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水平课外大量阅读看那些东西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努力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教育专家十分关注小学生的教育,在他们看来只有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教育,才有利于中学以及大学学生的素质教育。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作文对于他们是一个难以跨越的坎。注重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为什么小学生会惧怕写作,归根到底就是胸中无“墨水”。为了让他们的脑海里有料,就要提高课外阅读量。
作者单位:
河北省涿州市下胡良中心校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 现在的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课堂之外的学习, 即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堂外的生活中, 课堂之外、生活之中成了学习语文的又一个重要舞台。其实,
叶圣陶先生在很早就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的看法,
实际是和现在的观念相一致的。单靠课堂上、课本上来提高整体语文水平那是不全面、不牢固的, 也是不现实的,
只有通过课堂之外广阔的生活广泛地阅读, 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的整体水平。下面就谈谈课外阅读的问题。
具体地说, 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意义是很大的。首先, 要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 积累丰富的语言,
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是学生在对问题的自我思考、自我探究的过程中, 锻炼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再次, 课外阅读的个体化,
强化了自我的感受与体验,对形成学生个体的人格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最后,
学生在阅读中有创意的理解也可大大促进他们的认识能力与阅读能力。除此之外,课外阅读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德育、智育与美育教育,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课外阅读量的要求。
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是分阶段划分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总的课外阅读量在400 万字以上,
其中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阅读量分别不少于5 万字、40 万字和100 万字, 初中学段不少于260 万字,
并且明确规定这一学段“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九年累计应达400 万字以上。这一数量是在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后确定的,
大多数老师反映能够达到,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读整本书。这样的阅读量对学生来说意义是重大的, 如果真能达到这些,
学生的语文水平那将是不言而喻的。
2、课外阅读质的要求。
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内的是这样, 课外的也是这样, 既然语文课本不能说是教本,
而是读本了, 那理所当然课外阅读更应让学生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让学生自己阅读, 自己学会阅读, 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 确定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
做出有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 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对比, 为文章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另外,
要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只有对阅读有兴趣,
才能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怎样使其感到阅读的乐趣呢?
一是内容上选择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 二是讲究形式多样化,
可以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在第一学段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 经常阅读, 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
学习用普通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 不指读; 要轻重起伏,
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第一学段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中年级第二学段就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判断是否读懂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标准。这一学段还要求学生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要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第三学段即小学高年级, 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些都是对阅读提出的质的要求, 这些要求需要在大量阅读中得以实现。
3、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 只要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健康有意义的内容都可以读,
包括图书报刊、杂志、童话、小说、诗歌、散文、杂文、评论, 等等。当年鲁迅教育青年就说: 读书如蜜蜂采蜜,不能只采一种, 要采多种花,
酿出的蜜才更好。所以,阅读的内容不可单一, 越广泛越好, 这样获取的知识才会更加广泛丰富, 眼界也才会更开阔,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更有益。在《新课标》中给小学生提出了一些必读的书目,
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今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神话故事》、《中外民间故事》、《论语》等,
另外还推荐了由一些中外名篇改编的小学生版的小说等, 这些读物更值得品味、欣赏。
4、做好读书笔记。
在课外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也是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
做好读书笔记无论是对内容的记忆还是对日后的查找资料都有好处。读书笔记的方式多种多样,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就行。有些是只摘录其中的语句,
生动优美的, 富含哲理的, 表达独特的, 这些语句韵味无穷,越读越妙, 永远有品尝不尽的余香。还可将文章中的段落抄录下来,
慢慢品尝其精妙, 从中欣赏到日出日落的壮观雄伟, 领悟到祖国山川的如诗如画, 品味到中华文化的深厚蕴涵,
感受到榜样人物的可贵品质……有的文章的精妙都是由一段段优美的文字组成的,
所以段落的摘抄会让学生感觉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效果, 久而久之,
这些都会对学生的理解、欣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可做提纲式的总结概括, 这会让学生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这又是一个更高层面的学习收获。还可随文章进行及时批注,记下感受认识, 随时标注在文章的语句旁边; 也可对语言词语加注, 或写上疑问,
待过后思考探究, 还可写读后感。
5、做最后的交流。
可定期组织学生对一个阶段中大家共同读过的文章进行交流讨论, 给大家一个总结提高的机会, 让学生在交流读书收获的同时,
渗透读书方法。经典文章需要精读, 必须细细、反复品味,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努力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 把书本读“薄”,
使大家的思想、认识得以互补, 使学生个人得到不同层面的收获。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
“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 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 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
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 学会积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
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这条教学道路上, 我们将不断探索、改进, 争取能让学生受益多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外阅读怎么提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