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林下养植与什么是 三产融合合

“‘互联网+农业’的碰撞与变革”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李晋荣)日前,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的第11期财经智库主题座谈会“‘互联网+农业’的碰撞与变革——电商平台重构农业产业链助推三产融合”在北京召开。各领域专家学者热议“互联网+农业”如何助推我国迈向农业强国。
自21年前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已经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地处偏远的农村也可以搭乘互联网的快车获得高速发展。“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自从“互联网+”被提升到国家战略以来,农业这个最基础的行业也站在了互联网的风口,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最现代的互联网与最传统的农业深度融合必将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有利于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也有助于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基于这个发展的大背景,本次主题座谈会共设定了三个议题,一是电商平台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二是“互联网+”助推第一、二、三产融合;三是“互联网+”引导农产品打造品牌形象。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薛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品牌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等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和业界代表1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责任编辑:日&&&&星期一
热门搜索:
客服QQ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罗田板栗“三产融合”开新路
发布时间: 8:57:46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秋风爽,栗果飘香倾四方。9月6日晚,“2013湖北?罗田板栗节”在罗田县人民会场隆重开幕。国家林业局、省市领导与20多位全国板栗主产区的省(区、市)林…
又是一年秋风爽,栗果飘香倾四方。9月6日晚,“2013湖北?罗田节”在罗田县人民会场隆重开幕。国家林业局、省市领导与20多位全国主产区的省(区、市)林业厅(局)及重点县(市区)代表,30多位国内外板栗科研、教学专家代表,以及50多家国内外主要板栗龙头企业代表“相约罗田,共谋中国板栗产业合作与发展。在为期三天的节会上,将开展板栗产业著名(优秀)企业、中国板栗名优产品、中国名优特产评选,板栗产业开发及罗田招商项目签约、板栗产业及科技成果展示、产业考察、中国板栗产业发展论坛、中国经济林协会板栗专业委员会年会、生态旅游体验等活动,不断将节会推向高潮。
“罗田板栗节已连续举办了11届,本届是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但同时也是最为节俭的一届。”连日来的筹备活动,让年轻的罗田县长詹红运略显憔悴,但谈起节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节会组委会介绍,本次节会由中国经济林协会、湖北省林业厅、黄冈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经济林协会板栗专业委员会、黄冈市林业局、罗田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按照“节俭、务实、高效”的办节原则,今年的板栗节开幕式晚会没有邀请明星大腕压台,更没有耗资不菲的声光电配合和焰火助兴,只是用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原生态歌舞晚会欢迎莅临嘉宾。“晚会‘瘦身’,但实质性内涵增加,为的是将有限的经费精力投入到板栗科技普及和板栗产业发展上来。”詹红运一语道出简办晚会的初衷。
板栗搭台、经贸唱戏、科技助力、共同发展、节俭办节的节会理念赢得了与会嘉宾和客商、游客的一致称道。“想看明星焰火,我们不会到大别山区来。我们是冲着尝罗田板栗、赏自然美景、品生态文化而来的!”一位多次带团来罗田旅游的上海导游说出了心声。
正与上海导游所言,节会上的经贸活动上演连台好戏,共计签约项目10个,签约资金达41.2亿元,签订板栗等农特产品出口订单58份,金额达3480万美元。“罗田板栗有着独特的品质品牌优势,在东南亚市场享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罗田板栗产量产值连连攀升,深加工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我们在罗田订购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大,但从来不着急销路。”连续十届参加节会的山东客商王志东自诩“半个罗田人”,对罗田板栗产业发展状况了如指掌。
据了解,罗田板栗现有种植面积100万余亩,年产量6万吨,系列产值10.5亿元,基本形成“乡乡镇镇有基地、村村组组有栗场、家家户户有栗园”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生产格局,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板栗第一县”。为将板栗产业打造成大别山生态经济核心区的领军产业,推进罗田跨越式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扩大对外开放、进军海外市场的招牌产业,罗田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年将板栗低产林改造项目确定为“年度十件实事”之一,并于2012年7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县板栗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支持板栗良种基地建设、品种改良、科研攻关、宣传营销和品牌推介,助推板栗“二次创业”。经过一年多的励精图治,罗田在经济开发区建立了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培育出宏源药业、湖北华丽、湖北绿润、食为天等3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加工板栗能力突破2.8万吨,初步形成263家加工企业、八大知名品牌、12大系列38个品种、市场覆盖全国126个大中城市和54个国家(地区)的产业发展格局,迈出了从“全国板栗生产第一县”向“中国板栗产业第一县”最为关键的一步。
伴随板栗产业发展的还有林下经济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该县充分挖掘百万亩板栗林地资源,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制订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林地增值、林农增收、林业增效。发改、财政、林业等部门,从资金、种苗、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和指导,每年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在种养小区的水、电、路建设方面给予补助。通过强化服务,协调构建利益“共同体”,扶持开辟直销渠道等措施,着力解决了林下经济市场组织程度低等问题,积极打造林下经济发展平台,形成了林农牧旅各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山区林业发展综合高效新模式。全县共建立林下经济产业基地60万亩,初步形成了具有罗田特色的林粮、林牧、林药、林菌、林游五大模式,实现年收入3.5亿元,林农人均增收820元以上。
该县凤山镇严鱼丘村7组村民王杰发展林下养鸡已有五年历史,他说,“板栗林下养鸡,场舍大,鸡可以散养,板栗树上的害虫被鸡吃掉,鸡粪为板栗树增添自然肥。鸡是虫草鸡,板栗也无公害,一块山地出两样绿色食品,每年多收益30多万元!”
如今,他早已建了小洋楼,买了小车。在他的带领下,全村236户有187户发展林下经济,而模式各不相同,有的在林下套种间作红薯、花生、黄豆等粮食作物以耕代抚;有的在板栗树下种植茯苓、天麻、苍术等中药材,实现一地多收;更多农户利用栗林搭起的树荫凉棚,用废弃了栗树枝丫培植栗蘑,发展循环农业,还有群众在栗园边办起了农家乐,吸引外地游客来玩采摘游。
而这样的林下经济专业村在该县早已是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280多个,从业人员多达6万多人,林下经济俨然成为当地最大的富民产业。
“板栗是罗田最大、最靓的一块‘金字招牌’。很多外地游客是先知道‘罗田板栗’,然后才知道罗田,才愿意到‘板栗之乡’――罗田来!”该县板栗产业发展主管单位负责人、县林业局局长郭小双谈起“罗田板栗”,就像父母谈起自己最心疼的孩子一样,赞不绝口,“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每一位到罗田的游客知道,罗田不仅仅是有板栗,还有勤劳淳朴的劳动人民、壮美秀丽的生态美景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文化!”
走进罗田,山水有诗,人文如画,生态旅游之花遍地盛开。该县林地面积225万亩,森林蓄积量60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0.2%,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被誉为“天然氧吧”。&依托这一特色优势,该县充分挖掘板栗产业潜力、促进板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重点建设了罗九、罗胜、318国道等三条融休闲观光、旅游餐饮、采摘展示为一体的板栗经济带,将一大批有机板栗种植园、生态观光园、板栗“农家乐”等富有大别风情的板栗休闲、餐饮、游玩、购物等基础设施连串成珍珠项链镶嵌在青山绿水间。驱车行进在栗乡大地,灯笼高挂的农家小院与绿树成荫的板栗林两相成辉,交映成趣,别具风情。而一年当中围绕节气、节日举办的“赏栗花、尝栗蜜、采栗蘑、观栗景、摘栗果、品栗宴、连栗情”等特色活动,更是让罗田随时随地都闪耀着板栗的“身影”。
“罗田板栗产业以板栗种植为一产基础,以板栗深加工为二产创新,以生态旅游为三产增效,进行了三产融合的有益探索,实现了从规模化到标准化、精品化,从初加工到深加工,从传统板栗种植到开发板栗文化内涵的‘三级跳’,充分证明传统农业产业也能‘出彩’。”已在栗乡“摸爬滚打”八年的县委书记肖燕梅,是板栗产业发展壮大的见证和决策者,对进一步做大做强板栗产业,她信心满怀。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赞助商链接
诚信商会员
技术支持:&&&&&&&&&&&&&
“互联网+”是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日02:17&&来源:
E-mail推荐:&&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步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加速传统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延伸与扩展,并以现代产业组织方式促进‘三产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新时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纳米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崔海信表示,这也是缓解“三农”问题、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维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互联网+农业”对推动“三产融合”意义重大。“首先,‘互联网+农业’可以促进传统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耦合、联动与协同发展,构筑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生产要素参与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与优化资源配置。”崔海信认为,同时,大力发展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三产融合型”产业,还有利于刺激国民消费、扩大内需市场、改善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第二,“互联网+农业”推动“三产融合”,有利于实现以工促农、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的目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此外,“互联网+农业”可增强城市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有效缓解“三农”问题、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大
1、2、3、4、5、
&&&中国政协
1、2、3、4、5、
&&&中国工会
1、2、3、4、5、
&&&中国妇联
1、2、3、4、5、
&&&播客?视频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时政资料湖北省林业厅
当前位置: 
沙洋县多措并举助推林业三产融合发展
&&& 近年来,沙洋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新沙洋,统筹谋划,多措并举,推进林业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该县有涉林专业合作社注册82家,林业总产值突破25亿元。&&& 一是造新林,夯基础。按照突出特色优势、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优化空间布局,采用“政企合作”“出让路权、大户承包”“土地入股、利益分成”“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模式,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生态林、景观林和产业林,做好应绿尽绿,打造生态沙洋、美丽乡村、景观通道和富民产业。目前,完成新造林34304亩,占年度造林任务的95%.&&& 二是育龙头,强带动。依托湖北十里花木城提名气、扩影响,先后举办了五届春、秋季花卉苗木交易会,年吸引客商近10万人,年销售额超30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花卉苗木基地20万元,年转移劳动力3000余人。目前,该县以十里花木城为依托,成立“互联网+花卉苗木”总公司,利用花联网实现花卉苗木信息、资源、技术、市场共享。&&& 三是抓延伸,提效益。积极培育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林粮”、“林药”、“林果”、“林禽”、“林菜”等模式,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实现林农增收致富。目前,该县林下经济面积达15万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50元。&&& 四是重融合,兴产业。深度挖掘“林旅”融合模式,将绿色与旅游有机结合,发展“樱花部落”、水云山等景观园50个。荆门宏远钢构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的曾集镇雷都村“樱花部落”,平均每天门票收入5万元。纪山镇郭店村引进水云山现代农业发展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万亩生态林业观光园,打造集优良花卉苗木产业、生态采摘、花卉观赏、养老地产于一体的生态林业观光园,现已栽植各类高规格苗木1500亩,建成8公里绿色景观通道。(沙洋县林业局 陈方琴)“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形态“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形态  「内容提要」 &互联网+&将通过结构优化、业态优化和市场优化,向产业服务化方向调整,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互联网+&可以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基础,制造业服务化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方向;&互联网+服务&将支撑服务业以激活增值服务;&互联网+农业&将充分释放服务化潜力,以服务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服务化,实现融合发展,将农业现代化提升到新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产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融合发展/结构调整   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早在多年前,就以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等形式在孕育发展。今天,&互联网+&理念的提出,进一步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融合发展上升到占据新兴业态竞争高地,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优化的新高度。借&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东风,在一产、二产和三产中全面推进&互联网+&,对中国经济转型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将极大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将从经济结构优化、业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三个方面,产生结构转型的效应。
   &互联网+&将依靠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向产业服务化方向调整。如果说,&ICT革命是一个服务业的故事&,那么,&互联网+&是一个服务化的故事。服务化不光涉及服务业,而且涉及农业、制造业,是一产、二产和三产共同的升级过程。服务化代表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其方向是要使经济从同质化、低附加值、产业链低端的非优化结构,转向提高质量,追求高附加值,进入产业价值链高端,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优化的结构。
   中国政府此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客观上将推动互联网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整合,变革生产方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在这里不光意味着技术,而且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业态是这种新生产方式的外在表现形态)。产业化与服务化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产业化是大规模生产,长于降价竞争,进入低端结构,提高GDP速度;服务化是差异化生产,长于提价竞争,进入高端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互联网+&传统融合行业,实际是产业化与服务化相互渗透融合过程,要在保持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增长质量。从产业化向服务化转变,就是从传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将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对我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智能化提升作用,利用移动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网络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向智能化、服务化方向的转型升级,实现各行各业的普遍增值。在这里,我们看到,智能化、服务化并不仅仅是&互联网+制造&(如工业4。0)的方向,也是&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农业&的方向,是整个经济转型的方向。这不意味着我们又提出了新的转型目标,而是同此前目标一脉相承。例如,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这是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转型目标,它可以概括在智能化之下。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也可以概括在服务化之下。因为服务化就是指通过差差化实现高附加值,差差化只能靠发挥人力资源实现。这可以解释近年来为何中国GDP增速下降,但就业率不降反升,这主要是服务业、服务化发展的结果。
   &互联网+&的过程还是创新驱动转型的过程。&互联网+&与创新驱动的交集在市场导向,市场在服务化中,通过差差化需求,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创新的需求。创新就是差差化的供给。没有服务化显示需求目标,创新就会陷入盲目。以往政府导向的创新,往往与应用、需求脱节,主要就是因为没有与服务化结合,片面强调产业化,造成供给导向而非需求导向。互联网产业从出生起,就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由市场获得创新的原动力。&互联网+&将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产业所长,将需求导向的创新驱动,注入所结合的各行各业。一方面在技术创新上学习美国所长,补上自己所短;另一方面在市场创新上发挥中国所长,以补美国所短(美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市场百分之百输给中国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中以市场创新为主、技术研发为辅,解决结构优化中的高附加值问题。事实上,如果在&互联网+&各行各业中,真能把互联网业专克美国&师傅&的本事学到手,中国对美国的超车就自然实现了。
   &互联网+&将占据新业态竞争高地,使互联网发展空间拓展到中国各行各业,催生多样化增值应用。新业态将突出增值服务,从旧业态中长出增值服务这一价值增长点。以增值的业态化,保证高附加值的稳定来源。这不同于研发创新的思路,是市场创新的思路。
   新业态将突出平台作用,重点发展平台(支撑服务业),形成&重服务(支撑服务)&轻服务(增值服务)&相结合的新型业态。
   支撑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B2B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但不等于全是平台支撑的服务业。中国互联网相对欧洲等国的突出优势在于有一大批世界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分享平台资源,为增值服务(APP服务)创造了轻资产运作的条件。
   新业态将突出新技术经济范式的作用。在利用互联网方面,要从单纯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化为接受互联网技术经济范式。
   首先在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中,不光要得到移动技术,更主要是接受精准营销,例如C2B,以及WEB应用(去中心应用)这些移动模式;其次,各行各业在与云计算结合时,重要的是吸收云服务、商业云、分享型经济这些新模式;第三,各行各业与大数据结合中,比数据分析更关键的是从技术上的多样性,悟出商务上的范围经济(多样性经济),实现模式创新。
   新业态将突出数据业务。&互联网+&最终使各行各业实现数据业务的主营化。推动各行各业第二信息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例如,电信业早期以语音业务为主营业务,但最终被数据业务&越顶传球&(OTT),实现超越。未来各行各业的增值业务都将成为数据业,形成对传统主营业务的冲击,加快产业创新。
   &互联网+&将发挥网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主导作用,推动市场向精准化转变。&互联网+&将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更上一层楼,一旦发挥网络超过市场之处,即一对一、精准配置资源的优势,&互联网+&将显示出超级资源配置效力。
   与市场机制一样,网络扁平化地配置资源,在这点上有别于政府机制,又有别于市场机制。其次,市场机制主要以定量的价格为手段配置资源;但网络机制主要以定性的信息为手段(包括语言、非结构化数据)配置资源,可以直接精准配置价格所无法配置的资源(如品质、体验),形成情境定价。
   &互联网+&将给市场竞争带来新的特点。首先,&互联网+&更适合差差化竞争中具有沉淀成本的可竞争(Contestable)状态,而非同质化的完全竞争状态,表现为平台类似&自然垄断&,而应用(APP)完全竞争的新垄断竞争结构;其次,&互联网+&擅长提高的是效能(相对于差异化的效率,即低成本个性化),而不仅是一般效率(低成本同质化),表现为效率与多样性并重;第三,&互联网+&长于提高劳动者的多样性产出(如创新,因此具有更高附加值),而不仅仅是&劳动生产率&,表现为不仅直接创造更多就业,而且可能提供创造性劳动的工作机会(如创客),并且在一次分配中实现公平(例如苹果商店模式中APP得到三七分成中的70%,而无需转移支付,直接实现公平)。
   最根本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市场。&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人们在说&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将补上一句,&发挥网络在配置资源中的主导性作用&。无疑,互联网将加快有效能的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这由信息化的驱动作用决定。
   &互联网+&将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制造&,是&互联网+&行动计划首先要加以推动的领域。&中国制造2025&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基础,制造业服务化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方向。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代表了下一步制造业与互联网结合的世界性趋势。其中,&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带动高附加值的新业态的发育,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把中国正在推进的&互联网+制造&,当作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是不准确的。德国和美国提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除了顺应发展潮流和普遍规律外,还有与中国竞争的意思。中国可以借鉴其中的普遍规律,但如果照搬德、美针对中国的扬长避短之策,势必造成中国的扬短避长。所以中国必须独立思考,在遵循&互联网+制造&共同规律的同时,扬长避短,才能寻机超车。
   乌尔里希&森德勒在《工业4。0》一书中认为,工业4。0实质是为了&控制工业的复杂性&。他指出,&近几十年里,技术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产品乃至系统无限增加的复杂性&,&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所必需的程序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方法、手段和结构不足以稳定地控制这种复杂性&。例如,德国工业界认为:&如何解决多样性价值和复杂性成本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今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森德勒认为,&复杂的、智能的、网络化的技术体系强迫人们找到新的商业模式&。而对策则是:&把现在的手持设备操作的简单性尽可能多地转移到工业开发和生产的过程及产品上去。这通常被称为简单的复杂(Simplexity)&。这是理解工业4。0、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2025&的关键。&互联网+制造&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多样性价值和复杂性成本这对&收益&成本&矛盾。相形之下,智能化、服务化已经具体了,只是上述逻辑的派生。智能化是指从技术角度(人与自然关系角度)提高多样性价值和降低复杂性的成本,服务化是指从商业角度(人与人关系角度)提高多样性价值和降低复杂性的成本。
   中、德、美&互联网+制造&的不同在于:德国的优势在制造业的中间环节,美国的优势在技术创新,中国的优势在市场创新。德国工业4。0针对中国的一面在于,他们认识到,德国工业正是由于存在以嵌入式软件技术形式固化的复杂性中间增值环节,才没像美国制造业那样被中国掏空。因此他们加强以软件固化多样性价值这一增值点,进一步改进方向是引入移动智能的化简、降低成本,实现Simplexity,防止被中国人追上。美国搞工业互联网,与德国相反,是在总结与中国竞争教训,也认为不能把制造业搞得太简单同质化,要发挥技术创新这一相对中国的比较优势,占据制造业的上游,利用自动化制造&新硬件&。&工业互联网&立论不像工业4。0那么稳,弱点在它与就业脱节,招致更强调就业的&新工业革命&(创客)理论与之竞争,二者真正的共识在强调技术创新上。中国的&互联网+制造&,一方面要补自己的短板,这就是通过&制造业2025&,强调智能化&&分别加强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并强调相互融合,分别去追德国、美国所长;另一方面还要发挥自己的所长,这就是背靠巨大市场的比较优势,在市场创新上寻求超越德、美,获得&互联网+制造&的主动权。
  中国的&互联网+制造&要加强服务化环节的创新驱动,寻求弯道超车。中国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来加大力度,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从表面上看,这说的是技术;但仔细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它说的实际是新业态。因为是在新业态这一节下谈&互联网+&,而不是在技术的那一节下谈。发展新业态属于市场创新,它要由技术与商业两方面配合来实现。技术与商业结合得好,中国就会发挥出相对德国、美国的优势。
   前面已经分析过什么是一般新业态,现在重点来剖析制造业新业态。现代制造业是在一、二、三产普遍从产业化向服务化转变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制造业业态的所谓&现代&,首先要由这一特定的现代化内涵来决定,而不光只是技术升级。第一,&互联网+制造&形成的新业态,应是指制造业服务化这个方向的新业态。其目的是从结构优化上解决高附加值的稳定来源问题,中、德、美的不同仅在于相对于最优制造结构的相对位置不同,但共同趋向于新业态竞争高地这一点是相同的。要解决的都是提高多样性价值和降低复杂性成本这一主要矛盾。智能化和服务化,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第二,中国&互联网+制造&需加强对制造应用的支撑服务。制造业服务化可以有不同发展形式,需根据国情确定。德国由于弱在互联网支撑服务(SAP过去只是支撑工业3。0时代的IT业务服务),因此把增值点定位在制造内部,将网络引入制造内部,因此特别强调软件的中心作用。中国同德国比,强在互联网支撑服务,但以往主要不是支撑生产性服务,而是支撑消费性服务,应该把互联网支撑服务,先&+&进制造业体系,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发展出像阿里巴巴那样的世界级平台。中美在争夺&互联网+制造&领域的生产性支撑服务平台上难分胜负。美国对新硬件创新的技术支撑服务强,而中国对制造应用的支撑服务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制造应用选择由自己的服务平台来支撑是再自然不过的。从这个角度看,价值网络的作用和定位对中国来说就重要起来。中国需要跨越从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整合到价值网络整合的三级跳,挑战与希望都非常大。第三,&互联网+制造&的高附加值将来自多样性制造应用。制造产品向个性化的制造应用服务转变。在&端应用&(APP)上,依托价值网络生态,实行轻资产运作,是提高多样性价值和降低复杂性成本的必然选择。
   中国发展&互联网+制造&,离不开技术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逐渐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并将先进的技术模式转化为先进的服务模式(如将云计算转化为云服务),使创新驱动中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两个轮子都很好地转动起来。
   &互联网+制造&既不是软化,也不是硬化,未来发展趋势是&软硬兼施&。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信息的软与物理的硬之间的融合。中国的制造业,要从做大,做强,向做优的方向发展。从长远看,不光要看到2025年能不能把钱赚到,还要看是否能发挥出中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新业态实现长期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互联网+服务&将强化现代支撑服务业以激活增值服务 以互联网思路发展服务业,一方面要重点发展支撑服务业,为支撑服务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在支撑服务业基础上,刺激多样性的发展,发育高附加值的增值业态。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和先导部队,互联网的服务业的升级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服务业升级的一个风向标。互联网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中以平台化、生态化为特色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深刻改变了流通业的面貌,改变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商业环境。&互联网+&将把这一成功复制到流通业之外的所有服务业中。
   互联网服务业态上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基础平台与增值应用的分离。&互联网+服务&在所到之处,势必将这种业态带入服务业中的各个子行业,包括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等,在现有的传统服务业基础业务业态上,长于基于数据业务的增值业务业态来。
   基础平台与增值应用的分离,相当于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分离,是服务业内部支撑服务业(&重&服务业)与应用服务业(&轻&服务业)的业态分离。这种分离对业态的创新在于:第一,实现重资本与轻资产的分离,为多样性增值创造轻资产运作的条件,有效降低创造多样性价值的复杂性成本。&互联网+&带来的一个重大改变是通过提高知识形态的虚拟资产在资本中的比重,将服务业固定成本的构成,从现有由物质投入(如大商场的土木工程)为主,转向无形投入(如软件、虚拟商铺)为主。由于这些无形资产可以零成本复制(例如电子商务的虚拟柜台可以零成本无穷复制),使得增值应用(APP)的提供者不必重复构建固定成本,而在&以租代买&的商业模式(即分享型经济模式或称云服务模式)下,只需要自身的边际投入(如创造性劳动),就可用轻资产运作方式创造多样性价值,从而有效降低了多样性价值的复杂性成本。这与工业4。0的原理差曲同工。第二,促进了服务业&大&生产与&小&生产的有效社会分工。基础平台相当于大规模制造的&大&生产,增值应用是个性化定制的&小&生产。在&大&生产方面,支撑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支撑服务业肯定都是生产性服务业,但生产性服务业不一定是支撑服务业。因为支撑服务业必须是以平台形式(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提供生产性服务,而不靠平台的倍增放大作用直接提供人工形式(小生产方式)服务的只能算生产性服务中的简单再生产。中国与欧洲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欧洲各方面条件都比中国好,但电子商务发展不如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有阿里巴巴等一批上市平台,相当于服务业中的&重工业&;而欧洲只有应用,没有大平台,就好比搞工业但只有轻工业没有重工业,因此搞成了服务的简单再生产,没有起到对APP多样性价值的倍增放大作用。&互联网+服务&,最核心的就是要解决在世界级平台的支撑下发展服务的问题,把中国的服务业,从整体的小生产状态,提升到世界级水平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水平之上。在&小&生产方面,思路应是在大生产的水平上,倒过来发展&小&生产&&即个性化的、定制的多样性增值服务。传统服务业的问题在于,人工服务虽然增值性强但成本过高(即鲍莫尔说的服务业&成本病&),其实质是多样性价值与复杂性成本相互冲突。&互联网+&利用平台化解了复杂性成本,通过分离固定成本与边际成本,复制前者,分享给后者,从而战略性地解决服务业的高附加值如何以利润高于成本的方式稳定下来的问题。
   &互联网+&带来的新业态,实质要求在信息生产力基础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过去提转变发展方式、增长方式,都不提新生产力,只在生产关系中空转,极易落空。&互联网+&的新业态,则把生产力引入生产方式的转变中,为发展方式、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口号之外的实实在在的基础。从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关系看,旧业态是规模报酬递增驱动的,面向的是做大,新业态是范围报酬递增驱动的,面向的是做优。由此推论,&互联网+&要产生实效,需要通过创新,降低多样性成本以支持提价竞争,从而实现高附加值的业态转变,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
   &互联网+农业&将充分释放服务化潜力,将农业现代化提升到新水平 中国工业化目标还有五年即将基本完成,在即将进入的信息经济时代,以服务化驱动产业化,是与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相一致的新的路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服务化代表着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应成为&互联网+农业&的中心议题。
   农业服务化要解决的问题。从生产方式来看,农业家庭经营是按一产的生产方式搞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按二产的生产方式搞农业,农业服务化经营则是按三产的生产方式搞农业。
   如果说农业产业化主要解决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经济)问题,&互联网+农业&则更多是在农村产业化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农村家庭经营的多样性价值与精准对接市场的复杂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例如,农业名特优新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互联网可以有效降低订单农业的复杂性成本(传统订单农业可以处理简单情况,难以应对复杂情况),在农业领域解决多样性价值与复杂性成本的矛盾。
   从更广的背景看,在通过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需要信息化提供新动力,依托互联网平台开辟更加适合农民增收的增值渠道。推动公司+农户,向网络+农户转变,有效化解产业化条件下形成中间层层得利的公司与农户的利益矛盾,让农民与增值业态直接结合。&互联网+农业&的特色在于通过平台服务与增值服务互补的服务化新业态,系统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方向。家庭经营与互联网在个性化定制上具有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小生产的个性化定制增值性好,但成本性弱;&互联网+&能起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家庭经营的个性化特点从弱势变为优势。
   农业服务化的实践基础是信息化、电子商务助力和引领的&新三农&转型。遂昌模式开启了服务驱动型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浙江省的&电商换市&已成为全国首创的省级电商兴农村、行业电商化的战略部署。从农业电子商务的微观实践看,互联网在帮助农民与市民对接特色商品(如一村一品)上具有特别的优势,不同于产业化的大宗商品交易。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同质化的产业化,向差差化的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形成中国特色的家庭个性化定制自主经营与产业化大生产对接之路。
   以服务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服务化,实现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工业化+农业&,&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信息化+农业&。基于信息化驱动农业现代化这一定位,结合农业产业化,中国&互联网+农业&之路,应是工业化与信息化两次现代化的统一。相对于农业产业化,这意味着现代化的提速,要把发动机马力提高到&工业化还有五年就要基本完成&之后新动力系统上来,否则全局都按信息化的马力带动,但农业还按工业化的马力带动,农业就会拖全局的后腿。信息化驱动,就是指要加上一匹马力更强的发动机,让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台发动机一起拉动农业。
   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服务化要比产业化效率更高,比产业化马力更强。服务化不完全等于电子商务化,但它首先是电子商务化。电子商务不光是做小买卖,而是要解决新的商业基础设施问题。具体说,要把农业从依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第一代思路,&要想富先修路&的第二代思路,转向电子商务平台等服务基础设施的第三代思路。
   新商业基础设施在农业中的普及与应用,使得信息逐渐成为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核心生产要素,形成分布式协同特征的信息生产力,优化重构传统的农业生产与流通关系。信息生产力融入现代农业技术并进行集成化组装,进而释放出信息经济下农业升级的巨大能量。
   以市场机制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位势,以机制保障农民增收。产业化是中国制造时代的农业发展思路,以一产的二产化来推进现代化无疑是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的。但在中国经济急剧向服务化升级的新形势下,需要以农业服务化的发展以及一产的三产化,进一步提升农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位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正如梁春晓所言:&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服务业,我们就不可能有更好更优的增长方式,我们也就无从谈什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之间必须经历一个中国服务,因为服务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所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化都离不开专业服务。&
   在产业化机制下,我国农业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服务体系。从这种服务体系建设向服务业发展,是向市场经济的惊险一跃。服务化不同于服务体系之处,首先在于它是完全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有助于与政府主导的服务体系形成互补,共同发挥社会服务作用;其次,网络本身配置资源的作用不亚于实体市场,它可以比实体市场更精准地、一对一地在分散的农村空间配置资源,这是农业向信息经济的伟大一跃。信息经济全面发展,不可能单把农业落在后面,离开&互联网+农业&,信息经济无法全面发展。
   由电子商务带动或驱动下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将形成三类服务业态,一是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交易服务;二是农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指的是几乎所有电子商务交易都会用到的基础的电子商务服务,像物流快递、网上支付、云计算等公共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支撑服务或平台服务,是中国相对于世界各国的竞争优势所在,中国农业一旦与世界级的商务引擎结合,将产生巨大能量。这一能量不亚于整个农业产业化的能量。三是农业电子商务衍生服务,特指基于平台上的应用(APP)服务,包括交易之外的其他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增值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商务衍生服务是农民成为增收主体的关键。通过免费的支撑平台,服务于以农民为增收主体的衍生服务,这是克服产业化中公司与农户利益矛盾的根本解决之道。在农业之外,&互联网+&还可以为农民从事二产、三产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促进农村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服务化实现农业转型、效能提升和质量提高。服务化不同于服务业,是指以服务业的生产方式搞农业,以信息化的方式搞农业。是家庭经营与产业化矛盾在更高层次上的扬弃。服务业或信息化的生产方式,在于将定制(家庭经营方式)与大规模(产业化经营方式)有机结合为一体(大规模定制)。
   农业服务化也不限于农业服务业,可以将三产的经营方式引入到一产之中。比较农业、工业和电子商务的效率可以了解其中机理。一产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小生产,二产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大生产,三产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小生产(定制)与大生产(大规模)的结合。服务化中的平台经营主要提高大规模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成本领先竞争优势,服务化中以农民为主体的衍生服务主要提高定制生产(如订单农业)和增值性服务的差差化竞争优势。
   在产业化中,以科层化的企业方式(集中迂回方式)降低交易费用;而在服务化中,以扁平化的网络方式(分布式网络协作方式)降低交易费用。产业化的优点在效率,服务化在吸收产业化优点的同时,加入多样性经济的优点并形成效能(效率+多样性)上的新优势,从而在经济基本面上解决增产(成本领先)与增收(差异化)的矛盾。
   &互联网+&,本质上体现的是信息化驱动。中国工业化目标还有五年将基本完成,最根本的经济转型,是从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的转型,这是经济现代化水平的质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是信息化主导机制落地的具体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产融合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