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物符号中正比例符号号,非正比例符号号,半正比例符号号及注记符号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选择文字颜色--
☆黑色(默认)☆
☆☆☆靛色☆☆☆
☆☆☆蓝色☆☆☆
☆☆☆紫色☆☆☆
☆☆☆灰色☆☆☆
☆☆☆深绿☆☆☆
☆☆☆绿色☆☆☆
☆☆☆深红☆☆☆
☆☆☆深蓝☆☆☆
☆☆☆深黄☆☆☆
☆☆☆深紫☆☆☆
☆☆☆红色☆☆☆
☆☆☆银色☆☆☆
☆☆☆蓝绿☆☆☆
☆☆☆白色☆☆☆
☆☆☆黄色☆☆☆
☆☆☆咖啡☆☆☆
☆☆☆浅灰☆☆☆
☆☆☆浅绿☆☆☆
☆☆☆浅黄☆☆☆
☆☆☆米黄☆☆☆
--选择背景颜色--
☆白色(默认)☆
☆☆☆黑色☆☆☆
☆☆☆靛色☆☆☆
☆☆☆蓝色☆☆☆
☆☆☆紫色☆☆☆
☆☆☆灰色☆☆☆
☆☆☆深绿☆☆☆
☆☆☆绿色☆☆☆
☆☆☆深红☆☆☆
☆☆☆深蓝☆☆☆
☆☆☆深黄☆☆☆
☆☆☆深紫☆☆☆
☆☆☆红色☆☆☆
☆☆☆银色☆☆☆
☆☆☆蓝绿☆☆☆
☆☆☆黄色☆☆☆
☆☆☆咖啡☆☆☆
☆☆☆浅灰☆☆☆
☆☆☆浅绿☆☆☆
☆☆☆浅黄☆☆☆
☆☆☆米黄☆☆☆
--选择文字大小--
10pt(默认)
--选择字体--
华文彩云 华文中宋 仿宋_GB2312 华文新魏
华文细黑 华文行楷
宋体 幼圆 方正姚体 方正舒体 楷体_GB2312 隶书 黑体
7.1.1 比例尺的概念
&&&&比例尺:图上一段直线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7.1.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分为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两种。
(一)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用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设图上一段直线长度为d,相应实地的水平长度为D,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
比例尺的大小是根据分数值来确定的,M越小,此分数值越大,则比例尺就越大。
数字比例尺也可以写成1:500、1:1000等。
(二)图示比例尺
图示比例尺有直线比例尺和斜线比例尺等,直线比例尺是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是根据数字比例尺绘制而成。如1:1000的直线比例尺,取2cm为基本单位,每基本单位所代表的实地长度为20m。
图示比例尺标注在图纸的下方,便于用分规直接在图上量取直线段的水平距离,且可以抵消图纸伸缩的影响。
7.1.3 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
通常把1:500、1:0、1:00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大比例尺图;
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中小比例尺图;
1:20万、1:50万、1:10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小比例尺图。
7.1.4 比例尺的精度
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 1:500 1:0 1:00
比例尺精度 0.05m 0.1m 0.2m 0.5m 1m
7.1.5 分幅与编号
&&&&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应进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以便进行测图、管理和使用。地形图的分幅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
的梯形分幅法,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一)梯形分幅与编号
1) 1:100万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按国际上的规定,1:100万的世界地图实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即自赤道向北或向南分别按纬差4°分成横列,各列依次用A、B、
…、V表示。自经度180°开始起算,自西向东按经差6°分成纵行,各行依次用1、2、…、60表示。每一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横
列一纵行&的代号组成。例如某地的经度为东经117°54'18″,纬度为北纬39°56'12″,则其所在的1: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号为J-
50(见课本图7.3)。
2) 1:50万、1:25万、1:10万比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
在1:100万的基础上,按经差3°、纬差2°将一幅地形图分成四幅1:50万地形图,依次用A、B、C、D表示 。
将一幅1:100万的地形图按照经差1°30'纬差1°分成16幅1:25万地形图,依次用[1]、[2]、……[16]表示。
将一幅1:100万的图,按经差30',纬差20'分为144幅1:10万的图,依次用1、2、……、144表示。
3) 1:5万和1:2.5万比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两种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都是以1:10万比例尺图为基础的,每幅1:10万的图,划分成4幅1:5万的图,分别在1:10万的图号后写
上各自的代号A、B、C、D。每幅1:5万的图又可分为4幅1:2.5万的图,分别以1、2、3、4编号。
4) 1:100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
1:100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也是在1:10万比例尺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每幅1:10万的图分为64幅1:10000的图,分别以
(1)、(2)、…、(64)表示。每幅1:10000的图分为4幅1:5000的图,分别在1:10000的图号后面写上各自的代号a、b、c、
(二)矩形分幅与编号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采用矩形分幅法,它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
采用矩形分幅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一般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
编号时,比例尺为1:500地形图,坐标值取至0.01Km,而1:00地形图取至0.1Km。
1、地物符号
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应按国家测绘总局颁发的《地形图图式》中规定的符号描绘于图上。其中地物符号有下列几种。(符号表)
2、比例符号
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这种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如湖泊、稻田和房屋等,都采用比
例符号绘制。表中,从1号到12号都是比例符号。
3、非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如导线点、水准点和消火栓等,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缩绘到图上,而采用相应的规定符号表示在该地物
的中心位置上,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表中,从27到40号都为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均按直立方向描绘,即与南图廓垂直。
非比例符号的中心位置与该地物实地的中心位置关系,随各种不同的地物而异,在测图和用图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规则的几何图形符号,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以图形几何中心点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②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如独立树、路标等,以符号的直角顶点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③宽底符号,如烟囱、岗亭等,以符号底部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④几种图形组合符号,如路灯、消火栓等,以符号下方图形的几何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⑤下方无底线的符号,如山洞、窑洞等,以符号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三)半依比例符号
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不按比例尺缩小表示的符号称为半依比例符号。用半依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常常是一些带状延伸
地物,如铁路、公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表中,从13-26都是半比例符号。这种符号的中心线,一般表示其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但是城墙和垣棚等,地物中心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
(四)地物注记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称为地物注记。诸如城镇、学校、河流、道路的名称,桥梁的长宽及载重量,江河的流向
、流速及深度,道路的去向,森林、果树的类别等,都以文字或特定符号加以说明。
7.1.6地貌符号
 地貌的概念
地貌是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形态,是地形图要表示的重要信息之一,地貌的基本形态可以归纳为几种典型地貌:①山丘;②洼地;③
山脊;④山谷;⑤鞍部;③绝壁等(典型地貌图)
7.1.7 等高线的概念
&&&&&测量工作中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貌。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水面静止的池塘的水边线,
实际上就是一条闭合的等高线。
&&(一)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的概念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常以h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h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常以d表示.h与d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i = h / ( d · M )
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坡度i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因为同一张地形图内等高距h是相同的,所以地面坡度与等高
线平距d的大小有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地形图上
等高线的疏、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
&&(二)等高线的分类
1、首曲线:在同一幅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它是宽度为0.15mm的细实线。
2、计曲线:凡是高程能被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为了读图方便,计曲线要加粗(线宽0.3 mm)描绘。
3、间曲线和助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很好地显示地貌的特征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图上用长虚线表
示。有时为显示局部地貌的需要,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一般用短虚线表示。间曲线和助曲线可不闭合。
(三)等高线的特性
为了掌握用等高线表示地貌时的规律性,现将等高线的特性归纳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同;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如果不在本幅图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和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也不能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同表示坡度相等。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地图中都有哪些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识地图的基本知识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地图中都有哪些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识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中都有哪些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识地图的基本知识
http://www./catalog13/index.aspx?id=19 http://bbs.w3china.org/dispbbs.asp?boardID=21&ID=28165 地图知识 一、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地球(或星球)在平面上的图形,更确切地说: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取舍用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且按每一具体地图的用途不同有选择和有说明的显示出若干现象的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地图所表现的是地球的物体和现象在平面上的缩写,但是它不同于地面的写景图、照片或图画,因为它有独特的特性: 1.特殊的数学法则: 我们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不可展开的曲面,测制地图时,首先必须将地球表面化算到近似的旋转椭球体上,然后再将旋转椭球体面描绘到平面上,这个过程是用地图投影这个特殊的数学法则来解决的,它是构成地图的基础. 2.特定的符号系统: 编制地图时,要根据一定的图式,按其规定的符号表示出地球表面的一切事物或现象. 3.制图综合的方法: 地图的另一特性是以制图综合的方法来表示内容的.综合包括取舍和概括两种意思.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表示在地图上的各种要素的容量,也随之减少.微小的、次要的可舍去,基本的主要的要留,并着重表示. 二、地图的比例尺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因此,要想知道地图上某一段距离在实地上的长度,就必须知实地在地图上缩小的倍数. 地图比例尺的定义:地图上某一段长度与实在相应长度之比.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与实地上长度的比例关系,如“1厘米代表10公里”. 2.分数式比例尺:分数式比例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且分子为1,如“1:5000”. 3.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地图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在地图上量出相就的实地距离. 4.斜分比例尺:斜分比例尺是纵横两种分划的复合比例尺,故又叫复比例尺,又可称为微分尺. 5.纬线比例尺:上述直线比例尺及斜分比例尺主要用于大中比例尺地图,而在小比例尺(1:100万以下)的地图上,由于投影的关系,使之各纬线(或经线)的长度变形不同,所以不能用一种直线比例尺来概括全图.此时应对每一纬线(或经线)画一个直线比例尺,结合起来叫做纬线比例尺. 地图的一般分类 地图可按内容、比例尺、用途、绘图区域、使用方式、年代等进行分类. 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指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水系、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点、行政区划、交通线路等).这类地图可为国家经济、文化、国防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料,也是绘制专题地图的底图.专题地图,着重表示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某一种和几种要素.这类地图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自然地理图,如气候图、地质图、地震图、土壤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图,如经济地图、政区图、人口分布图、生产规划图等;历史地图. 按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0万分之一的地图是大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100万分之一的地图是小比例尺地图,大于100万分之一而小于10万分之一的是中比例尺地图.我们教学上所用的地图一般都属于小比例尺地图.如教学挂图、地图册、填充图、课本插图等. 按制图区域分为世界地图、半球图、大洲和大洋图、地区图、省市图、县乡图. 按用途分为军事地图、规划地图、交通图、航海图、旅游地图、教学地图、科学参考地图等. 按使用方式有挂图、桌图、野外用图. 按颜色有单色图和多色图. 按表达形式有线划地图和影像地图. 此外,还有地球仪、块状图、月球图、形星图、星空图,现代地图已出现微缩地图、数字化地图等. 特种地图及其应用 常见地图的品种很多,但一般都是按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概括地将各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缩小表示在平面上,并以单张或图集的形式展示给人们阅读、使用.它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旅行经常利用的工具,更是研究地理学及相关科学、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地图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方法,从编制到应用都随之不断发展,从而也就形成了许多不是常规形式或采用特殊材料复制的地图,如有声地图、数字地图、立体地图(包括立体模型、计算机辅助制作的三维透视图、光栅地图、互补色地图等)、盲文地图、发光地图、非纸质地图(包括塑料地图、丝绸地图、珠光膜地图)等,我们统称其为特种地图.地图大家族中的这些特殊成员丰富和发展了地图学理论,扩大了地图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立体地图 地图一般只表示地面的平面特征.要说明高度分布的特点,必须通过加注高程数据,或者绘制等高线图,或者运用晕渲等方法才可间接表示.而立体地图则可以直接运用目视的方法或借助于仪器设备,观察地形及其它地理要素的立体形态.目前常见的立体地图有好多种,如立体模型、计算机辅助制作的三维透视图、光栅地图、互补色地图等. 立体地形模型 传统的地形模型常用石膏或砂、石、泥土垒成.这种方法和材料延用已久,目前已逐步被塑料压模制作的立体模型所替代.这种新型材料的立体地图轻便、牢固,色彩鲜艳,精度较高,注记清晰,深受欢迎. 计算机辅助制作的三维透视图 这是计算机与传统地图制作相结合的新颖图型.它在对原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化的基础上,经过绘制三维透视图的自动绘图软件,在绘图机上自动绘制而成,可从不同的透视角度(0°—90°)和方位(0°—360°)上获得同一地区无数个不同的三维透视立体图,方法简便,图形新颖,地形特征明显、突出,但量算精度较差.三维透视图不仅可以表示地形要素,现在更已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专题地图.它以平面表示地理现象的地域位置,而以立体的柱形、网格或趋势而等形式表示专题要素,如人口、环境、社会经济要素等的分布特征. 光栅地图 我们可以在一些画册的封面或学生用的直尺图案上看到,有些图像从某个角度观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风景画或立体影像,这是光栅立体照片.有些地图也具有这种特征,它是利用双镜头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对立体模型的地图或景物进行摄影,然后把这两张影像迭印在一起,得到多组条状像对,再覆盖一张由塑料制成的光栅薄膜通过光栅即可见虚的立体图像.目前由于成像清晰度不够,还受到摄制照片的幅面及工艺所限,只能制作一些较小的表示概貌的地图. 互补色地图 互补色地图是根据地貌形态和地理景观的实际情况,应用人眼的视差现论和红绿互补的原理制成的.当人用双眼同时观察某一地貌形态或地理景观时,它们在左右两眼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形状和亮度基本相同.由于人的双眼是从两个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景物,在左、右两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平面图像的位置存在一个位差,即人眼的视差,它经过大脑视区的加工后,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深度的图像.此时,借助颜色中红、绿是一对互为补色的色彩,将高山、河流、建筑物、风景点等不同的地貌形态和地理景观印刷成红、绿两色相互错开而又迭置的图形,就可得到一张用肉眼看来似乎是杂乱无章,但在红、绿眼镜下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地图.使用互补色地图时,只要戴上一副特制的红绿互补色眼镜,即一边为红色,一边为绿色.由于红绿镜片的滤色作用,使每一只眼只能看到一种颜色的线条,通过红绿眼睛将具有视差的两张图各自反映到大脑中,就能建立起一个立体的景象.互补色地图由于能生动逼真、色彩醒目地给人展现出立体地形,使人感到活泼、直观,因而在地理教学中,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多种地貌形态(如冰川、河谷、岩溶、黄土沟谷、海岸等),也能为旅游者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旅游区域概况. 有声地图 纸张是地理信息的常见载体,尽管通过图型的合理设计以及色彩的科学运用,图面的载负量已经相当可观,但是需要在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信息量更大,往往受到幅面、比例尺的限制,只能有选择地表示部分信息,且以静态的地理景观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为主.过分强调提高图面载负量,有时还会适得其反.而增加地图的信息容量,提高应用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改变纸张作为单一的载体形式.于是,就将具有高密度记录信息的磁带加上附加装置与常规地图相结合,形成了“有声地图”.有声地图是根据人的视听处于比例协调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提高识记能力的原理而设计制作的.根据心理物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的感觉器官中,以视觉传递信息最快,听觉次之,如果采用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视觉和听觉,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会不断得到补充、修正、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物像概念.有声地图由普通地图、指控器、检索垫和录放机附加器所组成.指控器是一根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指示棒,可用来指点地图上的地物符号,并能从磁带中检索出地物符号的说明;检索垫是由尼龙做成的,表面印有能作为地图定位用的许多方格,夹层内具有导电树脂混合胶印成的检索栅格和引出电极;录放机附加器具有记忆、寻址和控制功能,它受检索垫输出的信号控制.有声地图使用时,只要将地图放在检索垫上,并按原来的定位要求定位,当指控器指向地图某一地物符号时,指控器输出的检索信号由检索垫夹层内的栅格通过引出电极进入录放机附加器,并从磁带上检索出相应的解说内容.这样,在观察地图上某一地物符号的同时,也能听到有关该地物的解说.随着时间的延续,视觉注视某一地物符号,听觉却在不断按受新的内容信息,此时,使人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地图的阅读和应用效果. 数字地图 普通的地图都是印刷在纸上或其它材料上,可以直接进行阅读、量算.而数字地图则是一种把需要表示在地图上的所有信息经过数字化贮存在计算机内不显示图形,使用时则进行有目的处理、分析,然后以图形和其它形式(剖面、过程线等)或直接提供答案数据的方式表示的特种“地图”.它的数据来源于各种遥感图像以及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运用专门的程序将这些信息全部转化为各类数据,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分类、组合、计算、处理,然后形成不同比例尺系列的各种新图型.由于数字地图快速、精确、信息量丰富、图型新颖多样,用途日益广泛.如以数字地图形式表示的交通图可以根据需要及时显示所需地区的图形并将比例尺调整至足以分辨的程度,提供不断变化着的详细的道路信息.又如瑞士国家图集,也可将其全部信息存贮在一张特定的46软盘上,供读者在微机上调用、阅读. 盲文地图 专供盲人使用,以大小相同、不同组合的凸形圆点显示地物要素.这在许多国家都有制作,小比例尺的如波兰地图,大比例尺的如美国编制的白宫游览图等. 发光地图 也称夜光地图、荧光地图,是采用特制的彩色油墨和普通印刷方法,将地图内容印在特制的荧光纸上,在黑暗环境下,借助不可见的紫外线连续照射图面,从而清晰地阅读内容.荧光地图种类很多,有荧光地形图、荧光航海航空图及其它地图,广泛运用于夜间军事行动或地下工程使用. 非纸质地图 根据承载地图要素的材料,有塑料(塑料片、塑料布、珠光塑料膜等)、丝绸、涤棉等多种非纸质地图.这些地图一般都具有耐折、耐磨、轻便、不怕水等特点,其中涤棉地图是作为教学挂图的良好材料,愈来愈受到教师的喜爱及采用;塑料地图中的透明聚酯塑料片地图,往往可以作为地图集的第二底图(如制作行政区的塑料片底图,可以覆盖在各种专题地图上,供专业分析)或作为某一专题图的组合(如用塑料片制作点法的人口图,作为覆盖在其它人口图上进行分析). 地图是一个“大家族”.如果按照地图的功能作介绍,那么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有不少新的品种.所有这些特种地图和我们常见的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影像地图,在各行各业中,特别在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并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地图学家——裴秀 裴秀是我国古代一位优秀的地图学家和地理学家,是一位制图体制的革新者,他以自己的研究所得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图六体”,这在我国地图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地图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有人把我国的裴秀和欧洲地图学者托勒密(约公元99年—168年)比作古代地图史上东西方相辉映的两颗巨星.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生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卒于公元271年(晋武帝秦始七年),享年48岁.他的祖父裴茂曾做过汉朝尚书令,他的父亲裴潜做过魏国的尚书令.裴秀年幼时聪明好学,《晋书·裴秀传》中说他“博学强记,无文不读”.由于家居宦门,又有才能,所以晋武帝时便官至“司空”,管理国家的户籍土地田亩赋税及地图等事.34岁时随晋文帝司马昭到淮南征伐诸葛诞,给晋文帝出谋献策.诸葛诞平定后裴秀被封为尚书令,又进封鲁阳乡侯,增邑千户.由于这次出证和平时任“司空”职务,他能更多地接触地图资料和考虑地理问题,这为他以后改革地图的绘制方法奠定了基础. 裴秀在行军过程中认直考察军队所经之地,记录地域远近,山川险易、道路曲直等,然后和从前的地图作对比,检查是否有错误;又考证了禹贡所记载的山川、海流、原隰陂泽、古之九州以及晋之十六州及郡国县邑、疆界乡陬、水陆径路等.通过对比论证,裴秀逐步发现当时地图所存在的缺陷.一方面地图所载地名与实际地名不相符.《晋书·裴秀传》载:“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疆牵引,渐以暗味,于是甄摘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例,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可见裴秀在作图时实事求是地记载地名.另一方面当的地图十分粗略.他在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言中说:“……今秘书既无古之地图,又无萧何所得,惟汉室舆地及括地杂图,各不设分率,又不考证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或荒外迂诞之言,不合事实,于义无取”.裴秀在总结前人制图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图六体”,即绘制地图应遵循的六项准则,为后人绘制地图捍供了一个完整的规范.他说:“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日分率,所以辩广轮之度也;二日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日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日高下,五日方斜,六日迂直,此三者各因地制宜,所以较夷险之异也.有图象而无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于一隅,必失之于他方;有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于山海隔绝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故以六者参而考之.然远近之实,定于分率;彼此之实,定于道里;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方邪迂直之算.故虽有峻山巨海之隔、绝域殊方之回、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无所隐其形也.”这一段话详细地说明了制图六体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如果用现在地图学观点看,“分率”即比例尺,用以定距离的远近;“准望”即方位,用来定方向;“道理”即路程远近,用以确定各地实际的位置.此外还有高下(高取下)、方邪(方取斜)、曲直(迂取直),这三项和地面距离有关,要求绘制地图地物之间的距离必须按水平直线距离计算.如果能依据这六项准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图就能画得准确.否则,缺乏这些要素画出的地图难免会出现距离错误,或方向错误等.除了经纬度不为当时所知外,现在的制图方法在原则上均与裴秀所说的一致.这六项制图原理在1700多年前由裴秀第一次完整全面地总结出来,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裴秀制图六体的提出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智慧,但他的制图理论和研究成果大大超过前人,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块不可磨灭的丰碑. 专题地图 突出而深入地反映一种或数种要素或现象,即集中表现某种主题内容的地图.主要分为反映自然各要素或现象的自然地图,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及其他领域事物或现象的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以及反映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环境地图.
找张地图看看就行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地形图上的标记符号分为三种,分别为什么?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地形图上的标记符号分为三种,分别为什么?
地形图上的标记符号分为三种,分别为什么?
  地形图是表示地形、地物的平面图件,是用测量仪器把实际测量出来,并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缩绘而成的。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实际情况的反映。  地形图上表示地形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以等高线表示地形起伏,并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地物,一般的地形图都是由等高线和地物符号所组成。  地形图对野外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借助地形图可对一个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等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甚至能初步分析判断某些地质情况,地形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制定工作计划。此外,地形图是地质图之底图,地质工作者是在地形图上描绘地质图的,没有地形图作底图的地质图是不完整的地质图,它不能提供地质构造的完整和清晰的概念。  因而在野外地质工作之前要懂得地形图,会使用地形图。  一、地形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  (一)比例尺是实际的地形情况在图上缩小的程度。因为地面上地形与地物是不可能按实际大小在图上绘出,而必须按一定比例缩小,因此地形图上的比例尺也就是地面上的实际距离缩小到图上距离之比数,一般有数字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和自然比例尺,往往标注在地形图图名下面或图框下方。  1.数字比例尺是用分数表示,分子为1,分母表示在图上缩小的倍数,如万分之一则写成1:10000,二万五千分之一写成1:25000。  2.线条比例尺或称图示比例尺,标上一个基本单位长度所表示的实地距离。  3.自然比例尺:把图上l厘米相当实地距离多少直接标出,如1厘米=200米。  此外,比例尺的精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人们一般在图上能分辩出来的最小长度为0.1毫米,所以在图上0.1毫米长度按其比例尺相当于实地的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的精度。例如比例尺为1:毫米代表实地0.1米,故1:1000之地形图其精度为0.1米。  从比例尺的精度看出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所反映的地势的精确程度是不同的,比例尺越大,所反映的地形特征越精确。  (二)地形的符号  一般用等高线表示。  1.等高线的含含义及其特征  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等高线的特点为:  (1).同线等高。即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  (2).自行封闭。各条等高线必自行成闭合的曲线,若因图幅听限不在本幅闭合必在邻幅闭合。  (3).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  等高线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基本内容,从这一意义上说地形图也就是等高线的水平投影图(当然,还要附加一些内容)。黄海平均海平面是计算高程的起点,即等高线的零点。按此可算出任何地形的绝对高程。  等高距——切割地形的相邻两假想水平截面间的垂直距离。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中等高距是固定的。  等高线平距——在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它的长短与地形有关。地形坡缓,等高线平距长,反之则短。  2.各种地貌用等高线表示的特征。  (1)山头与洼地
从图4—2—1中可见山头与洼地部是一圈套着一圈的闭合曲线。但它们可根据所注的高程来判别。封闭的等高线中,内圈高者为山峰,如图中A。反之则为洼地,如图中B。  图4-2-1
山头与洼地之等高线特征  两个相邻山头间的鞍部,在地形图中为两组表示山头的相同高度的等高线各自的闭相邻并列,其中间处为鞍部,如图C。  两个相邻洼地间为分水岭,在图上为两组表示凹陷的相同高度等高线各自封闭,相邻并列,如图D。  (2).山坡
山坡的断面一般可分为直线(坡度均匀),凸出,凹入和阶梯状四种。其中等高线平距之稀密分布不同。  均匀坡,相邻等高线平距相等。  凸出坡:等高线平距下密上疏。  凹入坡:等高线平距下疏上密。  阶梯状坡:等高线疏密相间,各处平距不一。  (3).悬崖、峭壁: 当坡度很陡成陡崖时等高线可重叠成一粗线,或等高线相交,但交点必成双出现。还可能在等高线重迭部分加绘特殊符号。  (4).山脊和山谷:如图4-2-2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  图4-2-2
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特征  (5).河流
当等高线经过河流时,不能垂直横过河流,必须沿着河岸绕向上游,然后越过河流再折向下游离开河岸,图4-2-3。  图4-2-3
河流等高线特征  3.地物符号  地形图中各种地物是以不同符号表示出来的,有以下三种:  (1)比例符号
是将实物按照图的比例尺直接缩绘在图上的相似图形,所以也称为轮廓符号。  (2)非比例符号
当地物实际面积非常小,以致不能用测图比例尺把它缩绘在图纸上,常用一些特定符号标注出来它的位置。  (3)线性符号
长度按比例,而宽窄不能按比例的符号,某种地物成带状或狭长形,如铁路、公路等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宽窄却不按比例尺。  以上三种类型并非绝对不变的,对于采用那种符号取决于图的比例尺,并会在图例中标出。  二、读地形图  阅读地形图的目的是了解,熟悉工作区的地形情况,包括对地形与地物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因而不单要认识图上的山、水、村庄、道路等地物,地貌现象,而是要能分析地形图,把地形图的各种符号和标记综合起来连成—个整体。以便利用地形图为地质工作服务。  读图的步骤如下:  1.读图名
图名通常是用图内最重要的地名来表示。从图名上大致可判断地形图所在的范围。  2.认识认识地形图的方向
除了一些图特别注明方向外,一般地形图上方为北,下方为南,右面为东,左面为西。有些地形图标有经纬度则可用经纬度定方向。  3.认识地形图图幅所在位置,从图框上所标注的经纬度可以了解地形图的位置。  4.了解比例尺
从比例尺可了解图面积的大小,地形图的精度以及等高线的距离。  5.结合等高线的特征读图幅内山脉、丘陵、平原、山顶、山谷、陡坡、缓坡、悬崖等地形的分布及其特征。  6.结合图例了解该区地物的位置,如河流、湖泊、居民点等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该区的自然地理及经济、文化等情况。如图4-2-4所示为某地区地形图。  图4-2-4
某地区地形图  三、利用地形图制作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假想的坚直平面与地形相截而得的断面图。截面与地面的交线称剖面线。
地质工作者经常要作地形剖面图,因为地质剖面与地形剖面结合一起,才能更真实反映地质现象与空间的联系情况。地形剖面团可以根据地形图制作出来,也可在野外测绘。  (一).利用地形图制地形剖面图之步骤:  1.在地形图上选定所需要的地形剖面位置。如图4-2-5,绘出AB剖面线。  2.作基线,在方格纸上的中下部位画一直线作为基线A'B'定基线的海拔高度为o,亦可为该剖面线上所经最低等高线之值。如图为500m。  3.作垂直比例尺.在基线的左边作垂线A'C',令垂直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一致,则作出的地形剖面与实际相符。如果是地形起伏很和缓的地区,为了特殊需要也可放大垂直比例尺,使地形变化显示得明显些。  4.垂直投影,将方格纸基线A'B'与地形图AB相平行,将地形图上与AB线相交的各等高线点垂直投影到A'B'基线上面各相应高程上,得出相应的地形点。剖面线的方向一般规定左方就北就西,而剖面的右方就东就南。  5.连成曲线,将所得之地形点用圆滑曲线逐点依次连接而得地形轮廓线。  6.标注地物位置、图名、比例尺和剖面方向,并加以整饰,使之美观。  图 4-2-5
利用地形图作地形剖面线  (二)野外测绘地形剖面图  在做路线地质工作时常常要求能够在现场勾绘出地形剖面,以便在地形剖面图上反映路线地质的情况。首先要确定剖面的起点,剖面方向,剖面长度,并根据精度要求确定剖面的比例尺。绘制步骤与前一方法相似。差别在于水平距和高差是靠现场观测来确定。这时确定好水平距离和高差便成为画好地形剖面的关键。当剖面较短时,水平距离和高差可以丈量或步测,刻面较长时只能用目估法或参考地形图来计算平距与高差或根据气压计来计算高程。
勾画地形剖面一般是分段进行,即观测一段距离后就勾画一段。否则容易画错,失真,如果技巧熟练,地形不复杂时,也可一气呵成。  四、利用地形图在野外定点  在野外工作时,经常需要把一些观测点(如地质点、矿点、工点、水文点等)较准确地标绘在地形图中,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中称为定点。  利用地形图定点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在精度要求不很高时(在小比例尺填图或草测时)可用目估法进行定点,也就是说根据测点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的相互关系,用眼睛来判断测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  用目估法定点时首先在观测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即将罗盘长边靠着地形图东边或西边图框,整体移动地形图和罗盘,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盘的o度,此时图框上方正北方向与观测点位置的正北方向相符,也就是说此时地形图的东南西北方向与实地的东南西北方向相符。这时一些线性地物如河流、公路的延长方向应与地形图上所标注的该河流或公路相平行。  在地形图定向后,注意找寻和观察观测点周围具有特征性的在图上易于找到的地形地物,并估计它们与观测点的相对位置(如方向、距离等)关系,然后根据这种相互关系在地形图上找出观测点的位置,并标在图上。  (二)在比例尺稍大的地质工作中,精度要求较高则需用交会法来定点。  首先要使地形图定向(方法与目估法相同)  然后在观测点附近找三个不在一直线上且在地形图上己表示出来的已知点如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测量观测点在它们的什么方向。此时罗盘之对物觇板对着观测者(因观测者所定位置是未知数),竖起砧觇板小孔觇板通过小孔和反光镜之中线再描所选之三角点或山头,当三点联成直线且水泡居中时读出指北针所指读数即为该测线之方位,即观测点位于已知点的什么方向,将三条测线方位记录之。  在图上找到各己知点,用量角器作图,在地形图上分别绘出通过三个已知的三条测线,三条测线之交点应为所求之测点位置。如三条测线不相交于一点(因测量误差)而交成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应取误差三角形之小点。  具体应用此法时应注意两点:  1.量测线方向时如罗盘砧觇板对着已知点瞄准则指南针所指读数为所求观察点之方位。指北针所指读数则是已知点位于此观测点之方向。为了避免混乱,一般采用罗盘对物砧觇板对着未知数(所求点之方向)读指北针。  2.用量角器将所测的测线方向画在图上时应注意采用地理坐标而不是按罗盘上所注方位。  实际工作时往往将目估法和交会法同时并用,相互校正,使点定得更为准确。例如用三点交会法画出误差三角形后,用目估法找出测点附近特殊之地形物和高程来校对点之位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例符号怎么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