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意思是:“能实现人生想实现的30个目标的目标,目的,理想,想法”的一个字什么?

右图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B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答案> 问题详情
口语交际。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梦想会实现的想象。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美好的梦,所以有梦就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口语交际。&&&&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梦想会实现的想象。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美好的梦,所以有梦就要去追,去努力!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给同学们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共0条)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会实现的想像。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众所周知,理想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作为一个大学生的你,又 - 调查报告 - 问卷星
)§在读年级:大一(
)§您的专业:(
)§二、 您的问卷内容§1. 您觉得拥有理想很重要吗?(
)§A.十分重要
D.不知道§2. 您认为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吗?(
)§A.一定可以
D.不知道§3. 您的理想是什么?(
)请填写§4. 您是否已经为理想的实现而做出努力?(
)§A.已经实践
B.正在进行中
C.还在畅想
D.不知道§5. 您认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远吗?(
)§A.非常遥远
D.不知道§6. 您会坚定理想,非理想不为吗?(
C.视情况而定
)§在读年级:大一(
)§您的专业:(
)§二、 您的问卷内容§1. 您觉得拥有理想很重要吗?(
)§A.十分重要
D.不知道§2. 您认为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吗?(
)§A.一定可以
D.不知道§3. 您的理想是什么?(
)请填写§4. 您是否已经为理想的实现而做出努力?(
)§A.已经实践
B.正在进行中
C.还在畅想
D.不知道§5. 您认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远吗?(
)§A.非常遥远
D.不知道§6. 您会坚定理想,非理想不为吗?(
C.视情况而定
选择条件:
1.一、 您的基本情况
省份城市来源
选择分类:
自变量:(不超过2个题,一般为样本属性。例如性别和年龄)
因变量:(您要分析的目标题目,不超过10个题)
添加自变量
1.一、 您的基本情况
填写日期(按星期)
填写日期(按月)
添加因变量 1.一、 您的基本情况
&&&&&&&&&&&&&&
&&&&&&&&&&&&&&&&
图表类型:
表格条形图&&
过滤选项:
第1题:一、 您的基本情况&&[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性别:男(
)1736.96%在读年级:大一(
)48.7%您的专业:(
)00%二、 您的问卷内容12.17%1. 您觉得拥有理想很重要吗?(
)48.7%A.十分重要
D.不知道715.22%2. 您认为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吗?(
)00%A.一定可以
D.不知道12.17%3. 您的理想是什么?(
)24.35%A.律师
)请填写510.87%4. 您是否已经为理想的实现而做出努力?(
)24.35%A.已经实践
B.正在进行中
C.还在畅想
D.不知道00%5. 您认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远吗?(
)12.17%A.非常遥远
D.不知道00%6. 您会坚定理想,非理想不为吗?(
C.视情况而定
D.不知道24.3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6目标=理想 - 刘标峰
- 畅享博客
|收藏博客|加入友情链接|给博主留言
走自己的路,谁也无法让我停止脚步!.cn
不知不觉听到很多人说自己的梦想都没了,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大家受到的挫折太多了吧!人生在世有很多东西的不如愿,理想和现实难免有许多的差距,如果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当看到自己的目标一直不能实现的时候,有时真的怀疑自己行不行,目标的不实现对自己来讲是一件非常挫折的事情,但有一天我想明白了,只要有梦想就能坚持下去,
人生的目标和目的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我们为了目标会忘了我们人生的目的,被现实生活所累,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活得更快乐一些,必竟生命是一个过程, 人生也不过是一种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的做好自己,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样才是生活的根本,不要为了"目标"而忘了生活的"目的",我们的人生目的是什么?大家想过没有?不过是一日三餐而己,受人尊重,无忧无虑,可是一想到目标,好像又是很远,一直都找不到答案,好像这个很远,
不过这二天我想通了一件事情,就是我听到一句话对我启发非常大,所以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个人如果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己经是很幸运的了,很多人一生都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那怎么会有快乐的心情呢?人的一生不过是为了追求"宁静的心灵",所以大家要很幸运你在做的事情是你所喜爱做的事情,不管未来会如何,但起码你享受了工作的过程, 这就是生活.
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善待自己,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不要太在意目标是否实现,保持平常心,相信你一定会过的更快乐!!!
&&&&&&&&&&&&&&&&&&&&&&&&&&&&&&&&&&&&&&&&&&&&&&&&&&&&&&&&&&&&&&&&&&&&&&&&&&&&&&&& 标峰
&&&&&&&&&&&&&&&&&&&&&&&&&&&&&&&&&&&&&&&&&&&&&&&&&&&&&&&&&&&&&&&&&& 日<div class="votes" id="Score
下一篇:上一篇:
您还未登录,不能对文章发表评论!请先胸怀理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胸怀理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胸怀理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本章共28280字
有了这个想法,人就能自觉地生活。
没有这个想法,就是被动地生存,是糊里糊涂地活着。
有人这样比方,没有目标的人生就是乱拼起来的色块,而有设想的人生就是一幅灿烂炫目的优美图画。
你想成为什么人,你的头脑里就有了人生的导航系统,有意无意地导引你的行为朝着你的人生目标前行。
中学生时的韩寒就想成为一名作家,他从中学就开始创作,并展现了他这方面的才能。有了这个想法,他就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应付考试,去学那些与他未来发展关系不大的数理化。
《论语??先进》中有一则孔子问其门生想成为什么人的故事:
子路先表示他的志向是要在3年之内,令一个贫穷危困的国家强大起来,并使人民好义。
冉有比较谦虚,他只希望能在3年内,使一个方圆六七十里小国的人民得到温饱。
公西华说他的志向是在诸侯祭祀时,当一位小相。
曾晳的志向却是在暮春时节,与五六个年轻人和童子六七人,简衣外游,放怀于山水,沐浴乘凉,歌咏而归。
孔子对他学生不同的想法都表示赞同,所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孔子是深知这一点的,他并不希望他的学生都去当官发财,成为显贵,他只是叹息着说:“我也认同曾晳的志向啊!”
想成为什么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成功人生的起点。
想成为什么人也不光是自己的事情,必然要涉及到国家、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
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人才,要想人生成功,你想要成为的人必须是国家需要的人。如国家现在需要建设人才,你却想成为驰骋疆场的将军,这样,你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小。
家庭是你想成为什么人的重要依据。很多人都是因为家庭的影响而想成为某种人的。家庭在子女成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是矛盾的,它可能支持子女的想法,也可能反对子女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常常上演着人类的悲喜剧。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开明的家长会考虑子女的自主意识,传统的家庭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韩寒的家长就很开明,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韩寒是幸运的。巴尔扎克就很不幸,他虽然出生于富有家庭,父亲希望他学会经商,继承家业,他却偏要从事文学创作,结果遭到家庭的反对,闹到决裂、脱离家庭关系的地步。巴尔扎克是自主意识很强的人,他很有才能,自信会成功。尽管遭受贫穷、饥饿、疾病的折磨,他也没有屈服,没有走回头路,终于取得了成功,他为了成功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想成为什么人,家庭的意见只能是个参考,而不是决定,父母有责任帮助子女确定人生方向,决不能代替子女作出决定。
傅雷向儿子提出的劝告,只是提供儿子选择人生方向的参考,并不是绝对的命令。儿子听取了,获得了成功,这是因为他的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父亲的劝告提高了他的认识,因而接受了劝告。如果家庭的劝告与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一致,顺从家庭就是违心的了。
巴金在《家》里塑造了一个觉新的形象,这个人物之所以是悲剧,就是因为他想成为某种人而家庭却替他作了安排,他失去了个人意志,成了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内心苦闷而又无力反抗的悲剧人物。
想成为什么人,最终要自己做主。
你想成为什么人与你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一方面教育影响你作出选择。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社会教育青年人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于是,有很多人就想成为新式农民。八十年代,整个社会都在宣传教育人们脱颖而出创业发家,于是,很多人都想当老板。这种社会的教育影响是很大的。中国古代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所以一般受教育的人都想着当官,这种科举取仕制度虽然取消了,但是教育对你想成为什么人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教育奠定了你想成为什么人的基础。想成为什么人是一种愿望,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不是凭空想像。韩寒想成为作家,是因为教育使他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使他具有了这方面的才能。
陈景润就是因为在中学数学课上受到启蒙教育,就想成为数学家。
现在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几乎都要做一道作文题:即《我的理想》或《我的志愿》,这就是教育在起着诱导你成为什么人的作用。
人才是教育的结果,想成为什么人也是教育的结果。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入主白宫的愿望
美国的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有一个极其浓厚的欲望,便是入主白宫。这个欲望从他们的祖父时便有了。在20世纪初,肯尼迪家族已是名声显赫。当时的约瑟??肯尼迪,年纪轻轻,便是一位杰出的银行家和投机家。股票投资界中有一个故事,当擦鞋仔也向你提供股票消息的时候,你便要将持有的股票卖出去,这个故事的主人翁,便是约瑟??肯尼迪。他是一名股票界的大白鲨,1929年的一天,当他正在街上擦鞋时,鞋童居然也向他提供股票消息,他便感觉到不对劲,将手上所有的股票卖了出去,因此而引起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连当时的罗斯福总统,也要委托他为股票监察专员,收拾股票崩溃的残局。
除了负上了股票大鳄这个外号之外,他又曾经私运军火和私酒。发达之后的他,本想入主白宫,尝尝权力的滋味。因为以前的不良名誉,自己的希望是无法实现了,他便鼓励自己的儿子,努力去实现自己达不到的欲望。当儿子自立的时候,他便拿出100万美元,当作他政治活动的本钱。
经过不少的困难之后,约瑟??肯尼迪的孙子约翰??肯尼迪,一个著名的病君,终于入主了白宫。年轻时的约翰??肯尼迪,是一个身体衰弱的人,但他最受人敬重的地方,便是他勇于向疾病挑战的精神。入主白宫后不久,肯尼迪总统被杀了。
之后,他的弟弟罗拉??肯尼迪,又秉承父亲兄长的志愿,争取实现入主白宫的愿望。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一次竞选活动中,他也被杀了。
即使这样,肯尼迪家族入主白宫的欲望,自祖父时候点燃起来,世代相传地焚烧着,变成一种力量,驱使着每个家族成员非入白宫不可,其精神力量可见一斑。
有时候,目标甚至成为一种传统,变成一种力量。看看你是否具有这样的追求。
对未来作出大胆的想像
很多年之前,世界的航空水平还处于螺旋桨式的小型飞机的时代。飞机无法做长时间的飞行,运载能力很低,而且故障率较高。
美国环球航空公司为了拓宽视野,展望航空业的未来,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航空知识有奖竞赛,要求每一位参赛者对航空业的未来作出大胆的想像。在专家组对所有的答卷进行评选后颁奖,其间当然也有人得到了奖赏。
40多年之后,环球航空公司在整理档案时又一次翻阅了当年的那些答卷,一共是13000余份。他们饶有兴趣地看了那些形形色色的“大胆想像”,但遗憾的是,那些众多的答卷实在是太保守了,根本就谈不上大胆两个字。
当他们看到一位名叫海伦的答卷时,几乎都被惊呆了,她所有大胆的想像全都变成了现实。也就是说,在13000余份答卷中,只有海伦这一份才真正称得上是最完满、最正确、最具远见、最激动人心的答卷。它的主要内容是:
到1985年,喷气式飞机的载客量可达到300人,最高时速可达到700千米,航程可以达到5000千米。有的飞机可以自由降落,甚至可以在楼房的平台上紧急降落。到那个时候,美国人可以乘坐飞机到达夏威夷、澳大利亚、罗马,甚至埃及的金字塔……此外,海伦还对机场的地面设施、导航设施都作了大胆的想像。
如此大胆的想像,在当时无异于天方夜谭,当然不可能被各界看好,包括专家组。
海伦的答卷“理所当然”地被淘汰、被放弃了,没有人会赞成这份近乎“痴人说梦”的答卷获奖。
后来,环球航空公司通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海伦,她已是满头银发8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当时海伦是个航空爱好者,在报上看到了航空知识有奖竞赛的这则启事后,便认真地填写了自己上面的那些大胆想像。
环球航空公司研究后作出了一个非同凡响的决定:拿出5万美元,给海伦颁发迟到40多年的奖励,以鼓励人们大胆的想像。
很多时候,当我们等到一些创造发明出现的那天才扼腕叹息,原来我们当初的想像力是那么的极富意义和创造性。不要把美好的想像力扼杀在摇篮里,每一种想像都有实现的可能性,它是开启新知识的大门,需要我们在最初就意识到它存在的重要性。
让想像的翅膀永远飞翔
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有一个23岁的女孩子,除了有着丰富的想像力之外,与别人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普普通通的父母,平常的相貌,上的也是平常的大学。
大学的宽松环境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想像,她的脑海中常会出现童话中的情景:穿着白色衣裙的美丽姑娘、蔚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当然,还有巫婆和魔鬼……他们之间有着许多离奇的故事,她常常动手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并且乐此不疲。
在大学里,她爱上了一个男孩,他的举止和言谈真的和童话里一样,他是她想像中的“白马王子”,她很爱他。他们之间有一场浪漫而充满温情的爱情。但是,他却受不了她的脑海中那些荒唐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她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怪主意,例如去听树叶歌唱,去看蝴蝶的晚会等等。她会在约会的时候,突然给他讲述一个刚刚想到的童话,他烦透了这样的远离人间烟火的故事。他对她说:“你已经23岁了,但你看来永远都长不大。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等你长成大人的那一天。”他弃她而去。
失恋的打击并没有停止她的梦想和写作。她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全部投入到了想像和写作之中。25岁那年,她带着一些淡淡的忧伤和改变生活环境的想法,来到她向往已久的具有浪漫色彩的葡萄牙。在那里,她很快找到了一份英语教师的工作,业余时间继续写她的童话。
一位青年记者很快走进了她的生活,青年记者幽默、风趣而且才华横溢。她爱上了他,并且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她的奇思异想还是让他苦不堪言,他开始和其他姑娘来往。不久,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他留给她一个女儿。
她经受了生命中最沉重的一击。祸不单行的是离婚不久,她又被学校解聘了,无法在葡萄牙立足的她只得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靠领取社会救济金和亲友的资助生活。
但她还是没有停止她的写作,现在她的要求很低,只是把这些童话故事讲给女儿听。
有一次,她在英格兰乘地铁,她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等晚点的地铁到来,一个人物造型突然涌上心头。回到家,她铺开稿纸,多年的生活阅历让她的灵感和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
她的长篇童话《哈利??波特》问世了,并不看好这本书的出版商出版了这本书,没想到,这本书一上市就畅销全国,销量达到了数百万之巨,所有人都为此感到吃惊。
她叫乔安娜??罗琳,她被评为“英国在职妇女收入榜”之首,现在是个有着亿万身价的富婆,被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列入“100名全球最有权力名人”,名列第25位。
想像,让我们脱离现实的苦恼,找到安静的心灵居所,把我们带进一个美好而浪漫的世界;想像,使我们的心永远年轻和充满童真。让我们的想像放飞,用想像力描绘我们的生活,它会对我们日后的文学创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给我们的写作添上精彩漂亮的乐章。
买一所房子的梦想
里基??亨利是在贫穷中长大的。他的梦想是从事体育运动。当亨利十六岁的时候,已经能征服棒球了,他能以每小时九十英里的速度投出一个快球,并且能击中在橄榄球场上移动的任何东西。
不仅如此,他还是非常幸运的:亨利高中的教练是奥利??贾维斯,他不仅对亨利充满信心,而且他还教会了亨利如何对自己也充满自信。他教亨利认识到拥有一个梦想和显示出信念是不同的。
终于,在亨利和贾维斯教练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并且永远地改变了亨利的一生。在亨利高中三年级时的那年夏天,一个朋友推荐他去打一份零工。这对亨利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这意味着他将会有钱去买一辆新自行车,添置一些新衣服;并且,他还可以攒些钱,将来能为妈妈买一所房子。想像着这份零工的诱人前景,亨利真想立即就接受这次难得的机会。
但是,亨利也意识到,为了保证打零工的时间,他将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棒球训练,那就意味着他将不得不告诉贾维斯教练自己不能够参加棒球比赛了。对此,亨利感到非常害怕,但他还是鼓足勇气,去找贾维斯教练,并决定把这件事情告诉教练。
当亨利把这件事告诉贾维斯教练的时候,教练果然像亨利早就料到的那样非常生气,“今后,你将有一生的时间来工作,”他注视着亨利,厉声说,“但是,你能够参加比赛的日子却能够有几天呢?那是非常有限的。你浪费不起呀!”
亨利低着头站在他的面前,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如何才能向他解释清楚自己要给妈妈买一所房子以及自己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有钱的这个梦想,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教练那已经对自己失望的眼神。
“孩子,能告诉我你将要去干的这份工作能挣多少钱吗?”教练问道。
“一小时三百二十五美分。”亨利仍旧不敢抬头,嗫嚅着答道。
“啊,难道一个梦想的价格就值一小时三百二十五美分吗?”教练反问道。
这个问题,再简单、再清楚不过了,它明白无误地向亨利揭示了注重眼前得失与树立长远目标之间的不同。就在那年夏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去了,并且就在那一年,他被匹兹堡派尔若特棒球队选中了,并且签订了两万美元的协议。
此外,他已经获得了亚利桑那大学的橄榄球奖学金,它使亨利能获得大学教育;并且,他在两次民众票选中当选为“全美橄榄球后卫”;还有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队员第一轮选拔中,亨利的总分名列第七。1984年,亨利和丹佛的野马队签订了一百七十万美元的协议,终于圆了为妈妈买一所房子的梦想。
如果你为赚钱而努力,那么你可能会赚到一些钱;但是,如果你为长远的事业而努力,那么,你就有可能不仅赚到很多钱,而且会干出一番大事业。”
大山中走出来的孩子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出生于日,湖南凤凰县人,有汉苗土家血统,父亲名叫沈宗嗣,母亲名叫黄素英。沈从文家有兄妹九人,他排行第四,由于在男孩中居第二,因此弟弟妹妹们都习惯管他叫二哥。
沈从文一生坎坷,从1917年到1922年在湘西沅水流域漂游;1923年来到北京,只能靠写作谋生;1928年离开北京,到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多种报社文艺副刊主编;后又在多种机构任职。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长河》、《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1915年,沈从文从私塾进入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学。沈从文天性活泼,像其他孩子一样贪玩,经常逃学去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回到土地庙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第二天,他无奈地硬着头皮去上学,在一株楠木树下,遇到了他的老师毛先生。毛老师略带怒色地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斥责沈从文为什么不上学。沈从文只能实话实说:“看戏去了。”毛老师见他逃学看戏还理直气壮,便语重心长地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后来,毛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继续开导他说:“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得非常快。就是这位淘气的小孩为中国文学贡献了无数伟大的作品。
沈从文是大山里的孩子,是从边城走向世界的大文学家,这一切都取决于他不屈不挠的性格,沈从文在1936年的《篱下集》题记中曾写道:“我崇拜朝气,喜欢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一个人行为或精神上有朝气,不在小利小害上打算计较,不拘泥于物质攫取与人世毁誉,他能硬起脊梁,笔直地走他要走的道路,他所学的或同我所学的完全是两样的东西,他的政治思想或与我的极其冲突,那不碍事,我仍然觉得这是个朋友,这是个人。我爱这种人也尊敬这种人。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的事业、伟大作品,就是这类人有份。他不能避免失败,他失败了能再干。他容易跌倒,但在跌倒以后即刻可以爬起。”这位从湘西大山中走出的小孩,在一生的奋斗中不但为中国文学贡献了许多伟大的作品,而且在晚年为中国的文化事业贡献了许多杰作,其中以《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为代表,尤其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巨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不但在中国影响巨大,而且还被译成日文、英文、韩文、俄文等文字,在四十多个国家出版,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消灭。”这种精神是值得钦佩的。同样,沈从文先生也说过:“他不能避免失败,他失败了能再干。他容易跌倒,但在跌倒以后即刻可以爬起。”
与死神擦肩而过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向死而在”,意思是说人生随时都会死亡,要努力把握住现实的生命,做最有意义的事情。这个观点对我的一个朋友王卫东影响非常大。
两年前王卫东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后传来的是一个噩耗,他已身患癌症。当时医生告诉他,他得的是一种不治之症,最多还能活半年。面对命运的残酷打击,王卫东沉默了,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要把一切事情都料理好,然后向所有朋友告别。
从此以后,他沉默寡言,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一切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条,仿佛不想给活着的人留下任何麻烦,他是那么认真地对待每一天,在那一段时间里他把每一天都当做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大夫面带微笑地告诉他:“没想到你是如此镇静,现在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一阵惊喜之后,王卫东留下了幸福的泪水,他更加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经历了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王卫东更加勤奋地工作,对他来说这等于是一次新的生命。在和我的交谈中,他深情地说道:“这次经历使我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生命是脆弱的,却又无比坚强,只有面临死亡时,你才能感到生命的伟大。”我发现那次重病之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每天都是精神饱满,充满了乐观的气息。
生命是有限的,而精神无限。在有限的人生中,要永远乐观地生活,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终点,人们就会倍加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自由的歌手
法国著名诗人艾吕雅出生于巴黎北郊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会计,母亲是裁缝。由于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艾吕雅对劳动人民充满了深深的感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艾吕雅在已被纳粹占领的巴黎加入了地下组织“抵抗运动”,并在形势极其危急的1942年加入了法国共产党。
不久,他写了著名的诗篇《自由》。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十分新颖,仿佛是一首爱情诗,写得深情动人,情意绵绵,但看到最后使人恍然大悟,深受感染。
全诗共21节,前20节的最后一句都是“我写你的名字”。读着此诗,读者们都会期盼那个名字,但直到最后一节才引出这个名字,大大地出人意料。最后一节是这样的:
“由于一个字的力量,
我重新开始了生活。
我活着就是为了认识你,
为了叫你的名字——自由。”
这首极其深刻的诗,在沦陷的法国传诵四方,激励着成千上万的法国人民为自由、为解放而英勇战斗。
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情怀,能够焕发出无比巨大的力量。为祖国服务,应该成为青少年永远追求的目标,只有为祖国献出一生,才是最崇高的人生理想。
威廉??科贝特,英国散文作家、记者,英国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他曾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而进行斗争。
科贝特出身于农民家庭,后来办报评论时政,是改革派的竭力支持者,其代表作有《马背上的游乡记》,记录了他旅游时的所见所闻。他的作品思想犀利,文风朴实,在19世纪初有重要影响。
科贝特小时家境贫困,11岁时,就不得不离开家庭,外出谋生。一天,他经过市镇上的一家书店,看到橱窗里摆着一本斯威夫特著的《一只桶的故事》,定价三便士。新颖的书名让科贝特感到很新奇,从小就爱看书的他,非常想得到这本书。摸了摸口袋,只剩下三便士。他犹豫起来,因为买书便意味着饿肚子。但求知欲战胜了饥饿感。他毅然走进书店,掏出了仅有的三便士,买下了这部著作,急忙走到路边的田野里,在阴凉的树下,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他是那么高兴,完全入了迷。夜幕降临了,但他完全忘记了饥饿和困倦,沉浸在其中,一直到书上的字完全看不见了,他才小心翼翼地把书放进口袋,找了点干草铺在地上,和衣睡在了田野里。
第二天清晨,鸟儿的歌唱把他唤醒,他继续赶路,一面走一面继续贪婪地读着这本有趣的书。从此,《一只桶的故事》就成了科贝特形影不离的伴侣。遗憾的是,在科贝特二十岁时,一次在北美洲的芬迪湾坐船时,他的箱子不慎落进大海,他最喜欢的《一只桶的故事》也随着落进了大海,对于酷爱读书的科贝特来说,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青少年从小就要养成好学的习惯,因为无知的人生永远是黑暗的,要战胜人生最大的敌人——愚昧,就必须勤勤恳恳地努力学习,并培养起学习的兴趣。
勇气最重要
孟贲是战国时著名的勇士,一天,有个人问他说:“是生命重要呢?还是勇气重要呢?”孟贲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当然是勇气重要。”这个人又问:“那么是权势重要呢?还是勇气重要呢?”孟贲回答说:“当然是勇气重要。”
这个人死缠烂打,又问道:“那么是财富重要呢?还是勇气重要呢?”
孟贲坚决地回答说:“当然是勇气重要。”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权势和财富却是一般人很难得到的。所以人们往往追求权势和财富,但是如果有人拿勇气和生命、权势、财富这三样东西跟孟贲交换,那是绝不可能办到的。这正是孟贲无比强大、威镇三军、降伏猛兽的原因啊。
人生理想一旦确定,就应该坚定不移。理想确定之后,气节就是最重要的,与人生理想相比,权势和财富就是外在的东西,即使生命也不能与人生理想来交换。若要取得辉煌的成绩,就必须有坚定的气节和人生理想。
“智商”平平的数学奇才
彭加勒是法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日生于南锡,1871年入巴黎工艺学院学习,1875年毕业后又到矿业学院学习,1879年以微分方程方面的论文获数学博士学位。
彭加勒童年时,不幸患上了运动神经系统疾病,他的视力以及书写能力都受到很大影响。但他的记忆力惊人,而且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两大优势弥补了视力方面的缺陷。
彭加勒高度的记忆力,令人惊叹不已,已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为了弥补视力缺陷,他索性不看黑板上的字,甚至不记笔记,因为记笔记对他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而且效率低下。为了快速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彭加勒努力发挥自己的长项,上课时集中全部注意力仔细地听讲、记忆、思考。他对老师所讲内容记忆得迅速、准确。日积月累,这种学习方式对彭加勒来说已经习惯成自然,渐渐地他养成了默算的能力,以这种能力构思的论文获得了人们的认可,经过不懈努力,彭加勒终于闯进了数学世界。
青年时期的彭加勒已远近闻名。19岁那一年,他参加了巴黎综合工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为了检验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数学奇才的能力,主考官特意安排了两道数学难题。没想到彭加勒竟然轻而易举地解答出来,不费吹灰之力。但是,由于彭加勒视力极差,动手能力欠缺,制图考试成绩不佳,因此,在几何考试中成绩一塌糊涂。
按照学校的招生规定,以彭加勒的成绩无法进入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但他默算的能力深深打动了主考官,校方认为彭加勒是百年一见的数学奇才。因此,在主考官的热情推荐下,彭加勒被巴黎综合工科学校破格录取了。
两年后,彭加勒顺利升入了矿业学院,如果从这里毕业,那么将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矿业工程师。但是,深深迷恋数学的彭加勒,日思梦想的都是数学问题,数学的魅力吸引着他,他不能离开数学。他用许多时间和精力撰写的一篇微分方程论文在1878年提交给了法兰西科学院,由于这篇优秀的论文对数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二年,彭加勒被法兰西科学院授予数学博士学位。8年后,33岁的彭加勒又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彭加勒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他对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都有杰出的贡献,而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更为巨大,这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彭加勒一生先后完成了《科学与假设》、《科学的价值》、《科学与方法》等科学哲学著作,并发表了500多篇学术论文和30多卷著作,对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不但是约定论的创始人,而且还对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过精湛的研究,他认为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既不是经验事实的归纳,也不是先验综合判断,而是一种约定。他还论述了假设、真觉和科学美在科学发现和形成科学理论中的作用。彭加勒的研究,对20世纪科学哲学的兴起和爱因斯坦以及许多科学家都有重大影响。
对于曾患有运动神经系统疾病,视力极度衰弱,甚至不能握笔的彭加勒来说,似乎前途十分渺茫,但是彭加勒并未向命运屈服,而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并在数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位数学史权威评价彭加勒的成就时曾写道:“他是对于数学和它的应用具有全面知识的最后一个人。”就是这样一位被认定“智商”平平的人,却取得了令人炫目的光辉成就。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困难面前不屈服,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并为之不懈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彭加勒的故事,对青少年就是一个深刻的启迪。
我们现在常说“条件反射”,但这一现象作为重大的科学发现是由谁完成的呢?他就是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于1849年出生在俄国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最初他是在当地的神学院接受启蒙教育,后来就读于彼得堡大学,专修动物生理学,后又在军事医学研究院深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巴甫洛夫曾出国深造,在国外与当时最优秀的生理学家们一同从事研究工作。回国以后,巴甫洛夫在彼得堡军事医学院任职,从此,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研究工作中去,并因其在消化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奖。
巴甫洛夫在彼得堡医学院就读的时候,就开始从事心血管神经调节的研究,在这一时期,他重点研究了血液循环中神经作用的问题,提出了心脏营养神经的概念。这个概念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了神经系统对于许多器官的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巴甫洛夫坚持研究并创立了神经营养学这一生理学的新分支。他对营养性神经的研究,被科学界人士称为“巴甫洛夫神经”。
提出了这一重大理论之后,巴甫洛夫又对唾液瘘、食道瘘、胃瘘、胰腺瘘等进行了慢性实验研究,从而揭示了消化系统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他把研究重点转到高级神经活动方面,并在高级神经生理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不断的实验中,他发现并证明了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由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双重反射形成,并揭示了“精神活动”是大脑这一“物质肌肉”活动的产物,最终创立了对20世纪影响重大的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十分谦虚,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从不妄称自己对心理学有过什么贡献,直到弥留之际,他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是生理学家,但他对心理学确实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人们常常把他归入伟大心理学家的行列。巴甫洛夫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心脏的传出神经》、《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消化腺作用》、《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等。
执著和勤奋是通向成功的保障,青少年要想有大作为就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以勤奋的精神努力劳作,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19世纪中期,鲍文出生在古老的英格兰。他家一共有8个孩子,这么多人,糊口成了最主要的问题。当木匠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2个小时的工作,母亲也得外出打工,拼命赚钱。
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排行老三的鲍文却有着自己的梦想,他要成为一名画家。鲍文很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连供他们上学都不可能,更别说他的学画之梦了。经过彻夜思索,年轻的鲍文决定外出打工挣钱。他找到了一家矿井干苦力。
鲍文攒够了钱,开始专心学习绘画。他的天赋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鲍文的版画、雕刻、油画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到毕业的时候,他已经全校闻名了。
当鲍文回到家时,全家人都等在门口,恭喜鲍文衣锦还乡。欢乐的气氛伴随着可口的晚餐,全家人向鲍文敬酒,因为鲍文的成绩给家庭带来了荣耀。
后来,鲍文的画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开始有人出钱购买他的作品,无论是肖像画、水彩画还是铜版画,卖得都不错。这极大地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鲍文也圆了自己的画家梦。
鲍文说:“我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因为我有梦想,有了梦想就要去为之奋斗,不要让人生留下任何遗憾。”
家境贫寒的人,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吗?答案是:能。实现梦想的前提,就是要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无论生活多么困苦,都要始终坚守着心中的梦想。
梦想成就伟业
在宾夕法尼亚兰开斯特小镇上,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公墓,这是一片肃穆的墓地。无论春夏秋冬,总有无数的人来这里瞻仰,他们是在缅怀一位世人景仰的伟人,他就是罗伯特??富尔顿。
富尔顿出生于美国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没有钱供他去上学读书,他所取得的成就,完全是凭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得来的。富尔顿从小就爱幻想,特别喜欢听爸爸妈妈讲那些英格兰民间故事,可惜,富尔顿九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妈妈把他送到了附近的学校,富于幻想的小富尔顿经常跟小伙伴们一同玩耍,同时学校附近的机器铺里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声音,也深深地吸引着他。
十七岁的富尔顿进入费城一家机械铺中学习机械制图,由于他深入钻研绘画技法,所以不但能绘制机械图还能绘制肖像。一天,他的店里进来一位绅士,看着富尔顿说:“你就是罗伯特??富尔顿吗?”“是的,”富尔顿好奇地问,“您找我有事儿?”“对,我想让你为我画幅肖像,我可是慕名而来的。”“那么,您能告诉我您的名字吗?”富尔顿问道。对方的回答令他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只听对方说:“我叫富兰克林。”这是富尔顿和富兰克林相识的开始。在富尔顿的心中,绘画的地位远远低于发明,因此,1789年,富尔顿乘油轮来到英国的格拉斯哥专程拜访当时最著名的大发明家詹姆斯??瓦特,在与瓦特的交往中,富尔顿更加坚定了发明轮船的决心。发明轮船的想法,源于富尔顿少年时代的梦幻。
一个晴朗的早晨,河水清澈。小富尔顿和哥哥们一起驾着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儿干。他们开始悠闲地撑着篙,逆流而上。小富尔顿离开自己的村庄到外地去,非常高兴,不禁唱起歌来。河水的“哗哗”声和小富尔顿悠扬、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心醉。中午时分,阳光洒在水波中,像碎银洒在绿色的缎带上。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转,富尔顿和哥哥们拼命地撑篙,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但船仅能艰难地移动。小富尔顿心里想:撑篙太费力了,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他想像的翅膀在河中飞翔,他好像看见在河中出现了一只自动行驶的船。
这个想法,激励着富尔顿长大以后,努力奋斗,终于成为制造第一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脱号”的著名科学家。富尔顿曾说:“总有一天,我会让飘扬了千百年的帆统统去掉,让人类的航海事业同远古时代告别!”
人类的一切伟业,均来自幻想。没有幻想,所有伟大的发明都不会实现,但是,所有幻想的实现,背后都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洒下无穷无尽的汗水,没有脚踏实地的奋斗和拼搏,幻想就是空想。
飞翔的理想
日,在美国东南沿海一个叫基蒂霍克的小渔村,冒着凌厉的寒风,一群人焦急而兴奋地聚集在沙滩上,望着天空。这时,一只“铁鸟”呜的一声拔地而起,向天空飞去,不久之后,“铁鸟”降落在几百米之外的沙滩上。驾驶“铁鸟”的是奥威尔??莱特,他和他的哥哥威尔伯??莱特经过无数次实验,发明并制造了这只“铁鸟”,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带发动机引擎的飞机。在那一刻莱特兄弟接受着人们的欢呼和祝贺,在那一刻威尔伯??莱特骄傲地宣布:“飞行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莱特兄弟出生于印第安纳州一位神甫的家里,父亲是一位非常保守的人,在一次辩论中父亲曾武断地说:“科学不能再发展了,因为人们能发明出来的东西都发明出来了。”当时与他辩论的大学校长非常气愤地说:“尊敬的神甫,你说得不对,不管你同意与否,再过50年,人们将像鸟一样在天空飞行。”这话深深地铭刻在了莱特兄弟的心中。从此以后,在莱特兄弟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了一定要制造出一种能飞上蓝天的飞行器,这个愿望一直激励着他们。
当时,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大量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并且知道早在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就曾经研制过扑翼飞机,并且还知道英国人乔治??卡莱、霍拉??菲利普、哈拉??马克辛和法国人阿法尔都曾研制过飞机,但都失败了。先辈们的业绩和勇气鼓舞着莱特兄弟,于是他们决定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制造一架滑翔机。
莱特兄弟首先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然后逐一画下来,模仿着老鹰的飞行动作,莱特兄弟着手设计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终于研制成功他们的第一架滑翔机,并把滑翔机带到离家很远的基蒂霍克海边,这里十分偏僻,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这里风力很大,非常适宜放飞滑翔机。
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装好,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成功了。然后由威尔伯坐上去进行试验,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经过不断改进,第二年,兄弟俩制作的滑翔机已经能够飞到180米的高度。
但是,兄弟俩并不满足。他们想:能否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
兄弟俩反复思考,反复研究,完全沉浸在发明之中。有一天,一位汽车司机向他们借一把工具,来修理一下汽车的发动机。兄弟俩突发奇想,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呢?这个想法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成功。
兄弟俩非常高兴,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样利用发动机来推动滑翔机飞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终于把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不过是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他们装有发动机的滑翔机再次来到基蒂霍克海边试飞,但是这次试飞失败了。面对失败,他们毫不气馁,不断地吸取经验,反复思考。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兰莱的发明家,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制造了一架带有汽油发动机的飞机,在试飞中坠入大海。
莱特兄弟得知这个消息,便前去调查,并从兰莱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很多经验,他们对飞机的每一部件都做了严格的检查,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定。于日,他们又来到基蒂霍克进行试飞试验。他们连续试飞了四次,每一次都获得了成功,这就是故事开始时发生的场景。人们的欢呼宣布了人类一次伟大的胜利,因为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用翅膀飞行的理想。1924年,美国政府在基蒂霍克海滩为莱特兄弟竖起了纪念碑,以纪念人类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
人生的伟大或渺小,取决于内心的梦想,渺小的人安于现状,伟大的人寻求突破。渺小的人胆怯而保守,伟大的人勇敢而豪迈。青少年朋友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让自己成为勇敢的雄鹰。
拯救生命的人
1881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出生在英国北部的洛克菲尔德,那片地区气候潮湿,由于工业高度发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致使许多人被疾病所折磨。弗莱明亲眼目睹了许多劳动者和亲戚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这些惨痛的事实深深地震撼了幼小的弗莱明。从那时起,他就立志学医。他的父亲是一个勤俭朴实的农夫,生有八个子女,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境贫困,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16岁便要出来谋生;在20岁那年,继承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可以继续学业。于是他报考了伦敦的圣玛丽亚医院医科学校,在就学期间弗莱明系统学习了免疫学,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25岁从医学院毕业之后,由于成绩优异,弗莱明便留在了圣玛丽亚医院一直从事免疫学的专项研究工作。
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止了弗莱明的研究,本来他可以取得令人震惊的成果,但由于战争的需要,他成为一名军医。在战场上,无数的伤员由于伤口感染而死亡,这一现象令弗莱明深感耻辱,他决心彻底解决伤口感染这一问题,以拯救人们的生命。战争结束之后,弗莱明结束了军旅生涯,重新回到了圣玛丽亚医院他的实验室中。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西林”。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西林进行系统的研究,到了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他在伦敦圣玛丽亚医院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弗莱明,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弗莱明一直沉默不语。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弗莱明,你有什么看法?”“做。”弗莱明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弗莱明,你现在有什么意见要发表吗?”“茶。”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这一天,弗莱明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
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璃罐。
“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了!”弗莱明皱着眉头,“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索下去。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实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了个名字: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发明青霉素之后,弗莱明已经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授,但他依然保持着谦逊和沉默。当人们问到他为什么如此低调时,弗莱明回答说:“我是个医生,又是个科学工作者,在人们宣传的这种功效得到临床验证之前,我们无可奉告。”
弗莱明发明的青霉素,在“二战”中把无数生命垂危的人从死神手中拯救了出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同时他本人创造的非凡业绩也受到了人们的衷心爱戴。1945年,64岁高龄的弗莱明满面春风地登上了驶往瑞典的轮船,去接受当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在弗莱明的心中,生命高于一切。他曾说:“这是青霉菌的分泌物,这种药物一旦被提取出来,一定可以救治千百万伤员和病人的生命。”生前淡泊功名的弗莱明,去世后也希望获得安宁。1955年,74岁高龄的弗莱明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简朴的葬礼中他被安葬在伦敦公墓。
一切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内心的执著追求,只有对生活和生命充满热爱,才能在细微处观察生活,寻找发现,从而奏响生命的辉煌乐章。
别人的影像
有一位妇人,遭到了婆婆的斥骂,一时想不开,就跑到树林中去,要自杀。由于方法不当,没有自杀成,她就爬到树上隐藏起来,在她隐藏的树下,正好有一个清澈的水池,她的影子清晰地映在水中。
这时,有个婢女来水池挑水,看到水中的人影,以为是自己的形象,心想:“我现在的容貌,如此端庄标致,我为什么还要为主人挑水呢?” 回到主人家中,婢女就把水缸打碎,并对大家说:“你们看我的容貌,如此标致,为什么要让我为别人挑水?”大家听后,纷纷议论说:“这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鬼魂附体了吧。”于是,又让她再次去挑水。当她在水池中再次看到那个影子时,又一次打碎了水缸。隐藏在树上的妇人,看见了这个过程,就在树上忍不住地笑,那婢女看见水中的影子发笑,有点奇怪,抬头向树上看,发现有一位妇人正在树上不住地笑,恍然大悟,这才知道那个容貌标致的女子,不是自己,而是别人。顿时感到十分羞愧。
青少年在设计人生目标时,一定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并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确定可以实现的目标,绝不能好高骛远,那样会导致把别人的特长,当成自己的特长,从而产生错位。只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设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成功就会向你走来。
寻找生命的意义
一位通达的老太太正带着家人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名叫乔治的十七岁少年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青年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青年谈谈。
“孩子,”她说时,乔治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然不理。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些除了你以外没人能办到的事吗?”
她反复说了好几遍,少年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黑人?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肤色是黑的,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少年冷笑道:“哼,当然啦!你想我会相信这一套?”
“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
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对少年却爱护备至。生活在小茶室中,处身在草木苍郁的环境,乔治慢慢地也心平气和了。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乔治得意地吹起口哨来。他又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称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少年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在求学那四年,他继续在菜园内种菜,也帮老太太做点零活。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他对那些失明的学生关怀备至。
“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乔治对老太太说。
“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黑皮肤,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童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尽心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没有人爱惜,所以那时想死,是吧?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爱心。”
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老太大意犹未尽,继续侃侃而谈:“尽量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我们这样行将就木的人,也会感到活下去的意义。”
人生中最大的悲剧就是没有了理想,没有了希望。他们因此而觉得没有了明天,甚至要毁掉今天。充满理想和激情,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能做些了不起的事。
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
美国某个小学的作文课上,老师给小学生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
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题目,在他的簿子上,飞快地写下了自己的梦想。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拥有一座占地十八公顷的庄园,在广阔的土地上种满如茵的绿草,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烤肉区及一座休闲旅馆。
除了自己住在那儿外,还可以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分享自己的庄园,有住处供他们憩息。
写好的作文经老师过目,这位小朋友的簿子上被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又发回了他的手中。老师要求他重写,小朋友仔细地看了看自己所写的内容,并无错误,就拿着作文簿去请教老师。
老师告诉他:“我要你们写下自己的志愿,而不是这些如梦幻的空想;我要实际的志愿,而不是虚无的幻想,你知道吗?”
小朋友据理力争:“可是,老师,这真的是我的志愿呀!”老师也坚持:“不,关键的问题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志愿,只是一堆空想而已。我要你重写!”
小朋友不肯妥协:“我很清楚,这就是我将来的志愿,我不想改掉我梦想的内容。”老师摇头:“如果你不重写,我就不让你及格了,你要想清楚!”
小朋友也跟着摇头,他不愿重写,而那篇作文也就得到了最低分——“E”。
三十年过去了。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旅行,在尽情享受无边的绿草、舒适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余,他望见一位中年人向他走来,并自称是他的学生。
这位中年人告诉他的老师,他就是当年那个作文不及格的学生,如今,他拥有这片广阔的度假庄园,真的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老师望着眼前这位庄园的主人,想到自己三十年的教师生涯,不仅感慨道:“三十年来,为了我自己,我不知道用成绩改掉了多少学生的梦想。而你大概是惟一保留自己的梦想而没有被我改掉的!”
每个人儿时都有过自己的梦想,只是很多都在岁月的河滩上悄悄地搁浅了。或是因为我们的努力不够,梦想的种子仍深埋在意识的土壤里,难于发芽。今天,找回你丢失的梦想,把被改掉的梦想重新找回来,并确信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缝纫鸟的草窝
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有一种鸟,名字特别,叫缝纫鸟。
远离达累斯萨拉姆市区的幽静的休养地——阿非力加那饭店门口,有一棵大树,几百只缝纫鸟就栖居在上面。这种鸟的巢穴,不是用泥糊成的,而是由它们自己用一根根韧性很强的嫩草,巧妙得不可思议地编织而成的。有人曾细心地观察过它们的劳作,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惟一能劳作的就是那只尖嘴。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地劳动,才能编织成一个能容纳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那个窝,活像个圆葫芦,不过奇怪的是口朝下,肚朝上。
有一天拂晓时分,海潮猛涨,溅起的浪花,打在窗上,把一位游客从梦中惊醒。他爬了起来,想出门去察看一下,但这时又下起雨来。潮涨、雨猛、风狂,他只得在房间里踱步。这时候,这位游客忽然想起那群缝纫鸟来,它们那像葫芦一样挂在树枝上的巢穴,能够经受得住这般风雨的吹淋吗?
他索性披上雨衣,来到那棵大树底下一看,果然不出所料,缝纫鸟辛勤编织成的几十个草窝,被狂风猛雨打落在树下花丛之中。不一会儿,雨停了。他拾起缝纫鸟的草窝,仔细观察了一番。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即使从大树上掉了下来,也一点都没有散解或变形。
他拿着缝纫鸟的草窝,心事重重地往回走……
早餐后,这位游客外出,又路过那棵大树旁边。只听得那群缝纫鸟唧唧喳喳,一片喧闹。这时阳光灿烂,晴空如洗,他抬头望去,只见缝纫鸟有的又开始编织新的草窝,有的在修补被风雨损坏的巢穴,有的飞来,有的飞去,总而言之,它们是那样忙碌、勤劳而又欢乐……他对它们的忙碌,表示同情;对它们的勤劳,表示钦佩;但对它们的欢乐,却表示怜悯,深深的怜悯!为什么是怜悯?请设想一下吧,如果它们不能解决如何将草窝更牢固地编结在树枝上这一课题,忙碌有何用?其结果是再一次地尽弃前功!勤劳有何用?其结果是一场风雨过后还得“重建家园”!……
为成就理想不遗余力,是难能可贵的。但必须注意:得到理想固然重要,珍惜和巩固这种成果更值得关注。
我有自己的答案了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作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却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师的胳膊,“快告诉我呀!”
明可夫斯基手脚并用地比画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于是,他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对,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然后,他又解释说,“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恩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的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二十六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为理想而奋斗,这是所有成大事者共同的答案。你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吗?
找一位恩师指点迷津
清代著名的官僚曾国藩就有一套成功的做法。
曾国藩在早年间官运亨通,他自28岁被点了翰林之后,居京十年,官位七迁,一直做到二品大员。若问他为什么官职稳中有升,曾国藩在日记中透露了底细,那就是:“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都要以老师好友为榜样。”
说到好老师,曾国藩真可以说是把它用活了。因为拜什么样的老师是大有学问的。在今天看来,曾国藩的恩师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能够为晋升仕途提供帮助的权力之师。相传曾国藩会考的那一年总考官是穆彰阿,他当时是朝廷很有权威的重臣。为了利于今后的发展,曾国藩对他以恩师相称。当时在考试交卷后,穆彰阿曾向曾国藩索要应试诗赋,曾国藩马上飞也似地赶回住处,整整齐齐地誊清,然后恭恭敬敬地送到穆宅,而这一次的拜访就是曾国藩日后飞黄腾达的起点了。从此,穆彰阿对曾国藩非常器重和赏识,处处关照,就连皇帝召见时所问的内容都透露给了曾国藩。
说来曾国藩也还有些本事,但他对皇帝的召见仍然是十分紧张的。因为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一旦卡了壳,就会给皇帝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当他住在穆宅、惶恐不安地等待皇帝的召见时,穆彰阿对自己的得意弟子开始面授机宜,他问曾国藩是否注意过宫中墙壁上悬挂的字幅,见曾国藩答不上来,穆十分失望。失望之余,他又指使自己的仆人带四百两银子到宫中去,收买太监,以便连夜秉烛代为抄录字幅的内容,回来让曾国藩背熟。第二天,皇帝果然问的是字幅的内容,那是历朝皇帝留下的圣训。早有准备的曾国藩当然倒背如流,使得皇帝对他另眼相看。皇帝问曾国藩为什么这样熟悉,曾国藩按穆彰阿所教的话回答说:“我虽愚笨,但对所遇到的事情总是非常留心注意的。”说得龙颜大悦。
试想,一个人若得到这样的恩师,还会没有前途吗?
其二,能够增知识长见识的学问之师。在治学和修养问题上,曾国藩更多的是向唐鉴、倭仁等人请教。他深深地懂得,做学问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能在世间立足。但要立足,光有知识和才能还不够,而要首先立德。为此,曾国藩遍拜良师,广求学问。
唐鉴是道光、咸丰年间的太常寺卿,一生信奉和研究程朱理学。他告诉曾国藩要做到敦品励学,即先要端正人品,进而要在义理上痛下功夫。在他的影响下,曾国藩一生都在研究儒家的义理之学,并把儒教的精神升华到了灵魂深处。
倭仁身为大学士,在当朝之时就被称为老夫子,他也是京师出了名的理学大师。对于儒家精神,倭仁是身体力行,非常用功,每天他都把自己从早到晚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记录下来;心中若有私心杂念,就更要自我批判,悔过自新。倭仁的这一习惯给曾国藩带来巨大影响,在后来的数十年中他始终仿效执行。不仅如此,他还将所写日记定期送给倭仁审阅,请他在上面作些眉批,指出不足,以便改正。
试想,这样虔诚的行为能不令其师感动吗?这样自律自责的态度能不使自己的行为变得严谨吗?
人们在步入社会之初,往往有许多问题搞不明白,要摔几个跟斗,交一些学费才会变得成熟起来。这时,如果虚心地拜几位恩师,学一些知识,得到一些呵护,那么,立足就会快些、稳些。一般来说,凡是举止威严、诚实通达的人,就可以尊他为老师;如果仅仅是博学典雅、会做文章的人,则可以与他结为朋友。这样,你的人生道路就能够变得平坦而光明。
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有一位恩师能够指点迷津,提携你共同走过漫漫人生之路,那么你的内心将不再孤独,你的前途就会充满光明。
牛顿上大学的第一天
牛顿,从小在乡村长大。他宁愿自己看书,也不喜欢去学校,上学的任务似乎就是为了等待放学。他不交朋友,经常独思冥想,有时像个顽固的老人,有时又像个呆呆的稻草人,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校长从他许多精巧的发明看出他是个心思专一的可造之材,常用激将法督促他。满18岁后的一天,他凭校长的推荐去剑桥大学读书。
剑桥大学的校园繁花遍地,绿草如茵,各具特色的建筑物隐约于参天大树之间。
牛顿走进校园,差一点迎面撞上一位身材魁梧的红袍绅士。牛顿吃了一惊,言语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你是新生?”
“是的。”
“是艾萨克??牛顿先生吗?”
“是的……”
绅士在黑色方帽底下,温和地笑着,大方地伸出右手:“真巧,我是艾萨克??巴罗。”
“啊,您好。”牛顿满口乡音地回答,若有所悟地抬起头,因为这人就是舅父介绍的巴罗教授。牛顿从口袋里拿出舅父的信。
“呵,我已经接到他的信,不然不会知道你的名字。”
教授想缓和一下青年的紧张情绪,神态尽量随和。牛顿却因初次见到大学教授,感到一种压迫,愈来愈拘束。教授打开信,匆匆地看了一眼,放进口袋。
“到我房间里去吧。”
教授在走廊里阔步前行,牛顿迷迷糊糊地跟着走。等到稍微恢复正常时,已经在教授的房间里了。牛顿丝毫不知道,眼前的这位31岁的教授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一流学者,以创立在曲线上做切线的方法而著名。
“随便坐,别拘束。”
牛顿的动作显得很生硬,好不容易在椅子上坐下来。
“现在我就按入学的惯例询问了。艾萨克??牛顿先生,你是志愿入学吗?”
“是的。”
“好!那我就准许你入学。”
牛顿如释重负,放下了心。
“牛顿先生,你现在已是剑桥大学的学生了。我是教授,我们就以师生的身份来谈谈吧。”
牛顿不知谈什么好,感到很不自在。
“你对学习有什么要求?”
“我想学有关力和运动方面的东西,也想研究数学……”有了具体的话题,牛顿就能对答了。
“那就有困难了。数学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力和运动却没有人讲授。当然你可以自己研究,但没有人指导。”
牛顿并不惊异。小学也好,中学也好,从来没有人教他想学的东西。
“你知道伽利略的实验吗?”别说是实验,连这人的名字也是头一回听说。
“那么,我提一个问题吧。铅球有大有小,让它们同时从塔上落下来,请问哪个先到地面?”牛顿默想了一会,有点怯意地说:“不做一下不知道。”
“是吗?伽利略也这么想。可是亚里士多德说是重的先到达地面。你认为怎么样呢?”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牛顿是知道的。
“我想他是正确的。”
“你确信如此吗?”“……”牛顿犹豫起来了。
巴罗教授从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念头,突然改变了态度,以授课的语气说:“你只是想亚里士多德说得不太会错。那么,你是不是赞成,不必探究真理,不必做新的发现,只要相信古代圣贤就行了?”牛顿从未面临过这种问题,有点惊慌失措。
“牛顿先生,你要多多努力啊。”巴罗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牛顿第一天上大学的经历,时间是日。
心灵如同一把锁,需要用恰到好处的钥匙去打开。心灵是清晨的雾云,当阳光照耀时,会一片明朗。
青年伽利略立志成为伟人
“听我说,父亲,”伽利略说道,“我想问你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你同母亲的事?”
“我看上她了。”
“那你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的事,孩子,老天在上,家里的人要我讨一位富有的太太,可我只对阿玛纳蒂姑娘钟情,我追求她就像一个梦游者,要知道你母亲从前是一位美艳动人的姑娘……”“这倒确实,现在也还看得出来。你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你爱的是她。你知道,我现在也面临同样的处境。除了哲学以外,我不可能选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哲学。别的对我毫无用处!难道要我去追求财富,追求荣誉?哲学是我惟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像倾慕女子那样!怎么能这样说呢?”
“一点不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经想到自己的婚事,我可从来没想到那上面去。我不曾与人相爱,我想今后也不会。别的人都能寻求一位标致的毕安卡或是一位俊俏的卢斯娅,而我只同科学为伴。当人们提及这方面的事情,我感到羞臊。”
“我亲爱的父亲,你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不能设法达到自己的愿望呢?我会成为一个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父亲你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你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他们对你不错,会尽力帮助你。也许你能到宫廷去把事办妥。他们只需要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嗯,你说得有理。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一把抓住父亲的手,猛力摇动:“我求求你,父亲,求你想方设法,尽力而为。我向你表示感激之情的惟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当你的心灵中迸发出理想的火花,并为之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相信自己是一个非凡人物
一位叫齐格的成功的推销员回忆了如下经历:
在做了两年半不是很出色的推销员后,我的职业戏剧化地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下面就是这个故事。我参加了一个在北卡罗来纳州查勒提开办的由田纳西纳什维尔的梅里尔指导的全日制培训课程。那是一门很棒的课,但我早已忘记那些学来的特殊技巧了。一天晚上,我开车回南卡罗来纳兰卡斯特的家,准备一个晚餐展示会。我是很晚才回到家的,睡觉就更晚了,而且婴儿整夜吵醒我们。当早上5:30闹钟响时,习惯的力量将我拉出了被窝。当时我们住在一家蔬菜店楼上的小公寓里,我迷迷糊糊地看见窗外在下雪,而且地面已经落得有10英寸厚了,而我却要驾驶无空调的破旧汽车出门。那天早上,我像任何一个聪明人会做的一样,又回到了床上。
当我躺着时,我开始意识到我从不曾误过或迟到过一次推销会。这时母亲的话也在耳边响起:“当你替人工作时,就得想方设法做好,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要是不全力以赴,那就别做了。”《圣经》上也说:“我宁愿你是冰冷的或是火烫的。但你如果是温和的,我就要把你吐出去。”我迟疑着爬起来,开着车子向着查勒提进发,同时也是向着我不曾料到的一个全新的生活进发。
培训结束后,梅里尔先生将我留下,“你知道,我已经观察了你两年半,我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浪费。”
我有些惊讶地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你有许多能力,你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甚至一个全国优胜者。”我飘飘然起来,但仍有点怀疑,就问他是否真的那样认为。他向我保证说:“我绝对相信,如果你真正投入工作,真正相信自己,你能冲破一切困难获得成功。”
说真的,当我细细品味这些话时,我惊呆了。你必须理解我当时的处境,才有可能意识到这些话对我有多大的影响。当我是个小男孩时,我长得很瘦小,即使在穿得最多时也没超过120磅。我上学后,从五年级开始,放学后和周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运动方面也不是很活跃。另外,我还很胆小,直到17岁才敢和女孩约会,而且还是别人指定给我的一个盲目约会。一个从小镇中出来的小人物,希望回到小镇一年赚上5000美元,我的自我意识仅限于此。现在突然有一个受我尊敬的人对我说“你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所幸的是,我相信了梅里尔先生,开始像一个优胜者一样思想、行动,把自己看成优胜者,于是,真的就像个优胜者了。
齐格说:“梅里尔先生并未教很多推销技巧,但那年年底,我在美国一家7000多名推销员的公司中,推销成绩列第二位。我从用低档车变成用豪华小汽车,而且有望获得提升。第二年,我成为全州报酬最高的经理之一,后来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区主管人。”
齐格遇到梅里尔先生后,并不是获得一系列全新的推销技巧,也不是他的智商提高了50点,只是梅里尔先生让他确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给了他目标和超越自身的信心。如果齐格不相信梅里尔先生,梅里尔先生的话对他也就不会有什么影响了。
如果你相信自己是一个非凡人物,并付诸努力的话,终将获得成功、幸福、健康,完成有价值的目标。
为了理想勇敢战斗的作家
4岁的小克莱门斯上学了。教书的霍尔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每次上课之前,她都要领着孩子们进行祈祷。有一天,霍尔太太给孩子们讲解《圣经》,当讲到“祈祷,就会获得一切”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忍不住站了起来,他问道:“如果我祈祷上帝呢?他会给我想要的东西吗?”“是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虔诚地祈祷,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小克莱门斯特别想得到一块很大很大的面包,因为他从来没有吃过那样诱人的面包。而他的同桌,一个金头发的小姑娘每天都会带着一块这么诱人的面包来到学校。她常常问小克莱门斯要不要尝一口,小克莱门斯每次都坚定地摇头,但他的心是痛苦的。
放学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对小姑娘说:“明天我也会有一块大面包。”回到家后,小克莱门斯关起门,无比虔诚地进行祈祷,他相信上帝已经看见了自己的表情,上帝一定会被自己的诚心感动的!然而,第二天起床后,当他把手伸进书包的时候,除了一本破旧的课本以外什么也没有发现。他决定每天晚上坚持祈祷,一定要等到面包降临。
一个月后,金头发的小姑娘笑着问小克莱门斯:“你的面包呢?”
小克莱门斯已经无法继续自己的祈祷了。他告诉小姑娘,上帝也许根本就没有看见自己在进行多么虔诚的祈祷,因为,每天肯定有无数的孩子都进行着这样的祈祷,而上帝只有一个,他怎么会忙得过来?小姑娘笑着说:“原来祈祷的人都是为了一块面包,但一块面包用几个硬币就可以买到了,人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去祈祷,而不是去赚钱买面包呢?”
小克莱门斯决定不再祈祷。他相信小姑娘所说的正是自己想要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际的工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祈祷,永远只能让你停留在等待中。小克莱门斯对自己说:“我不要再为一件卑微的小东西祈祷了。”他带着对生活的坚定信心走向了新的道路。
多年以后,小克莱门斯长大成人,当他用笔名马克??吐温发表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为了理想勇敢战斗的作家了。他再没有祈祷上帝,因为在无数个艰难的日子中,他始终牢记:不要为卑微的东西祈祷!
“天上掉不下来热馅饼。”只有奋斗和努力是真实的,只有自己的汗水是真实的。祈祷上天,不如相信真实的自己,不如付出诚实的劳动。
行动是实现理想的最佳方法
有一位名叫西尔维亚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地想当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机会,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为达到这个理想而做了些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有!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西尔维亚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谁也不会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节目的主管也没有兴趣跑到外面去搜寻天才,都是别人去找他们。
另一个名叫辛迪的女孩却实现了西尔维亚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辛迪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她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她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没有坐等机会的出现。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洛杉矶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个地方的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不会雇用的。”
但是,她不愿意退缩,也没有等待机会,而是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孩子。
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欢北方。但是,有没有阳光,是不是下雨都没有关系,她希望找到一份和电视有关的职业,干什么都行!她为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来到了北达科他州。
辛迪在那里工作了两年,最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份工作。又过了五年,她终于得到提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为什么西尔维亚失败了,而辛迪却如愿以偿呢?
西尔维亚那种失败者的思路和辛迪的成功者的观点正好背道而驰。分歧点就是:西尔维亚在10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而辛迪则是采取行动,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
只要幻想不愿采取行动的人,永远不会成功。而行动是实现理想的惟一途径。
一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
美国少年斯克劳斯受母亲的影响自小就喜欢时装,他的母亲是个小裁缝。尽管家境贫寒,但阻止不了斯克劳斯要做一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的愿望。斯克劳斯常常将母亲裁剪后的布角偷来,东拼西凑地做成各种各样的小人衣服。由于母亲的布角有限,并且那些布角都是要用来做鞋垫的,斯克劳斯总是遭到父亲的责备。斯克劳斯感到自己的创作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一天,斯克劳斯将父亲从自家凉棚上撤下来的废棚布捡来制成了一件衣服,这种粗布在当时是专门用于盖棚之用的。斯克劳斯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说他是疯子。甚至母亲都觉得斯克劳斯太过分了。
斯克劳斯的母亲见儿子沉迷于服装设计,便鼓励儿子去向时装大师戴维斯请教,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像戴维斯一样成功的时装设计师。那一年斯克劳斯十八岁,他带着自己设计的粗布衣来到了戴维斯的时装设计公司。当戴维斯的弟子们看到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时,忍不住哄堂大笑,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粗俗的衣服!可是戴维斯却将斯克劳斯留了下来。
在戴维斯的鼓励与帮助下,斯克劳斯设计出了大量的粗布衣。可是,没有人对斯克劳斯的衣服感兴趣。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大量积压在仓库里。就连戴维斯都对自己收留斯克劳斯的决定产生了怀疑。但斯克劳斯很固执,他坚信自己的衣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他试着将那些粗布衣服运往非洲,销给那里的劳工们。由于那种粗布价格低廉、耐磨,居然很受劳工们的欢迎,很快就销售一空。
斯克劳斯又将那些粗布衣服做成适合旅行者穿的款式,因为它的沧桑感和洒脱,居然又很受旅行爱好者的欢迎。斯克劳斯又设计出了许多种款式,人们惊奇地发现,那种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随意,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风味,而且不分季节,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穿。一时间,大家都争着穿起了斯克劳斯设计的粗布衣。如今那种衣服已风靡了全球,那就是以斯克劳斯与戴维斯为品牌的牛仔衣。
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取代执著。才干不行,有才干的人不能获得成功的事司空见惯;天赋不行,没有得到回报的天赋几乎只能成为笑柄;教育不行,世界上到处都是受过教育却被社会抛弃的人。只有执著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
丘吉尔的第一幅作品
有一段时间,在政治上受到打击的丘吉尔整日神情抑郁,全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丘吉尔一个邻居的妻子刚好是一个画家,家里常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颜料、画笔、画布以及画好的作品。丘吉尔一家常常有机会欣赏那位邻居的杰作。后来在家人的劝慰下,丘吉尔开始跟他的邻居学习油画。
丘吉尔在政治舞台上是一个敢作敢为的政治家,可是对着那张干净整洁的画布,他半天都不敢下一笔,生怕出一点差错。那个女画家见了,索性将所有的颜料全倒到了画布上。丘吉尔一见那画布上已经满是颜料了,于是就拿起他的画笔开始在画布上任意涂抹起来。就这样,丘吉尔画出了他的第一幅作品。虽然并不完美,但那毕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
从此,丘吉尔开始放开手脚画画了。经过不断的练习,丘吉尔终于在画技上有了长足的迸步。最后丘吉尔不仅给画坛留下了大量思维大胆、风格各异的油画作品,而且还恢复自信,并东山再起,在英国甚至全世界的历史上创造了一番惊人的业绩。
艺术只有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进步;人生只有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完美。
天天都生活在奇迹中
有一个人觉得生活太平淡了,于是天天期望出现奇迹。
为了让奇迹早些出现,他向上帝祈求。
上帝问他:“你想要什么样的奇迹?”
“奇迹就是做梦都想不到,完全超乎我的想像的事情。”
上帝说:“我答应你,奇迹明天就会出现。”
这个人开始焦急地等待。
但是多少天过去了,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他又对着天空向上帝质问:“上帝啊,你为什么没有给我奇迹?”
“我早就给你奇迹了呀。”天上飘来上帝的声音。
“我怎么没有看见?”
“其实你天天都生活在奇迹中。你不是说奇迹就是你做梦都想不到、完全超乎你想像的事情吗?我给过你了,你以为上帝就能给你奇迹,然而上帝也没有给你奇迹,这是你做梦也想不到的,这本身难道不也算是一个奇迹吗?其实你大可不必期待什么奇迹出现,因为除了你自己以外,世界上根本没有其他的什么可以称为‘奇迹’。求上帝给你奇迹,不如求自己给自己奇迹。”
当你一旦放弃求助于他人的念头,变得自立自强的时候,你已经走上成功的道路了。你能不借外力,自立自强,你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发表评论:
馆藏&3799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想实现的30个目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