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经典散文精选选有感5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
看《包氏父子》有感(500字)作文
来源: 时间:
精选作文:看《包氏父子》有感(500字)作文
  有一种爱是无私的;有一种爱是严厉的;有一种爱是高如泰山的;有一种爱是浩瀚如海的;那便是父爱。在成长的道路中父亲给我们的绝不比给了我们生命的母亲少。因此,违背父亲意愿的人是叛逆的;辜负父亲的人是没用的;欺骗父亲的人是卑鄙的!然而,在电影《包氏父子》中,包国维的行为举止更是不可饶恕的。  《包氏父子》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包国维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由爸爸将他抚养长大,可他却处处给爸爸添麻烦,欺负爸爸不认识字,天天在家看不健康小说,还骗爸爸说自己正在用功学习,吩咐爸爸给自己端茶,递香烟。在学校里也不正经,不学好的,和别人攀比,最后,因为听别人的教唆而跟同学打架,不仅要赔医药费,还被学校开除了。老包(包国维的爸爸)流下了百感交加的泪水&&  这都是包国维自作自受,只是可怜了老包的良苦用心,可怜老包辛苦了一辈子,就是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够出人头地,这样,自己再苦也值了。可包国维偏偏不如老包的愿,还使得老包万念俱灰。相信老包最后的心情一定又伤心,又难过,又无奈,又恨铁不成钢。  这部电影同时也是非常具有教育价值的,它能给生活中想包国维这样的人当头一棒,也能让许多同龄人知道做家长的有多么不容易。所以,我们不能当&包国维&,也不能让家长当&老包&,那样就太大逆不道了。&&&&六年级:胡梓晗
篇一:包氏父子
《包氏父子》。它讲的是民国时候的故事。老包在富人家里做佣人。他没有文化,但他想,如果要让下一代翻身变成富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包国维上学读书。于是老包节衣缩食,东挪西借供应儿子上学。包国维五岁时,死了母亲,面对得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他本该逆境中崛起,刻苦奋进报答父亲的,然而,事与愿违,包国维丝毫不考虑父亲的艰难和自己的前途,他不思进取,整日跟富家公子鬼混,讲吃讲穿,寻衅滋事。包国维最终被学校开除了。除夕那天,面对一个个索债的人、面对欢天喜地的节日场景、面对不争气的儿子,老包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代替他言语的只是那两行不停涌出的悲痛欲绝的眼泪……
看完这个故事,我几乎要流出泪来,那一半是为可怜的老包所感动的,一半是为不争气的包国维而愤怒的。回过头来仔细地想一想,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包国维存在吗?每到放学的时候,校园门口,我们总能看到许多家长,他们或许刚下班,或许刚忙完自己的事情,或许还没有来及把事情干完……他们匆匆地来接我们了,在他们心里,只有我们啊!可是当他们微笑着接过我们的书包时,有谁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有谁说过一声:“谢谢!”我以前写过一篇作文叫《雨中》,那是我亲眼目睹的:大雨中的校园外,有一个腿有残疾的中年阿姨,给她的女儿送伞。女儿接过伞后,头也不回地往前走。中年阿姨拖着残疾的腿,在后面追。女儿扔下伞独自跑了!那是看不起母亲吗?当衣着寒酸的老包在大街上喊儿子时,包国维对他的同学说:那老头与我不相干!仅仅就因为父母不够体面,就变得与自己不相干了吗?!我们常听到同学们说:我的什么是什么什么牌子的,你的呢?我的什么是在什么地方买的,你的呢?爸,谁谁的什么是什么牌子的,你也给我买一个吧?妈,谁谁的什么是在什么地方买的,你也去什么地方给我买一个好吗?生活条件好,吃好,用好没有什么不对,但一味讲究吃穿的同学没有吗?我们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然而,总有张三或是李四就是不求上进。老师批评,父母打骂,还是不改!我们的校园,本该是一片和谐向上的,可是,总有个别人寻衅滋事,依强凌弱,甚至还有逼着人家给自己买东西的!他们好像在向别的同学炫耀:我就是包国维,不服?……
同学们,你是包国维吗?面对包国维,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包国维啊,你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去报答你那可怜的老父吧!”面对如今校园内的“包国维”我又将说什么呢?我只能说:“同学们啊,看看《包氏父子》,好好接受一下教育吧,且莫再让包国维出现在我们身边了!”
篇二:影评写作
影视评论写作
一、电影评论的写作
由于电影评论最主要的就是对于影片本体的评论,因而我们对于评论写作的阐述也主要针对影片本身。
(一). 写影评的准备
1. 生活经验 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影片中,作为其中一个关键角色
2. 文字水平 表达的需要,能够言辞达意,表现自己的思想
3. 电影常识 是对文章进行构想的基础
4. 理解能力 是分析影片的保证
(二).写影评的步骤
1. 整理观感 看电影时带纸和笔,记录一些情节和资料,都是提示性的,要把故事看明白,弄清电影是什么类型,导演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2. 拟定提纲(不应是思路跟着影片内容走)
① 形成一个开头(最重要)起笔要奇,但要同下文符合.
最后:结论
(三)、影评写作的注意点:
1、梳理故事应该成为写作的准备,不能写在试卷上。
2、不要仅仅谈“内容感受”。
3、明白副标题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4、“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不能动手写作。
5、学会舍弃。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在一张卷子里。只要与众不同,合情合理,内部有逻辑关系就是好文章。
6、“论风格”的试卷很少能成功的原因是不懂什么是风格。“艺术特色”类的也是如此。只写一些主题、人物、结构、画面、镜头、色彩、音乐、民俗等各个方面,却很少提及这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这不是论风格。
一、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评论写作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既有着与一般理论文章写作共同的特点,也具有与一般理论文章写作不同的特点,因此,应当基于其特点,注重其内在的写作要求。
1、立意深刻,首先应做到观点的正确与准确,同时尽可能做到富有新意和深度。
2、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应当严谨与完整,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应联系紧密,合乎逻辑。其语言应主要是理发的语言,而不应是散文的、叙述的语言。
3、文风端正,电影评论应倡导健康的思想与审美倾向,坚守良好的文风,坚持科学的方法,以理服人。
4、行文流畅,尽可能做到文章的流畅和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其语言应做到准确、规范,富有个性。
三、常见的标题种类:
1、赞誉题。如《大兵电影?大师手法》《喜剧民族形式的成功探索DD影片〈两对半〉观后》《雅俗共赏的新尝试DD浅议影片〈神鞭〉》。
2、论断题。如《从女性崇拜的轰毁到理想人格的破灭》《〈黑面人〉的奇、情、味》《“无力回天”的悲剧》。
3、论战题。如《驳斥江兼霞的〈关于影评人〉》《情节?人物?意识DD与王一川同志商榷〈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围问题》《清算刘呐鸥的观点》。
4、批评题。如《何时梦醒?写在〈粉红色的梦〉后》《〈脂粉市场〉的三点缺憾》《白障了的“生意眼”》。
5、比较题。如《从东西文化观〈罗生门〉与〈公民凯恩〉》、《论张艺谋的“点金式”DD〈菊豆〉与〈末代皇帝〉之比较》、《电影艺术中的几泡尿》。
6、设问题。如《扩张?传播?交流?--从文化角度感受〈泰坦尼克号〉》《恶耶?善耶?喜耶?悲耶?DD话说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端盘子”的出路在哪儿?》。
7、并列题。如《〈机组乘务员〉与“灾难片”》《情境?人物?戏》《嘎劲与雅气》。
8、转折题。如《一个太阳,两种感受》《〈皆大欢喜〉看后皆不欢喜》《“西瓜地”不如“裤料”》。
9、拟人题。如《生活在叹息》《道具的抗议》。
10、比喻题。如《硬吞香蕉皮》《家:苦海方舟DD〈红西服〉印象》。
11、哲理题。如《美,是性格和表现》《立异方能出新DD谈〈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反色彩效果》。
12、熟语题。如《半场荒唐梦,一把辛酸泪DD评包氏父子“理想”之毁灭》《儿女情长,英雄志壮DD谈〈秋瑾〉中一双小独生女的穿插》。
四、开篇的方法:
开篇是文章的面目之一,不可随意处置。陆机的意见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宋代吴沆主张“首句要如鲸鲵拔浪,一击之间,便知其有千里之势。于落句要如万钧强弩,贯金透石,一发饮羽,无复有动摇之意”(《环溪诗话》)。元代陶宗仪引述乔梦符论乐府做法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辍耕录》)。明人谢榛则言:“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清代李渔作文妙法说:“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闲情偶记》)学人唐彪《读书作文谱》中则说:“一篇机局扼要,全在‘文之发源也’。此处若得势,则后‘皆有力’。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
开篇之结构与操作也便显得分外困难。总结既往,列示成功者如下:
1、入手擒题法。此类开头法一般单刀直入,胆气逼人,引人注目。
2、概括题义法。此类开头起句居高临下,提挈全文,使后文之开展统体一贯,不蔓不枝。
3、突兀壁立法。这种开头,往往劈头一段怪论,骤然读之,大有“高山落石,不知其来”之感,不知作者缘何生出这许多奇语妙思。
4、代用他人评议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引入其他相关评论,而后入题。
5、借他人疑议法。这种方法一般先以他人存疑之展开为整体介入做成基础,使继后的讨论更趋合理。
6、类比开头法。这种方法往往由同样的、相近话题谈起,而后极自然地引入正题讨论。其间“单元观念史”意识极为明显。
7、借历史指涉开头法。这种影评往往由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趋势描绘入手,而后介入更为具体的本文评论。
8、简介开头法。此类开头往往简要介绍一些影片信息,借此给读者一些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利于说服读者。
9、导演风格或情况发展开头法。这是一种较常见的影评开头法,它往往借介导演、演员或主要评议对象个人的风格、经历来引出对影片的总体分析。
10、借社会反应开头法。这类开头法先引出社会对一部影片的各种反响,而后再介入个人分析。
11、先扬后抑的开头法。这种开头法颇与我们熟悉的辩证眼光相似,但它的用法却不同于辩证眼光的一面怎样另一面怎样,而是将中心力量落在其最后一点上。前面的褒扬只是贬抑的一种铺垫。
12、以旧带新法。这种开头法先写人们熟悉的“远闻”、“旧闻”,“推陈”为了“出新”,达到比较、沟通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有起兴之功用。在这里,可以从古代的一事件、古代某一名人、古典文学中的某一事实写起,也可从当代文学作品的某一事实写起。
13、解题法。这种开头方法直接承题,并对标题做十分有效的说明、诠释。苏联著名评论家谢?阿?托洛普采夫对中国新时期电影(包括文学)的论述,所用标题是恐怖式的DD《长城的坍塌》。
14、设问开头法。这种开头方法先设问题,而后再逐渐展开。其吸引力与悬挂的角度是十分明显的。但设问要准确、科学。
15、对比开头法。很明显,这是一种使影评对象处于许多可比物组成空间从而
强撞击、强对抗的一种开头法。有泛比者,也有两相比者,有全方位之比,亦有单项元素之比。关键看影评之需要。
16、再现画面开头法。这是一种影评者十分熟悉的开头法,它先是以不愿影像来完成叙述,并为继后的讨论限定视域。仿如电影的镜头语言,这里的文字十分有趣。
17、抒怀开头法。这是较为常见的开头方法,以流畅之笔状写观影后如诗如画美妙感受的方法。不用说,它的文学性相当强,用语相对讲究,夸张程度及主观性也强。但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利于信息传播。
18、议论开头法。不用多说,这是借议论开篇的方法,它的气势是相当充沛的,但不科学使用,会使读者觉得乏味。它需要特别。
五、主体段落
当然是极端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们最翔实地着影评人的心得、感受。因而,篇幅也长,我们无法详细例举。由原由而言,提醒注意如下几点:承接开篇;最好分成各小段,利于集中诉求,也利于控制动作;论证要扎实,且忌轻浮放浪;注意必要的修辞技法等策略运用。
与开头受到相近程度重视的是结尾。俗语有云“头难起,尾难收”,正此之谓。一篇文章假使开了好头,却无好结尾配合,同样会令作者惨遭失败之命运。刘勰说过:“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
1、 要总结式。在许多内容复杂难懂的影评结尾处常用此法,它不仅可为读者收拢正文所开诸头绪,提醒正文内容,而且,更可强调重点。
2、号召式结尾。这种结尾秉承前文宗旨,利用简洁文字,强调主题的价值,并希望有更多反思、讨论。例如张晓崧《悲剧的“悲剧”》一文指出,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产生悲剧产生悲剧并需要悲剧的时代,但我们的电影却不敢写悲剧,即是写了敢不敢写足。
3、反诘式结尾。这种结尾以反问来强化意思,使正文所点化的意见更有其力度。张怿琼《于细微处着色》正有这样的特点。
4、进一步扩张法。这种结尾,在正文结束的后,使讨论的问题有进一步的扩充,除保存本有力量外,更加入了大量的辨析,给文章留有一个永远追寻的印记。刘南《情节?人物?意识DD与王一川同志商榷〈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围》进行论辩,对王一川文章的若干观点作了个人化论析。
5、设置疑问结尾法。这种结尾法与扩张结尾法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只是它不曾有野心企图添加什么,还是原有的世界里打问探访。但它却以最终的一个疑问作为结尾,留下了不尽的思索,召唤读者加入批评的世界。
6、议论深化结尾法。这种结尾借议论之手段,使影评的中心观念再次得到强调。美国电影评论家布?巴沃的影评文章《寓美于质朴之中DD评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所能显示的特征中,就有结尾的身影。正文评述过它的魅力、人物、表演、不足等。
7、缺点陈示法。这类结尾当然是与正文结构紧紧相联的,以主要的篇幅力赞影片的成功,最终,则笔法转来,指陈出若干的不足,期望引起关注。
8、描述结尾法。这种不常见的结尾是借着自然的叙述来完成的。它是理性分析之后,选择适当画面评议予以衔接,同时也是一种特别演化而感人的结尾方法。一种十分富于音乐效果的带有余韵的结尾法。
9、借他人的话语结尾法。不需多说,这种结尾法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它选择一句、一段专家或名人的话语,不但替我们表达了意见,而且,也使所发见解有了可靠的支持。一个联盟的方法。但问题却恰恰出在选择上,因为选择什么最合适是一个让人苦恼的工作。成功的作品会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叫我们明白了一些东西。
10、自然结尾法。
写影评的步骤:
(故事简介)
(分析内容)
(吸引人么)
(故事梗概)
(分析形式)
(是否真实)
(扩展简介)
(是否感人)
影视片观赏分析提纲:
内容概括10%
思想教育意义10%
艺术特色总说(总体手法、总体艺术特征)20%
艺术特色举例(选择一到两个艺术独到之处)25%
艺术特色细节(两三点精彩细节)20%
缺点与不足10%
(一)评析要求
占有了材料,提炼了主旨,并结构了提纲,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评析文章,要做到下列几方面:
1、 主题要明确,中心要突出
对影视作品要有基本的评析态度,有明确而在理乃至独到的见解,分析要全面。
2、结构要严谨,条理要清楚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有通盘安排,过渡、呼应要完整,论证要严密。具体而言,要做到下列几方面:
取一个好标题。题目可以使文章骤然生动,读者由此会积极进入文章的内里。标题还能
为文章增色,更好地突出文章主旨。判断句式的标题,往往具有醒目的提示作用。疑问句式的标题,则欲说还休,将作者观点藏在文章内引动读者探究。选择句式的标题,则把判断的权利交给观众,和观众一起来分析、认识。带有比喻的形象的标题,则给观者以深刻的印象,过目不忘。
有个好开头。好的开头也相当重要,它一是影响到意思的表达,是结构安排的重要一环,二是吸引读者看下去的
有些考生运用专业知识来评析影视作品比较到位,可是却不懂得如何写个性色彩的构思,而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缺乏重点。比如,在一篇评析文章里评了人物情节,又评了音乐画面,看起来很全面,实际是没有重点,什么都没有说透
二、主题分析的方法
(一 )、 主题既然体现在作品的各个方面,分析主题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余下全文篇三:江大《大学语文》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占9)
1、“三美理论”:是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的新诗理论,也是最为完整明确的。闻一多主张,诗应该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新诗创作,要用“理性节制感情”,带着“镣铐”来“跳舞”,这是更高的审美要求。但新诗格律并非回归旧诗格律,而是根据现代汉语特点而探索的新的诗歌形式,相对也是比较自由的。这一努力有利于纠正初期新诗过于散漫的通病,在“规范化”方面有所提升。
2、戴望舒:是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派诗人。所谓“象征派”诗风,主要以意象和隐喻,表现人的幻觉、潜意识以及对人生隐秘的探求,作品富于伤感基调。如戴望舒的《雨巷》,以悠长的 雨巷和变幻迷离的丁香一般的姑娘这两种意象相互交错回环,构成美丽、朦胧而又带有伤感意味的氛围,以暗示飘忽不定的心态。
3、“伤痕小说”:“文革”结束以后,最早出现和揭露控诉“四人帮”罪行、宣泄人民呼声的小说流派,称为“伤痕小说”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等,暴露了对专制主义对人心灵的摧残及所造成的灾难。
四、简答题(每题5分。占20)
1、余光中的“乡愁”情结:余光中最负盛名的是乡愁诗,被称为“乡愁诗人”,乡愁是其诗歌中永恒的主题之一。从文化心理背景上透视,余光中的“中国情结”来源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乡土意识,乡愁一直是我国传统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不过中国古代诗歌中表现的乡愁多为漂泊感,孤独感,而余光中的诗歌不仅抒一己之乡愁,更有鲜明的文化寻根倾向。海外漂流的寂寞,在他主要是精神上没有归宿,文化心理上没有依傍的孤独,因此,诗人渴望能与祖国母亲相亲相依。在诗中,这种情感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缅怀追慕,诗人以此来使自己的中国情结得到纾解,在他的怀乡,即是怀地域之乡,也是怀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与中华民族的传统血脉相连。
2、“长宜子孙”的含义:这是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语句。“长宜子孙”,即是适宜子子孙孙能长久过上美好,稳当的生活。古往今来,做长辈的几乎都为此朝思暮想,惨淡经营。“长宜子孙”是封建家长对自己家庭的一种要求与期待,希望自己建立起的家业,包括封建家庭的伦理,以及财富能被妥善继承,并使儿孙们在自己创立的厚实基业中,安享富足,舒适的生活,同时,这也是封建家庭为自己及儿孙设定的一种人生道路,但巴金对这四个字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认识,在文章中,他通过姐姐的别具,揭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摧残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的晟敏,清醒地总结出一个真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若不能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作者从理想和感情上彻底否认了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并且高兴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
3、《茶馆》图卷式的结构:《茶馆》不仅是中国现实主义话剧的经典,而且还以独特的戏剧结构,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佳作,结构上,老舍采用了编年史的写法,即图卷式的结
构。三幕戏分别谢了满清年末,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后的这三个时代,按历史顺序写了旧中国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这种方法便于激发观众的历史记忆,分析与理解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老舍在剧中还使用了民族曲艺形式---大傻杨的数来宝,贯穿于幕前与幕间,介绍各幕的时间变化,使全剧更加连贯顺畅,同时点名各个时代的特点。
4、《雷雨》的戏剧冲突:所谓“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的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的角度看:剧中借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表现了他与工人们的对立,又通过他与繁漪的矛盾,表现周朴园对家庭成员的专制。这都给我们从阶级分析或道德分析的角度理解《雷雨》提供了可能。从人的内心矛盾状态来看,《雷雨》在艺术精神上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很大,突出展示人物内心的挣扎,周朴园希望抓住伺萍,借侍萍的理智既告别过去,有稳固现在。侍萍想抓住自己的女儿,告别女子的宿命。周萍也想抓住四凤,借纯洁的爱来洗涤自己的罪孽。繁漪想抓住周萍,不顾一切的把握幸福。曹禺强调,在《雷雨》里,宇宙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么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占20)
1、“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答:“狂人”形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表面上看,他是一个迫害狂患者。但纵览全篇,读者会发现,“狂人”幻觉中的焦点,是对“吃人”的恐惧和反抗。其实作品用的是象征的手法。表面言行狂乱的“狂人”,内心是清醒的,是最早的觉醒者和反抗者。“狂人”在幻觉中发现从古至今“吃人”的普遍现象,“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可是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深入地解释了封建制度文化的虚伪性,作品的更深刻之处在于,“狂人”还揭示了“被吃者”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吃人”的行列,原来在“仁义道德”的面纱下,封建文化是如此的虚伪和凶残,能够“动员”一切人加入“吃人”与“被吃”的行列,又让大家都习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蕴涵着对封建伦理道德本质的揭示,最难得的是,“狂人”不仅大胆痛快地喊出了这一惊人的发现,并且提出了挑战:“从来如此,便对嘛?”最后喊出:“救救孩子!”渴求“真的人”出现,总之,《狂人日记》通过“狂人”对封建文化道德进行了彻底揭露,是反对封建道德文化的战斗缴文,对人的发现,体现了现代意识,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饿精神指向。
2、《论快乐》一文所体现的钱钟书知性散文的特征。
答:一是以新颖的比喻形成了机智的讽刺。这篇散文里多有丰富新颖的譬喻,通过作者的讥诮叙述,形成了机智的讽刺。如将“快乐”做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或“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更进一步比作“钓钩上的鱼饵”等等,都是巧妙,生动地揭示。二是幽默。这是钱钟书知性散文的一大特征。这种幽默是一种达观知命的诙谐,融智慧,讽刺,知识于一炉。是在拥有高深修养或丰富的知识后,对世事人生产生的一种了然于心的超越感以及对人生,命运“一笑置之”的自嘲态度。三是渊博和睿智。这是钱钟书知性散文的另两个特征。渊博使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且又能明辨深思,详于细节。睿智使他不蹈故常,一轮发人之所不易发不能发,
他的博彩物喻,旁征傅引使全文到处可见名言警句,层出不穷,引人思考。
六、(占40)
家华罗庚写了一首诗:“同是一粒豆,两种前途在。阴湿覆盖中,养成豆芽菜。娇嫩盘中珍,聊供朵颐快。如或落大地,雨润日光晒。开花结豆荚,留传代复代。”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逆境助人成长 一粒豆,因着面对外界环境而采取的不同选择,最终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前途:勇敢的面对烈日暴晒,大雨冲刷,甚至也许还有寒风的肆虐,霜雪的侵袭,但最终却让生命扎根在土壤中,开花结果。时间的流逝并没有让它湮没在的长河,反而代代相传。条件固然艰苦,力量固然微小,但换来的是永不枯竭的生命传承,流传的是勇于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但如果面对逆境,畏首畏尾,不图百年之计,但求苟且之安,最终的成就也不过就是一盘豆芽菜。能给世人留下的,只是短暂的味觉感受。恐怕人们一咂嘴的工夫,味道也就消失殆尽了。
两颗小豆子的命运不正折射出对人类面对逆境时的真实写照吗?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似乎命运就注定了。有的出于贫寒之家,有的生于富贵之门,有的天资聪颖,有的生性愚钝,有的健康强壮,有的天生残缺…..所以有人慨叹条件的不同,命运的不公。诚然,条件的优劣与否是我们在出生时不能够选择的,但面对逆境勇于奋起,改造条件,从而改变命运,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志存高远、勇于攀登的人才能把恶劣的条件变成前进的动力,从而改变人生轨迹,体会到别样的人生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类似“豆芽菜”这样的人,他们总是站在一旁啧啧地羡慕别人,抱怨自己没有优势的条件,成功离自己太远。岂不知机遇与时光就在他们的抱怨声中不知不觉地消逝了。古语说得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任何成功的路上并不是只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风吹雨打。磨难越多,生命的长度就会延伸得越长,生命的宽度就会拓展得越宽。逆境就像丑陋而有毒的蟾蜍,它的头上却顶着一颗珍贵的宝石,这颗宝石的名字叫――成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方显英雄本色。人,不在逆境中沉沦,就是在逆境中成功。是要成为一盘豆芽菜,还是做一棵参天大树,聪明的人,一定会做出最睿智的抉择。
10、比喻题。如《硬吞香蕉皮》《家:苦海方舟DD〈红西服〉印象》。
11、哲理题。如《美,是性格和表现》《立异方能出新DD谈〈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反色彩效果》。
12、熟语题。如《半场荒唐梦,一把辛酸泪DD评包氏父子“理想”之毁灭》《儿女情长,英雄志壮DD谈〈秋瑾〉中一双小独生女的穿插》。
13、格言题。如《“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DD怎样看待影片〈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大音稀声,大象无形DD略谈〈大桥下面〉的含蓄美》。
14、诠释题。如《Quatsi就是生活DD论戈德弗莱?雷吉奥的影片》。
四、开篇的方法:
开篇是文章的面目之一,不可随意处置。陆机的意见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宋代吴沆主张“首句要如鲸鲵拔浪,一击之间,便知其有千里之势。于落句要如万钧强弩,贯金透石,一发饮羽,无复有动摇之意”(《环溪诗话》)。元代陶宗仪引述乔梦符论乐府做法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辍耕录》)。明人谢榛则言:“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清代李渔总结作文妙法说:“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闲情偶记》)学人唐彪《读书作文谱》中则说:“一篇机局扼要,全在‘文之发源也’。此处若得势,则后‘皆有力’。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
开篇之结构与操作也便显得分外困难。总结既往,列示成功者如下:
1、入手擒题法。此类开头法一般单刀直入,胆气逼人,引人注目。
2、概括题义法。此类开头起句居高临下,提挈全文,使后文之开展统体一贯,不蔓不枝。
3、突兀壁立法。这种开头,往往劈头一段怪论,骤然读之,大有“高山落石,不知其来”之感,不知作者缘何生出这许多奇语妙思。
4、代用他人评议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引入其他相关评论,而后入题。
5、借他人疑议法。这种方法一般先以他人存疑之展开为整体介入做成基础,使继后的讨论更趋合理。
6、类比开头法。这种方法往往由同样的、相近话题谈起,而后极自然地引入正题讨论。其间“单元观念史”意识极为明显。
7、借历史指涉开头法。这种影评往往由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趋势描绘入手,而后介入更为具体的本文评论。
8、简介开头法。此类开头往往简要介绍一些影片信息,借此给读者一些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利于说服读者。
9、导演风格或情况发展开头法。这是一种较常见的影评开头法,它往往借介导演、演员或主要评议对象个人的风格、经历来引出对影片的总体分析。
10、借社会反应开头法。这类开头法先引出社会对一部影片的各种反响,而后再介入个人分析。
11、先扬后抑的开头法。这种开头法颇与我们熟悉的辩证眼光相似,但它的用法却不同于辩证眼光的一面怎样另一面怎样,而是将中心力量落在其最后一点上。前面的褒扬只是贬抑的一种铺垫。
12、以旧带新法。这种开头法先写人们熟悉的“远闻”、“旧闻”,“推陈”为了“出新”,达到比较、沟通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有起兴之功用。在这里,可以从古代的一事件、古代某一名人、古典文学中的某一事实写起,也可从当代文学作品的某一事实写起。
13、解题法。这种开头方法直接承题,并对标题做十分有效的说明、诠释。苏联著名评论家谢?阿?托洛普采夫对中国新时期电影(包括文学)的论述,所用标题是恐怖式的DD《长城的坍塌》。
14、设问开头法。这种开头方法先设问题,而后再逐渐展开。其吸引力与悬挂的角度是十分明显的。但设问要准确、。
15、对比开头法。很明显,这是一种使影评对象处于许多可比物组成空间从而
强撞击、强对抗的一种开头法。有泛比者,也有两相比者,有全方位之比,亦有单项元素之比。关键看影评之需要。
16、再现画面开头法。这是一种影评者十分熟悉的开头法,它先是以不愿影像来完成叙述,并为继后的讨论限定视域。仿如电影的镜头语言,这里的文字十分有趣。
17、抒怀开头法。这是较为常见的开头方法,以流畅之笔状写观影后如诗如画美妙感受的方法。不用说,它的文学性相当强,用语相对讲究,夸张程度及主观性也强。但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利于信息传播。
18、议论开头法。不用多说,这是借议论开篇的方法,它的气势是相当充沛的,但不科学使用,会使读者觉得乏味。它需要特别。
19、直接开头法。不绕弯子,不铺路、搭桥,而是干脆利索,直奔主题的正是直接开头法。
20、说明性开头法,这种开头法往往单列一段,用来交代影评主体的用意、姿态、目的,以及一些特别的事项。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开头的文字风格与正文会有相当悬殊,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渗透着影评人的人格、风格。
五、主体段落
当然是极端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们最翔实地报告着影评人的心得、感受。因而,篇幅也长,我们无法详细例举。由原由而言,提醒注意如下几点:承接开篇;最好分成各小段,利于集中诉求,也利于控制动作;论证要扎实,且忌轻浮放浪;注意必要的修辞技法等策略运用。
与开头受到相近程度重视的是结尾。俗语有云“头难起,尾难收”,正此之谓。一篇文章假使开了好头,却无好结尾配合,同样会令作者惨遭失败之命运。刘勰说过:“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
1、 要总结式。在许多内容复杂难懂的影评结尾处常用此法,它不仅可为读者收拢正文所开诸头绪,提醒正文内容,而且,更可强调重点。
2、号召式结尾。这种结尾秉承前文宗旨,利用简洁文字,强调主题的价值,并希望有更多反思、讨论。例如张晓崧《悲剧的“悲剧”》一文指出,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产生悲剧产生悲剧并需要悲剧的时代,但我们的电影却不敢写悲剧,即是写了敢不敢写足。
3、反诘式结尾。这种结尾以反问来强化意思,使正文所点化的意见更有其力度。张怿琼《于细微处着色》正有这样的特点。
4、进一步扩张法。这种结尾,在正文结束的后,使讨论的问题有进一步的扩充,除保存本有力量外,更加入了大量的辨析,给文章留有一个永远追寻的印记。刘南《情节?人物?意识DD与王一川同志商榷〈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围》进行论辩,对王一川文章的若干观点作了个人化论析。
5、设置疑问结尾法。这种结尾法与扩张结尾法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只是它不曾有野心企图添加什么,还是原有的世界里打问探访。但它却以最终的一个疑问作为结尾,留下了不尽的思索,召唤读者加入批评的世界。
6、议论深化结尾法。这种结尾借议论之手段,使影评的中心观念再次得到强调。美国电影评论家布?巴沃的影评文章《寓美于质朴之中DD评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所能显示的特征中,就有结尾的身影。正文评述过它的魅力、人物、表演、不足等。
7、缺点陈示法。这类结尾当然是与正文结构紧紧相联的,以主要的篇幅力赞影片的成功,最终,则笔法转来,指陈出若干的不足,期望引起关注。
8、描述结尾法。这种不常见的结尾是借着自然的叙述来完成的。它是理性分析之后,选择适当画面评议予以衔接,同时也是一种特别演化而感人的结尾方法。一种十分富于效果的带有余韵的结尾法。
9、借他人的话语结尾法。不需多说,这种结尾法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它选择一句、一段专家或名人的话语,不但替我们表达了意见,而且,也使所发见解有了可靠的支持。一个联盟的方法。但问题却恰恰出在选择上,因为选择什么最合适是一个让人苦恼的工作。成功的作品会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叫我们明白了一些东西。
10、自然结尾法。
七、 文字的要求。影评写作有如下几点格外重要,务须慎加注意。
1、具体的语言。影评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交流行为,因而,借语言重塑表达观感的影评的中心便是具体化原则。因为读者是如此依赖对某一场戏或段落的具体化。
2、注意文字的显义与蕴义。显义指字典意解,蕴义指一个字的任何相关意义,或指言外之义。何去何从,要观察具体的语境。
3、注意语调。语调当然反映着你的态度,务须慎重。“所谓的纪实手法绝不能被一般观众所接受”就会被视为作者过于偏激而无法做出客观评论,如果改为“纪实手法的问题是,它的朴素、平静、不喧哗往往会被一般观众所视而不见,从而失去效能”,则要中立,公允得多。在影评写作中,作者需要有相对的中立姿态,有其平常心。
4、尽可能使之富于变化。指称同一物时,适当的重复十分必要但由始至终只用同一面孔则让人生厌,成为降低兴趣的关节。例如,在讨论张艺谋影片特色时,是否可考虑“张艺谋”、“导演”“《红高粱》的创造者”、“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位几乎问鼎奥斯卡金像奖的中国导演”等的换用。
5、简洁到最好的地步。一切优秀的影评文章均要在经济原则上做文章,它应当用量少却收获大,而不是相反。在西方传播界有一个人所共知的概念,叫“KISS原则”强调撰文要简单、笨拙(Keep simplw,stupid),它也适合于影评写作。影评写作应当删去多余的字词,使文意明晰可见,有“风吹草地见牛羊”之功效。
6、句型恰当变化。句型结构的单一是当今影评写作乃至一般作品创作中的觉疾病,过多地使用陈述句,使文章表意十分呆板,缺乏必要的灵气。
7、利用专有名词。正如凡?雷斯指出的,学术评论者的声名可以透过创造专有名词的方式予以建构,后来的使用者大都会采用前人加诸该名词的内在前提。专有名词的确可以帮我们说清楚很多深奥的问题,而无需过多的语言。
8、流畅与自然。写作影评自然当考究文字,斟酌用意,求一番炼意炼字之力。但切不可矫情失真,使心声失真、言词饰伪。例如大话、高话、官话之泛滥,就十分地让世人厌恶并唾弃。
9、文质彬彬。孔子有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永远值得我们注意。影评写作当然要求注意深刻命意之后的文采辞章,因为“用钝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割不出血来的”(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10、注意文章节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家散文精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