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汽车西安医药科技职业学校院周次查询

>>>>>>>>>>>>>>>>>>>>>>>>>>>>>>>>>>>>>>>>>>>>>>>>>>>>>>>>>>>>>>>>>>>>>>>>>>>>>>>>>>>>>>>>
>>>>>>>>>>>>>>>>>>>>>>>>>>>>>>>>>>>>>>>>>>>>>>>>>>>>>>>>>>>>>>>>>>>>>>>>>>>>>>>>>>>>>>>>
作者:周济&&&&发表时间:
----周济同志在第二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03年12月)
去年10月,我们在湖南永州成功地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重点交流和宣传了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经验,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二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重点是交流制造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经验,并研讨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我们希望在明年上半年召开第三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交流会将以服务业为重点。这样,去年是以农业为主题,今年以制造业为主题,明年将以服务业为主题,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产学研结合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深入地开展下去。
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制造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重申了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当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切实贯彻教育方针、贯彻教育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在新时期、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多的机会、很大的空间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过去的25年内,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GDP增长率年均9%以上;在今后的20年内,如果还能继续保持每年7%以上的增长率,到202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再翻两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牢固的基础。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的历史任务,中央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今年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认真对待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最近就要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党中央将要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行人才强国战略,实行党管人才的原则。之所以这样强调人才,是因为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就是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看,各行各业都需要这一层次的人才,这对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强烈需求。以我国的制造业为例,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格局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全球制造业基地转变,极有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要真正实现这样的转变,除了需要政策环境和廉价劳动力等方面的支撑外,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这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加快发展。
最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加快培养制造业和服务业紧缺人才的培养计划,这个计划也写进了今后五年我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此,陈至立国务委员曾多次指示并再三提倡。她说,现在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情况不是特别好,另一方面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又非常迫切,我们有没有可能把高等职业教育好好抓一抓,争取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为市场所需要的、社会所紧缺的,制造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根据至立同志的指示,我们认真地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结论是:第一是需要的,第二是可能的。所以,教育部提出了要实施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将这个计划列入了教育部明年工作要点,列入了今后五年全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培养紧缺的制造业人才服务,实施特别紧缺人才比如数控技术专业人才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倡导产学研结合。我们不仅提出数量要求,而且还要质量合格,就是说要创造条件,建立一些确实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紧缺人才的基地。大家都说现在很缺高级技术工人,如果采取一些措施,完全有可能、有条件培养出这些急需的高技术工人。现在的高级技术工人比以前的高级技工,应该说要求更高了,但从培养的角度来看,需要的时间是可以比较短的。我是搞机械出身的,以前要培养一个八级工人比如机加工工人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由于对手艺和感觉要求非常高,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磨练是很难培养出来的,现在要加工一个产品,很大程度上是由数控机床和先进的装备加工出来,所以,对于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文化的要求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但是对于技能的培养,则有可能在现有文化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培训达到标准和要求。我国有一大批高职学院,各省也急需这样的人才,完全有条件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决心集中优势兵力打一个歼灭战,并制定了一个计划,要力争从今年开始,从2003年到2007年,5年时间里培养30左右高质量的制造业高级人才。
黄菊副总理从《专报信息》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批示:“教育部门适应制造业发展趋向和市场需求,利用高教资源,有计划地培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高职人才,对促进制造业发展和社会就业等都很有现实意义。请有关部门给予积极支持,加快推进。”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落实黄菊同志批示精神,大力推进制造业紧缺人才的培养,这实际上是高职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加大人才培养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的重要一步。这次现场会议重点是培养数控人才、机械加工人才等制造业紧缺人才,我们的电子、电力、建筑各行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农业、现代服务业也都大量紧缺这方面的人才。我们还启动了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培养紧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结构合理的全方位的人才支撑。
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
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相对来说,在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困难更大一些。根据2003年统计情况本科生就业率是80%,中等职业教育现在就业情况也不错,达到了80%,高职统计数字是50%多。2004年,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其中150万是高职毕业生,如果这一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上不去,就会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工作甚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问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然,就业难有教育外部的问题,比如有整个就业形势的问题、政策不配套的问题等等,但对我们教育系统来说,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同时使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动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教育工作者以培养人才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就业是民生之本,当然也是学生的人生之本,所以,我们要积极认真地抓好这个工作。
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满足了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希望,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欢迎。我给大家举一个数据:1998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数量是108万人,今年是382万人,短短的5年间,我们在投入增加不是很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招生规模已是当年的3倍半,这件事的确是件大好事,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在社会上大力宣传。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欢迎。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有学上,其次是上学质量要高。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大发展中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其实,就业问题在任何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从精英化的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一个困难,这个困难并不是因为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太多了,相反我们的大学生还是太少了。我始终有个观点,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求教育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因为人不现代化,怎么可能去实现其他现代化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教育还要有更大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考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今后几年内,教育的指导方针是“巩固、深化、提高、发展” 八字方针,就是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把好就业关。试想一下,如果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老百姓巨大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老百姓“望子成龙”的愿望难以实现,人民群众对扩招的感激之情就会变成对政府的“抱怨”之声,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形象。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毕业生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我们扩招成果的巩固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够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现代化作出贡献。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努力把高职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
从今年开始,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整个高等教育都要以就业为导向,因为所有毕业生都要走向社会,都有一个就业问题。如果我们不及时进行深化改革,不及时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应经济的实际需要,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也会遇到困难。但是,在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反映在高职教育方面,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是歧视高职教育,相反是非常重视高职教育。
在当前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从实际情况看,这是针对高职教育就业情况不好而采取的现实对策。第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是有利于高职长远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想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办得好的高职专业就业情况非常好,这说明社会需要大量紧缺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是要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停下来,相反还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完成“十六大”交给我们的任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高职人才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就业问题提高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认识,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重视就业工作,以就业为导向来改革和发展高职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着重解决好定位问题。要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关键在于高职教育本身要准确、科学定位。目前高职教育的定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一些学校在教育中强调学科型的倾向,或仍然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本科相关专业进行缩减和压缩,就是岚清同志多次批评的“压缩饼干”式的高职教育。这种“压缩饼干”式的培养方式和学校的定位、培养目标定位有很大的关系。第二种倾向是盲目追求“专升本”升学率的倾向。我们到各地听得最多的要求就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本科升硕士、硕士升博士,博士生博士后,这在全国是一股风。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我到一个“示范”职业学院去,他们高职办得非常好,毕业生非常抢手,但是总觉得不太高级。谈到学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时校长说,学校最近加强了基础知识教育,学生水平很高。我说,怎么很高?他说,学校在全省“专升本”考试的通过率已经达到了40%。我说,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搞下去是没有前途的。对于要不要搞“立交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要。但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要准确地、科学地定位。“立交桥要有,但不能太宽”。因为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一个自己的定位区间,如果有了40%到50%的学生“专升本”的话,那叫什么高职教育?有些人到国外去看了,回来说,你看人家那“立交桥”搞得如何如何好。但是,真正去统计一下他们到底有多少人转成了?有多少人最后拿到了学位?实际上是很少很少的,因为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
从培养人才来说,“十六大”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要求:一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三是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些人才靠谁来培养?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就是要定位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也就是培养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最好叫“银领”。定位不科学、不准确,找不准市场的切入点,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自己的特色,就业自然就困难,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一方面大量高职学生无业可就,另一方面很多专业领域又紧缺高技能人才的原因所在。因此,所谓“以就业为导向”,关键就是要定好位,就是要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
有一些高职学校总是希望办四年制高职,还要培养职业教育的硕士、博士,似乎只有通过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应用型人才,我是坚决反对的。从根本上说,我们国家的绝大部分本科院校都要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只有少部分学校培养学科型人才。搞科学研究的人毕竟是少数。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生,我当年就要学操作、当工人。即使是清华大学机械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懂得操作,否则怎么去当工程师?他也是应用型人才。有些人说,这种应用型人才和那种应用型人才不一样,要搞高职的应用型人才。我认为,这里存在一个严重的混淆,由翻译造成的,我们讲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英语里,叫做“Vocational Education”,另外还有一种叫做“Professional Education”。像医师、工程师、律师,他们都是Professional Education,它不是职业教育吗?它培养的不是应用型人才吗?当然是应用型人才。但我们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定位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对这一类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我们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安心于培养这一类型的人才,也就是“Vocational Education”,是一种技能型的人才,它和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很大的区别。虽然两种都是属于高等教育,但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别。
我在人才定位方面有深切的体会,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到武汉开这个现场会的原因。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时,建立了一个国家工程中心,即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们为了中国的数控事业的发展艰苦奋斗了很长时间,成立了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尽管赚钱不多,但公司的最大贡献是把外国公司的价格拼下来了。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培养自己的数控人才。我们这个公司办得非常艰难,为什么呢?这个公司的竞争对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先进的公司,而我们是一个很小的公司,我们能够和他们竞争的方面,就是能够提供很好的服务,这就需要一支能够到工厂安装、维修数控机床的队伍。原来我认为,建立这支队伍不成问题,技术公司,工资又比较高,招一些华工的本科毕业生,不是很好嘛!开始我们招收的都是高素质的本科毕业生,有的是考研究生差几分的,到学校的公司工作挺好的,学生也愿意留下来,我们也高兴。录用的都是数控专业本科毕业高素质的学生,但每年毕业生分配的时候来一批,第二年就不安定了,都要考研究生。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了,学了东西,又要走。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本科毕业生,不该干装配、修理机床的事。留不住人,我们很苦恼,开始还认为是工作没做到家,没把人心留住。实际上这是一个体制、机制的问题。后来我们转变了思路,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对职院原来学机械和模具的高职学生进行快速培养,就是三年级上学期开始上数控课,下学期到公司实习,跟着师傅一起去工厂装机床、修机床。这样,一个月技术就上去了。这一期培养的学生共30名,公司留了20名,其余10个人到了其他单位也很受欢迎,因为他们有实践经验。
这件事情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说明高等职业院校如果定位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就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不能把目标定位在高职本科甚至硕士、博士上。现在是人才紧缺和有业不就现象并存。一方面是高职毕业生无业可就,一方面社会上大量的职位无人去就,招工找不着人。有相当一些专业和类型的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供不应求的。所以,高职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主动地培养市场需要的这一层次高技能人才。
其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层次的改革,从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到办学思路都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高职在学制方面的发展不是要变成四年,而是要变成二年。以后,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都要转到以二年制为主。有些同志不赞成,认为课程太多了,上不完。其实如果要多上课,四年也不够,问题在于有没有必要学那么深。我们的定位是Vocational Education,技能型、岗位型人才,就是要订单式培养,时间要比较短,不要搞本科教学的“压缩饼干”,要重新设计一个教学方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准备了两个方案,一个二年制的方案,一个三年制方案。我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既然要搞试点,就要带头,坚决地走二年制,否则,就不要当典型。此外,最好还要有半年时间到工厂去实习,我们培养技能型的、岗位型的、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一定要快,而且要订单式的培养。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就设什么样的专业,这实际上是一个办学思想的转变,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紧缺人才为导向,快速地培养一批社会的急需的人才。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湖南湘西有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是民办的,办得非常红火,非常的兴旺。他就是在深圳、珠江三角洲一带找订单,在湘西找劳动力,然后,对他们进行一些职业训练后送到发出订单的企业就业。这种办法把职业教育和职业中介紧密结合起来,既体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也解决了现在就业的基本矛盾。我们现在就业的基本矛盾就是“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双方轨道接不起来。实际上,我们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就能提高学校专业定位的准确性,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改革。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推行两年制教育,就是希望在学生进校之前就有订单,如果做不到,必须在一年之后,应该有明确的方向。这样就可以比较好的实现“学生?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化。
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城达集团“好又多量贩”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好又多量贩”是一家大型连锁经营商业企业,目前网点已分布在全国15个省市,开业门店达43家。根据现有规模,每开一个大卖场,需要600名左右的员工,工种多达40多种,企业预测当发展到200个分店的时候,三分之二的门店店长以及主要干部都要实现本土化。为了建立一支后续干部队伍,以保障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好又多”向上海商职院开出了“订单”,要求自2000年起,每年向他们输送一定数量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实施“订单”的过程中,学院建立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好又多的人事部经理和一些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直接参与连锁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好又多的各个大卖场是学生学习、实习、实训的基地。学生实际上是学生工,只要组织得好,各个企业都愿意。我们当学生的时候都下过厂,两个星期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工人,剩下的几个月都是在帮工厂干活,更重要的是,工厂可以从中挑选一些他所需要的将来的骨干。专业教师在参加“好又多”经营实践的基础上,改革教学内容,编写了一批反映连锁经营管理最新实践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开展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由于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学院连续两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41名毕业生,都被上海各大连锁企业“定购”一空。目前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中已有三分之二走上中级管理岗位,成为连锁企业的门店经理或区域经理和上海连锁企业的基层重要骨干。
贵州虽说是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却有一个办得很好的高职??贵州商专,也在为一个全国性的大连锁店培养人才,目前进行得很好。这是商业,农业呢?记得上次会议,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就业大会上介绍了经验。还有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金牛班”,与新疆金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搞订单式培养,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引起了许多相关企业的广泛关注。
所以,只要认真地按企业的需求,按市场的需要,面向市场,面向经济,面向社会,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教学改革,是大有可为的!实践表明,高职高专院校以企业“定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实施教学计划,有利于做到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三个协调奠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当然,我们这么多的高职院校,每年毕业100多万学生,要都做到订单式培养是很难的,但我们强调的是它的办学思路。这种办学思路要求将实际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学校要十分重视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还要重视对自己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更要重视根据毕业生在用人市场的反馈信息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第三,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院校改变内部运行机制乃至组织机构,切实把就业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这一点上,很多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要做得好。在西安,我到一个民办的高等职业学校,看到它的就业中心有四、五十人在做就业工作。他们共有二、三百人在搞就业工作,有一百多人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帮学生找工作。他们已经真正转入到以就业为导向。这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特别是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感觉到危机和困难。能否就业,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招生,凡是就业好的学校,招生就好,从这样一种思路出发,他们转换观念,实实在在的在努力落实,招生时就提出帮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承诺。各个学校的领导同志,都要转变观念,真正把就业工作当作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 在今后几年,高等教育的竞争会非常激烈,能不能招到好学生,招生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就业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要采取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就业指导队伍和就业服务队伍,帮助学生就业。现在的公办学校和过去的公办企业一样,不注意市场。这几年,工业、企业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以前,企业都是橄榄型,设计小、销售小,加工大,销售地位低。进入市场经济后,企业是哑铃型,设计大、销售大,生产不一定很大。因此,学校对就业问题,要给于高度的重视,这是一个深层次的转变。现在,有的学校就业工作的人员、编制、经费、机构都没有到位,请你们回去之后,要认真地抓这件事。
明年,高职的就业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要认真地总结一下,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要迅速地做一个特殊的安排,就业好的,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即加强双证书制度,这也是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希望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紧密结合起来。2004年,高职凡是有职业证书的专业,80%的学生要实行双证沟通,这是一个很高的指标,要落实到每一个学校,要和劳动部门一起协调做好这个事。要交一定的费用,同时劳动部门也会给一些优惠,这件事情,一定要认真地组织。我们明天要参观数控专业。数控专业经过培训最起码要达到和获得中级工的水平证书。其中通过考试,一部分争取达到高级工的水平。还可以通过考试鼓励一部分拔尖的学生考技师,社会需要这种人才,只要考试合格,实践动手能力又很强,为什么不行呢?希望各个学校把这件事情当作大事情来抓,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过去,要培养一个八级的铣工、八级的车工,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在这种非常的情况下,我认为,培养一个高级工人,高级技工,甚至一个技师,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教学和劳动实践相结合,比较快地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帮助他们找到很好的工作,而最好的帮助他们找工作的办法就是给他一身过得硬的本领。所以,要帮助他们学好技术,学好手艺,这就是我们下一阶段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从本质上说,我们做好这样一件事情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紧缺人才。
我们希望明年的就业工作和毕业生要迅速的进行调整,凡是专业就业情况不好的,可以换一个方向,而且要进行订单式的学习。最好的办法是在下一学期能够帮助他们到工厂、实践单位去实习,实习表现好的就可以留下来。华中数控现在的维修工人、 装配工人,最主要部分的人员都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他在公司学习半年,这半年是学习的机会,也是学徒的机会,企业对他进行考验。
今天,我还想特地强调一点,这个现场会也是一个就业工作会议。明年,全国就业工作的重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问题。所以,这次会议之后,请各个省厅传达给各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责任大,要让一把手负责,让各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校长、院长、书记亲自负起责任来,尽快研究就业工作的趋势,进行专业调整,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队伍帮助学生就业。同时,要迅速地和劳动部门结合起来,进行双证训练,要求凡是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这些专业,学生毕业的时候,80%要有双证,既有毕业证,又有职业资格证书。如果有条件的,希望在今后的研究过程当中,多安排时间到实践岗位上,加强实习。
总而言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改革。这直接牵涉到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培养目标问题,培养方式问题,培养模式问题以及教学内容。
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党的教育方针一贯要求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与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有机地结合学校和社会双方的优势。学校和社会集中各自优势,进行产学结合的范围十分宽泛。希望各个高职院校不要关起门来办学校,要努力地走向社会。刚才所举的几个例子,都是校企结合较好的,办得生机勃勃,快速发展。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有限,要办好高职教育,学校就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新途径和方式。要通过产学研结合这个重要途径,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积极开拓教育服务市场。
首先,要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企业中有很多高级别的工程师已经退休,年龄并不是很大,可以用聘用制的方式请他们来当老师;从企业中聘请工程师当兼职老师,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和企业建立依存关系以后,可以帮助学校迅速发展实力。例如:青岛职院设立的海尔家电培训中心,学校为集团培训维修人员,公司为学校不断提供最新的家电设备供培训使用,这是双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联通通讯系”,由浙江联通总经理任系主任,联通公司为学校提供最新的通信设备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通过产学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我们希望学生毕业时有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要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也就是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重庆市教委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2002年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在重庆高等学校学生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通知”,2003年在9个大类专业开展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上海从今年起实施的为期三年的上海“技能振兴计划”,将大力造就一大批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灰领”职业技能人才,以适应上海城市发展中产业定位的要求。为此,上海将在在读大专以上学生中通过推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
要引导和促进学校主动与劳动、人事以及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如:制造类高职人才的培养就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地动手去做,并且力争在他们毕业的时候,操作技能达到相应岗位的中级、高级要求。不只是高职强调动手,我们现在在抓本科的教学质量,本科的工科、医科,不动手怎样当工程师?怎样当医生?这方面,需要我们提供一个实践的环境。我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提了两个要求,其中一个要求是要真刀真枪。数控中心现在都只是切蜡件,好处是开始时危险性较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可能更重要的是切钢件比较贵,实际费用比较高,所以一般学校都不进行这样的培训。但要培养出就业时受欢迎的学生,就必须真刀真枪切钢件。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学校周围就有汽车配件工厂,人家工人用手工机切钢件,我们用数控机切,保证质量,少收一点费用,既为工厂干了活,又为学生创造了实践机会。我再三强调,我们在实践教学基地中,一定要真刀真枪的切钢,不要只是切蜡,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切钢与切蜡的感觉是不同的,当然,切钢时要注意安全。
我们所说的“双证”除学历证书外,不仅包括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职业资格证书,也包括人事部专业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包括其他行业部委的职业资格证书。另外,我们要积极开发新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去,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我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和华中数控说过,我们的两年制计划,除了让学生取得高等职业教育的证书,还要取得技术工人的职业证书,最好能达到高级,少数的、个别的能达到技师水平。
第三,通过产学结合,扎实推进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根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在中心城市和高职高专院校和中职中专比较集中的地区,分类创建一批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基地,实现地区教学资源的共享,担负起地区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对这项工作,我们将推进一个计划。与财政部一起在全国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实用的,确实能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实训基地,而这些实训基地应该是开放式的,不是每个学校都建,应该共用,比如说一个制造业的数控实训基地建在这所学校,电子实训基地可建在那所学校。实习时两所学校可以互相借用。我们要让实验设备能够充分利用。如果能够在全国建数百个基地,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就可承担很多的教学任务。
现在一方面学生没有地方实习,一方面大量的设备空闲着,这就需要有机地把它们组织起来,还是要靠机制来解决问题,即有偿地进行使用。这些基地要开放,要有高水平,在建设上更好地规划,关键是看学生能不能动手。基地以教学机床为主,加上少量的工业机床,最后还要上大机床,不能老在小机床上做,在小机床上也要车钢件、铸件,要真干,然后再到生产机床上去做。
所以,用产学结合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广大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现场的职业岗位群输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走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生命力所在,特色就是战斗力,特色就是竞争力。可以说,失去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是服务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应讲究“个性化”。建立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无论从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方面,还是从实现不同类型学生的充分发展方面,都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
1.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突出专业特色上下功夫
特别是在专业建设上要适应市场需要,进行调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专业建设上始终坚持上述做法,在该校今年12月举行的校内招聘会上,有来自开发区的200多家企业。他们向该校2400名高职毕业生提供4000多个可供选择的职业岗位,显示出了其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强大活力。他们的做法就是将专业与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要主动地适应市场,校企联动,会同企业主动地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合作。展示充分的调研,不仅看市场的短期需要,更分析市场的变化趋势,了解人才的中、长期需求,以及相适应的教学要求,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
2.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走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之路
刚才讲到,我们的资源非常有限,希望大家能够共享。共享的机制要大家来创造。不要搞重复建设,钱要用在刀刃上。当然,许多学校都希望自己有漂亮的实验室,我认为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上去。
3.推进制度创新,开展学制改革,建立以更加灵活为主要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运行机制
对于学制,在高职中还有许多不同的认识。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件事,并在一段时间内到位。现在有两项学制要改革,一是硕士研究生要从三年改为两年;二是高职要从三年改为两年(包括高专)。造成高职高专定位不清、盲目升格、本科压缩型的原因很多。其中共同的客观因素是三年制。三年制与四年制在学制上很接近,客观上使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忽略了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而出现“压缩饼干”现象。另外,一些利益因素加上学制的接近,使一些学校开始盲目地升本科。
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以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吸收外国的经验,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二年制的制度,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彻底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育模式,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培养模式。
希望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和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能在这两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领域中首先开展两年制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迅速推行。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我希望大家坚定一些。我也征求过很多同志的意见,有的同志担心质量。什么是质量?这与我们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定位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是三年制好还是二年制好?要尽快在这些问题上统一思想,推进改革。由于高职高专多年来都是三年制,大家有一个统一和转变的过程。而三年制到二年制不是简单地把课程再压缩一遍,而是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地改革。
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整个高等教育正由规模的迅速扩张,逐渐走向以提高教育质量和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的发展阶段。要求全面地、可持续地、健康地发展。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要从注重数量发展、审批学校为主转为以注重质量、加强评估和质量监控为主。建立科学规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促进整个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后,所有高等学校每五年都要接受一次教学工作评估。要通过评估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评估的重点将逐步转向引导学校规范管理,树立并强化品牌意识,突出本地或本校的特色,就是建立起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的教育水平。所谓一流的教育,至少应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高质量的人才,其中,最主要的标准是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可见,一流的教育与学校层次和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每所高职学校都应结合地方和行业的需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以较高的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等一大批学校由于定位正确,注重产学的合作,办学欣欣向荣,毕业生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浙江省、上海市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坚持高起点准入、高标准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产学结合,加强规范管理,上海高等职业教育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省的高等职业院校就业率平均达到80%以上,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是促进地方政府和学校的举办者在高等职业教育上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目前,各地方在设置新学校上积极性很高,但是在经费投入和规范化管理上做得不够,也就是权利用得比较充分,责任没完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足额提供职业教育经费。”通过评估,国家要把该地区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水平,特别是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当地院校设置挂钩,以解决一些地方的学校举办者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上权利与责任不统一的问题,促进投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三是起到社会监督和整合教育资源的作用。目前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除了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外,还有本科学校,部分成人高校,以及一些中职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和部分成人高校办学条件差,管理不规范,影响了培养质量。据各省反映,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就业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几部分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不高,拉了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后腿。事实上,这种随意办高职的现象也是影响高职社会认可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国家要加大评估力度,加强规范管理,整合教育资源,建立规范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准入制度和淘汰制度。对办学条件差或名不符实的学校要收回他们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今后,中职学校一律不得办高职,高职学校也不要办本科,以避免中职教育资源的浪费,并维护高职的社会形象。
评估工作从今年开始已全面展开,明年对高职学校全面进行评估和考核。评估的标准就是全面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检查学校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方面的工作情况。所以,高职评估说到底是能不能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能不能就业?就业之后表现好不好?这就与我们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内容、培养方法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千万不要把过去的那一套拿来,又是英语、数学、物理教学情况等等。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经济,面向社会,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我们高职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志们,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朝阳事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会显示出勃勃生机。尽管目前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高等职业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