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撞击美国月球探测器的探测器有哪些

美探测器2009年撞击月球
火箭卫星先后&献身&找水天文迷可用望远镜观奇景
作者:□爱尔(本报专稿)
综合美国广播公司、美联社、《纽约时报》11日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10日公布了一项撞击月球南极的计划,NASA希望通过这一计划成功找到月球存在水的证据,以利未来
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建立长期基地。NASA将在2009年1月用探测器撞击月球南极表面,撞击将产生高达40英里(约64公里)的月球尘埃,人们在地球上就可以借助望远镜观看到这一&撞月奇景&。
&顺风 火箭&催生撞月卫星
NASA副局长霍洛维茨当天在公布计划时说,撞击月球是为了了解月球上有多少资源可以为未来的宇航员登陆项目服务,他把这一项目称为&积极接触月球表面&。位于加利福尼亚中部的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将承担这一项目。
长期以来,NASA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直希望确认月球的土壤中是否存在着可供利用的冰。上世纪90年代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土壤中、尤其是极地附近的陨坑中存在大量的冰。
据报道,NASA本来计划在2008年10月只发射一枚大型探测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用来探测月球表面的细节,为以后的探测器选择可靠着陆地点做准备。去年底,科学家决定采用&德尔塔4号&或&阿特拉斯5号&火箭来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但科学家发现,除了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外,功能强大的火箭还允许再携带另外2000磅(约900公斤)的额外载荷飞往月球。
今年1月10日,NASA向科学家们咨询,这2000磅的额外载荷应该再用来发送一个怎样的卫星?
NASA一共收到了19份方案。4月10日,NASA公布了最后的胜出方案―――让这枚火箭再搭载一个实施&撞月&任务的&月球山观测与感知卫星&,通过分析&撞月&产生的尘埃来探测月球上是否有冰。
1000吨月球物质漫天飞舞
据悉,&月球山观测与感知卫星&重2000磅,将耗资8000万美元。以太空任务的标准来看,这是一个很低的预算。
&月球山观测与感知卫星&将于2008年10月随&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一起升空,并在月球轨道上飞行3个月。2009年1月,当&月球环形山观测与感知卫星&飞过月球南极上空时,卫星顶端重约2吨的一个火箭助推段将在耗尽燃料后被弹射出去,作为一个&撞击器&砸向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环形山地区。
&撞击器&将以每小时约9000公里的速度飞向月球表面,撞出一个直径30米、深4.5米、约有三分之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大坑,并将大约1000吨的尘埃和碎片送上天空。
撞击后,&月球环形山观测与感知卫星&将穿过尘埃,用红外摄像机和分光计对其进行扫描,分析它的组成部分,并将结果发送回地球。
约15分钟之后,当卫星已将所得信息传回地球后,近1吨重的卫星自身也会撞向月球南极。第二次撞击所溅出的物质,将由&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和地面天文设施观测研究。
欲让宇航员喝上&月球水&
NASA&撞击月球&计划负责人丹尼尔?安德鲁斯说:&我们可以直接探测是否有冰存在,我们的探测器可以飞过撞起的尘埃残骸。&
科学家相信,当耗尽燃料的火箭助推段和&月球环形山观测与感知卫星&撞向月球后,月球表面的尘埃会飞到40英里(约64公里)的高空,业余天文爱好者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就能够看到这一&撞月奇景&。
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环形山是目前已知月球上最可能蕴藏冰的地区。NASA认为,如确证月球南极存在水冰,这些冰就可供未来建设半永久性的有人月球基地使用。登月宇航员可以从中获得饮用水,冷冻设备的冷冻液。这些冰甚至还可以分解成制造火箭燃料的氢和氧。
撞月不是第一次撞好有望创历史
1999年,NASA科学家曾试图将一枚退役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撞向月球南极,但那枚探测器的撞月角度不对,根本没有形成撞击坑,让科学家大失所望。如果这次的计划能够实现,那将是NASA第一次成功地完成撞击月球任务。
2005年7月,NASA的&深度撞击&计划曾成功地让一枚撞击器以每小时3.6万公里的速度撞上了&坦普尔&1号彗星,顺利完成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撞击彗星的任务。
/item.htm?id= 博主店铺:/ 以上文章转自网络,请转载时注明出处。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近年来撞击月球的探测器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近年来撞击月球的探测器
  ■1999年 美国“月球勘探者”
  美国宇航局在1998年发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去进一步寻找月球南极地区有水冰存在的证据。遗憾的是,“月球勘探者号”撞击后却没有出现期待中的水汽云,探测设备均没有探测到任何有关水的信息。
  ■2006年 欧洲“智能一号”
  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按预定计划,成功击中月球表面。欧洲航天局发言人表示,“智慧1号”撞击月球后激起大量的“尘埃”,有助于科学家对月球表面的化学成分、月球的起源和演化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008年 印度“月船1号”
  印度于日发射印度首颗月球探测器 “月船1号”,11月12日该探测器成功进入绕月飞行工作轨道,两天后它释放一个用于撞击月球的月球撞击探测器 (MIP),并实现预定的撞击计划。
  ■2009年 “嫦娥一号”
  日16时13分10秒,中国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
  “嫦娥一号”出色地实现了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四大目标,即绘制月球0°到南北纬70°的全月球影像图;测定月球表面多种元素分布及测定其中的矿物;研究月球表面内层土壤的薄厚分布;探测月球环境,了解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嫦娥一号还超额完成南北纬70°到90°南北极位置的全图。
电话:010-美国探测器撞击月球视频专题( 16:33:07)
核心提示:美国探测器撞击月球视频专题。
(本文来源:网易
没有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论坛帖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42050条
评论158411条
评论157091条
评论117681条
评论106438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石家庄日报社2
第04版:国际新闻
&&&&&&&&&&
印度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
环绕月球飞行两年 还将撞击月球表面 稿件来源:&&
  “月船1号”模型
  新华社孟买10月22日电&(记者文&建 廉海东)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2日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发射升空。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称,这是印度的“骄傲”。  按计划,“月船1号”将在今后两年环绕月球,勘察月球表面,绘制三维地理图,为印度实现登月做准备。  “月船1号”发射升空  “月船1号”发射重量1.3吨,造价为39亿卢比(约合8300万美元)。据印度电视台的直播画面,当地时间6时22分,随着“3、2、1”的倒计时,极地卫星运载火箭顺利点火,并在滚滚浓烟中从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直飞蓝天,控制大厅内响起掌声。科学家们有的拍胸脯,有的鼓掌,有的热烈相拥。画面显示,截至目前,一切跟踪数据正常。  此前,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和中国已成功向月球发射探测器。  据“月船1号”项目负责人安纳杜拉伊介绍,“月船1号”升空后将首先在近地点240公里、远地点2.4万公里的椭圆形地球轨道上运行,以获得足够的速度。在脱离地球引力后,“月船1号”将点燃自身动力系统,经过一系列的姿态调整后到达月球引力区,先进入距月球表面1000公里的“捕捉轨道”,再慢慢调整到距月球表面100公里的稳定绕月运行轨道。  当天,印度总理辛格高度评价说:“我们的科学家再次让这个国家骄傲,整个国家向他们致敬。”  负责此次探测任务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马达范·奈尔说:“这是历史性时刻。我们已开始月球之旅。”  奈尔说,一切跟踪数据表现正常,印度希望借此次探月任务“解开月球之谜”。  小探测器计划上演“深度撞月”  按计划,“月船1号”调整到绕月运行轨道后,将通过高精度遥感装置勘察月球表面,绘制月球成分地图和三维地理图,还将完成月球碰撞探测。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前首席助理斯科特·佩斯说,人类虽已登月,却还未利用新近技术为月球绘制详细的“现代地图”,火星地图都比月球地图全面。  他说,采用新技术的“月船1号”将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地图。  “月船1号”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探明稀有同位素氦3在月球上的分布情况。  氦3是可控核聚变原料,可能成为地球未来所需的重要能源,被认为在月球上储量丰富。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即便月球上存在大量氦3,开采难度也很大。  此外,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说,“月船1号”还将释放一颗重约30千克的撞击探测器到月球表面。探测器内仪器将收集其着陆时扬起的“尘土”,展开分析。  印度“登月计划”分3个阶段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003年提出“登月计划”,共分3个阶段实施。  “月船1号”的发射是第一步。接下来,印度准备在2011年实施“月船2号”项目,使一个机器人车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第三步,2025年实现印度宇航员登月。另外,印度还计划2015年将首名宇航员送入太空。  对于“登月计划”,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奈尔充满信心。他本周接受采访时说,印度拥有先进的通信卫星和发射技术,有能力在太空探索方面迅速崛起。  奈尔说,印度之所以现在暂时落后,是因为印度没把重心放到耗资巨大的载人航天工程上。  在印度南部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月船1号”发射升空。  ■新闻分析  月球探测再掀热潮背后  许多人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月球探测竞赛记忆犹新,当时双方都发射了数十个探测器,美国甚至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此后,月球沉寂了多年,并逐渐淡出了人们太空探索的视线。  然而,月球在时隔数十年后又迎来了人类的探测热潮。如果说人类首次探月热潮是伴随着美苏争霸而出现的,那么第二次探月热潮则是随着航天技术大国的突然增多而掀起的。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探月活动的时间表确定在了2008年前后,这也许是巧合,却又与技术实力增长及不甘为人后的心态有着重要关系。  日本在2007年发射“月亮女神”绕月卫星;2007年中国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携有欧美仪器的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也在本月22日升空;欧洲即将实施机器人登月计划,送机器人上月球;美国也要在2009年初设法让探测器两次撞击月球南极以找到月球上有水的证据,并计划在2018年前让宇航员重返月球;而俄罗斯也将于2009年启动自己的探月计划,力争此后几年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并实现该国首次载人环月飞行等。此外,美国已与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探月活动。  月球开发可以加强各国间的工业联系,使相关的高科技通过工业生产很快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拉动经济很有利,同时也会影响到政治方面。这是开发月球热潮的主要动力。此外,开展月球探测将会促进一个国家的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天气与空间环境科学等的创新和发展,这些学科的进展又将带动更多的基础学科交叉、渗透与共同发展。正如载人航天一样,它是大国技术实力的象征,同时探月过程也会给当事国带来享之不尽的技术成果。  事实上,月球的物理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地球也有重要影响,加之它资源丰富,这都是它一直吸引人类前往的重要原因。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人类在探月活动中发现月球上可能有水存在的迹象,这些发现重新引发了人类对月球探测的兴趣,也促使形成了新一轮的探月热潮。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新闻背景  探月仪器一半来自国外  据印度媒体报道,“月船1号”月球探测器以轻盈为特点,发射重量约1.3吨,比日本发射的“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和中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都要轻,且燃料占了探测器重量的约一半。  探测器造价约8300万美元,设计寿命为2年,它将在距离月球表面约100公里的轨道上工作,利用携带的各种仪器收集月球地理结构、化学构成及矿藏等数据,科学家还将根据收集到的月球地理数据绘制高精度的三维月球地图。  “月船1号”上面将携带11台探月仪器。其中,一台名为月球撞击探测器的无人探测装置最为重要。据报道,月球撞击探测器约30千克重,由印度自行研制,它就像帽子一样装在“月船1号”的顶部。为印证印度探测器与月球的初次接触,探测器上还有一面印度国旗。  “月船1号”项目的负责人安纳杜拉伊对媒体介绍说,在“月船1号”进入绕月轨道后,月球撞击探测器将以每秒75米的速度从“月船1号”上弹出,向月球表面撞去。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探测器将会不断对月球进行拍摄,这些拍摄数据有助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未来选择月球车的着陆位置。  印度舆论认为,“月船1号”的发射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提升印度的国家实力。不过,此次发射工作背后依然能看到西方的影子。其携带的11台探月仪器中,3台由欧洲航天局提供,两台由美国提供,还有一台来自保加利亚。  据欧洲航天局提供的信息,该机构提供的3台探月仪器分别是CIXS-2X射线光谱仪、SARA次千伏原子反射分析仪以及SIR-2近红外线光谱仪。欧航局还为探测器上的高能X射线测绘照相机提供硬件。  此外,美国航天局提供的两台仪器分别是用于探测月球极地冰质沉积的微型合成孔径雷达和用于探测月球资源的矿物测绘仪。  (新华社孟买10月22日电)  数字记录印度探月  ——第3个。“月船1号”发射成功标志着印度成为继中国和日本之后第3个向绕月轨道发射探测器的亚洲国家。2007年9月,日本“月亮女神”绕月卫星发射升空;同年10月,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奔向月球。  ——4年。将近1000名科学家为“月船1号”项目筹备了4年时间。  ——第6个。1980年7月,印度首次从本国发射场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从而成为世界上第6个具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11件。“月船1号”携带11件探月仪器,将对月球表面的化学、矿物、地形和重力场展开探测研究,寻找月球表面稀有元素以及有机物。其中,5件由印度研制,两件由美国提供,其余4件分别来自德国、英国、瑞典和保加利亚。  ——16颗。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印度迄今拥有至少16颗绕地卫星,承担着无线电通信、电视转播和天气预报等任务。  ——45年。印度1963年启动太空计划,研发卫星和运载火箭,以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时隔45年后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  ——8300万。“月船1号”造价39亿卢比(约合8300万美元)。  (新华社孟买10月22日电)&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嫦娥3号月球探测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