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案例与经验论著是哪个出版社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Apache/1.4.7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小学语文说、写训练新思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教学研究
下载积分:1598
内容提示:小学语文说、写训练新思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教学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5:36: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小学语文说、写训练新思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
官方公共微信京 东 价:
[定价:¥]
PLUS会员专享价
支  持:
搭配赠品:
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个性化备课经验(语文卷)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联系供应商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中说 、写素材的研究》 - 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中说 、写素材的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中说 、写素材的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中说 、写素材的研究》
23:25:37 | By: 16高海波 ]
《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中说 、写素材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但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有些语文教师关于作文教学的一些理念是传统的、落后的,甚至是不科学的。他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味强调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而忽略了其它更本质的东西,作文素材就是常常被忽略的问题之一。忽略了作文素材——作文灵魂的载体,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这种现象必然导致作文教学华而不实,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缺少真情实感。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显然是无从谈起。
&“教孩子写什么”是目前作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多年来潜心研究作文教学,他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验根植于教学实践的沃土,他从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多方面挖掘说写素材,形成套路,自成体系,很好地解决了“教孩子写什么”这一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旨在系统整理于永正老师在说写素材方面的探索成果,并进一步地完善,以便于学习、运用和发展,这对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作文教学能力及自身素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于永正老师用10多年的时间进行“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实验。这项实验的宗旨是:从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服务,把说、写训练寓于现实的(或创设的)言语交际之中,让学生获得有用的言语交际的真本领。这项研究无论在当时,还是在30年后的今天,都是“史无前例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建议。针对以上两点,我把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为: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了解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2、认真研读于永正老师的论著、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系统整理、研究于永正老师说写素材方面的探索成果。
3、树立大语文观,课内外联系,把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成果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树立写作信心,提高写作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案例分析法 &: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加以理论分析、归纳。
2、文献研究法:认真研读于永正老师的论著,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经验。
3、&比较分析法:把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和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的说、写素材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和最有价值的创新之举。
五、课题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8月-9月)
(1)调查教学实际,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
(2)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理论研究和可行性研究。
(二)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6月)
1、2016年10月
编制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2、2016年<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Amso-hansi-font-family:Amso-bidi-font-family:Acolor:#333333;font-size:12.0000mso-font-kerning:0.7年6月
(1)认真学习于永正的论著,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完成读书心得。
(2)完成个人案例、教育故事、教学随笔
(三)总结阶段(2017年7月)
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总结研究情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
六、课题资料准备: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2、《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1月版)
3、《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4、《教学漫记》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5、《于永正“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出版)
阅读全文(8) |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于永正老师事迹介绍
于永正老师在40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委托,辛勤耕耘,开拓进取,成绩卓著。他是江苏省继斯霞、李吉林之后涌现的又一位具有可贵探索精神和鲜明教学个性的特级教师,也是国家教育部在“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第一位名师。
出生日期:
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毕业院校:
徐州师范学校
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
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
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
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
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
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
座右铭:"以人为镜。"--唐太宗
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育理想:和谐发展。
个性特征:幽默开朗、沉着自信、轻松兴奋。
兴趣爱好:京剧、书法、绘画、文学
成功的关键因素:好奇、思考。
艺术教育丰富了于永正的的情感,使他有很强的感受力、想象力,使他颇有灵气。于永正的家乡是"京剧之乡",,故乡的父老乡亲都懂京剧,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极大地影响了于永正,他爱听戏、爱唱戏,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上小学三年级时,于永正师从张敬斋老师学习拉京胡,唱京戏,十几个穷孩子,一人一把京胡,张老师逐个指点。于永正天资聪颖,悟性好,嗓音清亮甜美,张老师特别喜欢他,便耐心地、一字一句地教他,在张老师的栽培下,于永正学会了唱戏拉胡琴,小小年纪,居然在村里唱出了小名堂,村里人都称他是"小梅兰芳"。上中学时,学校里有一批喜欢京剧的老师和同学,大家常聚在一起谈戏,唱戏,有时还到广播室里唱,于永正大嗓小嗓都有,这期间学了不少唱段。半个多世纪以来,于永正一直以戏为伴,以琴为伴,一把刻有"民国三十一年,杨宝忠监制"的京胡和他同庚,是有力的见证。
于永正在语文教学上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艺术教育。正如于永正所说:"每学一段京剧唱腔,每唱一遍哪怕是很熟悉的唱段,都是一次感情上的洗礼,都会增加一次感情上的积淀,京剧使我懂得了爱,懂得了恨。京剧教会了我喜,教会了我怒,教会了我悲,教会了我乐。总之,京剧使我懂得了人世间最重要的一个字--情。感谢张老师教会我唱戏拉胡琴,引我走进艺术殿堂。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而艺术给人带来的想象是无限的……"
于永正为何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不是从小就立志当一个老师呢?很简单,就是因为师范不要钱,不收学费,管饭吃。家里很困难,就选择上了师范。有空就到学校图书室去,凡是鲁迅、、、、叶圣陶。我边看边做摘抄,只抄写感受深的句子和优美语句。从这位名教师身上看到的是平和,是直率,是坦诚。
于永正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搬运小学待了两年,65年调到大马路小学,一待就是18年,76年到83年担任教导主任,83年底调到教研室。有四个习惯一个爱好,四个习惯是:读的习惯、看和听的习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操笔为文的习惯,一个爱好是唱京戏。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孔子、、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等教育家对他影响最大,对他启迪作用大的著作有《教育诗》、《论语》、《给教师的建议》等。他每天报纸必读,订的刊物必读,好书必读,而且恪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古训,读到精彩处必记。于永正还是一位爱思考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叫爱"琢磨。读书看报爱琢磨,备课爱琢磨,上完了课爱琢磨,听别人讲话爱琢磨,听别人上课也爱琢磨,有时真是思得食不甘味,卧不安席。但是,琢磨,出智慧;琢磨,出思想。于永正有操笔为文的习惯,天天记日记,坚持了好多年,每年保存7、8本。从一节课写起,从点滴小事写起。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
于永正最早上出名的是《燕子》,84年区里搞活动,开区研讨会,听课的是区里的老师和全省名校的名教师,当时上课的还有徐善俊、张冠珑等老师,于永正上了《燕子》一课,引起很大轰动。他在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段时,巧妙地将课文与音乐相结合,使学生受到了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双重熏陶。课文最后一段写得很有诗情画意:"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个环节,老师弹奏钢琴,学生和唱《小燕子》之歌,使课文与歌曲相得益彰,学生语言得到发展,感情得到陶冶,取得了完美的教学艺术效果。后来,常州的老师邀请于永正到常州的钟鼓楼小学上课,在这所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里,有100多人来听课。后来又到苏州上了《草》一课,听课的有300多人,《草》是于永正执教的一堂十分经典的课,借助简笔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理解古诗,表现出了高超的教学艺术。于永正把简笔画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学生读读、画画、看看、说说、议议、评评,于永正引导学生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全面启动学生的感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读自悟的语文教学新境界。80年代以后,于永正应邀到各地授课、讲学,深受各地师生的欢迎,反响强烈。凡是听过于永正上课的人都说于永正的课上得真好,设计新颖,具有丰富而充沛的教学情感,教师教得自由,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极好,确有一种艺术的魅力。
1985年,44岁的于永正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此时的于永正已经在教研室工作近两年了,按说,他应该可以休息一下,放松一下了。没想到,他又有了新的决定:一边负责全区的语文教学,一边在带作文实验班。认为,当特级教师不是句号,应该是分号。
要负责全区的语文教学,要下到学校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课。尤其听骨干教师和有困难的教师的课。但是我每周至少一天在鼓楼上课,主要带作文、阅读课。艺术教育能丰富人的情感,使人感受力强,产生灵性,开发想象力。席勒说:最终而言,有道德的人不是国家工具造就的,只有打开艺术之泉,通过艺术之泉的灌溉,才能养育出有道德的人,通过创造和欣赏美好的事物和艺术品,人的情感就会结晶成美好的形式,这一美好的形式对人的行为起规范作用,使之成为一种有道德的行为。事实证明,于永正的辛勤付出得到的是累累硕果,于永正所带的实验班的学生成绩相当优异,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日-16日,教育部在南京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其"五重"教学;2000年5月原江苏省教委基础教育办公室和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在徐州联合召开了"于永正教学经验研讨会",会上集中研究讨论了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概括总结了于永正的"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对于永正教学观的研究达到又一新高度。"五重"教学的提出,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语文教育的一次回归,标志着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成熟和进一步完善。于永正"教无定法"的阅读教学、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对陈旧的教育理念、封闭的教学思想都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他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
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
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第一步:钻研教材。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
第二步: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如我朗读《小稻秧脱险记》,小朋友听了无不手舞足蹈。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备"朗读",一是多读,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包括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二是多听别人朗读,听录音。平时,我特别喜欢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诗歌朗诵,这对提高我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三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努力去做。
如《水上飞机》一课,要求学生用"究竟"造句。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小海鸥决心去问个究竟。"这里"究竟"当"结果"讲,即看个明白,看个结果。但词典里讲,"究竟"还当"追问"讲,"因有疑问,而追问"。如:"这种冰箱究竟省不省电?"我弄明白了之后,心里一亮,便有了底儿了,于是每个不同解释我都造了几个句子,这就取得了指导造句的发言权。但我造句的目的,绝不是让学生抄袭以应付考试,那样做,就把孩子教"死"了。
观点三:要思考教法
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学生"、"备学法"。上边说了,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即使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来了,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人请教一位台湾的教授怎样教语文,该教授说:"跟我读。"这话真是说到根本上了。
观点四:教案一定要写
隐形实际上并不隐形,它指的是在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当然其中包括无形的思考。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显性备课。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记,老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我先写一写,造一造;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想每课都让学生喜欢,所以更多的是"备课于心"和"备课于书"。教案往往只写个过程,更细微的东西在书上。
观点五:讨论与自读尤为重要
钻研教材时,我喜欢和同事讨论。同事间的讨论,特别是上公开课,很有作用,有时会使我豁然开朗。自己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会被别人一句话点破。听别人上课,也有助于对教材的把握,即使上得不成功,但至少帮助你熟悉了教材。
于永正老师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
作为教育部在"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于永正的名师历程始终蕴藏着这样一个主题--爱的智慧。
于永正对学生的爱,随着岁月的增长,已经一点一滴地渗透到了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他在课堂上全无一点师道尊严的架子,十足一个大孩子,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又翩翩起舞。只晓得他京剧唱得好,谁料他还有这个本领?一到孩子们中间,他就和"老顽童"一样,全乱了套了。可是,孩子们偏喜欢他这样把他们带入神奇的语文艺术殿堂。他不仅深谙语文教学的真谛,还洞悉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他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与学生同唱、同跳、同喜、同悲,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好朋友。
为写一篇教学论文。因有一个数据拿不准,9点过后,他来到教研主任家询问。无论教哪一届学生,他都能在很短的时间记住全班每个学生的名字;一说起语文教学方面的事,他随口就能说出课文中的内容。原来,他满脑袋天天都在琢磨语文课该怎么上。为此,他的朋友张庆为他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这也忘那也忘惟上课不忘,下联是:此亦长彼亦长数语文最长。人是在思考中成熟的,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
多年来,在许多语文老师都津津乐道于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这样烦琐的分析时,于永正的课堂却总是用活教材,在字词句段篇上精心构思,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快乐学习。人们常用"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比喻技能上极高的境界。有人说,将于永正比喻为语文教学的"庖丁",绝非言过其实。
有人问于永正:"你当了特级教师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他说:"最大的感受是觉得--我应该是一本写着一个大大的'人'字的教科书。"
在他看来,当学生用稚嫩的小手轻轻翻开语文书的第一页时,也就翻开了"老师"这本书的第一页。所以,他总是要求自己一方面不断为自己写上新的内容,一方面不断修改过去已经写的那一部分。可见,"老师"这本书,多点知识性、趣味性,学生读起来就会有味道。
但是,在于永正看来,一本书光有知识性还不够。中国人更看重的是"道"。所谓"文以载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次班里大扫除,他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劳动;发现学生的桌子下面有纸屑,他总是不声不响地走过去,弯腰捡起来。他时刻从"学"和"身"这两个方面写好自己这本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于永正山雨课堂实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