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西南地方管理局过境路经过哪些地方

日志用户版块帖子
阅读:2865
主题:吴起县过境路行道树被换
UID:1447763
在线时间0小时
金币11威望101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1)
吴起县过境路行道树被换
吴起县过境路上长约6公里的垂柳被挖掉全部换成槐树。之前的垂柳是2012年栽种的,2013年成活的。可是树还没长大就被全部挖掉,换成槐树,让人很是费解。究竟这换树是谁的支持?而且这换树之前是否有预算,而预算下来的资金又是从何而来,现在不得而知。据了解有人说换树这件事情是县人大的以为领导很是反对就向当地检察院反映,检察院派人叫管辖区地街道办事处书记到检察院调查询问此事。但是后经县委书记说情没有调查成功。现在全吴起县人民希望给予答复,想知道为什么要换树,换树的钱又从何而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1 条评分
UID:1447763
在线时间0小时
金币11威望101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1)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UID:1447763
在线时间0小时
金币11威望101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1)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UID:1447763
在线时间0小时
金币11威望101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1)
下面是图片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800) this.width=1000;" class="showappimg" >
UID:1447283
在线时间19小时
金币10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1)
吴起现在的景色很美啊
UID:183244
在线时间1843小时
金币22284威望528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216)|粉丝(220)
UID:726061
在线时间199小时
金币2245威望443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138)|粉丝(147)
引用 评分针对楼主现实-06-19 16:53发表的吴起县过境路行道树被换:吴起县过境路上长约6公里的垂柳被挖掉全部换成槐树。之前的垂柳是2012年栽种的,2013年成活的。可是树还没长大就被全部挖掉,换成槐树,让人很是 .. 111
UID:1447150
在线时间10小时
金币10威望100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0)|粉丝(1)
换了也很好啊
UID:877320
在线时间15小时
金币51威望92宝宝人气0粮票0
关注(3)|粉丝(6)
我也想听大家的建议!谢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请广大网友文明发言,理性评论!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华商论坛 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7x24小时)
在线咨询.:
华商论坛公众微信
华商头条下载您的位置:首页 &
& 吴起县地图
风景名胜古城堡寨:吴起县位于陕西西北部,界陕甘宁三省区边界,古时曾是边陲要地,为少数民族角逐之战场,本县境内现存的有记载的古城有17座,具有历史意义和观赏价值。主要有:定边城、宁塞城、白豹城、横山寨(今走马城)、鸡嘴堡、矜戎堡(今新寨)、通庆城(今锁阳城)、绥远寨(今田百户城子)、通化堡(今琵琶城)、九阳堡(今张城子)、威边寨(今荞麦城)、镇安城(今守暴城)、把都河堡(今旧城子)、五姑城(今五谷城)、胜羌寨、怀威寨、观化堡。长城:吴起县境内长城遗址有两道,白于山以北为明长城,县城南为战国时期秦长城。战国时的秦长城,据史念海《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一文所载:“为了防御匈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开始修筑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岷县(秦时临洮县),经临洮、渭源、陇西、通渭诸县,越过六盘山再往宁夏固原,甘肃镇原、环县,陕西吴起、绥德诸县而止于无定河西岸”。吴起县境内的这段古长城遗址,从吴起西边入境蜿蜒于山岭,时而东行,时而东北行,绵延230公里。明长城在吴起境内长13.25公里,位于该县白于山以北的周湾、长城两乡镇。东起靖边县中山涧乡方滩,在驻陀涧入吴起县境长城乡至宋沟畔跨红柳河经二道坝、双河涧两个行政村,继而西行跨石拐子沟入周湾镇,经王树湾、罗涧于东湾村青杨山跨罗涧河入定边县境。革命旧址:毛主席旧居,1966年整修了毛泽东同志旧居—新窑院。旧居内珍藏有先后从兰州革命纪念馆和当地部分公社搜集和征集红军长征文物共146件,其中有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16件。1972年复制毛泽东旧居文物16件。胜利山: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在吴起镇打了长征最后一仗—“切尾巴”战役。10月21日4时半,毛泽东同志登上洛河以西的平台山(后改为胜利山),来到设在一株杜梨树下的指挥所,指挥了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基础设施吴起俗有陕北“西藏”之称,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能力低。为了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勤劳务实的吴起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目前基础设施“瓶颈”初步得到改善。公路设施:。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新修柏油路201.65公里,新修乡村四级砂石路256公里,修筑桥涵312座(道),新修石油生产道路780公里,改造村组道路452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6.3公里,实现了县乡道路柏油化,乡村道路主干线砂石化目标。2004年,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获得两个全市第一。电力设施:。完成了电力自动化工程建设,新建35KV变电站2座,架设农电线路510.7公里,新架石油井区、砖厂等企业生产专线210公里,农户通电照明率达到95%以上。通讯设施:。拉通有线电话线路300公里,全县市(农)话总容量达到10000余门,电话入村率42.7%,普及率7.5部/百人;新建移动、联通基站102座,12个乡镇全部建起了联通、移动基站,手机覆盖率达到85%。广电设施:。建成覆盖全县的光纤网络,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6450户,覆盖面达到20%,市区覆盖率达到90%。水利能源设施:。2003年以来,新修农田11万亩,累计达到20.8万亩,新建淤地坝252座,累计达到310座,打井建窖6800孔(眼),解决了6.5万人的饮水困难。农田水利建设荣获“全省水利振兴杯”三连冠。不断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累计移民搬迁人,建成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移民新村30个。农村新能源建设快速发展,累计建成沼气池5556口,发展太阳能用户808户,建成节能节柴灶5950口。城建设施:。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重新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县城规划区面积为2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立公里。按照“东进、西扩、南开发、北改造”的思路,着力扩张建成区面积,完成城建重点项目76项,建成城市桥6座,实施点亮工程,一个净、绿、亮、美、新的山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建成。水、路两大制约瓶颈得到有效破解,县城净化水厂建成投用,启动了分质供水工程,新铺设供水管网3600米,完成了石湾、杨青、规划二路给水工程。延吴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延志吴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定汉高速公路吴起段线形基本确定,建成后将形成区域交通枢纽。县城西过境路建成投用,东绕线工程顺利推进。完成通村油路5条50.4公里,通村砂石路37条362.5公里。全年安排重点项目73个,完成投资57亿元。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一期、吴起国际大酒店、污水处理厂、轻工电子商城B段等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农林水牧科技大厦、体育场馆、粮贸大厦等工程主体完成。建成移动、联通通信基站37个,延伸有线电视光缆13公里。依法收储合沟、小沟门、大吉沟等处土地1519亩。长城、铁边城、薛岔三乡镇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经济建设,建国后,吴起和陕北其他县区一样,长期沿袭着过垦滥牧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导致林草植被持续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县域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十分贫苦。穷则思变。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沉痛的历史教训,迫使吴起人民作出新的抉择。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生态、经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吴起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1998年,我们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超前决策,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畜、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提前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在着力建设生态、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加快了以石油为龙头的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为推动吴起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坚持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重新调整和完善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确立并实施了“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突出山川秀美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石油和农业产业开发,扩大对外开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统筹农工,联动城乡,“三化”并举,整体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强县。经过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真抓实干,使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建国以来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完成工业总产值44.95亿元,增长7%。吴起采油厂新打油井1035口,生产原油195万吨,实现产值41.86亿元,增长6.3%。平稳拓展石油区块150平方公里,为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金马工业园区项目获得批准,石油伴生气项目正式确定。圆方集团荞麦香醋生产扩建项目启动,生产香醋3418吨,加工地毯6.8万平方英尺、服装20378件(套)、羊肉324吨,实现销售收入6960.6万元,同比增长17.8%。新增个体工商户66户、私营企业74家,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亿元。2009年,完成生产总值81.87亿元,增长14.9%,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3.37亿元、68.24亿元和10.26亿元,分别增长4.4%、14.4%和22%;财政总收入27.5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07亿元,分别增长3%和8.2%;固定资产投资63.97亿元,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44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1元,分别增长21.7%和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亿元,增长19.8%。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跨入“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行列。2010年。①开发就业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000人。②实行吴起籍幼儿入园“一免三补”政策,率先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③县财政列支1100万元,全面建立基本药物和药品“三统一”制度,所有医疗机构实行平价门诊、平价病房和平价售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④建设1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拆迁安置房,解决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住房困难。⑤实行干部职工免费继续教育制度,从2010年起,凡取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县财政全额报销学费。⑥县财政列500万元创业基金,用于支持全民创业。⑦实行县城公交车免费乘坐并增加线路和车辆,开通乡村客运班线。⑧加强街道社区工作,修建日常办公、休闲活动、便民服务“三位一体”社区服务中心。推行水暖电气“一卡式”信息化管理,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⑨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补贴资金,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将全县符合政策的16—59周岁农业人口和城镇居民纳入新农保范围,实现老有所养。⑩搞好县城巷道硬化、照明、管网建设改造等市政建设。社会发展吴起县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1.5亿吨。土地广阔,人均占有土地面积48亩,发展林牧业潜力巨大。现有人工草地90万亩,林地191万亩,成林沙棘125万亩,是全国沙棘基地建设示范县。吴起还是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理想之地,羊肉、荞麦、山杏、沙棘、苜蓿草等地方农特产品资源丰富,美名远扬,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研制开发出的“胜利山”牌荞麦香醋、“百里香”牌吴起羊肉、“绿源”牌开口杏仁和沙棘保健茶等产品远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民间歌舞铁鞭舞,起源宋朝初年。当时吴起的疆土被西夏党项拓跋所侵占,时称定边县(今铁边城镇),曾驻扎着一位西夏女王(至今传说此地有女王墓)。女王为加强边关防御,大肆征兵买马进行日夜操练,并自创了一套铁鞭阵,屡屡挫败入侵者。由于该阵威武雄壮,变化多端,后来逐渐流传于民间,形成了农民们欢迎载誉归来的将士和庆祝丰收的民间广场舞。1997年,经过吴起县文化馆业务干部搜集、整理、挖掘,使铁鞭舞逐步成熟,铁鞭舞主要道具有鞭、盾两件,表演场面相当宏大,参加人数可多达几百人,铁鞭舞集武术、舞蹈、陕北秧歌于一体,表演起来盾鞭相击发出阵阵响声,威猛无比、苍劲有力、刚柔并济、有起有伏、有声有色。它在舞蹈动态和形象塑造上突出人物强有力的动律感和鲜明的节奏性,使舞蹈风格蕴含着一种激烈、欢腾、奔放、浑厚的韵味,使人们产生无限联想和美感。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的历程,表现了吴起汉子憨厚、乐观、质朴、豪爽的气质。洋溢着黄土地男子汉特有的阳刚之气,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鼓舞人民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铁鞭舞自挖掘创造以后,先后在全市小戏调演中获表演奖,在98、99年市秧歌汇演中获优秀演出奖。《延安日报》、延安电视台都作了大量的报道,今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中作了专门采访报道。铁鞭舞是吴起人民节假日自娱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民间广场舞蹈。免费教育:吴起县继2007年实行12年免费教育后,今年又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和扩大农民技能教育。所有孩子上幼儿园不用掏钱,所有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民都能免费学习技能。从2010春天开始,吴起县对所有学龄前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实施“一免三补”,由政府埋单供孩子们上学。只要是吴起县户籍,无论是在公办幼儿园还是在民办幼儿园,所有在册孩子免去教科书费,对经教育部门审批的全县所有民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补助运转经费,每个孩子每学期补助150元,对全县所有经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补助教师津贴,每名老师每月补助200元,对吴起户籍公办、民办幼儿园在册孩子补助幼儿生活费,每人每学期250元。据资料显示,新政策出台后,全县适龄儿童入园率由59.1%提高到96.4%。此外,吴起县还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学习项目,将每年未升入高中和大学的毕业生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由政府掏钱进行高职教育。45岁以下的农村劳动人口也全部被纳入“人人技能工程”,农民在这里完成了从“普工”到“技工”的转变。目前,受训农民已达8000人次。幼儿园至高中教育全免费:中又酝酿着“免费幼儿园”的计划。今年春天起,吴起5300多名儿童享受学前免费教育:全县28所幼儿园,不分公、私,所有孩子免书本费;每个孩子县里每年补助800元给幼儿园,作为运转经费和生活费补助;每名幼儿老师每月增加200元津贴。吴起最大的私立幼儿园园长刘惠青说,免费教育大大缓解了幼儿园的成本压力。冯振东的“人民满意教育工程”还包括教育硬件上大力投入。2007年9月,吴起投入3.5亿,对全县24所中心小学进行改扩建。标准甚至高于教育部一类标准,所有中小学配备了公寓、餐厅、创作室等。吴起还拿出数百万元为中小学配备豪华中巴车,接送师生上下学。据了解,县里为此压缩了县政府配车,开大会时,县里向学校借车用。李金龙,干部送农民上学,去年11月,组织部干部李金龙一路陪着19名年轻人到山东一所技校。在吴起,45岁以下的农民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7月2日,李金龙接到一个电话,一名学员暑假回老家,打电话向他问好。作为县委组织部干部,李金龙现在被人称“李老师”。他觉得“挺有成就感”。去年11月,李金龙陪着19名年轻人,乘汽车,换火车,一路护送到山东济南的蓝翔技校。19人都是吴起初中或高中没读完的青年农民。刘长瑞是其中一名。刘长瑞高二时辍学,后在吴起县城一个汽修厂打杂。去年,他听说县里“人人技能办”可以免费送年轻人去技校读书。就报了名。刘长瑞说,到技校后,他们选的是8个月的汽车维修全科班,学费9980元。县里把钱打给了学校。但技校的老师建议读两年2.4万的高级汽车技工班。刘长瑞给“李老师”打电话,李金龙给领导汇报后,又给这些年轻人人均追加1.5万学费。刘长瑞享受的“人人技能工程”,是吴起“人民满意教育工程”中的一项:45岁以下的青年,都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冯振东说,这是对15年的免费学校教育的延伸。他介绍,吴起的一项调研显示,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收入,是小学文化程度农民的4.3倍;有技术外出劳动力是无技术外出者收入的1.86倍。“文化程度的高低、有无技能,是决定农民收入高低的一个最关键因素。”,2007年,吴起县成立了“人人技能办公室”。“全国独一无二。”冯振东说。吴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志虎介绍,为了让吴起农民学到真本领,“人人技能办”和山东蓝翔技校、渭南莆田学院等全国20所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培训协议。吴起4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只要报名,就由县里全额支付学费,送到这些学校学习。记者在“人人技能办”学员档案中看到,培训项目包括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等,也有吊机驾驶、美容美发、厨师等短期培训,甚至包括足疗。李志虎介绍,“人人技能办”成立三年来,已培训吴起县青年农民12830人。其中,学费最高的是3.5万元的海员培训,目前已有数名学员毕业上岗。7月3日,刘长瑞告诉记者,“同学都很羡慕我们可以免费读书”。他说,他在技校学得很扎实,明年11月毕业后,打算回家办一个汽车修理店。朱久伟,“切饼人”的经济账,作为财政局副局长,朱久伟认为吴起的财政完全可以保证免费教育坚持下去,吴起高中副校长闫志俊有点担心吴起的免费教育“步子迈得有点大了”。他的疑问是,吴起除了石油,没别的工业,“石油能开采几年?十年二十年后,没有油了,财政没钱了,还免不免?到时收费,还能收得起来吗?”,一名市民也表示了担心:“冯书记将来走了,钱也折腾完了,该怎么办?”,掌管分切吴起“财政大饼”的朱久伟,对此有谨慎的盘算。朱久伟认为,吴起的全民免费教育并不需要多少钱,吴起的地方财政“完全有能力承担”。吴起每年的免费教育投入主要是:高中1555万;职教中心(职中)169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刨去省市承担,县财政承担1315万;幼儿园507万。再加上“人人技能工程”预算1000万。吴起“全民免费教育”支出是4500多万。他介绍,近三年来吴起在教育硬件设施投资6.5亿,目前硬件设施基本完备。今后除教师工资外,就是每年预算5000万的“人民满意教育工程”。朱久伟说,吴起并未挤压其他民生项目用来独撑免费教育。这几年,吴起在医疗卫生等领域也投资巨大。他以2009年吴起财政支出举例。当年,吴起地方财政16亿,延安市上收4个亿。留给吴起的可支配财力约12亿。其中教育投入2.8亿,占地方财政支出23.7%。而公开报道显示,过去三年,教育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不足15%。对于吴起,剩下的财政支出包括三农3.6亿,卫生1.4亿,交通道路1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2.5亿。朱久伟认为石油产业会带动吴起其他产业的发展。2009年吴起16个亿财政收入中,石油贡献87%,交通运输、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10%,农产品加工约占3%。朱久伟介绍,吴起通过石油限采、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旅游业等逐步丰富经济结构。他认为吴起的财政完全可以保证免费教育长期坚持下去。“吴起人”,“均富”的红色传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传承让这里的官员更乐于尝试“均富于民”的施政策略,每天下午7点,遍布吴起县城的高音喇叭开始传出音乐声,高亢的女声随着音乐激扬:“这里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在闫志俊的印象里,这样的乐声很多年了。在这座陕北腹地小县,“红军”、“革命”、“毛主席”,依然是地方官员津津乐道的话题。6月30日,吴起的头条新闻是毛泽东、周恩来等26座伟人铜像揭幕。铜像6月26日抵达时,吴起万人空巷。一名官员为这些铜像抵达吴起,沿途收费站一路绿灯免费放行而深感骄傲。6月30日,记者在胜利山上看到,许多群众观看揭幕,有人眼噙泪水。当地媒体形容,“3万多人沿街排开……感人场景仿佛又回到75年前。”,闫志俊介绍,红军1935年长征结束后抵达吴起,开始搞土改,之后未曾反复。他认为,吴起因此更具红色传承。在闫志俊看来,作为革命老区,吴起人和这里的官员更乐于尝试“全民免费”,“均富于民”的施政策略,以此博取口碑和政绩。事实上,不仅吴起,整个陕北老区,包括其邻县志丹、同在陕北的府谷、神木,都在免费教育、医疗上搞得风生水起。冯振东承认“传统”及自身经历对他的影响。他兄弟六人,父母是农民,28年前他依靠国家的“免费教育”读完大学。冯振东说,今年秋季,全县的幼儿园将进一步免除全部费用。吴起将实现完全的15年免费教育。朱久伟有信心“免费教育需要多少,财政就划拨多少”。李金龙则有点担心“人人技能工程”每年1000万的预算“花不完”。他说,吴起人一些观念还比较落后,年轻人在家门口有点钱赚,就不愿去上学费2.4万的汽修班。下一步,他将加大宣传力度。高二学生王生玲则在憧憬中。她说想考中国石油大学,将来毕业回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本文来源:新京报),建在“山沟沟”里的吴起县,拥有中国最好的学校和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大的标语贴在吴起县高级中学的校门。然而这里的人们谁都不会认为,这仅仅是一句口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里的教育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免费,甚至包括住宿费。中学还设有各种奖学金、贫困补助金,覆盖面超过了50%,升入名牌大学的考生还会获得最高10万元的奖励。即使无法顺利升入大学,也有另一扇门为孩子们打开着。吴起县一位官员说,“他们可以去外地学习各种技能,比如说山东的蓝翔技校,学费也全由政府报销。”,“最多的选择是学习开车、修车,也有人学习航海,现在已经成为海员”,他满脸自豪的说,“这可能是我们吴起县的第一个海员,听说收入很好”。张坪小学建在远离县城10几公里的张坪镇,由于多数孩子的家都在大山中,交通不便,基本上全部孩子都在学校寄宿,学校的校车每周往来接送。学校的教室窗明几净,实验室里,配备有各种实验仪器、计算机设备,还有劳动课的农具。音乐室中,一架价值1万3000元的星海钢琴摆在角落,还有电子五线谱、架子鼓。“从07年到现在,学校在改善硬件上的投入超过了500万元”,张坪小学高校长说,“所有的设备都是按照教育部一类标准购置的,在吴起,所有的学校都一样。”,吴起县高级中学是当地唯一一所高中,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他们开出了9—15万的高薪,从全国各地“招募”了20名优秀教师。教师们将获得免费的住房,条件“优厚”到家庭配偶的工作也可以由吴起县在当地协调解决。“粗略估算,每年向每个孩子的补贴成本接近4000元”,吴起县高级中学校长张俊殷说,“每年县财政补贴到我们学校的运行费用,接近1600万元。”吴起县内所有的家庭,不再有任何的教育压力。为了支撑起这项教育体系,过去3年间,吴起县投入了接近9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校舍改造、修建、硬件添置,而维持运行的补贴成本大概在每年5000万元。每年教育支出占县财政的比例超过10%。“让有钱没钱的都能读书”,大力推动此事的吴起县委书记冯振东对经济观察网说,他希望营造的环境是教育均衡和公平。冯振东出身农村,他说,“其实中国哪一个人,不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不容易,不能让农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社会建设全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四通八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正在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新世纪的吴起,必将以一个生态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社会文明的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历史沿革夏(前2205-前1766),相传为雍州之域。商(前1766-前1122),为羌族鬼方之游牧区,西周(前1122-前771),为猃狁(亦称犬戌)之地。春秋周襄王十七年(前635),“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黄河)圄洛(洛河)之间。号曰赤翟、白翟&。战国(前475-前221),先属魏,后入秦。秦(钱221-前206),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派蒙恬收复河南地(内蒙古河套一带),筑长城御之,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吴起乃北地郡马岭县(今甘肃庆阳附近)地域,周长一带属无定河流域,为上郡阳周县地域。西汉(前206-25),高祖二年(205)设北地郡归德县,县址设在今吴起县西北铁边城镇。东汉建武元年,废归德县并入参栾县。三国、晋(220-316),为匈奴羌族之游牧区。东晋十六(317-420),各政权兴衰交替,“其郡州之名不可知也”。吴起归属依次为前赵(吴起西部)、后赵(吴起东部)、前秦、后秦。夏,赫连勃勃于凤翔元年(413)发民夫十万人筑都城名曰统万(今靖边白城子)时,吴起属夏国辖地。赫连夏时,不设郡县,“筑城以外之”。“相传铁边城、田百户城、琵琶城有胡女三姐妹,互为鼎足,各守一城”。(《定边县志》),现在铁边城好有传说的“女王坟”遗迹。南北朝时期,西魏大统元年(535)复置归德县,属恒州。隋大业元年(605),以洛水所出为由,改归德县为洛源县,属弘化郡。大业十三年(617)被反隋势力梁师都所破,受其割据达十一年之久。唐贞观二年(628)复置洛源县。又自金城县移北永州治于此。八年,北永州废,复以洛源县属庆州。五代(907-960),沿唐旧县。北宋初年,延安以北为党项拓跋氏所占,以夏州为中心,成为一方割据势力。洛源县废,为西夏洪州地域。哲宗绍圣四年(1097)连破洪州,盐州,元符二年(1099)在洛源县地筑定边城(安定边疆之意),后改为定边军。政和六年(1116)置定边县隶属定边军,辖白豹城(今吴起县南)、东谷寨(今甘肃华池县)、神堂堡(今定边县)、绥远寨、观化堡、通化堡、鸡咀(均在今吴起县西北)。金皇统六年(1146),以定边军等沿边地赐夏国,定边军被撤。明成化十一年(1475),在今吴起东北长城乡黄涧村(原名栲栳城)创建宁塞堡,在周湾镇许台子村(旧城子)创建把都河堡,隶属靖边卫。万历六年(1578)把都河堡并入宁塞堡,辖宁塞川以北、洛河、颗颗川以东地域。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靖边县首置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而命名吴起。属陕西靖边县。1934年刘志丹率领陕北红军将此辟为苏区,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进入苏区大门——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在此部署和指挥了吴起镇战斗,歼灭了尾追之敌一个骑兵团,击溃了3个骑兵团,使反动派对中央红军的“围剿”彻底破产,从而巩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现有会师地旧址、革命烈士纪念塔等革命纪念地。1942年设吴起县,因镇为名。不久改吴旗县。属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1949年吴旗县撤销,1950年吴旗县恢复,属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5年5月,又属称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1958年撤消吴旗县与志丹县的合并,1961年恢复吴旗县制。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延安市,吴旗县属之。日正式更名吴起县,仍属延安市。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6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南指哪些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