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wi序列减低并向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您现在的位置是: &
病例69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10年,加重2年入院,入院时神情,语利,精神可,头颅无畸形,双瞳等大等圆,左右约为3:3mm。光反射灵敏,视力视野粗测正常,面纹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活动自如,肌张力适中,病理征阴性。CT及MRI检查见图1~5。
1.提高免疫抑制性肺真菌病诊断意识
随着AIDS的流行、癌症治疗的改进、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治疗的开展,免疫抑制患者明显增多,这些人群更易受到真菌等多种病原体的感染,导致相当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了解免疫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助于预测最可能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目的:对比分析艾滋病(AIDS)与非AIDS相关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CM)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AIDS相关CM患者(AIDS组)与16例非AIDS相关CM患者(非AIDS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的异同。结果:AIDS组与非AIDS组发病年龄相仿,前者住院时间长于后者,主要临床表现相似,均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AIDS组继发脑膜刺激征、视力损伤及隐球菌肺炎的概率(分别为13.0%、13.0%、43.5%)较非AIDS组高(分别为6.3%、6.3%、0),其中继发隐球菌肺炎在AIDS组与非AIDS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组CD4+T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23例,100%)多于非AIDS组(2例,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组病死率(17.4%)高于非AIDS组(6.3%)。影像学主要表现为VR间隙扩大、胶样假囊形成、脑膜强化、脑积水及肉芽肿性病变,其中AIDS组脑膜强化、肉芽肿性病变(分别为3例、1例)均少于非AIDS组(分别为9例、5例),且二者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S相关CM患者免疫力低下,临床继发症状重,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AIDS组脑膜强化及肉芽肿性病变明显低于非AIDS组。
目的:探讨AIDS与非AIDS患者肺毛霉菌病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肺毛霉菌病患者(AIDS组24例,非AIDS组9例)胸部X线及CT(常规CT扫描和薄层CT扫描)影像表现。结果:肺毛霉菌病的常见征象有肺纹理增粗、肺内斑片状渗出性病灶、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影、磨玻璃样密度影、肺气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其中非AIDS组肺内多发渗出性病灶的发生率(9例,100%)高于AIDS组(14例,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影则更多见于AIDS组(9例,37.5%),非AIDS组未见此征象(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肺毛霉菌病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肺毛霉菌病在非AIDS组中以肺部渗出性改变最为常见,在AIDS组中则以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影为特点。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结果:MSCT表现为小结节影(1~3cm)14例(73.6%,14/19),大结节或团块影(〉3cm)6例(31.6%,6/19);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8例(42.1%,8/19),磨玻璃影3例(15.8%,3/19);6例(31.6%,6/19)合并CT晕圈征,5例(26.3%,5/19)合并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影,2例(10.5%,2/19)可见中心低密度征,5例(26.3%,5/19)合并胸水。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主要征象是单发或多发的结节伴空洞形成及肺段或亚段的实变,而出现结节晕圈征和空气新月征时,则高度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胸部CT扫描资料。结果: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6例,局限性病灶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或中叶(舌叶)7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除舌叶)1例。病灶呈大小不等结节影6例,单发类圆形肿块影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4例,小片状或大片状融合实变影5例,网结状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肺叶外周单发或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伴或不伴空洞影、小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影、网结状影及"树芽征",艾滋病患者CT扫描一旦出现此类征象,应高度警惕伴有真菌感染的可能。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组织学或细菌学证实的CSHB并发IPFI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形态、范围、边界、密度和病灶大小特点,并分析其与病原菌的关系。结果:40例CSHB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念珠菌20例,曲霉菌15例,组织胞浆菌3例,肺孢子菌2例。CT征象中出现最多的为结节(18例,45%),其他依次为实变(10例,27.1%)、网格或线样影(5例,13.5%)、磨玻璃影(4例,10.8%)、胸腔积液(3例,8.1%)。CT征象在各病原体感染中出现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SHB患者并发IPFI的CT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实验室资料、病变分布及病变演变才能作出明确诊断。
本刊网站与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已开发测试完毕,已于号正式开通投入使用。
作者进行网上投稿及查稿具体步骤如下:请登录同济医院医学期刊网站(http://www.fsxsj.net)点击"放射学实践"进入本刊网站首页→点击"作者投稿"→按提示注册(请务必按系统提示正确填写个人信息,同时记住用户名和密码,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灌注成像(PWI)评估不同期幕上脑梗死体积(CIV)与交叉性小脑机能联系不能(CCD)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81例,其中急性期41例,亚急性期19例,慢性期21例。所有患者均行双侧小脑半球PWI和MRI常规序列检查。记录并计算幕上CIV和幕下小脑不对称指数(AI)。根据是否出现CCD将患者分为CCD阳性组和CCD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期幕上CIV的差异,分析CCD阳性患者不同期幕上CIV与幕下AI值的相关性。结果:慢性期、亚急性期和急性期患者CCD的发生率分别为52.38%、36.84%和41.46%。急性期和慢性期CCD阳性患者的幕上CIV分别为(79.22±56.05)和(91.58±58.11)cm3,显著高于CCD阴性患者[分别为(45.52±36.08)和(17.75±16.53)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急性期CCD阳性患者CIV值[(50.32±34.79)cm3]高于CCD阴性患者[(19.55±24.75)cm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幕上CIV与幕下AI值呈正相关(r=0.878,P〈0.05),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幕上CIV与幕下AI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急性期和慢性期幕上CIV与CCD的发生有关,且慢性期CCD阳性患者幕上CIV与CC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目的:总结分析平山病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平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肌电图证实为平山病的1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9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11例均有MRI上低位颈髓不同程度变扁、变细、萎缩,屈曲位均可见背侧硬脊膜向前移位、后硬脊膜外间隙增宽及弧形或梭形T2WI异常高信号。结论:平山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低位颈髓的局限性萎缩、细扁改变、屈曲位后硬脊膜外间隙T2WI高信号及流空信号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CT征象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作对比分析。结果:28例神经母细胞瘤位于腹膜后23例,胸椎椎旁2例,颈部3例。肿瘤瘤体较大,其中22例为单发,6例多发,23例密度不均匀,23例肿瘤内可见钙化及囊变坏死区。22例增强扫描病例中14例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17例侵犯邻近组织、器官或发生转移。28例神经母细胞瘤的共同组织病理特点为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核大且染色深,多呈菊花瓣样排列。所有病例均可见阳性表达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物。结论: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CT及病理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本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目的:评价预注射双点监测法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和肺静脉成像(CTPV)的成像技术及图片质量。方法:应用MSCT对3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PA及CTPV检查。对比剂剂量为20ml(370mg I/ml),所有患者均采用预实验时间-密度曲线法,监测平面定于支气管隆突水平。CTPA及CTPV的兴趣区(ROI)分别选在肺动脉主干及相应层面肺静脉内,分别获得肺动脉及肺静脉时间-密度曲线,以对比剂注射开始到增强峰值的时间为延迟时间。采用盲法对CTPA及CTPV图像中同级别肺动静脉CT值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同时获得肺动脉及肺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肺动脉对比剂达峰值时间为(10.2±1.8)s,肺静脉对比剂达峰值时间为(14.7±2.3)s。所有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肺动静脉1~4级血管。CTPA及CTPV图像中1~4级动静脉血管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射双点监测法可同时完成CTPA及CTPV肺动静脉各级分支成像,并且达到临床诊断要求。
目的:探讨CT对气管支气管破裂的诊断价值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气管支气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胸片及CT影像资料,其中外伤性12例,自发性10例。结果:X线片诊断颈肩部皮下及纵隔气肿3例,可疑纵隔气肿8例,气胸4例,胸腔积液2例,肋骨骨折2例,均未能提示气管支气管破裂。CT诊断颈肩部皮下及纵隔气肿18例,气胸6例,胸腔积血4例,肋骨骨折2例,肺挫伤4例,肺气囊1例;CT发现气管或支气管破裂22例(23处);支气管破裂口宽1~3mm,气管破裂口宽1~12mm,涉及管腔周径均〈50%,其中2例气管裂口纵径分别为28和40mm。破裂部位位于气管5例,其中外伤性2例,自发性3例;位于右主支气管8例(9处),位于右上叶后段支气管4例,位于左主支气管5例。10例外伤性支气管破裂均发生在右侧,自发性支气管破裂5例发生在左侧,2例发生在右侧;主支气管破裂均在隆突附近1.0~2.5cm范围内。结论:胸部CT对气管支气管破裂的定位明显优于胸片,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请您诊断》是本刊2007年新开辟的栏目,该栏目以临床上少见或容易误诊的病例为素材,杂志在刊载答案的同时配发专家点评,以帮助影像医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影像知识,提高诊断水平。栏目开办3年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LGA)参与肝细胞癌(HCC)供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源CT对91例左叶HCC患者进行血管成像扫描,采用MPR、CPR、MIP、V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LGA。分析LGA参与HCC供血与病灶大小、位置、假包膜的完整性及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关系。结果:91例患者共计104个HCC病灶,23个病灶有LGA参与供血,发生率为22.1%。23个有LGA参与供血的HCC病灶中,19个为巨块型,4个为结节型,22个突破了肝被膜,17个接受了TACE治疗,23个病例均无完整假包膜。LGA参与供血的形式包括:通过左叶肝动脉供血3个,通过左叶副肝动脉供血5个,直接发出分支进入瘤体15个。结论:LGA是常见的左叶HCC肝外侧支动脉,其发生与肿瘤较大、突破肝被膜、缺乏完整假包膜和接受TACE治疗有关。
目的:探讨MRI对先天性胆管囊肿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的MRI及MRCP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4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据MRI和MRCP图像,分型结果为Ⅰ型19例、Ⅱ型3例、Ⅲ型0例、Ⅳ型14例Ⅴ型9例,分型结果与手术对比符合率为100%;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发症中,MRI正确诊断结石12例(12/16),胆囊炎11例(11/12),胆管炎3例(3/4),胰腺炎1例(1/2),诊断结果与手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MRI与MRCP有助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及其并发症的的诊断及术前评估。
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影像学组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承办的第五届国际艾滋病影像学术会议暨第三届感染与传染病影像学术会议定于日-11月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大会设5个分会场,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肾上腺皮质癌的CT表现。结果:16例皮质癌中,位于右侧肾上腺10例,左侧肾上腺6例。肿瘤直径5.2~13.4cm,平均9.2cm,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5例、形态不规则11例,瘤体内坏死13例,边缘结节状强化3例,瘤体内钙化8例,周围脂肪间隙见条索状异常密度影6例,4例邻近脏器侵犯,1例发生肺部转移,1例发生门静脉癌栓。増强扫描可见瘤体实质成分不同程度强化及延迟扫描后进一步强化。结论:肾上腺区肿瘤的大小、形态、坏死、周围浸润及转移、强化方式对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由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举办的第12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12th Oriental Conference of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OCIN 2012)将于~28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目的:探讨MRI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髓质海绵肾患者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常规T1WI、T2WI及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扫描,分析患肾的形态、大小及髓质内集合管囊变、小结石的MRI信号特点,并与患者同期CT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9例髓质海绵肾中3例双肾体积增大且边缘凹凸不平,2例单侧体积增大且边缘光滑,另4例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肾髓质内集合管呈多发小囊状及条管状扩张,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5例在小结石较集中的部位T2WI序列可见呈低信号改变的小结石,对小结石稀少的部位T2WI序列显示不清,所有髓质海绵肾小结石在T1WI序列上均无法显示;1例患者同时合并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及双侧肾盂结石。结论:MRI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清晰显示髓质集合管的囊变情况,但对结石显示较差。
目的:总结分析足跗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发生于足跗骨的5例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5例均单发,2例位于跟骨,2例位于距骨,1例位于舟骨。X线主要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影,边界清楚,5例均可见病灶边缘硬化带形成,病灶内未见明显钙化。CT扫描显示肿瘤呈膨胀性生长,骨质破坏区边界锐利、硬化,灶周软组织肿胀,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MRI可见病灶形态呈分叶状,呈长、稍长T1信号,混杂T2信号,伴有灶周骨髓水肿及关节腔积液,灶周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亦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足跗骨软骨母细胞瘤较少见,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目的:观察牵引治疗后颈椎病患者椎间盘ADC值和FA值的变化,探讨DTI对颈椎病牵引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颈椎病患者60例均行牵引治疗,牵引重量为体重的5%~15%,牵引时间为20min,每天1次,疗程10天,牵引治疗前后行DTI检查。利用DTI原始数据重组ADC图、FA图,测定牵引治疗前后椎间盘的ADC值、FA值,分析牵引治疗后ADC值、FA值的变化。椎间盘牵引治疗前后ADC值和FA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60例患者360个椎间盘中,轻度退变椎间盘143个,中度退变椎间盘125个,重度退变椎间盘92个。轻度退变椎间盘、中度退变椎间盘治疗前ADC值、FA值的平均值分别为8.36×10-4 mm2/s和0.72×10-4、7.66×10-4 mm2/s和0.65×10-4,牵引治疗后ADC值和FA值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0.65×10-4 mm2/s和0.09×10-4、0.74×10-4 mm2/s和0.07×10-4,牵引治疗前后椎间盘ADC值及FA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退变椎间盘治疗前ADC值、FA值的平均值分别为7.19×10-4 mm2/s和0.53×10-4,牵引治疗后ADC值和FA值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0.15×10-4 mm2/s和0.03×10-4,治疗前后椎间盘ADC值及FA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治疗可增加轻、中度退变椎间盘的ADC值及FA值,即增加其扩散能力,而对重度退变椎间盘的扩散能力无影响。
目的:总结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为术后复发。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分析所有病例的MRI信号特征及发病部位。结果:14例中局限性12例,弥漫性2例,肿瘤信号与正常骨骼肌对比,11例T1WI上以等信号为主,3例以稍低信号为主;T2WI信号呈多样性,8例以稍高信号为主,2例呈稍低信号,2例呈等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14例可见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病灶。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于手、足等肢体远端,且以局限型多见。MRI信号呈多样性,但T1WI及T2WI双向低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且其对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九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定于-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内外内知名放射学专家到场作专题学术报告,并将分设高端学术论坛、继续教育讲座和大会学术交流、疑难病例读片比赛及青年委员英语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目的:探讨利用MSCT观察组织工程骨修复外伤后颅骨缺损畸形的生长情况。方法:9例颅骨缺损患者经组织工程骨的体外培养、构建后,进行手术回植到颅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3、6、12个月进行MSCT及三维重组检查随访。结果:MSCT扫描及三维骨重组能清晰显示颅骨缺损及组织工程骨。术后1周MSCT均显示骨缺损区被所植入的组织工程骨填充,头颅外形明显改善。术后3~12个月CT显示组织工程骨形成并修复骨缺损,新生骨与骨缺损断端融合。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重组可详细、直观地显示颅骨缺损及组织工程骨的生长情况。
目的:探讨CT图像模拟穿刺路径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61个椎体)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在CT图像上测量模拟经皮椎体成形术穿刺角度及旁开棘突距离,并在此参数参考下,于X线透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WHO评分法评价疼痛缓解情况。结果:不同节段椎体穿刺角度及棘突旁开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8~L5椎体穿刺角度及旁开距离逐渐增大。本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单侧椎弓根穿刺成功率为95.1%。结论:对于不同节段椎体,PVP手术穿刺角度及穿刺点选择是不同的,术前根据CT图像测量穿刺参数可有效提高单侧椎弓根穿刺成功率。
目的:探讨3岁以内婴幼儿肺结核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婴幼儿肺结核患者的CT资料,将影像表现分为干、湿2种病变类型和9种病变形式,统计各种病变的发生率。结果:湿型27例(87.0%),干型4例(13%)。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7例(87.0%),其中左肺门13例,右肺门5例,双侧并纵隔9例,钙化、环状强化(鬼影样淋巴结)各4例。实变灶16例(51.6%),左肺8例,其中左上肺7例,左下肺1例;右肺6例,其中右上肺3例,右中下肺3例;双侧2例;膨出征8例,鬼影征2例,空洞左上肺、右下肺各1例。弥漫结节灶、粟粒结节及斑索高密度灶分别为11例、5例和24例,树芽征5例。支气管狭窄及气体潴留总计14例(45.2%),支气管狭窄合并气体潴留者8例;左上侧7例(50%,7/14),右侧6例,其中右上、中、下分别为1、2、3例;双下肺2例。毛磨玻璃密度灶12例(38.7%),其中双下肺10例,上肺2例。组合病灶中淋巴结肿大合并网格灶23例(芽生土豆征)(74.2%,23/31),淋巴结肿大合并肺实变15例(48.4%),淋巴结肿大合并肺内结节12例(38.7%),淋巴结肿大合并毛磨玻璃密度灶11例(35.5%);1例系统病变,累及肝脏、腹膜后淋巴结。无胸膜增厚、胸膜腔积液病例。结论:小儿结核CT影像仍有一定特点,主要以淋巴结肿大、实变和气道狭窄为主,上肺多见,多种病变形式、多发叶段病变共存。
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影像学组、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寄生虫病分会感染与传染病影像学筹备组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承办,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磁共振成像杂志编辑部、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放射学实践杂志编辑部、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单位协办的“第五届国际艾滋病临床影像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感染及传染病影像学最新进展学术会议”定于-13日在北京召开,开始征文。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淋巴管瘤11例,其中肠系膜淋巴管瘤7例,腹膜后淋巴管瘤4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囊壁菲薄,张力低,边缘清楚,其中8例可见线条状分隔,8例行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肠系膜囊肿8例,均为先天性肠系膜囊肿,形态较规则,边缘清晰锐利,囊壁薄而均匀,6例为单房,2例为多房,2例囊壁呈线状强化,6例囊壁无强化。大网膜囊肿4例,长径均大于6cm,病灶位于腹腔前方,紧贴前腹壁,形态不规则。肠重复畸形6例,均与肠管关系密切,4例呈管状,2例呈类圆形,4例囊壁可见强化。囊性畸胎瘤4例,3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骶尾部,2例囊壁可见线条状钙化。腹部脓肿2例,呈不规则液性密度区,囊壁较厚且厚薄不均,增强时明显强化。结论:CT对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形态特征、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显示清晰,能对大多数病变作出准确诊断。
2009年《放射学实践》再次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研究成果——《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仟伏扫描在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是否具有CT值增强效应及其增强幅度的变化。方法:将碘帕醇(370mg I/ml)配成浓度为2.5%的溶液,以模仿对比剂在人体血管内的浓度;将对比剂溶液注入直径为5mm的橡胶管内,制成模拟人体血管的静态实验模型,共30支。实验一:利用64层螺旋CT对30支实验模型进行扫描,管电流40mA,除管电压kV值改变外,其他参数均保持一致。管电压选用120kV(Ⅰ组)、100kV(Ⅱ组)和80kV(Ⅲ组),3次扫描时每一支模型的位置固定不动。将扫描后获得的原始数据以1.25mm层厚进行重建,测量1.25mm重建图像上各个实验模型的各个层面的CT值共10次,取平均值作为统计指标,计算各组间的CT差值。实验二:在进行实验一的100kV扫描序列中,固定管电压100kV,改变管电流为60mA再扫描,其余参数不变;数据处理及测量均同实验一,得到100kV、60mA扫描下的CT值(Ⅳ组),并计算100kV条件下60mA与40mA间的CT差值。结果: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CT均值分别为267.35、320.89、400.69及321.02HU;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Ⅱ组、Ⅱ组与Ⅰ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Ⅱ组、Ⅱ组与Ⅰ组、Ⅳ组与Ⅱ组的CT差值的均值分别为133.34、79.81、53.54及2.17HU;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Ⅱ组、Ⅱ组与Ⅰ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随着千伏值降低,CT值具有增强效应,随着管电压的降低,CT值增强幅度增大;固定CT管电压千伏值,改变管电流毫安值,CT值无增强效应。
由中华放射学杂志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筹备)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承办的全国第十一届头颈部影像学进展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第十四届头颈部影像学进展学习班)将于-11日在上海宝隆美爵宾馆召开。
目的:探讨在儿童头颅扫描时迭代图像空间重建算法(IRIS)对图像客观噪声和主观图像质量的影响,评价其在儿童头颅CT低剂量扫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头颅螺旋CT诊断报告显示无异常的80例儿童病例的原始影像数据,分别采用滤过反投影(FBP)算法和IRIS算法进行重建,选择后颅窝颞骨岩部小脑层面和基底节层面为兴趣区来研究两种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图像客观评价以兴趣区内测量的CT值的标准差表示客观图像噪声值,图像主观质量评价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5分制进行评分。对两组算法的图像客观噪声值与图像主观质量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IRIS组和FBP组图像客观噪声值中,后颅窝层面分别为(3.65±0.35)和(3.83±0.41)HU,基底节层面分别为(3.58±0.42)和(3.73±0.26)HU,两组算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IS组较FBP组客观噪声值减低。在IRIS组和FBP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中,后颅窝层面分别为(3.99±0.42)和(3.31±0.57)分,基底节层面分别为(4.15±0.54)和(3.59±0.57)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IS组在两个层面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FBP组。两组算法的图像客观噪声值与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r=-0.730,P=0.001),说明图像客观噪声降低,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增加。结论:在儿童头颅CT扫描中运用IRIS算法可减低图像客观噪声,提高图像主观评价质量,为儿童头颅低剂量CT扫描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在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证实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冈上肌出口位X线表现,根据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测量肩峰-肱骨头(A-H)值。结果:58例患者中,Ⅰ型11例(18.96%),Ⅱ型21例(36.21%),Ⅲ型26例(44.83%)。肩峰下间隙狭窄27例(A-H值〈1cm),肩锁关节骨质增生12例,冈上肌肌腱钙化6例。结论:冈上肌出口位摄片能够提供肩峰分型的直接依据,可观察肩峰下滑动间隙、肩峰端骨赘的存在及冈上肌肌腱的钙化,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具有病因学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为骨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影像依据。
目的:探讨肠道超声对成人腹痛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24例因腹痛就诊的患者(排除胃、十二指肠病变、阑尾炎、妇科腹痛及儿童单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二维超声低频及高频探头扫查,扫查范围包括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及脐周部。主要观察部位为腹腔、肠管及肠系膜。结果:324例因腹痛就诊的患者中,肠道超声检出172例阳性病例,阳性率为53.09%。172例阳性病例影像表现主要包括腹腔积液(26.74%,46/172)、肠管壁增厚(25.00%,43/172)、肠管扩张(11.63%,20/172)、肠壁肿块(9.30%,16/172)等,其它影像表现如肠管狭窄、肠壁结构紊乱、腹膜增厚等发生率较低。结论:因腹痛就诊的成人患者以肠管炎性病变最为常见,其次为腹腔包块,超声检查对成人腹痛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踝关节软骨损伤、退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影响人群广泛。踝关节相比于其他下肢关节,很少发生原发性骨关节炎,而易发生关节损伤后的继发性骨关节炎,较常见于年轻人,病变进展比其他下肢关节快。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手术切除机会。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手术不能切除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因肿瘤恶性程度高,单一TACE治疗难以达到治疗目的。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4年前发现HIV抗体阳性,CD4细胞计数25个/μl,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给予抗病毒和复方新诺明治疗。3个月前患者出现咳嗽、咳痰,20天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伴恶心、呕吐、盗汗,于1年前入院就诊。
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2个月前左眼被液压油管击伤,当即昏迷,眼睑大面积撕裂,清醒后自觉视物不见,急诊至当地医院行左眼睑撕裂伤清创缝合术,术后给予抗生素、激素及神经营养治疗,视力下降未见明显改善,眼睑反复肿胀,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
病例资料 患者,男,56岁,2年前发现左眼眶颞侧肿物,约绿豆大小,活动度可,无压痛,偶有眼睛充血及流泪,1年前自觉左眼眶肿物增大,约黄豆大小,无视力下降、复视、眼痛等,近期发现左眼眶肿物进一步增大,约花生大小。
病例资料患者,31岁,急性剖宫产术后,肝功能异常,黄疸,血小板降低。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腹饱满,Murphy′s征阳性,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辅助检查:谷丙转氨酶368U/l,谷草转氨酶1056U/l,碱性磷酸酶143U/l,总胆红素110.2mol/l,直接胆红素76.86mol/l,
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体检发现纵隔肿块1年,当时无任何症状,未予以重视,近10天来出现胸闷、气短症状。入院体格检查:神清,体温37度,血压120/85mmHg,心率80次/分,心律齐,浅表淋巴结未肿大,左侧胸廓稍饱满,左肺呼吸音减弱,左胸叩诊实音,心电图正常。
骨瘤发生于外耳道者少见,笔者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外耳道骨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现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头痛1月余,发作性手足抽搐伴短暂意识丧失,血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初筛及确诊实验均为阳性,进行了多次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计数检查。
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4个月前发现左侧乳腺包块。查体:左乳外形正常,内上象限触及一直径约2cm质硬包块,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与皮肤及胸壁无粘连,无压痛。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因右前臂肿痛半月入院。患者于半月前运动后右前臂肿痛,逐渐加重,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减轻。既往体健,否认乙肝、结核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37.1℃,P 68次/分,R18次/分,BP110/80mm-Hg。右前臂皮温不高,压痛,稍肿胀。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为来源于横纹肌母细胞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发生在成人鼻窦腔者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为推动我国医学磁共振事业发展,凝聚海内外专家力量,促进业内合作与交流,由海外华人磁共振学会、国际磁共振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外华人医学磁共振2012年会暨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论坛将于-16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福建厦门举办。
[请您诊断]
[述评](施裕新 张志勇 朱莹)
[真菌感染影像学专题](王月波 施裕新 张志勇)
(李惠明[1] 伍筱梅[1] 刘晋新[2] 邓宇[1])
(宋凤祥[1] 施裕新[1] 宰淑蓓[2] 冯艳玲[3])
(朱文科 陆普选 邓莹莹 杨根东 彭程 黄华 郑广平 叶如馨)
(黎淑娟[1] 施裕新[1] 张志勇[1] 屈莉红[2] 王介非[2] 冯艳玲[3])
[中枢神经影像学](赵珊珊 程敬亮 白洁 张勇 王琳琳)
(周卫军[1] 计明珍[2] 窦娅芳[3] 王省白[1] 陆黎明[1] 冯捷[1] 徐中华[1])
(魏一娟 周悦 郭华 高剑波)
[胸部影像学](万维佳 胡道予 林晨 肖明 张进华)
(周建胜 易亚辉)
[腹部影像学](陈光文 涂诗琦 陈加源 赵黎明)
[腹部影像学](赵勤余[1,3] 韩志江[2] 陈克敏[1])
[腹部影像学](孙献勇 王中秋 时维东 肖永鑫)
[骨骼肌肉影像学](彭俊红[1] 周利华[1] 黄利华[2] 王慧明[1] 阮学广[1])
(汪继辉[1] 张勇刚[2])
(谢安[1] 刘建滨[1] 范立新[1] 刘鹏[1] 刘晓云[1] 黄锋[1] 刘宇[2])
[骨骼肌肉影像学](李春和[1] 李新庆[1] 王有刚[1] 崔磊[2] 刘广鹏[2])
[介入放射学](谭中宝 狄镇海 张建 毛学群 邹容 王庆庆)
[小儿影像学](范立新 贺亚琼 刘建滨 谢安 易正湘 刘宇)
[小儿影像学](李志勇 干芸根 孙龙伟 方佃刚 王宏伟 赵彩蕾)
[影像技术学](王秋霞[1] 陈亮[2] 罗馨[1] 胡道予[1] 冯定义[1])
[影像技术学](朱乐 刘永华 雷子乔 田志梁)
(赵春阳 龚建平 钱铭辉 张博 李勇 田岚)
[超声影像学](王林[1] 武心萍[2] 杭桂芳[2] 李杰[2] 王玉国[2] 黄慧[1])
[综述](陶虹月 陈爽)
(张功霖[综述] 赵卫[审校])
[病例报道](李雪芹 贾翠宇 赵大伟)
(文宝红 程敬亮 张会霞 阎晨宇)
(张岩岩 李宏军)
(张旭辉 尚建敏 陈晓荣 赵年)
(李志伟 刘光洪 云峰)
(李云芳 李宏军)
(陈腊梅 廖明俊 张代伦 王宁)
(荣乔 杜万瑞 朱承刚 张祖斌 柳丽华 费祥东)
(朱源义 张毅 向科 马万辉 范承林)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主  编: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udt
地  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邮政编码:430030
电  话:027-62887
电子邮件: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208/r
邮发代号:38-122
单  价:12.00
定  价:144.00
金月芽期刊网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2wi信号减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