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系统 ADC低功耗地磁传感器取决于什么

无线传感器网络期末复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无线传感器网络期末复习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低功耗ADC技术延长电池续航时间
08:04:23&&&来源:电子系统设计 &&
  在便携式、4至20mA控制回路或具有模数转换器(ADC)的其他系统设计中,功耗越低,意味着时间越长,控制系统功能越强。在选择满足应用的功率预算的ADC时,可使用多种技术和折衷方案。
  降最明显的方法是采用电压较低的ADC。如今的ADC可以采用3、2.5甚至1.8V的模拟和数字电源供电,5至3V的电压降可以实现40%的即时省电。
  降低数字电源电压会引起两个不利因素:ADC上需要一个独立的数字电源引脚,并且数字输出端可能出现较低的驱动电流。通过降低模块电源电压来降低功耗时,主要问题是信噪比(SNR)较低。不过现在的低噪声处理技术和设计技巧可以确保现在的低压ADC的SNR与模拟电源电压较高的大功率ADC相同。
  要对电源进行优化,除了模拟电源电压之外,研究模拟前端的其它部分也非常重要。传统的传感器和模拟输入前端需要0至5V甚至10V的输入范围,以便实现最高的动态性能或者直接连接至传感器。过去,降低电源电压会减小ADC的动态范围。假定传感器输出保持在5或10V的水平不变,那么信号必须进行衰减才能与ADC的输入范围匹配。
  在传感器与地之间增加一个电阻分压器就能方便地实现这种信号衰减。大电阻值可用来限制功耗(图1a)。不过,ADC一般需要较低的源阻抗,而这个采用电阻衰减器的方法需要实现低功耗,这两种需求是相互冲突的。
  图1:用于测量高电压信号的电阻衰减器可以提供一种限制输入信号的简单方法,以使ADC的输入范围与较低的电源电压相匹配(a)。但是这会导致源阻抗增加,从而需要进行(b)和(c)中的修改。
  另一个方案是增加电源与ADC输入端之间的电阻值,以及减小ADC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电阻值(图1b)。这样的更改可以将ADC的有效阻抗从50 kΩ降低到9.5 kΩ,但同时也会减小ADC的输入范围。假定采用10V的电源,0至5V的输入范围会缩小至0至0.5V。
  在图1a和1b中,在电阻分压器与ADC输入端之间增加一个接地的旁路电容器可以将源阻抗与ADC输入端的阻抗隔离。这样的旁路电容可在ADC信号采集阶段迅速将电荷传输到采样电容器中。遗憾的是,此旁路电容器也限制了输入信号的带宽。
  因此,第三个方案是在电阻分压器与ADC之间增加一个缓冲放大器(图1c) 。当然,缓冲器和其它放大器/滤波器信号调理级会增加功耗。
  相反,如果传感器输出较小的话,减小模拟电源电压和输入范围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传感器系统中常用的惠斯登电阻电桥(Wheatstone-bridge)网络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每加1V的传感器激励电压时,它即可提供2mV的满量程输出摆幅(典型值)。
  在该装置中,ADC测量的传感器输出满量程范围仅为5至10mV。此外,与高分辨率、低噪声基底和出色的总动态范围等其它参数相比,ADC所减小的输入范围的影响不大。
  突发模式处理
  对功耗要求较高的ADC设计的另一个技巧是“突发模式处理”。ADC先上电进行转换快速突发,然后掉电进入低功耗休眠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非常适合具有快速微控制器或以及每秒至少能够产生数千安培电流的ADC的应用。掉电时,ADC电源的电流可以降到几微安或更低。这样,平均功耗就会显著低于ADC最快采样率时的功耗。
  突发模式处理充分利用了ADC能够以低于其最高采样率的有效速率循环开关的能力。几乎所有的ADC数据手册都会规定最高采样率(也称为输出速率或吞吐率)下的功耗。
  三个类似的集成多工器的ADC可以在1ms的时间内测量16个模拟输入,有效采样率均为1ksample/s(图2) 。在最高采样率下,ADC #1在3Msamples/s的采样率下消耗的功率为8.3mW,ADC #2在1Msamples/s的采样率下消耗的功率为6.0mW,ADC #3在300ksamples/s的采样率下消耗的功率为4.7mW。
  图2:三个SAR ADC可以在1ms的时间内测量16个模拟输入。
  只看数据手册首页时,功耗最差的似乎是3Msample/s ADC。但是进一步研究其有功功率、关断(或待机)功率和有效的采样率之后,很明显,选择采样率较高的ADC实际上更为合适。
  对于ADC #1而言,8.3mW的有功功率部分所对应的有功时间仅为5.3s(每次转换333ns,16次转换),其6W的待机/关断功率所对应的关断时间为1ms的剩余部分(994.7s)。其平均功率为[(有功功率×有功时间) + (关断功率×关断时间)]/总周期时间,这个公式可以得出有效吞吐率为1ksample/s,平均功率为50W。
  ADC #2与ADC #1类似,但是ADC #2的最高采样率为1Msample/s。有功功率为6mW,有功时间为16s(每次转换1s),关断功率为6W,关断时间为984s,从而得出其平均功率为ADC #1的平均功率的两倍。
  ADC #3采用低速内核,其最高采样率为300ksample/s。功耗只有4.65mW,但是16次采样转换的时间为53s(比ADC #1长10倍),关断功率为15W,关断时间为947s。因此,ADC #3的平均功率为260.7W,比ADC #1的平均功率高5倍。
  突发模式处理的一个潜在不足是可能需要具有更快时钟速率的微控制器或FPGA。另一个不足是需要关断和开启电压参考。如果ADC有内部基准,则需要一段时间(一般》100 s)上电和稳定,然后ADC才能提供其有保证的线性度规格。
  对于以突发模式工作且ADC外接一个电压参考的应用,该基准源可以随时上电。这种电压参考仅耗费极小的功率,例如MAX6029的串联型电压参考,仅消耗5.25A(最大值)的功率。预置电压输出包含2.048、2.5、3、3.3、4.096和5V。这些基准电压几乎与所有的ADC都能很好地匹配。例如,2.048V的基准电压仅需要15.75W的额外平均功率。
  较低的采样率
  大多数ADC数据手册都指定了两种情况下的电源电流:最高采样率和断电模式。了解这些数据点很有好处,但是许多系统都是在低于最高采样率的情况下运行ADC。此时,研究电源电压如何随采样率变化很有帮助。
  让我们研究一下图2中300ksample/s ADC采用3V电源供电(图3)时的电源电流与采样率关系图。采样率为300ksamples/s时的功耗为3V×0.62mA = 1.86mW,但采样率为100ksamples/s时仅为1.26mW,可以节省32%的功率。
  SAR ADC通过在转换时上电并在转换之间掉电,可以在较低的采样率下大幅节能。大多数SAR ADC都有差不多的功耗,但是如果有些内部电路在转换之间保持有源工作状态,节能幅度就可能不那么显著。在任何情况下,最好都查看一下SAR ADC数据手册上的典型电源电流与采样率的曲线。
  SAR ADC与ΔΣ ADC
  较低的电源电流和采样率是SAR ADC独有的特性。主要用于精密应用的其它类型的ADC是ΔΣ ADC。这种ADC在较低的输出速率下通常不能实现节能,因为ΔΣ调制器可以通过对输出信号进行过采样然后将结果平均,从而实现高精度。另一方面,SAR ADC的采样电路并非连续运行。每一次采样时,它都获取一个模拟输入 “快照”。
  以较低输出速率运行ΔΣ ADC无法实现节能(请参见“Lower-Power Delta-Sigma Design”) 。但是这种ADC可以提供较低的平均噪声和更好的有效分辨率。比如,MAX11200 24位ΔΣADC就可以提供最大值低于1mW的低功耗和23位以上的高有效分辨率。可以通过改变输出速率和过采样率,在较低输出速率下实现较高的有效分辨率。
  MAX16MHz或2.048MHz内部振荡器上工作时,可以在120samples/s的采样率下实现21.7位有效分辨率,在10samples/s采样率下实现23.6位有效分辨率。不过,可以通过软件控制提供多个采样率以及最终的无噪声分辨率(NFR)、有效分辨率和RMS噪声(参见表1)。
  增加动态范围,减少增益级
  考虑是采用SAR ADC还是采用ΔΣ ADC时,查看一下整个的功耗很有用。信号链可能包含一个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许多SAR ADC会放大或者衰减输入信号,以确保信号占据ADC最大输入范围的相当大部分。该幅度可以采用内部PGA或者通过指定使用外部PGA进行调整。
  例如,测量由惠斯登电桥传感器提供电源的20mV信号的设计可能会在电桥与ADC之间包含一个100的增益级。(ADC通常提供0至3V或者0至5V的输入范围。)假定一个采用3.0V电压参考偏置的12位ADC,其最低有效位(LSB)为0.73mV。无增益时,ADC在20mV信号中(20mV/0.73mV)只能得到27位LSB。增加一个100V/V的增益级后,ADC可以在相同的信号中得到2740位LSB。
  高分辨率、高性能ΔΣ ADC的成本已经下降到足以使其成为SAR ADC加PGA的价格合理的替代方案。采用具有低噪声和最终的高有效分辨率的ΔΣ ADC时,可以一并去除PGA及其功耗。
  许多ΔΣ ADC与传感器直接连接,同时提供与SAR ADC加PGA方案相同的输入信号粒度(分辨率)。ΔΣ ADC的低噪声电平(1V以下)可以实现这种性能。由ADC的输入范围和内部噪声电平确定的有效分辨率在基本上为直流的条件下捕获ADC噪声,这样量化噪声就不会构成问题:
  有效分辨率 = log2 (电压输入范围/电压噪声)
  = log2 (20 mV/210 nV)
  = 16.5位
采用同样的20mV电桥信号和上述ADC(噪声电平为210nVRMS)时,可能实现16.5位的有效分辨率。计算出有效分辨率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编辑:探路者
本文引用地址:
本周热门资源推荐
EEWORLD独家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无线传感器期末复习知识点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智能传感器与传感器系统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智能传感器与传感器系统
上传于||文档简介
&&数​字​化​测​量​技​术​课​件
大小:5.7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应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高速列级ADC--《电子技术应用》2014年01期
应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高速列级ADC
【摘要】:提出了一种应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中的高速列级ADC。采用单斜ADC与TDC结合的方法,先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成比例的时间段,再通过TDC量化为相应的数字码,其转换时间主要取于TDC的量化范围,解决传统列级单斜ADC转换速率低的问题。设计采用0.18μm CMOS工艺。Spectre仿真表明,在模拟电路3.3 V、数字电路1.8 V的供电电压下,ADC的信噪失真比(SNDR)达到51.2 dB,整体功耗为1.76 mW,列级电路功耗为236.38μW,采样频率为1 MS/s,输入信号范围为1.6 V,满足CMOS图像传感器系统的应用要求。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N792【正文快照】: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1]。随着CMOS工艺技术能力的提高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CMOS图像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缩小像素面积和扩大像素阵列。针对大像素阵列和快速成像技术应用,需要ADC具有较高的采样频率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彬;韩香娥;;[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4年05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翔翔;;[J];微型机与应用;2012年1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兆瑞;姚素英;高静;;[J];电子技术应用;2014年02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谭安菊;龚彬;;[J];电子工程师;2007年07期
李丽莎;佟首峰;王雪松;;[J];仪器仪表用户;2010年02期
冉峰;杨辉;黄舒平;;[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1期
付天舒;赵春晖;;[J];光学技术;2010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武当;[D];湖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开富;;[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2年08期
张文选,范 红,胡 屏;[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老蔡;[J];电子产品世界;2002年21期
何兆红,王高;[J];光机电信息;2002年12期
程开富;[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2年06期
尤政,李涛;[J];光学技术;2002年01期
齐;[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2年05期
程开富;[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2年12期
李冬,徐家恺,孔令红;[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2年10期
程开富;;[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闵昊;;[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陈慧敏;栗苹;闫晓鹏;孙建强;李昆;;[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孟祥提;康爱国;黄强;;[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宇;王国裕;赵洪信;崔昭华;;[A];2004全国图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程开富;;[A];2004全国图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吕建工;王咏梅;付利平;;[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宋爱群;黄元庆;;[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颜学龙;郭建峰;;[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袁红辉;陈世军;刘强;徐星;王欣;丁毅;;[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刘昌举;祝晓笑;白雪平;吴治军;杨雄敏;;[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赛迪顾问研究员 李东宏;[N];中国电子报;2005年
闻佳音;[N];电子报;2005年
邱诗文/DigiT[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邱诗文/DigiT[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郭长佑;[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DigiT[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王小龙;[N];科技日报;2013年
诗文;[N];电子资讯时报;2004年
;[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郭长佑;[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娜;[D];天津大学;2008年
朱天成;[D];天津大学;2010年
裴志军;[D];天津大学;2004年
张文普;[D];重庆大学;2005年
刘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付贤松;[D];天津大学;2006年
李晓晨;[D];天津大学;2013年
罗斌;[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李轩;[D];天津大学;2010年
高岑;[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
崔博;[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顾晓;[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5年
林聚承;[D];重庆大学;2006年
伦向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李天琦;[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梁庆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刘洪文;[D];天津大学;2007年
高鹏;[D];天津大学;2007年
李晓晨;[D];天津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功耗压力传感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