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13年的高考英语127分数学110分各算是一个国考110分什么水平平呢,最好能有英语数学老师来解答一下

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差生逆袭:数学从44分到127分,他的学习方法曝光了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爸妈必读——百万家长的“掌上教子宝典”,无论你自己成功与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将永远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有的同学...
提示:点击上方&爸妈必读&↑免费订阅本刊  爸妈必读——百万家长的“掌上教子宝典”,无论你自己成功与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将永远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有的同学面对令人头大的数学题,问自己,还有机会吗?当你读完这篇文章,我想你会有答案,学习上一时的不如意绝大部分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兴趣与方法的问题。耐心看完这篇文章,创造自己的奇迹吧。  先简要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我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学生,努力程度也一般,小学和初中数学学得马马乎乎,高中考过最低44分,高考127分。虽然我的数学考的分数都不是很高,但我还是想谈谈自己是如何学数学的,特别是自己如何从高中的44分到高考127分的过程,算是抛砖引玉吧!  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小学和初中的数学与高中数学的相比,难度上简直差了一个量级。在学习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时,只要在课堂上稍稍认真听讲,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数学考个80分(都按100分记)以上是不成问题的。  可到了高中,想要每次考试考到120分以上(100分的80分),对我这种IQ的人来说,仅仅靠课堂上稍稍认真听讲,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是再也达不到了。因为我发现,每次考试的题目比课本后的习题和老师讲的要难一些,而且量也比较大,仅靠做课本后的习题是再也满足不了需要了,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多做题。40分~100分,理解题海战术真谛  在学数学的道路上,我一开始选择了很多同学都走的路-----题海战术。题海战术虽然辛苦,但对有些同学来说还是有效的,然而对我不但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使我陷入了学数学以来的第一次危机。由于我没有理解题海战术的真谛,以为只要多做题、做难题,考试的时候自然就会考高分,从而忽略了从每个题目中找规律,总结做题后的心得,最终导致我考了有始以来的最低分-----44分。  那一段时间我很迷茫,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花了大气力学数学却还是比不上别的同学,别人打篮球的时候我在学数学,别人聊天的时候我也在学数学…..可为什么自己的数学总是学不好呢,难道自己真的不是学数学的料?我开始对自己怀疑了,正当我消沉的时候,我的好友劲帮助了我,他对我说:“你这叫什么学数学,你这是机械运动,一点脑子都不用!”初听的时候我觉得很刺耳像是嘲笑,细细想来又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就向劲请教。  劲是班上和年级的“数学王子”,学习数学很有一套。劲告诉我,数学锻炼的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只是单纯机械的做题,而不开动脑筋找规律作总结,数学成绩是很难达到优秀的,因为制约你提高的不是你做题的数量,而是你的思想!学习和种田一样,农民的收成好坏不仅取决劳作时间的长短,还取决于气候、土壤、种子、肥料和耕作技术。   从劲那儿回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每做完一个题我都要好好的想想,总结一下,若有心得便用本子记下;遇到自己觉得很经典的题就用本子抄下来,甚至背下来;遇到自己不会的难题,我就问学习好的同学或者老师,并且向他们请教解题的思路。每个星期我都要抽出三四十分钟的时间,用来回味自己这个星期的心得,每个月我都要对自己进行检查,看看自己是否按照计划进行。  如此一来,我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了。一个学期以后,我从44分跃到了100分以上,虽说离120分以上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可也算一大进步了。110分~140分,搞好基础是关键  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基本稳定在了100---110分之间,说什么也提高不了了,于是我又找到了劲,请教为什么他每次总能考140以上,而我却只能在100到110之间徘徊。劲告诉我,不管什么学科都是和基础有关的,如果基础不是太好,而想考到很高的分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综合题都是由很多的小问题组成,每个小问题都涉及一个方面,如果想考更高的分,就得打牢基础。  听了他的话后,我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又进行了一点调整,对简单的题我不再是要求会做就行,而是要求自己不光会做,而且还要快,强迫自己有意识的提高速度,只有基本的问题熟练掌握了才能应付那种难的综合题。  这次我的提高比较慢,因为数学基础涉及到的小方面太多了,象计算能力、因式分解能力、三角公式的变换能力、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以及解题步骤的规范等等,都是我要提高的基础方面。随着一个学期的结束另一个学期的来临,我的数学终于有了再一次的显著提高,这一回,我不光考到了120分以上,而且还经常考到130分以上,直到高考的127分,这对以前的我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  就这样,我完成了数学44分到高考127分的大跃进,希望本文对数学不好的同学能有点帮助。最后的一点建议:1、如果你的数学不好,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学好,一个连44分的差生都能学好的东西,还有什么难的呢?2、制订一个自己可以完成的计划,目标不要太高,循序渐进树立信心。3、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遇到问题时进行修改,但不要经常的改,否则有可能什么方法也找不到。4、经常向高明者请教,虽然他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但对你绝对是有启发作用的。| 打造第一家庭教育微平台 惠及千百万家庭 |编辑微信号:DL 或 dyrosa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bamabidu
百万家长的“掌上教子宝典”.汇集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婴幼少儿保健专家、资深媒体人,权威打造家庭教育第一微平台.风靡齐鲁,影响全国,惠及千百万家庭.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高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篇一:北京市历年高考状元 北京市历年高考文、理科状元
2011年 理科:梁思齐
人大附中,697分(语文123,数学145,英语141,理科综合288)。 文科:有三个,均为676分,均被香港大学录取。 人大附中分校的伊思昭(语文134,数学144,英语141,文综257)北京大学, 北京四中的梁倩(语文:132,数学141,英语140,文综263)
师大二附中的朱竹(语文122、数学148、英语137、文综269)2010年 理科:李泰伯人大附中 703分(语文138分,数学146分,英语140分,理综279分)清华大学 文科:齐肇楠 北京五中 675分(语文142分,数学142分,英语131分,文综260分)北京大学2009年 理科:宁少阳 人大附中 703分(语文140,数学147,英语142,理综274)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文科:刘庭梅(女)101中学 688分(语文132、数学142、英语142、文综272)香港中文大学2008年理科:胡梦萦(女)
人大附中,总分702分 香港大学
文科:丁艺莎(女)
北京四中,总分667分 香港大学2007年 理科:林茜(女) 人大附中 709 北京大学
文科:张h(女) 101中学
685 北京大学2006年 理科: 杨蕙心(女)
北京八中香港科技大学
北京二中 香港科技大学2005年 理科:田禾(女) 687
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东直门中学 陈秀野
香港科技大学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文科:易萌(女) 641
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北京师大二附中2004年 理科: 汪涵699
北师大实验中学
文科: 费凡640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人大附中2003年 理科: 肖潇(女)693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文科:阎天655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北师大二附2002年 理科:陆程远
704(语文132分、数学138分、英语141分、理综293分)北京80中 文科:史晓楠(女)
646(数学和语文都是127分,英语140分,文综252分)北京4中2001年 理科:陈鑫
690分 北京80中
文科:王h(女)
637分北京市15中2000年 理科:何润丰 683分
文科:权静(女)641分
北京市80中 1999年 理科
684 北京汇文中学1997年 啜玉林 北京大学 经济管理 顺义县牛栏山一中 李笑北京师大二附中
1996年 理科
陈愈容 汇文中学 文科
人大附中1977年 刘学红 北京大学 新闻 和平街二中 中青在线总经理 郭方 北京大学 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 产生过状元的6区县18所学校()西城区6所:北京四中、师大二附、师大实验、北京八中、师大附中、十五中学 东城区4所:汇文中学、北京二中、北京五中、东直门中学 海淀区3所:人大附中、北大附中、一零一中 顺义区2所:顺义一中、牛栏山一中 朝阳区2所:八十中学、和平街一中 通州区1所:潞河中学篇二:2014年高考状元英语笔记 第一章 状元笔记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世界。 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让高考“状元”激励我们,走向成功,通往大学殿堂。 一、走进高三,快速适应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首周杰伦的《蜗牛》也是我在高三冲刺阶段的“战歌”。是的,高三会很苦,高考是挑战。但有苦才有甜,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高考,不必畏惧,而应感激,只有它能让人生在最短时间内增值,只有它能使我们磨炼出坚强的意志。“用一年,换一生。”这是我的高三宣言;“信念坚定+持之以恒。”这是我恪守的学习准则。(刘涵,2006年云南高考文科状元) 那么,如何快速适应高三紧张而又繁重的学习生活呢? 1.准确定位,做好规划 认真分析,给自己的学业水平出初步定位,结合实际,树立目标。有了理想和目标,学习才会有追求的动力。 可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检测目标,并在一定的时间后对目标进行修改和完善。 2.抓牢基础,形成网络 高三的学习一定要抓基础,并把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为现在的高考正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 3.主动学习,善于总结 高三的学习其实是对十年苦读的一次总复习,在这个高二转折到高三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转变身份,主动学习,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梳理者,把自己的所学尽可能地全部整理一次,发现薄弱之处,及时有针对性地补漏补缺,强化自己的知识储备。 分析总结对高三同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遇到新问题,学到新方法,都应及时记下来;每次考试,对于新题型的解法思路、典型试题等都要及时整理分析。得失心中有数,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二、缓解压力,从容应对 非智力因素往往左右结果,摆正心态吧。当我因成绩波动而焦躁时,我会选择用安静的音乐来平静自己;当我意志消沉、胡思乱想时,我会用榜样来激励自己。我用各种方法来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永远乐观、积极,调整最佳心态来应对每一次人生的挑战。(李小龙,2007年宁夏高考理科状元) 面对高考,压力肯定会有的。面对学习压力,我们可以做一只最好的轮胎。气不足,就打点儿;气太足,就放掉一点儿,无论在哪里使用,什么样的路面,轮胎都能够适应,并且跑得轻松愉快。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一只最好的轮胎,还要有“备用轮胎”――这就是面对压力的平常心。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需要注意。 第一,压力适度,举重若轻。就是以适度的紧张面对生活压力,镇定自若,学会使自己“心静如水”。 第二,适应性好,生活、学习有条不紊。感到学习有压力时,最好是给自己列出一个清单:你有多少事情要做?做什么?有哪些知识还不熟悉,原因是什么?针对每一门课程,你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外界有什么干扰因素?最后制定月、周、日的具体行动计划,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成效的。 第三,承受力强,科学分析和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因一次考试成绩落后而气馁。只要我们把精力用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上,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会体验到成功,看到希望。第四,变压力为动力,建立适当的目标。在考试前可以制定一个基本目标,但不要把分数高低看得过分重要,只要自己努力去准备,尽量争取考得好一些,就是我们最切实的目标,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应该看到自己天天在进步,任何压力都可以转化为动力。释放压力,轻装上阵(杨清嘉,2008年江苏省高考文科状元) 当然,谁都希望自己一举成功,早日圆大学梦。但现实中总会有人失望。你要相信,“上帝为你关闭了这一扇窗,就必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你会因此比别人多了一分面对挫折的勇气,多了一份不平常的经历,所以,你何必为此整日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把该努力学习的时间白白浪费在无谓的叹息中呢? 打消顾虑的你,轻装上阵的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过,一点压力也没有,也会降低我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同学们要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不要给自己一道“死命令”:今年非考上不可。 我们可以有100次的失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有第101次的追求,况且高考并不是我们成才的唯一出路,何苦把自己逼到一个“死胡同”呢? 克服焦虑,优化情绪(陈溢辉,2008年宁夏高考文科状元) 临近高考,心情紧张,担心自己发挥不好是高三同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时候不紧张才麻烦。其实随着紧张度的提高,学习成绩也会提高。 但紧张过度又会物极必反,有的同学会出现心慌气短、头晕失眠、情绪不稳等症状。过度焦虑使人不能集中精力,记忆力受到干扰,到考场上也会丢三落四,大脑不灵活,思考能力下降。那么怎么才能克服焦虑、优化情绪呢? 首先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只是把它当成和平常一样的考试,这样心情自然稳定。其次,不要把考试焦虑看得过重。如果过分为焦虑担忧,反而心中刻上焦虑的痕迹,使症状越来越严重。而且考试焦虑也是相当普遍的,大多数同学都存在程度不一的焦虑。谁过分看重考试焦虑,谁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已经出现心慌,心跳加快等情况,可以试试自我放松。一个是做深呼吸;另一个是把全身肌肉绷紧再放松,也可以与深呼吸一起做。累了烦了的时候做几遍可使大脑得到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可是想象美好的事物或景色,或者是散步、打球、听音乐、聊天、做家务等,都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 理解父母,相互沟通(姜妍,2008年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 有同学抱怨自己的父母太唠叨,每天不停的在耳边叮嘱:多吃一点、多穿一点、好好学习、为我们争气啊!是的,我们的压力已经够大了,为什么每天还要给我们施压呀?恰恰就有同学因此和父母闹矛盾,最后是两败俱伤。 作为孩子,我们要将心比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能理解父母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苦心了。我们要学会与父母沟通,共商大策,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因为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这样,便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帮助我们实现心中美好的梦想。 高三复习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后,一般说来,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轻度的、暂时的心理疲劳现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及时调节,使身心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可能加重心理紧张,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失调、紊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下面是高考状元们如何积极防治心理疲劳的心得体会? 三、借鉴经验,提高成绩 我最经典的学习方法――纠错法,就是把原来做过的习题里,所有做错的题目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最好每门课都能记下来,经常把原来的错题拿出来看看,对提高成绩帮助很大。(申屠李融,2008年浙江高考文科状元) 合理安排复习进程,确定适当记忆方法(王晓涛,2008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状元) 针对自己情况对各科作好复习安排,交替使用大脑。大脑的忙和闲是可以调节的,不要长时间学习同一门功课,每隔一定时间转换不同的学习内容。一种内容的学习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以避免大脑疲劳。制定适当记忆方法,或用谐音记忆、或用口诀记忆,只要适合自己就行。 科学用脑,提高效率(郭薇,2008年陕西省高考文科状元) 很多高三同学反映,“自己学习不可谓不努力,可收获却不大,导致自己都丧失信心了。”这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些同学的努力是回家后熬更受夜,苦苦钻研。等到第二天到学校后却是头重脚轻,两眼昏花,对于老师提醒的重点和难点不甚知之。 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并不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保证我们大脑的思路清晰,才能有比较高的学习效率。另外,还要注意及时理清线索,梳理知识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去理解记忆。 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滕少华,高考语文考了145分,他是这样复习语文的: 1.把系统化知识调制成为高分催化剂。高三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最后的模拟测试。做完卷子后要把重点的东西重新看一遍,做好总结。比如语音是一个系统,复习时候要密切关注所有学过的字词的读音,像形近字、多音字、容易误读字的读音等,将诸如此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便于记忆掌握。 2.紧追常用知识,不与生僻内容亲密接触。在高三复习阶 段,我把复习的着眼点集中在课本上,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作淡化处理。 3.训练应试作文模式,拿下半壁江山。应试作文,与一般文章的写法有很大区别。应严格训练根据不同题目选取不同立意和结构的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高考高分作文固定结构,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应试作文模式,争取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
第二章 名师手记 第一讲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复习要点】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A级(识记)。 【知识归纳】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其范围界定为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一、多音字 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这个字单用(单音词)和构词时,或用这个词构成不同的双音词、多音词时读音不同,如“剥花生”的“剥”读büo,“剥削”的“剥” 读bō;二是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同,如“秘”,在“秘鲁”中读bì,其他都读bì;三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读音不同,如“色”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就分别读shǎi和sa。 二、形似字 一般的说,形似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声旁相同的形近字。这一类具有相同声旁的形近字,有的读音是相同的,但有时因形旁所表意义不同而出现读音不同的情况。如“畸形”“绮丽”“崎岖”“不偏不倚”“掎角之势”中的“畸”“绮”“崎”“倚”“掎”五个字的声旁皆为“奇”,但读音全都不相同,分别读“j?”“qǐ”“q픓yǐ”“jǐ”。另一类是笔画差异极小的形近字。这一类汉字笔画只有细微的差别,但读音迥然不同。如“肄业”的“肄”(yì),与“肆意”的“肆”(sì)。三、同音字 一般的说,同音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音同形异字,汉字属表意文字,其中的形声字也不同于纯表音文字。同一个字可能有几个读音,同一个读音也可以写出很多字形不同的字。如,同是“shì”音,却有“事”“是”“市”“式”“视”“室”“试”“世”“势”“饰”“释”“仕”“士”“誓”“嗜”“噬”“谥”“拭”“匙”等几十个不同的汉字。音同形异汉字成为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另一类是音同形近字,即读音相同字形也相近的汉字,与上文形近字中声符相同读音也相同的情况交叉,兹不举例。 四、形声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的字是形声字,但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和字形的演变(简化、整理)等原因,很多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不一致。主要有三种情况:1.声旁的声母并不表示该字的声母。如“歼灭”的“歼”,读“jiün”,而不读“qiün”。2.声旁的韵母并不表示该字的韵母。如“绦虫”的“绦”读“tüo”,而不读“tiáo”。3.声旁的声母、韵母全与字的读音无关。如“粳米”的“粳”读“j?ng”,而不读“gyng”。 五、习惯性误读字 很多省市都存在多种方言,有些方言声母n、l不分,z、c、s与zh、ch、sh不分;有些方言韵母in、ing不分,en、eng不分;有些方言声调与普通话不同;有些方言没有了普通话中的介音等等,这些都为语音辨正增加了难度。此外,由于“秀才不识字,见字读半边”等习惯的误导,以及不了解原先的一些异读字现已统读等,都会造成对汉字的习惯性的误读。如“呆”“凿”就已经分别统读为“düi”“záo”,不论用于何种情况,都只读此一个音了。 六、难读字。 汉语中有些字,特别是某些成语中的个别字,读音特别难以把握。如“卖官鬻爵”中的“鬻”(yù),“鞫审”中的“鞫”(jū),其读音都很难从字形中找到依据。有些字虽然有声旁,但也不能贸然认读,如“沆瀣一气”中的“沆瀣”(hàng xia)等。 【真题再现】 典例1.(2008?广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音同字、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A项,ruì/yùn,shàn/zhün,tiáo/tiáo;B项,zhì/shì,jùn/jùn,qiǎng/jiàng;C项.yì/yì,d?/tí,mǒ/mü;D项,pàn/bàn, ?u/shū,sa/sài。 典例2.(2008?山东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仲(zh?ng)裁 阿(y)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 勒(lyi)紧? 嚼(ju?)舌头???? 百孔千疮(chuüng) 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 D。柏(bǎi)树?? 模(m?)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答案】C 【解析】A项,应该是捕(bú)风捉影,本字容易和“铺”“浦”等形近字混淆。B项,应该读“嚼(jiáo)舌头”,这个词常常被误读。“嚼”是一个多音字:①用牙齿咬碎,读jiáo,如“细嚼慢咽”“味同嚼蜡”;②用于某些复合词,读ju?,如“咀嚼”;③组词“倒嚼”,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读jiào。D项,应该读模(mú)具,“模”也是个多音字。读“m?”:①法式,规范,标准;②仿效;③特指“模范”。读“mú”:①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②模样。 典例3.(2008?江苏)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B) A。识别/博闻强识??? 模仿/装模作样??? 剥削/生吞活剥 B。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胆??? 绿茵/绿林好汉 C。箴言/缄默无言??? 蠕动/耳濡目染??? 粗犷/旷日持久 D。湍急/惴惴不安??? 讳言/经天纬地??? 勘察/堪称一绝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B项中读音都不相同,分别是cháo / zháo,d?/tí,lǜ/lù。A项读音是 shí/zhì,m?/mú,bō。C项读音是jiün,rú,guǎng/kuàng。D项读音是tuün/zhuì,huì/weǐ,kün。 典例4.(2009?江苏徐州预测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原想做一根思想的芦苇(w?i),现在却想干脆做一片苇絮(xù),为我们的天空漂(piǎo)染一片白,也算是为人类尽了一点绵薄(báo)之力吧! B。他穿着葛(g?)布衣服,满脸络腮(süi)胡子,冰天雪地时,他在风中踱(du?)着方步,似乎这天地只为他而设。 C。越琢(zhu?)磨老温心里越恐怖,他擎(qíng)着蜡烛走进房间,发现房里的东西被人挪(nu?)动过。这时,一阵疾风夹(jiá)着哭声呼啸而来。 D。开元寺(sì)的大雄宝殿供(gōng)奉的五方佛,百柱殿中的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fú)雕,体现了宋元时期文化交流的频(píng)繁和开放宽容。 【答案】B 【解析】A项,“芦苇”的”苇”应读“wti”,“绵薄”的“薄”应读“b?”; C项,“琢磨”的“琢”应读“zu?”,“夹着哭声”的“夹”应读“jiü”;D项,“供奉”的“供”应读“g?ng”、“频度”的“频”应读“pín”。 【名师点睛】 一、字音命题考查趋势 1.考查几率增加 字音考查作为高考的考查热点和常规考点,虽近年来有与字形题轮换考查的趋势,但鉴于新考试大纲已将写作中出现错别字的扣分标准提至每字1分,且未设上限,所以,未来几年高考字形单独命题的几率将会有所降低,而相应的,字音考查命题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2.范围基本稳定 新考试大纲又恢复了原考试大纲曾删除的“常用字”三字,这就暗示了字音考查范围将仍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命题依据,考查对象主要是“三常字”(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因此,考生无需纠缠生僻繁难字。 3.关注生活实际 未来几年,高考字音考查会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常用常错字,重点仍将是考查常用字甚至是最常用的字的读音,特别是其中的“常混字”(因音近、形近、义近或音义相近而相混淆致误的常见常用字)。注重形声字和多音字读音的辨别。特别是其中的形声字、多音多义字、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 二、字音命题备考策略 1.明确复习范围。复习时要以《容易读错的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高中语文课本注释里出现的字音为线索,对里边的字、词要会读,读准。对那些容易弄错的字更要有足够的注意。 2.积累生字、疑难字。除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及一些疑难字。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篇三:北京高考状元花落三朵金花 北京高考状元花落三朵金花 理科状元出现并列,三人分别报考了北大和清华,都强调心态平和方能制胜 昨晚,三位女状元在新浪握手,两位理科状元陈秀野(中)和田禾(右)相视而笑,最左边的是文科状元易萌。
本报讯(记者王荟申剑丽)昨天,北京高考分数公布,三朵金花摘得桂冠,来自北师大二附中的易萌以641分获得文科第一名,人大附中的陈秀野和东直门中学的田禾以687分并列理科第一名。
高考之前,易萌报考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她已经被北大元培文科实验班录取。她说,她是轻松上考场,正常发挥。高中期间,易萌写过一篇鸟类保护论文,获得过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因此她的高考成绩还能再加20分,达到661分。
理科状元陈秀野穿红白相间T恤衫,身材瘦高。她第一志愿报的是清华大学生物系生物科学专业。由于高二时她获得过全国生物类联赛一等奖,所以她的高考成绩可以在687分基础上再加20分,达到707分。她对被清华录取充满信心。
与上两位状元相同的是,另外一名理科状元田禾也有20分加分,因为她是优秀学生干部。她第一志愿报的是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元培理科实验班。她说,她不会在意这个状元身份,因为北大每年都有几十个状元。 在谈到高考胜出经验时,三名女状元都强调,平和的心态是制胜的法宝。 状元访谈
“是不是状元无所谓”
易萌听到成绩很平静,认为学习只要听老师的就行 年龄:19岁
父亲:工程师
母亲:北京交通大学教师
业余爱好:看书,喜欢看《红楼梦》
昨天中午,正准备陪父母外出买家具的易萌被老师紧急召回―――易萌是今年高考北京文科状元。当班主任张洁老师在电话中告诉她这个消息的时候,易萌很平静地说:“是吗,考出水平就行了,是不是状元无所谓。”回到学校,易萌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是“语文没考好(语文考了112分)”。说起学习经验,易萌说只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不必去外面上辅导班。
身为文科生,易萌却喜欢生物环保研究,曾经与同学合作,以一篇颐和园的鸟类保护论文获得过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那时候,易萌每个月都会去一次颐和园。
易萌的班主任张洁老师认为,易萌考第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态好。平时很踏实,成绩一直在年级前5名“很务实,从不幻想不切实际的东西。”易萌的假期计划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
问:什么时候知道成绩的,那一瞬间是什么感觉?
易萌:我是早上7点多得到分数。当时并不知道第一名,后来在路上才知道,也不是太兴奋,已经考完了,就是分数而已。
问:你在高三备考的时候的目标是什么?易萌:高三开始时,就是没有什么特别明确一定要考某某大学、某某系。但是后来就随着学习,然后目标渐渐明确,我就想报北大,参加了北大的自主招生,了解了一些情况后,还是决定上元培实验班。
问:学业以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易萌:我的爱好比较广泛,听古琴,画画,看鸟,我不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看一些书,有时候非常激动,一激动就激动一个礼拜,激动期间写出的作文比平常好。
问:高考期间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吗?
易萌:我觉得高考前一天,突然发现我爸和我妈都挺紧张的,我原来觉得他们不在乎了,在那一天才发现,其实家长都是非常在乎我的。
“最差时考过年级第100名”
黑马状元陈秀野说,自己高考完没估分,属超常发挥 年龄:18岁
父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母亲:北大六院医生
业余爱好:听音乐、看书
昨天上午,一个穿红白相间T恤衫的瘦高女孩推车走出人大附中的校门。门卫老师连忙告诉记者,“这个就是今年的状元陈秀野。”陈秀野说,自己高考时跟平时一样,骑着一辆自行车一个人来到考场。不同的是,高考时骑了一辆旧自行车,“平时上学时骑的车新,怕丢了。”陈秀野是今年高考的一匹黑马。平时考试成绩在年级40名左右徘徊,最好的一次是年级第12名,“最差的一次考过年级第100名。”她说自己属于超常发挥,其主要原因就是“心态好”,“我考完一科扔一科”,考完之后就不再想了,保持轻松心态迎接下一门。
陈秀野说自己是个乖孩子,平时上网、看电视都很少。
班主任李雅杰对陈秀野的评价是“特别踏实认真、心理素质好”。
问:什么时候知道成绩的,那一瞬间是什么感觉?
陈秀野:早上7点,同学说可以查分了,查到这个分不信,听了一遍又听了一遍。
问:听到这个分能想到考到状元吗?
陈秀野:我从来没想过成状元这个事,就是高三那会儿成绩在学校里面排好几十名。你要说当上状元的话,肯定是超乎我的意外。早上听的时候很意外,考的时候都没有估分,早上听到老师打电话说状元,好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说不兴奋不可能。
问:你觉得在考试的当时是心态更重要一些,还是你平常12年的努力积累下来的实力更加重要呢? 陈秀野:这一次是超常发挥的,除了心态好找不出别的理由了。
问:心态成就了你状元的成绩。陈秀野:实力已经排除了,其他的就剩心态了,只能说心态好。
“分数比预估低了点”
田禾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是同学眼中的“准状元” 年龄:19岁
父母:外企员工
业余爱好:看书、看电影,喜欢看《论语》
昨日早上5时多,东直门中学的田禾通过电话查到了自己的分数,上午9时多校长告知她是今年的状元时,她高兴得不知道说啥。
不过,田禾认为,“这个分数比自己预估分还低了点儿。”田禾的高中班主任张葛兰一点不意外田禾拿了状元,此前田禾曾多次在区、年级统测中名列前茅,同学们也觉得她有“状元相”,考完最后一门就纷纷拉她合影、留签名。 田禾高中三年一直是班长,学生工作做得很优秀,人缘极佳。“记忆力超强啊”、“恒心、毅力都比较好”、“降压能力也超强,学习上一直比较稳定”……这是田禾的同学们对班长的评价。
提到考状元的秘诀,田禾说,每次学不下去时都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她反复称自己学习没有秘诀,只是集中精力,该听课听课,该看书时看书,一般不拖延;做错题时多反思。
问:想到自己能考上状元吗?
田禾:我之前就想到可以考状元。因为之前几次模拟考得不错。
问:你怎么看待自己作为状元的身份?
田禾:没考状元之前觉得怎么怎么着,考了后觉得状元就是状元。
问:学习之外有什么兴趣爱好?
田禾:我比较喜欢安静的一些事情,我比较喜欢看书,听听古典音乐。刚才费凡同学说他还看网球,其实我也挺爱看网球的,我一般只看法网,刚好我可以赶上放假。因为法网是我第一个爱看的重大的网球赛事,我比较喜欢看那个场上的感觉。
我还比较爱看法国举办的赛事,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每天熬到凌晨两点去看。
问:有学习体会跟同学们分享吗?
田禾:学习不要太熬夜,不要把自己弄得很累,虽说文科题很多导向不对,但是理科也是一样,你做难题和怪题是没有用的,高考是基础题多。 陈秀野: 刚才黄晨琦讲一些,可能会跟我有些相同,我想主要还是从两个方面说,平时学习还有考试,平时这一块,首先要做的是端正学习态度,刚才正确认识自己这一块,跟我的想法是非常重合的。你首先要知道,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我觉得咱们现在很多同学,可能这些年就觉得,学生,天职就是学习,如果学得不好的话,老师、家长都会不高兴,就一直那么稀里糊涂的就过来了,我觉得这样子的话,到最后这几年,可能从心态也好,或者是从这种动力,或者是比较持续的这种东西,都影响不会太好。如果你想清楚了这个人到底是不是适合做高等学 府深造,或者是要继续学习的话,应该对你自己的能力会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陈秀野:如果你确实已经选择了高考,我个人对高考的认识,到后来,我想去继续深造,我是心甘情愿的通过这样一种公平竞争,是目前唯一存在的一种公平竞争的机制,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去上大学。这样想的话,等于说,有很多比较烦人的东西,应试那些比较愚蠢的东西,都可以心甘情愿的接受,因为你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为什么你可以进入最好的大学,他不可以,学习是一个非常长期的东西,初中的时候,印象不是很深,至少高中这三年,第一年要打基础,第二年会学很多东西,最后一年,觉得非常单调,光是复习已经会了的东西。做题还老错,觉得这一年,真是没有太大收获,但是如果你心平气和的想,你愿意为高考这件事情付出很多东西,这个涉及到一个定位的问题。要给学习定位,给自己定位。你的身份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是孩子,或者是社会公民。你认为作你人生中,除了学习这一方面,就是受教育这个方面。其他还有很多东西。如果太杂的话,对你的综合素质发展不是很有利。 陈秀野:在考试发挥,你怎么安排学习和生活,跟其他的兴趣爱好,和身体锻炼,这些东西之间的关系,你们把他想清楚,或许在高一高二,会决定把一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综合素质的东西,这个东西,其实家长也是引导孩子去想清楚了,其实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志愿,我见过很多学生,你说他不着急,也不是,家长会给他买很多教辅书,但是他照样打着上课外班的旗号,跟同学聚在一块儿玩了。他可能就会后悔,这种情况下,整个学习就被搞得非常被动。到高三就会有非常奇怪的效应,比如说那些男生,高一,高二不好好学习,到了高三以后,突然觉得自己考不上一个正常的大学,使劲追击,晚上熬多很晚,上课不听讲,这样子的话,还有一些效应,考试之前,学不下去,在考试之后,会拼命想去背题。再下来以后,这个成绩,很被动,有时候高,有时候可以考到全班前几名,我们班的好几位同学,都是在高考的最后时刻,可能是太过于紧张,还是其他的因素,总是发挥的跟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还是很不相称的。 陈秀野:所以我就觉得,学习是学习自己的事情,他要自己上心,然后对自己负责任,爱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生活计划,还有其他方面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由老师或者是家长,全都千篇一律。然后说一下学习方法的问题,我觉得重点学校的老师会非常强调这一点,要跟着老师走,听老师的话,我不知道其他的普通学校是不是这样,上课听讲的非常多了,包括所有学者,一般都会很强调这个东西。其实这个最主要的可能跟刚才说的地方,也是有很相像的,老师心里很有底,他知道这几年,每年的重点应该放在哪块。比如在高三的时候,你会有几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会做得比较细致,第二轮分析是那样串一遍,第三遍主要是做做模拟题,老师心里会很清楚,会把很多年的经验传达给你。这种东西你毕竟希望只有一次高考机会,这方面最好还是走得保守一些,如果你想自己闯走自己的路,就是要到最后几个月开始突击的话,这种冲动付出再复读一年的代价,是挺不值得的。还有,如果学生都跟着老师走的话,在班里会有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一种团队精神,所有的同学心都是很齐的,主要是在高三,在班里面的竞争意识,会感觉到明显比以前强,总体上,心比较齐的话,不会有那种恶意竞争,这个对整个心态,都是很有利的。如果你确实觉得学校的老师不能给你提供足够好,质量足够高的指导,如果你自己安排的话,大致的方向,大致的路线这一块,也应该是跟大部分教辅书提到的内容是相像的,也是这种比较重视基础,高三这几年的复习这么做。就是要有条不紊完成这三年的学习。具体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同学们有的非常优秀的可以把笔记记得很漂亮,但是学习成绩并不好。有的同学思维非常敏捷,记忆力很好,就可以在上课听讲的时候,把注意力更集中到老师说的内容上,去思考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可以把手中的笔记放到一边,这个完全没有关系。如果记性不好的话,会比较重视这种笔头的记录,比如把平时看一遍不能记住的东西记下来,以后可以经常去整理。一遍一遍的筛出来比较重点的东西,到考试之前再看。要注意一些,不要看一道题马上想到,这个时候三个月之前做的某某道题思路是这样的。如果继续看的话,可以发现审题上需要很细致,注意一些细节。 陈秀野:其他的很多东西,如果大家看各种各样的介绍的话,很多东西都有重合的,比如英语和语文,从来都是强调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刚才说看报纸,或者是英文要做很多听力,要多一些广播,多看一些杂志或者是书籍。这种东西都是大同小异的。像数学要保持一定的做题量,到高考之前,生物或者是语文这类做题可能要求不是那么高,但是数学的做题肯定是不能断。这种东西,老师有很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们说的话还是应该信。 陈秀野:做题,因为你要做的是一种优势,最后高考的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这个都是规定得很死的,有时候你会觉得有些题确实出的很无聊,而且生物那一块,因为生物主要是高二,高三的学,到后来,大家都像文科一理,一看见题,你就知道它想让你说什么,这种时候,做题是必要的。可能物理方面会好一点,物理不会做太多的题,但是在生物这种东西,你需要知道命题人的思路,揣摩他们的心理,主要是这个功夫。 还有,到考试最后那段时间,你可能觉得,你该复习的已经复习了,但是经常会做错,以前在学习的时候,你经常会有新东西进来,有新鲜感,成就感,以前不会的东西现在会了。但是到高三,这些东西你是不会吗,但是不是。每做10道题都错两道,这个就比较郁闷。这时候你做题就不应该追求量了,而是做一道题就是为了把它做对。每写一个字,要保证它是对的。这个训练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做题不要题海战术,有人确实是比其他人更擅长那些东西,做题速度达到正常人的三倍,题量达到五倍,成绩确实会有一个挺大的提高,但是风险是相当大的。不是每个人都是有这种快速反映可以通过做题达到刚才提到的成就感,没有这个成就感的话,在班里经常会觉得有压力。真正到了大学,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你的各方面能力,绝对不一定比他差。但是在做题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些影响。老师带着你系统的复习,自己通过做题巩固那些知识点,提到那些思想,就没有听进去。这个东西还是要慎重考虑。 陈秀野:准备考试的话,在学习方面的准备肯定要靠平时的积累,刚才说的被往本,笔记,或者是错题本,平时要注意积累,平时比较早的就想到,在大考之前,如果有那么三天,五天的空闲时间,那段时间,你大概打算做什么,你可能觉得你想把做的东西理一遍,你到时候一章一章看,会觉得这一块没有看到,会不会对心理有不利的影响。比如像数学,有很多做题的话,我会想,为什么会做题,一些小陷井,或者是忽略的检验的问题,会找一个地方,把那些条记下来,在考试之前看一看,在高考之前一两天,主要是看在考试之前一两个月整理出来的东西。在那个时候,指望这些东西在突击什么,实际能够提高质量。就是觉得,离考试还有几天时间,如果学习的东西都不看的话,不会进入一个好的状态。刚才说到准备这些复习资料的问题。其实最好的积累,是从高一高二一开始。最应试的准备不需要考太早。刚才提到的比较愚蠢的问题。高一,高二积累,主要像英语,我个人喜欢多读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所谓有意思,就是如果翻译成中文,我愿意去看。那种东西要坚持很长时间,如果选择比较适当的话,甚至可以作为其他功课的一种调剂,我没有把它认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学习上的准备就说这些。 陈秀野:心理上,考试之前应该有一个平稳的心态主要是来自于平时的一贯态度,北京在考试之前就报志愿,这个要求你们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性的认识,比如你的成绩很不稳定的话,在最后报考的话,确实很难下手,报高了害怕、紧张,就考不好。报低的话,又觉得很亏得慌。真不如从一开始就踏踏实实去做,按照你觉得自己的能力能达到的水平去努力。确实一贯成绩比较稳定,你报的志愿是属于在这个学校里最高的专业,可能得发挥比较好的时候才能达到。最低的是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应该是比较轻松的能达到,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的话,我觉得,在考试之前的心理不应该有太大压力。会觉得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学了这么多年,要上赛场了,就想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这样,至少我个人在考试之前,压力不是很大,心态非常平和,跟平时几次模拟考试或者是平时的大考状态都差不多。在考试的时候,不会想其他的问题,考试题如果难的话,我觉得难,大家都会觉得难,如果考试题简单的话,大家也都会简单,我应该更仔细的去做。在考试的过程中,那个题不会我的心理状态产生太大影响。 在考试之后,像平时考完以后不会惦歌它,要来查漏补缺,要估计你在班里是哪个位置,如果你真的很在乎你平时在考试中的某一道题,为什么做错了,在那儿拼命想,找老师要几分,通常我都不会这样做。在真正高考的时候,也是考完一科,就彻底不想,就投入到下一科的准备中,这样考完四科以后,整个高考几乎都可以不想。头一科不会影响下一科的发挥,能反映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对待学习的态度,一直是比较平和的。这个东西还是应该从比较早的时候开始适应比较好。 先讲这些。 提问:大学转专业容易吗? 回答:不是很容易,尤其在北大。有可能,而且能做到,但是不是很容易。 提问:你反对复读吗 回答:我不反对。复读是可以成功的,复读成功的人很多,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复读成功。为什么这么说,我在厦门时候,我看多了,这几年省里,市里面的状元很多都是复读。现在状元有两种,一种是状元,一种是应届状元,很多人通过复读取得了成功。虽然电视上会这么说,事实就是这样。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如果你觉得通过一年的复读能够有很大的提高,有很大的希望达到你的目标,并且你愿意承受这份非常大的压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考110分什么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