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奶奶有颗童心思维的思维发散图怎么画

六月 | 2015 | 张艳个人博客 | 第 2 页发散思维的例子
发散思维的例子
发散思维的例子
发散思维的例子一:
&&&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在座学生这是什么?其中大学生回答很一致:&这是一个圆。&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则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太阳&、&皮球&、&镜子&&&可谓五花八门。或许大学生的答案更加符合所画的图形,但是比起幼儿园孩子来说他们的答案是不是显得有些单调呆板呢?
发散思维的例子二:
&&& 1987年,我国在广西省南宁市召开了我国&创造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集中了全国许多在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众多的杰出人才。为扩大与会者的创造视野,也聘请了国外某些著名的专家、学者。
&&& 其中有日本的村上幸雄先生。在会议中请村上幸雄先生为与会者讲学。他讲了三个半天,讲的很新奇,很有魅力,也深受大家的欢迎。其间,村上幸雄先生拿出一把曲别针,请大家动动脑筋,打破框框,想想曲别针都有什么用途?比一比看谁的发散性思维好。会议上一片哗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别胸卡、挂日历、别文件,有的说可以挂窗帘、钉书本,大约说出了二十余种,大家问村上幸雄,&你能说出多少种&?村上幸雄轻轻地伸出三个指头。
&&& 有人问:&是三十种吗&?他摇摇头,&是三百种吗?&他仍然摇头,他说:&是三千种&,大家都异常惊讶,心里说:&这日本人果真聪明&。然而就在此时,坐在台下的一位先生,他是中国魔球理论的创始人、著名的许国泰先生心里一阵紧缩,他想,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是以高智力著称世界的民族,我们的发散性思维绝不会比日本人差。于是他给村上幸雄写了个条子说:&幸雄先生,对于曲别针的用途我可以说出三千种、三万种&。幸雄十分震惊,大家也都不十分相信。
&&& 许先生说:&幸雄所说曲别针的用途我可以简单地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钩、挂、别、联。我认为远远不止这些。接着他把曲别针分解为铁质、重量、长度、截面、弹性、韧性、硬度、银白色等十个要素,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形成信息的栏轴,然后把要动用的曲别针的各种要素用直线连成信息标的竖轴。再把两条轴相交垂直延伸,形成一个信息反应场,将两条轴上的信息依次&相乘&,达到信息交合&&&
&&& 于是曲别针的用途就无穷无尽了。例如可加硫酸可制氢气,可加工成弹簧、做成外文字母、做成数学符号进行四则运算等等,为中国人民在大会上创出了奇迹,使许多外国人十分惊讶!故事告诉我们发散性思维对于一个人的智力、创造力多么重要。
发散思维的例子三:一片叶子
&&& 一、在孩子、男人、女人、老人看来会有不同的认识,而在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老人看来又会不同,在不同的职业看来也会不同,还有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地域&&
&&& 一片叶子,是绿色、是椭圆、是希望、是好心情&&
&&& 画家看来是一幅美丽的画
&&& 音乐家看来是清新的音符
&&& 植物、生物学家看来是细胞、是植物机理、是生态、是新物种
&&& 经济学家看来也许是一种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新品种
&&& 幻想家看来会是任何东西,也许里面有一个新的世界&&
&&& 这就是一千个人看,会有一千种叶子,这就是丰富而奇妙的&人们&,这就是&意见、认识&多样性的价值。
&&& 二、一片叶子,放在不同的背景、场景里又会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 一片叶子放在春夏秋冬、放在风霜雨雪、放在山川、放在戈壁沙漠、放在南北极和赤道,放在垃圾堆里、钢铁上、饮料里,放在高空、放在宇宙&&都会有完全不同的解释,都是完全不同的画。
&&& 世间有万物,有四时,有广大的地域地形,有生长有运动,地球之外又是广袤的宇宙;这是多么巨大的排列组合,独立的是画卷,组合起来又是多么巨大的数据库,未知性、多样性、变化性,这些让人禁不住的兴奋、渴望。
&&& 三、一个画面放在不同的场景和背景里,不同的场景背景里又加入新的元素,会有戏剧性的变化。
&&& 比如一片叶子在水里飘去,这是一幅画。然而突然却被一条鱼衔走,或者被一只小鸟叼走,或者突然停在那里不动了,或者被一个小女孩接住而夹在了书里,多么有趣。
发散思维的例子四:
&&& 一只杯子掉下来,碎了。
&&& 这个可以是个什么问题呢?
&&& 1.物理题。因为这是自由落体运动,多高才能碎呢?
&&& 2.化学题。杯子里装着酒精,掉进了火堆里。
&&& 3.经济题。那是刚买的,如今碎了还要再买一个,去取钱的时候卡忘在了ATM里。
&&& 4.语文题。你让我太伤心了,伤的就如同这只杯子一样&&
&&& 5.社会问题。杯子从大厦楼顶掉下,砸死了一个人,引起骚乱,被定性为恐怖袭击。
&&& 6.心理问题。那一声破碎的声音触动了一个女孩,于是她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去查询&为什么噪声会让人紧张?&
&&& 7.情感问题。那是男朋友送给自己的情侣杯,这个会造成一个感情风波。
&&& 8.时间问题。杯子摔碎了,乱了心情,还要再买,直接提升了时间成本。
&&& 9.历史问题。那是乾隆用过的杯子,有很多关于它的故事,是那些历史的唯一承载,如今破了,结果一段历史就这样彻底消失了。
&&& 10.政治宗教问题。那是来我国参展的基督教的圣杯,结果被一官员不小心打碎了,那一幕又恰好被国际记者拍到,因此成了一个政治和宗教问题。
发散思维的例子五:
&&& 老师问同学:&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
&&& 这是一个传统的脑筋急转弯题目,不够聪明的人会老老实实地回答&还剩9只&,聪明的人回回答&1只不剩&,但是有个孩子却是这样反应的。
&&& 他反问:&是无声手枪吗?&
&&& &不是。&
&&& &枪声有多大?&
&&& &80分贝至100分贝。&
&&& &那就是会震得耳朵疼?&
&&& &是。&
&&&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 &不犯。&
&&&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摆脱,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 &没有。&
&&&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 &没有。&
&&&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
&&& &没有。&
&&& &有没有残疾的鸟或饿的飞不动的鸟?&
&&& &没有。&
&&& &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
&&& &不算。&
&&& &打鸟的人眼睛有没有花?保证是10只?&
&&& &没有花,就10只。&
&&& 老师已经满头大汗,但那个孩子还在继续问:&有没有傻得不怕死的?&
&&& &都怕死。&
&&&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 &不会。&
&&&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有没有鸟巢?里边有没有不会飞的小鸟?&
&&& &没有鸟巢。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
&&&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1只,如果掉下来,就1只不剩。&
&&& 这位学生的话还没说完,习惯于标准答案的老师已经晕倒了!songyuli的博客 - 栖霞研修博客
songyuli的博客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16:05:43 | By: songyuli ]
 “多积累、勤练笔”的作文教学方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其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众多中小学生忙于看、累于写,有的甚至已不堪重负。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原因何在?宋朝陈师道在《后山居士诗话》中指出,“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即写好作文要多看好文章,多练习写文章,多评改文章。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事倍功半的关键就在于忽视了“商量多”。存在评改形式单一,学生未参与评改;存在评改流程闭塞,不能有效反馈。我认为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评改结合的反馈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因此,我们应力改“作文评改是教师的专利”的弊端,让学生参与评改、学会评改,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  1.自主评改。学生完成习作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的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  2.交互评改。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年人之间,学生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的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  二、构建评改结合的反馈途径。  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评改分离的严重现象,有的学生在改时不以评为依据,甚至评后根本不改。评改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只有评改结合,有效地进行反馈,才能切实发挥评对于改的导向作用。  1.促进学生养成品读评语的良好习惯,为改奠定基础。在评价学生习作时,一般教师都写评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而关注评语的学生却不多,有的学生只了解分数或等级,有的学生也只是粗略地浏览,很难有所收获。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促使学生养成品读评语的良好习惯。  (1)改进评语内容。“你的习作狗屁不通。语句罗嗦,语言干瘪乏味……”试问这样的评语谁愿看?一味指责只会引起学生反抗。只有当评语充满鼓励、无比亲切,才能激起学生品读的愿望。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的正确使用都应给予赞赏,对于不足要委婉指出,使学生乐于接受。如:“温馨”用得真好!若能把台灯的颜色、形状写具体就更好了。比喻、拟人的使用,细腻的心理刻画,真挚的情感流露都表现了你非凡的创作才能。加油吧,相信今后作家的名册上一定有你的名字在闪光!  (2)优化评价方法。评价时,可只写评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自己打等第。学生只有细致品读,理解了教师的评语后,才能给自己的习作准确亮分。它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品读评语的良好习惯。  2.跟踪管理,促使学生认真修改。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写抓得十分严格,自己评得也较为认真,但对改却不闻不问,导致有的学生形成了修改马虎,甚至不改的陋习。教师评价后应作跟踪管理,检查学生的修改情况,督促学生认真修改。同时,也可采用灵活的评价机制,分两次评价。初评时只写评语,复评时,以学生修改后的为标准打等第。激励学生认真修改,使评改有效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看多、做多、商量多是写好作文的一个系统,三者互促互补,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和评改结合的反馈途径,改变了过去只学写作不学评改的不良现象,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转载:/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562)
16:05:31 | By: songyuli ]
为了莘莘学子的美好明天,燕子矶中学的高三老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每天都如同绷紧的弦:备课、做题选题、讲评、测验、个别辅导……。备考工作繁重艰苦,生活单调枯燥,老师们基本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在种种困难和压力下,倍感疲惫,但老师们一句“为了燕中的的美好明天,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朴实的话语,感动了观看在场的所有老师。他们这种有担当、有责任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没有退缩,没有裹足不前,而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默默地耕耘着。是理想将现实画圆,是冥想让期待成了可能,是猜想把生活点缀,是遐想使这个冬日多了一份微光。燕中的高三学子们打着黎明的曙光,借着月亮的白纱,一个个跃动在教学楼前,朗朗的书声打开了清晨的梦。校园里的一花一景,只是两眼匆匆一瞥,细碎在瞳孔里,生活就像走路的脚步一样急促,连好好观赏的时间都腾不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高三老师的睿智和聪慧、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燕中的高考,必将收获灿烂的笑容!&
16:02:41 | By: songyuli ]
作文是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些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落实到语言运用的教学上,我想就是让我们重视小学生个性化语言能力的培养。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个性语言进行写作呢?我觉得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激发写作兴趣。  指导学生作文选材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在写塑造好人好事的题材时,常常选择“拾钱包”“公交车让座”之类早已写滥的内容,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些熟悉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所以要提倡学生发散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多角度多侧面比较分析,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老师要找出符合学生写作的最佳角度,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新意。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谈谈对圆的设想。学生们思路开阔,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自然的角度看,有太阳、地球、山洞、;从吃的角度看,有月饼、西瓜、等;从生活用品的角度看,有草帽、锅、水果盘等;从体育用品的角度看,有篮球、足球等。学生兴趣浓厚,写起来自然不受限制。二.鼓励使用个性化语言。1.重视激发情感&“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语)只有学生胸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教师在平时要做个有心人,以学生的“感”为主,抓住时机,趁势引导,使学生进入到“我要写”的精神状态,使教学目标悄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2.鼓励个性化语言&&&学生并不是生来都爱说空话、套话的。一直以来,“天真、纯真”是他们的特用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用类似的暗示,力求淡化共性,突出个性,一旦学生写出个性化的语言,就应给予鼓励。3.积淀学生个性语言。如何积淀学生的个性语言?一是开设作文欣赏课。二是利用一切机会,个个当面表扬。简短的一两句话,点滴的成功,会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豪情,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感受到习作的乐趣,为学生下一步写好作文提供前提。&三、个性化的习作评价---为个性化语言保驾护航&。赞扬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赞扬,尤其是儿童,一句称赞的话语往往会使其无比兴奋。例如,“这个结尾耐人寻味!”这样的简短的眉批是评语的主角。对于题材较好的习作,教师写上“这个题材选得好,没有对生活的用心感受,是不可能发现的。老师为你骄傲!”……这样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学性和主动性,引导激励学生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和成功。无疑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从而亲近作文,然后喜欢上习作。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作文评语使用商讨性的语气,既指出不当之处,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得亲切、平和,容易让人接受,收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更乐意去思考教师的建议,更乐意修改自己的习作。
16:02:27 | By: songyuli ]
近日,我校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李如密教授来校做《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研究》专题讲座。李教授说“永远没有最完美的课,只可能有越来越好的课或充满个性的课;任何一节课,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都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优、缺点。开展课堂观察不是为了完成对被观察人的定性评价,而是为了给被观察者在某一观察角度的发展性建议;对于观察者来说,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或困惑的观察点,可以“为我自己”,也可以“为群体中的他人”去观察。李教授首先为我们阐释了何为“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其次,李教授还针对“如何确定课堂观察点?”与老师们进行了细致的交流。李教授提到了三点,即● 要根据观察点的品质——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来确定观察点。这是由观察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只能观察到具体的行为表现,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而很难观察学生、老师头脑里的东西;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要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个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也就不同。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确定观察点,通过观察、研究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相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决定。●&要根据合作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课堂观察合作体形成的前提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或是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形成合作体的教学风格,或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等。因此,在确定观察点时还要考虑围绕合作体的需要。最后李教授通过通俗易懂的表格,教会老师们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从他的这番话中我们不难知道:只有学会从事研究,才会使我们的工作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才会让我们的工作处处充满挑战,处处充溢着新奇,处处洋溢着无尽的乐趣,处处尽显我们的智慧与才华……“我很忙,所以我没时间思考;我没有思考,所以我很忙!”“为什么呢?”你是否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思考或困惑呢?这不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这是潜意识中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思考,或许就此将形成一种觉悟!
16:01:05 | By: songyuli ]
上课铃响了,我抱着作业本,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了教室。&&&&&教室里特别安静,我习惯地把教室扫视了一圈后,笑了笑,说:“同学们,这次作业许多同学都全对,我非常高兴。告诉同学们,今天老师还发现了一份最满意的作业,他是谁的呢?”不待我讲完,同学们刷的一下子把目光投到班长米小雪身上。我停顿了一下,激动地大声宣布:“张——阿——布——!虽然这次作业中还有两个小失误,但老师相信这份作业是他最努力,也是他最优秀的。”从同学们的眼神和小声的嘀咕中,我看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于是我翻开作业本,把上面的“优”和三颗鲜红的“星”展示给大家。我带头鼓起了掌,随即,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要知道,这个“优”对于张阿布来说可是“放卫星”的大事了。刚接班时,我就听说张阿布是个“有嘴没手”的孩子,课堂上夸夸其谈,课后作业邋邋遢遢,在接下来的几周中,我也真正领教了他的“英才”,习字册的字写的歪歪斜斜,作业中错字连篇。我很快就熟悉了他的“张氏字体”,不用看名字,就能一下认出。&此刻,我望了一眼张阿布,平时很能说的他,这时就像旗杆似的,坐得笔直,脸上有些疑惑与不解,然而,我还是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了兴奋与激越,这一切来得太快了,他还没有从课间的一刹那的疯狂中回来……&……&&&&课间十分钟,我埋头批改作业,一路绿灯,批到张阿布作业时卡壳了,我叫同学把他“请”到我的身边站着面批,他的作业本上有两个错别字了,我用红笔重重地圈了出来,一脸严肃地说:“千叮咛,万嘱托,不要写错别字!要仔细检查!”声音不高,分量却很重。说完,我抬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想从他脸上找到悔过的表情。他没有说什么,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神好特别,我蓦然发现一种从心底流淌的渴望,一种对学习的热情正在悄悄地消逝,他的整个表情变得木然,我的心为之一颤。&等他走后,我又重新审视这份作业:字的“个子”缩小了许多,一笔一画写得重重的,十分清晰有力;他还默了整整两页词语,哦,相当于做了四天的作业呀!令我吃了一惊,不觉翻看起他前阵子的作业,一对比,才发现他这段时间的作业整洁了,字迹端正了,每天的默写总是别人的两倍,而等来等去却看不到一个“优”。猛然间,我仿佛看到了他那带着期盼的眼神了,仿佛一下子明白他所有的含义……这份作业好沉,这是一个孩子用“心”写的,一个简单的对错符号只能来判断作业的正误,而面对一份真正有质量的、蕴涵着特别价值的作业,必须以自己的一颗真诚的“心”去发现、去触摸、去呵护……&因为懂得了,所以也特别珍惜,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写上了一个“优”,加上了三颗鲜红的“星”。&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自己,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做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15:59:52 | By: songyuli ]
&对语文老师来说,批改作文是令人头痛的事,倒不是由于任务繁重,而是在一个班级,一般都三四十个学生,其雷同之多,其叙事抒情之假,令人疑惑不解,继而不免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感。在学生的作文中,我看不出学生在想什么,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到底怎么样……于是大声指责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在作文中写真话?”&&&&然而,当我沉下思绪,反省我自己时,发现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学生不愿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可能是学生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造成思想一致;可能是学生有一种惰性;可能是老师不自觉的拿了一个套子去“套”学生的作文……&&&&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很重要。“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古人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若作文中假话连篇,虚情假意,又怎能“求真”,又怎么能“做真人”?如何让学生在作文里面说真话,诉真情呢?我就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激励机制,激活学生写真话的愿望&&&&想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敢于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就要让学生想写,让学生有强烈的愿望。老师要多方面去引导学生,撞击他的思想火花,使学生乐于说真话,形成一种人人说真话的氛围。&&&&在分析课文或课外阅读指导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真实情感的倾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注意要说真话,明白只有说真话的文章才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在作文指导训练时,老师要注意激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敢于倾诉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谓文学即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在作文中我们能真诚的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的与读者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就不会担心作文写得不好,看上去令人头疼。在作文讲评时,对学生习作中抒发自己真实情感,有自己独特体验的闪光点,都必须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尝到说真话的甜头,乐于在习作中说真话。在学生的作文中,既有现实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允许存在消极阴暗低落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远离“假、大、空”,我们的作文才会有活力。&&&&二、坚持训练方式的多样化,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不断翻出花样,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作文课中充分发掘学生的素材,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首先,要注意开设情景作文课。&&&&在活动中激发情感,面对实情实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特定范围有组织、有目的、有对象的写作,容易酿造氛围,调动情绪,触发灵感。比如在风中、雨中、雷中,或月下、花间、霞光里,写一景致;比如凭窗远眺,写远山、远天,那该是怎样一种境界。其次,在作文命题上注意创新。&&&&现在的作文题,很多是单一的、片面的。如《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一节课》,这些题目有些学生一写就是好几年,反反复复,学生有何新鲜感,有何想象力,有何情感表达?长此以往,学生就应付了事。所以,要使学生说真话,作文题也应该多样化,要吸引人。比如,看了电视剧写观后感,看了反面人物公判场面写自己受到的教育;看了奥运会写奥运精神……这样,题目吸引人了,学生自然喜欢写,作文自会内容新颖,情感真实丰富。&&&&另外,老师还可以抓住一些机遇,让学生写一些应用类作文。如,学生违反纪律了,让他写一份检讨,要求写清楚事件,对自己行为的看法,并帮他修改,对其中成功之处提出赞扬;如学生有委屈,也可以让学生把心中的委屈用笔墨倾诉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对说真话,抒真情的作文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三、坚持训练以情感人,增强文章的情动力&&&&真挚感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因为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诚”。而“诚”本质上就是一种善,而善有“合目的性”的特点,也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情感的真挚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这文章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艺术的价值要由它的感染力来决定,而这种感染力取决于作者的情感,特别是情感的独特性、清晰度和真挚程度。其中真挚程度又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因为有了真挚也就有了独特和清晰;否则,感情虚伪,在独特和清晰也没有意义。我们要写出好文章,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心,即一份真挚的感情,说真话,诉真情。作文与做人是一致的。坚持一个真字,不但有助于我们的写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总之,让学生在作文中写真话,让他们养成说真话的习惯,做一个真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虽然要走的路很长,要做的事很多,但是我们应该为此努力,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怀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
15:26:22 | By: songyuli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都值得我们慢慢地品味。它那美妙的语境描述,那精妙的语言运用,那深邃的思想表达,那独到的见解阐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以朗读为抓手,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品悟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15:08:21 | By: songyuli ]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我们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记录在下。&1、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养的一种最重要的能力,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很理想。2、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现在的课堂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特别多,我们个别同学始终不参与小组学习,我们要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学生,让他们敢于参与活动,大胆说、大胆做。3、多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发言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训练口才、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要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欲望。
12:53:34 | By: songyuli ]
让作文之树绽放个性的花朵
&&&&&&&&&&&&&&
&&&&&&&&&&& &&&&&&&&&&&&&&&&&&----浅谈作文个性化语言的培养
作文是最具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些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落实到语言运用的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个性化语言能力的培养。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个性语言进行写作呢?
我觉得培养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的前提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激发写作兴趣。
1.创新立意,选择学生喜好题材
  指导学生作文选材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在写塑造好人好事的题材时,常常选择“拾钱包”“公交车让座”之类早已写滥的内容,似乎这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学生写起来搬硬套,毫无创新。其实,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学对那些熟悉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生活中事物呈现扑朔迷离的复杂性,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要提倡发散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多角度多侧面比较分析,找出符合学生写作的最佳角度,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新意。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谈谈对圆的设想。学生们思路开阔,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自然的角度看,有太阳、地球、向日葵、荷叶、山洞、甲鱼壳等;从吃的角度看,有月饼、西瓜、苹果等;从生活用品的角度看,有草帽、锅、水果盘等;从体育用品的角度看,有篮球、足球等。学生兴趣浓厚,写起来自然不受限制。
  另外,我还经常布置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自由选择。一般情况下,学生选中“洗碗”、“洗衣”、“做饭”等题材往往占三分之二。我这样引导:“老师看了大家所选的材料,洗碗、洗衣、做饭这些活儿,你不讲我都知道,老师想看到最具你特色的第一次”,学生似有所悟。我接着说:“生活中处处都是题,只要你细心找就能到。作文也一样,要选择你有而别人没有或不知道的事来写。”我列举了生活中以小见大的典型事例后,学生们终于悟出了选材的方法,兴趣浓厚,思路也打开了。于是,《第一次说相声》、《第一次流泪》、《第一次放风筝》等有新意的选材呈现在我面前,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2.广拓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写作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它是一种创造活动,它需要不断创新。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教师应为学生开展必要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除此教师应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开辟新的实践领域,让学生在广阔的环境中体验,写出真情实干的文章。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持续的处于兴奋状态,保持写作的兴趣,为创造好的作品而乐此不疲。成功的创作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并体验创新的无穷乐趣。
  (1)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行愉快写作。
  (2)体检家庭生活,进行愉快写作。
  (3)主动投入学校实践,进行愉快写作。
3、坚持激励,激活学生写真话的愿望
在作文训练指导时,老师要注意激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敢于倾诉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谓文学即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在作文中我们能真诚地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与读者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忧愁,那我们就不会担忧作文不好,看上去令人头痛。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内心独特的感受,使学生乐于说真话,形成一种人人说真话的氛围。
二.鼓励使用个性化语言。
1.重视激发情感
&“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语)只有学生胸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当然,教学中教师不能光凭自己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毕竟这是你教师的“情”,而不是学生的“情”。教师在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学生心灵与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以学生的“感”为主,抓住时机,趁势引导,使学生进入到“我要写”的精神状态,使教学目标悄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
2.鼓励个性化语言
&& 学生并不是生来都爱说空话、套话的。一直以来,“天真、纯真”是他们的特用词。他们相信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哪怕是一点点暗示。比如,写作教学中你只要蜻蜓点水地来一句:“如果你能像XX同学写的话,就会得高分。”那么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相似。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用类似的暗示,力求淡化共性,突出个性,一旦学生写出个性化的语言,就应给予鼓励
3.积淀学生个性语言。
一是开设作文欣赏课。“哎呀,同学们,老师今天真的特别高兴,因为我今天不仅看了精彩的龙舟赛,还品尝了万江最出名的水蛇涌粽子,你们想与我一起分享吗?”顿时,大家兴奋起来,争着举手品尝。我接着说:“袁豪同学亲手包的粽子又美观又好味。而何芳家阳台看龙舟赛最好,可以把运动员的神态、动作一目了然。”“哈!哈!哈……”如梦初醒的学生忍不住笑起来!接下来,作文欣赏课就正式拉开了序幕。每一个学生都盼望着自己的作文能被选做范文来读,课堂气氛和效果可想而知。这样,不仅使读文章的学生获得成功感,而且使其他同学也学到写作的技巧,简直是一箭双雕!
二是利用一切机会,个个当面表扬。简短的一两句话,点滴的成功,会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豪情,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感受到习作的乐趣,为学生下一步写好作文提供前提。
三、个性化的习作评价---为个性化语言保驾护航 。
1、用“热情赞扬”代替“苛刻挑剔”
赞扬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赞扬,尤其是儿童,一句称赞的话语往往会使其无比兴奋。会欣赏,对赞扬者来说是一次提升,受表扬,对被赞扬者亦是一种激励。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生动的语言,一个贴切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这个词用得太恰当了!”“这个结尾耐人寻味!”这样的简短的眉批是评语的主角。对于巧妙运用了刚学文章的语言的习作,教师写上“真是聪明的孩子,学以致用,这是我们学语文的真正目的呀!”对于题材较好的习作,教师写上“这个题材选得好,没有对生活的用心感受,是不可能发现的。老师为你骄傲!”……这样的评语,可以使一个人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满足他们追求自尊和实现自我的自信心理需要。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学性和主动性,引导激励学生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和成功。无疑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从而亲近作文,然后喜欢上习作。
2、用高分激励代替高标准评价
学习成绩的取得,是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求知兴趣的源泉。随着成绩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因此,无论学生对学习多么冷淡,甚至毫无兴趣,苏霍坶林斯总是让他们以取得成绩入手,开始取得小成绩,然后取得大成绩,让他们逐步发现自己的成绩,从而逐步培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小学作文教学语言训练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因此,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不要强求儿童选材典型,结构独特严谨;不要希望全体学生的作文文句生动优美,只要学生作文做到文从句顺,就应该得到认可。文从句顺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合理合适的要求,字正句顺,把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
平时作文训练的时候,因为不是选拔考试,作文评改,其目的仍是一种“诱导”,诱导学生写得多,写得好,诱导他们产生兴趣,坚定信心,使他们感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样才能在考试和运用时充分发挥和大胆创造。
因此,教师在习作评改时,更多的也是高分激励。只要学生的习作有真情实感,做到文从字顺,叙述清楚,就不深究描写是否细致、语言是否生动,就给高分。高分激励,学生的习作自信心就不断增强,就能够不断的感受到“习作并不难,我会写。”
3、商讨提示,尊重孩子的个性
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在修改中消失。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如在读完一篇学生习作《纸团疑云》后,教师写了这么一句:“你的想象力的确让我惊叹,你的故事是那么曲折生动,那么与众不同。老师有建议,如果文章的结尾去掉,更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你看呢?”作文评语使用商讨性的语气,既指出不当之处,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得亲切、平和,容易让人接受,收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更乐意去思考教师的建议,更乐意修改自己的习作。
&&&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他们,并为他们发挥潜能创造机会,他们的生命之河就一定会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4、明确评价标准评价作文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叶圣陶的谆谆高诫:“作文首先要求说真话,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即使是文艺创作,也是以真情实感为起点的。因此,我们在指导与评价学生作文时,应把“真实”与否作为重要尺度。在批改作文时,不仅要求重写,而且要严肃批评,认真教育。
在作文讲评时,对学生习作中抒发了自己真情实感,有自己独特体验的闪光点,都必须予以鼓励、表扬,使他尝到说真话的甜头,乐于在作文中说真话。在学生的习作中,既有现实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允许存在消级阴暗低落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远离“假、大、空”,我们的作文才会有活力。
四.坚持训练方式的多样化,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
1. 日记教学为学生写作个性发展提供了活水.
在日记教学中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写作个性。自由的日记写作给学生创造了写作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
实行日记教学以来,取消了写作方面的诸多限制,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做到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对于写作题材和写作体裁,老师只作倡导,没有硬性的限制,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写作。日记成了学生倾诉自我内心世界,发表个人对生活的看法,并进行个性化的文学创作的一方乐土。在这里,他们听不到老师对他们的批评,只能听到鼓励和提醒。老师不只是一个评判者,更是一个对话、交流的对象。他们对老师的信任使他们敢于说真话,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敢于评判老师,向老师提出批评。学生的写作指向深层次的态度认识、思想情感、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写作个性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也使他们写作个性更加鲜明。
2.日记教学中能发现、包容、张扬、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
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我的家庭和别人的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父母的脾气都特别大。吃过晚饭,我要出去散一会儿步,妈妈就瞪着三角眼说:“散什么步,赶紧做作业!”周六晚上,我要求放松一下,看一会儿动画片,爸爸虽勉强同意了,但脸却拉得很长,像一张多皱的驴脸。果然,在我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冷不丁地听到他们的一声吼:“把声音调小点!”吓了我一跳。看电视的兴趣便一下子消失了,就干脆关掉电视做功课。但功课也做不下去了,就抠鼻屎,一团一团地抹在桌角上……
儿童身上更多地保留着人的可贵天性,我们常说的童言无忌,便是因为可以落实在一个“真”字上。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阿o托尔斯泰把“文学语言”比喻为一种“神奇的电波”、“言为心声”。在写作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创造出鲜明的艺术个性,让读者通过阅读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一座座浮雕,产生造型那样的立体效果。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倡导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让个性化的语言成为作文的亮点。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谆谆教导永远记在心上,教我们的学生在作文中写真话,写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让他们养成说真话的习惯,做一个真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12:50:11 | By: songyuli ]
站在语文的角度,言意兼得教寓言
寓言常常以假托的故事、自然物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一种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明:“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寓言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只有站在语文的角度,从“品味寓言里的语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朗读交流,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开放解读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和“续编或复述故事,提高写作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才能言意兼得地教好寓言。
【关键词】& &寓言&& &&&言意兼得&& &&&&语言实践能力
寓言故事是深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文体。苏教版教材中,几乎每册书编者都安排了寓言故事教学。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 常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一种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寓言教学应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一些常态的寓言教学,教师往往只抓住寓意来教学,看似直奔主题,紧扣中心,但细细品味,这样的寓言教学不是教学生学语文,而是成了思想品德课,忽视了其语文性特征,忽视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
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的再一次重申,令笔者更清晰地认识到小学语文,姓“语”。
一个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是使语文课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站在语文的角度进行寓言教学?让寓言教学“言”“意”兼得?在理解寓言情节和内容的同时,也注重语文素养的提升呢?
一、正确地认识寓言
1.从内容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征有:一是具有寓意于言的教训性和犀利幽默的讽刺性,最终目的是为了阐明某种教训和哲理。这是寓言故事的基本特征。二是具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性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寓言故事的比喻与一般的文学表现手法所用的比喻是有所区别的。寓言故事中的比喻讲求完整性,任何一篇讽刺型的寓言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讽喻。由于寓言本质上只是一种折射、一种比喻,即通过讲故事告诉人们一些哲理,所以他所追求的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实性,而是利用短小虚构的故事情节以及虚拟的人或物,将整个故事当作一个比喻,或以古讽今,或以小见大,或以此喻彼,借此传达某种教训和哲理。  
2.从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征有:一是语言精练简洁,概括性极强,极富表现力。由于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把讽刺对象的本质充分地揭示出来,让人们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诞可笑的行为之余,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语言既要精炼概括,极富表现力,又要幽默、风趣。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结构严谨,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是一个充满机智、幽默、滑稽、胆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它把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赋予了人类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恶观,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哲理。此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征、夸张、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学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节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凭借形象夸张的寓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赢得儿童的喜爱,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文学体裁。 
二.言意兼得教寓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品味寓言里的语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其语言简练、明快、生动、智慧,自由舒展富于情感,幻想奇异激发想象,构思夸张冲击共鸣。这种语言特色体现在引叙材料的精短典型和布局谋篇的表情达意上,往往因“意”而作,是“寄托”之言,具有情节的虚构性与单纯性。
例如:在《蝉和狐狸》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就于“狐狸媚言相骗”,“蝉巧计试探”这两处尽显人物情态的情节,恰当把握教学节奏的“张弛”,展开了语言的品习活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紧扣狐狸的花言巧语,评析其奸猾品性,想象描述其谄媚姿态,深刻透视出狐狸性格、行径的全貌。继而抓住对蝉的一系列细微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品析“察觉”一词的精妙,联系上文中的“圈套”进一步突出“诈”之阴险,又由蝉的“试探”之举回溯探究它的心理活动,感悟蝉敏锐的观察力和聪明机智。最后对狐狸凶相毕露的动作、蝉淡定说出终未上当之因的话语作对比读思,领会寓言中淋漓尽致的角色表现和深入浅出的寓意。这则寓言虽全文情节单一,线索清楚,场景简洁,但“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鲁迅语)。
再如《鹬蚌相争》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让学生多种的形式朗读,指导学生按照寓言里的各个角色进行朗读训练,体会人物的语言,进而体会寓言中的形象。
“语言为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理念,这是由语文课的根本属性决定的,是由一切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决定的,是由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决定的。理所当然,寓言教学的第一关键词也应是“语言”。笔者以小见大,截取情节横断面适当枝蔓,让学生个性化地阅读、揣摩文本语言,将文字符号还原成语言形象,转换成生活画面,进行语言文字的品习和运用,不仅集中力量突出了故事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和作品的含义,而且加强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思维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朗读交流,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在进行寓言教学时,一定要做到真正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只有在个性的读和感悟的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才能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思考和认识。学生读的初始感受是学生人生经验和个性的表现,应该得到他人的尊重。但是学生的初始感受,可能有缺陷,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所以才需要教学。寓言教学正是要帮助学生超越他的初始感受,不断完善他的语感。真正的语文教学绝不是仅仅听老师的精彩讲演,而应该是学生自己反反复复读,入情入境地体味、感悟。
比如在教学《鹬蚌相争》时,笔者采用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鹬蚌相争的角色和情感体验中。以文本为依托,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语文阅读技能也正是在这种语感的培养中得到不断的提升。所以我们要彻底放开学生读的手脚,保证学生读的时间,不断增大学生的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读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该以教师模式化的解读替代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而且读、交流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生活也是阅读、交流的课堂,应让语文阅读与交流,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课标中指出:“寓言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寓言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寓言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也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学习从本质上讲是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过程,没有对话就不存在交流,没有交流的地方真正的学习就不会发生。所以除了给学生足够的读的时间,还要鼓励学生交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权,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学生有问题就要问,有话就要说,有话大胆讲。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三)开放解读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
一些常态的寓言教学,总是沿着既定的思维方向,想以最快的速度来达到明白寓意的目的。学生思维稍一偏离,马上制止。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个性的充分发挥、多角度的对比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在自己安排好的直线思维中前行,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看。其实“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站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多元解读文本。
如《扁鹊治病》这篇寓言,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再如《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也同样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从“飞卫”的角度来理解,即严师出高徒;可以从“纪昌”的角度来理解,即学习一项本领,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还可以这样理解,只有把一个个的小目标、阶段目标看大,做好,才可以更好地接近大目标,实现大目标。当然学生理解到这一层次是不容易的。教师就应首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有多元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这样教学的过程中才可以因势利导,顺学而为,在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助学生“一臂之力”。
(四)续编或复述故事,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寓言来讲,复述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这是由寓言本身故事性强、情节简单、篇幅短小的特点所决定的。
如在《鹬蚌相争》教学时,鹬和蚌相持着,互不相让,被渔翁一起捉住了。当鹬和蚌被渔翁捉进笼子里后,它们会怎么想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它们会互相责怪。鹬会说,都是你不松开壳,弄得我飞不走。蚌会说,要不是你捉我的肉,我怎么会夹你的嘴?”;有的说:“都死到临头了,还在争吵,不知悔改,真是执迷不悟,罪有应得。”;还有的说“我觉得它们都是因为太争强好胜,才让渔翁捡了个便宜。”……。在这样热烈的讨论中,我顺势进行语言训练,用上面所给的词语,“夹住、威胁、毫不示弱、相持、筋疲力尽、捉住”,复述鹬蚌相争故事。用课文语言丰富、规范、发展学生的语言,最大限度把课文语言内化,转化为学生语言。
学生续编或复述故事是他们喜欢的活动,依托文本的语言,对课文进行复述,想象着寓言的情境,参与创造寓言故事的过程,这无形当中就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写作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使用寓言中的语言,在形成一种“体式语感”的同时,对寓言所表达的潜层次意义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理应指向表达,循着言语实践的途径,在饶有情趣的读写过程中发展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一篇寓言故事的教学,绝不是仅仅在理解寓意上兜圈子,应该在寓言的独特的语言、精彩的情节、生动的寓言故事中来回穿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崔峦说,“语文学习应当从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就如《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寓言教学,理应站在语文的角度,做到言意兼得。
参考文献:
严文井:《严文井童话寓言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崔峦:《新语文第一读本》, 华语教学出版社,2011版。
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长春出版社,2009版。
于永正:2002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2年第2期& 。
《小学教学》,2012年第6期 。&&&
共&11&条记录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心思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