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治疗鸡的病毒病效果好吗

蛋鸡病毒病如何治疗
  不同的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如喉炎、鸡痘、育成鸡新城疫,治疗方案为:冻干疫苗紧急接种,12小时后药物治疗;传支、腺胃炎、法氏囊、肉鸡呼吸道综合症等,治疗方案:核杆肽或干扰素饮水,配合药物治疗:中西药抗病毒,治疗大肠杆菌,止咳平喘,必要时通肾。应对症治疗。
  增蛋措施:
  一、 如果是疾病(腺胃炎、传支、一过性脑脊髓炎等)引起,则药物治疗:康尔德200斤水+维岐丽宝400斤水混合使用5天。
  二、 保健品调理:拌料中加入以下产品
  (一)、益酶丽维:调理肠道菌群平衡,蛋壳质量等。因为鸡群发病后使用大量药物导致鸡群肠道菌群平衡,粪便中有大部分饲料未消化,从而影响产蛋率和蛋壳质量。解决最佳办法为:加入益酶丽维,前五天千分之五,6-10天千分之三,长期添加千分之二。
  (二)蛋高乐:本产品含有类雌性激素和多种维生素和中草药,可达到调理增蛋作用。类雌性激素促进卵泡输卵管发育,对于恢复产蛋有极好效果。
  注:建议大家随时淘汰一部分鸡:鸡冠萎缩,发黄,鸡脸发黄,腹部增大较硬的鸡只。这种鸡是在发病期激发了腹膜炎,是不产蛋的鸡只,只吃料,不下蛋,建议卖掉。
  三、提高饲料营养浓度,特别是代谢能水平(和美酵素拌料取代油脂,每吨料添加500克)。生物制品治疗鸡的病毒病效果好吗_百度知道
生物制品治疗鸡的病毒病效果好吗
生物制品治疗鸡的病毒病效果好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要看具体是哪种病毒病,最好使用纯中药对症治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病毒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鸡传支变异株的防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传支病毒容易重组和变异,造成血清型较多,目前已经发现有30多个毒株,20多个血清型,且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较低,给传支的预防和控制带来困难。根据出现新的变异株实时调整免疫程序,在免疫程序中采用多种毒株联合使用,以提供广谱保护,是预防和控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法。
  2008年以色列维奥兰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以色列分离到传支病毒I型变异株vN3,并对其s1基因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VN3和793/B毒株有交叉血清学反应,属于同一血清型。通过对该病毒的致弱驯化研制成I型变异株传支疫苗毒株VN3,特别适用于I型变异株引起的肾型传支和产蛋下降以及&假母鸡&等生殖型传支的预防和控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控制要特别重视变异株的出现,对此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进鸡前应该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严格的隔离、清洗和鸡舍消毒等。同时应该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保持温湿度的稳定,减少鸡群的应激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活疫苗免疫
  及早进行活毒疫苗免疫,提供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局部免疫保护。VN3一般可在7~14天进行初免,开产前再加强免疫一次。
  (3)灭活疫苗免疫
  一般用于种鸡和蛋鸡的加强免疫,加强抗体的产生,并对内部器官提供保护。
  多血清型疫苗联合使用: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且型间交叉保护作用较低,免疫时应该交叉使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以提供较为广谱的保护。&
免责声明: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1517116811
45372830283533294025
45504755464969655445
265256252223195188188188181180您当前的位置: >> 信息详情
我国北方主要鸡病毒病流行现状
&&发布时间: 16:18&&责任编辑: 张颖&&
文章来源: &&
自定样式:
文字颜色 黑色 白色
红色 灰色 绿色
蓝色 青色 黄色
背景颜色 白色 黑色
粉红 灰色 绿色
蓝色 青色 综色
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和马立克氏病(MD)是我国北方地区鸡场流行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这些病毒病影响了进出口贸易,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这几种鸡病的分布、毒株流行及防控情况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为分析这些鸡病的病原变异、诊断及防治提供帮助,减轻我国北方地区养禽业的经济负担。& & 一、新城疫(ND)& & 2009 年鲁建刚等调查研究发现北方地区NDV 可以感染各个阶段的鸡,最高发病率35.3%,一般发生在雏鸡阶段且发病急,其次是发病率为27.8% 的青年鸡阶段,最后是发病率为19.7% 的成年鸡阶段。发病率高低也和鸡的品种有关,一般有色蛋壳品种的鸡(罗曼、尼克红等)比无色蛋壳品种的鸡(艾维茵、伊莎等)发病率高。NDV 的流行随季节不同而产生变化,春秋季节的发病率高,夏冬季节发病率低。典型的新城疫根据特殊的病理变化综合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等各种因素可以做出初步判断,对于非典型的ND 应与低致病性AI 相区分。目前北方地区新城疫的流行情况比较复杂,尽管我们采取了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来防治ND,但是ND 的流行出现了新的特点:非典型性的ND 病例日益增多,高抗体鸡群出现了发病的现象,许多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由超强毒株或变异毒株引起,尤其是近年来鹅源性新城疫变异株的出现都有可能是造成本结果的原因。& & 新城疫常规疫苗有弱毒活疫苗(I 系、Ⅱ系、Ⅲ系、Ⅳ系及克隆-30 等),和中等毒力的毒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苗、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基因Ⅶ型灭活疫苗)。我国北方地区的养殖场大规模使用新城疫Ⅳ系苗饮水免疫、气雾免疫来防治新城疫的发生。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一致的疫苗防治ND。鉴于传统疫苗在免疫原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 二、传染性支气管炎(IB)& & IBV 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对不同器官的组织嗜性造成了不同的病理变化,据此将IBV 分为呼吸型、肾型及后来流行的所谓“腺胃型”等。在养殖场中本病的发生常常引起细菌的继发感染,大大提升了鸡群的死亡率,给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我国有关IBV 的最早报道大概是1953 年,1990 年肾型传支在广西由李康然分离,1995 年杜元钊等人在胶东地区分离到生殖型传支。& & 1996 年王玉东等人又报道了腺胃型传支。1997 年王红宁对北京、天津、河南、上海等地分离的53 个病毒株,进行血清型分型确定其中Mass 型、T 型、Gray 型、Hotle 型占的比率分别为19.7%、21.1%、9.3%、和3.9%,变异毒株占43.4%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以Mass 型、T 型和变异株为主。& & 2014 年赵继勋等调查研究发现临床上M41 相关疫苗( 如H120、H52 等) 多次免疫的情况下,我国IB 主要流行毒株属于类4/91 型毒株( 以QX 和YN 株为代表),占到临床分离毒株的80%以上。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 IB 的疫苗研究进入新的阶段,2004 年王红宁等制备了IBV M 基因的DNA 疫苗。2011 年刘胜旺培育出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良好交叉保护性的弱毒疫苗LDT3-A 株,研制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现已投入市场使用。& & 目前,养殖场中肾型IB和呼吸型IB较常见,肾型IB的病变首先表现于呼吸道,之后蔓延到肾脏引起病变。表现为鸡因肾脏功能障碍引起饮水量增加、下痢、急性肾衰竭、鸡只脱水严重等;剖检病变为肾脏肿大、出血,因大量的尿酸盐沉积在肾脏而引起半坡状的“花斑肾”。另外在实际养殖中和AIV常常混合感染引起气囊炎,继发感染大肠杆菌引起各种疾病给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呼吸型传支引起鸡只的咳嗽、气管啰音并有分泌物,雏鸡除了呼吸症状外还出现一系列的死亡。剖检可见喉头、气囊浑浊、气管有黏膜栓子并肿胀。& & 大多养殖场主要是免疫接种H120、28/86、 H52 等来控制传支,可是近年来新型变异株的出现,使传统疫苗免疫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赵继勋教授认为,抵抗我国的流行毒株采取H120和类4/91型疫苗联用来进行免疫。一般首免活苗在3日龄,二免在20日龄左右,之后根据免疫程序进行定期的免疫。& & 三、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 IBD 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不仅引起雏鸡的死亡,而且抑制鸡体免疫器官对其他传染病(如NDV、AIV 等)的免疫应答,成为养禽业备受关注的鸡病。本病在北方地区常以超强毒株和变异株的形式出现,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给我们的防控工作也带来了难度。鸡和火鸡是IBD的自然宿主,不同品种的鸡对该病的易感性不同,研究发现感染本病后反应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是白来航鸡。自然情况下IBD感染1~4月龄的鸡,但3~6周龄的鸡发病率更高。2005年山东地区的实验报告显示患病鸡群的平均发病率是69.6%,平均死亡率是11.3%,该病的发病季节一般多集中在夏秋,但近年来有全年化发展的趋势。& & 雏鸡主要表现为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怕冷扎堆、精神萎顿、拉白色粪便,有时候会堵塞肛门而引起排粪困难。剖检后可见胸肌、腿肌有条纹状出血、法氏囊轻度的出血水肿变化不大。3~6周龄的鸡群发病后症状和病变都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低,一般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即可痊愈。育成鸡和产蛋鸡一般散发,发病率较低,但是死亡率较高,临床症状是拉稀,病死鸡严重脱水,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明显,肾脏肿大严重时呈现“花斑肾”,应和肾型传支相区别,鉴别要点是法氏囊较正常肿大3~4倍。发生本病后,免疫器官法氏囊遭受损伤,容易引起马立克、支原体、曲霉菌病等继发感染。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主要采用活苗和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免疫种鸡,活疫苗首免雏鸡群,之后加强免疫时采用灭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和弱毒苗联合免疫的程序。& & 四、传染性喉气管炎(ILC)& & 现在集约化养殖场越来越多,鸡群存在养殖密度大及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完善的免疫程序等问题,进而会引发ILT的发生。截至目前本病没有有效的化学药物可以治疗,也是集约化养殖场存在的主要鸡病之一。& & ILT 的主要宿主是鸡,珍禽动物易感染。研究发现传染性喉气管炎对4~10月龄未免疫的鸡易感性强,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而且死亡率高,多发于成年鸡且症状明显。高温可以抑制该病毒,因此除了夏季外,其他三个季节该病都容易发生,本病的发病率高,在90%~100%左右,死亡率相对较低,约为5%~50%。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方式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故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要做好鸡舍的清扫消毒工作、做好防疫接种等工作来降低养殖场的损失。ILT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在实际生产中应和黏膜型鸡痘、传染性鼻气管炎等相区分,ILT的症状和病变如下:& & (1)发病日龄:多发于育成鸡和成年产蛋鸡。& & (2)特殊症状:痉挛性咳嗽、怪叫、呼噜、咯血或咯出带血的痰。& & (3) 剖检病变:气管黏膜大面积水肿、气管潮红、支气管有大量渗出物、严重时喉头糜烂坏死产生干酪样物。现在规模化鸡场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下,急性ILT发生的现象日益减少,温和型ILT的发生较普遍。目前,在发病的鸡场通常采用接种弱毒疫苗防治该病的发生,从未发生该病的鸡场一般不建议接种疫苗。因为弱毒苗存在毒力返强的缺点,近年来传染性喉气管炎单克隆抗体制成的疫苗的使用趋势有所增加。& & 五、马立克氏病(MD)& & MD会抑制鸡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产生,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MD是肿瘤疾病中唯一可以用疫苗预防的,所以养殖场都希望通过对MD流行情况的研究,找到防制MD更好的免疫途径和方法。MD一般多发于3~8月龄的鸡,开产蛋鸡发病后一直持续8月龄左右。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MDV 野毒株和REV 共同感染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由于毒力的增强,该病的发病日龄有所提前,3~4周龄发病后表现有肿瘤形成,一个月后症状加重,并引起更高的死亡率。每个地区MDV的感染情况不一样,这和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方式、毒株毒力大小、鸡群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当鸡群中有大肠杆菌、球虫病等疾病流行严重时,鸡只的抵抗力差、生长缓慢、消瘦,MDV的感染率也明显增加。目前MDV没有有效的化学药物治疗,一般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找出该病新的流行特点,制定出因地制宜的防控措施。& & MD急性暴发时,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共济失调,随后发生肢体麻痹,俗称“劈叉”,劈叉是MD的特征性症状。有些病鸡虹膜受损,一侧或两侧虹膜视力消失。瞳孔边缘不齐,后期仅为一针尖大小的孔。MD最明显的病变是外周神经,以内脏大神经丛、坐骨神经丛最为常见。剖检后可见受害神经丛横纹消失,颜色变浅,病变一侧坐骨神经明显比正常的肿胀2~3倍以上。内脏器官的病变多见于卵巢,肾、心和肠道等器官和组织中有大小不等的肿瘤块结节,呈弥散性分布,使整个器官肿大数倍。& & 目前,典型的神经型MD病变出现率较低,而内脏型MD 病变出现率很高,母鸡卵巢病变出现率也较高,这将严重影响母鸡的生产性能而且内脏型MD 转归多以死亡为主。养殖场中防治MD有效的中心策略是接种疫苗,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一价苗、二价苗等。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普遍使用CVI988、火鸡疱疹病毒(HVT)、814株等单价苗,HVT和SB1株的二价苗用于种鸡的免疫。一般建议在雏鸡出壳后24h内首免,对于高发区在14~17日龄进行二免。& &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养殖模式多样,监测不合理,免疫程序混乱等诸多问题,致使这些病毒病广泛存在,给养禽业造成了损失。故在养殖中应做好标准规模化饲养、疾病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研究影响每种疾病免疫程序的因素,为防治这些病毒病提供依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