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门票到文明成果

安阳殷墟:让遗址保护成果惠及百姓--平顶山新闻网
安阳殷墟:让遗址保护成果惠及百姓
17:20:45&&&&&&&&&&&&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安阳市相关部门获悉,备受瞩目的殷墟大遗址公园已开始实施,根据计划至2015年,所有项目将完工,届时,殷墟将成为集文物博览与服务、遗址展示、文化休闲、园林绿化、环境保护于一身的古遗址公园。
“殷墟将建全国最大的考古遗址公园,全世界最大的车马坑……”在河南省安阳市,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在年初相继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5A级景区之后,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实施步骤,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期待。
殷墟大遗址公园开建
一片甲骨惊天下。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并经甲骨文及考古发掘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历史,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和缩影。2006年,殷墟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安阳建设殷墟大遗址公园的目的是为体现城市文化,让公众共享文化成果,突出殷墟的本质特征,使殷墟具有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建成全面展现殷商文明的遗产地与独特的文化旅游胜地相结合的大遗址公园。
据介绍,殷墟大遗址公园保护建设规划包括核心区、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其中核心区包括宫殿区、王陵区、商城遗址、后岗遗址。2010年初,其建设拉开序幕。在大遗址公园内,还将建设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车马坑,以展示悠久厚重的殷商文明。整个大遗址公园将用5年时间完成,到2015年,将建成以殷墟大遗址保护和殷商文化展示为特色,集文化、旅游、休闲、服务等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艺术盛宴展示殷商文化
“汉字霓裳翩翩至,幽思古意冉冉升。”日晚,中国首部大型汉字服装舞蹈剧《汉字霓裳》在河南郑州演出后,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其实,之前的2月24日晚,《汉字霓裳》在河南安阳首演就引起了巨大轰动。“整个演出华丽而唯美,实在太震撼了。”有观众赞叹道。
《汉字霓裳》以汉字和服装的发展历史为主线,分为“沧桑叩问”“翰墨流韵”“文情字魂”“博大文心”4个篇章,穿插了仓颉造字、妇好出征、曹操赋诗、岳母刺字等故事,将中国的汉字文化、服饰文化、舞蹈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给观众以轻松愉悦的艺术享受,而且展现了汉字源流和安阳历史文化。半年多的时间,该剧已演出40余场,获得了广泛好评。
其实,《汉字霓裳》是为配合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由安阳市殷都区政府联合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甲骨文建设发展基金管委会,运用市场手段精心打造的大型汉字服装舞蹈剧。
殷墟大遗址公园建成后,包括大型汉字服装舞蹈剧《汉字霓裳》、大型室内音乐剧《殷商妇好》等多个文化项目,都将成为殷墟大遗址公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用华丽、优美而充满历史厚度的舞蹈来为大遗址公园增光添彩。
让考古成果惠及民众
“殷墟建设彰显了安阳作为一个文化城市的地位和特色,体现了安阳丰富的文化品牌、文化气魄和文化精神。”今年初,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安阳考察时指出,安阳要抓住机遇,坚守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承,使文物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民生的大工程。
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笑东表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申报成功,标志着殷墟大遗址保护进入了新阶段,安阳需要探索创新一揽子彻底解决矛盾的思路措施,走出文物保护的“安阳之路”,将遗址保护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让保护成果惠及民众。
据了解,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殷墟,进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自2010年开始,殷墟借“安阳文化遗产日”之机,对安阳市民免费开放至少3天,至今已坚持了两年,让普通市民走进殷墟、了解殷商、感悟文明,并招募百余名志愿者为游客讲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殷墟大遗址公园的建设,不仅将展示殷墟本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灿烂价值,实现遗址的整体保护,而且有助于推动考古学科发展,普及公众考古知识,让社会了解文物遗址,从中了解青铜文明和文字渊源,增加自豪感,同时,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有助于改善民众的生活。
本报驻河南记者 陈关超 通讯员 石 闯
责任编辑:祁凯琳
 相关新闻
上一篇下一篇
平顶山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平顶山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平顶山新闻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平顶山新闻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平顶山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平顶山新闻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平顶山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平顶山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 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邮编:467002&& 传真: 豫ICP备号>>>
认识中华文明史 从安阳殷墟开始
12:13:05     
来源:中国日报网
  
殷墟妇好墓: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墓
妇好墓挖掘现场复原遗址。宁波 摄
1976年由殷商考古专家郑振香、 陈志达二位先生主持发掘的妇好墓 , 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的前列。
妇好墓中出土了1,928件精美绝伦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余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为研究殷代文化、礼制、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探讨商代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研究商代社会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党90周年专题>>
[、] [] [] [] []>>安阳殷墟保护与发展应该破解的难题
时间:&&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来源 :&&字体:& & &&
殷墟保护与发展要解决体制机制障碍
殷墟位于安阳市区西北角,总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14.07平方公里;一般保护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面积6.77平方公里。共涉及殷都区、北关区20个自然村,7786户,23402人。
安阳殷墟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但目前就宏观管理而言,与其他地方区别不大,甚至还处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叠加之中。主要表现为:一是考古发掘的分割性。从1929年开启殷墟考古,中研院史语所在殷墟设立工作站,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考古所(1978年以后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设立安阳工作站,均由中央考古部门主持重点保护区的考古发掘工作,安阳文物考古部门主要从事非重点保护区的考古工作。二是文物保护的破碎性。殷墟申遗成功后,设置了安阳市殷墟管理处,但只负责管理目前对外开放的殷墟景区,主要是绿化、接待、讲解等业务,没有行政管理职能。市文物局管理文物,市执法大队负责文物安全,当地政府组织村民巡视,条块分割,责权不明。三是保护发展的矛盾性。殷墟的大部分保护区集中在殷都区,共涉及14个村庄,6045户,17987人。小屯、武官村、侯家庄(侯庄)、大司空等重要地点,也在殷都区。殷都区面积只有69.5平方公里,其中殷墟保护区占了近1/3,加上安钢、电厂与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型企业和大型工程用地,以及建成区和在建项目占地,真正可利用的土地仅剩0.67平方公里。可以说,殷都区发展空间已严重不足,无法在现有考核体系下完成民生和发展的双重重任。
破解安阳殷墟保护与发展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创新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扫除体制机制主障碍,而体制机制创新正是殷墟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命力所在。
第一,成立“安阳殷墟文化试验区”。以殷都区为依托,将北关区涉及殷墟保护区的9.04平方公里,以及安阳县的曲沟镇扩充进来,形成较为完整的殷墟保护与发展行政区划空间,为殷墟管理的空间性奠定基础。
第二,“试验区”要高规格。从现有体制看,应设为副厅级,或管委会的领导为市委常委,形成一个高规格的领导格局。市直有关部门(如城建、旅游、文物)领导要担任“实验区”副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站长,要兼任“实验区”副职,使之形成惯例,成为中央与地方合作的一种范式。
第三,“试验区”要有专门的考核体系。“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围绕殷商文明与甲骨文字,进行传承创新,将其打造成全球中华早期文明的体验圣地。因此,要建立一整套专门的考核体系,有别于普通行政区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使其具有“试验性”,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探寻路径。
第四,“试验区”要建立国家文物补偿机制。国家要依照“主体功能区”的补偿模式,对当地农民为保护殷墟而牺牲的个人利益,要像对“退耕还林”“生态平衡”做出牺牲的农民那样,进行合理补偿。通过建立健全文物补偿机制,使农民的合理诉求得到国家政策的积极回应。国家应首先在殷墟开展文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探索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
第五,“试验区”要简政放权。根据殷墟的实际,在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和《殷墟保护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由“试验区”制定相关保护与运作方案,提出对有关关键词汇重新解释的建议案,并总体报批后,由“试验区”执行。要简化报批程序,将有关职权下放到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简化有关报批为报备,并进行适当监管。
第六,“试验区”要积极探索实践。比照西安、洛阳等地模式,形成以文物为主,保护与发展协调并进的运行机制,开辟综合解决发掘、保护、展示、体验、民生、产业等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路径,积极争取国家、省在金融、土地、财税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
安阳殷墟保护与发展要创新思路寻找考古展示新路径
安阳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以出土大量甲骨文、青铜器及大型宫殿、王陵遗址而闻名于世。殷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名列榜首,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殷墟是中华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是全人类共有的最具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与西方遗产相比,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而这种特色的展示,无论是展示内容、展示手段,还是展示方法,均具有极大的挑战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是如何将堆积层立体展示。这一难题关键在于,所有的器物残片都堆积在文化层中,所有的王宫陵寝都深埋于地下,人们在这里只能看到广阔的田野,以及地面上的部分标识,无法看到从地上到地下的立体的都城、宫殿、作坊、陵寝等遗址,也就无法感受到商代都城的巨大震撼力。殷墟要想成为世界级的东方文明圣地,必须要在立体展示上做足文章。二是如何将神秘性展示给公众。考古发现的神秘性,对所有人,无论是专业工作者,还是普通爱好者,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要有效利用这种神秘性来吸引游客,尽量延长他们在当地的停留时间,将神秘性一点点、一层层地揭开,展示给来这里的每一个人。这样,殷墟的发展就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旅游问题了。三是如何将文物为少数人所有变成社会公共财富。从现代田野考古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发掘者就对出土文物拥有优先观赏权,部分发掘者及其所在单位甚至以研究为名,将出土文物据为“私藏品”,秘不示人。在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地下文物归国家所有,是全社会的财富。文物与所在地的山川、河流、遗存等,构成一个极为完整的文化景观环境。但按照惯例,我们通常都会打破这一环境,将文物收藏在远离此地的博物馆与库房。因此,“试验区”就是要探索文物与环境共生的路径,尽最大可能将出土文物留在当地进行整理、修复、展示和体验,使殷墟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公众可以参与的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地。四是将殷墟建成国际考古发掘研究平台。殷墟考古发掘不是少数特定考古单位的事,更不是某位考古学家的“专利”,要利用殷墟这个大平台,利用考古“试验”,寻找全面开花的路径,将殷墟这一国际品牌打造成为一个国际考古发掘研究基地。
破解安阳殷墟保护与发展的第二个难题,就是要让殷墟活起来、动起来、立起来、热起来,而这正是殷墟开辟新路径,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第一,要将安阳殷墟办成一个考古“场站”。“场站”的主要功能就是制定规划和方案,管理考古发掘活动。要依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权限不变的情况下,与参与发掘的团队构建一种融洽的合作关系。
第二,要将安阳殷墟建成世界性考古“工场”。高效利用安阳殷墟考古大平台,吸引国际、国内重要考古单位,在相关法规的范围内,依照报批,取得发掘权,使殷墟成为一个大型的考古“工场”,成为商代文明发掘的首选场所,成为国际高端团队利用最新知识、最新手段,进行考古发掘的火花碰撞之地,成为中国考古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从而,使考古发掘活动成为这里的常态,让考古专家因参与过殷墟的发掘而自豪。
第三,要精心展示考古发掘成果。日常的考古活动,尤其是为配合基建而进行的考古发掘,最终还是要回填,除了发掘者,我们只能在考古报告中体验发掘,而考古现场最后将回归为一片田野。但殷墟在发掘后,最终是要保留与展示,无论是王陵、宫殿、作坊,还是墙壕、坑窖,都要在原地保留,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殷墟布局。对个别重要遗址,要适当进行复原,形成立体展示,以克服殷墟缺乏观赏性的弊端,尤其对令人震撼的深达几十米的中字形、申字形、甲字形王陵,更要如此。
第四,要将考古的神秘性呈现给观众。殷墟考古发掘将是开放式的,资料整理、粘补陶片、缀合甲骨、模拟复原等等,都是公开的,游客不但可以参观,还可以亲自参与,这将极大地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如果说一般的考古工地只是工作之地,那么,殷墟的考古工地将既是一个专业人员的工作之地,也是一般游客可以直接参与的体验之地,这就是殷墟的“特殊”所在,也是其“试验”的一个重要目的。
第五,要使游客成为殷墟的“主人”。殷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考古圣地。我们要探索由“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的路径,让殷墟成为考古这门科学走向大众的平台。在这里,除了考古研究主要目的外,还要重点探讨考古能为大众做什么?考古怎样才能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考古如何真正走向社会?将来可以有条件地接纳游客,开展3至5天的殷墟体验之旅,而这样独特的体验,对游客而言,将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
殷墟的最大吸引力是遗址本身,谁也预测不了这里突然会有什么重大发现。我们要以殷墟考古为中心,吸引世界游客,使之成为考古学面向大众,走向社会的重要平台。这是考古的使命所在,最终必将促成对现有考古体制的改革创新。
安阳殷墟保护与发展要科学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大格局
殷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与以殷墟为核心,全面开花的产业格局连在一起的。殷墟的文化产业,永远离不开殷墟,除了前述的以殷墟为核心的考古吸引力,以及体验考古外,文化旅游中的观光游应该成为殷墟发展的主力阵容。殷墟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殷墟文化创意产业要紧紧围绕这些资源进行更为深广的发掘,形成最具殷墟特色的文化产业格局。
殷墟的文化产业,是以文化旅游为主体,传统与新兴产业并举的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体验为主体,观光与体验相融合,参与和互动相结合的文化产业;是以文化遗产为内核,以创意而延展到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相结合的文化产业,是一个大的创意工场,是对古老文明的全新解释。因此,在发展殷墟文化产业时,必须注意坚持若干环节:一是殷墟内容的环节。一切以殷墟的内容为内涵,深入挖掘、寻找创意,形成特色。二是村庄利用的环节。殷墟保护范围内,分布有10余个村庄,部分村庄还保留有大量清末民初的建筑,这一地方特色与殷墟发展的时代特征相吻合,实际上也是殷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体验为本的环节。无论是殷墟考古,还是创意产业,都要抓好体验为本这一关键环节。四是地名保存的环节。小屯、武官村、梅园庄、后岗、花园庄等地名,都与特定的考古发现和重要遗存关联在一起,同时,这些地名也是一种地标。因此,要注意保留这些活化石,可以与一定的品牌、标记打造结合起来。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其内在价值的进一步发掘与利用。
破解殷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第三个难题,就是要做大做实殷墟的文化产业,形成以殷墟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大格局。
第一,要打造殷墟主要地标。依托重要考古发掘地点,突出殷墟遗址特色。如小屯的宫殿基址、武官村的王陵、后岗的“三叠层”、花园东的甲骨窖藏、孝民屯的车马坑,尤其是类似于司母戊大方鼎、妇好墓等重要出土地点,构筑标志物,并围绕殷墟文化的内涵,形成特色,精心布局。
第二,要保护好重点村庄原貌。在不扩大规模、不增加高度、不扩充体积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原有风貌,依托老建筑,恢复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形成民俗文化村、文化创意村、殷商文化村等,为在殷墟进行文化体验的游客,提供居住、生活、休闲的场所,形成殷商文化体验者的主要聚合点。
第三,要开发特色产品。要围绕甲骨片、青铜器等殷墟特色文物,形成相关的品牌产品。要深入挖掘传统工艺,将这些传统工艺品的制作,与旅游观光、参与、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制造更多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要依托甲骨文,将文字创意做成产业,做足文字的文章。要充分利用新业态,在动漫、演艺,以及影视制作等方面,做足以殷墟为内容的文化创意文章。要大力开发殷商风格饮食、布艺、器具等,全方位做好殷墟特色产品开发。
第四,要在周边地区发展高效农业。在现有土地增量不变的情况下,整合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以高效农业、立体生态为目标,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辅相成的产业格局,为殷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安阳殷墟保护与发展要加大力度理出民生改善的新思路
执政为民是我们工作的宗旨,改善民生是改革开放的终极目标。我们不能以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剥夺群众改善生活向往幸福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以牺牲当地农民的幸福生活为代价。必须在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二者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而这也是对我们执政智慧的考验。
殷墟所在地的农民,为了保护文物,倾注了热情,做出了牺牲。抗战时期,当地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将国宝司母戊大方鼎保护起来,并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保护区内,尤甚是重点保护区村民的收入,与市内其他地方村民的收入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些村庄企业不能建,项目不能引,危房不能翻,新房不能盖,似乎成了阳光雨露无法照耀滋润的地方,成了致富奔小康“被遗忘的角落”。
民生改善与殷墟保护同等重要。我们之所以将这一难题放在第四位,是因为民生的改善,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发展,发展离不开殷墟,村民在当地发展,“靠山吃山”的“山”,就是“殷墟”。因此,理清思路、创新体制、发展产业、寻求突破,是当地群众致富的基础,也是进行产业转移的根本。
第一,要在政策上寻求突破。殷墟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但这一历史重担,不能单单压在当地村民和政府身上。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村民们为保护殷墟而做出的巨大牺牲给予合理补偿。让村民对保护祖先留下的文物,不再有后顾之忧。
第二,要加快保护区内的村民安居工程建设。要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保护区内的村民进行集中安置,对重点保护区内的村庄,以及一般保护区内不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村庄进行整体搬迁。建议国家加大民生补偿力度,对安置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新农保、新农合、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快让村民享受同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使殷墟村民的民生问题得到充分改善。
第三,对于保护区内保留的居民住房,要统一规划,专题设计,采取多种形式,使其成为民俗文化体验的主要载体,成为村民致富的主要手段。保护区内保留的村落民宅,可采取多种形式,或企业买断,或政府征收,或民建公助,或村民自建,均应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第四,要拓宽就业渠道。在环境保洁、安保巡查、商户服务、影视演艺、发掘雇工、民俗体验、高效农业等方面,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逐步形成国家保障、政府供岗与自谋职业相结合,多层次的村民增收长效机制。
总之,安阳殷墟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在全国同类问题中具有代表性与示范性,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创新思维、寻求突破、勇敢试验,找出一条双赢的路径,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
本专题课题组组长:丁同民
执笔:张新斌、张佐良、李玲玲殷墟(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河南安阳殷墟)_百度百科
?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河南安阳殷墟
[yīn xū]
(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河南安阳殷墟)
殷墟是中国晚期都城遗址,古称“”,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西北周围,由、、遗址等构成。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2006年被列为。[1]
殷墟位置境域
殷墟位于河南省殷都区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殷墟文物遗迹
殷墟宫殿宗庙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宫殿宗庙遗址位于南岸的、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在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两面,有一条人工挖掘而成防御濠沟,将宫殿宗庙环抱其中,起到类似宫城的作用。
宫殿宗庙区还有商王的配偶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也是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墓室有殉人16人,出土器物1928件,包括468件青铜器,755件玉器以及564件骨器,另有将近7000枚海贝。
殷墟宫殿宗庙区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窖穴,共出土甲骨约1.5万片。
殷墟王陵遗址
王陵遗址位于北岸侯家庄与武官村北高地,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
殷墟王陵遗址
约250米,总面积约11.3公顷。自1934年以来,在这里累计发现大墓13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2000余处,并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是学术界公认的殷商王陵所在地。其中,东区祭祀坑数量众多,排列有序,坑内有不少人、畜骨架,是殷王室祭祀先祖的一个公共祭祀场地,现辟为M260展厅。
另外,在王陵的东边出土的,是现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2]
殷墟洹北商城
洹北商城位于洹河北岸花园庄,城址大体呈方形,东西宽2.15公里,南北长2.2公里,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四周有夯筑的城墙基槽。洹北商城遗址的发现,延长了的历史时间,延伸了殷墟的范围。
洹北商城遗址的年代早于传统意义上的殷墟晚商文化,略晚于郑州早商文化,很可能是商代中后期的一处都邑遗址。[3]
殷墟发掘沿革
殷墟史影疑云
据《》、《》、《》等文献记载,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曾存在商王朝,该王朝延续了近500年,是具备疆域国家形态的中国历史的开端。第一位名,于公元前16世纪初在“亳”(今河南郑州或偃师附近)建国,并迅速征服了周邻势力,稳定了商王朝的政治版图。商朝的王位继承采用“”或“”的办法,前后共有31位商王。
商朝的都邑曾数度迁徙,自前1319年第20代商王自迁都至[4]
,到公元前1046年亡国,经历了盘庚、、、、、、、、、、、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5]
,一直是中国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6]
商灭亡后,逐渐沦为废墟。[7]
南北朝时期,在《》中对殷墟的位置进行了较为确切的描述。[8]
宋、元时期,一带多有青铜器出土,引起关注,但被认为是商王的都。[9]
殷墟铁云藏龟
小屯位于西郊洹河岸边。这一带地势略高,因此战国以来,特别是隋唐时期一度被当作埋葬亡灵的理想地点。直到明朝时,才成为由数户人家组成的一个居民点。清末以来,小屯居民在耕作中常从地下挖到碎骨片。19世纪末,当地传闻碎骨即所谓的,可以治病,于是村民收集碎骨片,或留作已用,或卖给中药铺。从此,“龙骨”被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掘出。
1899年,因病购药,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开始重金收购,进而考证出这些“”是“殷人刀笔文字”。1900年攻陷北京,王懿荣义愤自尽,所收藏龙骨由其子转售晚清学者。1903年,刘锷将其收藏的甲骨编印出版,成为第一部甲骨文著录《》。
发现商代甲骨文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学术界为之振奋,许多学者加入到收藏甲骨的行列中来。各中药铺中的“龙骨”,一时间身价百倍。由于贩卖甲骨有暴利可图,古董商人便把甲骨的出土地点隐瞒起来。1908年(一说说1910年),经多方探求,始知甲骨出于“滨洹之小屯”,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至此,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1917年,对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整理出商王世系表,进一步证实小屯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10]
殷墟出土过程
1928年,在大力支持下,开始对殷墟进行第一次为期18天的试掘,
总共出土800余片有字甲骨以及铜器、陶器、骨器等多种文物。1929年春,由主持对殷墟的正式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共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宫殿区和王陵区,证实了关于商代晚期都邑地望的记载,使得殷墟遗址曾经是商代晚期都邑成了不可动摇的结论。
1950年,发掘,成为新中国首次殷墟发掘。1976年,小屯西北地发现商王配偶“”之墓。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1999年1月,在殷墟遗址东北部地下约2米深处,发现一座规模巨大的商代城址,这座城址的年代略早于作为商王朝晚期都邑的传统概念上的“殷墟”,分布上与旧的“殷墟”范围略有重叠,但整体在洹河北岸,学术界将其命名为“洹北商城”。
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丰富,殷墟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宽,从殷墟文化分期到环境(如地理、地貌、植被、资源、动植物)等;从人种、人口、家族组织,到建筑业、手工业(如铸铜、制玉、制陶、制骨);从农业到埋葬制度、祭祀制度;从文字到艺术以及晚商社会的性质等,商朝逐渐成为信史。[11]
殷墟管理保护
1961年,国务院将殷墟列为第一批,划出了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外围区的范围,并制定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殷墟保护规划图
1982年,《》公布后,河南省和安阳市政府,也颁布了与保护殷墟相关的管理条例,把殷墟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并划定了殷墟保护范围与建筑控制地带。
1987年,安阳市政府征购小屯东北地(殷墟宫殿区)农田近8万平方米,对该遗址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在此兴建了遗址型的博物馆(),集中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成为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
1988年,中国古都协会将安阳列入。[13]
1997年,殷墟被定为全国首批百个。
2000年,考古界评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殷墟以最高得票数名列第一。[14]
2001年,安阳市政府借助,把殷墟宫殿、王陵遗址近千亩土地征用为国有,使其直接控制在政府的管辖之下,有效地阻止了小屯、花园庄向宫殿保护区的扩展,并投入巨资,将重点保护区内的居民拆迁安置到保护区外。中国殷商学会会长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保护殷墟是安阳的第一大功”。
2006年,安阳市政府先后投入15亿多元,全面治理殷墟周边环境,探索遗址的展示方法,建造了,集中收藏、保护、展示殷墟出土。
日,在立陶宛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0届会议上,殷墟以符合世界遗产的第(ii)、(iii)、(iv)、(vi)条遴选标准被列入《》,成为。[15]
2010年,列入国家首批12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1年,被评定为全国首批“”。[12]
殷墟遗址价值
殷墟甲骨文
甲骨文是汉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对甲骨的研究,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17]
殷墟青铜器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
品、艺术品等,礼器有鼎、斛、簋、觚、爵等,乐器有铙、铃、钲等,兵器有戈、矛、钺、刀、镞等,工具有锛、凿、斧、锯、铲等,生活用具有铜镜、杖首、漏、勺、箸、器座、角形器等,装饰艺术品有人面具、人头面具、铜牛、铜虎、铜铃等。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达到中国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特别是篇幅比较长的铭文,是当时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保留了当时的真实的面貌,因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8]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有四五千件。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出土的青铜器中,有礼器170多件,兵器1340多件,还有工具以及其他杂器。1950年~1986年间,发掘所得礼器650多件,兵器1400多件,还有一些工具、艺术品和杂器。1986年以后,仍有不少青铜器被发现。青铜器主要出土于大中型墓葬,其中出土最多的就是保存完好的第五号墓——,竟有468件之多,而且种类齐全。
青铜器中铸造技术工艺最为精美的是礼器。而殷墟出土的礼器,不仅种类多,而且形制多样,呈现圆、扁、方等形状,其中以圆形器为主。最大最重的当属武官村大墓出土的,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世界最大的古代青铜器,也是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此外,侯家庄西北岗M1004号墓出土的牛鼎和鹿鼎、妇好墓出土的两件司母辛大方鼎等,也是重型礼器。
殷墟建筑特色
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造型庄重肃穆、质朴典雅,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秩序感和审美意趣,集中体现了殷商时期的宫殿建设格局、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建筑技术,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殷墟的洹北商城,具有高大的城墙、威严的宫殿、特别是严格的“中轴线”布局,成为数千年来中国历代城市的特征。
殷墟史学价值
殷墟的发掘,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史观中三代历史的面貌,真实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为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
基点作用;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从而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表明,殷墟时期的手工业空前发达,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工艺水平极高。一些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如青铜冶铸、制玉、制陶、制骨、制车、纺织等都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这一时期的白陶、原始瓷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大量使用青铜构件,独辕双套双轮,结构精致复杂,体现出高超的机械、青铜铸造等复合技术。
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布格局、随葬方式、祭祀礼仪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并为以后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逐渐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陵寝制度。同时,以、、车马殉葬、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突出表现了殷墟时期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体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17]
殷墟考古学影响
殷墟的发掘,是中国传统与西方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标志。[20]
殷墟宫殿区、王陵区的发掘,大批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的发现,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瞩目,确立了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
1931年梁思永在安阳后冈遗址“三叠层”的发现,第一次从地层学上划分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为中国考古学的地层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殷墟发掘工地成为培养中国考古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李济、董作宾、石璋如、高去寻、梁思永、郭宝钧、尹达、夏鼐、胡厚宣等中国考古界的第一代精英。
殷墟的发掘,对20世纪初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历史研究中盛行的疑古之风作了正面回应。随着商王朝的存在被考古学证实,中国学术界得以展开有关文记载中的“”的探索。[21]
殷墟外界评价
殷墟国内评价
:①“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②“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③“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22]
:“甲骨文乐得跳出殷墟,青铜器乐得跳出殷墟重见天日,真是安阳小屯村的特大欢喜”。
:①“殷墟不仅文物丰富,而且学术价值很高,它蕴藏的宝物,还远未罄竭。”②“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并且它又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有它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和特征。在上述三个要素方面,它都自具有中国色彩的特殊性。在其他方面,例如玉石雕刻、马驾的车子、刻文白陶和原始瓷、甲骨占卜也自有特色。殷墟的艺术也自成一风格。”[23]
金秉模:“整体来看,殷墟遗址的价值很重要,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作也是很好的。殷墟YH127甲骨窖穴是人类东方最早的档案库。王陵遗址可与古埃及金字塔相媲美,是第二个古埃及。”[12]
:“这个地方学问很深,很有发展前途。”[24]
殷墟国外评价
2006年在立陶宛召开的第30界世界遗产大会上,认为殷墟“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作出了以下评价:
II、殷墟作为商王朝都邑,展现了包括文字系统在内的顶峰时期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
III、殷墟的文化遗存提供了非同寻常的关于商代晚期文化传统的证据,包括丰富的科学发明与技术成就,例如建立在日相与月相观察上的天文历法、刻写在甲骨上的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
IV、殷墟的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留下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范例,奠定了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和陵园制度初期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VI、殷墟的考古发现,为汉字语言、古代信仰、社会制度以及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物质证据。[25-26]
殷墟参观信息
殷墟参观时间
8:00---18:00 (10月---3月)
8:00---18:30 (3月---10月)
殷墟交通路线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位于西北郊小屯
村殷墟路北端,距安阳市中心5公里,游客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到达:
自驾车:沿京珠高速安阳出口下,沿人民大道至第五人民医院右转即到。
公交车:1、6、15、18、39、41路,殷墟站下车步行5分钟即到。
火车:安阳站下,在文化宫乘1路公交车殷墟站下,右转步行5分钟即到。
(殷墟旅游导航图册来源[27]
.凤凰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史记·殷本纪》: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甯,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参见:王国维《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续考》
《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史记.卫康叔世家》:“……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
郦道元《水经注》:“洹水出山东,迳殷墟北……。”
《通鉴地理通释》:“安阳县本殷墟,所谓北蒙者,亶甲城在西北五里四十步,洹水南岸。”
.河南省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河南省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安阳殷墟官网[引用日期]
.中华网新闻[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康永波,陈玲玲,刘正威等.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第12期.页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文物网[引用日期]
.科潮网[引用日期]
郭沫若称:“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
井中伟、王立新.夏商周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13年
郭沫若《访安阳殷墟》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1991年总书记江泽民视察殷墟博物苑时指出
资料来源: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材料(WHC-06/30. COM/8B; Paris, 20 June 2006.)。
.河南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安阳殷墟官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阳殷墟博物馆门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