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课程标准准为什么要以学生为本网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based on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基于1个网页-
taking students development as its core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基于1个网页-
taking students ' development as its core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基于1个网页-
based on the students ' development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基于1个网页-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basic approach and the main form of quality education , the core of which is"All Forthe Students'Development".
综合科学课程的目标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As we know, the objective of integrative science curriculum is to regard students' development as the basic ideal and to cultivate their science literacy comprehensively.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新标准也强调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对生命和发展的人性化的关注。
Nowadays, the new standard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ourses emphasizes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tudents' developing , which shows the concern about the human of life and development.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会议召开
原标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会议召开本报讯(记者 焦新)近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第五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部署要求,把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作为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和基础工程,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努力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中国特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体系,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袁贵仁指出,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学活动的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普通高中课标修订工作自2014年12月启动以来,修订专家团队深刻认识课标修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秉持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挑重担,全身心投入,推动修订工作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 袁贵仁强调,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准确把握好新时期课标修订的目标任务。一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握宗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体现国际高中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明确我国普通高中人才培养定位,将立德树人作为课标修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注重问题导向,有用管用。要针对问题改起,着力解决10年来课标编写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切实有用管用。要增强指导性,强化可操作性,抓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研制等关键环节,充实完善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教师培训的大纲、课堂教学的遵循、学生学习的标准、考试命题的依据。三是遵循规律,讲究科学。课标修订要深刻把握和体现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课程内容选择、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经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循序渐进。深刻把握和遵循各学科各自的特点规律,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深刻把握和落实德智体美融合发展规律,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各学科综合育人功能。四是讲求方法,授人以渔。课标修订不但要明确教什么、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还要对怎么教、怎么学、怎么用提出明确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掌握科学的方法,更加强调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思结合、手脑并用、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五是规范体例,基本定型。要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充分发挥我国课程标准编制的特色优势、有益的做法,进一步完善高中课标体例。要在理念、内容、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形成基本的规范和相对统一的要求,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课标体例基本定型后,要保持相对稳定。
袁贵仁要求,要坚持“整体规划、系统设计,集中力量、同步推进,行政统筹、专家主导”的工作策略,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专家学者的作用。希望修订专家团队全体专家和工作人员在前期扎实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全身心投入,上下联动、分工合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修订工作。 会议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主持。课标修订综合组和6个学科组负责人作了汇报发言,20个学科课标修订组近260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题研究方案
00:01:58 阅读38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愿与热爱献身于国家科学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共同探讨科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敬请专家同行读者好友阅读后提出补充修改建议。课题主持人:吕长运一、&&&&&& 课题的提出节约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社会,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担负着培养素养启蒙教育的重任。据统计,我国城镇生活垃圾日产量人均为0.7-1.0kg,并以年均10%的速度增加。全国大、中、小城市(镇)生活垃圾产量接近2亿吨。垃圾的利用率却很低。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据专家测算,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的水资源为亿立方米,目前我国一年的用水总量已经达到5600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还将与日俱增,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的极限。有关专家发出警告,从2010年开始,我国就将进入严重缺水期,而到2030年,我国所有可利用的水资源都可能严重枯竭,被人们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将成为中国最短缺的物资。就地收集利用自然雨水、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循环利用淡水资源,是节约水资源,减少城市污水排放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存自然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的重要途径。据调查,我们徐州市城东小学平均每月用水量350~400吨,水费支出800~1000元。而流排到水沟的废水都是清洁无毒无害的,经过净化处理是完全可以作为打扫卫生之用;大自然每年降到我校园数千吨清洁自然雨水,除少部分降落在花坛的雨水渗透到土层,90%的雨水都流到排水沟与污水混合在一起流入自然水域。水是一种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息相关。地球上虽然到处都是水,但绝大部分是海水。人类需要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3%。就是这很少一部分的淡水还主要分布在寒冷的地区,变成了冰山冰川。所以可直接供给人们生产、生活的水十分有限。所谓污水、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过倒掉的废水,其中大多数用过的水是无毒无害的,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后是可以在循环利用的,比如,人们在生活中淘米、洗菜、洗衣、洗澡,刷牙、洗脸、等水都是无毒无害的,经过在家庭简单的沉淀、过滤处理,可以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循环利用,而我们生活用水大多都是一次性使用。我们学校用水也不例外。据我长期观察研究,我们学校排到污水沟的水,大多都是无毒无害,里面只是混入了一些不溶于水的泥沙,(全校师生洗手脸、洗衣物,打扫卫生、拖地擦桌椅门窗),这些污水经过沉淀、过滤净化处理,作中水循环使用,除了不能饮用外,用来打扫卫生,冲刷厕所、养护校园绿地是完全没问题的。为提升我校科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创设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氛围。利用科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在校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科学观察实验、综合实践、科技创新制作)。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科技创新能力,故提出本课题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宗旨1指导思想: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发展观理念为指导思想;2.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1.)“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学校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主要包括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学校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注意校藏书刊的结构(增添科技藏书),更新科学教育设备;2.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开辟科技、劳技教育基地(如百草园、气象站、饲养园地等);3.在校园内设计并建立科技景点:4.利用在科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开发有关的校本课程。(2)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因此,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乡镇中心以上小学要按国家仪器配备目录一类标准配备,村级小学也要达到二类标准。为落实《标准》的要求,学校应为教师自制教具和学具提供物力和财力保障,支持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在原有自然实验室的基础上,增设或改建为科学教室,其间设置科学参考书籍、图册、图片,各种常用工具和制作材料,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废旧包装容器,小生物角、沙盘模型及学生制作的各种标本。此间科学教室既作为实验室,又作为学生"动手做"的活动场所,也是工具库、材料库及成果展览室,是孩子们科学活动的天地。(3)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观察实验、标本制作,科技创新,植物种植,动物饲养,劳动技能,实用技术等综合实践活动)。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引导学生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科学实验,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向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知识,自行获得知识的新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2、在利用校本资源课程的同时,探究校园污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收集自然雨水解决日常生活生产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新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居民小区、城市居民小区、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学校、社会团体、餐饮商业服务、厂矿企业、企事业单位开发利用第二淡水资源积累科学、简便、可行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探索出一条节约循环利用水资源,从源头根治水污染,使经济发展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协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道路。3、结合科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植物种植,动物饲养观察实验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管理等实用技术,亲身经历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四、校本资源课程场地选择与构建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科学校本资源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观察实验场地,选择在校园最东头宽2米,长58米,面积约100平方米;北教学楼后东面长96米,宽3米,面积288㎡;校园双排地下排水沟60立方米、厕所化便池9㎡。科学实验室兼科技制作活动室、科学教学研究办公室设在北教学楼东头四间教室。东头三间教室作科学实验、科技制作室,西面靠楼梯口一间作科学教研室。(参考附图1)2、植物种植综合实践活动观察实验区:校园内的现有花坛和绿地都是植物种植观察实验区,在保持现有卉品,树种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生态环保、循环利用,合理布局的科学发展观原则,增加一些具有美化校园、观赏食用经济价值的,便于学生在校园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验,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实验的花卉果树品种,对一些没有观赏,研究价值的杂乱常绿树种只保留品种让学生认识这种树种,(如园柏,海棠、百日红、十大功劳等品种)。把苜蓿草、白色三叶等能用于草食动物饲料的草本植物和学生生活中喜欢食用的常见水果树引进校园安家落户,不在请城市园林专家来搞规划设计,请农业果树技术人员来规划指导,为便于学生观察认识校园的绿化品种,对校园生长的花卉树木品种全部挂牌,注明植物的名称,科属,产地,生长环境条件,用途,经济价值。我校目前能用于植物种植供学生科学观察实验综合实践场地仅有一个15平方米的小花坛,这么小的一块地方,远远不能适应今后大黄山居民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把大黄山居民区2000余名小学生集中到城东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利用校本资源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这个课题的研究是具有开放性超前发展意思的,课题研究要求由市、开发区管委会主管领导出面协调,从城东小学东围墙外孤山村的耕地中,调整一块2000平方米耕地,建造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大黄山居民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的方案是,把大黄山居民区7所村办小学撤并到一所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设计建设的学校里接受义务教育,对大黄山区教师,进行全面业务考核,择优聘用上岗,选拔最优秀的教师上岗从事教育工作,利用湖庄、老户人小学校舍、校园土地建设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不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安置到基地从事适合体力技能的工作,不要让哪些搞教学不行,安排其他工作不能干,工资不少开,留在学校里影响在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撤并后的的村小,校舍、财产、土地有开发区统一使用管理,即可拍卖,也可作新项目开发使用,那个村领导和村民不同意,就让他自己村办学校,教师工资、教育经费由该村村负担,国家概不拨付一切教育费用。目前大黄山撤并的几所村小校舍教村管理使用,租赁给村民居住,搞养殖,收入全部归村里。国家再投资建设新校舍,为减轻国家教育负担,这种不利于教育发展的局面得扭转。据我考察,孤山村小占地面积约7亩地,大黄山居民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规划方案,校址选在城东小学,现有土地面积11250平方米,据我初步测算,在校园南、西面个划出15米宽土地,建造大黄山居民区中心,步行街商业生活服务居住6层商品楼,按照目前大黄山居民区基价1600元价格出售商品房,重建一所拥有60个教学教室现代化学校,在岗教师每人一套60㎡住房,资金都住够用的,并且还能保证学校每年有不低于20万元的房租收入。只要这个工程能全部启动,就不需要国家投资。学校重建方案建好后,孤山村小要撤并到城东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孤山村小7亩耕地和教学楼设施就会腾出来,可以用校舍土地等价交换耕地的方法解决课题研究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用地。因大黄山居民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规划方案,还没有正式向上级领导申报,只有在学校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研究。我校计划在校园最东头约15㎡花坛中,埋设四道自动渗水管,与生态池接通,用控制阀控制水渗透量,科学教师结合科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植物种植观察实验实践活动;会堂、锅炉房东面长期封闭闲置的空地,长35米,宽1.5米开发出来种植桑树苗,为养蚕教学,学生开展养蚕观察实验实践活动生产优质桑叶;2.生态池塘建设;花坛南边双排宽1.5米、宽2米排水,挖1.1米深,砌砖混凝土防渗墙(见设备设计图一)地平线0.5米处盖混凝土盖板,北面一道作校园排水沟,南面一道作污水净化清水储存库,混凝土盖板上面盖20~30优质沙壤土层,地平线上面砌0.5米高砖混防墙,与北面种植花坛墙持平。生态池塘与校园污净化清水库用金属管连通,阀门控制,用净化处理的清水补给生态池塘动植物生活用水,里面放养水生动物(各种鱼类、青蛙),种植水生植物,形成一个校园池塘群落.在这个池塘群落里,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为动物生命活动提供氧气和食物,动物的排泄物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肥料。2.动物饲养观察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场地选择;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关动物观察实实践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让学生与活体动物零距离接触,观察研究探究动物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实用技术。我校目前能用于动物饲养观察实验的活动场地面积不大,四周封闭好,便于控制管理,不需要大的投资就能建成。场地选择在校园东北角教学楼后闲置场地,这里六面有围墙封闭,楼东头有一个进出口,已安装了铁门,只要沿东围墙建造一排动物饲养笼具,配置上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设备,上面盖石棉瓦,校园动物观察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场地就大功告成了,教学楼后面闲置加工的素混凝土场地可用来作教学观察实验动物的运动场,草食饲料存放场。只要把教学楼东头的进出门管理好,观察实验动物就跑不到校园里来,影响校园环境,动物排泄的粪尿可以作为校园绿地生长的肥料,校园花坛生长的杂草,树叶可作为观察是养动物的饲料,从而使校园能量物质达到良性的生态循环。3、科学校本资源课程开发选择饲养动物的种类紧密结合小学科学教材编入的观察实验动物,选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羊,兔、鸡、鸽子、蚕、昆虫、鱼类、蚯蚓等适合小学生观察实验的动物,这些动物,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校园选择研究课题,设计实验,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自主性研究。而且它们的体型较小,性格温顺,学生近距离观察实验比较安全,并且都是植食性动物,饲料容易采集,相互之间有一条紧密相连的生态食物链关系。如羊兔食草,养兔粪和吃剩的草根渣可用于蚯蚓的饵料;蚯蚓可以喂鸡,鸽子以小麦、玉米为食,每天的吃食量很少,可以号召学生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到周边农业区农田,去捡拾撒落在农田里的种子,每生一季捡1公斤粮食,鸡鸽1年也吃不了。引导学生开展动物饲养观察实验研究,不需增加教育实验经费。学生在亲身经历动物观察实验活动过程的实践中,能自发的接近大自然,了解当地的农事活动,认识本地常见的动植物,发现更多生物有趣的故事,同时也学习到了本地经济动物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的实用技术。草食性动物的饲料发动学生把家庭生活中,丢弃的蔬菜根叶,毛豆皮,瓜果皮壳等作为垃圾处理的物质能带动学校动物喂养养兔,也可组织兴趣小组学生到附近农贸市场去捡蔬菜叶,毛豆壳垃圾,瓜果皮壳,到校外农田、路边采集野草,校园花坛生长的杂草,落叶树树叶也可用于养兔的饲料。这些生活垃圾也可作鸡蚯蚓的饲料。动物粪便养殖蚯蚓,用蚯蚓喂鸡,蚯蚓的粪便作为校园花卉植物生长的肥料,从而使校园能量物质达到生态良性循环。(动物养殖选择的场地选择请看图片)这样不仅减少了生活垃圾,科学的利用了垃圾资源、变费为宝,化害为利,科学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动物饲养观察实验综合实践活动,亲身经历了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学习了动物饲养管理实用技术,掌握了科学探究,自行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同时学生在亲身经历动物观察实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了创建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亲身经历体验了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界生物和谐相处的过程,促进了科学价值观形成,提高了科学素养,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大国,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4.下面在简要介绍两种环保种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项目:1.“环保功臣”蚯蚓的饲养蚯蚓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二、五册观察动物和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动物,该实验要求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动物,从而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能力,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使学生通过饲养蚯蚓,了解养殖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从而达到保护蚯蚓和环境的目的。蚯蚓养殖及其开发利用的热潮,已席卷全球。养殖蚯蚓最早的国家之一美国,现在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已遍布全国,仅大型蚯蚓养殖场就有几百家。日本的养蚯蚓业发展尤快,80年代养殖场就有200多家。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建立了养殖面积达16公顷的欧洲最大蚯蚓养殖场。此外欧美等国,养殖蚯蚓的速度也很快,特别对蚯蚓的深层次加工、利用,中外都有很大进展。在环保方面,蚯蚓喜食人们遗弃的有机废物和垃圾,人类可以利用蚯蚓处理掉这些污物,使其变成没有污染、无味的高效有机肥料,变废为宝。专家撰文《养殖蚯蚓一举三得》,高度评价养蚯蚓为“健康的卫士”、“环保的功臣”。世界各国利用蚯蚓这一习性,处理大城市的垃圾和部分有机废物,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且又变废为宝,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蚯蚓的这一功能,已被大部分国家所利用。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利用蚯蚓净化环境清理垃圾和有机废物。我国上海环境工程学院对蚯蚓处理垃圾专题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我国1979年从日本引进蚯蚓良种“太平2号”和“北星2号”后,此项事业兴起并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发展成一定规模的企业也有几十家。蚯蚓的开发利用的市场愈来愈宽,前景也愈来愈好。澳大利亚人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成功地用160万条蚯蚓处理了奥运村的有机物垃圾。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若;“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环保奥运,用“环保蚯蚓”来吞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垃圾。美国有300个大型蚯蚓养殖企业,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公司养蚯蚓5亿条,每天可处理废弃物200吨。美国政府计划实施“把塞得满满的垃圾填埋场垃圾”转移到蚯蚓养殖场进行无害化处;一些向前看的大城市正在提倡“后院蚯蚓堆努力要从塞得满满的垃圾填埋场转移垃圾,有的企业要求员工在办公室、家庭养殖蚯蚓,据环保人士研究,1公斤蚯蚓1昼夜能把0.5公斤垃圾变成富有养分的肥料。据我研究,我们徐州地区的蚯蚓,平均体重是2.5克,400条蚯蚓重约1公斤,我们大黄山居民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约有5吨,建造一个日处理垃圾5吨的蚯蚓养殖场需蚯蚓400万条蚯蚓。我校已把蚯蚓观察饲养定为科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已有20多条本地蚯蚓进驻科学实验室接受观察实验。据统计,我国城镇生活垃圾日产量人均为0.7-1.0kg,并以年均10%的速度增加。全国大、中、小城市(镇)生活垃圾产量接近2亿吨。垃圾的利用率却很低,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仅为1-5%。目前,一些大、中城市仅采用简单填埋的方式处理,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占用大量土地,污染水源和环境,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机物含量近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有机垃圾中又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元素,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原料。若对其充分利用,在减轻环境负荷的同时,还可解决我国土壤急需大量有机肥料的燃眉之急。&&& 目前“环保蚯蚓工程”在我国已经启动。如江苏海门市普新村有一片占地80亩的蚯蚓养殖基地,基地内50亿条蚯蚓担负着处理垃圾、改良土壤的“环保卫士”重任。南通一家高科技养殖公司投资560万元兴建了蚯蚓养殖基地这一环保项目。环保专家就蚯蚓处理垃圾产业化问题进行了科学论证,以一个日处理400吨的工厂为例,详细算了一笔账:建厂期间项目总投资约为2400万元,工厂运营期支出约580余万元;工厂每年收入:政府每年所给垃圾处理补贴,以每吨40元计,约为580余万元;销售蚓粪收入40万元;销售活蚯蚓收入10万元。每年收入总计为630余万元专家据此非常乐观地估计,建造一个蚯蚓处理垃圾的工厂每年赢利可达50~100万元。建厂投资10年可收回全部成本,并可解决100人的就业问题。如果这个项目能开发成功,再把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细化管理、落实到位,把垃圾作为一种资源,一个产业项目开发。到那时垃圾就不再是一种污染环境,占用耕地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废物,而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将会普遍提升,将会有力推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进程,我国的经济建设将跨入持续、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食用菌栽培学校食用菌栽培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地点,选择在北教学楼洞头的楼梯间内。(1)食用菌的生产原料我们城东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周边都是农业种植区,能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原料遍地都是,稻麦玉米秸杆、树叶、树枝,牛粪等都是培养食用菌的优质原料。由于当地农民不知道农业秸杆的利用价值,为了耕种省时、省力,用联合收割机收获过农田粮食后,农作物秸杆,大多数都火烧掉,没到收获季节,遍地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乌烟瘴气,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浪费了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绿色资源。只知道粮食能吃,不知道农作物秸秆里也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绿色营养,经过发酵处理后,可以生产出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具有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来,据我暑假期间考察,在河南、丰县农业区,政府把食用菌生产,深加工,纳入农民增收,新产品开发的支柱产业,农户以.35元/公斤购买稻草生产食用菌,企业统一收购加工,利润收入都非常高,形成了以食用菌深加工为龙头、公司加农户,产加销一条龙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使农业生产跨入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小学科学小本资源课程研究,选择食用菌栽培研究内容的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在校开展食用菌栽培管理综合实践活动,亲身经历食用菌栽培管理过程,体验劳动成功的喜悦,学会一种实用技术,并把自己动手生产的产品带回家让父母分享,把学到的食用菌科学栽培方法讲述给家长听,使家长在孩子的指导参与中,把农田收获的柴草收集在一起,建造食用菌栽培温室大棚,从事食用菌生产,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这样即利用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同时也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3.校园污水沉淀过滤净化处理、循环利用设备设计(参见设备设计图二)为解决池塘群落日常用水和全校师生就近取水用水,在生态池南边建造自来水水池和污水沉淀过滤净化处理循环利用设备,规格:1.2*1.2*0.8与校园自来水管接通,学校用水全部有这里供应,用过的污水自动流入底部沉淀过滤池,全校师生拖地、打扫卫生,洗刷物品用过的污水,全部倒入这套设备里,经过沉淀、过滤净化处理后的清水,一部分自动入生态水池,一部分储存在设备清水箱内,在清水箱西北角设置一个自来水龙头,学生可用清水箱储存的净化水冲洗拖把,洗刷物品,用过的污水就近倒入自来水池,在自动流入沉淀过滤池,净化成清水后储存在池下清水库里,下次再用,也可直接用盛水容器(脸盆,水桶) 从生态池内取水,用过的污水依然要倒入自来水池进行净化处理。这样虽然用水量大,但学校花钱买来的水是在自来水池、污水沉淀过滤净化处理池、清水库、生态池塘,植物种植观察实验园,按照人们设计的循环线路图进行着良性循环,污水没有流到校外污染自然水域,水在循环过程中除了自然蒸发损失以外,再也找不到损失的场所,所以浪费水水资源的行为现象发生。5、校园自然雨水的收集储存、净化处理循环利用设备设计施工方案(见图3)为充分利用大自然运用自然降雨的方式,免费赐赠给人类的清洁优质的淡水资,确保学校有充足安全清洁的淡水资源储备,节省办学费用开支。收集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教学和生活用水,是解决我校用水经济、实惠、有效的途径。我校在收集,净化利用雨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其他学校都无法与我校相比基础设施,校园内有600余米长的独立地下排水沟和220米长的外来排水沟穿过过校园,操场北边是两道同向平行只有一墙之隔的排水沟,把南面的一道改建成三个雨水净化处理清水储备库,两个雨水沉淀过滤净化池,其余排水沟作雨水储备库,并把学校排水沟长期积存污泥全部清理干净,下底和立墙砌成混凝土防渗墙体,把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管理落实到位,责任到人,使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教育要求师生自觉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到垃圾,不向校园水沟乱倒污水,大自然降雨前主动把身边校园的垃圾、尘土、杂物打扫干净,不让有害物质流入校园雨水储备库,就能确保校园雨水储备库里的水清洁、卫生、安全)。我校的占地面积是11000平方米,独立排水沟长600米,每米按0.5立方米空间计算,一次能蓄水300立方米。徐州地区每年雨雪降水量800~900毫米,照这样计算,大自然每年降到校园的雨雪水有吨,这些雨水能把我校排水沟装满29~33次,每月更新两次,用水600吨,也不用花钱买水。又因为这些水又在校内进行着良性循环,净化的雨水可直接用于人生活饮用水。可能有些人认为雨水太脏,不能饮用,其实这种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国西部缺水地区,投资建造家庭水窖,用来解决日常生活用水,还有一些地下水资源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从城市周边河流、湖泊取水,进行净化消毒处理后供给城市居民饮用;我国投资巨额资金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不就是为了解决沿途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问题的吗?据听说,我们徐州也不例外。在刘湾运河投资建造了自来水厂,自然水域的水能比我们校园收集经净化处理的雨水干净吗?自然雨水的收集利用是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有效途径。这个项目的研究就是探索利用收集自然雨水解决城市居民饮水的科学有效的方法。6.学校厕所污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学校厕所污水净化处理,是在我校化便池基础上,中间加建3道7米长的隔离墙,使冲刷厕所的污水分类排放到相应的沉淀池内,经过三次沉淀过滤净化处理自动排放到清水池内(参见设计图三)这些经过净化处理的的清水,可用来冲刷厕所,养护校园绿地,用管道输送到绿色食品生产试验基地,过滤层用5`~10厘米后的海棉,两面贴过滤纸,装嵌在不锈钢支架上,便于维修更换。沉淀过滤下来的粪便可用来生产沼气,尿液池可作沼气发酵生产原料,沼气渣液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上等优质肥料,如果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用地能建成,直接用管道输送的学校植物综合实践基地浇灌植物,这两项科研项目志在探索城市污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市民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把宝贵的雨水资源和市民排泄的有机肥料充分利用起来,造福于徐州市800万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成功经验,城市居民家庭污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节水设备,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资源的利用设计方案我已经设计出来了,这项惠及全国13亿人口根本利益的科研项目也要与我校的科学校本资源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同步进行,我校污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设备,就是在城乡居民家庭污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设备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校园生态实验园地建设而设计的。五、校本资源开发开发投资预算本课题研究预算总费用是24000元,其中有14500元配套设备暂时可以不买,我校能利用的设备、仪器有7000多元,只需投资2500元科研经费,就能启动使这项科研课题顺利开展。(详看材料预算汇总表及备注说明)1、污水净化处理设备预算设备预算表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单价 金额 备注 1 SP10空心板 1.2*0.1 2.4 米 50元/米 120  2 普通空心楼板 0.6*0.1 3.3 米 20元/m 66 可用旧楼板代替 3 水泥棒 0.06*0.12 4 米 4元/m 16  4 地板砖 0.6*0.6 5 块 5元/块 25  5 混凝土板 0.6*0.025 1 米 5元/米 5 可自己做 6 塑料盆 ¢0.3 2 个 3.50/只 7  7 塑料碗 0.1*0.1 2 只 2.5 5  8 塑料管 ¢2.5厘米 50 米 1.50 75  9 水龙头  3 个 10 30  10 控制阀  2  5 10  11 金属管  3 米 5 15  12 渗水管  30 米 1 30  13 砖  25 块 0.20 50 可到矿里找旧砖头 14 水泥  3 袋 11 33  15 砂  500 ㎏ 0.03 15  16 瓷砖 0.2*0.3 200  0.65 130  17 自吸式水泵  1 台 300 300   合计     932  2.动物观察实验综合活动设备配备预算 序号 物品名称 数量 单位 单价 金额 备注 1 养兔笼具 20 套 15 300 自己设计带领学生动手做混凝土隔墙 2 养鸡笼具 20 套 15 300 金属笼具 3 自动饮水器 40 只 5 200  4 自动采料盒 40 只 5 200 用教室用过的旧金属铁皮做 5 石棉瓦 20 块 5 100  6 三角铁 6 根 20 120  6 种兔 6 组 200 200 一雄5母 7 地方鸡 3 只 25 75 1雄2雌 8 山羊 2 只 150 300 1雄1雌 9 金鱼苗 50 尾 1.0 50  9 粉草机 1 台 1000 1000  10 颗粒饲料机 1 台 2500 2500  11 剪铁皮剪刀 1 把 20 20  12 锤子 2 把 10 20  13 瓦刀 1 把 10 10  14 模子 1 把 10 10 本人家中有一把 15 太阳能光伏电池 1 组 5000 5000  合计  10405  3.科技制作、动物观察实验实践活动室配备物品预算 序号 物品名称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1 铁锹 5把 10 50  2 锄头 2把 5 10  3 爪勾 2 5 10  4 搂爬 1 10 10 已有 5 镰刀 2 3 6 已有1把 6 镢头 1 10 10  7 小铁铲 5 2 10 有1把 8 喷雾器 1 40 40  9 平板车 1 300 300 学校已有被施工队借去 10 斧头 1 10 10  11 木工锯 1 10 10  12 木凿 1 5 5  13 木工铇 1 20 20  14 钢丝居 1 10 10  15 混凝土切割机 1 150 150  16 电转 1 100 100 本人有一把 17 剪枝剪 2 10 20 校仪器室已有有 18 美工刀 5 3 15  19 电子秤 1 300 300  19 标本瓶 10 10 100 仪器室有 20 标本陈列柜 1 150 150 用旧仪器柜代替 21 标本夹 4 10 40 仪器室有 22 雨量器   50 仪器室有 23 风向标   50 仪器室有 24 百叶箱   100 仪器室有 25 显微镜 1 750 750 仪器室有 26 显微投影机 1 1200 1200 仪器室有 27 电视机 1 1500 1500 仪器室有 28 VCD 1 500 500 仪器室有 29 硬盘摄像机 1 5000 5000  30 数码相机 1 1000 1000  31 光盘刻录机 1 500 500 电教室已配备 32 扫描仪、打印机 1 1000 1000 电教室已配备 合计   12726  六、课题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有教师和专家及实验教师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2、科学考察、资料收集法:通过考察,运用文字、数据、图片、视频资料等对收集资料进行统计,以便实施的方法。注:为确保这项科研课题的顺利实施,承担这项科研课题的指导教师吕长运老师,再我校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自己投资5500余元购买了一台218万像素的20G硬盘摄像机,80G移动硬盘,和DVD光盘刻录机;这台摄像机不用DV带,拍摄的图片,视频资料可直接用USB线拷贝到电脑,移动硬盘,刻制光盘,也可用音频视频线与电视机链接向学生展示实践实验成果和与外交流,1小时的视频图像资料(4G)只需5分钟时间就能拷贝到电脑和其它储存设备,能储存超经济模式(DVD电影)4小时50分,精细模式DVD摄像机,普通模式(电视机)9小时30分;经济模式(INTERNET)25小时,重量只有370克,携带拍摄十分方便。10分25小时直接在电视已经应用于教学,七、科学校本资源课程开发领导指挥小组为确保科学校本资源课程开发课题研究顺利进行,随时研究解决在科研、施工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成立课题研究领导指挥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职责分工表  姓名 行政职务 职责 组长 武勇 主管校长 审查课题研究设计方案,协调资金费用,组织教职工参与校 本开发施工劳动 副组长 胡增军  审查课题研究方案、结合本年级科学教学,参与校本课程方案制定。 副组长 马广平 副校长 审查、指导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小结和撰写课题研究总结论文报告 副组长 扬梅 副校长 审查、指导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引导学科教师运用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教学 技术顾问 吕长运 科学教师 制定科学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课题研究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方案和预算方案,施工监理,技术现场指导,指导学科教师和学生利用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组员 张永华 科学教师 结合所教教材,参与科学校本课程研究, 组员 刘华 资料打印员 资料打印 组员 朱信立 学校职工 材料采购,管道安装 组员 陶朝霞 会计 财务管理 组员 李福英 物品管理员 材料保管供应 备注:校本课程领导成员在完成本人职责工作的前提下,应主动参加校本课程开发施工项目活动。 八、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课题研究进度计划表: 序号 时间 活动内容 1  研究制定科学校本课程研究方案 2 ~9.15 申报课题研究课题 3  召开校本课题研究揭题会 4 ~10.20 11.&&&&& 施工建设校园污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设备,改建会堂门口排水沟;2.&&&&& 配备科技制作室,组建校科技制作兴趣小组,3.&&&&& 清理花坛中的花草树木,种植与科学教学有关的观察实验植物。生态池放养各种鱼苗 5 ~10.30 1.清理锅炉房后面空闲地垃圾杂物;2.建设动物观察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场地,配备动物饲养设备和观察实验动物。 6 ~12.31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研究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7 ~放寒假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小结 8 .15 1.整理锅炉房后土地,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桑树苗(在距城东小学约1公里的山上,坟地、医院有桑树幼苗)为本学期探究生命教学《养蚕》作基础物资准备;2.购买葡萄树苗定植在生态园设计的位置。 9 2008.4`~6 1.结合科学教学,引导学生在校本课程生态园开展探究生命活动——动物的孵化、哺乳动物,鱼类,昆虫观察实验研究;2.组织学生在校园开展植物种植观察实验实践活动;3.利用学生自己动手种植养殖的活体材料制作生物标本。 10 2008.4.~5 1.聘请徐州教科研环保专家,考察论证我校污水循环利用设备,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改进、实验。2.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造操场双排水沟和厕所化便池污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工程。 11 2008.6 研究课题结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请区市教研室专家审核 九、课题研究呈现形式课题研究结束、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邀请徐州市教育局教科研专家评估验收,对课题研究取得的经验成果普及推广,对专家提出的需要改进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力争使这项科研课题的内容更加丰富完善,为我国科学教学课程改革,校本资源课程开发利用探索出一条成功的经验。备注说明:以上是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改革要求设计制定的小学科学校本资源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方案,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将会结合科学及其它学科教学实际需要,增补便于在校园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如蚯蚓的饲养和观实验就是最近结合小学科学三、五年级上册教学增加的。我校的科研课题虽然还没有申报确定为省市级教科研课题,但我校的课题研究已经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启动,目前我校配备了两个省级科学实验室,为了及时拍摄呈现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为自己花4700元买了一部硬盘摄像机,种植发芽实验、蚯蚓分体成活实验、生态鱼缸正在观察实验中,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小学生主动到科学实验室观察实验。藏家的更多藏品最新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英语课程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