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不稳定性方程式中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和还原剂比值怎样计算

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_百度知道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_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
学习啦【高一化学】 编辑:陈哲凡
  强酸物质在实验中常出现,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⑶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⑸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
  (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
  (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氨的性质与制法;
  2、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
  四、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五、
  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六、课前准备
  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七、课时安排: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为什么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2、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①_____②_____③____。
  蔗糖变黑的本质:
  【思考】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怎么办?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探究
  【探讨 1】根据反应的现象,你能分步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探讨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各是什么物质?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各是什么?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探讨3】考虑本实验的产物为有毒气体,请你想一想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若想同时证明SO2 溶液显酸性,如何改进实验装置?画出简图。
  (2)浓硫酸与非金属(如C)的反应
  【思考】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结合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吗?
  (3)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浓硫酸、稀硫酸的组成及氧化性的比较】
  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使铁、铝表面钝化:
  钝化原因分析: 浓硝酸(或浓硫酸)将铁、铝表面
  钝化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能尽可能多地写出不同价态的含氮化合物的化学式吗?
  三、氨 1、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NH3&H2O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2)NH3与酸的反应:氨与氯化氢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述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上述反应可用于检验氯化氢气体或氨气的检验
  氨与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思考】氨与硫酸反应有没有类似氨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为什么?
  四、铵盐的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氯化氨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与碱的反应
  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 :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五、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_________ _________。
  2、装置:& + &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 相似。
  3、收集: 法;收集的试管口塞上棉团,作用是 。
  4、干燥: 。
  5、检验:(1) 。(2)
  6、实验室能不能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其它方法(1)直接加热浓氨水(2)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例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例2】下列气体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H2S ②SO2 ③H2 ④HCl ⑤Cl2 ⑥NH3 ⑦HBr ⑧HI ⑨PH3
  【例3】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解析:设烧瓶的容积为V L,V L NH3全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体积为V L,V L的NO2完全反应后,生成了 V L的NO气体,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为 V L,从N原子守恒角度分析, 也有 V L的NO2转化生成溶质HNO3.所以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答案:C。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含H原子个数为1.806&1023个NH3,其质量为(  )
  A.17克 B.0.17克
  C.1.7克 D.5.4克
  3=0.1 mol,故C正确。)H(  【解析】 n(H)=1.806&3=0.3 mol,n(NH3)=n
  【答案】 C
  2.下列性质不属于氨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易液化 B.极易溶于水
  C.水溶液显碱性 D.有刺激性气味
  【解析】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其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由于NH3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NH3&H2O,NH3&H2ONH+4+OH-,所以这是NH3的化学性质。
  【答案】 C
  3.下面的反应中,氨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的是(  )
  A.NH3+H3PO4===NH4H2PO4
  B.2NH3+2Na===2NaNH2+H2
  C.8NH3+3Cl2===6NH4Cl+N2
  D.4NH3+5O2=====催化剂△4NO+6H2O
  【解析】 氨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时为NH3分子中氢的化合价降低。此题涉及的反应较为特殊。
  【答案】 B
  4.(双选)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NH3:NH+4+OH-=====△NH3&+H2O
  B.NaOH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H+4+OH-=====△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NH+4+H2O
  D.氨气通入稀H2SO4中:NH3+H+===NH+4
  【解析】 实验室制NH3用的是NH4Cl固体与消石灰反应,属于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所以A项不正确。NaOH和NH4Cl溶液混合加热产生NH3,离子方程式应为NH+4+OH-=====△NH3&+H2O,故B项也不正确。
  【答案】 CD
  5.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将待测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B.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C.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检验
  D.加烧碱溶液后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解析】 检验铵盐与碱共热放出碱性气体,使指示剂变色的方法。A、C错,并非所有铵盐加热分解都产生NH3。B错,加碱共热后,NH3已跑出。
  【答案】 D
  6.无色的混合气体甲中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气体甲经过下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可能为(  )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2、CO2 D.NO、CO2、N2
  【解析】 无色气体中不含NO2;通过浓H2SO4时,气体体积减少20 mL,说明含有NH3;通过Na2O2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含有CO2和NO,在通过Na2O2时,CO2与Na2O2反应产生O2,NO再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NO2和O2按41的体积比通入H2O中时可被完全吸收。
  【答案】 B
  7.在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有干燥、纯净的NH3;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体;NO2和O2体积比为417的混合气体。然后分别做喷泉实验,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212 B.554
  C.111 D.无法确定
  【解析】 设烧瓶体积为V L。
  (1)&NH3+H2O&&HCl+H2O&型:水充满烧瓶,V气体=V溶液,则c=V L&22.4 L&mol-1V L=122.4 mol&L-1。
  (2)含有一半空气的HCl气体所形成的溶液的浓度也为122.4 mol&L-1。
  (3)V(NO2) V(O2)=417时,O2过量,所形成的溶液的体积等于原NO2气体体积的54,溶液的浓度
  L=(45&122.4) mol&L-1,故三者之比为554。)NO2(22.4 mol54V)NO2(  c(HNO3)=V
  【答案】 B
  【方法技巧】 (1)若HCl、NH3等气体中混有少量空气或其他不溶于水的气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仍为122.4 mol&L-1。
  (2)若NO2中混有少量的N2或NO,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仍为122.4 mol&L-1。
  (3)&NO2+O2+H2O&型:
  4NO2+O2+2H2O===4HNO3。
  若V(NO2) V(O2)&4(恰好反应或O2过量),则c(HNO3)=122.4 mol&L-1&45=128 mol&L-1;若V(NO2) V(O2)&4(剩余NO),则c(HNO3)介于128 mol&L-1和122.4 mol&L-1之间。
  8.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①⑤       B.④⑤
  C.①③ D.①④⑤
  【解析】 NH+4的检验:在含有NH+4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4,所以一定不会用到的是④蓝色石蕊试纸和⑤稀硫酸。
  【答案】 B
  9.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将FeCl3、NH4Cl和NaCl三种溶液区别开的是(  )
  A.KSCN溶液 B.BaCl2溶液
  C.AgNO3溶液 D.NaOH溶液
  【解析】 A项,KSCN只与FeCl3反应使溶液变红色;B项,BaCl2与FeCl3、NH4Cl、NaCl均不反应,无现象;C项,AgNO3溶液与三种溶液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项,NaOH与FeCl3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与NH4Cl反应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aCl不反应。因此用NaOH溶液可将三种溶液区别开来。
  【答案】 D
  10.已知X、Y、Z、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X能与W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可能是(  )
  X――&O2Y――&O2Z――&H2OW
  A.N2 B.NO2
  C.NH3 D. NO
  【解析】 能发生连续氧化的物质中学阶段学习的有C、S、H2S、Na、N2、NH3。但符合X与W反应生成盐的只有NH3。转化关系如下: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1)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  )
  A.含有1 mol NH3分子
  B.含有NH3和NH+4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
  C.含1 mol NH3&H2O
  D.含NH3、NH3&H2O、NH+4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
  (2)①NH3能进行喷泉实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喷泉实验的关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充分利用守恒思想,利用氮原子守恒去分析。NH3溶于水形成氨水,溶质是NH3,NH3溶于水时有如下反应:NH3+H2ONH3&H2ONH+4+OH-,所以氨水中存在H2O、NH3、NH3&H2O、NH+4、OH-等诸多粒子,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答案为D。
  (2)因为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少量水即可使烧瓶内的NH3全部溶解导致密闭烧瓶内气压迅速减小,由于烧瓶内外气体压强差较大,因此烧杯内的水会自动喷出,形成喷泉。
  【答案】 (1)D
  (2)①NH3极易溶于水 ②a.装置气密性良好;b.烧瓶充满气体;c.烧瓶要干燥
  1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而不用排水法,其原因是________。
  A.氨气难溶于水    B.氨气极易溶于水
  C.氨气密度比空气大 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A.闻到有氨气逸出
  B.棉花被气体冲出
  C.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
  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红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解析】 (2)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H3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浓硫酸能吸收NH3,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
  (4)NH3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碱石灰能吸收CO2、H2O,因此丙实验能制得纯净干燥的NH3。
  【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B、D
  (3)乙 2NH3+H2SO4===(NH4)2SO4
  (4)C (5)丙
  13.已知A、B、C、D、E、F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F是能使红色湿润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A+H2O&B+C ②C+F&D
  ③D+NaOH――&&DF+E+H2O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生产C的过程中有如下一步反应,即F经催化氧化生成B和H2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F是能使红色湿润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知F是NH3,再结合已知和反应关系可知C为HNO3,D为NH4NO3,E为NaNO3,A为NO2,B为NO。
  【答案】 (1)HNO3 NH4NO3 NaNO3
  (2)①3NO2+H2O===2H++2NO-3+NO
  ③NH+4+OH-=====&DNH3&+H2O
  (3)4NH3+5O2=====催化剂&D4NO+6H2O
  14.(1)鉴别KCl溶液和K2CO3的试剂是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用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纸报道了多起卫生间清洗时,因混合使用&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发生氯气中毒的事件。试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分析,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A、B、C、D四种无色气体,①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一定条件下,A可以与B反应生成C,C遇空气变为红棕色;③D与A混合生成白烟;④D的浓溶液与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制取黄绿色气体E;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写出实验室制A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出②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盐酸 CO2-3+2H+===CO2&+H2O
  (2)铁粉 Fe+2Fe3+===3Fe2+
  (3)Cl-+ClO-+2H+===Cl2&+H2O
  (4)a.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b.4NH3+5O2=====催化剂△4NO+6H2O
  2NO+O2===2NO2
  15.10.7 g氯化铵与足量氢氧化钙混合共热,最多可制得:
  (1)NH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将制得的氨气全部溶于水制成2 L溶液,所得氨水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析】 (1)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53.5 g 2 mol
  10.7 g n(NH3)
  n(NH3)=0.2 mol
  (2)0.2 mol2 L=0.1 mol/L
  【答案】 (1)0.2 mol (2)0.1 mol&L-1
本文已影响 人
[高一化学必修一硫酸、硝酸和氨教案及练习题]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9477人看了觉得好
【高一化学】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您的位置: →
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普陀区2015年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3.(2分)(2015?普陀区二模)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其中解读正确的是(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5.(2分)(2015?普陀区二模)美国《Science》杂志曾经报道:在40GPa高压下,用激光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7.(3分)(2015?普陀区二模)是制作电木的原料.下列围绕此物质的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8.(3分)(2015?普陀区二模)甲醇低压羰基合成法(CH3OH+CO→CH3COOH)是当今世界醋酸生产的主要方法,国标优等品乙酸含量≥99.8%.为检验得到的乙酸中是否含有甲醇,可用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10.(3分)(2015?普陀区二模)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分,所用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12.(3分)(2015?普陀区二模)铁的氧化物可用于脱除煤气中的H2S,有一步反应为:Fe3O4(s)+3H2S(g)+H2(g)?3FeS(s)+4H2O(g)其温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对此反应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15.(3分)(2015?普陀区二模)化学中常用图象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只改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16.(3分)(2015?普陀区二模)黄铜矿(CuFeS2)是提取铜的主要原料,其煅烧产物Cu2S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4分)(2015?普陀区二模)常温常压,将7.8g的Na2O2加入足量的H2O中,反应完全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19.(4分)(2015?普陀区二模)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X与Z可形成常见的XZ或XZ2型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质量是相同条件下同体积氢气的8.5倍,W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21.(4分)(2015?普陀区二模)在酸性Fe(NO3)3溶液中逐渐通入H2S气体,可能发生的离
22.(4分)(2015?普陀区二模)在含有0.6molCl、0.8molSO4及一定量Mg和Al的混合
2+3+溶液中,滴入一定浓度NaOH溶液,产生沉淀情况如图(不考虑Mg和Al水解及水电离对
3+3+离子数目的影响).若反应前Al的物质的量为a mol,Al的物质的量与混合溶液中离子总
物质的量的比值为x.则(
) 22+3+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四、(本题共12分)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23.(12分)(2015?普陀区二模)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1)三氟化溴(BrF3)常用于核燃料生产和后处理,遇水立即发生如下反应:
3BrF3+5H2O→HBrO3+Br2+9HF+O2.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 ,每生成2.24LO2(标准状况)转移电子数为 0.6NA .
(2)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碘酸钾可预防缺碘.为了检验食盐中的碘酸钾,可加入醋酸和淀粉碘化钾溶液.看到的现象是 溶液变蓝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I+IO3+6CH3COOH=3I2+3H2O+6CH3COO .
氯常用作饮用水的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
下平衡关系:
Cl2(g)?Cl2(aq)
+Cl2(aq)+H2O?HClO+H+Cl
+HClO?H+ClO
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3)写出上述体系中属于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i
= 7.5 ,由图可知该常数值为 10 .
+(4)在该体系中c(HClO)+c(ClO) 小于
c(H)c(OH)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5)用氯处理饮用水时,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冬季 差 (填“好”或“差”),请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温度升高,(溶解)平衡 ①逆向移动,Cl2(aq)浓度减少,使得(化学平衡)②逆向移动,c(HClO)减少,杀菌效果变差 .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五、(本题共12分)
24.(12分)(2015?普陀区二模)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常采用甲醇气相脱水法来获取.其反应方程式为: 2CH3OH(g)TCH3OCH3(g)+H2O(g)
完成下列填空:
(1)有机物分子中都含碳元素,写出碳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写出甲醇分子中官能团的电子式
(2)碳与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C (填元素符号).写出一个能证明你的结论的化学方程式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
(3)在温度和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c (选填编号) a.CH3OH的消耗速率与CH3OCH3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H2O(g)浓度保持不变
d.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①若要提高CH3OH的平衡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d (选填编号).
a.及时移走产物
b.升高温度
c.充入CH3OHd.降低温度
②I号容器内的反应经过t min达到平衡,则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用含t的式子表示).II号容器中a= 0.32 mol.
(5)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CH3OH 0.2mol、CH3OCH30.30mol和H2O 0.20mol,则反应将向 正 (填“正”“逆”)反应方向进行.
mol/(L.min)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六、(本题共12分)
25.(12分)(2015?普陀区二模)硝基苯是制造染料的重要原料.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用右图装置制取硝基苯,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大试管里将2mL浓硫酸和1.5mL浓硝酸混合,摇匀,冷却到50~60℃以下.然后逐滴加入1mL苯,边滴边振荡试管.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将大试管放入6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
完成下列填空: (1)指出右图中的错误 缺少温度计 、 大试管接触烧杯底部 .
(2)向混合酸中加入苯时,“逐滴加入”、“边滴边振荡试管”的目的是 使苯与混酸混合均匀、能及时移走反应产生的热量 . (3)反应一段时间后,混合液明显分为两层,上层呈 浅黄色 色,其中主要物质是 硝基苯、苯 (填写物质名称).把反应后的混和液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搅拌,可以看到 b、d .(选填编号)
a.水面上是含有杂质的硝基苯
b.水底有浅黄色、苦杏仁味的液体
c.烧杯中的液态有机物只有硝基苯
d.有无色、油状液体浮在水面
(4)为了获得纯硝基苯,实验步骤为:①水洗、分离;②将粗硝基苯转移到盛有 氢氧化钠溶液 的烧杯中洗涤、用 分液漏斗 (填写仪器名称)进行分离;③ 水洗、分离 ;④干燥;⑤ 蒸馏 .
(5)实验装置经改进后,该同学按照上述实验步骤重新进行了多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有两种情况出现,请帮助他作出分析:
①产率低于理论值,原因是 温度过高引起硝酸的分解、苯的挥发 ;
②产率高于理论值,原因是 温度过高,有其他能溶于硝基苯的产物生成 .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七、(本题共12分)
26.(12分)(2015?普陀区二模)磷矿石的主要成分是Ca5F(PO4)3,并含有少量MgO、Fe2O3等杂质.工业上以磷矿石为原料制备H3PO4,一种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Ca5F(PO4)3+7H3PO4→5Ca(H2PO4)2+HF (1)写出有关操作的名称:Ⅰ 过滤 、Ⅲ 萃取 .工艺流程中设计操作Ⅱ与Ⅲ的目的是 除去磷酸粗品中的杂质Mg、Fe等 .
(2)若在实验室里采用此种方法溶解磷矿石,请写出必须的实验注意事项,并说明理由: 不能使用玻璃器皿,因为HF会腐蚀玻璃或要在密闭系统中进行,因为HF有剧毒 .
(3)磷矿石也可直接用硫酸溶解,两种工艺相比,该工艺的优点是 避免生成的石膏沉积在磷矿石表面,阻碍反应顺利进行 .
(4)测定产品磷酸的浓度可采用滴定法.准确量取10.00mL磷酸产品(密度为1.526g/cm)溶于水配成1L溶液;取稀释后的溶液20.00mL,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3mol/L标准NaOH溶液滴定;当观察到溶液恰好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生成NaH2PO4),消耗标准溶液20.16mL.该实验过程中需要的定量仪器有 滴定管、1000mL容量瓶 (写名称).
(5)若理论上滴定应耗用标准溶液20.20mL,则相对误差为 0.2% (按近似计算法则).该产品中磷酸的质量分数为 0.667 (保留3位小数).
2+3+3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八、(本题共10分)
27.(10分)(2015?普陀区二模)已知:RCH=CHOR′
(烃基烯基醚)
烃基烯基醚A的分子式为C12H16O.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
RCH2CHO+R′OH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2)写出C→D化学方程式 CH3CH2CHO+2Ag(NH3)2OH . CH3CH2COONH4+2Ag↓+3NH3↑+H2O .
(3)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其中一种) .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光照时与氯气反应所得的一氯取代产物不能发生消除反应;
③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4)设计一条由E合成对甲基苯乙炔(
(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H2CTCH2CH3CH2BrCH3CH2OH.
)的合成路线.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九、(本题共12分)
28.(12分)(2015?普陀区二模)药物心舒宁(又名冠心宁)是一种有机酸盐,用于治疗心脉瘀阻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等,可用以下路线合成.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取代反应 、反应 ② 消去反应 .
(2)写出结构简式:
(3)由1mol B转化为C,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 10mol .如果将 ③、④两步颠倒,则最后得到的是(写结构简式)
(4)D有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E,写出E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
(5)写出与A的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十、(本题共14分)
29.(14分)(2015?普陀区二模)硝酸在有机合成、医药化工、化纤等行业应用非常广泛.工业上用氨催化氧化法可生产硝酸,其生产过程可表示为:
4NH3+5O24NO+6H2O①
4NO+3O2+2H2O→4HNO3②
完成下列计算: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1)如果以一定量的氨气在一密闭容器中与足量氧气发生上述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0.78 .(保留2位小数,下同.)
(2)现以1.70吨液氨为原料生产硝酸,然后加入4.50吨水,得到密度为1.31g/cm的硝酸,该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0.40 mol/L.(假设生产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无损耗)
(3)把22.40g铁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反应只收集到 0.30mol NO2和0.20mol NO.通过计算推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写出计算过程)
(4)硝酸工业尾气中的NO、NO2属于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已知1m硝酸工业的尾气中含3160mg NOx,其中n(NO):n(NO2)=9:1.
①如果用NaOH溶液完全吸收NOx,至少需要补充标准状况下的富氧空气多少升?(富氧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0.25)(写出计算过程)
②如果用氨催化还原法,即用氨作催化剂,将NO、NO2转化为氮气直接排入空气中,需要氨气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橡皮网 - 正确地成长()
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氧化剂和还原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