧多粥少,用人单位没办法,只好设下种种雷区,哪怕你避开其中几个,还会踩中另外几个,大家都无奈。
英语专业你可以说就业面很宽,你也可以说根本就不算有专业,主要看你想干什么。
大方向两个:1. 以英语为专业;2. 以英语为工具
以英语为专业的,主要就是翻译(包括职业笔译员和口译员,包括各国家部委参公单位事业单位的外事工作人员,包括企业in-house翻译等等)、编辑和记者(出版社、报社、电视台、网站的英文编辑)、教师(尤其是高中和大学教师)。这类工作,对语言的要求很高,此外有的要求有一定的翻译能力(对,语言能力不等于翻译能力,谁说学英语的就会做翻译我糊他一脸),有的要求有学术研究能力。
以英语为工具的,包括一系列有其他行业背景,只是以英语作为一种工作中交流用的语言的职业,比如外贸、金融、法律、旅游等等等等,最直观的,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联合国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都是我们的校友,人家也不见得干不好(据说金老爷子自己私下里的图章上,AIIB=An Interpreter Invented Bank,我也是醉了-_-)。
所以说,英语专业的就业面可以很宽,但是如果只会英语听说读写,没有行业知识,没有翻译能力,只有一个专业八级证书(而且专八的通过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等该找工作的时候,在就业市场上,真的不能算是有一个能够傍身的专业。
就现实情况来看,本科毕业的时候,直接工作的同学,大部分从事的是第二类工作。我本科是英语翻译专业,大家都还是经过一定口笔译专业训练的(赶上的口译老师也特别棒,不是把我们当成学生,是当成未来的职业译员在培养),但是毕业的时候发现,除了考上外交部、对外友协等外事单位公务员的,很少有人从事第一类工作。主要原因,很简单,用人单位基本都将硕士作为最基本的门槛。确实,对于那些工作来说,本科的基础与技能训练,真的不够。
而到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第一类工作。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我前面所说的语言类院校和非语言类院校的情况,211和非211的情况,京内生源和京外生源的情况,甚至男生和女生的情况差异,愈发明显,院校歧视,本科出身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在各种招聘中都有存在。我比较幸运,考研的时候低空飞过考上了我现在的方向,算是有了一门傍身之技,本科和研究生都是211语言类院校,有CATTI二级笔译和二级口译,这些可以帮助我躲过一些歧视,但是我没发过论文(学了这方向,发论文就成了浮云),我不是北京人,我不是男生,我XXXX,(而且我的行测和申论,呵呵哒),用人单位或许还有一千个一万个继续歧视我的理由。所以可能,换到英语专业其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换到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又会面临其他的雷区,情况也就不很一致。说白了,第一类工作也就那么多,一个普通的单位,还能要几个翻译?应聘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分母,单位没有精力一个一个挑过,只好设硬性条件。找不到第一类工作,去做第二类工作,应聘者是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个人认为差别不是很大,有的时候,研究生甚至会被单位看做是个劣势。
所以说,学了英语专业,就像上面有人说,要是光学语言,光知道点语法词汇,那就太失败了。先想好自己想干什么。若要从事第一类工作,往专业顶尖的学校考研,培养自己的翻译能力,多积累点翻译经验,多补充点背景知识,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到了就业市场上,多躲过几个雷区。性别地域出身咱控制不了,咱能努力把其他的雷区都躲过了,选择就会多很多。况且性别和地域出身,绝对不是理智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今年有好几个招聘计划是男生优先的岗位,最后都是要了优秀的女生。若要从事第二类工作,可以学个双学位啊,或者跨专业读研。总之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强了,能推开的门就多些。
看了大家的回答,深有感触。正如大家所说,英语是一个工具,是一把沟通的钥匙,至于好不好用,打开哪个大门,真的在于自己。你们不要笑,我就是英语专业的。公安大学毕业之后,同学们有从事出入境管理工作的,有在公安部对外交流部门工作的,但是很大部分都是直接无视专业属性,进入各种公安业务部门工作。前几天有一个同学过了联合国筛选,准备去南苏丹维和了,我们真心替他高兴。说实话,能够学有所用,作为警察出国维和或者进行对外警务联络工作,是我们这类特殊的英语专业,以及改制后涉外警务专业学生的梦想。因为各省市是在公安部的调配下,轮换派人进行维和工作的,我毕业后刚刚错过了,实在是遗憾。现在,我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分局没有单设出入境管理部门,一旦有难缠的涉外案件,监管部门就客气的把我叫去了,所里就更别提了。在涉外学校做过警方宣传,参与过涉外志愿者活动。市局会有我们这类专业的备案,组织过脱产培训,大型活动叫过我们。除此之外,我的专业与基层公安工作没有太多交集。很多人看到我用英语工作时,还是很惊讶,原来警察也能和外国人交流无碍。每当这时我都会装逼的说:“我是单位英语最差的了,多担待吧!”因为学制的问题,我们警校类的英语专业在课时、教学内容上根本无法与一般院校相比,个人水平不一。但是由于接受了警察相关专业、中外警察对比、涉外警务、跨国犯罪、法律英语等各种教育,我们还真算是个稀有罕见的群体。用英语询问、讯问、取笔录、调解纠纷真的是个奇妙体验,既要转换语言思维,还要兼顾法律问题,特别是要考虑到涉外人员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程度。如果是办案,考虑到客观性,必须有第三方专业翻译在场。问案的话,即使是翻译也确实不好把握尺度,用词偏口语而不专业无法体现严肃性,过于严厉,表意一旦出现偏差,又容易造成误解。所以经常是忍不住自己开口就问,涉外人员扭头过来和我说,晾了翻译,然后就乱了。所以,有一种用起来才会想起我的赶脚。。。好像跑题了,算是献身说法吧。因为这个专业,我可以更加直观的,不需转接的,接触到了更为广大和有趣的世界。英语专业都能当警察,你还怕甚。人生何处无精彩!加油!
英专毕业,现在互联网公司做海外运营先说一下英专的同学们的就业状况:一部分当老师了(最传统的路子);一部分进了出版社和报社(外研社,新华社,中国日报等);还有一部分去了国企,外企,私企等各类企业。进企业的做的一般是偏行政类的工作,多少会涉及到翻译等内容。也有去公关公司做公关的。所以,你看,英语专业就业的路子其实还是很宽的。关键是看你自己比较喜欢哪一领域,哪个行业。如果说自己也不知道,那就这些行业都去实习试试啊。之前带了一批实习生,很多是语言类的专业,有两个姑娘就是把自己感兴趣的行业通过实习了解了一下。你不去试,只靠别人的二手经验去猜想,怎么可能会知道哪个方向领域是自己喜欢的呢。
有一天,有位关注者问我,为什么选择读博?后来,也有人问,是因为工作找的不理想,所以就继续读,一直读到了博士吗?不是。我每一个阶段都找过工作。大四那一年,我也这样问过自己,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何在?是不是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却又什么都做不好?如果说我的学习方法是地毯式扫书,那我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也是。我基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不是因为我不知道我要什么,而是因为,我还没有优秀到我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尝试多条道路,我也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一条路可以让自己比现在更好。先说本科毕业篇:大四那一年,我申请了香港的研究生、参加了国内的研究生考试、考了公务员、网申投了不少简历,也去参加了各高校的招聘会……基本所有的路我全都走了一遍。过程其实很揪心,我之前在自己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没有一劳永逸的彼岸》中也说过:如果人生有分界点,那12岁之前一定是天堂,什么都不用想,也不会有升学工作的压力。而从那之后,就开始“坐过山车”了,分班考、中考、高考、四六级、专业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为了找工作而参加的各种笔试、面试……人生就像一个大“考”炉,我们在里面被烤的外焦里嫩。想要把握住所有机会,就一定要安排好时间,有所侧重,以我自己为例:香港的学校一般是11月-1月份提交申请,国内的研究生考试是1月份,公务员考试是4月(地方)。所以我自己在9月份DIY准备好所有的申请材料,然后从10月开始,全身心准备国内研究生考试。从9月-12月,这段时间,我的重心是以考试为主,白天去图书馆按部就班复习,晚上回到寝室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网申投简历。网申如果有通过的,我会选择性的去参加笔试和面试。11月的时候,我按照香港各学校的申请时间提交了材料,等通知。1月,我如期参加了研究生考试,我那一年好像是1月7号考的,一考完之后,没多久,我收到了港大和港中文的拒信,虽然有些难过,但我知道,还没有结束,去不了香港,我就好好把握在国内的机会,所以,我立刻开始转移重心,复习公务员,我报考的岗位也是外事翻译。一边复习公务员, 一边等待研究生的成绩,一边开始去各个高校、人才市场参加招聘会。3月的时候,我拿到了两个offer,一个是在合资石油装备企业做外贸,另一个是在德勤做税务(我申请的是德勤的春季补招)。我个人倾向去德勤,所以就拒了做外贸的公司。有了一份工作作为保底,心里踏实多了。3月中旬,研究生成绩出来了,成绩和我预计的差不多,但是进入复试可能比较悬(我报考的是MTI,高分考生非常多),所以我立刻开始着手调剂,做两手准备。果然,没有进入复试,但是通过申请调剂,我拿到了5所学校的调剂名额,两所在北京,三所在上海,符合我对语言学习的城市期望。后来因为时间冲突,我选择了其中的两所去参加了复试。在这过程中,还顺便去考了公务员,但当时重心已经在研究生复试上了,所以公务员有些打酱油,最后应该是在200多个考生中考了14名,无缘复试。研究生调剂的胜算率本身就是50%,我也算运气好,折腾的大半年在4月13号结束了,收到了外交学院的拟录取通知,口译专业(是的,那一年,外交学院有调剂名额,所以说运气很好也很巧)。因为我的目标还是要读研的,所以德勤的工作也自然是放弃了。我当时对研究生这个学历的看法就是:有,不是一定会怎样,但,如果没有,将来有一天一定会是个问题。再来说研究生毕业篇:读研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实习和实践,具体参见。MTI口译是两年,所以基本我的感觉是刚本科毕业找完工作,还没怎么继续读书呢,研究生就又开始找工作了。和本科一样,我找工作的思路没有变,依然是: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所以从当年9月开始,我辞去了所有的兼职,专心开始备考博士、自学法语、考国家公务员、找工作。时间的安排大体和本科毕业时相同,但因为博士考试时间比较晚,一般是次年3月或4月,所以我周一-周五白天复习考博,晚上刷应届生网申投简历,周六日复习公务员。有网申通过的,我就去参加笔试、面试。我找工作的方向很广,但凡和英语相关,能用到英语的,都会去投,因为北京人才很多,我还不够优秀,所以就要广撒网,重点捕捞。其实研究生毕业这一年,比本科毕业来的更揪心。为什么呢?首先失败的是国家公务员,我报考的是外交部,没进复试,再来,工作找的并不顺利,不是网申没过,就是笔试没过,要么就是面试最后一轮被刷。所以到4月份,考博了,我还有没有工作做保底。本命年啊,事事不顺是真的。博士,清华一分之差无缘复试,厦大总分过线卡在了二外法语上,差两分,也擦肩而过了。我本以为倒霉都结束了,才不是呢,接着5月大病一场,去外地参加老师招考,ipad,kindle,专八证书、BEC高级证书、雅思,所有原件全部被偷。神奇的是,我当时已经非常坦然了,我相信接下来不会有更惨的事了。既然读博没有希望了,也不能在家呆着是不是?继续找工作,我就不信了。于是,否极泰来,6月份,找到了工作,一份是个很清闲稳定的工作,和我专业相关,一份是在外企给女banker做总助。最后因为一些原因,我选择了前者。说了这么多,大家也都知道了,我的人生经历特别符合一个哲学原理: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人生变化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和其他的一些答案相似,本科毕业的同学们基本做了培训机构的老师、小学或初中老师、外贸员。研究生毕业的同学们,因为外交学院的特殊性,基本去了各大部委、新闻机构、国企、央企做公务员或者翻译了。其实学英语专业的你,很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在哪儿?你迷茫的是不知如何去就业。找工作是一个特别磨练人的过程,我们不是大牛,至少我不是,相反,我很普通,要不也不会这么曲折纠结。但在这过程中,有几点我特别想和你们分享一下:既然选择了英语专业,读书的时候就好好学,不要去悔恨、抱怨自己没有专业,无论你是被调剂的,还是主动选择了英语作为专业,都是那个当下,缘于自己强烈的热情也好,认知和能力的局限也好,你只有,那个选择。那就把它学好。不要羡慕其他看似风光的专业或者行业,每一个专业,想学好学精都不容易,也同样都会有很多人学,都不好就业。在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多去实践实习,不要仅局限一个行业或者公司,即使在不同类型的公司做相同的翻译或者助理类的工作,你也能大致了解这个公司或者行业的发展。这些最直接的感受对你的就业也最有帮助。好好复习公务员,尤其是行测,即使你不考,但是很多公司、事业单位的第一轮笔试基本都是行测,一个很高的行测分数一定能把你送进复试的名单。如果你是女生,你一定要非常优秀,我也是女生,因为我有这样的感受,我才会和你分享。性别歧视在就业的时候,是会有的。但换一种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只能被选择。当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会帮你。为什么呢?我在参加外交学院的复试时,前一晚就看了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结果第二天复试,现场交传的材料就是这一篇。我能顺利被录取,一定和这份运气有关吧!回到一开始,我为什么要读博士?因为我想做一名大学老师,我喜欢和学生分享知识,喜欢校园的环境,这个想法很坚定,几乎没有动摇过。所以我走的每一步,虽然很曲折,但基本都在朝这个方向靠拢。最后的最后,如果你拿到了好几个offer,不知如何去选择?那就问问你的内心,先不要想太远,就想三年之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根据这个去选择。如果你只拿到了一个不是很满意的offer,也不要沮丧,人还是要工作的,就像不要嫌弃一个月1000块少,总比一分都没有的强一样。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努力,才能去到你想去的地方。你看,我也是考了两年,才考上的博士哦~以上。微信公众号:doctorrabbit1990 (与各位口译爱好者、英语考研党、考博党、法语学习者分享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这种问题……类似的好多……个人能力所限,略微说说整个班级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去外贸企业了,中小规模的外贸公司很多,岗位需求也多。但是福利一般,一般这种规模的公司客户都是非洲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整体的前景不是很明朗。女生很多人去当老师了,现在门槛已经提高了,这个就业方向想好一些的话考研究生是必经之路了。男生……路会宽一些。我毕业后做过口译,也去过北京某欧美品牌的涂料公司,现在老老实实的在民航当一线小员工。最大的感触就是,请在大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如果不是特别对文学情有独钟,请不要专一的读名著,去看经贸类英语,去看工业英语,哪怕去看产品英文说明书。扩大阅读量扩大词汇量。文学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实用性太差。去参加形形色色的考试,去备考BEC,去准备翻译证,好好考八级!一堆含金量高的证书还是很有底气的。去参加各种活动,英语辩论,英语演讲比赛,商谈模拟,志愿者活动。证明不是nerd的不二法门,而且,比赛的参与可以很大程度锻炼你的心理素质,相信我。我似乎跑题了,希望能帮助到你吧。
挽起袖子,准备说两句:二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5年,当过酒保,做过股票,干过外贸,翻译,出国呆过工地,现在四川在某澳大利亚公司做技术岗,综合月薪20k左右。
作为一名资深的潜水党,难得看到这么对口味儿的题,忍不住上来说两句,但是题主的问题很大,不可一概而论。忍不住歪个楼,对几年前的自己说什么,各位看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
骚年,快去看书吧,别TM天天不上晚自习跑去跳街舞,SB还想进娱乐圈混? 为什么要看书呢,骚年,你要明白来到了大学,不是逃脱父母的掌控的自由散漫,而是你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去学习去成长,出社会以后你会明白有个单纯的学习环境真的很舒服,你也会明白跟一群优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多么痛快的事情。 2.
骚年,认真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同学,朋友,特别是女生,因为以后你会明白,当你想说对不起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在了。 3.
骚年,谈恋爱一定要找你喜欢,并且也喜欢你的人,不然不要谈,这点切记!4.
骚年,参加任何竞争形势的比赛,考试,面试前,一定做好准备,能把他祖宗刨出来的,一定不要手软。基本的软件工具一定要熟练,如果你还不知道excel透视表,vlookup,你TM还不滚回去练习!!当然PPT,Word同样重要。 5.
骚年,不要吹牛皮。跟人出去吃饭的时候,有女士在场,少说话,帮忙叫杯饮料,问好冷的还是热的,卫生纸放在够得着的地方,很多人自然会对你有好感。6.
骚年,一定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真的你可能有很多缺点,但是不要骗人,建立信任很难,但是毁掉很容易。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不抱怨,不拖沓,工资低了跟老板说,不要再背后议论,想辞职说好原因,一定要真实真诚,没人是傻逼,也可能会有很多意外收获。 7.
骚年,做事要有逻辑,多学多看,不要只看结果,如果你要成长就一定要看过程,别人走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学习思维,学习思维,学习思维,把这种习惯转化成内隐记忆。 8.
骚年,随时保持一个热血的心,坚持这样,挺好。
怎么感觉变鸡汤了,,, 很多细节的东西多说无用,适合我的路不一定适合你。想了解细节的我会回复。P.S 我跟大多数人一样,无背景,只有背影,小地方,小县城,普通家庭。瑾上,以此共勉,我也还在路上,还有希望有更大更广的舞台。
我有个非英语专业的例子不知道是不是合适你的问题:我有个朋友毕业于清华,他的本专业是经济管理和热能工程并拿到了双学位,目前就职业于北京一家著名的翻译公司,现在已经是这家公司的一级翻译员。在他上学时就酷爱英语,经常从国外网站搜索资料并翻译出来给同学们看,学校里很多人手上有英文资料也去找他翻译。我跟他的认识是通过一份英文合同开始,一份50多页的合同他只用一天时间就翻译好了,而且相当认真。从此他便开始从外面接翻译的业务,从最初的只利用闲暇时间到后来不得不通宵干。很多找过他的客户都很乐意跟他再次合作或者介绍更多的客户给他。我想说的是,如果你酷爱英语,就相信自己能在这方面干出名堂,不要因眼前的困窘而放弃。有点所问非所答了,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恶喵的奶爸:
工作经验低于五年的同学真的没必要强答的,常年驻足高校从来没有过任何正规的商业机构工作经验的老师也真没必要强答的。。。这个回答是结合了我个人经验,和个人圈子里的一些毕业多年的老流氓老司机们的经验,动手整理出来的,分享一些个人角度来说比较实用的信息,如果你觉得有用便看完,觉得没用便骂句傻逼然后关掉此页即可,不必特地来告诉我没用的,毕竟我又不是你爸爸,写什么非得以你看得惯看不惯为基准英专首先要做的不是着急如何找工作,而是让自己的思维更有韧性,而不是僵化死板,不要觉得自己学了英语,这个专业就成了锤子,于是全世界所有东西在你眼中都变成了钉子,都试图一定要用锤子锤两下,这是强迫症试着去把英专想象成一个横跨了几乎所有文科与商科专业的通识专业,可以胜任几乎所有文科类商业类工作,这样会让你的思维韧性强很多,一想通了,你就不再觉得英文是你手里的枪,内心冒着一股邪火,看谁都想来两枪泻泻火反而你就会觉得英文只是辅助,靠自己的软性技能,可以胜任绝大部分商业工作再强调下,把英专看作是一个横跨绝大部分文科和商科专业的通识教育,这样就可以解决大部分英专生思维狭窄目光短浅的硬伤问题大致的方向有这几种1,专业直接对口工作,主要是翻译,教育以及学术研究这三份工作都要求英文水平越高越好,学历越高越好2,和人有关的工作这个工作范畴最大,容纳了90%左右的各专业大学生,而且在这方面英文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甚至你的英文都不用好的惊天动地,关键是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经验这些工作主要包括行政,人事,市场,销售,运营,商务,公关,广告等等,任何行业的公司里都会包括这些工作,哪怕所谓的外贸,其实本质也是做销售做推广为什么说这类工作和人有关,因为它对软性技能的要求最高,所谓的软性技能就是人际沟通,做事踏实等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技能,想在这些工作中成长起来,不是说你专业知识懂的多,书读的多就能做好的,主要还是靠工作的经验积累和资源人脉积累,慢慢成长起来OK,尽管所谓的行政人事市场销售运营都可以从事,但是入行门槛高低也不同类似服装,化妆品,时尚,快消,公关广告等行业的市场销售运营岗位,入门门槛不是特别高,基本随便什么专业都可以进去,这些行业你经常会遇到英专的但是类似 汽车,机械,化工,医疗,TMT等行业的公司,入行的专业门槛就相对较高,尽管他们的很多职位其实也都是以经验为主,所谓的专业知识完全可以现学,但是一般公司不愿意招聘通识类专业,只愿意直接找对口专业的学生这类公司英专也可以从事,但是非常困难,除非是机缘巧合,我在这类公司没见过特别多的英专的商业工作,这些就叫做office类别的工作,除此以外,还有一类factory类别的工作,不要一提到办公室就想到行政,一提到工厂就提到富士康,factory方面的工作, 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规划,生产计划运营, 外贸进出口等等,这些看似也需要专业知识,但是本身并不特别的高精尖,不需要经过专业的长期的教育才能胜任,本质上还是更偏经验积累的,其实英语专业也可以从事,但是入行门槛相对较高3, 高精尖其它类工作这类工作一般指对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学历要求较高的工作,比如说各大公司的研发岗位,各种高端的咨询,财会,金融公司和高端的律所等等IT公司的程序员研发岗,也归于此类英专想转入这类公司几乎不可能,如果硬是要做,那么无非就是三条路:读书,考证,学技术金融和财会类工作,需要考证,咨询之类的工作对学历门槛卡的很严,程序员需要努力自学技术,大公司的研发团队成员,一般都是不同技术领域的高材生,最好是硕士博士甚至国外名校的科学家来就职这部分对英专和文科专业来说没什么参考性,不多说了对英专的男生来说,一直有一个所谓的英而优则码的说法,诸君加油以上
本人也是英语专业女生一枚,现工作在500强外企。个人观点:英语只是工具,是在外企沟通交流的基本要素,也就是说人人都会英语,但是你的优势就在于你的英语要比他们的好,和外籍老板们沟通起来更顺畅,写报告做材料的时候文字质量更高。但是,同时外语专业也等于没有专业,你和其他同事比起来,你没有专业基础。因此,在择业时候,要选择技术性不是很强的行业和职位,先慢慢摸索。至于BEC和口译,如果不做翻译完全不用理会,英语水平什么样,面试的时候就能听出来了。PS:二外好好学,英语谁都会,第二外语有时候会给你意外的帮助。
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不少专业,专业学习本身是基本功,需要和具体的行业/领域结合起来(当然也可以沿着翻译的道路继续前进,也很不错)。主要还是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且有意识的保持了解和接触。这个说法看起来挺空洞和普适,但不就是这么回事么。在互联网圈,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大概是因为那个时候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极其交叉的领域,什么专业的人都能找到一席之地(我在圈子里的朋友专业背景之复杂多元超出想象)。如果对互联网感兴趣,我可以提供一个实习职位,发私信给我,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当然前提是真觉得互联网是自己未来想要且喜欢的领域,而不是看着热闹。
英语本科毕业出来做过打杂的行政助理和英语编辑(做教材的),一年后去读了个研究生,目前工作暂定在一所2B院校做大英老师。这两个月把招聘网站都翻烂了,得出如下心得:1. 以英语作为工作技能的就翻译,编辑跟老师了。笔译感觉工资不高,前景不大(大牛除外),口译门槛高,难度大(总之我做不来);老师的话一二线城市(南方)的中学教师工资比高校教师高多了,高校教师工资教师惨不忍睹以至于我妈宁愿我去外企打杂T_T。还有培训机构教师,据说可以拿不少工资,但是纯教学的比较少,很多都是要做市场的(比如说要学生续课等),个人感觉不稳定,做不久。编辑的话不好说,有分教材编辑、英语文案、网站编辑等,但个人觉得前景都不怎么好(大牛牛除外)。2. 以英语作为工具的大概有外贸类,行政人事类等。外贸要得最多,但是底薪低,赚钱与否完全靠自己,不过现在市道不好,外贸也不好做。电子商务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毕竟现在买卖都在往线上走,熟悉境外电商(什么敦煌、速买通那些)的人有一定需求量,而且门槛低。看到很多相关信息,会英语有电子商务经验的两三年后有机会去到运营总监职位。至于行政人事类,有能力的去个好公司做个高层秘书或许会有好点的发展,但是普通部门的这个职位上升空间不大,人事会好点,但是终归是边缘部门,当然做得好也有。最后说一下我身边的人,本科的同学回家做老师的多,三四线城市月工资两千多点,还有一部分曾经在广深做外贸的工作一两年也另谋出路了。特别说下一些特殊例子,A同学毕业到了深圳一家不错的外企做助理(手提和电脑公司全部配了苹果,毕业两个月工资升到6K+),工作大概一年后被挖脚到另一家外企做HR,月薪上升到估计有一万(具体A同学不说,但是她一个月房租是3500+),这是做行政人事做得比较那个的一个案例。另外一个同学B毕业的时候通过校招去了某国企保险公司,刚进去4K-5K左右,两年后现在升到过万了(据说他的部门特好,工资比较高,现在B君颇有暴发户风范。。。其他的极少数出国读了个授课型硕士回来(TESL、新闻、酒店管理、工商管理叉叉管理等),有的回来高校教大英,有的在国(境)外发展了。还有的读国内研究生的还没毕业我就不详细说了。总体感觉,普通就业还是本科好就业,读研究生除非夸专业读技术性强一点的,不然没啥好读的(T_T)我本人读的就是TESL之类的,回来发现高不成低不就,较好的选择是高校教师或高层涉外秘书,想做电子商务运营但是放不下架子去做。最后的忠告是,读研要慎重,把握应届生机会进入大型企业的校招。其他的,祝各位英专的童鞋们一切顺利了!
本人上外翻译专业毕业两年了,就职方向应该是涉外律师。几年前就常见的论调就是觉得英语专业除了做老师做外贸做翻译没有其他合适的工作,说英语专业就是没有专业。我个人不这样觉得:1. 首先,你学的不仅是语言,而是语言背后的逻辑思维体系,不同语种的逻辑决定了思维的逻辑。
如果说读了英语专业毕业出来后只是比别人英语好一点,洋气一点,专业一点,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能用地道的英文表达,写出经济学人般短小精悍逻辑性强的文章才厉害。再比如本科期间,每个人都学了两年二外,很多人还学习了其他语种,我深感很多同学的思维多样性,逻辑性非常不同。文理胜于文法。2. 其次,英语专业的优势在于精通了一门信息化普及最强的语言。英语始终属于强势语言,通过英文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观点,这点是很多学科没办法比的,很多新东西还没有被翻译传播进国内的时候,英语读者已经掌握了。大学时读英文杂志听英文新闻是我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这段信息差同比被国内媒体灌输的人会对个人知识的吸收和内化造成很大不同。3. 职业的选择跟受教育所学的专业没有必然联系。大学同学毕业后真的是做什么的学什么的都有,而且都做的很好。读书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受过其他学科的训练,但是个人的兴趣,以及通过语言学习深化的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应用在毕业后让我们受益匪浅。看到大学同学在各个行业都活得如此精彩,我猜这早已打破了什么英语专业工作单一的谬论。祝各位前程似锦。
我的经历可能算是比较曲折的,大学是学的英语专业,然后留学mba,之后拿了高口,短暂英语客服主管然后文案策划,再社交平台运营,再国企程序员和创业。一圈下来对英语的认识总结为一个词,工具。现在单说英语专业市场现状,内有海龟和阿三哥,黑哥哥等来华务工的native.speaker,外有菲律宾,等中亚国家廉价资源可供外包,一般英语专业的广大毕业生必然会面对竞争力弱的窘境。如果再来机翻能基本有完善的语言逻辑,将来的英语专业那真是夹缝里求生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没办法去老三样(学校,国企,公务员),最好的选择是能够兼顾到英语沟通,谈判,创意,等方面的才能,个人浅薄的建议,其一是口译类,听着牛逼,收入还不错,性价比不太高,其二法律类,涉外律师,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其三文案创意,这个进入门槛相对低,反而对知识面和思维逻辑等比较主观的东西要求更高,适合喜欢奇思妙想或对社会生活有细致观察的人。一点看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这问题戳心……本人大四,还没找到工作……主要是个人不太想要从事英语专业性强的工作,但是现在最重要的一点是,英专四年除了学外语,已经没有别的技能了……嗯,梦想和远方都有了,就差一双脚了。等我什么时候找到工作了再考虑补完这个答案吧再见不谢
英语专业如果只学到了语言,那几本失败了一半,英语专业更多要去考量的是欧美的文化,这也是未来在外企或其他需要英语的工作环境中,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能力所在。语言的地道是块不错的敲门砖,而对于欧美文化的浸淫,理解,融汇贯通,成为一个inter-culture的blender才是真正的出路,那你具体做些什么,是否用英文,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你觉得呢
英语就跟计算机、会计、法律一样,就像厨师一样,几乎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这类人才。但,最好再掌握一样该行业的通用知识,把专业知识跟行业通用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想一想税务系统的计算机开发人员,只会编程写代码,不懂税法知识,不知道收税规则和百分比,你怎么设计软件呢?我接触过一个银行系统的法律人员,对计算机系统的千年虫问题十分不解,在处理问题时一度卡壳。厨师的刀功再好,你也最好要了解食客的口味,食材的品性等,这样做出来的饭菜食客才能喜欢。
I don't know if you are really into English.I wonder if you are crazy for it.If yes, welcome to send me your resume. :)
对口职业薪水太低,怒做码农了。当然,上学的时候天天鼓捣这些。
Xu Weihong:
重点放在其他专业,直接做专业翻译,笑死。认识几个能翻译医学著作和机械著作的大牛翻译,那收入,我等码农看得都要哭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语言 线程代替时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