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美团众包抢单神器怎么抢单20件,为什么学习升级不了啊

重磅:京东到家O2O体验报告(升级版) - 推酷
重磅:京东到家O2O体验报告(升级版)
六月中旬我写了一篇《京东到家:京东O2O体验报告》,通过个人8次下单的经历,对这款产品进行了初步的评测。时隔一个多月,随着上门次数的增多(一共56次),我对京东到家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真实情况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
看了文章你会了解
1、京东到家在这一个月里有哪些变化
2、线上线下还存在哪些问题
3、目前京东到家的配送在一个什么样水平
4、哪些因素会对配送速度造成影响,天气?商店距离远近?配送员?
5、下雨天商品会被特别保护吗
6、送来的生鲜质量怎么样,分量如何算,价格和实体店一样吗
7、京东到家的“超市”究竟有什么特别
8、京东到家目前能否代替你家周边的菜场、水果店
9、未来取消优惠补贴后,京东到家的吸引力还有多大
1、本文写的仅是上海我所在区域的情况,其他城市、区域未必一样。
2、本文关注点还是在“超市”部分,“外卖”、“鲜花”和“上门服务”我没试过,不予评论。
3、我并不是为了评测这款产品才下的单(至少不完全是),一方面确实对生鲜有高频的需求,另一方面6月优惠力度比较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简单地说,算是理性消费。
数据统计说明:
1、时间范围:六月上旬到7月中旬
2、表格里的次数主要是指上门次数(上门一次可能包含2到3单,如第3、8、10、25、28、32、39、40、43、48次),之所以不以下单次数来统计是因为这会导致很多重复计算,在样本总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会影响后面数据分析的客观性。
3、表格中“下单时间”和“收到短信”都是准确时间(APP上,手机上都有记录),“送达时间”是人工记录,误差在1分钟内(第18次和第33次当时没注意时间,但过后马上回忆,误差在15分钟内)。
4、数据由我进行整理分析,但并非都由我记录,我父母在其中承担了很多工作(包括记录上门时间、天气状况、商品包装质量、配送员是否穿制服、签单等等),向他们表示感谢。
特殊情况说明:
第3次:商品还没送到,但订单状态显示“已送达”
第5、6次:商店放出的量超出了库存,导致配送员没货可送(最终一单花了近6小时,另一单甚至超过了1天才送到家)
第7次:订单状态显示还未配送,但商品已经送到了
第10次:商品还没送到,但订单状态显示“已送达”;送到时水果已淋湿
第12次:商品(蔬菜)放在蓝色的保温盒里,送到后配送员才从保温盒里取出商品(配送带保温盒的情况只有这次和第18次)。
第13次:配送员一开始拒收钱,事后又打电话问我要(这事真的挺奇怪的:上门时,我付他钱他坚持不要;我让他看手上的小票确认一下,他看后还是说不要)。后来有一次正好也是他配送,就把钱给他了。
第15、16次:这两次送货延误了,配送员自己的解释是当天他们要开会。
第17次:尽管送到时商品(蔬菜)是放在保温盒里,但冬瓜不新鲜。
第20次:送来的刀豆不新鲜
第21到25次以及第27次:收到配送短信都是在商品送达之后,(这几次均在“626宅购节”期间下单,面对峰值情况,后台系统显然出了问题)。
第21、22次:当天下雨,送到时袋子和里面的商品都是湿漉漉的
第26次:发生了漏单的情况(6月26日早上下的单,最终到了6月27下午商品才送到。我期间5次询问客服,都被告知要耐心等待,会尽快配送。但实际情况是什么?配送小哥说是客服刚才打电话给他,让他到店里的电脑上查,才发现有这单,而他们的APP上根本看不到)
第32次:第一次在晚上下单,实测确实等同于第二天九点下单。
第36次:第一次看到商品装在“京东到家”自己的袋子里,之前都是“京东商城”的袋子
第38次:当天9:33下单,买了5种蔬菜,店铺10:18打来电话说白菜没了,周边也没法调货。如果你同意就换娃娃菜,不同意可以取消订单。我同意。最后送来的辣椒不太新鲜
第47次:当天大雨,袋子里的商品(蔬菜)很湿
第48次:短信上显示额配送员是A,但实际上门的是B。
第49次:当天大雨,送到时商品(水果)很湿。我买了两种,送到时少了一种,据他解释是目前没货了,等到货了会再送一次。(第一次上门是11:29,在下单后2小时内,第二次上门是当天17:30)
第52次:配送短信很早就收到了,但商品迟迟未送到。最后据配送员自己的解释是:单子抢得太多了。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问题
1、 延误比例偏高 :一共56次上门,有19次配送延误,占33.9%(具体我后面还会详细分析)。有的是商家的原因(缺货,如第49次),有的配送员自身原因(单抢得太多,如第52次),有的是制度的原因(解释居然是要开会,如第15、16次),当然也有天气的原因(台风下雨)。
2、 线上线下信息不同步 :APP有该商品,可以下单,但实际上商品缺货,导致配送员无货可送。这个在报告1中已有相关论述,但之后情况并没有改善,光我个人遇到的就有4次(第5、6次/第38次/第49次)。这四次虽然都由缺货引起,但表现方式各不一样:两次是拖着不送货也不通知(等货到了再送)、一次是上门前先跟你电话协商解决办法、一次是先送部分货过来(缺少的二次再送)。
3、 商品保护不够 :一共14次下雨天上门,有7次袋子都是湿的(第28次,袋子不光湿,而且很脏)。里面商品,有些自己带包装的还好,有些蔬菜水果直接露在外面,拿到手上湿漉漉的。
4、 产品质量问题 :这个主要发生在极个别蔬菜上,有3次(第17、20、38次),没有到很离谱的程度,但至少我去菜场是不会买回家的。
5、 系统漏单问题 :这种情况就发生过一次(第26次),配送员说他们的APP上根本看不到有这单,所以也没法配送。最后我5次联系客服,客服让配送员到店里查,才发现这单。
6、 品牌形象不统一 :配送员有的穿制服(全职),有的穿便服(兼职);有的签单,有的不签;塑料袋有的是“京东到家”,有的是“京东商城”。到目前为止,情况依然是这样。
7、 配送短信后置 :商品送到后,才收到商品开始配送的短信。第7次、第21到25次、第27次,一共7次发生这种情况(后6次均是发生在6.26-6.28宅购节期间,可能是系统高峰时故障)
8、 私改订单状态 :第3次、第10次,商品还未送到,但订单状态却显示“已送达”。这个问题我在报告1中已提到,后来又发生过一次(不是同一个人)。但六月中旬以后,这种情况再没出现过。(很不巧的是,写文章期间又发生了一次)
9、 抢和送非一人 :抢单的和送单的不是一个人,这种情况也只发生过一次(第48次),短信上显示是两个人分别送货,但实际只来了一个人把两单都送了。
10、 配送员拒收钱 :这个我就碰到一次(第13次),估计以后也不会再碰到了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些问题,以下我将从配送效果、配送人员、商品属性三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配送效果(是否按时、速度如何)
目前配送效果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根据我个人的数据统计,京东到家的准点达到率(从下单到上门在2小时内)是66.1%(37/56),如果把时间放宽到3小时,这个概率可以提升至85.7%(48/56)。除去极端数据(配送时间超过3小时),京东到家的平均速度83.1分钟(3989/48),也就是1小时23分钟左右,最快的一次,下单到上门只需14分钟。
有8次非正常情况(漏单、缺货等原因导致配送时间在3小时以上),其中有6次最终当天送达,有2次第二天才送达(分别花了24小时38分钟和30小时3分钟)。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延误?
19次延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1、商家缺货;2、系统漏单;3、配送员自身。
前两个原因虽然一共只发生4次,占总延误次数(19次)的21.1%,但造成的延误有3625分钟,占到了总延误时间(4913分钟)的73.8%。(注,延误时间是指超过120分钟的部分)。配送员自身原因导致的延误虽然有15次,但有12次都在3小时以内,基本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只有一次我觉得实在说不过去,就是第52次(09:27下的单,10:59就收到开始配送的短信,但直到19:14才最终送到,总共花了9小时47分钟),原因据他自己说是“单子抢太多了”。“抢太多”是什么意思,就是剥夺了别人正常抢单的权利,也剥夺了我按时收到商品的权利,这有违职业操守。10:59他已经拿到了商品,按3公里的行车距离来算,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花9个小时才能送到(我猜他可能是觉得反正已经晚了,没收益了,索性就拖到最后再送)。可能有人会说,也许人家是第一次抢单,没经验。但根据我后来的数据统计,发现第14次也是他配送的(当时迟到了半小时),也就是说他根本不是新手,对这次延误,难辞其咎。
下雨对配送效果影响大吗
雨天上门次数及所用时长:
从延误率来看,7个下雨天,其中有5天发生了延误的情况,概率超过了7成。14次上门有7次延误,概率也有50%。而非下雨天延误的概率是28.6%(12/42)。
从平均时间来看,除去极端值(超过3小时),下雨天的平均配送时间是89.9分钟(1079/12),而非下雨天则是78.6分钟(2910/37),差别不大。
简单地说,如果不发生意外,下雨对配送速度的影响有,但是有限。但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京东到家在下雨天时常会发生意外,尽管这种意外不一定是由下雨造成的。
商店距离远近对配送效果影响大吗
各商店距离远近对配送速度的影响:
1、商店根据距离的远近分为了3公里组、2公里组、1公里组
2、商店E只买过1次,数据参考价值不大,未录入
3、表格中距离不是指商店到家的直线距离,而是根据百度地图得出的行车距离
4、平均用时的计算只采用在3小时内的数据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1、“1公里组”和“2公里组”在平均用时上差了1个小时;而“2公里组”和“3公里组”平均用时差不多
2、同样是处在“3公里组”的商店A和D,平均用时却差了40分钟。
3、所有的店,“平均用时”都是“最快用时”的2到3倍
以上这些现象,我想都在说明一件事情:配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商店距离的远近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因素。
理想状态下(也就是客户一下单,马上有配送员接单去商店取货,然后以最短的路线送到客户家里),1小时内送达是没问题的,表中最快用时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现实不是理想状态,你下单后不一定有人马上接单,即使马上接单,也不一定马上取货,即使马上取货也不一定马上送,即使送也不太可能直奔你那儿(沿途还要送好几家)。所以,多一公里,表面上看只是路线上长了一段而已,其实里面暗含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不同配送员对配送效果的影响大吗
根据我的统计,56次上门一共由34人完成,最多的一个人上门5次。
上门次数与人数统计表:
1、“配送员是谁”和延误有关系吗?
a).“上门2次”一共五个人,其中有两个人配送两次都延误,而另外三个人全部按时送达。
b).“上门4次”“上门5次”一共四个人,其中三个人每次都按时送达,但另一个上门4次延误3次。
c).总共19次延误只发生在13个人身上,其中有11次集中在5个人身上(4个人延误两次,1人3次)。
数据显示,两者确实是有关系的。如果一个配送员过往有一次延误记录(很可能说明他对时间、距离的概念有偏差,或对自我认知有点问题),那么下次他很可能还是会延误。
2、“配送员是谁”和配送速度有关系吗?
在同一家店买东西,不同配送员的表现:
注:表格中的配送员至少在该家店配送过2次
光从数据上看,配送员B2比B1平均用时多了90分钟,F2比F1多了64.5分钟,似乎都证明了“配送员是谁”和配送速度有一定关系。但这里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假如你是一个京东众包物流的配送员,在现有的规则下(1自主抢单2按单计费3两小时内),你会怎么做?你是会追求绝对速度(每一单都最快),还是平均速度(固定时间内送的单数)?你是会追求顾客的极致体验(速度最快),还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单数最多)?一般来说,我想你会选择后者。
所以,某个配送员的配送用时,在大部分情况下反映的是平台上配送员集体博弈的结果,而不是个人习惯。下次情况一变,只要的他的目标不变(单数最大化),他的表现可能截然不同(表格中较大的标准差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想通过一个人过往的记录来判断他这次的上门时间(我指的是平均用时在2小时内的配送员,超过2小时的是另外一回事),我觉得不靠谱。
我就把了解到的说一下,主要是基于我的观察以及和配送员聊天获得的,真实性我不敢完全保证。
人员构成:分为全职的配送员(穿制服)和兼职配送员(穿便服),穿制服的配送员我是六月下旬才第一次看到。根据目前观察,还是全职的配送员更多一些,但兼职配送的也越来越多。
人员装备:六月中旬的时候,我问过一个兼职配送员,据他说装备(助动车等)都是自己的;全职的情况我不清楚。
配送流程:手机抢单→到店取货→扫收据上的条码正式开始配送(这时,你会收到开始配送的短信)→送到后客户签单(关于客户签单我要多提一句,这个几乎是随机的,全职兼职,在线付货到付,签或不签都有可能,至少我没发现其中的规则)
配送时间:基本上是按APP上店铺的服务时间来,但也有兼职配送员跟我反映,有时候即使超过配送时间,只要他顺路还是会送。如果是全职的,基本上晚上5点就会下班。
配送地点:好几个配送员都跟我说办公楼比住宅多,工作日比周末多。(可能暗示了京东到家目前的使用人群)
服务意识:遇到商品缺货,有的配送员会预先打电话的和你协商,有的则是上门后再通知你相关情况。如果送得晚了,有的上门时会跟你打声招呼,有的则什么都不解释。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
商品包装:
7月2日前商品都是装在“京东商城”的塑料袋里,之后出现了“京东到家”专属的塑料袋,目前两种塑料袋都在用。根据我的数据统计,商店D、G还在延用“商城”的塑料袋,商店A、B、C部分使用了“到家”的塑料袋,商店F是自己品牌的塑料袋和“商城”的塑料袋混着用。也有几次买蔬菜直接是透明塑料袋上门。简单地说,就是一会儿红、一会儿绿,有时还有彩蛋。
备注:“商城”和“到家”塑料袋不光是LOGO颜色上的差别,它们的拎环的设计完全不同。“到家”拎环可以打结,下雨天能防止水流进去,而“商城”不行。另外,在商店G购买冷冻食品时,塑料袋会有封口。
“超市”合作的基本都是品牌连锁店,质量上到目前为止还是令人满意的。有蔬菜送来时不新鲜,但这是极个别的情况(第17、20、38次,除了第17次的冬瓜确实有问题外,另两次只是不那么好)。
在京东到家上买生鲜,和到菜场里买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京东上必须提前约定好一个份量,而菜场里则是称多少算多少。这里面就产生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就是有些蔬菜水果的份量是没法提前准确约定的。举个例子,你买毛豆,约定500克是做得到的;但是你买大排,500克(或者“约500克”)能称的准吗,可能加一块多了50克,不加又缺了50克。京东到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看一下我手头的数据(部分):
客观说,没法解决,多或者少的情况都有(事实上这也很难避免),但总体看还是公平的。如果你是较真的人,那我建议你还是去菜场水果店,现称现买。
我没有系统研究过,但有时候路过实体店会进去看看。我发现:
1、同品牌,线上和线下价格基本是一致的,有的商家线上价格更低点。考虑到满39就能免运费送货上门,在线购买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2、同品类,譬如蔬菜水果,APP上的品牌连锁店卖的比小区(办公楼)周边菜场水果店贵得多,有的价格能差到2-3倍。(这里更多是在说选择空间小,而不是价格高)
一般商品(非京东到家促销商品):
“京东到家”近期优惠活动还是挺多的,如果是“限时热销”“劲爆促销”的商品,又便宜、又能送货上门,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京东到家的“超市”究竟有什么特别?
简单地说,我认为有3点。
1、 店就在你周边 :在线购物有很多渠道,并非一定要用京东到家。但京东到家上的店就在你身边,买东西,特别是生鲜食品,好像更放心一点。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因为目前APP上大部分的店你过去从来没买过东西,平时也很少路过(3公里还是有点距离的)。
2、 选择余地更广 :选择有两个层面,一是商品的选择,生活半径被扩展到3公里,能买到的东西更多;二是出不出门的选择,有些原先必然要出门购买的商品,现在至少可以选择是出门去买,还是让人送过来。
3、 买东西更方便 :方便不光是可以“快速送货上门”,也包括下单。事实上,有些店原先也有外送服务,但要打电话沟通,现在APP上操作更简便(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京东到家目前是否能代替你去菜场或水果店?
目前来看还不能,主要有3个原因
1、 价格贵 :以蔬菜来说,如果不是“限时热销”的商品,价格普遍偏贵,有的甚至比周边的菜场贵一倍(但品质相差无几)。加上总价不足39元还要有6元运费,真的不划算。
2、 品类缺 :大部分家庭不是素食主义者,除了蔬菜肯定还要买鱼肉。目前平台上虽有一家连锁店提供水产肉食,但丰富度和菜场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3、 品种少 :以水果来说,整个平台上就一家店,品种有限且定位偏高。除了促销商品,很难说服我在上面买别的东西。
因为品类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我还是要去菜场一次,可既然去了菜场,我为什么还要在你上面买高价的蔬菜呢?作为补充,我认为京东到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特别是近期优惠力度比较大),但想完全依靠它来解决每天买菜的问题,目前还做不到。
补贴期过后,京东到家的吸引力还有多大
吸引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价格、选择性、便利性。
价格:线上线下基本是一致的,只是线上有一个运费的门槛(不算太高)。如果你原本在线下就有这些品牌连锁店的消费习惯,未来即使没有补贴,该买的你还是会买。
选择性:商家由京东筛选,能提供的品类其实蛮多的,但价格只有一种档位(清一色品牌连锁店)。在一些大的品类上(蔬菜、水果),如果你愿意到菜场、水果店跑跑腿,显然能买到质量差不多,但价格更便宜的商品,并且可选的品种也会多很多。像这类商品如果未来没补贴,肯定会流失一部分客户。
便利性:如果你更看重的是“2小时送货上门”的便利服务,而不是价格,那显然京东到家未来还是会对你产生吸引力,无论是否有优惠补贴。
给消费者的建议
1、现阶段别对“2小时内送达”别有太高的期望,因为根据我的数据统计,准点的概率连7成都不到。但也别太失望,因为统计还显示,即使晚一点,基本上3小时内还是能送达的。
2、你能完成下单,并不一定代表该商品就会送到你家。实际已经发生了多次下单后配送员/客服打电话通知我没货(也没法临时调货)的情况。结果就是整单都要取消(不光缺货商品送不过来,你买的别的东西也不送了),会很麻烦。
3、平时买一下我是推荐的(目前京东到家还在推广期,优惠商品不少,很多还能免运费送上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真有急事我建议你还是出门跑跑腿,因为目前京东到家真没到“可靠”的程度。
给京东到家的建议
1、 加强商品保护 :下雨天为了保证配送的商品不被雨水淋湿,最好取货后就放进一个箱子里,到客户家才取出。如果做不到,至少塑料袋拎环处打个结,这样也有一定的防水效果(袋子会湿,但商品不会)。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下雨天送来的商品(特别是商品本身没额外包装的蔬菜水果),袋子和里面的东西都是湿的。你可能会说蔬菜反正要洗,水果也有表皮,淋点雨有什么关系。但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观感触感不舒服,最终是会造成口感差异的。
2、 做好信息同步 :报告1中其实已经提到了线上线下信息不同步的问题,我当时以为是活动期间面临订单峰值才发生的意外,属于个案。但这一个多月以来,我又多次遇到了这个问题(下了单,付了钱,过一个小时接到电话,告诉你没货,让你取消订单),而且发生在4家不同的店身上(有的店发生不止一次),这就说明京东和商家间的信息同步确实存在问题,而且问题普遍存在。技术上怎么解决我不懂,但务必尽早完善,防微杜渐。
截止发稿时,线上线下信息不同步的问题愈演愈烈,7天里4次发生了“下单支付后,被电话告知商品缺货”的情况。请问京东到家,这样真的好吗?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第三方登录
为京东兼职送一天快递是怎样一种体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致上,你不会想送的
从买个东西等上半周,到隔日送达,再到当天送货甚至一小时上门,电商的送货速度在过去几年里快了不只一倍。
与此同时,送货成本也日渐涨高,曾经主流的满 39 元免运费已经消失,亚马逊已经变成 99 元,京东也在今年上调到 79 元。送货到便利店也是为了降低成本。今年 3 月,刘强东博鳌亚洲论坛上接受采访时宣称,京东将利用空闲人力配送快递,包括广场舞大妈。
抛开噱头“广场舞大妈”,京东想做的和 Uber、滴滴差不多,利用手机应用分发订单,用报酬吸引人抢单送货。这项服务被京东称为京东众包。上周,京东旗下的一小时送货服务京东到家正式在北京招募参与者。5 月 21 日,《好奇心日报》的记者也申请加入了京东众包,作为一名快递员体验了整个流程。
要想加入众包,还得通过培训
由于在正式上岗接单前,每个参与者需要进行一次京东到家的线下培训。于是,我通过微信预约页面申请了 5 月 20 日下午的那一场。
下午 2 点钟,我和其他众包参与者陆续到达位于大兴区朝林广场的京东办公地点。不一会儿,工作人员便出现,将我们领上了楼。
所有人在由一个会议厅“改造”的培训室就坐后,便被要求先扫码安装京东的相关应用。因为京东众包的专用应用仅支持 Android 4.0 版本以上的手机,个别使用 iPhone 的参与者没法测试。而在接下来的注册和绑定账号的环节,也并不轻松。由于涉及到网银、京东钱包等多个账号的绑定,部分参与者在此就频频受挫。这个环节后总共大约花费了 40 多分钟的时间,差不多是整个培训时间的一半。
好在今天到场的参与者并不多,只有 20 人。而且除了一名 30 多岁的女性和一名大爷外,其余都是青壮年男性,其中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时间较自由宽裕的在职人员,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广场舞大妈。所以现场仅靠两名培训人员还算顾得过来。如果按照京东到家对外宣称的已有 2000 多人报名加入,此前的培训的工作量想必相当之大。
出于好奇,我为此询问了一名京东到家的工作人员。根据他的说法,事实上,这 2000 多人基本都是京东员工和全职快递员。除此之外,在我次日的配送过程中,看到与京东到家合作的超市员工的手机上,也装有可以抢单配送的应用。
待大部分人的应用注册和绑定操作完成,我们便开始接受培训。所谓京东众包,和外界所理解的“兼职快递”的概念差不多,其核心在于通过京东的手机客户端向社会闲置的人力提供零碎的快递任务,以及完成报酬的发放。也因此,这个培训更多的是在围绕手机客户端的使用,来讲解京东众包的流程。
不过大家更关心的则是每单的收益和对参与者的要求。培训人员表示,众包快递员每单的收入为 &6 元钱,比专职快递员还多 1 元。考虑到众包快递员不仅没有底薪,还需要自行配备交通工具,这和 Uber 、滴滴专车的司机倒是非常相似。
讲解中,京东到家避免刷单的方式显得有些苛刻。为防止快递员自己抢自己下的单,然后拒收来骗取配送费。当货物被买家拒收,众包参与者将无法获得配送费用。不仅如此,如果商家也不同意退货,配送员还要承担货品的费用。京东到家的工作人员解释,这种概率非常小,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小时内及时拨打客服电话即可(超时则后果自负)。
如果不选择拒收,只是想赚上一单配送费呢?另一名京东员工的透露,一些全职快递员就尝试过刷单。但由于订单是在线公开的,附近使用客户端的人都能看到,所以成功抢到未必是下单者本人。尽管京东对刷单者没有处罚措施,不过听上去刷单这种事还是需要操作者眼明手快才行。
整个培训倒是相当轻松,基本上都是在观看视频讲解。至于考核,那就更简单不过,20 道选择题主要涉及配送的细节规范。因为对考核的过程中管理的并不严格,碰到不确定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后,到很容易就能拿到 100 分( 70 分为合格)。而之后的信息登记也并不复杂,只需要在一个网页上填入个人基本信息和配送能力,并交一份身份证复印件即可。
京东到家给参与者设置的唯一实质性的门槛是:众包快递员不仅需要在线支付 300 元的押金,这笔款项将冻结在个人在京东众包账户内;此外,还需要根据要配送的货物的价格,在自己的京东钱包应用中充值等额的担保金。
每次取货,京东到家就会将对应的货物金额冻结。这样当买家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而把钱交给众包快递员后,即便出了差错,京东也可以用冻结款和商家结算。众包快递员也不必每天把收到的流水账,和商家一单单核对。
也就是说,如果哪天我要去配送个 iPhone 6 什么的,就得按照商家的标价,在应用中存入数千元作抵押。当然,目前京东到家还是以食品和日用品为主,并不涉及贵重物品的配送。由于我未来只会接少量的生鲜和外卖的订单,便充入了 100 元钱。
一切结束后,当我询问详细的书面教程,培训人员却表明暂时不能提供。出现问题时,我们只能电话咨询客服,或在手机客户端中查看一个粗糙的网页版的指南。而这里面对于京东的责任义务和对众包人员的违约处罚等部分都未有涉及,更不要说明确的协议条款了。
通过考核的当晚,我收到了京东到家权限开通的通知,此时,我已经可以通过京东众包的手机应用来查看配送任务了。介于晚上 7、8 点商家们已经不再接单,于是我准备第二天一早再来试试。
&一个应用,想要解决快递众包的难题
作为整个配送流程的核心,京东众包的应用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首先它是众包快递员获取订单的唯一渠道。根据我手机所定位的位置,5 公里范围内京东到家的商家只要有待配送的订单,它们都会显示在“我要抢单”的列表中。和滴滴打车的司机在手机上抢单差不多,配送人员也需要结合配送剩余时间,和配送的距离来选择订单。按京东到家的规定,每单必须要在 120 分钟内送达到买家手中,如果超时完成,配送人员将无法获得配送费用。
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于,待抢订单的排列并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手动选择的按钮,让订单按取送货距离或配送剩余时间排序。也就是说,我只能不断滑动屏幕,并逐一考虑每一个订单的配送的路线后,才能决定抢哪一单。如果又对线路不那么熟悉,又想一次送多件货物,找合适的订单都是件费神又费时的事情。
至于一些报道中说京东众包可以“顺路捎带,随手赚钱”,实际体验后我觉得要做到真的挺难。毕竟京东众包还处在一个早期的阶段,要想像 Uber 那样能智能分配订单,恐怕还需要积累更多的数据才行。
如果不小心抢错订单的情况,或者发现这一单并不合适,也是可以后悔的。只要在 5 分钟内点击“取消抢单”即可。
其次,抢单后,取货的流程也是通过这个应用来完成。只有抢下这一订单者,才能在商家那里成功扫描小票的条形码,并当场展示和取货。没有扫码的人,则不允许在商家处提取货物。这样就能保证每个订单只有唯一的配送人员,以防止在商家出货中出现差错。
尽管抢单后,应用中会提供导航服务,不过功能已被严重简化。所谓的导航,只是在腾讯地图上显示了使用者和商家、买家的位置。在这个地图上进行拖动和放大操作都很吃力,放大后地图上的细节也严重缺失,甚至根本不能进行线路导航。
如果你想做个高效的京东快递员,还是自己在百度或者高德输入位置导航比较靠谱。
最后,买家成功签收后,我需要在每笔订单的详情页,点击“妥投”按钮,便表明这单完成。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拿到属于我的配送费用。
京东到家与众包快递员的结算方式采用 T+2 的模式,也就是当日的收入要到 2 天后才能发放到个人的京东钱包中。但这个制度要等到 6 月才能实施,所以此前的收入只能到 6 月才能结算。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到家还在这个应用中加入了社会化推广的元素。现有的众包快递员可以通过分享专属的报名页面或代码,邀请好友加入众包团队,也获取分成。
不过,别把这当成 Uber 式每单数十元的优惠。被邀请人仍然需要到培训点完成培训和考核。而其每完成一单,邀请人仅能获得 0.1 元的收益,而且还有 30 元的封顶。
没法抢的第一单
次日早上八点多,我便打开应用,想要看看附近有没有适合的任务,准备抢上一单。令人不解的是,手机上仅列出了一个配送订单,而且其显示我离商家有 4.3 公里,而商家离消费者的距离竟达 14.4 &公里。总共 18.3 公里 !
如此长距离的订单,其剩余配送时间却显示为 0 分钟。显然这是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一段时间后,这个订单在屏幕上消失。电话联系京东的工作人员后,对方表示,如果没有众包人员参与抢单,全职的配送人员也会在最后的 30 分钟内负责兜底工作,保证在 2 小时里完成配送任务。对于我所碰到的情况,他只是建议我不要去抢此类问题订单,但其原因并未得到解释。此后,这类订单依然频繁显示在我的抢单列表中。
直到上午 9 点多,大量的订单才开始出现。列表中大部分商家都离我较远,只有这家位于朝阳路上的卜蜂莲花超市,距离我 2.1 公里。
到达超市后,因为对这里并不熟悉,京东也没有提示,我根本不知道在哪提货。当我电话联系卖场的工作人员后,对方表示,既然我是京东的人,就该自己向京东方面报到。原来她将我当成了京东新来上班的员工。
逛了一圈后,我终于找到京东驻卖场的负责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也不知道有众包快递员这回事。在一旁电话咨询后,他终于让我成功扫描了订单的二维码,并交付了一袋要配送的小西红柿。
尽管我本能地想按要求检查下它们的新鲜度,由于这些促销品已被统一包装好并封口,所以只好作罢。京东到家也有表示生鲜瓜果等,对保管条件有所要求的货品,要统一放入其提供的保温箱中。但因目前我并没有领取到,只好将这些小西红柿拎在手上直接取走。
背后那位负责人则向快递员们笑道:“你们不赶紧抢单,以后单子都要被别人抢走了!”
此后,我了解到,在众包模式之前,快递员都是按区域进行分配订单。这对京东的配送人员也是件新鲜事。
一番周折后,我终于一边问路,一边查看多个地图导航到达了 2.1 公里外的十里堡北里。但找零的问题又让我犯了难。尽管我出行前自备了零钱,但 1 元的订单,面对一张 50 元大钞还是找不开。因为是老人儿女下的单,所以他并不会移动转账,我只好等着他从别处寻找零钱。
这一单,就已花费了我近 2 个小时的时间。更尴尬的是,离开后我才意识到尽管手机上显示的应付款为 1 元,但小票上却注明应收款为 0 元,两边并不一致。
于是我拨打京东众包的 400 电话,可惜却长时间占线。最终,我了解到由于买方已在线支付过这 1 元钱,所以这实际上是误收。我又跑了回去,将货款退还。
我选择了离我仅 600 米的卜蜂莲花石佛营店。到达超市后,负责该店的京东配送人员却表示,货品已经被人领走了,提货人正是该超市的一名员工。
我了解到,她只是把东西顺路捎带给熟人。这一订单最终也没有出什么差错。不过,非该件的配送人员却能提走货品,这让我十分好奇,至于问题出在超市方,还是京东到家,我也无法查清。
不过这么一来,我倒是省了不少力。
午饭后,我回到《好奇心日报》办公室。不断滑动屏幕寻找下一个合适的任务时,我一不小心点到了抢单按钮,订单剩余时间却仅为 70 分钟。 好在距离仅为 1.7 公里,我便没有取消订单,而是前往了这家位于永安里的幸福超市。
在超市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好不容易找到了这家超市为京东到家安排的工作区。一个小小的楼道内,5 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大批将要发出的货物。听说我是众包快递员,他们倒是一点也不惊讶。“之前有过‘兼职’来做过(快递员)”其中一人对我说,“难道你不知道来之前要打电话给商家吗?”此时的他显得有些不满,原因则是他们原有的分拣机制被打乱。
为了提高派件的效率,快递员之间会将不同区域的货物分开摆放。众包快递员的出现,打乱了他们原有的安排。包括先前的两家超市里快递小哥,也都表示自己不知道这些订单怎么就“丢”了。本该顺路一起打包送出的快递里,莫名出现了一两个自己在系统中录入不了,无法取货的问题,这让全职快递员们很是烦恼。
拿到货物,我送完了第三单。买家签收后笑着问道:“这回怎么不是原先的快递员了?”
在京东配送员的推荐下,我一连抢了 5 个位于《好奇心日报》办公室楼下一家公司的订单。结果在取货时却受了阻。对接京东的超市方负责人,同样完全不了解有众包快递这种事,于是先电话给京东到家的客服询问。
得到肯定后,超市负责人依然不放心,又找出超市的出库单,要求我逐一签字。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种“兼职”模式会提高配送的风险,也给其增加了工作负担。而这一耗时约半小时的过程,在原本和专职配送员的对接中,是并不需要的。
考虑到在培训中有要求众包快递员的必须配合商家确认自己身份,我也只好一一履行。然而,剩余的配送时间已经不到半小时了。
身后的快递小哥,倒是对众包快递充满好奇,不断询问我每单的配送收入和加入的方式。尽管他听到我每单收入多一元时表现出了兴趣,但在了解没有底薪后,他立刻打消了做众包快递员的念头。
体验了 4 次配送后,由于没有自备交通工具,我花费 4 个半小时仅完成了 8 单的配送,收入只有 48 元。在这共计 11 公里的行程中,尽管其中部分的路靠的是 Uber 完成。
比起 Airbnb 和 Uber ,这种众包快递的模式的门槛要低很多。甚至真的可以说是人人都能参与进来。但不靠补贴让人参与的前提是送快递的人能赚到钱。而要想靠这个赚到钱,基本一定得骑车才行。对于京东期望的午休中的公司人甚至广场舞大妈,这都是件挺麻烦的事。
此外,在我所配送的商品中,几乎都是“一元秒杀”的蔬果。用户只需要支付 1 元钱,就可以获得原本约 5 元的商品,而且还包邮。显然,众包快递员的配送也是由京东到家来承担。似乎这和打车应用及外卖应用一样,京东到家也在试图通过这种亏本的买卖,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想到在岗前培训时,工作人员宣称,京东到家每日成交量能达到 3000 单。如果未来不再有这种烧钱补贴,用户还会愿意继续在这个平台上消费么?
封面图来自:站酷海洛创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团众包抢单神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