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统计表中主观和正义的主客观环境题分别是什么

求高人解答 《统计学》第01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李思同学的“数学成绩”是( )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种标志
2、某地1998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89.8%,该指标为(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3、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的( )。
A、密度关系 B、质量关系
C、数量关系 D、计划关系
4、对于连续型变量,最常见的概率分布是( )
A、二项分布 B、正态分布
C、U型分布 D、t型分布
5、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A、编制相关表 B、进行定性分析
C、绘制相关图 D、计算相关系数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有( )。
A、选择调查单位的原则不同
B、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
C、在能否计算和控制误差上不同
D、调查目的不同
E、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
2、下列动态指标中,一般可以取负值的指标是( )。
B、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
3、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的区别与联系表现为( )。
A、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思想不同
B、在计算时,综合指数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数指数先对比后综合
C、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
D、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有所区别
E、在一定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有变形关系
4、工人的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 y=10+70x,这意味着如果( )。
A、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则工人工资为70元
B、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增长70元
C、劳动生产率不变,则工人工资为80元
D、劳动生产率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提高70元
E、劳动生产率减少1000元,则工人工资减少35元
5、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 )。
A、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
B、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C、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D、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
E、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统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不考虑个别事物的数量特征。
2、诸如粮食产量、身高等,是离散变量,它们的数值可以靠计数取得
3、无论对于何种社会经济现象,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既可以用水平法,也可以用累计法。
4、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5、估计标准误差以回归直线为中心反映各观察值与估计值平均数之间离差程度的大小。
同学啊,这些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是现做的,俺懂这些知识,若是需要l俺l来写这些,加j一下俺吧。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安徽高考数学成绩如何得出,主观和客观题得分相加可能出错?_百度知道
安徽高考数学成绩如何得出,主观和客观题得分相加可能出错?
提问者采纳
试卷扫描可多页或单页扫描。主观题评卷分试卷扫描和试卷图像切割。文粹评卷系统得客观题识别采用精确定位识别,并提示手工录分,取第三评和与第三评的分数最接近的评分的平均分作为考生的最后得分,扫描完毕系统自动会提示是否立即评卷,则会把试卷交由第三评再评,如果发现两个评分结果相差超过预定值、分发两部分,管理员可以监控评卷进度,扫描结束后系统会按照指令把不同的题目的切割图像分发到不同的网络客户端上面进行主观题的网络评卷,误码率为千万分之一、客观题的总分数得出学生的最后得分。保证评卷工作有序顺利的进行。系统提供了双评和三评功能。评卷过程中把考生应得的分数自动输入数据库客观题部分有试卷扫描和试卷评阅两步,对于有效区域的填涂识别以像素为单位、未改试卷以及每个老师的评卷进度都有量化的监控,如果遇到不能识别考生身份或者试卷损坏的试卷。主观和客观题得分相加出错概率是有的.系统会自动累加主。在主观题评卷过程中,对已改试卷,评卷结束后系统自动弹出这些试卷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安徽高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C语言题:班级里有6个学生成绩分别是:89,76,86,93,56,67, 现编写程序统计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员人数。_百度知道
C语言题:班级里有6个学生成绩分别是:89,76,86,93,56,67, 现编写程序统计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员人数。
(提示:此题应用知识: 数组+ 循环,6个学生成绩由数组保存)
下面的三个在C编辑器里运行都有错误啊
提问者采纳
{&nbsp.&int&if(num[i]&cnt=0;return&&&int&nbsp://b;i&6;printf(&85)&main(){&&nbsp,67};i++)&;}&85分以上的学员人数:%d\n&int&nbsp./zhidao/wh%3D600%2C800/sign=efc4e7de9e510fbe903e4ad/dcd109bad700d5d158ccbf6c814da4.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0;}<a href="http.jpg" esrc="http,56;num[6]={89./zhidao/pic/item/dcd109bad700d5d158ccbf6c814da4://b.hiphotos.baidu,76;cnt++,86;&for(int&nbsp,cnt).hiphotos,93;&nbsp://b;i=0;&/zhidao/wh%3D450%2C600/sign=4baeda23ec/dcd109bad700d5d158ccbf6c814da4//没有错啊#include&lt
提问者评价
嗯 问题已经解决了 那也谢谢你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是我用C语言写的某个学生的数据 ⑵ 输出全班学生的各数据数据: (后2项数据由程序计算到我空间里看看那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没有错误
int score[6]={89,76,86,93,56,67};int nCount=0;if(int i=0;i&6;++i){if(score[i]&85) nCount++;}
#include &stdio.h&#include &conio.h&main(){
int score[6]={89,76,86,93,56,67};
for(i=0;i&6;i++)
if(score[i]&85) n++;
printf(&%d&,n);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初三(1)班甲、乙两组各选10名同学进行数学抢答赛,共有10道选择题..
初三(1)班甲、乙两组各选10名同学进行数学抢答赛,共有10道选择题,答对8题(含8题)以上为优秀,各组选手成绩统计如下: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广东省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初三(1)班甲、乙两组各选10名同学进行数学抢答赛,共有10道选择题..”主要考查你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方差&&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方差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平均数的分类:(1)算术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 ,那么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点的权分别为,那么称为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3)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 (4)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统计学中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关系:联系:&&&&&&&&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来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它们各有特点。对于平均数大家比较熟悉,中位数刻画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众数刻画了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情况。&&&&&&& 平均数非常明显的优点之一是,它能够利用所有数据的特征,而且比较好算。另外,在数学上,平均数是使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的统计量,也就是说利用平均数代表数据,可以使二次损失最小。因此,平均数在数学中是一个常用的统计量。但是平均数也有不足之处,正是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例如,在一个单位里,如果经理和副经理工资特别高,就会使得这个单位所有成员工资的平均水平也表现得很高,但事实上,除去经理和副经理之外,剩余所有人的平均工资并不是很高。这时,中位数和众数可能是刻画这个单位所有人员工资平均水平更合理的统计量。&&&&&&& 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特点都是能够避免极端数据,但缺点是没有完全利用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信息。&&&&&&&&由于各个统计量有各自的特征,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问题来选择合适的统计量。&&&&&&&&当然,出现极端数据不一定用中位数,一般,统计上有一个方法,就要认为这个数据不是来源于这个总体的,因而把这个数据去掉。比如大家熟悉的跳水比赛评分,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呢,就认为这两个分不是来源于这个总体,不能代表裁判的鉴赏力。于是去掉以后再求剩下数据的平均数。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处理的数据,大部分是对称的数据,数据符合或者近似符合正态分布。这时候,均值(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一样的。
区别:&&&&&&& 只有在数据分布偏态(不对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所以说,如果是正态的话,用哪个统计量都行。如果偏态的情况特别严重的话,可以用中位数。&&&&&&&& 除了需要刻画平均水平的统计量,统计中还有刻画数据波动情况的统计量。比如,平均数同样是5,它所代表的数据可能是1、3、5、7、9,可能是4、4.5、5、5.5、6。也就是说5所代表的不同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是不一样的。怎样刻画数据的波动情况呢?很自然的想法就是用最大值减最小值,即求一组数据的极差。数学中还有方差、标准差等许多用来刻画数据特征的统计量。当然这些都是教师感兴趣、值得了解的内容,不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平均数的求法: (1)公式法: ; (2)加权平均数公式:&。 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中位数的位置:当样本数为奇数时,中位数=(N+1)/2;当样本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N/2与1+N/2的均值众数性质: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可靠性较差,不过,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选择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当数值或被观察者没有明显次序(常发生于非数值性资料)时特别有用,由于可能无法良好定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例子:{鸡、鸭、鱼、鱼、鸡、鱼}的众数是鱼。众数算出来是销售最常用的,代表最多的&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两组数据中,都是1,2出现次数最多&所以1,2是众数&众数: 一般来说,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3,3,4的众数是3。&但是,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2,3,3,4的众数是2和3。 还有,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例如:1,2,3,4,5没有众数。在高斯分布中,众数位于峰值。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平均数。 (2)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数字的影响,且计算较繁。 (3)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 中位数算出来可避免极端数据,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4)众数的可靠性较差,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异同:一、相同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二、不同点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定义不同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2、求法不同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3、个数不同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4、呈现不同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众& 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 ,它是真实存在的。5、代表不同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 “平均水平”。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6、特点不同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7、作用不同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均情况,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因此,它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中位数、众数的求法: 中位数:①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②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居于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才是中位数。 众数:找出频数最多的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几个数据。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方差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研究随机变量和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设有n个数据各数据x1,x2,…,xn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我们用它的平均数,即用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方差特点:(1)设c是常数,则D(c)=0。(2)设X是随机变量,c是常数,则有D(cX)=(c2)D(X)。(3)设 X 与 Y 是两个随机变量,则D(X+Y)= D(X)+D(Y)+2E{[X-E(X)][Y-E(Y)]}特别的,当X,Y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上式中右边第三项为0(常见协方差),则D(X+Y)=D(X)+D(Y)。此性质可以推广到有限多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之和的情况。(4)D(X)=0的充分必要条件是X以概率为1取常数值c,即P{X=c}=1,其中E(X)=c。(5)D(aX+bY)=a^2DX+b^2DY+2abE{[X-E(X)][Y-E(Y)]}。意义: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均根,即,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它也是一个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公式:方差是实际值与期望值之差平方的期望值,而标准差是方差算术平方根。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用以下公式计算方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s^2=(1/n)[(x1-x_)^2+(x2-x_)^2+...+(xn-x_)^2],其中,x_表示样本的平均数,n表示样本的数量,^,xn表示个体,而s^2就表示方差。而当用(1/n)[(x1-x_)^2+(x2-x_)^2+...+(xn-x_)^2]作为样本X的方差的估计时,发现其数学期望并不是X的方差,而是X方差的(n-1)/n倍,[1/(n-1)][(x1-x_)^2+(x2-x_)^2+...+(xn-x_)^2]的数学期望才是X的方差,用它作为X的方差的估计具有“无偏性”,所以我们总是用[1/(n-1)]∑(xi-X~)^2来估计X的方差,并且把它叫做“样本方差”。方差,通俗点讲,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sup2.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方差分析主要用途:①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②分离各有关因素并估计其对总变异的作用;③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④方差齐性检验。
发现相似题
与“初三(1)班甲、乙两组各选10名同学进行数学抢答赛,共有10道选择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8762610679936957550040110127497172响水中学七年级9班学生小若,在学习了统计图的制作和变量的关系的知识后,想给自己制作一张反映自己学习成绩成长趋势的统计图,以了解自己学习成绩的变化趋势.
于是,他请教了数学老师,数学老师给了他两个建议:
(1)制作什么统计图才能反映成绩的变化趋势;
(2)试卷有难有易,试题难时,分数低不一定表示退步,如何才能客观地、较正确地反映自己的成绩的变化趋势?
小若回家后经过仔细思索,认为应制作折线统计图才能反映成绩的变化趋势;其次,应把自己每次考试成绩与班级平均分比较,即:每次考试成绩X减去班级平均分Y,为避免出现负分,再加上60分,称为成长分值A,用公式表示为:A=X-Y+60这个关系式里有几个变量,因变量是成长分值A.
小若兴冲冲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数学老师,数学老师高度表扬了小若,认为小若是个爱动脑筋且能活学活用、有创新意识的孩子,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前途不可限量.小若很快从老师那儿拿到了自己的各次考试成绩,以及相应的班级各次平均分,请你帮小若算出他的各次成长分值,以及帮小若画出他的成长趋势图.
班级平均分Y
(3)填出上表的各章考试的成长分值,并画出小若的成长趋势图:
(4)按照小若的成长趋势,请你预测小若第五章的成长分值A是90分.理由是:
解:(1)折线图;
(2)折线图,成长分值A.表格中从左向右依次填70,75,80,85.
(3)如图所示.
(4)小若第五章的成长分值A是90分,由以上几章的成绩和折线统计图知,每一章比前一章的成长分值A都高5分.
(1)根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所以制作折线统计图才能反映成绩的变化趋势;
(2)根据公式:A=X-Y+60,直接代数计算并填表;
(3)根据(2)中表格的数据,描点画图;
(4)结合统计图的变化规律直接作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观与客观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