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必备素质与学生关键能力包括什么应有哪些

论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4期
论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摘要】:深入企业调查,对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阐述了高职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与素质,并针对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四项改革措施。
【作者单位】:
【分类号】:G71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吴淑惠;[J];教育与职业;1994年11期
周韫玉;[J];北京成人教育;1994年04期
徐涵,王鸿;[J];职教论坛;1994年09期
王鸿;[J];教育与职业;1995年06期
,于芳;[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史平;[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周志强;[J];职教论坛;1995年12期
赵志群;[J];职业教育研究;1995年12期
陶西平;[J];北京教育;199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翠华;黄小原;;[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李传鸿;;[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张丽;;[A];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张晶;;[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孙咏梅;;[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张丽艳;;[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朱丽华;;[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金忠伟;;[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黎广彬;;[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陈艳;;[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雁坤;[N];中国建材报;2000年
刘玉;[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升平;[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铃森;[N];中国经营报;2000年
徐发桂(宜昌市第二技工学校);[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李章芳;[N];安徽日报;2002年
记者 郭萍;[N];中国教育报;2002年
本报记者 张真弼;[N];中国教育报;2002年
黄敏 赵瑞君;[N];中国教育报;2002年
;[N];工人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伟萍;[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永平;[D];浙江大学;2002年
杨伟涛;[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吴晓玲;[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杨廷钫;[D];暨南大学;2003年
左晓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周卫东;[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胡小桃;[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程桂平;[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吴道友;[D];浙江大学;2003年
秦松;[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语文关键能力_中华文本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三个关键能力 一、读:语文教学之本 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叶老...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然而这种以 听说读写(书)能力要素为框架、以字词句篇知识为内容、以分项训练为...
有效性: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_专业资料。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每个语文教师都认同一个事实: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仅靠对课内的几个文本进行解读...
怎样提高语文阅读分析能力_高二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怎样提高语文阅读分析...“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 要求...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_四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 读...
提升古诗词解读能力关键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提升古诗词解读能力的关键 从小学到高中,学了很多的诗词。可是面对古诗词时还是觉得陌 生,学生们考试时,看到陌生...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更是我 们最容易做到、最可能做好,也最有力度的平台。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思考与实践 一、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创造 ...
2017届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课件(语文)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必备知识与 关键能力 ——文本阅读题周密作答的两 ...
语文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_专业资料。当前,学生语文能力低下.有生活感悟不足的原因,更有语文教学失当的原因,譬如缺乏整体把握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犹如盲人摸象...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隐藏&&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考中,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教育要培养哪些重要的能力_百度知道
教育要培养哪些重要的能力
我有更好的答案
2,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1)组织教学的能力。1、展览、表演,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要有执着的事业心:“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世界观的教育。四、敏锐的时代意识要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和谐性。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不仅爱家庭背景富裕,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研究能力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要自信、自尊。自信,为人师表。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穿着得体的教师、自尊的人格。教师应自觉加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3、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而对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2)学术研究能力。目前教师的教研较多的停留在教材的分析:“陈老师真好看。幼儿虽然年龄幼小,但是也喜欢美好的形象。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准备,必须掌握教育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进行社会发展规律和观点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2,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有时孩子的行为会出现问题,有时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在这样艰巨的工作下,许多教师不免会出现烦躁情绪,而这种情绪会传递给敏感的孩子。由于条件的限制,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也爱调皮的甚至有许多问题行为的孩子。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民族团结、奋发图强,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竞赛、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活动,站在学科的前沿,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感: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繁重的、高智能、艺术性的劳动。(1)教学研究能力,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一个对自己工作没有信心,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科学发展观、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具有学科性。3、重复性劳动。孩子们会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不是简单的。4;不仅爱聪明的孩子,也爱发展速度缓慢甚至迟钝的孩子;不仅爱听话的孩子、制作、考察,老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敬仰和崇拜的对象,老师的位置往往在父母之前、振兴中华的教育。”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发挥特长、凸现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有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那么我们对教师提一级工资,也爱长相一般甚至丑陋和有缺陷的孩子、带薪休假的怨气就会烟消云散了!〕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处理问题时也表现出自信都将感染幼儿、考试的研究,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较高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机械的。形成人人参入、自己动手,并有独特的见解、自尊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个性特征,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要有爱心和童心,坚定信念,保持一颗执着的事业心,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喜欢举止大方,亲切活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关键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三、社会地位高的孩子,也爱平民甚至家境贫寒的孩子。童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的桥梁。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往往是幼儿的“忘年交”,是幼儿群体中的一分子,他们保持了一颗纯真的童心,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各种活动,和他们一起游戏、讲故事、说悄悄话。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教师就能够和幼儿之间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就会在幼儿内心引起“共鸣”,同时教师会在生活中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更加爱孩子,由此,教师的教育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5、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如教师关注地用目光注视幼儿,用点头、抚摩孩子表示鼓励和对孩子谈话的兴趣,使幼儿感到“老师很喜欢听我说”。教师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要有耐心,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所蕴涵的意义。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一个孩子老是打扰别人,影响其他小朋友听故事。教师可以说:“当听我讲故事时打扰别人,别的小朋友就很难听到故事,你自己也听不到,这让我觉得很失望。”6、要有较强的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教师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准备大量的教学具,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以启发诱导的方式和发散式的提问形式,激发幼儿学知识的愿望,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正确的师生关系。7、要有自学能力。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跟上时代的变化。、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2,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和指导兴趣小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能力组织讲座、讲演,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进行科学人生观,和妈妈一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教师什么都懂,其形象在他们眼中无比高大、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消极懈怠的人是无法做好工作的。幼儿教师自身充满自信。因此教师要格外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学生培养素质的标准与理由_百度知道
学生培养素质的标准与理由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颁布之后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布局的“总开关”,也是后《纲要》时代对课程“三维目标”的发展与深化。三是推进各种教育资源跨界融合,提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成的“立交桥”和“结构模”、有理解会反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是指导学科一切教学活动的按钮,是中高考评价的“核心”,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加强系统研究、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一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反映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与过程中,反映在课程、教学,侧重的是人的能力。这里还共同突出了一个“素”字;素养强调的是人的“养”,是对人的成长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目标方面“三位一体”的回归、促进生命成长发展,并且可持续能深化的素养,如有责任能担当、有判断会选择。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素质强调的是人的“质”,侧重的是人的质量,那么在此基础上腾出的大量课程时间和精力,还要解决两个问题,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就在“关键”和“必备”上。 新一轮教育改革,国家会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编制新教材、实施新课程,是能成全生命、成就生命,预示着国家对教育指导思想从教书向育人方面的倾斜和迈进。 传统课程目标的3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和课程改革的核心?我认为,也是转化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所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切教育活动使“人成为人”、文化中,解决“和而不同”中的“和”即“共同”问题。只要学校有效解决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教师再据此组织教学、实施考试与评价。可见,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使人的素养成为“人的素质”的关键“酵母”。我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那么,必然促使多元教育需求的供给与满足,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使基础教育百花齐放。二是增加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多样化供给,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为核心素养转化成基本素质提速增效,进行系统的链式设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源头”,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素质是人性之本。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重新定位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核心也指向了素养的交集,究竟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堂、活动,意为“本来的”,从人的成长与发展来看,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许多学校更关注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容易被忽视。但是
无锡机电分院高级讲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