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治好dna病毒能得到诺贝尔 dna的十倍奖吗

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2015诺贝尔化学奖】DNA修复:开发治疗疾病新疗法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7日揭晓,托马斯&林达尔 (Tomas Lindahl), 保罗&莫德里奇 (Paul Modrich)和阿齐兹&桑贾尔 (Aziz Sancar)三位科学家获奖,获奖理由是阐明了在分子层面细胞如何修复受损的DNA并保护遗传信息的安全。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人们一直认为DNA是极其稳定的分子,但随后瑞典裔科学家林达尔(目前就职于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证实,DNA分子能够按照一定的速率进行降解,按照这个速率,生命将无法在地球上出现。他随后发现了一种被称为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 的机制,这种机制能够不断地修复受损的DNA.
修复&生命密码&
3名获奖者分别是77岁的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名誉教授、瑞典人托马斯&林达尔、生于1946年的杜克大学医学院教授保罗&莫德里克以及69岁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教授阿齐兹&桑贾尔。其中,桑贾尔出生在萨武尔,同时拥有美国和土耳其国籍。
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在声明中说,3名获奖者的研究在人类了解活细胞功能、从分子层面解释遗传性疾病成因以及癌症发生发展和人体衰老的机制方面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DNA是一种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和生命机能运作,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被称为基因。DNA每天会因受到紫外线、自由基和致癌物质的侵袭而受损。然而,科学界曾一直认为DNA是一种稳定的分子,直到上世纪70年代,林达尔的研究才打破这一设想。
由于认定DNA的衰变速度与人类生命的衰亡进程并不一致,林达尔通过研究发现了能够不断抵消DNA崩溃的碱基切除修复这一分子机理。桑贾尔则绘制出了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展现出细胞如何修复紫外线对DNA造成的损伤。莫德里克更是在研究中发现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时的细胞&纠错&机理。
丰富治癌手段
评审委员会表示,除去每天受到的外部&攻击&,DNA本身也具有内部不稳定性。人类的遗传物质之所以没有解体,正是得益于一个能够监控并修复DNA的分子系统。
&他们(的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人体如何运作的了解,&声明说,&还会为丰富拯救生命的治疗手段开辟(前景)。&
林达尔在现场电话连线时说,自己能获奖相当惊喜。他表示,DNA大量受损会诱发癌症和其他严重疾病,&因此我们希望尽可能地对抗这种损伤,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摸透这些损伤形成的机理。&
分享给小伙伴们:
国外网站大全,中英阅读。
Copyright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号-有望告别癌症!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DNA修复生命密码!|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诺贝尔奖明天起揭晓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列表近十年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历年诺贝尔化学奖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2014_娱乐资讯_青年网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有望告别癌症!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DNA修复生命密码!
瑞典皇家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 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一名瑞典科学家、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拥有美国和土耳其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因在DNA(脱氧核糖核酸)修复方面的研究而分享201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7日在瑞典皇家">
您所在的位置:&>&&>&
有望告别癌症!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DNA修复生命密码
&&&来源:& &
简述:有望告别癌症!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DNA修复生命密码!
瑞典皇家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 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一名瑞典科学家、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拥有美国和土耳其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因在DNA(脱氧核糖核酸)修复方面的研究而分享201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7日在瑞典皇家
有望告别癌症!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DNA修复生命密码!
&&& 瑞典皇家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 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 一名瑞典科学家、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拥有美国和土耳其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因在DNA(脱氧核糖核酸)修复方面的研究而分享201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 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7日在瑞典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宣布这一消息时认定,3名获奖者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描绘了细胞如何修复DNA并维护遗传信息,为创新癌症治疗手段提供了广阔前景。
&&& 托马斯&林达尔出生在瑞典,保罗&莫德里奇是美国人,阿齐兹&桑贾尔是土耳其人。他们三人均分了今次的奖金。
责任编辑:方方
主办:青年导报新闻周刊
版权所有:青年网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34
邮发代号:35-37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7号中青大厦17楼 订阅:全国各地邮局(所)月定价:15元 &当前位置:
>>>如将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克隆,克隆出的人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吗?说出..
如将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克隆,克隆出的人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吗?说出你的理由。(提示:知识的获得是出生以后通过学习积累而获得的)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不一定。因为克隆个体是在遗传上与原来的生物体一模一样的新个体,将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克隆,克隆出的人虽然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但知识的获得是出生以后通过学习积累而获得的,不是先天的,如果克隆出的人后天能向前人那样学习积累,就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获,否则就不能。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将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克隆,克隆出的人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吗?说出..”主要考查你对&&科学研究方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的定义: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②列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照组。从理论上说,由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影响是相等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可分为: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 探究实验设计的思路:操纵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变量,捕获反应变量①实验变量(自变量):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例如:温度(60℃、沸水、冰块)等。 ②反应变量(因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例如:淀粉遇碘后的变蓝现象。 ③无关变量: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例如:试管的洁净程度、实验的时间长短等。 ③额外变量: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 特别提醒:①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②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又不能被原有的知识所束缚。当科学探完的结论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大胆地修正原有的知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①观察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a. 观察的类型b.科学观察的特点: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第二.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第三.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第四.& 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②调查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在的目的和调查对象一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 ③实验法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④测量法(略)规律总结:①科学探究是认知的主要途径、方法和过程,适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②认知生物的形态、行为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④认知生物的结构、生理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④认知未知且周围不存在的生物的方法主要是文献法。
细胞结构不等于严整结构:&&&& 严整结构是指生物结构的完整性和严格有序性。有的同学认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严整的结构,这是不对的.因为:①病毒也是生物,生物都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病毒几乎都是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DNA和RNA)构成的。在病毒中蛋白质总是构成外壳,核酸位于外壳包围围的核心,因而核酸受到蛋白质的保护。研究表明,将病毒的两大成分分离开,用单纯的核酸去感染寄主,感染的能力下降,这说明病毒的结构也是完整有序的。总之,严整的结构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
辨析生物各种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进行新陈代谢前基本场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应激性、生长和繁殖都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生物通过应激性来适应周围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使生物物种得以延续。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的区别:&&&&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稃中,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它是牛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是需要定的结构来完成的,单细胞动物通过原生质来完成。而多细胞动物则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对后者而言,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称为反射。可见,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但它所包含的范围较窄,只有高等动物和人类才具有。植物虽然没有反射活动,但仍具有应激性,如茎的向光件、根的向地性等。&&& 适应性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例如,肉食动物有锐利的牙齿、尖锐的爪、盲肠退化等适应性特征。适应性的形成是生物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并通过遗传逐代定向积累而来的。牛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特征,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都是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并非是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产生的,这点与应激性是不同的。对生物进行归类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归类有以下几种不同依据:(1)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类,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根据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根据生物的用途,可分为家禽、家畜、宠物、作物等。
发现相似题
与“如将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克隆,克隆出的人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吗?说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37171649471352921458837715103137二十世纪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及成就有哪些?_百度作业帮
二十世纪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及成就有哪些?
二十世纪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及成就有哪些?
1901 贝林格和欧利命:制成白喉抗毒素1905年现代微生物学的鼻祖Robert(Heinrich Hermann)Koch1915维尔斯太特:发明了植物染料1924荷兰病理学空爱因托芬:发现心电特性1929 英国生物学家&霍普金斯荷兰科学家艾克曼:发现维生素1932 英国病理学家艾德里安&谢林顿:发现神经细胞的功能1939 多马克:发现磺胺1945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牛津大学的弗洛雷&钱恩:青霉素的发现1949 葡萄牙医学家莫尼斯:开创精神外科学1955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发现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机体可利用能量的方式1962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1976美国病毒学家Daniel Carleton Gajdusek:证实了Kuru系由slow virus infection致病1977美国医学物理学家耶洛&生理学家吉耶曼&内分泌学家沙利:发展放射性免疫检验术1982约翰·费:研究抗炎药物1985麦克·布朗&约瑟夫·哥斯丁:研究胆固醇代谢1991德国生理学家Erwin Neher&Bert Sakmann:发明了「单离子通道记录法」1992艾德蒙费雪&柯瑞伯:研究肝醣代谢 1993Philip Sharp(美国麻省理工学院)&Richard Roberts(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发现分裂基因1995Edward Lewis&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Eric Wieschaus:揭开了胚胎如何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美的特化器官1996 杜赫提&瑞士的辛克纳吉:研究组织相容抗原1997美国加州大学史坦利·布鲁希纳 :研究疯牛症病毒1998美国药理学家罗伯·佛契哥特&费瑞·慕拉德&路伊格纳洛:发现氧化氮在人体循环系统中扮演传递讯号的角色1955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发现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机体可利用能量的方式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H.Theorell)通过对酶的研究,发现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机体可利用能量的方式,并因此而获195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62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生物学家沃森出生于美国.他与克里克一起揭示了DNA 双螺旋结构,并于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
科赫第一次培养和分离出炭疽杆菌。找到了霍乱病交叉感染的途径和治疗控制的方法。
这里有一个文库里的幻灯片,希望能给您帮助/view/19e7d18ecc22bcd126ff0c0b.html
这个首先肯定是科赫了,1905年的生理学奖获得者,之前研究领域都没有到微生物学的范畴,他是研究细菌的,主要成就有: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病原细菌感染造成的人,发明了用固体培养基的细菌纯培养法,第一次培养和分离出炭疽杆菌。找到了霍乱病交叉感染的途径和治疗控制的方法。等等等等。之后还有梅奇尼科夫,埃尔利希。生理学奖在诺贝尔奖里不受重视,你查下历届获奖人就知道了,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一切愉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攻克肝炎病毒诺贝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