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尼亚引进虚拟经济又巴下小轿车挡道的后果果

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祭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财产类型,它成为维护宗族制度的经济基础。随着近代西方法的传入,如何用近代西方民事法律制度和理论去规范祭田制度成为一个难题,这也是西方民法和中国传统民事习惯融合的一个缩影。
第一章确定了论文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意义在于选择祭田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案件类型作为考察的标本,以观察民国时期基层司法机关在中西法律磨合过程中的做法及其特点。就时间范围而言,研究重点在于民国时期(),宋元以来的祭田制度仅作为源流背景进行考察。就类型而言,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祭田仅限于宗族意义上的祭祀所需产业。通过厘清和祭田紧密相关的一些概念,如族产(田)、义田(庄)、祀产(田)、蒸尝田、护坟田、墓田、茔田等,来界定祭田的概念。进行文献综述后,认为现有关于祭田问题的研究成果多数由宏观角度切入,较少从微观角度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计划利用民国司法档案和各类判牍汇编中的祭田案例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
第二章对祭田制度从历史的角度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认为作为一种普设制度的祭田自朱熹之后产生。确定了祭田来源的四种主要方式,并指出大部分祭田来源于留存的遗产。祭田的收入除了它的基本功能――供祭祀之用,还承担凝聚家族的其他功能。祭田一般由专人管理或按房轮流管理,以后者为常见的管理方式。回顾了民国时期祭田纠纷的解决规则。结论是祭田制度为传统社会经济财产秩序之“缩影”,它反映了个人和家(族)之间财产亲缘上的关系。在祭田法律制度中,身份原则支配一切,其中不可能存在法律上抽象平等的人格,不可能有根据自由合意而独自创造的新的社会关系,也不可能存在个人对于财产的绝对权利以及近现代意义上基于契约自由而发生的财产流转。
第三章论述了祭田非公同共有物的理由。祭田的权利主体是“房”,“房”的构成成员呈动态变化。以“房”为单位的祭田权利主体如置于公同共有法律框架下,将会遭到一些实际的困难,例如产权登记手续的困难、共同诉讼主体确定上的困难。公同共有是所有权的一种类型,而祭田派下对祭田并不拥有完整的所有权。因为根据传统祭田民事习惯,祭田派下仅有祭田的收益权,而无处分权。在诉讼实践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院允许祭田派下分割或出卖自己的祭田股份,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家法有时又将祭田认同为按份共有物。
第四章分析祭田习惯与法人制度的异同。民国时期,大陆有将祭田认同为法人的习惯,被日本人所占据的台湾更是通过立法正式将祭田(台湾称祭祀公业)确定为习惯法人。从制度的角度来看,祭田有类似于法人的一面,因为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是一类特定物,还在于它具有独特的设立和运行规则。从人的要素角度考察了祭田的管理人、设立人和享祀人之后,认为祭田类似于所有权的虚拟形式。最后以台湾祭祀公业为分析对象,列举了祭祀公业法人化的法律障碍:法人性质确定的障碍、法人独立财产的障碍和法人行为能力的障碍。结论是:祭田的法律性质并不是“公同共有”,也不是“法人”,它是一项中国式的家族共产制度。因此,没有必要硬生生地将其套入公同共有物或法人制度的桎棝,依据大理院二年上字第64号判例或《中华民国民法》第2条的规定,把祭田制度作为一项“习惯”或“习惯法”来界定,并由此确定法律依据或许是比较便捷的解决途径。
第五章归纳嗣子和养子的祭田权利。认为无论是习惯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嗣子都享有和亲子同等的祭田权利,嗣子之间的祭田权利之争其实是关于立嗣合法性的争议。国家法一直否定养子的祭祀和祭田权利,习惯上有的地区认可养子的祭祀权利,司法机构在审判中援引国家法否定了养子的祭田权利。结论是:虽然为了实现与西方的衔接,民国时期通过立法和司法认可了养子的财产继承权利,但是,涉及到宗祧继承时,还是保留了传统的制度和观念。与此相对应的是,对民事习惯的调查表明,传统的宗祧继承观念在有些地区已经有所变化。
第六章讨论妇女的祭田继承权利。妇女的祭田权利分为女儿的祭田权利和寡妇的祭田权利两类。较之以前,在民国时期的立法和习惯上,女儿的其他财产权利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张。但是,女儿的祭田继承权利仍然受到制约。其中,未嫁女儿的权利大于已嫁女儿。与未嫁女儿和出嫁女儿相比,赘婿的祭田权利范围大得多。已改嫁的寡妇不再享有原夫家的祭田权利,而守志寡妇可以代替丈夫享受祭田的收益。结论是:在民国时期,关于妇女财产权利的立法与观念都有所变化,妇女享有更多的财产权利。但是,祭田领域的财产更替仍然受到宗祧观念的约束。
第七章分析民国时期传统司法模式的延续和变更情况,途径是通过基层法院审判祭田案件时表现出的一些特点。由于祭田案件的标的物具有特殊性,与普通标的物相比,它更易受到强大的传统观念的保护与影响。当关于祭田权利争议的近代法规范与传统观念冲突时,民国时期的法官们先是倾向于维护传统观念,甚至不惜违反当时具有效力的法律条文。但这种情况并不能持久,随着近代民法实施时间的延续,它逐渐超越了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成为最重要的裁判依据。此外,地方法院习惯于灵活运用自己认为更合适的裁判依据――例如法理、条理、族例――来审判案件。结论是:外来法和固有民事习惯磨合过程中,固有民事习惯表现出惯性定理,而中央和地方存在明显脱节。
第八章对全文进行总结。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尽管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私有经济,祭田制度就是这种一般意义上的私有经济的具体表现之一,我们可以用现代法律的标准将祭田的具体制度、规则及其社会关系名之为“民事”,但是,在“特殊主义关系结构”起主宰作用的背景下,完全不可能产生可以称之为“私法”或“民法”的那部分法律。祭田制度在精神内核上完全缺失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客观化、普遍化和理性化之“气质”,这并不是说这类关系完全不受法律的调整,而是调整这类关系的法律并不具有现代民法或私法的性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D929【目录】:
ABSTRACT8-17
第一章 导论17-33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7-20
二、文献综述20-25
三、研究范围25-30
四、研究设计30-31
五、基础资料来源31-33
第二章 祭田制度的历史源流33-49
第一节 祭田制度的内容33-40
一、祭田的产生33-35
二、祭田的来源35-37
三、祭田的规模和功能37-39
四、祭田的管理模式39-40
第二节 祭田纠纷解决规则的变迁40-49
一、明清时期的祭田纠纷解决规则40-43
二、民国时期祭田纠纷解决规则的演变43-46
本章小结46-49
第三章 祭田是公同共有物吗?49-76
第一节 祭田权利的主体51-59
一、“房”是祭田权利义务的主体51-53
二、“房”的构成53-56
三、实际操作的困境56-59
第二节 祭田权利的特点59-63
一、祭田派下仅有部分收益权59-61
二、祭田派下无处分权61-62
三、祭田权利是不完全的所有权62-63
第三节 祭田的分割与买卖63-76
一、传统制度禁止买卖或分割祭田63-69
二、民国时期祭田买卖或分割的审判实践69-73
本章小结73-76
第四章 祭田制度与法人制度76-95
第一节 祭田法人说概述76-80
第二节 祭田的法律性质——从人的要素角度的考察80-86
一、祭田的管理人81-84
二、祭田的设立人84-85
三、祭田的享祀人85-86
第三节 祭田是法人吗?——以台湾祭祀公业为分析对象86-95
一、日据时期祭祀公业法人化87-89
二、祭祀公业法人化的法律障碍89-93
本章小结93-95
第五章 嗣子和养子的祭田权利95-111
第一节 嗣子的祭田权利95-101
一、嗣子和亲子祭田权利平等95-98
二、嗣子间的祭田权利之争98-101
第二节 养子的祭田权利101-111
一、国家法上养子的祭田权利101-102
二、习惯上养子的祭田权利102-107
三、民国司法实践中养子的祭田权利107-109
本章小结109-111
第六章 妇女的祭田权利111-132
第一节 习惯与立法上女儿的祭田权利112-117
一、习惯上女儿的祭田权利112-113
二、立法上女儿的祭田权利113-117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的女儿祭田权利117-123
一、未嫁女儿的祭田权利117-120
二、已嫁女儿的祭田权利120-123
第三节 赘婿的祭田权利123-127
一、关于赘婿继承权的习惯123-124
二、司法实践中的赘婿祭田权利124-127
第四节 寡妇的祭田继承权利127-132
一、关于寡妇祭田继承权利的立法与习惯127-129
二、司法实践中寡妇祭田权利的认定129-131
本章小结131-132
第七章 民国祭田案件的审判特点132-151
第一节 祭田案例判决依据的总体分析——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例132-137
第二节 祭田案件判决依据的个案分析137-144
一、清代和民国初期的祭田案件判决依据137-141
二、民国中后期祭田案件判决依据的特点141-144
第三节 祭田案例判决依据的法理分析144-151
一、龙泉祭田案例判决依据的类别分析144-147
二、祭田案件判决依据多样性的法理分析147-149
本章小结149-151
第八章 结论151-158
一、作为“泛道德化”财产制度的祭田制度152-154
二、特殊主义关系结构主宰下的祭田制度154-155
三、在“法律多元”的认知框架中看待祭田制度155-158
附录一:民国龙泉祭田案例总目158-169
附录二:龙泉祭田制度调查报告169-175
参考文献175-187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87-188
后记188-19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瑞昌;[D];山西大学;2011年
胡沙松;[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余娜如;[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华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陈柯云;[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尹伟琴;;[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宋三平;[J];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汪庆元;;[J];历史档案;2006年01期
卞利;[J];历史研究;2000年01期
黄道炫;[J];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宋三平;[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卜安淳;;[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朱勇;[J];学术界;198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庆纪;[J];蒲松龄研究;2001年02期
徐昱春;;[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沈素因;;[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李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顾承卫;杨小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姚亚琼;甘治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王浩斌;王飞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唐青才;朱德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周云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王亚明;杜万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玉苗;;[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刘长军;;[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曹婷婷;;[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杨光;傅文魁;;[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郭云忠;;[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董美根;;[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秦玉娈;袁辉;唐芳;;[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于秀萍;童广俊;;[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杨铁军;;[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袁雪;;[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玉忠;[D];河北大学;2009年
丁宇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吴旅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吕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徐子良;[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晋入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长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国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赵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吴一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江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卞晓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世昭;[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郭倩;[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胡昕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艳艳;[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张念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赵小娟;[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刘正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志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刘道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陈柯云;[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赵华富;[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刘道胜;;[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王志龙;;[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王志龙;;[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沈昕;;[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李启成;;[J];比较法研究;2010年06期
霍存福;[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高勇;[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杨士泰;[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何巧云;[D];安徽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少珺;[D];山西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广安;[J];比较法研究;2005年03期
张双根;;[J];比较法研究;2006年02期
程肃欠,许蕾;[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尹伟琴;;[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温锐;[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孙宪忠;[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宋三平;[J];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程歗,张鸣;[J];历史档案;1996年04期
林金水;;[J];历史研究;1993年02期
阿风;[J];历史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启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尹伟琴;;[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李启成;;[J];政法论坛;2008年04期
张培田;[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李启成;;[J];比较法研究;2010年06期
张从容;[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张从容;;[J];法律文化研究;2005年00期
马晓莉;;[J];中国审判;2007年03期
李根生;;[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张道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虹;;[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姜晓敏;刘洋;;[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冯琳;;[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支果;张天红;;[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王雪梅;;[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复合;;[A];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C];2000年
张复合;;[A];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C];2002年
桂万先;;[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王传军;[N];光明日报;2009年
记者 何靖;[N];人民法院报;2004年
陆永江;[N];工人日报;2007年
韩秀桃;[N];法制日报;2006年
吴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于冰;[N];工人日报;2010年
林楚方;[N];南方周末;2004年
凌朔?张秋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袁春湘;[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王传军;[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伟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曲玉梁;[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张从容;[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徐静莉;[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张松;[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毛永俊;[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程郁;[D];复旦大学;2005年
韩冰;[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施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张生;[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少珺;[D];山西大学;2010年
李相森;[D];南京大学;2011年
缪庆;[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赖荣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何明钢;[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赵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林婷;[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康黎;[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王亚敏;[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包刚桥;[D];复旦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成思危:虚拟经济若盲目扩张 后果将很严重-问答神州-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成思危:虚拟经济若盲目扩张 后果将很严重
将视频分享给站外好友,或嵌入到博客、论坛
选择成功,请使用ctrl+c进行复制
扫一扫分享更方便
下载客户端独家抢先看
已成功订阅
下载客户端
独家抢先看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管理中的应用及展望--《电力技术》2008年06期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管理中的应用及展望
【摘要】:配电GIS系统为配电网络运行管理提供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空间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利用这种手段可随时了解配电网分布及其相关属性和监控的实时运行状态,以提高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维护、设备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并支持相关的管理过程,如业扩报装、停电管理、图票形成、配电业务管理、负荷管理与调度、电能质量管理、线损管理、供电可靠性统计等。系统以配电网络的数字化管理和配电各系统的集成管理为核心,为相关部门提供配网基础数据共享与综合高级应用功能,极大提高配电网络运行可靠性与客户服务水平。目前,配电网GIS系统一般主要分为电网建模子系统、配电生产管理子系统、WEBGIS子系统、GPS工程车监控子系统以及和其他系统接口平台五大部分,该系统一般是集地图浏览、图形管理、台帐管理、线路管理、缺陷管理、断电分析、电网规划、线路巡检于一体的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各个行业,电力GIS系统的发展方向也必然与之相适应,在电力GIS系统建设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实时监控也必将成为未来电力GIS的重要新增功能。随着电力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不断虚拟现实化,电力系统也必然逐步完成数字化的过程,最终成为数字电网。这种数字电网的实现也必将成为我国数字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优质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M769【正文快照】:
吕弟lU朋一卫资竺旦一、引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应用领域也日渐宽广,电网引S系统以及其与实时监控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国内的电力行业正处于不断的调整与规范之中,在城(农)配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供电企业的供电水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昊;湛燕;张素芳;;[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建旭;[D];浙江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喻庆国;曹顺伟;邓喜庆;卢双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田洪阵;杨太保;刘沁萍;曾彪;;[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曹小燕,孟志勇;[J];北京测绘;2004年01期
马运超;孙晋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白穆;赵玉萍;;[J];测绘标准化;2006年02期
吴升,华一新,王钦敏,励惠国,戴友锋;[J];测绘工程;2004年04期
胡新玲;张宏飞;;[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王海军;石伟伟;;[J];地理信息世界;2007年03期
殷福忠;刘红军;丁明柱;张延波;;[J];地理信息世界;2008年06期
梁松;郝力;靖常峰;;[J];地理信息世界;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必胜;肖剑平;;[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顾晨刚;杜建刚;尹少鹏;;[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吴丽清;蒋茂彪;张勇;;[A];2007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卢咏华;张同力;严劲松;;[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卢咏华;张同力;严劲松;;[A];测绘荆楚——湖北省测绘学会2005年“索佳杯”学术论文集[C];2005年
王亚男;;[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王玉印;邢世和;刘留辉;;[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邓院昌;宁洪涛;王铁强;;[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孙周亭;张超;杨建宇;朱德海;;[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伟强;[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邱奎宁;[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3年
包世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褚晓明;[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袁中智;[D];武汉大学;2005年
刘永强;[D];新疆大学;2007年
袁永博;[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王勇;[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颜文涛;[D];重庆大学;2007年
朱顺痣;[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培培;[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硕;[D];郑州大学;2010年
许晗;[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陈德峰;[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李晓媛;[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曹威;[D];宁波大学;2009年
聂启祥;[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李平;[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黄丙湖;[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李芳;[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升,王家耀;[J];测绘通报;2000年03期
卢娟,李沛川;[J];测绘通报;2005年02期
卢娟,李沛川;[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年01期
魏利国;;[J];电工技术;2007年05期
沈立勇;;[J];地矿测绘;2008年01期
丁称长;;[J];电力建设;2006年01期
罗建生,李鹏,郎卿,徐长林;[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1期
陈竟成,张学松,于尔铿;[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8期
罗小莉,张志强,韩贤斌,邬俊杰;[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24期
翁颖钧,朱仲英;[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剑锋;赖婕妤;;[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年12期
史煜;闻爽;任国忠;;[J];农村电气化;2006年01期
丁称长;;[J];电力建设;2006年01期
许童羽;曹英丽;朴在林;;[J];电力信息化;2006年03期
吴秀君;;[J];福建电脑;2008年04期
张立国;刘永福;陈丽;刘江涛;刘伟娜;;[J];农机化研究;2008年06期
周岳川;;[J];企业导报;2009年07期
梅晓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年09期
房玉龙;桑国庆;王旭波;吴立福;陈通;;[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06期
刘晨号;;[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雅敏;张勇一;杜异卉;范幸义;;[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赵景伟;吕京庆;;[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朴在林;许童羽;曹英丽;杨光;;[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孙玉婷;张书亮;;[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赵连钧;;[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柳林;李万武;卢秀山;;[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庄学强;李品芳;;[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邢怀学;葛伟亚;董志高;田福金;;[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薛正哲;马强;;[A];安全高效矿井机电装备及信息化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罗芳;安廷波;;[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于翔;[N];网络世界;2010年
刘巧玲 许继楠;[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林英;[N];光明日报;2009年
杨黎明 卢伟萍;[N];中国气象报;2010年
李大庆;[N];科技日报;2010年
刘建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王娟;[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王亮;[N];中国文物报;2008年
刘修兵;[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立实;[N];中国测绘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月娥;[D];新疆大学;2010年
杨同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春;[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付博;[D];吉林大学;2011年
马海民;[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李伟;[D];重庆大学;2010年
杜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卢斌(王莹);[D];西北大学;2010年
虞汉华;[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朱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连明;[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王军皓;[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张炳焜;[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张伟;[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黄仪;[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詹伟;[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曾春阳;[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蒋熠;[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阚龙攀;[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张培斯;[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山东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新的媒体形态,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和Wbe2.0、3G技术的推进,新媒体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传播因其传播方式的高度自主性、广泛参与性、去中心化的互动性等特点,使广大民众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虚拟生活方式,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道德层面的积极影响和严峻挑战。一方面使学生增强了民主、平等、独立等现代伦理意识,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传播信息内容的繁杂性、传播方式的的隐蔽性,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冲击,对大学生的道德自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提出了挑战,新媒体传播创设的虚拟与现实并存的环境,给传统的德育观念、手段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很好的机遇。如何在伴随新媒体而来的信息化、全球化的现代境遇中,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
本文结合新媒体的特征与功能,以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新媒体环境下道德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创新的指导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形式、教育途径、教育队伍建设、教育环境、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全文除导论和结语外,共分十一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媒体形态经历了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到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当前新媒体的主要类型有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媒体,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自主性和参与性、共享性和社群化、个性化与受众的分殊化、信息内容的多元化等特征,具有传播大众文化、引起人们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建构公共领域、推进社会民主、影响社会舆论等功能。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拓展教育载体、传播道德价值、促进教育的互动性及主体性的发挥等机遇。同时道德教育创新是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的必然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道德教育现代发展的自身需求。
当前道德教育已经根据新媒体带来的新变化在教育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运用新媒体的自觉性不强,没有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与新媒体教育的合力作用,对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把握不准确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道德教育指导理念、模式、内容、方法、途径、队伍建设、新媒体管理机制,教育评价机制与新媒体环境不适应。
在新媒体创设的虚拟与现实共存、多元化的环境下,应创新道德教育指导理念,树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整体育人理念,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的理念,道德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道德整体发展趋向相一致的理念,道德教育内容、方式、方法、途径与新媒体传播规律相一致的理念;应根据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建立新媒体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结合的道德教育模式,建立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与新媒体相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应注重新媒体环境下道德教育内容的创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伦理道德教育、道德选择教育,提升学生整体道德能力和水平;应注重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形式的创新,运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德育方法,运用自主性德育、参与式德育、选择性德育、主体间性德育、嵌入式德育等新的德育形式;应注重大学生道德教育途径的创新,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主体的建构,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伦理规范建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通力合作,发挥媒体的道德教育功能;应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政府、社会、高校组成的队伍建设网络体系,丰富教育队伍的构成,明确队伍的素质要求,加强新媒体管理队伍、新媒体舆论引导队伍、道德教育队伍三支队伍的建设;应着力做好大学生道德教育环境的优化,实现中国传统社会伦理在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现代转化,优化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监控机制,优化新媒体环境,学校加强校园网管理和建设,优化校内教育环境;应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建立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四级联动的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政府对道德教育的奖惩机制。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的道德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传播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运用实证研究法,通过建立德育网站、德育播客、手机短信教育平台等方式,从实际德育工作中探索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本研究有助于宣传和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其师生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具体工作中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实际效果,并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G641【目录】:
中文摘要19-22ABSTRACT22-26导论26-42 一、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意义26-31
(一) 研究对象26-29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29-31 二、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31-39
(一) 国内研究历史和现状31-37
(二) 国外研究历史和现状37-38
(三) 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38-39 三、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之处39-42
(一) 研究思路39-40
(二) 研究方法40
(三) 欲创新之处40-42第一章 新媒体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特征与功能42-69 一、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42-49
(一) 传统大众传媒的历史演进43-46
(二) 新媒体产生的背景46-47
(三) 新媒体的发展47-49 二、当前新媒体的主要类型49-57
(一) 网络媒体49-54
(二) 手机媒体54-56
(三) 数字电视媒体56-57 三、新媒体传播的特征57-62
(一) 去中心化的交互性与即时性58-59
(二) 高度的自主性和参与性59
(三) 全球化的共享性和相对封闭的社群化59-60
(四) 个性化与受众的分殊化60
(五) 回归并造就新的人际传播模式60-61
(六) 信息内容的海量繁杂和多元化61-62
(七) 多媒体与超文本62 四、新媒体的主要功能62-69
(一) 传播大众文化,展现真实虚拟的文化62-64
(二) 引起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64-65
(三) 建构公共领域,推进社会民主65-67
(四) 影响社会舆论67-69第二章 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的重要性69-84 一、道德教育创新是其应对新媒体环境挑战与机遇的必然选择69-77
(一)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69-74
(二)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机遇74-77 二、道德教育创新是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德育意识形态功能的需要77-78 三、道德教育创新是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78-81
(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79
(二) 新媒体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79-80
(三) 新媒体环境下的道德教育创新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80-81 四、道德教育创新是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德育现代发展的自身需求81-84
(一) 新媒体与道德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契合81-82
(二)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现代发展的内涵82-84第三章 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84-93 一、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84-88
(一) 虚拟空间道德教育与现实道德教育脱离84
(二) 虚拟空间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单一84-85
(三) 运用新媒体进行道德教育的自觉性不强85
(四) 运用新媒体进行道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85-86
(五) 新媒体环境下教育的合力作用发挥不够86-87
(六)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自律状况不佳87
(七) 新媒体自身的环境状况令人堪忧87-88 二、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88-93
(一) 指导理念与新媒体的发展不相适应88-89
(二) 德育模式不适应新媒体环境89
(三) 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道德教育的特点把握不准确89-90
(四) 道德教育的队伍建设不到位90-91
(五) 新媒体管理机制不健全91-92
(六) 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健全92-93第四章 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指导理念的创新93-110 一、树立整体育人的理念93-96
(一) 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93-95
(二)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与虚拟空间教育的结合95-96 二、树立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的理念96-101
(一)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96-97
(二) 继承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及其德育价值97-100
(三) 学习借鉴西方道德及其德育文化的积极因素100-101 三、树立道德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道德整体发展趋向相一致的理念101-106
(一) 社会道德整体发展趋向决定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102-103
(二) 新媒体促进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103-105
(三) 新媒体环境下应注重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创新105-106 四、树立道德教育与新媒体传播规律相一致的理念106-110
(一)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为提升道德教育效果提供了契机106-107
(二) 根据新媒体传播特征创新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107-110第五章 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的创新110-131 一、建立新媒体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结合的道德教育模式110-120
(一) 明确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关系110-114
(二) 把握好新媒体道德教育与现实道德教育的关系114-118
(三) 建立新媒体道德教育与现实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118-120 二、建立新媒体环境下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模式120-131
(一) 教育合力与“综合教育论”121
(二) 学校、社会、家庭、学生都是教育主体121-122
(三) 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创设了教育环境122-123
(四) 新媒体使德育环境、主体、客体、介体发生了变化123-126
(五) 创建新媒体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结合的立体德育模式126-131第六章 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的创新131-156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大学生德性与德行的统一131-137
(一) 德性与德行的关系131-134
(二) 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德性目标134-135
(三) 促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性与德行的统一135-137 二、加强大学生公民伦理道德教育,塑造现代公民伦理人格137-143
(一)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民伦理道德教育的意义137-139
(二)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民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与价值取向139-140
(三) 塑造大学生现代公民伦理人格140-143 三、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道德选择教育,提升学生整体道德能力和水平143-156
(一) 道德选择的机制、自由与实现143-146
(二) 道德选择教育的内涵与特征146
(三)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的价值取向146-148
(四) 以提高道德选择能力为道德选择教育的核心148-151
(五) 以提高新媒体道德与现实道德的转化能力为道德教育的着力点151-156第七章 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形式的创新156-176 一、运用新媒体创新道德教育方法156-164
(一) 运用网络媒体创新道德教育156-160
(二) 运用手机媒体创新道德教育160-163
(三) 运用电视媒体创新道德教育163-164 二、运用新媒体创新道德教育形式164-176
(一) 自主性德育164-168
(二) 参与式德育168-170
(三) 主体间性德育170-174
(四) 嵌入式德育174-176第八章 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途径的创新176-190 一、注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主体的建构,强调道德自律176-179
(一)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特点176
(二)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176-179 二、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伦理规范建设179-180
(一) 新媒体传播彰显出传统伦理规范的滞后180
(二) 新媒体传播促使中国传统伦理向公民社会伦理演进180 三、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鉴别和运用能力180-185
(一) 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181
(二)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181-183
(三)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183-185 四、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发挥其道德教育功能185-190
(一) 媒体的道德教育功能185-186
(二) 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发挥媒体的道德教育功能186-190第九章 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队伍建设的创新190-198 一、创新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队伍建设的指导理念190-194
(一)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190-191
(二) 丰富德育队伍的构成191-192
(三) 明确新媒体环境下德育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192-194 二、创新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194-198
(一) 创新新媒体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194-195
(二) 创新新媒体舆论引导队伍建设的途径195-196
(三) 创新新媒体视阈中高校德育队伍建设的途径196-198第十章 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环境的优化198-213 一、实现中国传统伦理在新媒体时代的现代转化,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198-204
(一) 新媒体的发展对中国传统伦理的挑战198-199
(二) 新媒体环境下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现代转化的取向199-200
(三) 新媒体传播促进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现代转化的内在机理200-202
(四) 新媒体传播促进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现代转化的实现机制202-204 二、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机制,优化新媒体环境204-209
(一) 新媒体管理存在问题分析204-205
(二) 建立与新媒体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205-207
(三) 加强新媒体传播法规和伦理规范建设207-208
(四) 创新新媒体管理技术208-209 三、学校加强校园网管理和建设,优化校内道德教育环境209-213
(一) 完善校园新媒体管理制度209-210
(二) 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新媒体管理210-211
(三) 培养校园新媒体管理人才211
(四) 引导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习惯211-213第十一章 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213-233 一、建立新媒体视阈中政府、社会、学校、家长联动的道德教育评价体系213-230
(一) 大学生道德教育评价机制的内涵213-215
(二) 国内外大学生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可供借鉴的经验215-219
(三) 创新新媒体视阈中道德教育评价的指导理念和原则219-221
(四) 新媒体视阈中道德教育评价的主体221-222
(五) 新媒体视阈中道德教育评价的内容222-223
(六) 新媒体视阈中道德教育评价的方法223-227
(七) 新媒体视阈中道德教育评价的实施227-230 三、完善政府对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奖惩机制230-233
(一) 政府在新媒体视阈中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30-231
(二) 政府参与新媒体视阈中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建设的原则231
(三) 奖惩机制的实施231-233结语233-235参考文献235-245致谢245-246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著作、学术论文246-247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24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朝琴;[J];出版参考;2004年21期
葛敬豪;肖欣伟;刘立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顾华宁;李莉;杜春华;谢大欣;;[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5期
徐海玲;[J];传媒观察;2004年06期
燕道成;蔡骐;;[J];当代传播;2007年02期
李涛;;[J];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俞世伟;刘唏平;;[J];道德与文明;2007年04期
黄进;;[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高国希;;[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吕耀怀;;[J];道德与文明;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共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吕坤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张琰焱;[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王贤卿;[D];复旦大学;2005年
李耀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蔡丽华;[D];吉林大学;2006年
王长乐;[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仇永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燕宁;[D];苏州大学;2010年
马烨;[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涂燕平;[D];武汉大学;2005年
刘强;[D];兰州大学;2009年
焦贺丽;[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刘丽芳;[D];浙江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其海;;[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李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顾承卫;杨小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王浩斌;王飞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唐青才;朱德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周云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柏丽华;许箭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夏兰;但堂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王鲁宁;张金保;陈文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赵天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莹;;[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刘长军;;[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罗继英;;[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阳;;[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郑在义;刘辉;;[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国巧梅;;[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绪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李义天;;[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刘仁贵;;[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何敬;[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尹伟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仇贤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付明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杨雪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东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俊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陈琦;[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江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尤永;[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高冬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郑俊杰;[D];河北大学;2007年
韩家勤;[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路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赵广香;[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胡孝忠;[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李影;[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胡志明;[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守芬,孙晓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苗东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王想平;[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冯刚;;[J];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10期
沈小静;荀萍;张建宝;;[J];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11期
王玮;[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张文杰,姜素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张义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林崇德;罗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陶西平;[J];北京教育;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主任
周洪波;[N];光明日报;2001年
熊兴保;[N];光明日报;2002年
张立彬;[N];光明日报;2005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N];光明日报;2008年
刘菁菁;[N];计算机世界;2009年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3年
万兴亚;[N];人民日报;2007年
路甬祥;[N];人民日报;2007年
玄兆辉 王元
高昌林;[N];学习时报;2010年
王佳;[N];中国经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俊丽;[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曲志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杨洪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刘岚;[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郭欣;[D];吉林大学;2005年
张风华;[D];武汉大学;2005年
梅晶磊;[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李俊;[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玉平;贾巨才;;[J];党史博采(理论);2007年06期
李亚峰;;[J];才智;2011年12期
郝建民;王峰;;[J];党史博采(理论);2007年09期
董莉;;[J];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程展鹏;;[J];学理论;2011年15期
肖庆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余蕙;[J];船山学刊;2005年01期
丰根凤;刘家桂;;[J];教育与职业;2006年06期
高香;赵志玲;郭立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3期
赵留芬;;[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赖力嘉;;[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杨惠芬;;[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齐少宏;;[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张天学;;[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伍伟红;;[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霜华;;[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二中学课题组;覃炳良;杨肖;韦文宏;黄红春;陈廷斌;黄国璋;;[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黄伟新;;[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元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长春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李文建;[N];吉林日报;2005年
黄明?本报记者
刘晓峰;[N];辽源日报;2008年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基础教学系;[N];科学导报;2010年
易银珍;[N];光明日报;2009年
陈敏 通讯员
曹欢;[N];宁波日报;2009年
王宝泉;[N];检察日报;2008年
王金凤;[N];中国教师报;2005年
本报实习生
曹隆;[N];淮南日报;2005年
无锡市沁园小学
顾玲红;[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敏;[D];山东大学;2012年
曾昭皓;[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赵伟;[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赵贵臣;[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孙晓峰;[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妙芝;[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孙琦;[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杨丽;[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陈丽霞;[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李素素;[D];广东商学院;2011年
汪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王媛;[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王瑞月;[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邢璐;[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许婷婷;[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用卡逾期还款后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