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重点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医学心理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_百度知道
医学心理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医理作用哪些
医理主要用精神卫面比躁狂、抑郁患者治疗理压力群压力缓解青少青春期理面预防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现在很多人学心理学,有什么用吗?普通人想了解心理学,看哪方面的书,可以对心里疾病方面有所作用
爱腾袭htwc
它既然是一门学问,那么你就不该问,学了它之后有什么用. 最通俗的讲,那就是它能让你自己更加理性的认识到人的行为的某些机制.让你能对自己的心理过程,能有个了解,或者说是认识.心理学是哲学里分出来的.哲学的定义,就是一切科学的科学.所以说,心理学就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只要是涉及到人的方面,都会有研究.比如说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研究领域.教育领域有教育心理学;体育领域有体育心理学;医学领域有医学心理学;基本上整个社会,都面面俱到.你想看心理过程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我建议你就买本医学心理学. 相对其他分支而言,医学心理学的教材
基本上普通人读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看的很有意思,并不需要咬文嚼字的读.它就是心理学和生物医学的一个桥梁,它既能让你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也能让你了解一些医学知识.主要讲的是,疾病发生与刺激之间的关系,让你能了解现在一些主流的疾病是怎么来的.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还有癌症等等的,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看了医学心理学你就能很清楚的了解了.其实现在一些养生的书籍,基本上都是根据医学心理学来的, 那些都讲的太浅显了.都大同小异.你还不如直接看最明确的.以上.我并不建议你去买心理学史之类的书籍,因为太过专业,讲的内容都是学术理论,并不适合一般人看.比如说上楼的说让你去看弗洛伊德的书,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现在心理学主要流派 是 新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这三大支柱的理论,实际上他们的基本思想,写出来也就一张纸而已,你并不需要去那么细致的研究,全是些专业术语,想必你也不想去背对吧,毕竟你也不考试,干嘛去学人家的专业术语呢?那是搞理论研究的人看的,你只需要看
“应用心理学” 的书籍就行, “普通心理学”并不适合一般人看,因为很枯燥.心理学按方向分 普通心理学 和应用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为了探寻和构建理论模型.
应用心理学
,顾名思义了.不过也不建议你直接去买 应用心理学
因为他也是理论.医学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不知道这么说你能不能明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医学心理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医学心理学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医学人文精神及医学心理学的作用--《中国医学人文评论》2007年00期
医学人文精神及医学心理学的作用
【摘要】:正一、医学人文精神的涵义《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精神",即宗旨,主要的意义。由此可知,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哲学观在人类文化现象中的反映。它贯穿在人类的社会行为中,体现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对于一直探讨着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以及生命本质的问题的医学而言,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无时无刻不与人发生联系,它的基本价值和终极目的就是救护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05【正文快照】:
一、医学人文精神的涵义《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精神”,即宗旨,主要的意义。由此可知,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哲学观在人类文化现象中的反映。它贯穿在人类的社会行为中,体现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媛婷,刘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胡瑞敏;[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4期
洪鸿,孙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年04期
崔群颖;[J];医学教育探索;2005年04期
陈肖沫;[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红梅;;[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怀德生;;[J];北方药学;2011年10期
李彩芳;兴华;;[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陈玲;;[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党文美;赵粉梅;;[J];包头医学;2006年02期
姚欣;任艳;;[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李双玉;;[J];重庆医学;2011年31期
李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姜海燕;侯日霞;;[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杨孝和;;[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少林;陈伯川;陈永华;白亮;钟羽翔;黄剑华;;[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李姝睿;;[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秀秀;;[A];河南省护理健康教育学术会议暨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健康教育研修班论文集[C];2013年
张慧;;[A];2012年“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李秀秀;;[A];2013年河南省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新理念及新业务、新技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春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何勇涛;[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冷和平;[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贵勤;[D];西南大学;2009年
马丽;[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叶莉华;[D];中南大学;2012年
周斐斐;[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梅人朗;[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2期
刘赞英,王岚,张艳红;[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顾静;[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8期
周希贤;[J];探索;2004年04期
王健康,马晓,邓传福,刘希华;[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年05期
孙福川,崔月英,尹梅;[J];医学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张玉龙,李一鸣;[J];医学与哲学;2002年04期
郝希山;[J];医学与哲学;2003年03期
葛玲;[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4期
郭永松,章锁江,吕世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凯;余恬婧;黄义玲;李媛;;[J];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05期
王树文;;[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04期
林平;;[J];医院管理论坛;2011年09期
王彩霞,张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年04期
王彩霞;关鸿军;王彩云;;[J];医学教育;2005年05期
马静松;孙福川;;[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年01期
万桂华;丁永清;;[J];大庆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金鑫;;[J];医学与社会;2009年07期
张艳萍;张宗明;;[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黄自发;鲁翔;;[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华;;[A];西南六省、区、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协作片第十六次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陈竺;;[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张旭平;;[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舒彤;黄亮;卢传坚;吴薇;;[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周杰良;;[A];西南六省、区、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协作片第十六次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李烁;宋德懋;祝世功;管又飞;;[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德培 陆莉娜;[N];健康报;2003年
东南大学医学部
孙慕义;[N];健康报;2001年
李传俊;[N];健康报;2003年
本报见习记者
董文锋;[N];广西日报;2010年
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金钟;[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郭锐;[N];辽宁日报;2001年
严远东 靳芳卉;[N];广西日报;2010年
王玉芬 通讯员
刘滟;[N];淄博日报;2011年
;[N];广西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申咏秋;[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广磊;[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李枞;[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罗汝珍;[D];中南大学;2005年
郭礼文;[D];中北大学;2011年
皮湘林;[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刘萍;[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杨学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赖萍;[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徐珊玲;[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熊小芳;[D];南昌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医学心理学教育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不断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然使得社会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各种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在这种变革的时代,如果不能很好地、及时地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就会酿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以及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同时,改革开发的形势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各种文化交流,全方位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方法、习惯等,影响了医务工作者文化价值的变迁和更新。他们对恋爱观、婚姻观、消费观、人际观、竞争意识以及人生观,不断产生新的困惑、疑虑和障碍……
&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浙江医科大学对该校新生进行调查,有60.87%的人出现焦虑状态,男生出现焦虑状态的比例竟高达80%。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对537名卫校学生的调查发现:24.39%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安徽省对宿县市师范生和卫校生的调查发现:两类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为情绪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性和焦虑。其中卫校生略高于师范生。黑龙江省农垦卫校的调查表明,自1985年以来,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病例占因病退学的76.2%,因心理疾患自杀者占死亡者的99.9%。876名在校生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37.4%。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当前医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故如何帮助人们获得一个健全的人格,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我院近几年用医学心理学对各级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强化训练,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近几年来我院在每周的素质教育课中加入医学心理学教育。
首先使大家对自己的人格有所了解,知道什么是健康的心理人格,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自我调节不良的心理状态。我们着重从以下几点着手教育:
&1.培养谦虚、谨慎、沉着、稳定、凡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品质,锻炼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便不断清除自己身上的弱点,并使自己的行为能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前进步伐。
&2.培养敢于面对现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用积极心态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决不回避现实,不要非现实的奢望或幻想,不勉强去做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凡事从实际出发,现实地考虑问题,能做到的事力求有始有终地做好。
&3.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逆境时不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顺利时不骄不躁,不趾高气扬,忘乎所以。
&4.培养爱祖国,爱集体的精神,与周围的朋友,同事团结友爱建立一个亲密而真实的人际关系。
&5.培养自己具有的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能朝着正确的方向把握好人生的航程。
&我院还编录了《走向成功》等录音带,反复播放,使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通过重复进入潜意识,从而把积极的潜能挖掘出来。
&经过上述的强化心理训练,大家注意了自己人格特征的平衡发展,防止形成某些方面的过分或极端发展以及某些方面不足的偏向。绝大多数人员都获得了一个健全的人格,因而我院也成为一个健康的集体。
二.加强医学的心理学习,不断的改善医患的关系。
&经过医学的心理学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身体患病时能造成精神的损伤,病人的精神状态从疾病一开始就可能偏离正常。而精神的损伤,心理的不平衡也常常引起躯体的疾病。
美国一家综合医院门诊部对来就诊的病人不加选择地研究发现,65%的病人的疾病与社会逆境有关,35%的病人是由情绪不好而引起的疾病。中国科学院与北京肿瘤医院联合研究结果表明,以下疾病病前有负性生生活事件,它们分别为:糖尿病、冠心病、胃溃疡、癌症、高血压。国内一些医务工作者与心理工作者联合对150例牙痛患者进行调查表明,有46例属于心源性牙痛。
上述调查研究资料提示:愤怒、恐惧、焦虑、悲痛、紧张、绝望等消极心理和家庭矛盾、婚姻悲剧、人际关系不协调等负性生活事件,容易引起和加重心理、躯体疾病。这充分证明,心理因素在人类的疾病与健康的过程中起者致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中精神障碍发病的比率远远高于身体健康的人群。这种事实向所有医护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还应辅以心理的治疗。
&近年来我们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1.医护人员与病人建立心理治疗关系。
&医护人员在和病人的第一次接触中就建立心理治疗关系。在科学地解释疾病的同时,指出光明的前景。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从而使患者消除精神压力。
&2.加强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
&因为耐心细致地倾听病人的倾诉,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在倾听中不仅要求医护人员能科学地收集与诊治疾病有关的资料,同时还要求能听懂患者的思想、感情,听懂他藏在讲话后面的意图等等。然后有的放矢地回答病人的问题。
在医患之间的许多矛盾中,很多来自于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病人的希望往往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存在着差距。如有的并发症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有的是目前医学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很好的沟通,得到病人的理解和配合。由于我们沟通能力的提高,大大的避免和降低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医护工作人员在病人心中的形象。
&3.加强医学心理学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容忍性。
经过医学心理学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由于疾病的原因,病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也会相应地发生一时性的改变,故对于患者的急躁、敏感、易激惹的变态性格以及对医护人员的讽刺、抱怨、谩骂等敌对情绪能给予理解和容忍,知道是因为疾病所导致的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因而不会象以往那样产生委屈、愤怒等对立情绪。要求医护人员善于用鼓励的眼光注视病人的眼睛,用热情的语言鼓励病人,精心地护理病人,甚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倾听他们的抱怨,尽可能地排除刺激因素,因而提高了我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
4.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淘汰在人格上有明显的缺陷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工作人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医护人员逐渐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侵蚀,职业道德日趋下降。这不能不引起医学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诚然,各种职业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去完成,但医学界对德的要求比其它行业更高。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就重视医德医风。古训中即有:“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举止柔和,无自尊妄,不可矫饰”的医德原则。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搞医护工作的,故必须用心理学进行科学的考察和测试。对于在人格上有明显的缺陷或严重的精神障碍者,我院不予以录用。对在职员工我院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培养济世治人为己任,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极端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经上教育后我院从未出现收红包,吃请受礼,趁人之危索要钱财等不良现象,在当地医疗系统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三.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生活两者的关系,防止“耗尽综合症”的发生。
&医护人员需要健康的体魄,愉快的情绪和充沛的精力。这些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医疗卫生机构一线的卫生工作人员中存在着一种“耗尽综合症”,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是在1975年弗瑞登伯格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在医疗卫生一线中工作人员会从开始工作之初的满腔热情,而不知不觉抑郁、冷漠。肉体、精神、心理都会感到疲惫不堪,但又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精神异常反应、身体素质下降等现象。弗氏将这种现象称为“耗尽综合症”,简称BS。
&"耗尽综合症”损害了医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此现象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以下几个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1.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特别是急症室、急救中心、手术科室及口腔科,由于工作紧张而辛苦,在手术及治疗中将耗去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为了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目前医学科学发展水平往往与病人的愿望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近年来新闻媒界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常识,不能很好分清什么是医疗事故,哪些不属于医疗事故范畴。由于新闻媒界的一部分缺乏科学而又不客观的宣传,使得医务人员在大众中的形象降低。有的人把医护人员称为“白粮”、“罪恶的天使”。
&在诊疗中病人明显地对医院和医护人员不信任。有的医护人员甚至遭到病人及家属的谩骂及殴打。医护人员的劳动不仅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且尊严得不到维护,在社会上又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由于上述沉重的身心压力及心理不平衡的出现,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导致个人容忍性降低,表现出对工作失去热情及对病人冷漠等,也影响了医疗水平的发挥。
&2.医护人员常频繁地面对生与死这一极端情景,面对饱受病痛折磨,病情变化莫测的人群和病重患者生死弥留,骨肉分离的场面。因而在心理上易产生较强的负性效应,这种负性心理在短时间内难以摆脱。
&展望21世纪的医疗卫生事业,可以预见上述精神紧张状态将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减少和消除“耗尽综合症”已是摆在各级医疗卫生部门面前的当务之急。
&近年,我院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耗尽综合症”的发生。
&1.为医护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减轻负性刺激。
&为了减轻负性刺激,我们尽可能地安排旅游活动。为了他们有一个可以松弛身心,补充能量的环境,我院在风景优美的大山深处修建了渡假村。那里优美的风景和新鲜的空气,缓解了紧张的情绪,补充了能量。此外,合理的安排文艺活动,也大大地减轻了负性刺激,因为改善了环境也就改善了心情。
&2.对医护人员加强心理医学常识的教育,注意自身心态的调整和角色的转换。
对医护人员加强心理医学常识的教育,健全自己的心理,了解病人的心理,注意自身心态的调整与角色的转换。对悲观的病人,医护人员应是可信的同志,以鼓起病人的勇气;对抑郁的病人,医护人员应是开朗的朋友,以调节病人的情绪;对绝望的病人,医护人员应是“神圣的天使”,使病人看到生机。经过强化心理训练后,使他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能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
经过几年的素质教育及医学心理学的强化训练,我院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服务态度上得到当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社会医疗界的某些不良习气,在我院已完全杜绝。在人际关系上,大家既能坚持原则,又有一个亲密、轻松而真实的人际环境。故而,我院被当地广大群众赞誉为具有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服务的医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心理学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