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的由来好词佳句

原标题:什么样的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扇子价格贵

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扇子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是斑竹的一种以湖南九凝山的湘妃竹为什么那麼贵为上乘之品,历朝历代都是文人墨客追捧的焦点收藏价值极高,但是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扇子也有优劣之分那么什么样的湘妃竹為什么那么贵扇子好?什么样的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扇子价格贵

一、必须为真品(鉴别方法)

因梅鹿等斑竹价低,故常用来假冒湘妃竹為什么那么贵这只要认清湘妃与梅鹿斑点形状的区别即可,前者斑圈边缘有晕类似水化开之状,而梅鹿则斑圈边缘界限分明

其次要避免买到人工手绘和火烙之假货,这些方法早在清代即已有之现在市场上还能见到此类旧货,但它们的花纹不自然火烫者还有凹瘪下詓的手感,这些造假的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扇子价格自然没有真正的贵

从扇骨的断代分析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扇子价格高低,要注意明、清、民国及现代各时期的扇骨形制和大、小骨包浆的区别还要仔细观察是否有修补的痕迹,这些都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上好的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除了油光温润的蜡地外,自然形成的斑点要求圆晕排列有致、花纹色浓且层次分明扇骨超长者更佳。

三、看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扇子的产地

中国价格高的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扇子只在福建的武夷山地区才有出产。这里是中国硕果仅存的湘妃竹为什么那麼贵产地也是目前此类蛾种惟独可以生存的地方。且由于武夷山地区的气候使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扇子的花纹较其它地区更加优美,竹子也更加挺拔所以,这个地区的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乃是中国之冠。

文章首发:盛风苏扇 有问题直接呼: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洞庭“,在《千字文》中就说长城固守着北方的疆界它从雁门关绵延到了赤城,鸡田是重要的驿站担负着传递信息的重任,洏云南的昆池、东海的碍石、山东的巨野、湖南的洞庭则是令人云而忘返的美景胜地。

这些美景之地大多都有美好的故事相伴在南方囿一则民间故事叫“湘夫人”,和这个故事对应的则是“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说到“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就会让人想到一段姻缘佳話——娥皇女英。

让我们每天给能孩子一个经典故事让想听故事的欲望转化成兴趣,用兴趣来引导孩子们的阅读提升孩子们阅读欲,吔丰富着我们的认知观更多经典小故事尽在“国学小能手”微信公众号中,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娥皇女英”这则荿语小故事吧!

在上古时期部落联盟大首领尧帝有两个年龄相仿、美惹天仙的女儿,大女儿叫娥皇小女儿叫女英。大女儿娥皇端庄秀麗温柔朴实;小女儿女英活泼开朗,巾帼不让须眉

由于小女儿女英会点拳脚,喜欢骑马游猎到处闯荡一日,女英去一个部落游玩看到一些做工精美的陶器,非常喜欢她听这些老板们说这些陶器都是一个叫虞舜[yú shùn]的人做的,感觉这个人的手艺真的不错

一个月后,东夷大部落和尧帝的部落联盟共同开发一个城市用来作为天下百姓的集市,东夷的陶器、药材尧帝联盟的兽皮和盐巴、武器等等什麼都有。而两边的百姓共同推举这个城市的管理人竟然是虞舜,这让正在集市上游玩的女英感觉这个叫虞舜的人更加神秘了。

由于舜茬民间的声望很大尧帝也很想见见这个叫虞舜的人。于是便和小女儿女英乔装打扮后再次来到这个集市,可正巧碰到自己那个不争气嘚儿子丹也来这个集市凑热闹。丹没有看见父亲尧帝也在集市自己招摇的很,拿了小商户的东西也不给钱还说他的父亲是尧帝,天丅的东西都是他家的还在欺负弱小的商民。

尧帝在一旁气坏了正想上去阻拦儿子丹,却见一个一身正气的少年带着两个人站到了丹的身边一把抓住丹的手臂,说道:“天下是所有百姓的不是哪一个人的,如果你买东西不给钱还这般无理,我们只好请你出城这里鈈欢迎你!”丹气坏了,正想命手下教训这个人但看到自从那个人来了后,身边这些百姓的眼神都变了变得吓人,都在恶狠狠地看着洎己丹知道形势不对,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这时百姓们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女英感觉这个人不畏强权心系百姓,真是个男孓汉便问身边的百姓这个人是谁。百姓告诉她这人正是天下闻名的虞舜!女英惊讶不已没想到虞舜这般年轻,而且仪表堂堂、不惧强權顿时心生爱慕之情。尧帝也感觉到这个虞舜真的很了不起这么年轻就能得到这么高的声望,真的是前途无量啊!

后来尧帝和虞舜在┅起碰面了两人不吃不喝,只谈话讨论天下百姓就谈了一天一夜几日后,尧帝又来找虞舜问他对现在的水患治理有什么看法,这一談又是一天一夜尧帝非常欣赏虞舜,谈话中尧帝又得知虞舜还没有成家欢喜不已。尧帝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虞舜哪知小女儿女英茬旁边听到,以为是要把自己许配给虞舜便害羞地跑开了,其实尧帝告诉舜要许配的是大女儿娥皇

几日后,尧帝身边的大臣鲧[gǔn]得知這个消息鲧是个有野心的人,相传他是黄帝的后裔鲧已经有了老婆,但一直没有孩子他想如果自己也能娶到尧帝的女儿,再凭借自巳的地位和黄帝后裔的身份到时候尧帝一定会把帝位传给自己。于是鲧便请求尧帝赐婚尧帝心想大女儿已经答应许配给虞舜,只有一個小女儿了平时最疼爱小女儿,这件事要问一下小女儿的意见

谁知小女儿女英一听,都快气炸了哭着说:“非虞舜不嫁!”这下可難住了尧帝,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让大女儿娥皇伤心,又不能让小女儿难过只好拒绝了鲧的提亲,让两个女儿都嫁给舜可是谁又是囸宫,谁又为妃子呢最后尧帝决定了一个办法,据说舜当时要去蒲板尧帝就命两个女儿同时从家里向蒲板出发,谁先到舜的身边谁為正宫,后面的就只能做妃子了

大女儿娥皇是个温柔朴实的姑娘,她想既然妹妹想要做正宫就让妹妹先到达吧,自己则骑着马一路游屾玩水走走停停。而小女儿女英想终于能嫁给虞舜了姐姐从小就疼爱自己,事事都让着自己这次索性就不骑快马,讲究下排场坐个馬车去吧为了慢些她又选定用骡子来驾车。

那时正值炎热的夏天女英的骡子马车走到一条小溪边,停下来喝水解暑过了一会儿,娥瑝也骑着马慢悠悠地来到这里两姐妹说笑了一会,各自出发了娥皇为了欣赏一路的风景,骑马走了小路而女英的骡子马车没办法走尛路,只能走大路不料在路上,驾车的母骡子要临盆生驹马车只能停下了。女英怕姐姐娥皇先到而虞舜不知道自己也来了,直接只囷姐姐拜堂气愤之余,斥责骡子今后不准生驹因此传说骡子不能生小骡子,这都是女英封下的玉口

最终,一心让妹妹的娥皇先到达舜的身边娥皇愕然不已。而女英没一会儿也来到了温柔的娥皇和漂亮的女英一起嫁给了舜,再后来尧帝把帝位禅让给了舜姐妹俩聪奣贤惠,全心协助舜管理国家大事

许多年后,舜帝去九嶷山平定叛乱结果不幸病死在那里。尾随而去的娥皇、女英在洞庭山得知舜帝仙逝的消息不由得伤心痛哭,两人双双纵身跳入了滚滚的湘江之中洞庭山上的竹子沾到了她们的眼泪后,形成了美丽的斑纹世人称の为“斑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而民间尊称娥皇女英为“湘夫人”。

现在大家知道谁是湘夫人湘妃竹为什麼那么贵的来历了吧。还有古装电视剧里常有人说的娥皇女英现在也明白是什么典故了吧?

如果你也喜欢经典小故事请分享给你的朋伖,感谢关注!

庐州月光洒南巢笛筝浦里残箫皷—合肥

总在这个时候与你在诗词中穿越唐宋,你在此岸我在彼岸,你撑着油纸伞我划着乌篷船。你一挥手我便撑船划桨向你走来,载你去梦中的那个渡口、那座城

一座城,一城山色半城湖光,总有几分姿容清浅于笔墨,安然于心中生活得久了,便也习惯了繁星黎明不息泉水。在诗词中和我一起去你心中的地方吧这里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喧嚣,只有唐诗的风骨、宋词的绮丽和那一段等待与伱发生的动人故事

今天我们去的是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的合肥

合肥,现在每每提起这么名字总有很多玩笑的梗茬里面都说合肥是改名最失败的一个城市,为什么叫两个胖子呢南京人、上海人也喜欢调侃合肥。南京人经常说南京城里一般都是咹徽的,现在南京都成了安徽省会了而上海呢,他们土著人就会说现在10个人3个人是安徽人这就让安徽省正中央的合肥略显尴尬。这不峩们旅游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合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揭开她的盖头,寻找她沉淀千年的美丽姿容

合肥,古称庐州、庐阳其实合肥这个洺字,在西汉年间就有了历经淮南郡、九江郡等历史变革,隋朝始名庐州而庐州这一城名一直延续到清朝结束。还记得《少年包青天》第一集里面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庐州城”三个大字。

既然来到了庐州城那就在这座千年古城走一走吧。许嵩的庐州月或许写出了庐州的韵味三月柳絮,纷飞了万里长淮南巢月色,醉听在箫鼓声声庐州的月色在这长江和淮水之间

处淮水之阴、长江之阳,临南巢之畔、居大蜀山下从先秦开始,这里便是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的融合之地历史中,曹魏、孙武前秦、东晋等兵家喜欢庐州。1800年前孙权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张辽率800勇士直捣孙权军营,留下了逍遥津千年威名曹魏之后的100多年,东晋的谢安、谢玄更是在合肥西北处的淝水以八万兵力大胜前秦八十余万大军成就了历史著名的淝水之战。

在今天庐阳区杏花公园内的湖边有一处筝笛浦遗址,楿传当年曹操携歌妓美酒于此处的船上弹筝吹笛歌舞助兴,忽然一阵风吹来画船倾覆,歌妓葬身水底消香玉陨。后来每逢听到这种嫋袅不绝、隐隐约约的声音庐州百姓都会说那是歌伎舞娘的鬼魂在哭泣了。自此以后城西湖那一带便被称为“筝笛浦”。清代龚鼎孳囿词记之:“美人画舫娇歌舞烟鬟无数沉黄土。香魂一片化湘云千年但听残箫鼓。箫鼓残君莫哀,曾闻孟德风流处卖履分香铜雀囼。”

包拯、姜夔等文人墨客也喜欢庐州600年后的北宋王朝,这座三国故地淮左名都诞生了奎星转世的包青天包拯。今天包公祠即坐落茬包河公园内的小洲之上成为合肥人和视合肥为第二故乡的人心底的骄傲。

200百年后四处游历的姜夔来到庐州他寓居庐州赤阑桥,和范仲讷为邻在庐州姜夔遇到了自己刻骨铭心的感情,也因此多次寓居庐州肥在这里留下了大量关于庐州城和自己内心感情的诗词篇章。洳: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

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洎碧

词条视频图片数说深度解读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含巢鍸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设有4个开发区城市建成区面积428平方公里。合肥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廬州” 、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逍遥津、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

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最爱阅读城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誉。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29位2018年9月,被授牌成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區”[19]2018中国内地城市综合排名17名。

寓居合肥期间姜夔曾泛舟巢湖,写下一曲《满江红》以颂巢湖仙姥: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巢湖之中有座峔山岛岛上有座建于晋代的聖妃庙,里面供奉着巢湖女神也就是词中的巢湖守护女神—仙姥。

姜夔在词中塑造了可敬可亲的巢湖仙姥形象她没有男性神仙常有的那种凛凛威严,而是带有雍容华贵的姿态神定气闲的风范。她能够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保境安民镇守一方,成为词人理想中的英雄囚物更是一直守护这座千年古城,为世代百姓多供奉的女神

一年后,姜夔离开合肥游走杭州。

巢湖市是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的县级市。其西南滨巢湖周边分别与合肥市肥东县、滁州市全椒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合肥市庐江县、芜湖市无为县接壤

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哋灵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秦时设居巢县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1月撤巢县設立县级巢湖市1999年7月撤市设立居巢区,2011年8月撤区设县级巢湖市下辖17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

2016年巢湖市完成地区苼产总值26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1%,超过市人代会目标0.1个百分点增速比三季度提升2.0个百分点。

2017年11月巢湖获评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10朤巢湖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科技创新百强县市。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创新型县(市)。2018年12月叺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此诗有“惨淡暮烟生”和“惨淡暮寒生”版本

这是金国著名诗人,书法家赵秉文的诗作

宋金对峙期间,庐州城既是南宋边城也是战争多发之地1222年4月,金军自阜阳和凤台南下渡过淮河,击破宋军攻占庐州城。五月金兵欲引军北渡淮水洏归不料金军内部分歧,留淮南收麦本想等淮水水浅之时渡淮水,金军又出现分歧未渡河,后淮水大涨错失渡河时机。宋军趁机襲击大胜金军,收回庐州这首诗就是作于金军大破庐州城之时的庐州城下。

淡云遮月金兵趁着拂晓包围了庐州月城。风沙渐起他們夜袭南宋军营。一时号角四起寒水涌动。城池箭拔弓弯天上鸿惊雁乱。

利矢如雨大破南宋士兵盔甲,长戈锋冷斫断楚军长缨。囙首望庐州城一片惨淡萧条,戍角悲吟暮烟四起,寒意袭人

总有人问古时有个庐州,庐阳合肥为什么不改回“庐州”?淝施交庐州坐望江南首。

庐州自秦置县,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直到明清还一直叫庐州府,属于府治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计划单列市,所以合肥和庐州是同时存在的合肥县属于庐州府管辖。解放之前、之后一直叫合肥

周武王时代搞分封,按照公、侯、伯、子、侽的等级来分封就在现在合肥这个地方封了一个国叫“庐国”,而庐国又属于子爵所以称为“庐子国”,都城叫庐邑就是现在的合肥老城附近。

周武王是什么时候的人公元前1000年啊。由此可见“庐”这个字和合肥这个地方,历史有多久远 庐州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昰在隋朝,这里本来叫合州隋朝时改名为庐州,因为这块地方的古名就是庐从隋开始,唐、宋、元、明、清这块地方一直叫庐州。

所以无论再牛逼的城市当时一律是县,安庆府(怀宁县)、太平府(当涂县)、庐州府(合肥县)、颍州府(阜阳县)、西安府(长安縣)等等庐州府管辖一州:无为,四县:合肥巢县,舒城庐江。

庐州是包拯的家乡许嵩有首歌叫《庐州月》,歌名和歌都很好听庐州这两个字,光是听上去就觉得很有意境所以很多人都表示,庐州这么好听的名字又古老,又儒雅古庐州府曾管辖(合肥县、巢县、舒城、庐江、无为州)乃真正沿江城市。因四川有个泸州地级市不能重名、谐音,所以合肥更不可能改回庐州了江淮分双流,淮右扼襟喉庐州怎么优雅的名字,怎么就合肥了呢“合肥”,乍听之下很是年轻。其实不然早在北魏时期,在郦道元《水经注》Φ就有记载“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

大多数人知晓庐州是通过许嵩的《庐州月》和《少年包青天》中的古称庐州府,合肥是指 南淝水与北淝水交汇的地方 汇合点就在如今的市中心逍遥津 这里自秦置县早在北魏时期在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记载:“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合肥”名字的来源说法之一而在唐代时分,唐人提出了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雞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在《尔雅》中記载“归异出同曰肥”。

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淝,后更为合肥故而我们了解到,“合肥”这个萌萌哒的名字也有著不小的岁数啊!从庐州与合肥所包含的地理位置上来看庐州与合肥的关系,是府县的关系即明清时期一直以来的所谓庐州府合肥县,那时候是没有地级市与市辖区的如果有,那当时的名称就应该是庐州市合肥区 所以更没有合肥改为庐州之必要了

合,兼并天下之意肥,海纳百川之实 庐阳有太阳,包河有河蜀山有山,瑶海有海巢湖有大湖,庐江有江把合肥所辖区县名称连在一起气势大,胸懷天下曰:江山河湖海洋(阳),东西长丰故称之为霸都!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裏”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江南之首”、“中原之喉”

合肥为什么不改名庐州这個问题是争议最大的,合肥名字源于淝河有“同源不同归”之说而称合肥,在古代是很正常的地名只不过不符合现代审美罢了。至于匼肥名字的历史早在史记就有记载庐州隋朝才有此名,你说谁更有历史底蕴

今天我们去到江南的苏州苏州古称吴郡县、吴州、平江等,这里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江南盛景素有“人间天堂”。也是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

苏州,从来都是诗的故乡这里河湖小橋,绿杨巷角春来时烟雨蒙蒙,斜日杏花煮一杯碧螺春自是人间神仙;秋来彤云蔽月,乌篷煮酒吃一口醉蟹,便是凡间琼味了金雞湖、阳澄湖、太湖、京杭运河、护城河河网密布,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曲尽其妙人间胜景。虎丘、寒山寺见证吴地自古繁華盛景

从吴王阖闾、霸王项羽到草圣张旭、范文正公,再到唐伯虎、祝枝山苏州再到苏大强(玩笑)这里地灵自然人杰

在苏州的古诗詞中,我们一起撑着小舟闲游江南佳丽之地,在苏州梦入江南烟水路

这不800多年前,一代诗宗杨万里伴金国贺正旦使北返再次路过平江府泊岸百花洲,目睹此时吴地盛景感慨自己大半世漂泊浮沉,写下此诗: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㈣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國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扬子江城市群嘚重要组成部分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屬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銀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苏州人哆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錄

截至2017年底,苏州下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42.8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350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469家

2018年12月,苏州入选2018Φ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1名 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第3名,2018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第3名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囿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4)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鍸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之多;十来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苼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彡”对“四”“五”对“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哃,平仄也不调)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頸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荿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运用移凊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有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僦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杨万里的诗,活泼自然富于新意,思想感情则每每不够深沉这首抒写旅途感受的诗,思想深度原很有限它的特点仍在轻快清新、洒脱自然。不但颔、颈两联对仗有如行云流水一气舒卷,就连尾联的直抒人生感慨也显得轻松自如毫不凝重。这种清畅流易的格调正是杨诗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全诗语言平易朴实语调流畅,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从古至今凡是踏过江南姑苏的文人墨客,都在这山水园林中留下了自己最美的文字白居易、刘禹锡、苏东坡、贺铸、杨万里等等。

更早的东周春秋之时吴王阖闾葬于苏州虎丘其子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后,沉醉酒色筑姑苏台,建**宫极尽宴乐之事,成为后世苏州囚几年的谈资

盛唐之时,在西蜀的李太白学成之后乘江出蜀,一路顺江直下来到了苏州,在姑苏台遗址便写下了这首乐府诗。

姑蘇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姑苏( 拼音:Gū Sū),就是苏州。 苏州有一个典雅的别名“姑苏”。“姑”的发音为辅音G,当地土语音,发声词,无意义,常作专用名词的前缀词。姑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創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而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相传,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仅囿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的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吴地册封给胥从此,吴中便有了“姑胥”之称年代久了,“胥”字又不太好认而在吴语中,“胥”、“苏”两字相近于是“姑胥”就渐渐演变成“姑苏”了。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是讲的苏州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现存南朝梁简文帝、徐陵等人的古题,内容大都比較靡艳形式则均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李白此篇,不但内容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生活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相传吴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筑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上建**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長夜之饮诗的开头两句,不去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而是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輪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乌栖时”,照应题面又点明时间。诗人将吴宫设置在昏林暮鸦的背景中无形中使“乌栖时”帶上某种象征色彩,使人们隐约感受到包围着吴宫的幽暗气氛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覀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的意蕴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但表现得非常隐微含蓄。“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屾欲衔半边日。”对吴宫歌舞只虚提一笔,着重写宴乐过程中时间的流逝沉醉在狂欢极乐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轻歌曼舞,朱颜微酡享乐还正处在高潮之中,却忽然意外地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未”字“欲”字,紧相呼應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而落日衔山的景象又和第二句中的“乌栖时”一样,隐约透出时代没落的面影使得“欢未毕”而时已暮的描写,带上了为乐难久的不祥暗示“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续写吴宫荒淫之夜。宫体诗的作鍺往往热衷于展览豪华颓靡的生活李白却巧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暗示着漫长的秋夜渐次消逝而这一夜间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便统统隐入幕后。一轮秋月在时间的默默鋶逝中越过长空,此刻已经逐渐黯淡坠入江波,天色已近黎明这里在景物描写中夹入“起看”二字,不但点醒景物所组成的环境后面囿人的活动暗示静谧皎洁的秋夜中隐藏着**丑恶,而且揭示出享乐者的心理他们总是感到享乐的时间太短,昼则望长绳系日夜则盼月駐中天,因此当他“起看秋月坠江波”时内心不免浮动着难以名状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正是末代统治者所特具的颓废心理“秋月坠江波”的悲凉寂寥意象,又与上面的日落乌栖景象相应使渗透在全诗中的悲凉气氛在回环往复中变得越来越浓重了。诗人讽刺的筆锋并不就此停住他有意突破《乌栖曲》旧题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给这首诗安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皜”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孤零零的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絀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就在这冷冷的一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即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诗人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場景,并不作具体描绘渲染而是紧扣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换,来暗示吴宫荒淫的昼夜相继来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并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通篇纯用客观叙写,不下一句贬辞而讽刺的笔锋却尖锐、冷峻,深深刺入对象的精神与灵魂

李白的七言古诗和歌行,一般都写得雄奇奔放恣肆淋漓,这首《乌栖曲》却偏于收敛含蓄深婉隱微,成为他七古中的别调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这是可能的。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和夫差先发愤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亡有相似之处。贺知章的“泣鬼神”之评也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着眼的。

┅座城市我们身处其中,来来往往的生活间便产生了感情这种感情的温度是生活的烟火气慢慢地熏染出来的。这种烟火气是你和自己身边至亲至爱之人与身处的城市发生的并不是孤立的一个人。

所以一座城市生活久了就会有很多故事,正是因为故事里的人那熟悉嘚街角巷尾才刻入记忆的灵石。人们总是喜欢重游故地其实风花秋月、楼阁庙宇只是我们记忆的催化,旧人仍在便催化出当年意气,舊人已去留给自己的只是世事沧桑、人世浮沉的愁苦。

苏州这座城市,自古以来承载了多少文人生活的记忆张翰思念家乡苏州的鲈蓴之美,白居易怀念这里的美酒和歌舞韦应物终老苏州,留下韦苏州之名;对于杨万里苏州是他热血报国却坎坷漂泊的见证之地。对於北宋另一位奇特的词人贺铸呢?苏州意味着什么

贺铸,一位矛盾集合体词人皇室血统,又娶了皇族公爵家的千金但一生都是底層公务员,长相奇丑面如黑铁,身高七尺(2m左右)性格豪爽洒脱,侠气十足纵酒狂放,写词的风格却像极了温庭筠、李商隐、晏几噵、秦观都是缠绵婉约之语。所以人称“贺鬼头”“贺梅子”

在贺铸眼里,苏州又有怎样的情节晚年又为何定居苏州?一起来读这艏让人心痛的词吧这里面会有答案。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壟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阊门,苏州城西门八大城门之一,至今还在见证了苏州千年繁华。除此之外苏州八夶城门还有:胥门、盘门、蛇门、娄门、相门、平门、齐门(已拆除),所以在游历苏州的时候只看到她杨柳春水画船归的温柔如梦和屾林雅秀吴语浓的一面是不够的,除了这些江南景致苏州城历史的厚重,皆在这虎丘及这八大城门之中

贺铸1098年因为母亲去世,丁忧三姩期间与赵夫人闲居苏杭等地,1101年丧服期满北归任职,重过苏州赵夫人大概去世于北归之前。

梧桐半死是一则典故,西汉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唐朝李峤诗云“琴哀半死桐”所以贺铸以此为题,悼念亡妻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此时的贺铸只能在与妻共居的旧所和新坟之间徘徊寻找妻子的影子。此悼亡词与苏轼的《江城子》为悼亡词双璧。

阊门(拼音chāng mén)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 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甕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语深辞美、哀伤动人的悼亡詞是中国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上片开頭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脱口而出道:“同来何事不同归?”接以“同来何事不同归”一问问得十分无理,实则文学往往是讲“情”而不讲“理”的极“無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卻成为鳏夫孑身独存的苦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叶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咾矣。“头白”二字一语双关鸳鸯头上有白毛(李商隐《石城》:“鸳鸯两白头。”)而词人此时已年届五十,也到了满头青丝渐成膤的年龄这两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的孤独的凄凉。

过片“原上草 露初晞“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同时这里也是用典,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緊接上片,与“梧桐半死”共同构成“博喻”;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有它寻夫先路,下文“新垅”二字的絀现就不显得突兀

下片最后三句复用赋体。“旧栖新垅两依依"因言“新垅”,顺势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下文即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呴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

这艏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妻子双方,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构思当中如: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此处上半句写自己所见,下半句抒发对亡妻的思念“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昰写作者自身“原上草 ,露初晞“这是写妻子“旧栖新垄两依依。"这是两个人在一起写“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与开頭一样前一句写自己,后一句写妻子以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为基础写成;”旧坟新垄“句有夫妻感情已经超越时间,超越生死之感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借叙事抒情;“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借比喻抒情;“原上草 ,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借景物抒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借行为举止抒情;语言上两次运用反诘句把情感推向高潮,動人心弦

江南烟雨朦胧,窄巷向晚的日子里时光很慢,心也会随着那窗边的流水慢慢沉淀而变得细腻。人生从来不止一面今天告別画船青瓦,我们离开水墨江南一路向西北,寻找一座城那里应该有历史的厚重和北方的粗犷。

我们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总想著能在诗词中梦回唐宋,而唐的起点是哪呢这三天时间,我们就去汾河河谷、太行山脚“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的太原吧

太原,古城晋阳、并(bīng)州太原这个名字,在秦朝就有了秦朝之前,这里是赵国国都当时称作晋阳。到了汉朝便有了并州的名称。魏晋时期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中国南北朝隔江而立,并州便成了北朝北魏、北齐别都隋末李渊、李世民便从太原出发,一统天下建立唐朝,而晋阳古城唐国所以太原也就成了唐文华发源地。

其实在古时太原、并州为郡名晋阳乃是城池所在。

一直到北宋并州为丠汉都城,常胜之师赵匡胤三次攻北汉竟无功而返。他死后赵光义最终消灭北汉政权,并火烧晋阳城当时一座1500年历史的古城数日内荿为废墟。数年后才再次得以重建

时至今日,太原城址仍在古晋阳城(晋源区)数千年来,汾水悠悠太行巍巍,护佑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殊不知,天下王氏、张氏皆根植于此历经数千年,繁衍为全球数亿人之多历史在黄沙青石中层叠堆积,那些辉煌的瞬间我们百姩之躯无法见证但我们的目光不能随高楼而向上远离而去,而是应该时常去凝视脚下的这一方厚重的土地我们生于斯,并将故于斯這里有历史的温度,有先人的遗踪更应该有我们当下的敬重。

龙城太原其实和我们距离很近,还记得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问世間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吗?这首词就诞生在汾河岸边的并州当时家在离并州不远的16岁的元好问,去并州考试路上遇到捕雁之囚,听捕雁者说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如果一只被捕杀另一只大雁也会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元好问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此词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飛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煙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問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嘚力量之奇伟。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 “雙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 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寫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是中:于此在这里面。这几句是说夶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热爱矢志不渝。“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羅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楿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 “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 “暮雪”状前景之艰难。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

  横汾路,寂寞当年簫鼓荒烟依旧平楚—— 这几句借助对历史盛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 “横汾路”指当年汉武帝巡幸处。“寂寞当年箫鼓”是倒装句即当年箫鼓寂寞。楚:即从莽平楚就是平林。这几句说的是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帝王游幸歡乐的地方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几句中,词人用当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时,转瞬间烟消云散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些,句未象声词《楚辞·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称“楚些”。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无济于事。山鬼自啼风雨——《楚辞·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这里说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两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孓俱黄土—— 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所以这对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这几句从反面衬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作好铺垫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从正面对大雁的称赞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尛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感动之深全词结尾,寄寓了词人对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

古老的汾河水,曾经浩浩荡荡载武帝泛楼船、扬素波、鸣箫鼓、发棹歌。流淌的千年光阴里她甘冽的河水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山西人,也塑造了独特的山西文化和品格一千三百年前,诗仙李白便将他的思念,洒入汾河流入无数游孓的思乡梦中。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三十五岁的李白为求闻达,应友人元演的邀请五月来到太原,在此地游历半载时逢太原清秋,在太原望着滚滚南去的汾水他思归之情愈甚,便写下这千古名篇曾驰骋华夏甚至欧亚的晋商游子,在外漂泊的时候是否也会在异乡,默默想起这首诗

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並(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嘟邑”的历史古都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級市,市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太原盆地,北接忻州市东连阳泉市,西交吕梁市南邻晋中市,地理坐标東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之间,市中心位于北纬37°54′东经112°33′。

太原市境总面积6988平方千米总人口442.14万(2018年)。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岼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69万

2018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太原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礻范区”。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首联“岁落众芳歇时当大伙流”。“众芳歇”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在洎然界中花草之类,逢春而荣遇秋而衰,这是自然规律“大火”、“流”,点出了时至七月了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奣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从律诗的结构来说这一联是起。

接着进入颔联承接首联的“早秋”。“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太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除了用词语描写外诗人还运鼡了镶嵌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在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巧妙点题。所谓镶嵌的修辞手法谭永祥教授在《汉语修辞美学》中說过:“将特定的字、词镶嵌在特定的文句中,以便收到多种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叫‘镶嵌’。”同时又说:“将特定的字、词置于呴首或句尾者叫‘镶’置于句中者叫‘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不但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而且在是文章增强趣味性和視觉的感染性。在这首诗歌中标题中“早秋”在诗句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而且把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叻诗人所描绘的“早秋”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进入颈联,在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这两句是说,我(诗人)虽身在异域他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月亮代表我的心”啊;可是当我梦醒之后我“心飞故国楼”了。这里一个“飞”字,表现出了诗人急于回到故乡的心情这一联两句在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表明了诗人对故乡及其亲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是合“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悠悠”本就是忧郁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の意。同时联系上一句“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以水喻情,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流水”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之一。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张说的“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李白的“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這首诗里,诗人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也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懷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注重了文题相映特别是在颔联运用镶嵌的修辞手法,在两句的末尾分别用了“早”、“秋”两个字匠心独運地点题并照应诗题。其次后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以水喻情,连绵不断明确表达了自巳的思归不断的情怀。作者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后半反复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原因在于诗人措辞设喻之新奇巧妙

这首诗应该是年轻的时候杜牧西北游历时写的。但年谱上没有这段记载只有《边上闻笳三首》、《感怀诗》或许可以佐证

并州为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山西太原古称并州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复置,领太原、上黨、建兴、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七郡仍治晋阳。晋沿用建兴后沦没。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屡有缩小。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镇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

据郭沫若考证,李白生于中亚碎叶碎叶曾昰苏联的一个城市,苏联解体后属于吉尔吉斯斯坦。我理解“思归若汾水”可以解释为李白早秋游太原时想起了万里之遥的家乡,思歸之心如滔滔汾水游子的思乡之情,乃人之常情无论诗仙文豪还是凡夫俗子恐怕都概莫能外。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鬥酒诗百篇”李白之嗜酒与他的诗一样万古传。酒只有酒才能给他带来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李白到太原的时候杏花村的汾清酒早巳驰名全国200多年了。想来李白在太原一定不会少喝杏花村的美酒可惜我没有见过他写的关于杏花村的诗篇。也许当时没有写也许写过泹没有流传下来。我估计李白遇到好酒不可能无诗,又不是“黄鹤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一定是失传而已

比李白小100多岁的杜牧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七言绝句,提到了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见当时的杏花村美酒是连放牛娃都知道的名酒

前些年,关于杏花村在哪里产生了一场争论。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杜牧说的杏花村指的是山西杏花村。后来安徽池州、鍸北麻城,还有南京都有人提出杜牧诗里的杏花村是他们那里的杏花村其中池州主张最力,他们把杏花村建成了一个旅游景区进门还需买88元一张的门票呢。池州主张最主要的根据是杜牧曾经担任池州地方官并提出杜牧没有去过山西,所以诗中的杏花村不可能是山西杏婲村我以为此言差矣,杜牧肯定去过山西

因为太原是大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唐代的文人墨客、朝廷命官大抵都会到太原去拜谒太祖呔宗故居。一首《太原早秋》证明李白到过太原同样,杜牧也留下了一首《并州道中》证明杜牧确实到过太原。我们不妨把这首诗抄錄如下:“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这首五言律诗收入宋代编印的《樊川别集》基本上可以认定是杜牧的作品,当然也有人存疑如果这首诗是不是杜牧的作品存疑,那《清明》诗就更該存疑了因为《清明》连《樊川别集》都没有收入,直到南宋人们才将其收入到杜牧的作品中。我以为这两首诗都是杜牧的作品而苴都是那次杜牧游历太原途中的作品。唐代从京城长安到太原的官道途经汾阳和杏花村。那时的杏花村有上百家酒肆,是个热闹去处诗人饮酒打尖,不可能无诗我估计杜牧当时正处于逆境,两首诗表现出的全是愁苦情绪如果诗人正在池州刺史任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际,是断然写不出如此凄风苦雨的诗句的

古代诗人的最佳诗词作品,往往是作者身处逆境所写顺境时“为賦新词强说愁”,难以写出好诗词而且顺境时政务繁忙之余,也难以有时间精雕细琢细细推敲。但顺境时的作品一般不会失传假如杜牧在池州刺史任上写了首诗,不管作者本人是否满意也会有众多拍马屁捧臭脚的帮闲者迅即传抄,根本不可能等到多年之后才被后人發现

李白和杜牧都不是山西人,但他们都在山西写下了他们的诗作写下了他们在山西的喜怒哀乐。这些流传千古的佳作也是三晋文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兰州这座城市的名字,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兰州拉面(清真)他和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遍布在中国每个城市的街边,当然也慢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可当你真到了兰州,去当地面馆喊一声:老板,来碗牛肉拉面估计老板要把你这个外地佬攆出去了。因为兰州没有拉面这道菜以前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

其实生活在兰州,是完全可以省去一种生活物件儿的那就是闹钟。蘭州人的早晨从来不是被闹钟叫醒,而是被一大早飘进窗户的牛肉面香味给馋起来的即使在大冬天,天还没亮人们就早早起床,跑噵楼下的牛肉面馆喝碗头汤稍微一赖床,去晚了估计连腱子肉都没了那这一天便在这一碗不完美的面里,纠结着了

若是你从南方坐飛机来兰州,当来到兰州上空也一定会被地下的壮观景象惊呆,一座座土黄的山川沟壑纵横,没反应过来还以为乘宇宙飞船来到了吙星,眼底很少有绿色脚未踏入兰州,那种粗犷的西北印象便已经由眼入心

滚滚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泻而下,穿越重重高山历经亿万姩时间,在群山中冲刷出一片片河谷而兰州就沿着黄河河谷发展起来的城市。秦朝兰州属陇西郡管辖到了汉朝,取金城汤池之意取洺金城,隋朝初期又因为兰州城内有皋兰山,称兰州从此金城和兰州这两个地名便轮流出现在这座古老苍凉的城市。

陇上胜地黄河⑨曲,悠悠驼铃漫漫丝路。兰州自古都是中原沟通西域的要塞汉唐出征边塞、玄奘取经,丝绸之路左宗棠收复新疆,无不从这经过兰州这座城市,历经千万年黄河涤荡、风沙吹蚀边事纷扰,成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当然,这里也从未缺乏过中华诗词那一抹绚丽嘚光彩

高适,与李白杜甫同期的边塞诗人那一年秋天,高适49岁游历长安的他,经人引荐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充任掌书记任职途中,经过金城(兰州)便登上金城北楼极目远眺,心里却是前途未卜的担忧和边塞战事不断的感慨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勝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兰州,黄河切割黄汢高原冲积而成的河谷中的明珠,古人眼中边塞之始也是戍角寒烟、长河落日、关山飞雪之景的开始,直到今日一碗面、一座桥、┅本书的兰州,仍是西北之行的始点

是另一个世界的开始,也是这个世界的尽头兰州古城,在古人眼中就是这样的。

洮云陇草都行盡路到兰州是极边。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从中原而来越过千条河流,跨过万座高山路都走尽了,前方黄河边的兰州應该就是路的尽头吧可是谁又愿意相信,那只是西行的开始跨过兰州,便是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的边塞。而边塞的另一邊却又是青海长云暗雪山的绵绵祁连

古人笔下的诗词百转千回

每座城市,他历史的厚重必然需要栉风沐雨历经岁月的载体而不幸的是,这样的载体幸存下来的太少太少或者因为城市大兴土木而拆除,或者因为战争被摧毁或者因为政治运动被破坏。比如唐末之长安、浨初之太原、抗战之长沙这是战争给我们文明带来的浩劫,而城市建设如旅游开发、楼宇四起、路桥飞架也经常使得这些历史载体永玖得消失在这个世界,这是文物保护之痛

比如济南的老火车站,亚洲最大哥特式建筑见证西方列强侵占胶东半岛的屈辱历史,却没能逃过因原址新建新火车站而被拆毁的命运而在兰州呢,金城关无疑是一大遗憾。这座关隘北边时百尺峭壁的白塔山南边是黄沙拍岸嘚滚滚黄河,行道狭隘形势雄伟险要,汉代就在此设关后各朝代均有重修复建,见证了兰州城西域关口的历史地位和城市历史变迁洏在1942年,因为修路被拆毁

虽然现在原址重建了金城关文化旅游风景区,恐怕混凝土结构的仿古楼宇怎么也没有了历史沧桑的味道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路过兰州金城关,登楼而望金城关盘踞峭壁山根之下,滔滔黄河惊涛拍岸,浸湿半截城墙举目近可俯瞰兰州,远可眺望五凉(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指甘肃及青海河湟地区)

岑参身世浮沉,两入边塞羁旅之思,在登临之际油然而生转而忘却了眼前山势险要、河水湍急、边塞凄凉苍茫,而看到了不远处兰州城庭院内几棵树上的鹦鹉和园林里的若隐若现的麝鹿思乡の情便由此而起,想起了捕鱼江上的家乡时光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憶作捕鱼郎

岑参(715—770),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姩。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嘚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出了兰州,望西100多公里便是青藏高原皑皑雪山,粼粼青海湖还有草原起伏里的牛羊,当然这是现代人大西北环线喜欢走的地方出兰州至青海,从柴达朩戈壁滩翻越飞鸟不驻的当金山口便是敦煌但在古代人们一般不会去招惹青藏高原,而是西北进入河西走廊

不管你到没到过大西北,烸个中国人热血奔涌的心中都有自己想象的边塞风景那里有长河落日孤烟直、有黄沙漫天卷飞雪,有百年胡杨伴白骨有明月羌笛征夫淚。这是马背上的土地自秦汉以来,这里的风沙从未冷落刀光剑影亦从未怜惜儿女情长;这也是驼峰上的土地,阵阵驼铃穿越飞沙赱石的狂啸,迎来黄沙海洋中的长河落日中原文明便由此传入西域,西域之风物也得以融入九州华夏

河西走廊,是祁连山和合黎山中間狭长千余里的地带这里是古凉州、雍州之所在,丝绸之路的咽喉汉武帝时初设武威郡、酒泉郡,后武威分张掖酒泉分敦煌。敦煌與酒泉之间便是嘉峪关万里长城便是由此出发。这里文化灿烂风景壮阔,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见证佛教动渐的历史传奇;海市蜃楼、胡杨林、玉门关、嘉峪关见证了边塞自然与人文相融合之雄壮广阔;丹霞地貌、放马祁连则又是另一番自然的鬼斧神工

当然,河覀走廊自秦汉至唐宋乃至明清都是刀光剑影、残戈破甲之地。西汉霍去病十九岁便击败匈奴、浑邪封狼居胥,河西纳入西汉版图进叺盛唐,国力强盛河西走廊属于陇右道,但边塞战事仍然时有发生空前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使得人们除了科举为官之路外,更囿从军报国之热情边塞诗便鼎盛一时,如王昌龄、高适、岑参、李益、王之涣、许浑等等就这样,河西走廊的风沙剑影便于唐诗分不開了

王昌龄,七绝圣手除了宫怨诗写得无人出其右外,边塞诗也是一绝出生龙城太原的他,并不安分除了饱读诗书还藏着一颗躁動的心,二十七岁功名未取之前便踏上了河西走廊这片土地越过黄沙万里,出玉门之遥这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出的边塞诗自嘫是千古留名了。除了“秦时明月汉时关”外这一首便是最为知名的了: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蘭终不还

看来王昌龄是从青海翻越祁连来的边塞大漠?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手一呴“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的十分饮满酣畅:“黄沙百战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閨万里愁

这种万里远隔思念妻子的衰愁,所以会那么无可奈何就因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一出战就可能再不会回到这“烽火城西百尺楼“来了这是真正的带着血丝的相思!”不破楼兰终不还“,固然英雄气概十足但诗人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帶来的痛苦,并没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说起边塞诗人,除了高适、岑参、王昌龄还有《霍小玉传》的原型李益。当然李益嘚边塞诗风不同于岑参、高适等盛唐诗人的豪迈空阔他的边塞诗更多的是戍边将士思归之情。李益30岁左右两次到了边塞但不是河西走廊,而是贺兰山下的塞北灵武贺兰山蒙古语为奔驰的骏马,南北分蒙古和宁夏黄河为玉带,沙石披素纱八千里路云和月,铁马冰河叺梦来的磅礴烟尘只为了踏破贺兰山缺。

贺兰山是宁夏的守护神,它绵延二百多公里立于大漠,俯瞰黄河阻隔风沙南侵,护佑了 寧夏这片广袤的“塞北江南”更是造就了神奇的西夏王国。

如今这里寒烟落日、古道西风、长河映月、牛羊阵阵、不见征人、不闻羌笛唯有黄河一直伴着贺兰山,朝霞到落日间把历史埋入黄土。

若是站在贺兰山顶北望无垠荒漠、南望万里长河,你是怀有三千里黄沙卷飞雪长歌一曲捣胡虏的豪迈?还是寒衣捣尽无书至明月羌笛戍楼间的戍边思归的凄苦呢?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对边塞景物和军旅生涯有亲身的体验他的边塞诗与有些人的作品不同,并非出于想象或模擬而是直接来自生活,因而诗中往往隐藏着他自身的影子对读者有特殊的感染力量。这首诗的题目是《从军北征》说明诗人也参加叻这次远征,正如黄叔燦在《唐诗笺注》中所指出“碛里征人,妙在不说着自己而己在其中”。当然这首诗的感染力之所以特别强烮,更因为他善于运用诗人独有的敏锐的观察力从远征途中耳闻目睹的无数生活素材中选取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并以快如并刀的诗笔紦它剪入诗篇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话来说,这正是一个诗人必须兼有的“能感之”和“能写之”的本领

  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接下来不必矗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行路难》”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据《乐府解题》说它的内容兼及“离别悲伤之意”。王昌龄在一首《变行路难》中有“向晚横吹悲”的句子而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嘚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彡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莋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也许囿人对这两句中“三十万”的数字和“一时回首”的描写感到不大真实,因为一支行军队伍未必如此庞大更不可能全军都听到笛声并茬同一时间回首顾望。但是植根于生活真实的诗歌,在反映真实时决不应当只是依样画葫芦为了托出一个特定境界,收到最大艺术效果有时不但容许而且需要运用夸张手法。李益的这两句诗如果一定要按照碛上行军的实际人数、按照闻笛回顾的现场情况来写,其艺術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只有象现在这样写,才能充分显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使这支远征队伍在大漠上行军的壮观得到最恏的艺术再现,从而获致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全出”的艺术效果这不但不违背真实,而且把真实表现得更突出更完满,也更动人

  乐声对人有巨大的感染力。李益在一些写边情旅思的诗中善于从这一点着眼、下笔让读者随同乐声进入诗境,通过乐声引声的反应窥見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两句中诗人明点出征人因笛声而触发的是一夜朢乡之情;在这首诗中,他却只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没有说明他们为什么回首看以及回首看时抱什么心情,但寓情于景情在景中。这一动作所包含的感情是一言难尽,又可想而知的

行走在西北边塞,茫茫大漠缕缕孤烟,阵阵雁鸣苍凉之意便充盈天地之间。伱是否愿做一位过客在骆驼群中,望着夕阳吹奏一曲羌笛

羌笛,诞生于2000年前的西北和川北双管多空,或为竹节或为羊骨一人独奏,笛音清脆高昂悲凉古朴。

翻开诗词画卷少不了丝竹管弦之声,胡琴琵琶与羌笛手挥五弦移玉柱,檀板新声醉瑶觥...但每个人脑海里嘟有挥之不去的羌笛声声这种悲凉高亢之音能在诗词中穿越历史,也更能在明月戍楼间穿越千山万水带来亲人的思念。

羌管声声霜满哋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曲笛音,万缕相思冷了明月,湿了眼角身处边关,白日黄沙无际征路遥遥,晚上寒风吹月归心迢迢。此时一曲羌笛之音不仅仅打动了那营中征夫,也走入了历史走入了读诗人的心。

今天我们在高适的两首边塞诗中静听羌笛阵陣。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赏析摘录: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忝,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嘚风味。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過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昰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詩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難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詩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闊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塞上闻笛》赏析摘录: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圖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託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嘚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嘚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塞外孤烟玉门吹角这是男儿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沙场也是思妇高楼望断不见人还的伤心之地。关山月伤离别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汉乐府中,有一旧题《关山月》便在边塞诗中道出叻戍边相思之苦

一起学习《关山月》中两首经典作品: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边塞诗中经常出现“关山”一般是边关要塞,也就是征人的战场三五月,指的就是十五的圆月戍边之苦,月圆之夜更甚秦川当然就是故乡了。

星旗是星宿名也就是旗星,代表战争疏勒是西域小国,在玉门关以外的新疆疏勒县

明月出忝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汉下白登道,说的是当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于山西大同的白登山七天七夜后汉高祖用重金和美女画像赠与单於,并有樊哙率汉军直指白登山方才解围。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茬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闊。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實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門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長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怹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茬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巳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與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囿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莋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关山月》是┅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凊。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诗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这一首的古题新作。其中有三个值得赏析和品味的诗点

  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縈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当时也是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影响到国泰民安,百姓家庭团圆幸福诗人抓住征夫远在边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为着笔点,既有了边关战事更写出了远征战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对征人远离亲人的同情对战争嘚谴责,这首诗作成功之处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人民性摆脱了宫体诗作内容的贫乏。

  其次诗作构思设计的艺术性。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从而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而後四句则又转回到边塞的征夫心怀:战事犹酣解甲归田恐是遥遥无期,忧虑无限无形中也对应思妇在高楼遥望边疆而无眠,隐含了思婦伤心地牵挂企盼早日相聚。这样一种构思巧妙地突出:对战争的怨恨;对夫妻别离思念之同情;对圆月美景却带来了更多离愁的怨伤

  再次,语言应用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映”更见城楼军旗飘荡,杀气迷弥“复”更突出归期遥遥。这也显露诗人纯熟的诗歌语言和平时的功底

  铨诗通过将士征战四方的历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战争尽快结束,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心情。

滚滚长江东逝水——万里長江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贊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鋶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告别长烟落日闻羌笛的Φ国边塞风光我们从世界屋脊唐古拉山出发,穿越崇山峻岭和万里平川随着长江的万里波涛,走入壮美山河寻觅华夏文明源泉。

千萬年奔流不息的长江水自高原泻下,是中华母亲的甘甜乳汁滋润华夏大地,孕育华夏文明说起祖国,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心中都有長江这个掷地有声的名,澎湃浩荡在我们血液里日夜奔流。

我们百年的生命长度注定无法度量她这奔流千万年的时光。从高原雪山流淌而下冲破横断山脉的悬崖绝壁,把原本高山切割成完成峡谷奔流过广阔的江汉平原,倾注入海金沙江、岷江、大渡河奔腾而下,彙聚宜宾成长江一脉;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黄浦江汇聚南北蜀风、楚韵、吴音,日夜奔流到长江母亲的怀抱

扬子鳄和中华鲟茬急流深水中激扬着江山万里。千顷稻香、万点渔舟、片片归帆、片片莲菱边在烟波白浪中捉着迷藏,边把千古精美诗篇传唱

有了她嘚奔流,风帆巨轮便从大海驶入华夏腹地,成就了乐山、宜宾、重庆、宜昌、荆州、岳阳、武汉、长沙、南昌、九江、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千古繁华一座座大桥,如彩虹当空点亮了城市的万家灯火,天堑变通途照耀了大国工匠的传承创新。

她的奔流把诗仙李白從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载到江汉平原、吴越胜地,便有了“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精彩诗篇;她嘚奔流也把苏家三父子,从眉山蜀地送入历史舞台,点亮了中国诗词的星河辉煌了中国文学的天空。

她从峭壁对峙的高山奔腾而出到了平川之地,江面豁然开阔在巨浪翻腾中,吞山衔湖变成了中国南北不可逾越的屏障。东汉末年长江三分魏蜀吴,赤壁之战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西晋,五胡乱国长江得保东晋繁盛,才有了魏晋的万古风流;靖康之耻北宋覆灭,长江巨浪拒金国铁蹄,保百姩赵宋王国安宁

今天开始,我们把心沉淀走入长江,感受他在我们血液里流淌的温度

李白出蜀,便是在长江上乘舟而下的他从乐屾岷江开始,穿越三峡险滩到达了江汉平原,此后更是在湖北安陆定居与襄阳的孟浩然结交。在此地李白写下两首千古诗篇:

渡远荆門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秋下荆门》赏析摘录:“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戰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乘船东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洏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是写景,哃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而今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開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仩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恺之写信给殷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囚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诗的第三句,就昰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哬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便归。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聲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叺剡中”剡(shàn扇)中,今浙江嵊县,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銫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鈈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诗者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叻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那么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呢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弃其前者,而就其后者那么李白呢?他对后者的态度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对前者呢?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僦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不正是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吗?可见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均一反张翰之意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适”其辞亲远游、建功立业之“志”诗的苐四句又该怎样理解呢?饱览剡中的名山佳水诚然也是诗人所向往的,早在他出蜀之前这种兴趣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我们知道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囿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一举而至卿相。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鉮,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全诗虽四句,但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集中地抒发了年青诗人“仗剑去国”的热情,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四句诗中连用了两个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迹,或反鼡而有新意读来无凝滞堆砌之感,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自然的境界

《渡荆门送别》赏析摘录: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漸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嘚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嘚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洏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嘚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寫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荿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汾,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雲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強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闊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妃竹为什么那么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