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课文 你发现了……你看……

《14.安塞腰鼓》——2013秋(邀您共备!)
主题帖子积分
教材解读7:
站在这里谈《安塞腰鼓》的教学构想,心中实在是心虚。这种心虚缘自文本的厚重与个人底蕴之间的落差。《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而我是一个缺乏诗意的人,更多时间,在语文教学中扮演一个苦行僧的角色。所以,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体谅并海涵。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中小衔接,今天的教材同样也是中小学共有。究竟小学与中学在处理文本方式上有何不同?在今年上半年,我校曾请郭初阳和周益民两位知名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过《老头子做事永远是对的》同课异构活动。对于这篇童话,中学的郭老师更多的是交由学生对人物,对故事作出自己的评价,由评价中去捕捉学生的感悟,然后引领提升认识。而小学的周老师的定位则是让学生记住这个故事。移植到今天这节课中,我对于这篇课文的思考是: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表演时,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这些是作家刘成章创作的起点。作为小学生,介绍的文字,他们可以查阅。然而,他们不得不面对艺术欣赏能力的限制。更何况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见过安塞腰鼓的表演(街头公园的老年腰鼓队和安塞腰鼓个人以为不是一回事),让他们通过文字想象艺术表演形式再从中进行感悟实在太难。所以,我想先得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写什么,怎么写,然后再去感受作者在流淌的文字中跳动的情感脉搏。
无论怎样,安塞腰鼓的表演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所以,教学中,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对这种表演有一个浅表性的认识。然后,回到文字中来,理清课文是分为“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来描写安塞腰鼓。
与表演时的喧闹相比,表演前的安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这种静,有环境的静,有表演者的静,也有道具的静。然而,这不是悄无声息的静,静中有声,咝溜溜的风声愈衬托出这种静。这也不是凝滞的静,静中有动,后生们正积聚着力量,空气中流淌着他们蓬勃的生命气息。于是乎,这种矛盾的存在中,充斥着生命的张力。
没有前奏,没有预热,鼓声骤然响起,表演直奔高潮。作者惊叹一声:“看!”随即展示出绚烂的舞姿。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一切在之前的静中似乎早有预感,可感觉又是那样突然,令你来不及擦亮双眼,目不暇接,却又极力想看个究竟,可偏偏怎么努力都赶不上这百十个后生的狂舞。于是观者心跳加速,精神亢奋,直至血脉贲张,你不得不惊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可是,学生原有的生活感知、文字欣赏能力是不是足以支撑他们和作者一样兴奋呢?我想,会有一段距离。很可能因为文章句式的原因,因为先前欣赏视频聆听朗读的原因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兴奋,但终究是雾里看花,不足以支撑这种情感的延续。于是,我想在这里还是慢点走,好好欣赏。
欣赏的角度我今天选取了三个:一个是品词,通过对关键词的品味,使得平面的文章可以找到一个支点;另一个方法是品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通过唤醒对喻体的感知从而去感受本体的特点;第三是朗读,通过朗读将学生的理解得以外显,也在朗读中再次使得理解上升到情感的体验。
说到这里,第一课时的任务就结束了。那么第二课时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还是对安塞腰鼓表演本身的感知。视觉的冲击之后,那猛烈敲击出的鼓声抵达观者的内心。所以,理解鼓声的特点也要扣住表演的特点而来。没有“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敲击,又怎会有“隆隆、隆隆、隆隆”的声响?没有如此猛烈的敲击,又怎会使得山崖为之共鸣?没有如此投入的敲击,又怎会抵达观者的心灵,使之不由自主地战栗?
其次,表演的主体终究是人,要引导学生由对表演的感知转到对人的认知。提到西部的人,也许学生心中会浮现的是有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那样的人物形象。而安塞腰鼓,正是由这一群极其朴实的农民在表演,他们那朴实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惊人的能量,这能不让人惊叹吗?通过安塞腰鼓,我们能不对这群朴实的如高粱一般不起眼的人民重新审视吗?
再有,就是回到一个老话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一方面是考验,贫瘠的土地磨砺了他们坚韧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逼迫,恶劣的生存环境也逼迫着他们付出更多的心血追寻生活的希望。
最后,我想,从历史上的黄土高原在华夏文明中所起到的作用,将高原人民的性格特征和中华民族共有的性格特征联系起来。如此一来,从人性的角度将舞者与观者联系起来。也揭示为什么没有欣赏过安塞腰鼓的人们阅读到这篇文字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的那种认知上陌生,感情上亲近的原因。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师: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他们的动作上,刚才有同学说他们的手在使劲地挥舞着,可是文中作者却用了一个很精妙的字写出了他们的动作,浏览12小节,圈画出这个动词。
出示文字: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学生默读圈画。
师:你说,你圈画了哪个词。
生:我认为是搏击这个词。
师:来了(课件中搏击变红),你脑海中冒出了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要用搏击呢?因为搏击一般都是风雨之类的。
师:你知道什么叫搏击吗
生:抵御……搏斗
师:说不出来,找找近义词看。
生:抗争。
师:你看这搏,除了搏斗,还有什么?拼搏,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师:现在你重新把这问题说一下,你一定会把问题说得更清楚。
生:我想问的是文中为什么要用搏击这个词,
师:放在什么上。
生:放在敲腰鼓上。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这是打腰鼓,又不是打仗,为什么要用搏击,而且出现了三次。
生:这里可以用挥动,为什么一定要用搏击呢?
师:为什么出现三个搏击?他们搏击的仅仅是腰鼓吗?还在搏击什么呢?同学们,围绕这个搏击我们提了这么多问题,让我们细细地读12小节,细细地读,静静地想,他们到底在搏击什么?
生默读圈画批注。
师:你读懂了什么。他们在搏击着什么?
生:他在搏击着后面的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师:孩子,这是搏击带给你的感受。谁再说。
生:他们在搏击着激情。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我还是从三个搏击中读出来的。因为他们有激情才会有力,有速度,就会大起大落的。
师:太好了,我不仅从你那儿读出了激情,还提取了一个词语那就是力量。
生:他还搏击着精神。他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精神。
师:搏击着他们脚下那片土地的文化,太棒了!
生:他还搏击着观众的心。因为他有力的,大起大落的搏击着,让你感到很震撼。
师:那是震撼着观众的心。
生:还搏击着命运,他们脸上带着笑,他们很开朗,他们在搏击着美好的明天
师:太好了,送给他掌声。他们在搏击着命运,为美好的明天搏击着。
师:他们搏击着,搏击着力量,搏击着命运,更是搏击着他们脚下的那方土地啊。板书:黄土高原。这就是黄土高原。出示黄土高原的图片
师叙述:连绵不断的,一眼望不到头的是黄土的山,黄土的沟,黄土的坡啊。
刘成章在《这边风景》中这样写到:这儿太荒凉了,太贫瘠了。漫说古时候了,即使是现在,它的荒凉与贫瘠,也吓退了一批又一批的来人。——摘自刘成章散文《这边风景》
师:然而这里的人们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还是在《这边风景》中刘成章是这样写的——
出示:这里的人们有的不但没吃过鱼虾,甚至连大米都没有吃过。而他们,在这穷乡僻壤里,像酸枣树一样,却活得越来越旺。粗粝的饭菜尽管可以导致他们普遍的胃病,却磨损不了他们钢铁一样的精神。——摘自刘成章散文《这边风景》
师:孩子,此时你觉得这些后生还在搏击着什么呢?
生:搏击着这里的环境。因为这里的环境很恶劣,都是漫天风沙。
生:这是一份生命的自尊,因为连大米都没有吃过,像酸枣树一样,却活得越来越旺。
师:很好,这是一份生命的自尊。
生:他们还搏击着困难。因为粗粝的饭菜使他们得了胃病,但他们并不向困难屈服。他们有着钢铁一样的精神。
师:所以他们要搏击啊。
师:孩子们你明白了吗,他为什么要搏击腰鼓?
生:因为他们要命运抗衡,和自己抗衡。
师:好,读出这份抗争吧。读——
生读: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师:孩子,明白了吗,为什么作者要用三个搏击。
生:因为他们搏击着明天,向往着明天。
师:向往着未来,你读
生读: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搏击吧。后生们的胳膊、腿——读
生读: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师:这搏击它——
生1:震撼了我们。
师:读下去。
生1: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师:还是这搏击,它——
生2读: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还是这搏击,它——一起读,
生齐读: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师:就是这样额后生,黄土高原蓄养了他们生命的元气,也只有黄土高原厚厚的土层,才能承受他们生命的伟力,所以——读
生读:黄土高原哪,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师:这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他们把黄土高原给予他们的力量尽情地释放在这腰鼓上,他们把对黄土高原美好的向往,尽情地挥洒在这腰鼓上,此时在你的心中安塞腰鼓它就是黄土高原的——
生2:灵魂。
生3:精华。
生4:希望。
生5:就是黄土高原的财富。
生:孩子,请你把 “魂”写到黑板上去。这鼓啊,就是黄土高原的魂。怪不得刘成章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一起读
生齐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同学们,安塞腰鼓这火烈的舞姿,这隆隆的鼓声,以及这充满力量的后生,让作者浮想联翩,在作者的相信中,每一个舞姿——读
生读: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师:作者沉浸在这无穷无尽的想象中,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赞叹……
出示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生1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师:孩子们一起读。
生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师:你现在明白了吗,安塞腰鼓为什么蓬勃了想象力。
生:因为安塞腰鼓它是黄土高原的精华。
师:对,它是黄土高原的精华,此时当你们再来看这安塞腰鼓时,它的舞蹈,它的鼓声,它的搏击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呢?拿出你们的笔写一写。也让你的想象力蓬勃起来吧。
阳光 平和 淡然
主题帖子积分
出示:这的&&&&&&&& 的舞蹈,
是他们&&&&&&&&&&&&
这&&&&&&&& 的鼓声
是他们&&&&&&&&&&&&
这&&&&&&& 的搏击,
是他们&&&&&&&&&&&&
生写,师巡视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1:这的激烈的舞蹈,是他们热火般的激情。
生2:这气壮山河的鼓声,是他们对家乡的赞美。
生3:这充满力量的搏击,是他们的明天。……
师:你把所有的都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4:这充满活力的舞蹈,是他们的希望,这充满激情的鼓声,是他们的灵魂,这充满力量的搏击,是他们的明天……
师:尽管简短,但是他却写得如此的真挚。
生5:这火烈磅礴的舞蹈,是他们用意志写下的奇迹,这震撼人心的鼓声,是他们为自己意志喊的加油号。这震撼的搏击,是他们让自己撑下去的信念。
师:太棒了,这是一份信念,更是一份力量,这是对一份对黄土高原的力量。孩子们,让我们也尽情地一起搏击吧,没命地,忘情的搏击吧!只要我们拥有了力量,人是有希望的,命是有希望的,脚下的土地也是有希望的。愈捶愈烈——起
出示: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师:当天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他感到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了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出示音频:鸡啼声 。
阳光 平和 淡然
主题帖子积分
相关资料:
&&&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9:13:55编辑过]
主题帖子积分
人&&&&&&&& 鼓
阳光 平和 淡然
主题帖子积分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安塞腰鼓由来已久,本是古代军旅以增军中士气及传递情报所用,这里是用来表达胜利的欢呼和丰收的喜悦。颇密的击鼓声,强悍的步伐,变幻的阵势,雄壮的呐喊,尽现男子阳刚之美,在国际上极富盛名.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这可能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直至有一队阵角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腰鼓队的活动常延续到正月十七、十八,祭罢土地神后方告结束。此后,老乡们就安心去准备春耕生产了。  腰鼓的表演形式可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  “路鼓”是腰鼓队在行进中边走边舞的一种表演形式,前由两名伞头领队,后随由挎鼓子和拉花组成的舞队乙-伞头身后紧随的一位挎鼓子,称“头路鼓子”,他必然是技艺精湛的击鼓能手,全队的动作变换和节奏急缓,统由他来指挥。队伍的后部,是扮成蛮婆、蛮汉的丑角,也有的扮成孙悟空、猪八戒等唐僧取经中的人物,随意扭动,逗笑取乐,以增添节庆的欢乐气氛。“路鼓”由于在行进中表演,一般动作简单,幅度较小,多做“十字步”、“走路步”、“马步缠腰”等动作。常用的队形有“单过街”、“双过街”、“单龙摆尾”、“双龙摆尾”等。  “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打开场子后的表演形式。开始时由伞头挥伞号令,顿时鼓乐齐鸣,众舞者随伞头翩翩起舞。这一段叫“踩大场”,表演节奏缓慢,目的是打开场地,拉开队伍,稳住观众情绪。第二段载歌载舞,表演节奏渐快,动作幅度较大,队形变化繁多。常用的队形有“神楼”、“古庙”、“神前挂金牌”、“富贵不断头”、“和尚游门”等。到引出“太阳弧”图案后,伞头站到场中央领唱秧歌,唱词视场合和对象而定,“谒庙”时,有拜庙祭文,一般演出有向观众拜年问好的,也有喜庆丰收和祝愿吉祥等内容。伞头唱时,众舞者在场边慢步转圈,并重复接唱每段的最后一句,俗称“接后音”。唱完后,伞头退出场地,由挎鼓子和拉花入场表演,走出各种复杂多变的队形。此刻不受时间的限制,舞者尽情表现各自的技艺绝招,情绪热烈,起伏跌宕,使表演达到高潮。  近年来安塞腰鼓为了突出挎鼓子的技巧,表演“场地鼓”时由挎鼓子在场内单独表演。众鼓手在头路鼓子的指挥下,精神振奋,击鼓狂舞,此时只见鼓槌挥舞,彩绸翻飞,鼓声如雷,震撼大地,声势逼人,极富感染力。  这一段结束后,再穿插表演其它形式的小场节目,如“跑驴”、“水船”、“高跷”、“二鬼打架”、“大头和尚”等。节目形式的多少,视各村的人才和条件而定。小场节目结束后,再接着表演一段大场腰鼓。此刻锣鼓敲得快,唢呐吹得紧,击鼓更激烈,情绪更欢快,使整场表演在强烈的气氛和高昂的情绪中结束。  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目前,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特别在表演中,又有机地揉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有弛有张、活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浑厚有力。群众赞之为“式子慷慨码子硬”。
主题帖子积分
安塞腰鼓的特点:
1.通过动律的变化表达舞者的内心激情。舞者击鼓时情不自禁地微微摇头晃肩,使内在感情与外在的动律有机地结合,达到神形兼备、和谐自如;  2.舞者挥槌击鼓有股子狠劲,无论是上打、下打还是缠腰打,双手都要将鼓槌甩开。但虽狠而不蛮,显得挺拔浑厚,猛劲中仍不失其细腻之感;  3.做踢腿、跳跃动作时,无论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动作,都要有股子“蛮”劲。节奏欢快,难度较大,代表了安塞腰鼓粗犷豪爽、刚劲泼辣的风格;  4.击鼓转身是安塞腰鼓表演的关键。在舞蹈中凡做蹲、踢动作必有转身,转身时必须要猛,特别是做腾空跳跃落地蹲,边转身、边起步的一套动作组合时,必须在固定的节拍里,运用迅速地猛劲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与连接;  5.动律形态复杂,跳跃幅度较大。表演随着节奏的加快,脚步便开始复杂的踢踏跳跃,并加大身体左右摆动的幅度。如做“马步蹬腿”、“连身转”、“马步跳跃”等动作时,舞者运用弓步向后连跳两次,然后左腿大步前跨,右腿发力蹬地而起,势若龙腾虎跃,显示出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挎鼓子的服饰装扮与传统戏曲.中的武生相似,穿黑色紧身夸衣;头戴草帽圈;戴髯口,脸要红,眉毛要粗,表演时胡须要摆开。随着时代的变迁,舞者的服饰也在变。近年来西河口乡一带的腰鼓服饰,已接近于生活,而真武洞腰鼓队的服饰;仍然保留着古代武士的装扮,头扎英雄巾、腰束战裙、脚蹬红缨鞋,颇似古代征战沙场的士卒将帅。安塞腰鼓除以舞者自身击打的鼓点为主要伴奏外,也有以民间鼓吹乐队伴奏的,乐器有鼓、镲、锣等,另有唢呐吹奏曲牌,常用曲牌有(搜山令)。 
主题帖子积分
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
安塞腰鼓源远流长,寻根溯源,还得从鼓说起。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如果说《尚书.益稷》中“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记述了原始社会人们敲打着石器,模仿兽类的形象跳图腾之舞的话,那么《易.系辞》中“鼓之舞之以尽神”则说明鼓的出现,使舞蹈得到飞跃,成为农耕舞蹈文化的开端,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击鼓助战用于战争,预示战争的开始。  鼓,不仅用于战争,而且成为民间舞蹈中不可缺少的打击乐器。春秋战国后,以鼓为击乐伴奏的民间舞蹈就更为繁多,甚至以鼓命名的舞蹈也渐已出现。山东沂南汉画中的《百戏图》较完整地记录了“百戏”演出的盛况。其中伴奏的乐器有钟、磐、鼓等打击乐器。在样式华丽的建鼓旁,一人着宽袍大袖衣,侧身向鼓,双臂高扬,正欲击鼓,舞姿健美。  安塞腰鼓渊源流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各部落的男性,常用一中空之树杆包以羊皮,携于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后来,又用于报警和作战。到春秋战国时达到鼎盛,且以秦国为最。安塞腰鼓的形式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以后各代多用刁:边塞守卫,击之以报警号令和助战。到了宋代,多用于边关。今天的安塞县,就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今宁夏)的边界,为安定边塞方设“安塞县”。“安塞腰鼓”也因以得名,历千年而不衰,并且成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据调查,安塞县12万人口中,约有1万户人家有腰鼓,会舞弄者达五六万之众,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从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但在击鼓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着某些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  1942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使安塞腰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发展,成为亿万军民欢庆胜利、庆祝解放的一种象征,并被誉为“胜利腰鼓”,遍及中华大地,载入了革命文艺运动的光辉史册。1951年,安塞腰鼓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由安塞冯家营村的艾秀山等民间艺人向中国青年文工团传授了腰鼓技艺,在布达佩斯举办的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演出后,荣获特等奖,从而使安塞腰鼓扬名海内外。  1981年,在与安塞县比邻的延安市梁村乡王庄村一处叫“墓陵塌”的小山坡上,群众在耕地时发现一座古墓。其中出土了形制、人物造型相同的两块腰鼓画像砖,均系翻模成型后烧制的。经延安地区文物考古专家鉴定,系宋代造物。画像砖上所塑造的打鼓者,腰挎细腰鼓、侧身、头向左后扬起,左脚着地,右腿前跨蹬出,双手一高一低作挥槌击鼓状;左侧一人为敲镲者,双脚跳起,吸左腿,眼看左侧,双手在胸前做打镲状。击鼓者赤膊,穿灯笼裤,腰系彩带,飘至前下方。尤其是打鼓者的动作和形象,颇似当今安塞腰鼓中“马步蹬腿”的第四拍和“前进步”的第二拍动作。腰鼓画像砖的画面清晰,造型美观,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宋代陕北地区的腰鼓表演,对研究陕北腰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翔实的文物资料。
主题帖子积分
教学设计:
从语言表达形式的角度教学《安塞腰鼓》
【教材解读】
一篇文章的语言是一定思想的表达方式,思想是其内容,语言是其形式。思想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语文教学既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又要体现工具性。不能为了突出人文性而“淡化语言形式”,也不能强化了语言形式而顾此失彼。《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无疑在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全文共30个自然段,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势。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体会作者对壮阔豪迈的安塞腰鼓及黄土高原人蓬勃生命力量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初步感知安塞腰鼓生命的力量。
1.读题感受气势
2.课文中有句话反复出现,就是实实在在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这股劲的赞美: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反复&& 好一个安塞腰鼓!)
3.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
安塞腰鼓表演时场面壮阔、豪迈、火烈,鼓声沉重、动作有力,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姿,所表现出来的好,表现出来的这股劲其实就是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第二板块:品味表达方式,体验安塞腰鼓的激情。
1.合作学习主题:全文读来,出现最多的是一种句式。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请你默读课文,用心读,找到像这样的句式,然后放声读一读,好好品味这一组句子,思考:为什么这么几个分句一组合,这个句子就能够这样精彩,就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2.交流重点:你觉得哪一句最为精彩?最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A、“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体现了后生锤鼓时候投入的是整个生命的力量。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引导品味比喻后读出激情;
C、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精彩在哪?
引导:冰冷对燥热,恬静对飞溅,困倦对亢奋。用对比的词语,表达了当时场面的变化。这就是壮阔、豪迈、火烈的舞蹈——安塞腰鼓的魅力!
D、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面对这样的舞蹈,人似乎变得渺小了,只能屏住呼吸,心跟着鼓声的节奏隆隆、隆隆、隆隆。
E、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舞姿的力量,艺术之美尽在这一组文字中。
F、愈锤愈烈!痛苦与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安塞腰鼓,舞出的是生活,鼓出的是生命!
3.小结:全文这样的句式接着一个又一个,高潮连着一个又一个,正是由于这些句式,全文自始自终,保持着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升腾着一种火热火热的激情。
出示朗读: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第三板块:感受后生力量,感动陕北民魂
合作主题:课文读到这,你知道为什么黄土高原上的后生能敲出这样的鼓声吗?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鼎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奇伟磅礴的能量!
(1)黄土高原人虽然是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虽然是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但是却可以通过鼓声、舞蹈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
(2)说明他们没有放弃希望,从来都是朝气蓬勃!
(3)他们的生命永远是那么活跃和强盛。
(4)人与鼓,人与舞蹈,安塞腰鼓和黄土高原的后生融为一体,他们以这样的舞蹈表达着对生活的热情。
2.小结:这也是为什么只有黄土高原的后生才能敲出这样的鼓声的原因。什么样的水土诞生什么样的舞蹈!什么样的水土养什么样的人!赞美舞蹈,其实更多地是赞美黄土高原上坚强的人!
第四板块:走进作者,感受语言与情感的融合。
1.了解作者刘成章
这篇课文在选入课文前做了删选,在原文中,刘成章写了这样一句话: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2.我们身在江南,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总是有特别的感情,而刘成章是黄土高原人,在他眼里,黄土高原即使贫穷,但也是充满了蓬勃的生命的力量。以黄土高原的壮阔为荣,为坚强的黄土高原人为骄傲。
3.评价作者:
有人还这样评价刘成章的散文:出示:刘成章的散文从“我”落笔,以自己的亲身的体验和火热的心肠,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理解,一种独到的感受,一瞬即逝的灵感,一种哲理,一层诗意。(李若冰《刘成章的散文风格》)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刘成章的文字才能抒发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才能使在自己的情感在文字中流淌,宣泄,语言和情感融为一体。
4.我们生活在江南,长在江南,如果让你写自己的家乡,你会从家乡的哪个特点落笔呢?会借用哪些具体代表性的事物来体现江南的这个特点呢?
【板书设计】&&&&&&&&&&&&&&&&&&&&&
&&&&&&&&&&&&&&&&&&& 好一个安塞腰鼓!(语言与感情)
火烈的场面
&&&&&&&&&&&&&&&&&&& 沉重的声响&&&&&&&&&& 生命力量&
&&& &&&&&&&&&&&&&&&&茂腾腾的后生&&&&&&&& 陕北民魂
变换的舞姿
本课的教学,充分把握教材语言表达形式的特点,以体会语言形式的表达特点为突破口,感受文章的激情与气势,体会作者对壮阔豪迈的安塞腰鼓及黄土高原人蓬勃生命力量的赞美,力求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真正融合。朗读的有机渗透,使学生对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也读出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更读出了黄土高原后生的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换一种角度去教学,却收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主题帖子积分
①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指名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体会语气进行朗读,感受作者从舞蹈场面的热烈写安塞腰鼓的好。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抓比喻句,体会作者修辞的妙处,把握语气,进行朗读。指名读,齐读。感受安塞腰鼓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
③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通过体会长短句错落有致,指导学生长句的断句、停顿,练习朗读,体会安塞腰鼓好在有茂腾腾的后生。
④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体会排比句的层层推进,进行朗读训练,感受安塞腰鼓好在有变幻的舞姿。
5、这些描写写得出了腰鼓表演时的热闹。(板书:表演时——闹)
主题帖子积分
(240.38 KB, 下载次数: 423)
19:1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主题帖子积分
&&&& && && && &&
2、同学们,鼓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成功时擂鼓为自己喝彩,失败时擂鼓催自己振奋;软弱时擂鼓让自己坚强,骄傲时擂鼓使自己警醒……最后,愿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用自己的心鼓敲出一个酣畅淋漓的人生!
主题帖子积分
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南京市预赛《安塞腰鼓》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我上《安塞腰鼓》的前前后后(转)
一、等待、期盼、自发行动——写在上课前
二、真情、热情、豪情——写在上课时
三、赞语、赞誉——写在上课后
主题帖子积分
又能学到学习的方法,写作的方法,
——这就是本体性的教学内容
以上就是您的教学设计吧
下载后继续学习啊
特别想知道以下这个环节你的设计目的和课堂状况
阳光 平和 淡然
主题帖子积分
&&& 这一课,很多小节,都是一两句话就分了小节,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
主题帖子积分
&&&& 这个可以与《轮椅上的霍金》一课联系起来,分节写,好处多多。
主题帖子积分
&&&&& 总感觉,这一课,指导指导朗读就OK 了!至于写作上的指导,可以抓住本课的修辞格,如排比、重复等。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塞腰鼓音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