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河到横山移民房咋走

榆阳区鱼河镇大棚里种出“金饭碗”_榆阳区_区县_榆林网
榆阳区鱼河镇大棚里种出“金饭碗”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榆阳区鱼河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高效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在4个村发展蔬菜大棚662棚,今年上半年收入1512万元。
  该镇南沙村是移民村,村情复杂,村里99%的男人在外打工,几百亩荒沙搁置30余 ...
今年以来,榆阳区鱼河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高效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在4个村发展蔬菜大棚662棚,今年上半年收入1512万元。
该镇南沙村是移民村,村情复杂,村里99%的男人在外打工,几百亩荒沙搁置30余年无人打理。镇上对该村多次实行改荒,但一直没有好效果。2001年,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给村民们推广蔬菜大棚,但响应的群众寥寥无几,最后只有3户村民响应建了13棚。经过几年的发展,3户人家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带动了其余的村民。
几年间,该村蔬菜大棚发展到255棚,今年前半年经济产值500多万元。如今的南沙村,打架赌博的少了,干实事的人多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共同富裕。平时走进村里,见到的都是老人和儿童,村民刘芬芳老人说:“如今家家户户建了大棚,人们都在大棚里忙碌。”村支书田军自豪地说:“村民劲头十足,现在都比着劲儿来经营,比谁的蔬菜质量好,比谁的大棚产量大。”
该镇郑家沟村村支书李世武本来是个企业家,他致富不忘众乡亲,担当起“领头雁”。2012年,该镇为了把产业结构调整得更合理,计划在该村建百亩蔬菜大棚。一开始,该村群众对这一举措并不认可,李世武通过了解后,带头建了15棚。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又建起了58棚,当年,这些大棚的总收入就超过了百万元。
目前,镇里4个主要种植大棚的村共有662个大棚,棚棚丰产。村民们说,这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功劳。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长年累月奔波在大棚里,给农民手把手地教技术、传经验,成了农民的好朋友、好帮手、“活财神”。
责任编辑:高丽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省国土资源厅认真传达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
深入一线采风 实地考察练兵
省厅召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暨永久基本农田...
省政府召开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暨永久性...
&&&&7月29日,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更…&&
显示剩余有效期不足1年探矿权信息(红色为不足三个月,绿色为已过期),请尽快办理延续手续。信息结果仅供参考,请以勘查许可证证载信息为准。
许可证号项目名称有效期止
市(区)国土资源局链接
相关单位链接
全国国土资源链接鱼河镇到横山县的204省道有多长_百度知道
鱼河镇到横山县的204省道有多长
左前方转弯进入公园路5?iknowflg=1&amp.03&amp<iframe map="iknow/page.7公里起点.沿G210行驶50米:鱼河镇1;c=,直行进入中心西街3) 沿中心西街行驶180米,直行进入河滨路4.075.榆林市内驾车方案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横山县内驾车方案1) 沿公园路行驶120米.沿S204行驶62,直行进入公园路2) 沿公园路行驶23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G2102;s=nav%26c%3D231%26sy%3D0%26sc%3D231%26ec%3D231%26sn%3D2%24%24%24%24%24%24%25E9%25B1%25BC%25E6%25B2%25B3%25E9%%24%26en%3D2%24%24%24%24%24%24%25E6%25A8%25AA%25E5%25B1%25B1%25E5%258E%25BF%24%24&amp,直行进入中心东街2) 沿中心东街行驶270米,行驶220米;l=10&t=7" class="ikqb-map">驾车路线:全程约67,在第2个出口;t=B_NORMAL_MAP&newmap=1&amp.html.沿河滨路行驶3,左后方转弯进入S2043,4555579,左转进入北大街3) 沿北大街行驶2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5公里.7公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省道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正文 横山县王圪堵水库移民工作小记 评论:条评论字号:T|T
本报记者刘予涵王圪堵水库位于无定河上游,距横山县城12公里,是一座以工业供水为主,兼顾防洪、拦沙、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3.89 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075万平方公里,是陕北水利建设史上等别最高、规模最大、调蓄能力最强、综合效益最好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这样大的一座水库,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尤其是淹没面积内人口的搬迁安置工作尤为重要。水库淹没面积涉及横山、榆阳两县区的3个乡镇10个村、2个国营农林场分场、1个水文站,总生产安置人口6469人,搬迁安置人口6263人。横山县雷龙湾乡是这次人口搬迁的重点区,全乡总人口10700人,需要移民安置的就有48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5%,总搬迁安置人口的77%。雷龙湾乡以真情换真心,协调各方关系,尽量做到让移民满意,使水库移民工作顺利进行。雷龙湾乡涉及移民的区域,从北到南,主要有7块。一开始,乡政府就制定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从2012年3月起,抽调22名干部负责 库区移民工作,划片包抓,将工作责任和目标细化,并量化到人。为了解决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乡政府成立&信访、维稳、矛盾解决&处理中心,聘请10 多名德高望重的人员专职负责工作中矛盾纠纷的解决,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移民,意味着背井离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故土难离成了不少人拒绝搬离的主要原因。雷龙湾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从2012年3月起,累计走访村民近万 次,尤其是今年5月份以来,不少干部几乎没有过周末,在村上蹲点累计150多天,在联系点住板房、打地铺,多次夜访群众,真正做到了与移民群众面对面、心 贴心、拉家常、听诉求、解难题。在与移民群众交流过程中,雷龙湾乡政府坚持以民为本,想移民群众之所想,急移民群众之所急,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与上级沟通解决。乡长柳钦说,此 次库区移民的树木、水利设施等补偿标准均是参照榆佳高速公路的补偿标准执行,但在实施过程中,村民的有些作物并未被涵盖在内,对此,他们积极与上级相关部 门协调,拟出新的补偿方案,确保老百姓经济上不受损失。为了让老百姓满意,雷龙湾乡政府创新工作机制,年终向干部包抓村的村民发放评审表格,由村民对干部的工作进行打分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予以公示。在工作中 要求干部做到对上面的政策清、对群众的底子清、对工作的思路清,工作过程中要稳定群众情绪,不能激化矛盾,工作推进要稳扎稳打,不留死角。以真情换真心,付出有回报。雷龙湾乡政府和广大干部的不懈努力,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截至今年9月底,乡政府已向群众兑付各类补偿款2.8亿元,移民搬迁补偿工作已完成90%以上。现在移民房已正式开工建设,其中3块移民房预计明年6月底建成,10月即可入住移民群众1800余人,其余的移民搬迁工作将在2015年全部完成。&
延伸阅读:
() () () () ()
点击评论关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Copyright &#169;
古汉台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西邻湖北、陕西省,属南阳市。面积2798平方千米。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C,年降水量817.3毫米,无霜期230天。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为全国移民安置大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南省35个扩权县之一,属于一个集山区、库区、移民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特殊县份。 现已经形成以化工、冶炼、建材、机械、工艺品、食品加工等六大工业体系,虎晴石、松香黄大理石储量居全国第一。主要土特产有辣椒、二花、全虫、酸枣核、柏子等。旅游景点有香严寺、清代一条街、欧阳修读书故址等。
淅川概况& & 淅川县 邮编474450 区号0377& & &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西邻湖北、陕西省,属南阳市。面积2798平方千米,人口74.6万。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 &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陕西、湖北省相邻。北纬32&55&-33&23&,东经110&58&-111&53&。总面积2798平方千米(《简册》为2817平方千米)。总人口人口74.6万。,其中农业人口65.8万;汉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7.8%。& & &淅川风景名胜众多。有被誉为&亚洲的水库之王&、&流动的黄金海&、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雄伟壮观的天下第一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奇峰林立、迂回曲折的丹江小三峡;中州四大名刹之一香严寺,飞瀑鸣泉的世外桃源坐禅谷,如梦如幻的神奇世界八仙洞;被誉为绿色海洋、天然氧吧的龙山景区;北方13省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荆紫关清代一条街等等著名景点16个。其中丹江风景名胜区、千年古刹香严寺、清代五里长街被列为河南省8大重点旅游线路之一。&& &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地理特征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移民大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
&&矿藏& & 据有关资料显示,已探明可开采的矿藏有钒土、石煤、花岗岩、蓝石棉、虎睛石、大理石、石墨、石膏、钡石、砂金、石灰岩、白云岩等39种,其中蓝石棉、虎睛石和松香黄大理石储量居全国第一,砂金、石灰岩、石膏、白云岩居河南省第一。
生物& & 淅川县已形成了小辣椒、花椒、林果、湖桑、中药材、水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据有关资料显示,香花小辣椒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干椒5600万公斤,出口美、日、韩、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产已形成万只网箱养鱼和亿粒银鱼养殖基地;以花椒、柑桔为主的林果业总面积达47万亩;龙须草种植面积40万亩。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共有野生动植物种类1787种。其中,真菌23科58种;野生植物135科978种;野生动物184科75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青檀、领春木、连香树、水青树、银杏、天麻等1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雕、羚羊、麝、大鲵等20多种。水利& & 境内有丹江、灌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年地表径流量5.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3万千瓦。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水库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蓄水量290亿立方米。淅川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淅川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丹江及其支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3。5%。主要支流有淇河,滔河、老鹳河,分别在寺湾、金营、马蹬汇入丹江干流,控制流域面积均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属于唐白河水系的刁河,在县内流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5%。其流域涉及厚坡、香花、九重三个乡,处于南阳盆地西部、丹唐分水岭以东,淅川县东南部厚坡,九重两乡的东部边缘与邓县西部平原的分界线上,此外,分布在各河流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有8条,100平方公里以下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条。
历史沿革& & 河南淅川位于豫、鄂、陕三省边陲,丹江口水库贯穿该县大部分县境。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的记载,所谓的丹淅就是指淅川的丹淅流域,其具体方位是指淅川境内旁及西峡、商南的汉江支流丹江和淅水流域。丹淅流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沿丹江西行可至三秦,溯淅水北上可达三晋,顺丹江、淅水而下,可抵楚汉。故而,有陆通秦晋、水达吴楚之称。 楚国是在江汉地区发展和强大起来的,但它的主源却不在江汉流域,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来,他们的一支在上古民族冲突的旋涡中,在敌对势力的压迫和打击下,逐渐南迁,在西周初年迁移到豫、鄂、陕边陲的丹淅流域,并建都丹阳,最终得以发展强大。 舜帝时为尧子丹朱的封地,春秋时为楚国丹阳所在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设丹水、中乡二县,东汉置南乡郡,北魏时置淅川县。唐置淅州,后几经兴废,至1470年(明成化六年)从内乡分出复置淅川县,属南阳府。1832年(清道光12年)升格为淅川厅,1905年(光绪31年)升格为直隶厅,属河南省布政司。1913年3月撤厅改县。1948年5月,淅川解放,置淅川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1949年3月改为淅川县人民政府,1956年1月改为淅川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5月,改称淅川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5月复改为淅川县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 截止2008年7月,淅川县辖4个乡(大石桥乡、毛堂乡、西簧乡、滔河乡),11个镇(荆紫关镇、寺湾镇、香花镇、九重镇、厚坡镇、老城镇、马蹬镇、上集镇、盛湾镇、金河镇、仓房镇),2个街道办事处(龙城街道办事处、商圣街道办事处)。文化遗产& & 据有关资料显示,淅川县是河南省文物大县,境内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7处,丹江库区文物发掘保护点177处。&& & &1、荆紫关古建筑群。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荆紫关古镇位于淅川县城西北76公里处,该镇古街道南北长1250米,分南、北、中三街,主要建筑有平浪宫、江西馆、禹王宫、山陕会馆、清真寺、关门、法海寺。2001年7月,荆紫关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五&以来,该县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对清代一条街700余间清代建筑门店进行了整体修复。县文化局共争取国家文物局文物维修资金150万元,全面完成了荆紫关山陕会馆一、二期维修工程、荆紫关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和荆紫关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荆紫关清代一条街作为我国北方13个省市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古街道,已成为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的主要旅游景点。&& & &2、香严寺古建筑群。香严寺位于淅川县城西南的丹江南岸,2006年5月,香严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唐太宗时期,尚存建筑为清顺治年间重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一进五院,有古建筑144间,各代碑刻50多块,壁画60多平方米,是中原&四大名刹&之一。它是研究南北建筑风格,建筑艺术、彩绘艺术的实物依据。自1986年以来,淅川县共向上争取资金100多万元,社会各界人士捐款30多万元,先后对大雄宝殿、斋堂等寺内部分建筑进行了维修。投资160万元,完成了香严寺藏经楼整体维修和寺内地面铺装,并对山门、过厅、望月亭进行了彻底维修。2006年,县政府规划拿出300万元,分期逐步对香严寺其它建筑进行全面维修和恢复,先后完成了停车场、石牌坊两边铺装和法堂、禅堂、祖堂、文殊殿、普贤殿、大雄宝殿等中轴线有关建筑维修。香严寺作为淅川县主要的文物旅游资源,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 &3、县博物馆。淅川县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县级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615。 &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活动启动仪式 在陶岔举行日,由团省委和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活动在淅川陶岔正式启动。此项活动旨在引起全社会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保护建设,确保北京人民喝上&放心&水。来自南阳市直和当地的2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加活动。活动举行了&渠首青年林&和&河南青年保护母亲河渠首生态监护站&揭牌仪式。团省委领导向生态监护站淅川青年志愿队授旗,在丹江水库提取水样,进行检测。全省青年志愿者在调水沿线开展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教育和生态监护活动,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 淅川发现一处特大古生物化石群& & &日,淅川县仓房镇侯家坡村发现一处特大古生物化石群。该化石群拥有距今约1﹒3万年的马、牛、虎等20余种古生物化石遗迹,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规模之大,动物种类之多,在国内尚不多见。
人口民族& & 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743137人,常住人口为656121人,其中市镇人口为190413人,出生率为10.42&,死亡率为4.48&,自然增长率为5.94&。城镇化率为29.02%。全县共有18个少数民族1.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2.2%。其中:蒙古族6800余人,主要分布在九重、厚坡、城关3镇;满族6500余人,主要分布在盛湾、上集等乡镇;回族2500余人,主要分布在荆关、厚坡、龙城办;其他少数民族120余人。全县有1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九重镇有九重村、王楼村、太平村、薛岗村、王家村5个蒙古族聚居村;盛湾镇有分水村、鱼关村、阴坡村、大干村、小干村、花棚村;上集镇有石板河村、槐树洼村、塘坊村,金河镇有后洼村,大石桥乡有袁岭村共计11个满族聚居村,寺湾镇有上街村、荆关镇有南街村、厚坡镇有前街村共3个回族聚居村,其中上集镇石板河村、盛湾镇分水村、阴坡村属市级少数民族贫困村。有7所民族学校:九重镇有九重村蒙中、九重村蒙小、王楼村蒙小、太平村蒙小,盛湾镇有鱼关村满小,上集镇有石板河村满小,荆关镇有南街回小。少数民族教师85人,在校少数民族学生2940人。全县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34人,其中科(局)级以上15人,县人大代表6人,政协委员11人。比较大的少数民族企业有;荆紫关镇兴华鞋厂、老城镇益源肉制品有限公司、九重镇金利达辣酱厂、九重养殖厂、九重宾馆、厚坡机械厂等,年产值都在10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 & 1、交通便利。淅川县距312国道和宁西铁路西峡站仅有20公里;209国道纵贯全境,国家已纳入高速公路建设;内邓高速不仅在淅川留有出口,而且已规划引线到渠首。高速公路通车后,淅川距南阳机场仅有1个小时的路程,距西安仅有3个小时的路程。&& & &2、电力充足。据有关资料显示,淅川县建成了南依丹江电厂、东靠华中电网、西联西北电网的独特的&三源&互补供电结构,年供电能力可达60亿千瓦时。同时,建丹江水库时,周恩来总理特批丹江电厂部分电量作为对淅川的动态补偿给予优惠,使淅川县长期以来电价较低。&& & &3、据有关资料显示,淅川县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通宽带,移动用户超过1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突破5万户,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信号覆盖率达98%以上。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 截止2008年7月,该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园)825所,其中高中5所(含私立高中1所),初中30所,小学514所(含私立小学1所),职业学校2所(含私立职业学校1所),成人技术学校15所,幼儿园258所(含校内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园)学生共141427人,其中高中13827人,初中34874人,小学73146人,职业中专在校生1876人(含私立职业学校),幼儿园17617人,特殊教育87人。全县教育系统在职教职工7616人,其中高中教师679人,初中、小学教师6063人,幼儿园教师624人,特殊教育教师14人,南阳信息工程学校教师153人,局机关、教研室、招生办、体育运动中心等83人。&& & &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2008年,高考一本进线207人,比2007年增长84人,增幅68.29%;二本进线808人,比2007年增长206人,增幅34.22%;三本进线1526人,比2007年净增366人,600分以上考生29人,实现历史新高。&&& & &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新课程岗前培训、新教材培训、骨干教师培训1985人次,选派77名教师到市教科所和上海参加培训。在继续教育方面,学科综合素质培训1730人,合格率达95%以上;中学语文、英语教师岗位培训200多人,合格率100%。邀请上海教育专家团来该县送教,600多名教师听取了报告。在&校园开放日&,1000多名乡镇教师到县一小、县二小、县实验小学观摩学习。启动名师带动工程,评出&淅川名师&100名;评出&创新优质课&教师594名;评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44名,县级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225名。 学校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全县自2006年起每年投入维修改造资金500万元以上,年改造新建校舍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建成香花镇何家沟小学、厚坡镇韦集小学、九重镇二中、金河镇蒿坪小学、金河镇希望小学等寄宿制学校。投资230万元,建成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争取项目款498万元,更新课桌凳33035套,使70%以上的学生用上了新桌凳。争取远程教育项目款1300万元,完成529所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任务,构建了全县远程教育网络。装备计算机1374套,卫星接收设备320套,电视机849台,DVD播放机529台。另外,装备仪器3万件次,图书2万多册。为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县委、县政府把县二初中迁建工程作为2008年为民所办的十大实事之一,总投资近3000万元,县财政已筹措500万元作为的启动资金,使工程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 &&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全县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9%,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7%以上,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 成人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成人学校编写乡土教材53部(篇),举办各种培训班190期,培训69460人次。南阳信息工程学校先后投资150万元,完善了硬件建设;开展沼气、食品加工、服装加工和计算机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5期,举办劳动力转移培训11期,为各行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5000多人,实现转移就业率达94%以上。教师参加各种培训6700多人次,全县涌现出大批学习型、专家型教师。全县各类职业学校招生1148人,职教招生实现了新突破。在学生中开展&三争三创&活动,坚持走&升学与就业&两条路,职教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 &惠民政策逐项落实。2008年春期,省、市投入淅川&两免&资金2099万元,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书本费,提高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原来每生每年生均小学160元,初中250元),每生每年农村为小学230元,初中375元,县、镇小学245元,初中390元,春季全部落实到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同时提高了&一补&标准,小学、初中由每生每天1元分别提高到2元和3元,享受时间由原来的125天延长到150天。春季发放120万元,全县3465名贫困寄宿生得到生活补贴,党的惠民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 安全、稳定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加强防汛、食品卫生工作,加大学校技防设施投入,有力保障高考、中考和高中毕业会考等各项考试的保密安全。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教育系统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创建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30个。教育系统上访结案率达到100%,稳定率在95%以上,教育大局稳定。教体局被评为县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 &体、卫、艺和国防教育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全面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一小时校园健身工程&,顺利完成1860名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8060名初中生体育考试工作,成功举办校园集体舞比赛。在县一中、县二中、金河镇初中设立训练网点,加强对传统项目业余训练的管理,着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积极做好学校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和传染病防控工作,联合县防疫站对学生食堂开展经常性拉网式检查。全县体、卫、艺工作顺利通过市级督导检查。群众体育方面,积极宣传《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知识等,被国家、省市新闻媒体采用稿件38篇;新增健身辅导站12个,全县辅导站总数达到58个;全年举办县级竞赛活动43次。淅川县中老年健身球队获得&张江&杯全国健身球大赛&优胜奖&和&优秀编排奖&;争取项目款1200万元建成了县体育馆,同时争取器材设备项目款100多万元。
淅川县&文化事业&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截止2008年7月,淅川县先后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文化阵地建设,在文化阵地建设上,县财政投入,乡镇财政也投入,加上向上争取,社会投入,四轮驱动,建设速度大大加快。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县政府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全省建筑面积最大的县级图书馆;投资223万元,重新改造了电影院;争取上级和地方共同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河南省首批(全省五个、南阳市唯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县支中心、文化局、文化馆服务点及17个乡镇(办事处)、400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的各项设备全部配套安装到位,并顺利通过了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检查验收;争取省文物局全省&一院三馆&功能提升项目款30万元,实现了建馆30年来最高规格的一次改造。2007年,经过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同意该县新建起的、投资320万元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交付给文化馆使用。同时,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家,对渠首博物馆建设工程进行了实地勘测设计,开工前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组织安排就绪。2008年,全县工作会议已把淅川县文化艺术中心(曲剧团、越调剧团办公楼)建设工程作为该年度重点市政建设工程,选址定位和图纸绘制等相关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同时,该县3个乡镇文化站、17个村文化大院、9个农家书屋和85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在积极筹建中。&& & 社会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 &该县文化馆不断创新、丰富广场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内涵,定期组织举办戏迷擂台赛、器乐对抗赛和团体歌咏比赛,走出了一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广场文化活动的成功之路。县图书馆、电影公司、曲剧团和越调剧团积极开展科技图书、科教爱教电影及戏曲下乡活动,既丰富和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又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该县农村电影工作受到国家广电总局表彰,并奖励放映车一辆,典型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县博物馆由馆内宣传到走出去宣传,适时组织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文物专题展览活动和&流动博物馆&宣传活动。县曲剧团、越调剧团和电影公司积极与县直有关单位搞&1+1&宣传合作,成功开辟了县级农村文化发展的新路子,先后组织举办了&电信杯&、&建行杯&、&淅电杯&、&寿险杯&、&昌盛杯&等专题文艺宣传活动。携手&联姻&、互惠互利的专题活动为基层群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 &各乡镇充分发挥传统的地域文化优势,积极组织戏剧演出、歌舞及民间艺术表演等各类文化文艺演出活动,把文化活动开展与主导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荆紫关镇的&桑蚕节&、香花镇的&辣椒节&、大石桥乡的&莲藕节&、盛湾镇的&大枣节&、马蹬镇的&花椒节&等大型文化文艺活动的成功举办,炒热农村经济发展氛围,逐步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一乡为主,多乡联动&的文化经济活动带。&& & 文化市场发展繁荣有序& & &该县牢牢把握文化市场的发展方向,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始络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逐步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改革措施,改变新闻出版、文化市场合署办公为独立管理,分离其部分管理职能,成立了文化综合稽查大队,并分别配备了专用执法车辆,形成了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相互监督、互相制约、保障有力的执法体系。同时,注册成立了&文化市场行业协会&,成功组织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及健康上网巡回报告,并通过经常监管与集中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和反复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等方法措施,不断加大新闻出版、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文化市场行业协会自律功能作用,促进了该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截止2008年7月,该县文化市场已形成了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健全的新格局。全县娱乐、音像、电影、互联网、美术品、艺术培训、文物、书报刊及印刷业九大市场共有360多家经营单位,从业人员3500余人,这九大市场共占文化市场经营份额的80%以上。&& & 文物资源维修保护效果明显& & &该县成立了各级文物保护机构,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保护网络,组建了文物义务保护员队伍,共选报确定保护员130余人。先后争取国家文物局维修资金150万元,完成了荆紫关山陕会馆一、二期维修工程。聘请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经过实地测绘,全面编制了荆紫关文物保护整体规划。争取上级和地方共同投资160万元,完成了香严寺藏经楼整体维修和寺内铺装。2007年,县政府规划拿出300万元,分期逐步对香严寺部分建筑进行全面维修,一、二期维修工程已全面竣工,在编制三期维修方案。积极组织丹江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程,截止2008年7月,全县已开工发掘点13处。争取国家文物局扶持资金50万元,安装了博物馆安全监控系统,完成了馆藏文物信息化数据库建立工作,该馆连续多年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淅川县&医疗卫生& & 截止2008年7月,该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4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家;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院16家;村级医疗机构412家。全县县乡医疗机构共有各类人员175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26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27人,中级269人,初级1030人;乡镇卫生院共有各类人员7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87人,高级1人,中级62人,初级424人;县乡两级从事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共377人,其中县级工作人员198人,乡级公共卫生人员179人。县乡医疗机构共有病床1024张。&十五&以来,全县卫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加强医疗卫生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心,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新农合实施以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该县连续三年参合率达97%以上,06&07年受益群众134万人次,受益金额4798.3万元。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通过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等项目支持,得到有效的遏制。《预防接种与疫苗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全县0&7岁近5.6万名儿童能够免费接种国家规划内的5种疫苗,合格接种率以乡为单位均达95%以上;县乡公立医疗机构100%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降消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实施,使该县90%以上的孕产妇均能在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从而使孕产妇的死亡率由2001年的149/十万降低到2007年的11.54/十万。
淅川县&经济建设& & 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9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26﹒64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8﹒84亿元,增长1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3﹒409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424亿元。商品出口总额1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6元,人均消费支出43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5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095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9﹒08亿元。&&& &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共争取政策性项目48个,到位资金3亿多元,投资总额79亿元的&南水北调&补偿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4个,县外引资3﹒7亿元,增长39﹒1%。农村经济发展平稳。以&香花&辣椒、马蹬花椒为主的&双椒&调料品基地初具雏形,获得省无公害花椒产地认证。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直发现金和降低农业税等惠农政策,全县农民增收减负4261万元。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实施淅川铝业集团铝板带和碳素一期工程、县电业局输变电工程等技改项目,冶电产业呈集群发展态势,&工业强县&格局基本形成。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产值完成31亿元。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全年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项目17个,新增投资2﹒3亿元,铝业集团和玉典化冶公司跻身全省百个优秀民营企业行列。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500万元,以丹江口水库为中心的精品旅游线路初步形成。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经营城市净收益3000万元以上,荆紫关和城关2镇入列国家重点镇。公路建设投资2﹒7亿元,完成了全县村村通公路建设任务。&& & &2008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5.6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66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3960元,增长18%,三项增速比市均值分别高1.5、5.5和1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增长2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8.3亿元,增长26.8%。综合目标考评进入全市前三名。&& & &对外开放结出新硕果。借助中博会、豫商大会等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2家上市公司、2家外资企业。全年在建招商引资项目23个、新上39个,引进市外项目72个,到位资金10亿元,是上年的2倍多。完成出口创汇2062万美元,同比增长434%,总量居全市第二,增幅居全市第一。政策性项目获批复89个,批复资金7.19亿元,是历年来批复资金最多的一年。&& & &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工业发展获得&工业强市杯&。年初确定的33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创历史新高。五大续建、八大新建项目进展顺利,9个已完成。六家骨干企业全部跃入南阳市工业50强。淅铝集团建成全国最宽幅的10万吨铝板带材生产线,产值突破40亿。电业局完成供电量33亿度,继续位居全省县级供电企业第一位。块状经济发展开局良好。香九厚产业聚集区,成功跻身省级175家产业集聚区。县城园区,创业大厦、标准化厂房等有序推进。荆紫关园区,企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6亿元、销售85.1亿元、利税11.6亿元,增速均在20%以上。&& & &农村发展取得新成绩。农建连续六年获市&兴水杯&,连续四年获省&红旗渠精神杯&,2008年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百强县&称号。生态建设和林业管护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造林27.8万亩,是历史上造林面积最大、成效最好的一年,受到省林业厅的高度赞扬。粮油作物喜获丰收。小麦总产1.55亿公斤,油料总产6500万公斤,进入全省油料大县15强和油料备增计划县。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新发展湖桑1.8万亩、柑桔1.6万亩,辣椒、花椒得到巩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10万亩,居全市前列。新农村建设完成了120个村的规划编制任务,新修通户水泥路105公里,新建沼气池10073座,新增86个通广播电视自然村、23个通宽带村,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97个。寺湾镇水田峪村、上集镇铁庙村和九重镇张河村被省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完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18个,解困1.34万人。&& & &三产发展迈出新步伐。香严寺佛文化生态旅游区、宋岗码头综合服务区、蠡街建设性详规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香严寺、荆紫关古街、丹江大观苑等景区景点日益靓丽。射击场、标本馆建设顺利。蠡街改造工程竣工,旅游购物街展现新姿。3家3星级以上宾馆全面动工。全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亿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持续推进,&新网工程&建设荣获全国供销总社文明服务示范单位。房地产业、交通运输、邮政通讯、金融保险、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亿元,同比增长23%。 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县城建设,城区主干道铺油全面完成,上九路城区段配套、城区绿化等12项重点市政工程基本完成。组建了规划管理队伍,开展了城市环境百日整治和违法建房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7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完成投资1.4亿元,实施项目13个,硬化里程179公里,投资额和建设里程均居全市第一。荣获市&通达杯&先进单位。南水北调复建工程进展顺利。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8.6%。2008年完成土地调规5146亩,居全省县级前列。电力建设,完成了3个11万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和&户户通电&等工程。
淅川县&风景名胜& & 淅川县风景名胜众多。有被誉为&亚洲的水库之王&、&流动的黄金海&、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水库,雄伟壮观的天下第一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奇峰林立、迂回曲折的丹江小三峡,中州四大名刹之一香严寺,飞瀑鸣泉的世外桃源坐禅谷,&如梦如幻的神奇世界八仙洞,被誉为绿色海洋、天然氧吧的龙山景区,北方13省(市)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荆紫关清代一条街等等著名景点16个。其中丹江风景名胜区、千年古刹香严寺、清代五里长街被列为河南省8大重点旅游线路之一。著名人物& & 淅川县著名人物有商圣范蠡,《后汉书》作者、史学家范晔,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范缜,彭凌宵,经史学家、诗人范传正,著名医学家阎仲彝,化学博士陈光旭等。美食名吃& & 淅川县美食名吃有石子烙馍、香花小辣椒、全蝎、菊花肉、脚踏肉、空心挂面、淅川酸菜、大石桥莲菜、丹江鱼、柳家泉鸭蛋、神仙凉粉等。&& & &[表格数据暂时无法显示]行政区划& & 淅川县辖2个街道、11个镇、4个乡:龙城街道、商圣街道、荆紫关镇、老城镇、香花镇、厚坡镇、九重镇、盛湾镇、金河镇、寺湾镇、仓房镇、上集镇、马蹬镇、西簧乡、毛堂乡、大石桥乡、滔河乡。共有520个村(居)委会。& & 龙城街道 面积:4.5平方千米 人口:6.4万人 代码:&& & &位于城区西北部。2006年,辖5个社区:郑湾社区、上集社区、西湾社区、红旗社区、春风社区。27个居民小组。& & 商圣街道 面积:约5平方千米 人口:5万人 代码:&& & &位于城区中心,东至上集镇的朝阳社区,西至灌河河道,南至罗池贯社区,北至人民路和新建路。2006年,辖4个社区:狮子路社区、冬青社区、顺风社区、幸福社区。25个居民小组。& & 荆紫关镇 面积:168平方千米(其中镇区面积6平方千米) 人口:5万人(其中镇区2.6万人) 代码:&& & &198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2006年,辖37个村委会:中街村、南街村、北街村、汉王坪村、狮子沟村、上庄村、三岔村、上梅池村、陡岭村、菩萨堂村、大扒村、新石门村、双河村、李营村、穆营村、娘娘庙村、码头村、魏村、店子村、史家村、药王庙村、小寺沟村、张村、龙泉观村、孙家湾村、金家沟村、西头村、全庄村、麻坎村、冯营村、山根村、张巷村、程家洼村、庙岭村、沙渠河村、吴家沟村、石槽沟村。(296个村民小组)& & 老城镇 人口:3.15万人 代码:&& & &位于县城西南23千米处,丹江口库区上游。北与金河镇搭界,东与马蹬、上集接壤,西与大石桥乡相邻,南与盛湾镇、滔河乡隔河相望。2006年,辖25个村委会:秧田村、险峰村、杨家山村、岵山铺村、狮子岗村、下湾村、王家岭村、石家沟村、武家洲村、小街村、安洼村、裴岭村、陈岭村、叶沟村、新建村、王沟村、泉沟村、马沟村、种子坪村、黑龙泉村、官富山村、穆家山村、石门村、秧地沟村、七里边村。(80个自然村,245个村民小组)& & 香花镇 总面积364平方千米 人口:4.8万人 代码:&& & &位于淅川县西南部,县城东南55千米处。境内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195.76平方千米。1994年撤乡建镇。2006年,辖29个村委会:香花村、阮营村、土门村、北王营村、西岗村、蒿溪村、黑鱼沟村、三碑岗村、何家沟村、贾沟村、宋沟村、周沟村、胡岗村、赵庄村、新黄庄村、吴田村、刘楼村、张寨村、陈岗村、杨河村、槐道沟村、东岗村、杜寨村、张义岗村、南王营村、柴沟村、乔庄村、雷庄村、白龙沟村。(312个村民小组)& & 厚坡镇 面积:154.1平方千米 人口:7.6万人 代码:&& & &位于邓州、内乡、淅川三县(市)结合部。2006年,辖41个村委会:后街村、阎寨村、张楼村、杨安村、杨窝村、蒋营村、后寨村、马庄村、王营村、王寨村、王沟村、胡湾村、立新村、严营村、张寨村、王岗村、陈营村、齐湾村、岗西村、刘营村、韦集村、小王营村、柏扒村、孙寨村、胡坡村、饶营村、饶西村、付营村、赵寨村、马王岗村、王河村、裴岗村、唐庄村、前河村、唐湾村、大寨村、李寨村、李华庄村、前街村、芦嘴村、张庄村。(516个村民小组)& & 九重镇 面积:134.4平方千米 人口:5.4万人 代码:&&& & &位于淅川东南部。2006年,辖28个村委会:九重村、解放村、更生村、夏庄村、下孔村、孔北村、王家村、刘沟村、张楼村、水闸村、薛岗村、王楼村、太平村、张河村、程营村、刘家营村、周岗村、武店村、陶岔村、张家村、张冲村、花栎扒村、邹楼村、王岗村、曾岗村、范岗村、高家村、孙营村。& & 盛湾镇 面积:317平方千米 人口:5.2万人 代码:&& & &位于淅川县西南部。2006年,辖54个村委会:盛湾村、黄龙泉村、瓦屋场村、土地岭村、单岗村、姚营村、陈岗村、周湾村、衡营村、花棚村、秀子沟村、阴坡村、白亮坪村、瓦庙村、黄庵村、天池村、岔河村、养河村、大干街村、小干街村、小坑村、旗干村、阎沟村、王沟村、杨岗村、柴店村、兴华寺村、马沟村、马湾村、马山根村、马川村、河扒村、宋湾村、贾湾村、蚂蚁沟村、陈营村、鱼关村、胡营村、王楼村、金池村、田川村、裴营村、横山村、芦庄村、陈庄村、袁坪村、王庄村、瓦房村、分水岭村、水泉村、井沟村、陈沟村、剑沟村、泰山庙村。(516个村民小组)& & 金河镇 面积:153平方千米 人口:4.1万人 代码:&& & &位于淅川县城西部,东临鹳河,南与老城镇接壤,西与大石桥乡毗邻,北与毛堂乡相依。原辖36个行政村,300个村民小组。2006年,辖2个社区、34个村委会:金河社区、金汇社区、姚湾村、石井村、北沟村、袁家村、杨家村、王岭村、茶亭村、观沟村、魏岗村、山根村、全店村、张湾村、后湾村、后洼村、后河村、龚井村、魏庄村、徐家岭村、蒿坪村、莲花村、东升村、丰华村、元山村、涧沟村、黑水庵村、李家湾村、玉皇村、彪池村、火煤村、江沟村、杜湾村、后营村、中吴店村、下吴店村。& & 寺湾镇 面积:144平方千米 人口:3.5万人 代码:&& & &位于县城西北部56千米处。2006年,辖29个村委会:上街村、秦家沟村、园岭怀村、大华山村、杜家窑村、老庄村、夏湾村、杨凹村、下街村、前营村、西营村、孙家台村、孙家铺村、鹁鸽峪村、大坪村、高湾村、贾沟村、党岗村、清凉寺村、水田峪村、陈家山村、罗岗村、老庙村、杜家河村、黄连树村、赵河村、三泉沟村、大峪沟村、柳林沟村。(256个村民小组)& & 仓房镇 面积:153平方千米 人口:1.4万人 代码:&& & &位于淅川县西南,东临丹江口水库,北接盛湾镇,西与湖北省丹江口市石鼓镇、凉水河镇相邻。2006年,辖13个村委会:仓房村、沿江村、刘裴沟村、侯家坡村、棠梨树村、周庄村、磨沟村、清泉村、杨湾村、胡坡村、王井村、党子口村、磊山村。(129个村民小组)& & 上集镇 面积:225平方千米 人口:5.9万人 代码:&& & &位于县城城郊,东接西峡县的田关乡和内乡县的西庙岗乡,西邻马蹬镇。原辖38个行政村、398个村民小组。2006年,辖9个社区、38个村委会:丹阳社区、东方社区、谢岭社区、朝阳社区、罗寨社区、商圣社区、钟观社区、刘营社区、程家洼社区、关帝村、草庙沟村、槐树洼村、老坟沟村、李家营村、铁庙村、洼鱼河村、石咀村、梁洼村、肖山村、下集村、张营村、周岭村、蛮子营村、简营村、李山村、李营村、贾沟村、竹元村、韦岭村、魏营村、白石崖村、刘庄村、下张沟村、杨营村、青龙村、北岗村、缸窑村、三关岈村、山根村、水田村、大坪村、塘坊村、东川村、陈家庄村、东沟村、大龙村、石板河村。& & 马蹬镇 面积:240平方千米 人口:4.5万人 代码:&& & &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东南部,距县城28千米,地处丹江口水库北岸。2006年,辖34个村委会:黄庄村、杜岗村、苏庄村、石桥村、小草峪村、青龙咀村、葛家沟村、黑龙村、关防滩村、余沟村、云岭村、白渡滩村、吴营村、曹湾村、崔湾村、向阳村、高庄村、邢沟村、北山村、张竹圆村、杨营村、陈店村、周营村、早行村、任沟村、桐柏庙村、寇楼村、熊家岗村、观沟村、金竹河村、张岭村、马家村、孙庄村、财神庙村。& & 西簧乡 面积:235平方千米 人口:2.6万人 代码:&& & &位于淅川县西北部,东邻毛堂乡,南连寺湾镇,西交荆紫关镇,北接西峡县丁河、重阳二乡。2006年,辖25个村委会:关帝庙村、卧龙岗村、柳树村、落阳村、桃花村、柳林村、白庄村、崖屋村、新建村、穆家沟村、带河村、李湾村、张南沟村、河北营村、大石河村、前湾村、谢湾村、代兴沟村、流西河村、七棵树村、黑马庄村、樟花沟村、解元沟村、毛家庄村、下梅池村。(169个自然村,180个村民小组)& & 毛堂乡 面积:203平方千米 人口:2.86万人 代码:&& & &位于淅川县西北部,北与西峡县相邻。2006年,辖32个村委会:毛堂村、闫家沟村、老沟村、下沟村、板山沟村、窑沟村、桥沟村、党院村、铁僵沟村、朱家营村、马沟村、石门观村、庙沟村、白树村、裰落墓村、老坟岗村、老田村、安沟村、洞河村、白水河村、高沟村、骡子沟村、南泥湖村、毛湾村、大泉沟村、小泉沟村、石槽沟村、纸坊沟村、店子街村、曹庄村、贾营村、银杏村。(245个村民小组)& & 大石桥乡 面积:135平方千米 人口:3.1万人 代码:&& & &位于丹江河北岸,距县城38千米,东与老城镇相连,南与滔河乡隔江相望,西与寺湾镇毗邻,东临毛堂乡和金河镇。2006年,辖31个村委会:大石桥村、温家营村、磨峪湾村、柳家泉村、清风岭村、姚家湾村、纸房沟村、贾洼村、东湾村、杨营村、西岭村、张湾村、东岳庙村、郭家渠村、毕家台村、段台村、荆巴岭村、刘家沟村、刘家坪村、池塘垭村、泉水沟村、横沟村、上横沟村、石燕河村、石燕岭村、郑家岭村、陡岭村、孙台村、关田村、茅坪村、袁岭村。(154个自然村,270个村民小组)& & 滔河乡 面积:117.3平方千米 人口:5.5万人 代码:&& & &位于淅川县西南部,距县城56千米。2006年,辖50个村委会:黄桥村、张庄村、凌岗村、孔家峪村、黄楝树村、姬家营村、老人仓村、尚岗村、岳凹村、阮伙村、杨伙村、朱家沟村、龙潭沟村、白沙岗村、东闹峪村、横岭河村、刘伙村、水田营村、周湾村、闫楼村、周家沟村、申明铺村、大山根村、文坎村、白杨坪村、金营村、双庙村、寺沟村、下寨村、朱家山村、门伙村、盆窑村、余营村、上寨村、罗山村、陈家湾村、梁庄村、白亭村、清泉营村、姬家堰村、严湾村、喻家沟村、贺家坡村、石庙湾村、东沟村、周营村、姬家山村、陈家洼村、万家岭村、蔡家村。(210个自然村,354个村民小组)
淅川县&自然资源& & 淅川资源丰富。淅川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南北方动植物均适宜在此生长。矿藏:已探明可开采的矿藏有钒土、蓝石棉、虎睛石、大理石、石墨、石膏砂金、石灰岩、白云岩等39种,&其中蓝石棉、虎睛石和松香黄大理石储量居全国第一,砂金、石灰岩、石膏、白云岩居全省第一。农业:现已形成了小辣椒、花椒、林果、湖桑、中药材、水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水利方面:境内有丹江、灌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青檀、领春木、连香树、水青树、银杏、天麻等1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雕、羚羊、麝、大鲵等20多种。历史沿革& & 始都《史记&楚世家》载:&熊绎当周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据《汉书&地理志》载:&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古今的大部分楚辞学者、历史学者以此为主要依据考证认为,熊绎为楚始封君,丹阳为楚之始都。那么,丹阳在什么地方呢?丹淅说。此说又称&丹淅之会说&、&淅川说&,以楚丹阳在汉江最长支流、流经陕豫鄂三省交界地带的丹江北岸与淅水交会处。以其在丹、淅二水合流之处,故称&丹淅之会&。其具体位置在今河南淅川,故又称&淅川说&。今存最早的说法始于唐代。唐初的司马贞《史记&索隐》注释《史记&韩世家》&(韩宣惠王)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于丹阳&时,释&丹阳&说:&故楚都,在今均州。&丹淅之会在唐代初年属于均州,此&故楚郢&,即指丹阳而言。清代宋翔凤在批驳&秭归说&、&当涂说&的基础上,断定楚丹阳在丹淅之会。他在《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中说:&战国丹阳在商州之东,南阳之西,当丹水、淅水入汉之处,故亦名丹淅。&今人吕思勉《先秦史》说:&宋翔凤谓丹、淅二水入汉处,与左氏昭公九年,王使詹桓伯辞于晋,以楚、邓并举者相合,其说是也。&童书业在《吕氏春秋研究》一书中说:&《史记》谓熊绎后丹阳,据宋翔凤考证,在今河南西南部丹、淅二水间。&顾铁符在《周原甲骨文&楚子来告&引证》一文中也认为:&关于丹阳究竟在哪里的问题,争论了一千好几百年,至今还没有得出结论。在这许多不同的主张中,&&丹淅说虽然提出比较晚,可是从各方面的条件来看,&&在几种说法中似乎是最有可能的一处。&此外,冯永轩《说楚都》、张西显《浅说楚都丹阳在淅川》、石泉与徐德宽合著的《楚都丹阳地望新探》、罗尔纲《楚建国考》等,均力主此说。& & &孙重恩、黄运甫《楚始都丹阳考辨》、裴明相《楚都丹阳地望试探》、《再论楚都丹阳》等,均认为楚丹阳在今淅川下龙寺城。& & &5、迁徙说。首创楚都丹阳迁徙说的是唐代杜佑。他在《通典》中释&归州秭归县&时说:&楚熊绎初都丹阳,今县东南故城是也。后移枝江,亦曰丹阳。&同时释&荆州枝江&时又说:&江陵枝江,古之罗国,汉旧县。楚文王自丹阳徙都,亦曰丹阳。其旧丹阳在今巴东郡。&按照杜佑的说法,楚旧都丹阳在秭归,后迁都枝江时仍沿袭旧称丹阳,楚文王再迁江陵,称楚都为郢的同时亦曰丹阳。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说:&盖诸侯迁都,常仍旧名,故有两丹阳。&此处的&两丹阳&,就是分别指秭归、枝江。清宋翔凤《过庭录》主张楚之丹阳先在淅川,后迁南漳。& & &在当代学者中,主张迁徙说的不乏其人。如:张正明《楚文化史》认为,楚丹阳原在淅川,后迁至南漳。& & &王光镐《楚文化源流新证&丹阳郢都考》说:&楚丹阳当先于鬻熊时在淅川,后于熊绎时迁至今南漳县东北。&& & &石泉与徐德宽合写的《楚都丹阳地望新探》根据陕南商洛地区古代记载的楚山、楚水和丹江流域遗存的古文化遗址,推论西周时代的丹阳先在陕西商县,尔后迁至河南淅川。& & &刘彬徽《试论楚都丹阳和郢都的地望与年代》一文认为,楚国初封之丹阳在秭归,熊渠时迁至枝江,仍称丹阳。& & &顾铁符《楚三邑考》一文认为,楚都丹阳的地点应先在丹淅,后迁荆山。& & 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一文认为,楚都丹阳先在淅川后迁秭归、枝江。&&& & &河南淅川位于豫、鄂、陕三省边陲,丹江口水库贯穿该县大部分县境。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的记载,所谓的丹淅就是指当今淅川的丹淅流域,其具体方位是指淅川境内旁及西峡、商南的汉江支流丹江和淅水流域。丹淅流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沿丹江西行可至三秦,溯淅水北上可达三晋,顺丹江、淅水而下,可抵楚汉。故而,这里有陆通秦晋、水达吴楚之称。&& & &我们知道,楚国是在江汉地区发展和强大起来的,但它的主源却不在江汉流域,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来,他们的一支在上古民族冲突的旋涡中,在敌对势力的压迫和打击下,逐渐南迁,在西周初年迁移到豫、鄂、陕边陲的丹淅流域,并建都丹阳,最终得以发展强大。&& & &楚人在丹淅流域频繁的活动,给这里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和遗物,可几千年来它们一直都沉睡在地下并不为人所知,40多年前国家在这里修建了丹江口水库,使丹淅流域方圆几十公里的区域被大水淹没,成了一望无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丹江口库区水位的不断变化,使这些沉睡几千年的遗址遗物得以重见天日。&& & &1977年&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当时的淅川县仓房公社(现为仓房镇),丹江岸边下寺龙山附近发掘24座春秋时期的楚国墓葬,共出土了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和玉器等各类文物达8000余件,在这群楚墓中最大的一座是下寺2号墓,该墓为楚令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子庚墓。子庚名午,亦称公子午、王子午,楚共王晚期任司马,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冬前令尹子囊死,由他接任令尹,至康王八年(前552年)夏病死。死后的漫长时间里,他的整个家族也都葬在这座龙山上,至今已有2500多年。整个下寺楚墓群出土的器物数量之多、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先进、铭文之丰富,为国内同类楚墓所罕见,其中很多器物后来都成为&全国之最&。下寺岭楚墓的发掘,一时间轰动了全国,使人们重新审视楚文化,开始把寻找楚文明的目光投向了这里。&& & &1990年&1992年间,考古工作者再次在下寺春秋楚墓群附近的和尚岭、徐家岭等地发掘了10余座楚国贵族墓葬群,出土文物达2000多件。这是继下寺春秋楚墓群发掘之后,丹淅流域楚文化考古中的又一重大收获,再一次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92年,该墓地的发掘还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先后几次的考古大发现使丹淅流域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新的焦点,后来,考古工作者为了对丹淅流域的楚墓群做一个全面了解,先后对该地区的楚墓葬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共在这里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群28处,其中包括下寺、和尚岭、徐家岭、毛坪等诸多墓区,总数已达2000多座,而实际上却远远超过此数,因为还有许多墓葬及遗址已葬身水底而无法统计。&& & &一座座贵族墓地的发掘,一件件惊世文物的出土,丹江口水库区域已成为研究楚文化绕不开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丹江口水库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楚国最初的封地丹阳,而当地老百姓世代传称的龙城,极可能就是楚国始都。龙城到底是不是楚国始都,楚人是否从此起步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创造出浪漫瑰丽的楚文化,成为楚国早期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现在我们根据《史记》、《汉书》等古文献记载,再结合考古学上的巨大发现,以及该地区所处重要的地理位置来看,这个地区作为楚国早期都城丹阳的所在地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任何一种说法。因此淅川是楚国都城丹阳所在地。& & &淅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为商於之地,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和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900年历史,有450年建都在淅川;这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南北文化的交汇点。越大夫范蠡、史学家范晔、文学家范启、范泰、经学家范宁、《神灭论》作者范缜、书法家李衮,以及近代诗人余杏雨、著名水利专家朱华航、医学家阎仲彝等皆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的代表作至今闪烁着淅川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智慧。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使淅川境内文物古迹珠玑遍地,被称为&文物大县&。境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已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铜禁、王子午鼎、石排箫等稀世珍宝,曾引起国内外史学家的极大关注,并在日、美、德、法等国巡回展出。特别是铜禁的出土,将我国熔模铸造工艺历史提前2000多年;这里有我国中南13省市保存最完好的清代五里长街,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与白马寺、相国寺、少林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寺&的千年古刹香严寺,它是大唐高僧慧忠国师的道场,唐宣宗李忱为躲避宫廷内乱,曾隐居于此,落发七年。寺内的大雄宝殿至今仍完整保存着盛唐时期中原地区最大的壁画,其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均属一流。&& & &舜帝时为尧子丹朱的封地,春秋时为楚国丹阳所在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丹水、中乡二县,东汉置南乡郡。北魏时,因县境有淅水,置淅川县。唐置淅州,后几经兴废,至明成化六年(1470年)从内乡分出复置淅川县,属南阳府。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格为淅川厅,光绪卅一年(1905年)升格为直隶厅,属河南省布政司。1913年3月撤厅改县。1948年5月,淅川解放,置淅川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1949年3月改为淅川县人民政府,1956年1月改为淅川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5月,改称淅川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5月复改为淅川县人民政府至今。& & &1981年,淅川县辖7个镇、9个乡:城关镇、老城镇、厚坡镇、荆紫关镇、香花镇、九重镇、盛湾镇、大石桥乡、上集乡、仓房乡、毛堂乡、寺湾乡、西簧乡、黄庄乡、蒿坪乡、滔河乡。& &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