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食品级亚硝酸钠厂家调和-40度的水溶液

>> 亚硝酸钠有毒吗?为何会在卤肉里?怎么辨别
亚硝酸钠有毒吗?为何会在卤肉里?
编辑: 高鹏
09:40:00 未来网综合
速度30秒40秒50秒提示:按键盘 ← → 键可以翻页
内容提要:亚硝酸钠(NaNO2),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亚硝酸钠易潮解,易溶于水和液氨,其水溶液呈碱性,其pH约为9,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亚硝酸钠有咸味,又是被用来制造假食盐。
  亚硝酸钠(NaNO2),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亚硝酸钠易潮解,易溶于水和液氨,其水溶液呈碱性,其pH约为9,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亚硝酸钠有咸味,又是被用来制造假食盐。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若加热到320℃以上则分解,生成氧气、氧化氮和氧化钠。接触有机物易燃烧爆炸。由于其具有咸味且价钱便宜,常在非法食品制作时用作食盐的不合理替代品,因为亚硝酸钠有毒,含有工业盐的食品对人体危害很大,有致癌性。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虽然和食盐氯化钠很像,但有毒,不能食用。亚硝酸钠有较强毒性,人食用0.2克到0.5克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如果一次性误食3克,就可能造成死亡。亚硝酸钠中毒的特征表现为紫绀,症状体征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紫绀等,甚至抽搐、昏迷,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亚硝酸钠被广泛用于腌肉
  若出现{铁血红蛋白的紫绀,可用亚甲基蓝使{铁血红蛋白还原。误食亚硝酸钠会中毒的原因是人体中血红蛋白所含的铁是亚铁,它能跟氧结合随着血液循环,将氧输送到身体各部。当误食亚硝酸钠后,在血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血红蛋白转变成三价铁的血红蛋白。三价铁的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因此造成人体缺氧中毒。因此,误食亚硝酸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相关新闻:
本站原创榜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怎样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怎样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怎样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亚硝酸钠溶解度 82 g/100 ml (20 °C)氯化钠 36g亚硝酸钠在酸性溶液中能将KI氧化成单质碘 ,加淀粉溶液测试一下
物理区别主要是亚硝酸钠熔沸点低;化学区别主要是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显中性,亚硝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而且亚硝酸钠有毒。具体鉴别方法有:一是看颜色。食盐一般呈白色,并且不易变色。而亚硝酸钠比食盐白度要低,放置一段时间会呈淡黄色。
二是观晶体。食盐晶体是不透明的,而亚硝酸钠晶体是透明的。
三是试咸淡。食盐与亚硝酸钠都带有咸味,但亚硝酸钠微...
用化学方法,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的是氯化钠
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化学式分别为NaNO2和NaCl,要鉴别它们,可以用化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分别取少许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于水中(做好标记哪个是亚硝酸钠和哪个是氯化钠),制成亚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在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就是氯化钠溶液,无现象的就是亚硝酸钠溶液。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同步检测(附答案和解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同步检测(附答案和解释)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同步检测(附答案和解释)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
1.(2011年宁波高二检测)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加碘食盐就是在其中加入碘单质;②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食品;③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料服装;④河海分界处易沉积成沙洲,是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聚沉的结果;⑤香肠中可以加大量的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新鲜;⑥造成大气污染的SO2、CO和NO2,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和汽车排放的尾气;⑦用次氯酸钙净化不太澄清的井水;⑧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A.④⑥         &B.③⑥⑧C.①②& &D.全部解析:选A。加碘食盐中加入的不是碘单质,而是碘酸钾;甲醛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不能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海产食品;加酶洗衣粉会使毛的成分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而造成服装变形;NaNO2作为食品添加剂,应严格控制用量;次氯酸钙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但它没有吸附性,不能使不太澄清的井水变澄清;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气味不是因为发生了水解反应,而是油脂被空气中的O2氧化的结果。故本题只有④⑥正确。2.亚硝酸盐中毒,又名乌嘴病、紫绀病、肠源性青紫病。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被氧化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C.药品美蓝应具有还原性D.解毒时血红蛋白被还原解析:选B。根据题意,中毒过程是亚硝酸盐将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血红蛋白被氧化时亚硝酸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A项正确,B项错误;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D项正确;解毒剂应具有还原性,C项正确。3.(2011年厦门高二检测)如图是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I为碘元素符号)。由此你得到的信息和作出的推测是(  )
&配料表氯化钠(NaCl)&≥98.0%(以NaCl计)碘酸钾(KIO3)&(35±15) mg/kg(以I计)
A.人体不能缺碘,需要正常补碘,“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B.该食盐商品是以海盐为原料,经过加工后的产品,是盐类的纯净物C.1 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35±15) mgD.“菜未烧熟不宜加入碘盐”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解析:选D。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碘酸钾,A项错误;食盐是混合物,B项错误;根据包装说明可知1 kg食盐中含碘元素(35±15) mg,C项错误。4.有关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加入硝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后有血红色物质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3+存在B.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2-3存在C.某溶液做焰色反应时火焰为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钠元素,可能有钾元素D.分别含有Mg2+、Cu2+、Fe2+和Na+的四种盐溶液,只用NaOH溶液不能一次鉴别出来解析:选C。A项溶液也可能含有亚铁离子而不含铁离子,因为硝酸具有氧化性,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B项原溶液可能含有HCO-3或SO2-3或HSO-3;C项确定是否含有钾元素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D项有颜色的离子为Cu2+和Fe2+,因此可以先利用物理性质加以鉴别,Mg2+和Na+则通过与OH-反应能否产生沉淀加以鉴别。&5.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中毒病例均服用过散装牛奶,确认系亚硝酸盐中毒。造成3名婴幼儿死亡,39名中毒患者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称为“4•7”牛奶中毒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外观极像食盐,人若误食亚硝酸钠会中毒。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价。A.+1& &B.+2C.+3& &D.+4(2)食品与健康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的是________。A.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B.饲养猪加入瘦肉精C.蒸馒头加适量纯碱D.长期使用铝餐具(3)区别亚硝酸钠与食盐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________。A.SO2& &B.NH3C.N2& &D.NO2(4)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方程式已配平):2NO-2+xI-+yH+===2NO↑+I2+zH2O,则x的数值是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y的数值是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5)根据上述反应,可用化学试纸及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来鉴别工业盐和食盐,现有碘化钾淀粉试纸,则还需选用的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答案:(1)C (2)C (3)D (4)2 质量守恒定律 4 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 (5)食醋
1.(2011年湖州高二检测)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 ③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白酒中是否有甲醇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醋酸酸性强于碳酸,食醋与小苏打反应放出气体,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也能溶于食醋中。2.为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存在。已知溶液中的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KI&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 &B.③⑥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解析:选B。由题给反应,要证明有IO-3,应用到I-、淀粉和酸,现给出了KI&淀粉试纸,包括了前两种试剂,所以再选用食醋(即酸)便可完成上述检验,向食盐中加入醋酸,然后将溶液滴在KI&淀粉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即证明食盐中有IO-3。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2-4、CO2-3、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2-4,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稀H2SO4& &B.稀盐酸C.NaOH溶液& &D.NaNO3溶液解析:选B。因为BaCO3也是一种白色沉淀,因此为了防止CO2-3的干扰,同时不引入新的阴离子,还应需要用稀盐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4.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D.用氢氧化铜粉末检验尿糖解析:选A。Cu可以置换出AgNO3中的Ag而生成Cu(NO3)2,因此A选项正确;氢氧化钠既能与HCl反应也能与CO2反应,故B选项错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指蛋白质与浓硝酸反应而不是浓硫酸,故C选项错误;检验萄萄糖,应用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加热检验,而不能用氢氧化铜粉末,故D选项错误。5.在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为证明和研究亚硝酸钠的性质,现有以下几种试剂可供选择:①KMnO4溶液 ②稀H2SO4溶液 ③稀HNO3溶液 ④稀NaOH溶液 ⑤淀粉、KI溶液 ⑥品红溶液其中能证明NaNO2具有氧化性应选择的试剂是(  )A.①②③& &B.③④⑥C.⑤⑥& &D.⑤答案:D6.(2011年杭州高二检测)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解析:选A。澄清石灰水能与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A选项正确;B选项中虽然能除去Na2SO4杂质,但是又会引入新的杂质(NaCl),故此选项错误;KSCN溶液可以检验Fe3+,而不是Fe2+,故C选项错误;CaCl2和NaCl均为易溶于水的物质,所以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D选项错误。7.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亚硝酸钠能将Fe2+氧化为Fe3+,因此一些不法奸商为使腌肉制品的色泽更吸引顾客,用超量的亚硝酸钠(NaNO2)腌制。亚硝酸钠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由于亚硝酸钠有咸味,外观与氯化钠相似,也曾多次发生过因误食导致中毒的事件。下列能用来区别NaNO2与NaCl固体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品尝味道C.用水溶解& &D.分别溶于水测其pH答案:D8.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B.用亚硝酸钠腌制鱼肉和蔬菜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不能食用D.室内起火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答案:B9.无色溶液可能由K2CO3、MgCl2、NaHCO3、BaCl2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据此分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肯定有BaCl2;②肯定有MgCl2;③肯定有NaHCO3;④肯定有K2CO3或NaHCO3;⑤肯定没有MgCl2A.①②③& &B.②④C.①③& &D.①③⑤解析:选C。由特征现象:“加入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说明原溶液含BaCl2,因此可以否定K2CO3,因为K2CO3和BaCl2不能共存,又据有气体放出,可判定溶液中肯定含NaHCO3。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Mg(OH)2或BaCO3或二者的混合物,由于NaHCO3一定存在,故无法判断MgCl2是否存在。故原溶液中一定有BaCl2和NaHCO3,可能含MgCl2,一定没有K2CO3。10.(2011年龙岩高二检测)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B.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解析:选B。食醋中含有醋酸,可与水垢发生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A合理;含碘盐中的KIO3只有在酸性条件下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产生I2后,才可与米汤中的淀粉作用变蓝色,故B不合理;碳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CO2-3+H2O HCO-3+OH-,故食用碱溶液可洗涤油污,C合理;纯棉制品的成分为纤维素,而纯毛制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纯毛制品有烧焦羽毛的气味,D选项合理。11.已知六种白色粉末分别是KNO3、(NH4)2SO4、Al2O3、MgCl2、Ba(OH)2、无水CuSO4中的一种。除蒸馏水外不得使用任何其他试剂对这些物质进行鉴别,并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1)待测物+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检出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待测物+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检出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待测物+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检出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用蒸馏水可将CuSO4(溶解后溶液呈蓝色)、Al2O3(不溶于水)检出,然后再用已检出的物质作试剂鉴别其余的物质。可与CuSO4溶液反应得蓝色沉淀的为Ba(OH)2溶液;可与Ba(OH)2溶液反应只得白色沉淀的为MgCl2;既得白色沉淀又有气体放出的为(NH4)2SO4。答案:(1)蒸馏水 一种是蓝色溶液;一种不溶于水CuSO4;Al2O3(2)CuSO4溶液 蓝色沉淀 Ba(OH)2(3)Ba(OH)2溶液 白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和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MgCl2;(NH4)2SO4;KNO3 12.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又可用于检验气体的性质。&(1)用此装置制取氧气,A、B及E中分别装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好装置气密性后,先打开K2,关闭K1,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2打开K1,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中加入少量NaNO2溶液,B中加硫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C中盛有NaOH浓溶液。打开A的活塞后关闭,再打开K2,并关闭K1,则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想用此装置来证明乙醇的结构式,在A中装入无水乙醇,B中装入金属钠,反应中应保证________过量,实验进行时打开K1关闭K2,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E中不加入任何试剂,此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__(写出2种)。解析:Ⅰ是一个固体与液体反应制气体的装置,用此装置制取氧气,故应选择分解H2O2制取O2。E中如果不加其他试剂,则Ⅱ是一个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的收集装置,由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要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应加水,用排水法收集。Ⅲ是一个尾气处理或气体性质检验实验装置。由于反应前锥形瓶中的气体是空气,收集气体前需要排尽空气。2NO-2+2I-+4H+===2NO↑+I2+2H2O,所以B中溶液变蓝,生成的NO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NO2和NO能被NaOH溶液吸收。答案:(1)H2O2、MnO2、水 2H2O2=====MnO22H2O+O2↑ 排尽锥形瓶中的空气 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溶液变蓝 吸收NO2和NO,防止污染环境(2)钠 乙醇的质量及氢气的体积(3)H2、NH313.(2011年福州高二检测)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预防碘缺乏病,我国卫生部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 mg KIO3。下表是某超市出售的加碘精制盐的有关说明:产品标准&GB配料表&氯化钠、碘酸钾、抗结剂氯化钠含量&≥98.5%含碘量(以I计)&20~50 mg/kg储藏方法&密闭、避光、防潮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包装日期&见打印批号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此食盐中是否含碘和检查该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1)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1.取食盐少许置于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固体完全溶解&食盐及碘酸钾都能溶于水2.向上述溶液滴加适量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振荡&溶液出现棕黄色&3.再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振荡&溶液变成蓝色&(2)加碘食盐的包装袋上标有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同学取该食盐样品100.0 g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用盐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结果溶液呈蓝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证样品是否为合格产品,该同学又用0.010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当用去12.00 mL时蓝色刚好褪去(反应方程式为I2+2S2O2-3===2I-+S4O2-6),通过计算该加碘食盐中KIO3的含量为______mg/kg。由此可判定该食盐为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产品。解析:(1)碘盐中的KI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它可以氧化HSO-3、I-,反应方程式为:2IO-3+5HSO-3===I2+5SO2-4+3H++H2O,5I-+IO-3+6H+===3I2+3H2O,故滴加淀粉溶液变蓝。(2)由题给信息待食品熟后加入可推知KIO3的性质具有热不稳定性,加热时易分解。(3)n(Na2S2O3)=0.010 mol•L-1×0.012 L=1.2×10-4 mol。根据IO-3~3I2~6S2O2-3可计算出100 g碘盐中 KIO3的质量为4.28 mg,故加碘盐中KIO3的含量为42.8 mg/kg,为合格碘盐。答案:(1)2IO-3+5HSO-3===I2+5SO2-4+3H++H2O 淀粉遇碘变蓝(2)防止KIO3分解(3)5I-+IO-3+6H+===3I2+3H2O 42.8 合格&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当前位置:
>>>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亚硝酸钠能将Fe2+转化为Fe3+,因此一些..
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亚硝酸钠能将Fe2+转化为Fe3+,因此一些不法奸商为使腌肉制品的色泽更吸引顾客,用超量的亚硝酸钠(NaNO2)腌制.亚硝酸钠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由于亚硝酸钠有咸味,外观与氯化钠相似,也曾多次发生过因误食而导致中毒的事件.下列能用来区别NaNO2与NaCl固体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B.品尝味道C.用水溶解D.分别溶于水测其pH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卢湾区一模
A、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均是白色固体,根据颜色难以区分,故A错B、亚硝酸钠和氯化钠都有咸味,根据味道难以区分,再说我们在区分化学物质时不建议使用品尝味道的方法,故B错C、亚硝酸钠和氯化钠都能溶于水,所以用水溶解也不能够区分,故C错D、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所以可以把这两种物质分别溶于水,然后测它们pH的方法加以区分,故D对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亚硝酸钠能将Fe2+转化为Fe3+,因此一些..”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推断&&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推断
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鉴别物质常用的方法:(一)、物理方法:“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其它常见的物质只要不含Cu2+和Fe3+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般都是无色的,大理石是块状固体、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氢氧化钙是粉末状固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酒精有是液体(二)、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下面根据物质的构成的特点,分析在化学上常用的鉴别方法。 1、含“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的鉴别方法。(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如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用PH试纸。酸(含H+的化合物)溶液的PH&7,如:醋酸溶液的PH&7。 (3)用镁、铝、锌、铁等活泼金属。这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如:Mg+H2SO4==MgSO4+H2↑ (4)用含有“CO32-”的物质,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例1: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一种是硫酸,一种是氢氧化钠。分析:硫酸是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所以上述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2、含“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的鉴别方法。(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者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含OH-的化合物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2)用PH试纸。含OH—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3)用含有Cu2+等离子的盐溶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例2:有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三种无色溶液,怎样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分析:以上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和酸三类,因此最好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进行鉴别,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钙,变成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3、含“CO32-”的化合物(如Na2CO3)的鉴别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例3:有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分析:由于两种溶液都显碱性,所以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可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再反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4、含有“Cl-”的化合物(NaCl等)的鉴别方法。鉴别含“Cl”的化合物依据的原理是:它与含“Ag+”的化合物结合成AgCl,它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例4,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氯化钠和硝酸钠,设计实验鉴别它们。分析:两种无色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钠离子,没有办法进行鉴别,但可以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的沉淀,而硝酸钠与硝酸银不发生反应的原理反两种化合物的溶液鉴别开。 5、含“SO42-”的化合物(如Na2SO4)有鉴别方法。鉴别这类化合物的原理是:SO42-离子与Ba2+离子结合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例5,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析:根据上述原理,可用含“Ba2+”的化合物,常用的是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比照上述方法大家还可以尝试着总结出多种鉴别物质的方法。比如:鉴别含有“NH4+”的化合物常用含有“OH-”的化合物等。还需要说明的是鉴别物质是相互的,比如,前面讲到的可以用含“Ba2+”的化合物鉴别含有“SO42-”的化合物;也可以用含有“SO42-”的化合物鉴别含“Ba2+”的化合物。例6,只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次实验就能把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分析: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的K+和NO3-在初中还没有学过鉴别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留在最后无现象的物质鉴别出来;氢氧化钡溶液中的Ba2+用SO42-进行鉴别,而OH-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硫酸钠溶液中的Na+目前还没有鉴别方法,但Ba2+能用用SO42-进行鉴别;同理氢氧化钠溶液也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检定检验方法:(1)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2)鉴别羊毛线、合成纤维线或棉线(采用燃烧法) 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燃烧,产生烧纸味,不结球的是棉线。 (3)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4)鉴别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进一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5)真假黄金假黄金通常是用铜锌合金伪造的,可用盐酸加以鉴别,如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中含锌,是假黄金;也可灼烧,变黑,说明有铜,是假黄金。 (6)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取样,加热,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鉴别题的解答思路:1. 只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根据待鉴别的几种物质性质特点,加一种试剂,使各自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加以鉴别。   思路:(1)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时,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盐酸、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2)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较明显的溶解性差异和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则可用加水使其溶解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钠、氯化铵、氢氧化钠、氯化银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就是水。氯化钠可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五显著变化;氯化铵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升高,而氯化银不溶于水。   (3)如果待检验的物质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或大多数相同的阴离子时,可选用加强碱溶液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铵、氯化钠、氯化铁和氯化镁四种溶液,这种试剂就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产生,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发生;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4)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中含有相同或大多数相同的阳离子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氯化钠、碳酸钠、亚硫酸钠三种溶液,这就是盐酸或稀硫酸。氯化钠与盐酸或硫酸不反应,无现象产生;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亚硫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5)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铁、铜、氧化铁、氧化铜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铁与盐酸反应有气体(氢气)产生,生成浅绿色溶液;铜不溶于盐酸,无现象产生;氧化铁溶于盐酸生产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氧化铜溶于盐酸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   (6)如果被鉴别的物质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则要分别考虑区别不同阳离子需要何种离子,区别不同阴离子需要何种离子,然后将这两种离子合起来组成一种试剂。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硝酸银、碳酸钠、亚硫酸钠、硝酸钡四种物质,这种试剂是盐酸。因为四种物质中,硝酸银和硝酸钡的阳离子不同,。区别银离子和钡离子可用氯离子;碳酸钠和亚硫酸钠的阴离子不同,区别亚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用氢离子,合起来,这种试剂就是盐酸。   (7)还有另一种比较快速地找出试剂的方法。就是将所用试剂的离子重新组成新试剂,如果组合后的试剂答案中有,则一般地就可以认为用这一种试剂可以把这种物质区别开。2.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思路:   (1)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上找突破口:  ①闻气味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氨水、硫酸钾、氯化镁、碳酸钠四种溶液。可先闻气味,氨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首先识别出氨水,然后以氨水为试剂,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再以氯化镁为试剂分别加到剩余的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钠,不反应的为硫酸钾。   ②看颜色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硝酸铵、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四种溶液。首先观察出显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以硫酸铜为试剂分别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无现象产生的是硝酸铵溶液。   (2)加热法: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高锰酸钾、碳酸钠四种固体物质,即可加热法。加热时,碳酸氢铵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氨气、水蒸气,试管内无任何残留物;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有气体产生,试管内留有白色固体碳酸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内留有黑色固体;碳酸钠受热时不分解,无现象产生。   (3)两两混合列表分析法:   将待鉴别的物质分别编号,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到其它物质中去,将产生的现象列表分析。根据每种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可确定物质的名称。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盐酸四种溶液,先将四种溶液分别编为A、B、C、D进行互倒实验,将现象列表如下:      然后进行分析:在四种物质中,能跟另外三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硝酸银,因此B是硝酸银;能跟其中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而跟另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因此C是碳酸钠;而能跟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D必是盐酸;那么A必然是氯化钡。结论为:A是氯化钡,B是硝酸银,C是碳酸钠,D是盐酸。   有时,需要我们判断所给定的一组物质能否不用任何试剂进行鉴别,分析的方法就是用两两混合列表法。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产生的现象是一样的,则不能鉴别。   如上例中如果将氯化钡改成氯化钠则不可鉴别。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分别产生的现象都是与一种物质不反应,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二者谁是碳酸钠,谁是盐酸,无法确定。   不另加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有:第一是观察组内物质是否有显特殊颜色的物质,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物质等,将这些物质确定后,就以其作为已知试剂用以鉴别其它物质。第二是将组内物质分别编号,然后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另外几种物质中,将现象记录下来。如果不能得到各自不同的现象,则这组物质就还需另加试剂才能鉴别。     概念:&&&& 物质的推断就是运用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同一推断题可能存在多个突破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种方法寻找解题突破口,同叫检验推断结果,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推断题题型具备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多变、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要解好此类题口,要求大家要有扎实的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必须具备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黑色固体:MnO2、CuO、Fe3O4、C粉、铁粉(Fe)活性炭蓝色固体:CuSO4·5H2O(胆矾)、Cu(OH)2(氢氧化铜)、CuCO3(碳酸铜)红色固体: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P(暗红色)、Fe(OH)3(红褐色)I2碘(紫红色)黄色固体:硫磺(单质S)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 蓝色溶液:含Cu2+溶液:CuSO4(硫酸铜溶液)、CuCl2(氯化铜溶液)Cu(NO3)2(硝酸铜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FeCl3(氯化铁溶液)、Fe2(SO4)3(硫酸铁溶液)Fe(NO3)3(硝酸铁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FeCl2(氯化亚铁)FeSO4(硫酸亚铁)Fe(NO3)2(硝酸亚铁)其他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SO2、HCl(氯化氢)有臭鸡蛋气味:H2S硫化氢&气体的特征: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 ②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③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CO2。特征反应:
推断题的解题步骤及突破口的选择:1.解题步骤 (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2.突破口的选择 (1)颜色特征: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进行判断。包括常见固体、沉淀、溶液、火焰的颜色。 (2)反应特征(3)物质状态特征常见固体单质:Fe、Cu、C,S,P;气体单质:H2、O2、 N2;气体化合物: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H2O、H2O2、酒精、H2SO4. (4)反应条件特征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H2O的电解;MnO2 作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H2O2分解制O2;高温: CaCO3分解、C还原CuO、炼铁;加热:KClO3、KMnO4、 Cu2(OH)2CO3的受热分解。(5)以三角关系为突破口&(6)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②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同体是C。 ③能使燃烧着的小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④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⑤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⑦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 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7)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2。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④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⑤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⑦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 ⑧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8)以特定的实验结果为突破口
发现相似题
与“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亚硝酸钠能将Fe2+转化为Fe3+,因此一些..”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580660727196525234121112563136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硝酸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