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斯诺克出杆教学视频时用手的那个部位发力?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嵌入分享:
&正在加载...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台球出杆发力方式2:“两段式发力”——主要用小臂与手腕发力的斯诺克出杆方式 | 无忧桌球
桌球梦开始的地方。黑八、九球、斯诺克台球教程、台球技巧、台球比赛、台球游戏。
台球出杆发力方式2:“两段式发力”——主要用小臂与手腕发力的斯诺克出杆方式
PS.【两段式发力的缺陷】:斯诺克的握杆方式主要通过小臂和手腕的发力,小臂的钟摆式运动可以保证球杆在接触母球之前的这段距离保持出杆的直线,最后通过手腕的跟进。但是为什么斯诺克的握杆方式存在很严重的缺陷呢,如果只是需要小臂的摆动势能,就有足够的力量打进球同时母...
PS.【两段式发力的缺陷】:斯诺克的握杆方式主要通过小臂和手腕的发力,小臂的钟摆式运动可以保证球杆在接触母球之前的这段距离保持出杆的直线,最后通过手腕的跟进。但是为什么斯诺克的握杆方式存在很严重的缺陷呢,如果只是需要小臂的摆动势能,就有足够的力量打进球同时母球走到自己想要的位置,那么这种出杆是很稳健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当一些球形需要大力发力的时候,由于小臂的摆动势能不能满足力量要求的需要,因此手腕需要的不仅仅是跟进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手腕要发力会不自觉的产生挑腕发力的动作,为什么手腕一发生挑腕动作就容易失误呢,
第一,手腕的先天缺陷。我们的手腕上是有很复杂的关节和肌肉块组成的,这些方向性不一的组织在保持球杆的出杆直性上需要很严谨的要求,也就是说手腕关节很难保持球杆接触母球后还能始终保持这段粘球时间的直性,有的时候手腕提前上挑了,身体动作有一点点变形就会对母球的方向产生很大的偏差,由于发力大,母球就更难控制了,球杆接触母球的时间变短了,没有办法对母球的路线施加二次影响;
第二,出杆减速的不确定性。在一些需要控力的球形下,小臂的摆动势能对球形走位要求的力量过大,小臂在出杆的中途突然感觉力量过剩而不自觉地减速减力,而在减速的过程中就会去控手腕,有的时候减力减太少,力量还大了一点,手腕就会去握紧球杆,不敢跟进,手腕一握杆由于手腕关节上的肌肉方向性分布复杂,这时球杆已经接触完母球了,最后发现母球离开的路线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导致控力性失准,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手腕,手腕有可能成为翻车的罪魁祸首;
第三,出杆二次加速的过度粘球。在同样需要控力的球形下,小臂的摆动势能对球形走位要求的力量过小,小臂在出杆的中途突然感觉力量过小而不自觉地想进行二次加速,由于小臂的发力做功的过程已经结束,因此只能通过手腕的二次发力,这是手腕就会本能地挑杆进行二次发力,手腕一发力母球提速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离开杆头,因此经常出现打点的偏差,或者身体的变形使球杆过度粘球,改变了母球原有的正确轨道,翻车是很难避免的。所以我一直强调,斯诺克的两段式发力并不一定可以让一个球手的球打得更稳,我更强调大臂的运用,主要用大臂和小臂或者身体和大臂去完成整个出杆过程就可以了,这样的好处就是球杆的初始速度很慢,发力力量较小,提速也很均匀,球杆延伸过程较长,最后手腕还可以腾出来控准度,这样就有了双重的保险,很多球手认为用大臂会增加不稳定性,那时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大臂出杆和瞄准的正确方法,同时不知道怎样利用身体的力量重心来打球,所以迟迟不敢用大臂甚至排斥使用大臂的理念,这样技术是很难提高的,碰到需要用大臂的时候准度就严重下降,或者需要发力的时候经常翻车。斯诺克很多传统的打法观念都需要更新,否则很难达到技术的最高境界。不要太想先自己的手腕,我们的手腕经常会犯规,把它扣起来看看,是不是会改变很多。多看看奥沙利文的视频,感受他的大臂发力特点,球杆的延伸,母球走位的细腻,随心所欲的准度,相信你对台球出杆方式的理解会从此改变。
内容来源:不合时宜之音的博客 整理发布:无忧桌球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订阅更新: 您可以通过
电子邮箱:
小提示: 您的密码会通过填写的"电子邮箱"发送给您.穿透&出杆&不直&老打歪&&拉杆&台球&物理原理
尝试:握杆靠后一点,比较容易打穿白球。将球杆更多部分控制在身体下面。
手掌放松,才能把球杆送出去、甩出去,才能明显的打出速度。为什么会甩出去?因为发力到一定程度,手的速度跟不上球杆的速度了,所以要把手放松,这样手才能跟上球杆,也就是手搭着球杆一起走。
因为球杆不受手的力量控制,由于“惯性”,必然是一条直线。
只有手掌手腕放松,大臂甩动小臂甩动手腕,当小臂停止的时候,手腕还会根据惯性继续甩出后停止,才有专业选手球杆高速撞击白球穿透后,果断停顿一下的效果。
由于球杆的重量远大于白球,所以球杆惯性撞击白球后,并不会停止,会继续向前,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穿透效果,这个穿透并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什么有些选手击球后球杆上扬上翘?】小臂是摆动的,通过手指的延长来达到出杆直线的目的。当手指的长度耗尽后,小臂继续摆动,轨迹是一个弧形,便会出现球杆上翘的现象。
【瞄准】先估计要白球的哪个部分撞目标球的哪个部分(比如说用白球的左侧1/3撞击目标球的右侧1/3),再去站位,这样可以获得一个舒适的站姿。
不要站好后,再调整瞄准。
【发力、放松】球杆满弓,拉回足够多,才能够在放松的情况下打出速度。近距离的出杆,会不自觉的发力,没法打出放松的状态。
&&奥沙利文每次几乎把球杆拉到手架附近
【实践】球杆会拉的时候,手指要松开球杆,会拉保持球杆平直,出杆也保持球杆平直;架杆的时候,动作要舒展,犹如特鲁姆普的一样,小臂自由摆动。
【发力】前一阶段用力,后面放松,才会有专业选手长距离拉杆的时候,出杆末尾突然抖动一下的效果。(因为手部放松,突然停顿后就会有抖一下的效果)
&【实践】没有手指的配合,绝对打不出直线。一切出杆不直、球杆干涩、别扭、冲白球没速度的根源都是手指没有放松,手指放松,球杆回拉的时候,就会自然延长,而不是刻意延长动作不协调。从刻意注意自己的手指到完全忘掉放松,直线水到渠成。
手指动作是一样的
虎口的变化,出杆的时候,伴随手掌接触面积增加和放松,才能把球杆甩出去。奥沙利文、特鲁姆普都很放松,手掌部分。
【实践】试杆的时候,基本上是手腕抖动,小臂自然微动。手掌握杆,会拉的时候有放松,但五指手掌基本搭在杆上,只不过小指头部分握力有减轻。&
身体趴在桌子上打球,感觉比较放松比较准,因为重心不用脚支撑,整体稳固。
站着的时候,跨步可以大一点,然后感觉髋关节受力,会比较稳固。不会出杆的时候有不易觉察的轻微晃动,需要调整平衡而导致出杆不稳。
【】左右侧肩膀不同高,身体应该侧向右边,右边高,左边低,才能腾出空间,出杆手不会受到胸部阻挡。&
【】站球桌侧面打贴边球比较顺,打其他球的时候,人先站侧面,再调整。
手指拖杆、手指和手掌连接处接触球杆?
【实践】手腕的甩动(抖动)对直线出杆帮助很大。大臂带动小臂带动手腕,手腕借助惯性,一定是直线。跟掷垒球一样,大臂、小臂速度有限,所以要用到手腕的放松甩动。
要让手腕动起来,回拉球杆的时候,要让虎口的手背部分接触球杆,这样手腕才有摆动的空间。如果手腕是垂直的,基本你想摆动也摆动不起来。也就是小臂后摆到预计行程的末端停止后,手腕再继续后摆。
当然,也不要单纯手腕摆动,这样变成手腕发力,只要 是发力,就可能左右不均匀,打不出直线。手腕要借助小臂摆动的惯性,放松不受力,才是直线。
手腕参与击球,这样打球才干脆利落
2分22秒 特鲁姆普试杆很明显的,手腕抖动
【实践】肩膀的后展开,有助于限制某些关节的活动,球杆打起来更直。
【实践】球杆拉回的时候,虎口接触球杆的部位要变化,虎口外侧接触球杆,配合尾指延长托住球杆。想象虎口是一个螺母,球杆会拉摩擦带动螺母转动,相当于螺母的不同部位接触了球杆。回拉的动作如果不大,虎口变化也不大,一般与球杆成一个锐角。出杆的时候,复原,握杆重点部位发生变化,出杆后球杆延伸较长,尾指和相应手掌部位重点握杆。
&&2分22秒特鲁姆普背后视角
掌握了虎口手掌的变化(放松、出杆的时候手掌接触球杆面积)、加上放平球杆,打直线非常容易!
把球打穿是为了接触球后,球杆仍然保持直线,也就保证了白球直线。
站姿:以放松舒服稳定为佳。先保证右臂再进球线路的垂直平面上,左脚略微先前一小步,右腿垂直的话如果感觉韧带拉伸肌肉紧张,是由于臀部略微后座,可以整体略微前倾一点,就好了。
来回运杆会歪、不直:球杆没有放平。有时感觉平了,其实后杆手还可以往下压一点,让球杆更平。出杆就会很直,而且不需要用力,就可以把球杆的速度带起来。出杆倾斜的话,花力气,球杆的速度还带不起来,而且左右歪,不稳定。
还有一点,球杆保持平直,关键是拉回的时候,要保持平直!这需要手指手掌手腕配合!很多人开始保持平直,最后要打得时候球杆拉回,又高了一点点。
拉回的时候,其他手指都是放松下延的(短距离这个动作不用做得很明显),食指和拇指、虎口依然是握住控制球杆的,球杆在手指和手掌的连接处,如果所有手指都放松,失去了对球杆控制,出杆时必定有个重新握杆的动作,会导致出杆不稳。出杆后全部手指实握
视频: 147终结者:奥沙利文的神级纠错!(2014威尔士)
击球会歪、穿透白球:没有把球打透,也就是球杆没有穿过白球。没有穿透白球,出杆感觉是直接的,但是击中白球后却跑偏了。原因何在?我们可以把出杆划分为三个部分,初始、中间、末尾行程;在球台边缘空架杆试一下,不放白球,出杆的末尾一般会偏,球杆没有穿透白球,就是因为球杆已经到了运行行程的末尾,你看是直的,是看到试杆的中间行程。所以球出去没力量,还会歪。但击球穿过不一定是要很用力,也可以慢慢的穿过去;也可以开始慢慢的,要接近白球的话,放松加速穿透,清脆的击打白球。干净利落的穿透白球后要定住
穿透白球后球杆指向正确,一般都能进球。
奥沙利文、特鲁姆普都非常注意回拉球杆的时候,手掌被挤开,出杆的时候,有个手掌收回球杆挤动出杆的动作。
很多高手都推荐:在往后抽的时候,只用拇指,食指,其余两指松开。往前送的时候,用四根手指握住球杆,其感觉就是好象把一个东西仍出去,在离开身体之前用手指抓住它。
小臂拉倒合适位置时停止不动,做好发力准备《注意一定要有个停顿过程》向前发力的时候不要过于猛烈应以完全放松的姿势利用小臂。手腕和球杆自身的重量完美结合送出球杆此时心态是流利顺畅不要用手腕来控制击球点要提前就看好击球点顺畅的打出去。球杆象泼出去的水只有出去不要想回来,送出多远就多远。击打主球以后球杆不动此时球杆头部一定是过主球停放的位置。
瞄准:看白球、目标洞口;白球,目标洞口,差不多,就果断击发。
综合来说:后手把球杆压平;瞄准,白球目标球洞口、白球目标球洞口;出杆,强调前面的速度一定要慢,然后要把白球穿透。
回抽的时候,虎口给一定的角度?手指托住球杆?
拉杆:要有一定角度,击打白球下部,但不是平击,而是斜向下击穿。如下图所示。
要有速度差,也就是球杆皮头接触白球时候,到球杆皮头与白球分开的时候,球杆的速度不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击球的时候球杆速度已经很快,后面的速度肯定加不起来(皮头接触球杆,会产生推力,也会有摩擦力,推力一直都有,延长摩擦的时间要靠速度差),所做的只是推着白球下部往前走,没有旋转。所以一开始要控制球杆的速度,不能太快,也就是要控制A点的速度,到K点有明显提速(会拉的时候手腕略微后摆),白球就会回转。建议看视频中奥沙利文短距离的拉杆,几乎都是很小心的在控制力度,白球也能走一段距离。
手架放平,手掌贴住桌面,以获得比较平的锐角,延长接触时间。
击球:会同时给一个推力、一个摩擦力。这个向前的推力不能太大,否则球向前滚动的太快,球杆跟不上,没办法给摩擦力(摩擦力要求球杆比白球速度快)。解决的办法:在一次击球中,给一个角度(球杆穿过白球中心就是推力,球杆正切白球边缘就是摩擦力)折中。
很多新手用了很大的力气,打不出拉杆,因为击球角度问题,虽然击球中下部,但是正往前打,球杆的冲量都传递给白球了。正确打打发应该是如下图,球杆的冲量不会完全转化为撞击的动能,会分散开来。
视频: 把母球打穿!奥沙利文完美发力stun杆法 走黄球生叫绿球
强烈拉杆:角度、球杆延伸的距离越长越好(摩擦的行程长).通常自然延伸距离来判断低杆强烈。
这是因为你在出杆的瞬间出了差错,你怕打地太低白球会跳起来,所以杆头下意识往起抬了一下,要刻服,其实白球中间下一点就是低杆,只是白球后退的距离小了点,要打好低杆,强烈的低杆,杆要尽可能低的打白球的下边,但是发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力要发透,但不是大劲,这要自己体会,多看低杆的视频,先模仿再创新
视频: 超级贴库远台!奥沙利文经典—2012年斯诺克世锦赛vs.罗伯逊
视频: 让观众沸腾的完美击球
球杆皮头接触白球不是瞬间,而是有一个过程。所以等球离开库边的时候,有一个球杆末尾下压,放平球杆的过程,这样会感觉出杆比较顺畅、使得上力。(开始接触白球的时候,速度不要太快,否则等球杆放平的时候,白球已经出去了,追不上白球)&
要让母球旋转,原理上说就是两个要点,首先是要延长皮头和母球的接触时间,你心里要有概念,就是皮头和母球接触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碰就弹开的;其次就是在皮头和母球接触过程中发力要有变化,不能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力量,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球杆必须是加速度延伸出去,力量的增加要平滑、顺畅。出杆的速度是由慢至快&
这样才能吃透主球。
就象男高声一样的穿透力,声音传递得距离远、宽度广、效果清晰。台球上,就是台球杆的送杆速度、延伸距离、皮头的接触时间,体现出来,就是白球走球稳定、效果明显。但是,如果在击球时,刻意去注重速度、距离和时间,只会让白球成为你思想上的障碍,成为你阻挡你出杆的一面墙!所有体会,只是在击球以后的回忆。
所以,你应该注重的动作是:杆头尽量贴近杆头(让球杆速度的起动点尽量接近白球);完整的击球步聚(把球杆完全送出,直到目标球下袋了再起来);放松后手。以上是你平时的练习中应该做到、并且养成习惯。而在击球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进球点上,不要多想其它的,也就是说:忘记白球、忘记动作吧!
.出杆通透!我就是不明白!
现象:这个词害苦了广大业余球友,神马通透,能解释的再Geek一点吗亲?太文艺了亲.专业球手全都心领神会,不懂的人永远一头雾水,永远需要自己摸索,这简直就是台球界的最神秘领域.跨不入这道门,就永远不会打台球.高手说了:就是力传导足了,就是杆把球送出去好长一段路,就是手的感觉,就是.........你妹我还是不懂(大师:唉,这娃悟性不足,不适合练武,回去吧).
原因:(注:本条目为个人理解,本人上学时物理水平异于常人,如有台球高手有更好的解释欢迎指正,反正我是没找到任何高人从物理上说出可信的解释)
打了这么久我体会到了发力'透'和'不透'时候的母球旋转差别,'透'的时候不用大力就可以产生强有力的缩杆,'不透'的时候就感觉很脆,效果也不佳.根据我独家的瞎猜,原理如下:
要说杆头把母球持续接触送出去10厘米,想想也知道不太可能,你太极高手啊?化骨绵掌啊?起码我们广大业余爱好者是做不到的,出神入化的人不在理解范围内.而且从物理上我清楚的知道,超低杆送出去10cm也不可能比一瞬间打击得到更大的后旋,如果杆头和球是静摩擦接触,就算送到西天也是一样的后旋.想加速后旋只有抬高杆尾一种手段.
之所以后旋不足,是打击点,推送方向,推送过程不完美.完美以后会有一个缩杆力度的极限,如果不抬高杆尾就不可能再大了.
解法:其实所有人都没有提到一个细节,正常击球时杆尾一定比杆头高一些,因为库边的存在和姿势决定.低杆时更是如此,就因为这点高度差,导致杆头接触到球下方以后,继续向前伸会伸到更低的地方,最终贴在台尼上.杆头在球上划出了一个向下的路程.如果你把杆放到平行于台面,再打击低点位,你永远只能得到一个非常弱的缩杆效果.因为所有的后旋全都是接触一瞬间产生的.也就是"不通透"的那个理想碰撞瞬间给予的旋转速度.所谓通透和推送,其实是尽量拉长杆头在球面"划过"的距离,而且要快,其实真正的秘密在于方向和出杆的稳定上,当你的出杆非常正直,绝不"摇摆摇摆",想捅菊花就不捅月季的时候,你打超低杆不会跳球,不会脆,直接就感受到什么叫通透了.因为你的杆头笔直斜插到母球下方,整个过程匀加速而且流畅,带来最大化的旋转效果.
整个推送距离并不太长,过程如下图(角度略夸张)
新手请注意,不要刻意打出想要的出杆角度,位置,力度过程,发力时间.乖乖练直杆中杆,十个新手十个出杆不稳,就别想什么'通透'了.
具体方法:
首先练习发空杆《就是不打任何球。只练习发杆动作》体会大臂和小臂运动原理《大臂尽量台高不动。只挥动小臂和手腕》。然后按着练习中最舒服的姿势击打主球。此时先不要在意主球行走路线主要感觉击打主球时是否是练习空杆时最舒服那种感觉。在找到这种感觉以后就开始练习穿透了。先慢运两下杆当觉得击球点已经正确无误了然后小臂慢慢向后拉对准击球点。当小臂拉倒合适位置时停止不动,做好发力准备《注意一定要有个停顿过程》向前发力的时候不要过于猛烈应以完全放松的姿势利用小臂。手腕和球杆自身的重量完美结合送出球杆此时心态是流利顺畅不要用手腕来控制击球点要提前就看好击球点顺畅的打出去。球杆象泼出去的水只有出去不要想回来,送出多远就多远。击打主球以后球杆不动此时球杆头部一定是过主球停放的位置。不动的原理是为下一杆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击球感觉同时也是调整发杆时的心态使整体节奏一致。也就是穿透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把球穿透同时对整个台面的球局看透。
注意利用小臂,手腕挥动结合球杆自身重量使三者协调到最佳状态。还有就是发出去的杆进球与否不去管它反正都是发出去了。球杆放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放在那就不要动了。等台面球运动基本停止或完全停止再起身打下一杆千万别想在发杆那一刹那再去调整击球点如果那样就会总是找不到一场球打下来的连贯性也就越打越乱套。穿透的深层意思就是找到百分之百进球的感觉这也是台球的最高境界。开始练习时就算找到一两次感觉也不一定会保持多久最主要还是尽量避免与非正规选手打球因为学好很难很难,但是学坏太容易了。打球会相互中和的。好的会被坏的拉下来。坏的会被好的带动进步最后两人就打的差不多了。这就是丁俊辉为什么去英国练球的道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打台球如何才用的上劲?
打台球总是用不上劲,戳的母球只能缓缓前进。开球完全是个悲剧,好的时候能让球球们分开一些些,悲剧的时候,母球刚刚滚到就停了。基本方法我也知道,趴下,动小臂,我也不矮。怎么才能一竿子打的全场的球哐当哐当的响
按投票排序
补充...在最前头...多看多看...多看别人打球嗯......我觉得还是给几张图更直观图1
要点:上身放平 下腰
头微抬 下巴抵住球杆 根据母球位置确定身体的位置和腿的弯曲程度图1
要点:上身放平 下腰
头微抬 下巴抵住球杆 根据母球位置确定身体的位置和腿的弯曲程度图2
关于母球的击打位置,对于新手来说,什么都别想,球杆瞄准母球中心点图2
关于母球的击打位置,对于新手来说,什么都别想,球杆瞄准母球中心点图3
还是看图1右手手臂的角度,出杆时要保持上臂不动,小臂推拉球杆,推拉过程中要保持球杆原来的方向OK,回到问题,发力开球,可以看一下女子九球比赛的视频,开球的动作非常夸张,或者下边这个视频(脚蹬地力量加上手臂力量加上身体侧转力量,大力撞击母球,一起玩的时候其实没必要这么大动作)
知乎里的台球爱好者确实太少了,会打台球的女孩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你能打好台球那真是帅呆了。
最主要的是多练,找感觉,慢慢就好了。
技巧方面:
1.手架要稳,初学者击球点在球的中部。
2.两手握杆距离不要太远,便于发力。
3.开球时不光动小臂,要大臂带动小臂一起发力。
4.找个好球友玩吧。
附赠我在台球问题里的另外两个答案。
理论上说,把握一点,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一致就是好的发力。但是这样说太抽象了,那么告诉你,多荡荡秋千,也许你会体会的快一些。
希望想打台球或者爱好的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士把自己姿势教对了这点台球就比高尔夫弱,台球尤其是美式,姿势不对最多就是难堪,打英式就尤其难堪了,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高尔夫要是姿势不对,就会直接对身体造成影响了。还有,挑选一根合适自己身高和力量的杆子发球杆和高尔夫的攻球杆是一样的,我一般不会用自己的球杆去打台球的首发球,呵呵,私自而已。在你经过长期基本功的练习之后,你就知道了什么叫角度,就可以分清楚打的位置,直接进洞然后才谈得上瞄准,心静下来,眼里只有台球,双手配合,用到心里的位置,就可以听到该“砰”就“砰”,该“亲”就“亲”了。
都是些没谱的回答,发力根本没必要长篇大论的还插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母球放在台子上,用手指使劲的去弹,手会很疼,但是球滚不远,如果伸直了指尖轻轻的去捅,母球会滚的又远又快,你记住这一点,就知道怎么把球打远了……其实,往细里分斯诺克、中式八球、九球、开伦的发力都是不一样的,相互混用是不行的,想深入了解,可以参照
04年打桌球到现在的业余爱好者觉得只有一句话:文字描述的要领与参考姿势图解可以看一遍,但是任何初学者或新手需要真正上手的话,只有一条路可走:多去打。对于要成为职业选手来说也同样是一条路:多训练。(这里的差别就是系统化与强度,你业余选手每天打一个小时打十年和职业选手每天训练八小时,为期一年的成效是没法比较的,还是比不过职业选手)桌球对于上手的熟悉度是其与其他运动相区别的最明显的一点。打得多了对于握杆,运杆,出杆,击球,乃至杆法,力度等才会有一个循序渐进自我理解不断进步的过程。对于题主这样的初学者运杆方面的问题,我有个小的tips就是在击球之前的运杆的时候幅度不要过大,并且在练习运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握住杆位的那个手(无论你是左手击球还是右手击球)的力度,不宜过松,通常我认为初学者不会有握得太紧的问题,因为初学者通常都是因为在出杆的时候握杆手力量松脱才会导致不能正确地击打到白球。有一个被广大业余爱好者流程广泛的运杆练习办法就是找个空矿泉水瓶或者啤酒瓶(开口大小要合适),将杆头伸进瓶身中,反复前后运杆练习,务必保持稳定,标准就是杆身不碰到瓶口瓶壁。以上贴士希望有用,但是同样也只是书面描述,对于桌球来说无论是要上手还是要熟练,都只有两个字:多打。
【简单解决问题】别人把你惹毛了,你一巴掌打ta脸上/一拳打在胸口,假设ta不躲避,效果一定特别有画面感对不对,所以打球不是你没有力量,不是球台等器材问题和打人一样,你要首先找好你和目标的距离,远了打不到,近了力量达不到最大;其次,打哪里很重要,你永远会选择正面攻击,因为要害都在正面,如果只有一次击打机会你肯定不会发力打脚,打胸口(高中低杆),打脸(旋转球)对不对;最后,发力,同时要对应到目标位置(发力方向及出杆方向一致性越高,传递的力量就越大)就ok了,简单明了,对吗,哈哈,快点赞
个人觉得先把你击球软绵绵的弱点改掉,才可能在开球的技巧上有更大的提升。有以下几点可以参考:1.球杆的选择对于初学者来说,大多会在台球厅练习,所以对球杆的选择也没有什么余地。一般情况下球杆长度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另有两种球杆可供选择,一个是九球球杆,另一个是斯诺克球杆,长的特别丰满的那支就是九球球杆,重点在于这两支杆的枪头,九球枪头会有白色的塑料先角包着,而斯诺克球杆的先角是一般是塑钢,也会有白色塑料的杆,两种球杆在枪头的维度上不同,九球球杆要略大一些,相对击球的时候会更稳定,但准度、控球准确性会降低,对于初学者,九球球杆是个不错的选择,过渡完这一阶段提升准度可换用斯诺克球杆。要是想发力开球,用九球球杆吧,楼上视频有看...2.击球的姿势说到击球的姿势,其中包括手架、站姿、握杆等。手架的摆放可以参考这个:。题主要是觉得有力气,但是手架不稳使不上力气,不妨试试凤眼手架。站姿一般两脚分立,哈腰俯到桌面,胸口尽量贴近球杆,基本保证前手、下巴、后手在一条直线上。握杆的位置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手握至球杆尾部的LOGO上方处,差不多留有半个拳头的位置就好。3.说到使劲儿上头,重点说下..单凭小臂的发力,要多举举哑铃哦...开玩笑,台球要发力打,讲究的是一个稳、准、狠,首先手架要稳,击球的那一瞬间要稳,心态也要稳。有一个小技巧,后手握杆在击球的时候会有一个推拉的过程,在往回拉的时候,中、无、小三个手指慢慢松开,在送杆的时候,三个手指慢慢握住,击球的一瞬间,手掌完全握住球杆,这个技巧能很好的保证击球的稳定性。虎口用力,后手虎口用力下压是为了保证击球的时候保证球杆能稳定在手架上,在发力的时候能让球杆吃透力,不至于发力脱枪击打不到球。下巴用力,不过一般也不会用到,这也是发力的技巧,你们有没有发现斯诺克球手希金斯在打球的时候下巴的肉被来回搓动,一般在强力拉杆的时候会用到,有时候会把球杆压的弯曲走形。希望以上几点能够帮题主改头换面走上台球桌,台球技巧精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重要的是在打球中获得的轻松和愉悦,打台球也能锻炼我们的心态,耐心、稳重、谦卑,希望题主球艺更上一层楼...
打球快六年了 ,从一开始站姿到的练习,到准度,杆法,走位,追求发力(的透彻)。这六年业余时间打球的经验真的有点像是在练功的感觉。发力有很多种,如果是初学者只要能稳定的用球杆把力当上目标球,就算发力成功了。可当你玩球深入到一定地步,你追求的可远远不是这些。打台球,无论是准度还是杆法还是走位,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发力,打台球发力发的好人一定是高手。如果你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台球水平,你可以仔细去研究一下世界斯诺克顶尖选手的运杆节奏,握杆,出杆的配合,每个人都有区别,但大体就是两种,发力偏硬和偏软。斯诺克选手中发力偏硬的代表人物有希金斯,丁俊晖。发力偏软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奥沙利文了,往后还有斯蒂芬李,包括新新的利索利夫斯基。偏硬的发力更容易控制母球,偏软的发力杆法更华丽,打起球来也更轻松。这看你个人的追求。台球是个很意思的运动,以上只是草草谈谈我对于台球发力的理解。有兴趣,可以联系我。我会更深入的和你讨论。
架杆手稍微远离主球,在球杆触球前给球杆足够的加速距离。球杆触球之后不要立即收力。顺着惯性继续往前送杆,并目送主球远离以后才抬手起身。这个习惯除了便于发力,还可以有效避免出杆的时候打偏。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诺克出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