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王昌龄从军行翻译译和一般的考点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
来源:  17:34:23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1&&
文章责编:haoyan723&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7:31:56)?&&( 17:08:26)?&&( 17:35:09)?&&( 17:33:55)?&&( 17:33:14)?&&( 17:32:31)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作文范文点击排行
作文频道最新更新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您当前的位置: &
& 文章正文
从军行七首的作者和从军行七首翻译
14:02&&作者:互联网&&来源:互联网&&字号:|
摘要:《从军行七首》是著名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本文总结了《从军行七首》的大概意思。
《从军行七首》的作者是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说到王昌龄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种豪情万丈,这种豪迈奔放都直接抒发了王昌龄对祖国的热爱,包围祖国的壮志豪情。
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他的《从军行七首》被节选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上,让同学们不仅仅学习到优美的诗句,更让同学们感受到王昌龄的爱国热情和豪放情操。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尽快掌握《从军行七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从军行七首》翻译。
在烽火台的西面有一个很高的楼,到了黄昏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在楼上,会感受到从海面上吹来的秋风缭乱了身上的衣服。这个时候听到从远处传来了悠扬的《关山月》的笛声,让人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妻儿们。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⑸,总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伴随着琵琶的新曲翩翩起舞,不管是用的什么新曲,每次还是听《关山月》的曲子能够让人触音生情,弄弄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纷杂的曲子和思乡之情掺杂在一起,这种忧愁无穷无尽。天上的秋月照着整个长城。
出关的城边榆树的叶子已经渐渐发黄,太阳西坠,在黄昏时分,在沙漠上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争。军队将领向圣上请示回潮,在走之前要把军中牺牲的战士们尸骨运回家安葬,这样的一个场面怎能不叫士兵们痛哭流涕,沉痛哀悼死去的战友们呢。
在青海湖上能看到一层蒙蒙的云雾遮蔽了高耸的祁连山,远远的遥望那座孤立的城外玉门关。战士们身经百战,黄沙都能够磨穿身上的铠甲,及时这样战士们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不把敌人打败绝对不回家。
在塞北大漠上狂风卷起了沙尘,天色色渐渐昏黄,在辕门上有个红旗随风飘荡,一会舒展一会卷起。在前线上大军和敌人在洮河的北岸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刚刚开始打仗,现在就已经听到了大获全胜的好消息。
【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⒄,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⒅,辞君一夜取楼兰
胳膊上帮着胡瓶,骑着紫色的汗血宝马,在碎叶城的西面天空上高悬着一个秋季的月亮。圣上已经派来使者传下诏书,赐予宝剑让它即可骑兵奔赴前线,刚刚离开还不到一夜就已经大获全胜,直取楼兰。
【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⒆,山北山南总是烽⒇。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在玉门关外的山层层叠叠有好几千个,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更多中学资讯请点击&&
&更多中学课程请点击&&
温馨小贴士:
  1.咨询电话:(每天 9:00-18:00)
  2.上海新东方官网:
(责任编辑:马玉婷)
更多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导读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籍贯旧有三说:太原、京兆、江宁,《旧唐书》昌龄本传以昌龄为京兆人,较为可信。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世称王龙标,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而《新唐书 文苑传》称其为江宁人,或为误会。殷璠《河岳英灵集》又称&太原王昌龄&。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留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被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但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闾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王昌龄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边塞诗流传千古。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白话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白话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白话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
  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
●人物生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塞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人物评价从军行二首的意思_译文翻译_作者王昌龄_古诗词赏析
从军行二首的意思、译文翻译、古诗词赏析★★
前一篇: 后一篇:
从军行二首
作者:王昌龄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秋草:一作秋风。
【作者小传】: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m、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查看更多:关于
的古诗,含有
古诗词选读:
详见《汉语大辞典》中华诗词(界面见下图),提供9万多首古诗词,可按标题、内容、条件等多种方法查询。
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
关于从军行二首的诗意,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C)2005 汉辞网?版权所有 可搜索:微信公众号 hydcd_com 加入我们 Email:QQ邮箱 QQ:711778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备案号:沪ICP备号译文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短,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金甲,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注释青海:青海湖穿 : 磨穿楼兰:汉西域国家。元封三年归汉,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这里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
猜您喜欢的分类:
| 邮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