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闻一多的说和做先生的说和做》中说和做哪一点更重要

初一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发布时间: 09:56:00 星期一&&&
名师简介:
俞华芳,十三中教育集团教研组长,杭州市教坛新秀,市131工程培养人选,市学科带头人,名师班学员,曾获教育部“十五”课题先进个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全国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省市教改之星”金奖第一名,曾任全国中语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专题研究员,曾在“浙派名师教学艺术展”和“浙江省教学艺术展示”以及“省课改成果展示”中开出展示课,其科研论文在国家级和市区级获奖。“艺术审美,人文思辨”是其课堂教学的理念和风格,“让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去追寻完美”则是其一直在努力实践的“教育”。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徐文迪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二课时)-七年级备课资料--临颍语文网-漯河|舞阳|一高|二高|三高|教育|高考|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二课时)
时间: 8:36:14 点击:
  核心提示: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本文生字词》,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3....
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本文生字词》,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3.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重点难点】
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二、闻一多介绍
&&&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 衰微___&&&&& 校补___&&&&& 弥高___&&&&& 无暇___
&&& 窥园___&&&&& 迭起___&&&&& 排衙___&&&&& 卓越___
2.据拼音写汉字
___qiè而不舍& ___lì尽心血&&&& 气冲___dǒu&&& 牛 ___qián心贯注
心会神___níng ___jiǒng乎不同 慷___kǎi淋漓&& __ __wùwù穷年
3.形似字注音组词
&&& 暇(&& )___& 迥(&& )___& 凝(&& )___& 契(&& )___
&&& 瑕(&& )___& 炯(&& )___& 疑(&& )___& 挈(&& )___
4.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 例: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仿写:
&&& 例: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仿写:
二、合作探究
&&&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三、精读精练
&&&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 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3.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4.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5.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7.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总结反思】
一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2.学习闻一多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导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就下列一些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3.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4.文章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它对表达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
二、拓展提升
下文,回答问题
&&&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桌后,神情孤傲。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什么名字?”“刘大川。”“年龄?”“24岁。”“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 沃克放下笔,正起身准备察看伤势,一个护士走进诊所,悄悄说:“沃克医生,5号病床的先生害怕做手术,要求……”沃克粗暴地打断护士的话,鄙夷地说:“叫他滚蛋!我的诊所里再不要见到这胆小鬼!……”
&&& 沃克医生余怒未息。他熟练地解开了病人右眼的绷带,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病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邮局职员。”“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德国军队的军医。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针锋相对地回答:“沃克医生,军人处事是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老太婆似地喋喋不休!”
&&& 沃克怔住了。他伸手制止了闻声赶来的护士,双目火辣辣地盯着对方。良久,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突然对护士吩咐:“准备手术!”
&&& 沃克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消毒手套。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大脑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 沃克再次怔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试试看吧。”
&&&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头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大跳,怀疑地问道:“我割了多少刀?”“72刀。”
&&&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按德意志的观点,堪称军神!”“您过奖了。”
&&& 孤傲暴躁的沃克医生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却又忍住了。他挥手让护士出去,关上手术室的门,然后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
&&&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您很荣幸。袁世凯正悬赏十万买您的头!”刘伯承开玩笑地说:“您要是告诉北洋政府,说我在这儿,准能发一笔大财。”沃克医生像受了侮辱,怒气冲冲地说:“对侮辱我人格的人,我不惜决斗!”刘伯承微笑道:“伤口好了后,一定奉陪。”说着,友好地伸出手去。
&&& 【注】刘伯承()四川省开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早年,他率领四川护国军第4支队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战争,在一次剧烈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入他的右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三个加点的词
&&& ①鄙夷地说(&&&&&&&& )
&&& ②由衷地说(&&&&&&&& )
&&& ③失声嚷道(&&&&&&&& )
2.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
&&& ①“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第一次问刘伯承名字时,刘伯承说了个“刘大川”的假名,这是因为: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情后,立即断定“你是军人”的理由是: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沃克医生“粗暴”的性格表现在_______,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头一次浮出慈祥的神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6.沃克医生一直以“你”来称呼刘伯承,然而最后按中国人的习惯连用两个“您”来称呼刘伯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沃克医生的优点:他具有高尚的_______和高明的_________。
8.举例说明刘伯承有哪些优秀品质?
【总结反思】
作者: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说和做|导学案|课时 来源: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说和做|导学案|课时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我的评论
临颍语文网-漯河|舞阳|一高|二高|三高|教育|高考|中考()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临颍语文网执行时间:390.625 ms-初一语文优质课展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_李鹏冲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在《邓稼先》一文中,作者饱含深情地为我们描绘了研制原子核与导弹的专家邓稼先先生的一生。B.《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闻一多作为学者、诗-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在《邓稼先》一文中,作者饱含..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在《邓稼先》一文中,作者饱含深情地为我们描绘了研制原子核与导弹的专家邓稼先先生的一生。B.《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闻一多作为学者、诗人,他做了也不说,而作为革命家的他,不但“说”了,而且“做”了。——他是行的高标。C.《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为我们展示了命运多舛的音乐巨人在生活中的形象。D.《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出了四个性格鲜明,蜚声文坛的文学大师形象。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在《邓稼先》一文中,作者饱含..”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课文理解,名著赏析”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及参考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及参考答案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阅读(一)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内容)
、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我是做了再说( 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吹嘘,自诩ǔ
、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
“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
、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
、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
、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
、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
“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作为学者有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品格。
革命家有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大勇、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一句话)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
”“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
②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
、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争取民主、宣传革命) &&
、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短)
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 &
、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目的:
<font COLOR="#. 学习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
<font COLOR="#. 理清教学设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精选典型材料来记述人物言行的方法。
<font COLOR="#. 体会文中含蓄、精练、富有感情的语言。
阅读(二)
1、给加点字注音:
)锲而不舍(&
)迥乎不同(&
锲而不舍: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3.文章开头两句是这样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933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933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933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5.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即(&
  6.“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7.“说”的学问是很深的。某列车长曾为冬天乘客不肯随手关门大伤脑筋,于是在每节车厢里贴了一张告示:“为了大家舒适,请随手关门。”告示贴出后,情况有所改变,但收效不大。列车长灵机一动,将告示中的对象作了改动。改写后的告示为“()”。从此,情况大有改观。你知道列车长的告示是怎样改写的吗?请在横线上写出。
  8.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更美好的企业形象,打了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面的问题:
  &#9332;广告中的“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9333;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9.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语意连贯。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夏日炎炎,夜短昼长。(&
);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参考答案:
1、略2.略3.统领全文,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品质。(意近即可)4.略5.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6.内容上总结全文,结构上照应开头。7.为了您的舒适,请随手关门。8.&#9332;指作为电脑的“联想”品牌和联想集团;指人类思维的活动。&#9333;妙处:该广告一语双关,它既指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联想,也暗指大家的生活里不能没有“联想集团”的产品,并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兴趣。9.示例:秋高气爽,瓜果飘香。
阅读(三)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qi&#462;n心贯注(&&
锲而不舍(&&&
l&尽心血(&&&
shu&#257;i微(&&&
迥乎不同(&&&
k&#257;ng慨(&&&
气冲斗牛(&&&
2..结合语境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平沙无垠,复不见人。&&&&&&
平沙:平旷的沙漠。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3. 填空。闻一多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_。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5.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933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933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9334;“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9335;“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9336;“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6.仿照下列句子造句。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
仿写:&&&&&&&&&&&&&&&&&&&&&&&&&&&&&&&&&&&&&&&&&&&&&&&&&&&&&&&&
&&&&&&&&&&&&&&&&&&&&&&&&&&&&&&&&&&&&&&&&&&&&&&&&&&&&&&&&&&&&&&&&&&
二、课内精段阅读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自来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 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
2. 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
&&&&&&&&&&&&&&&&&&&&&&&&&&&&&&&&&&&&&&&&&&&&&&&&&&&&&&&&&&&&&&&&&&&&
3. 分析段中两处划线字的含义。(1)“诗兴不作”: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4. 选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
5. 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qi&#462;n(潜)心贯注&&&
锲而不舍qi&&&&
迭起di&&&&
l&(沥)尽心血&&&
shu&#257;i(衰)微&&&
迥乎不同ji&#466;ng&&&
k&#257;ng(慷)慨&&&
气冲斗牛d&#466;u&&&
民主战士& 臧克家
5.&#9332;√&
&#9335;√&
6.略二、课内精段阅读
1.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 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3. (1)这是文言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4. 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5. 过渡。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