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教育网哪儿教太极拳的

我想学太极拳!我应该去哪学?_百度知道沈河区成立全省首个街道全民健身武术中心
家门口就有专业的武术教师学习指导各拳种,还可免费习练武术强身健体。昨日,全省首个街道全民健身武术中心&&沈河区东陵街道全民健身武术中心正式成立。
  东陵街道全民健身武术中心位于沈河区新宁街33-2号(133路终点站)。作为全省首个全民健身武术中心,其以原保利社区380平方社的办公房为基地,设计了武博物馆、演武厅和讲武堂三个功能区。走进中心,既有整洁宽敞的练武场又有高规格的武术史料展示。同时,沈河区武术协会、沈河区太极拳研究会等社团也将入驻。
  6月的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培训、7月的中小学教师段位指导培训、8月的爱国防、军体拳、防身术、9月的地宫鸳鸯拳、罕王拳实操&&每个月,中心都有免费的武术项目培训。据悉,免费课程安排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周末则安排一些收费的武术培训项目,但收费标准也将是全市最低价。据悉,除了辖区内20万居民可以报名参加外,对武术感兴趣的其他市民也可参与。
大家都在看
沈阳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610421 辽ICP备号
Copyright (C) 2015 Shenyang Radio and TV All Rights Reserved.辽沈地区的武派太极拳
一、太极拳特点和要领&
  武派太极拳发源于永年县广府镇,乃清道光年间广府东街人武禹襄所创,其传承为赵堡太极拳的王宗岳传蒋发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平传武禹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武禹襄所创的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陈式新架,也不同于杨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他的拳架小巧紧凑,动作舒缓,气势鼓荡,形似干枝老梅,在松静中暗含着开、合、隐、现,在走架时,步法严格,分清虚实,逢转必沉,弹簧腿,麻花腰,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以背丝扣导引内劲。全是用内动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出手不过足尖,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
  二、辽沈地区武派太极拳有两种不同风格&
  郝派拳架也称“开合拳架”,是郝为真宗师在清末民初任直隶省广平府中学堂(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太极拳教师时,为适应集体教拳的需求,适合一至四呼发口令,将拳式加大开合动作并以几个动作合为一个节序,便于发口令,形成开合太极拳架,又称“郝架”,其主要特点:步法灵活,拳架简约,圈小劲捷,动作柔和圆满。每势以起、承、开、合贯穿,身正招圆,气势饱满,强调走内劲不露形迹,变幻莫测。是名副其实的武式太极拳新架,此拳架在国际流行很广。  
刘常春先生所传的闫志高宗师拳架是在郝派武式太极拳108式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的,刘常春先生按照周易九九归真之原理把相连拳式合并为一式,如“十字手”、“单鞭”两式合为“十字手单鞭”一式等,归为81式。闫志高宗师早期拜郝为真为师学武式太极拳,那时郝为真还没有改拳架,教的是原架108式,因此在东北地区的“三杰”所传武式太极拳拳架基本相同,由于闫师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掌,在郝派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又糅进八卦掌和形意拳之劲别,如懒扎衣拳式就糅进了八卦掌中老僧托铱中的拧裹劲别,与懒扎衣中拥、捋、挤、按劲组成混合之综合劲,使此拳式威力大增,因此闫志高宗师所传与郝派武派太极拳原架有所不同。闰志高宗师所传之拳架在辽沈地区和河北保定市等区域流传很广,又进一步体会到武式太极拳的原始架的奥妙处和窍要,在练拳中,架子要紧凑,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腾挪闪展,变化灵活,虚实分明,体现出了武派太极拳之眼手身腰步,心神意气劲,缩小软绵巧,急速玲弹脆,卧似盘龙,起似箭等武派太极拳的原架特点。更体会到在练拳中必须做到以先天带动后天,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又要体现出方圆相生,身体对拉拔长的内劲运化,以内劲令人不知的内气潜转来配合身体的接运蓄发等特点。辽沈地区所传武派太极拳,基本上是两种拳架,一是顾胤柯先生和霍梦魁先生所传授的原始拳架,另一种是闫志高先生所传授的郝派拳架,和郝为真后期所改的武派太极拳新架,但也保留原架的练法。&
  三、清河三杰下辽东始末&
  早在伪满时期,顾胤柯先生、霍梦魁先生、闫志高先生将武式太极拳传播至东北地区。当时顾胤柯先生和霍梦魁先生的武式太极拳早已久负盛名,在沈阳乃是佼佼者。他们传播的是武式太极拳原始架、108式和54式。&
  1953年,沈阳市爱好武式太极拳者自发聘请清河县伪满时期曾来沈教拳的霍梦魁先生和另一位武式太极拳名家闫志高先生一起来沈阳教授武式太极拳。当时由高云五、李荃英、田采章等人组织筹集聘金人民币300元,其中100元交给霍梦魁先生做路费,另外200元交给闫志高先生做聘礼。霍、闫二人同时来沈阳设教场授拳,在沈阳市沈河区军署胡同一起教授武式太极拳。当时教的是郝为真先生创编的武式太极拳新架,又名96式“郝派架”。于1954年初,霍梦魁先生和闫志高先生分开教拳,闫志高先生仍在原处教拳,霍梦魁先生搬到沈阳市大北关火神庙前殿设场教授武式太极拳,当时霍梦魁先生教的武式太极拳是原始架108式和54式实用功夫架。故后来霍、闫二位先生在东北地区教的武式太极拳架势内容有所不同。后人誉为“清河三杰下辽东”,在武林界被传为佳话,清河三杰在辽沈地区为传播武式太极拳做出了卓越贡献。&
  四、清河三杰之顾胤柯小传&
  顾胤柯(年),河北省清河县前倪家村人,1910年拜葛顺成为师,学习武式太极拳,于1926年随父顾文灿到奉天(即沈阳)的南市场开饭店做生意卖馒头,闲时练练武式太极拳。后来传出顾先生拳艺高超,当时奉天有名气的武术家“三侠一剑”(三侠:安庆发、高云五、韩绍连,一剑:傅剑飞)约好一同去见见顾先生。见面他们说明来意,顾先生很客气地接见了“三侠一剑”,通过交谈,双方相处很好,经过几次交往会谈,彼此相互了解了,无话不说。“三侠”提出想交流一下武艺,顾先生同意后,他们每人都与顾先生交手,均被顾先生用揽雀尾发出,经向顾先生请教后,方矢&武式太极拳的奥妙,口服心服,并提出向顾先生学习,顾先生也坦诚告知,自己只学会了半趟拳,不能收徒授拳。“三侠”也诚恳地向顾先生表示说“半趟也要学”,顾先生见“三侠”诚恳求学,只好先教。顾先生于1933年在大西门“清河太极武馆”正式开馆,并说请他师兄霍梦魁先生来奉天教武式太极拳。&
  顾胤柯先生于1938年,担任“奉天武道振兴会”教师,得其传者有:孙行五、巩天民、车相忱、高云五、顾士霞(子)、顾士章(子)、顾春成(侄)、顾增明、朱元方、包志忠、李荃英、武权亭、吴功恒、张文新、顾同泰、孙常来、焦连池。&
  后来顾胤柯先生生意兴隆,有了些积蓄,就回到故里安居,依靠教拳安度晚年。&
  五、清河三杰之霍梦魁小传&
  霍梦魁(年),河北省清河县前倪家村人,1910年拜葛顺成为师(葛顺成是霍梦魁的姐夫),经其姐夫葛顺成先生亲自送霍梦魁先生到郝为真先生处深造。1933年,经其师弟顾胤柯先生邀请来奉天,在沈阳大西门成立了“清河太极武馆”,从此霍梦魁先生和顾胤柯先生一起教武式太极拳。1947年在沈阳大北关火神庙开设“清河太极霍武馆”。&
  当时,社会上有很多武林高手、名人慕名而来要求与霍先生交手,霍先生也从不拒绝。但是,一搭手,对方就被动,霍先生什么时候放他,他就什么时候出去,因为霍先生找对方的劲,找得特别好,一搭手,对方脚下就老是拌蒜,站立不住,不是对方没有劲,而是对方使不出劲来,自顾不暇了。有人说:“抬腿呀!用腿法!”霍先生说:“他顾得上抬腿吗?他站都站不稳,什么招也没用了。”因此100公斤的壮汉,同样也会被霍先生发出丈外。&
  伪满时,霍梦魁先生在奉天教授武式太极拳,当时名气很大,在沈城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形意名家辛建侯先生,人们称其为“北霸天”,也下帖请霍先生赴宴并切磋技艺,霍先生接帖后去赴宴,在宴前霍、辛二位交手比武,当时一接手使辛先生心服口服,宴后辛送霍回家。&
  解放后,1953年沈阳市爱好武式太极拳者,自发聘请清河县伪满时期来沈阳教拳的霍梦魁先生和另一武式太极拳名家闫志高先生来沈阳教武式太极拳。当时设场在沈河区军署胡同,霍、闫二位一起教武式太极拳,后二人分开。霍梦魁先生搬到大北关火神庙前殿教武式太极拳原始架108式和54式,其弟子有:谭长科、韩德芳、陈明洁、梁惠珠、李绍先、李志览、陈渭同、冯井春、吴本萍、宋宗才、刘鸿鸣、孟昭然、霍梦贤、霍福成、顾长发、李永康、高云五、李荃英、田彩章、黄英琴、郭春升、陈继峰等人。&
  六、清河三杰之闰志高小传&
  闫志高(年),河北省清河县人,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早年毕业于永年县中学和保定武备学堂,习练过红拳、形意拳、八卦拳。当太极拳盛行于广平府(永年)时,他师从郝为真,开始习练太极拳。因师传得法,又勤学苦练,揣摩拳理,深得太极精义,并融少林、武当于一身,拳技超群,文武兼备,堪称武术名家。随后他奔赴京津一带,会精武之士,与中华武士会李存义、杨明漪等武林高手交往甚密,在京津武林中享有盛名,被誉为减笃君子。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又名《拳勇见闻录》)一书中,详载闫志高与会表演太极十三式、太极杆(枪)、太极刀和打手(推手)四项拳技,并向中华武士会推介武式太极拳。当时京津派对太极拳不以为然,闫老师则以“不丢不顶,太极意也,以不丢不顶为极则而恪守不化,则牵动四两拨千斤之妙用”,为武林朋友揭示了太极拳理之真谛。&
  闰老师1928年至1937年在江苏省府供职,日寇侵占华北后,他身体力行,潜心钻研太极拳,造诣深邃,有太极拳掌门人之称。&
  1950年闫志高应邀来沈后,设教场与沈阳城内军署街,除传授武式太极拳、械外,尚有八卦门的三义刀、24跑刀、八卦指路刀、双头蛇(枪),以及长拳门的杨家枪、风火棍、对大枪、空手夺白刃等器械授予弟子。&
  闫志高老师的拳技炉火纯青,轻功亦不凡。当年他家境殷实,庭院四周建起两丈多高的围墙,四角设有岗台(俗称炮台),闫老师以“太极提放术”能平步青云,飞身上岗台。&
  1953年秋某日,闫老师正在给弟子讲授拳理,听者全神贯注,突见他跃出门外丈余,回首之际,讲台上方天棚崩塌,他能躲过砸顶之灾,足见其“知觉灵敏”度已达到出神入化的高深境界。&
  1954年初夏,闫老师在沈阳小河沿公园教拳,有位来访者专练小腹顶扁担功,要与闫老师比试。在相距小腹尺余,只见闫老师用剑指指其小腹说:“我不信,你的肚皮经得起打。”而后闫老师倒背着手走开,其人却当场面色惨白,不得不汗颜捧腹忍痛而去。&
  闫老师平时教徒弟推手,让徒弟站在墙角处,只见其动作如“云手”,双手向前上方一扬,徒弟则腾空而起,背贴后墙,但未有跌撞疼痛之感,取其名为“贴大饼”。&
  1954年秋,路见一艺人练石墩,重约三十公斤,闫老师驻足观赏,并乘兴单臂举起石墩,演练一套大刀式,观者大开眼界,齐声喝彩,赞其“好功夫”。闫老师练功所用的太极刀重6,5公斤,太极杆重16公斤。&
  1955年秋,有位访拳者腰间掖着九节鞭,跃跃欲试,闫老师操起太极杆,请客人先出手,来者怯步,怅然而去。此刻闫老师见在场弟子张某身材与来者相仿,便说:“今拿你做替身,让大家长点见识。”说罢只见太极杆斜刺张某的肩上方,双手将木杆搭肩回带,张即倒地,待张某双手撑地起身时,闫老师又说:“你还是倒下吧。”只见木杆仍粘随其背,绕地划弧,张某立即仰面倒地。之后张某对众人说:“我比大家偏得了,先尝到太极杆的滋味。”闫老师经常讲:“器械需要以拳功为基础,手持器械,等于手臂加长一节。”在教学中,闫老师总是“荷枪实弹”教给弟子过硬的太极功夫,使弟子深得教益。&
  1956年秋,有位来自沈阳铁路局的赵某,他精长拳,欲与闫老师切磋,老师说:“你有什么拿手的,只管用来。”只见赵某双臂抡圆对准老师面门打来,未见老师如何接手、发手,而赵某却身不由己地成弓状,双足离地约半米,臂部冲撞木板间壁(六分木板,二寸半木方造的),将间壁砸个大窟窿,跌入屋内,稍后赵某蹒跚走出,抱拳饮疚离去。&
  闫志高老师在沈阳设教场授拳,技艺精湛,武德高尚,弟子满堂,誉满沈城,在武术界享有盛名。其弟子有:陈明洁、卜荣生、田彩章、刘常春、刘钦洲、肖玉普、李荃英、张学善、张连和、张素贤、侯金海、赵庆五、赵润生、徐孟久、康国福、曹守谦、谭长科、王青泉、赵炳然。&(转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太极拳怎么选择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市沈河区教育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