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2013年模拟人生2大学生活活,每个人都可以发表一下,当时的我们是怎样的,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教信息参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苹果/安卓/wp
积分 1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匿名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本帖最后由 wanghaidong918 于
13:04 编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许家林教授讲座 & & 两个星期前,我曾受邀为我院新入学研究生做了一场以“如何规划好三年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为主题的讲座,这已经是我第六次为研究生讲这个专题了。讲座结束后,一些同学纷纷来邮,有兴趣索要本讲座的讲稿。于是,我安排所带研究生同学根据录音、对照讲座的PPT进行了文字串接与整理后,我对其内容做了部分结构上的小调整与校订。现贴于此,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导言:翻开读研这页书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受我院研究生会学习部的邀请,来与大家交流三年读研期间的学业规划问题。自2005年来,在每年的十月,我都会以这一主题为我院新入学的研究生们做一场讲座。因此,今天已经是第六次与新生朋友们交流这个话题了。在我下面的演讲中,也许会重复部分过去已经讲过的话,但也补充有一些新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我们当老师的讲课和作讲座,实际上与烹饪工作非常类似。大家知道,餐桌上的菜都是由大厨所做,他在做菜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基本符合主要食客的口味。但由于有的食客来自北方,怕辣;有的食客来自南方,嗜甜;有的食客来自西部,爱好又麻又辣;有的食客来自东部,口味比较挑剔……总而言之,真可谓众口难调!但若通过今天我们短短两个小时的交流,能使在座的各位同学至少在某一方面有一点小小收获,我想这个讲座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同学们:人生就像是一本书——过去是已经写好了的书,现在是正在写的书,未来是即将写的书。人生这本书可以分解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与老年五卷,每卷又可分为若干章,每一章又可分为若干节,每一节下又可分为若干个条、款、目、次甚至更细。当然,每个人都希望人生这本书永远也写不完,但这是不可能的!日,我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全体师生向大家张开了热情的双臂,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带着你们跨过九孔桥,越过小南湖,进入了美丽的校园。此时,即意味着你已经开始写读研这一章的书稿。可以说:你做出读研的选择,也就翻开了人生这部书新的一页;你选择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研,特别是选择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读研,则是翻开了更新、更理智的一页。前几天,我在准备这个演讲材料时,从一些新同学给我发的电子邮件中所表达的情绪与动向,感到大家进校一个多月来,大多数人都觉得比较忙,都觉得有很多事需要做,大家都想做点事,但又普遍觉得有点茫然,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不知道学习的劲头应当向何处使。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你们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不同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将要度过你们人生最重要的三年读研时光,谁都想尽快地进入角色,但我也建议大家不能盲目使劲。首先需要理清思路,明确你的三年学习目标,从而将你的茫然变成有目的的“忙”,而不是盲目地“忙”。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了一篇题为“可茫勿盲但应忙”的博文发表在我的博客上,就是希望能够在这个方面为各位新同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主题,我概括为所谓“1+38”的故事。相信对在座的会计专业研究生而言,对“1+38”这个数字组合都不陌生。为什么?因为日财政部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也正是由1个基本准则与38个具体准则组成的。今天我要讲的,就是由一个主题以及五个小问题所构成的,五个小问题分别是何谓研究生(5个“研”)、学会做学问(5个“问”)、规划三学年(6个阶段)、科研五导向(5个“多”)和如何做科研(8个观念),最后结语为“6+3”,总数刚好有38个小要点。下面我们即言归正转。一、何谓研究生:五个“研”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知识贵族与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的西班牙现代大众社会理论先驱、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加塞特(Jose Ortega YGasset,)在《大学的使命》一书中曾经指出:“大学教育的使命是文化传授、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未来的科学研究人员。”我的理解是,他这里所指的未来科学研究人员,即是指我们现在的研究生。何谓研究生?若从字义上来讲,“研究生”这个词的三个字,可以分拆后作如下理解:“研”,系指以工具对石头进行细细地打磨,将石头磨开以显露其中的精华——凿开石头找出深藏其中的钻石,此为研,因而古时候磨墨写字也称为“研墨”,其引申意为反复推敲、反复琢磨事物道理的意思。“究”,即为追根究底、探微发隐、探索奥秘之意,即思考一个事物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生”,在古代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君子”;二是学问上的先生,即大学问家。比如庄子被称为“庄生”,孟子被称为“孟生”。这样说来,大家既然叫研究生,则和我国古代孔孟两位圣人的地位几近平行了。何谓研究生?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检验研究生的水平?对于上述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与不同的理解。2005年7月,我与我的老师——现武汉大学的廖洪教授一起在兰州开会,当时我们同住一个房间,我在向他请教这一问题时,他告诉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著名会计学家、上海财经大学的徐政旦教授有一说法颇具特色。徐老认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与训练,要能够达到“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可以解决一点中国的实际问题”的境界,当然,“写”、“讲”与“做”有着不同的内涵。后来,我也曾就这个问题在我院的研究生与青年老师中征集答卷。2006年,我院一位青年老师用电子邮件给我发了如下一段话,他说:“读研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重组和升华,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本质上的提高。”我觉得,他的这一体会不仅深刻,还很有哲理。就拿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学们来说,不同学校的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学术环境的熏陶,因此具有不同的专业成长背景。本科学习期间,老师交给大家的只是一根拐杖,基本告诉了你的学习方法,然而,很多专业知识实际上都是在实践中才慢慢学习并不断深化的。未来三年,同学们在我们会计学院这个大家庭里,就是要将大家熟悉及不熟悉的相关专业组合起来,让你对会计专业的认识跨上一个新台阶。原来是会计专业的,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提升;原来是非会计专业的,要把以前落下的专业知识补充到位并尽可能地将差距缩短,在此基础之上,升华你的专业素养。因此,正缘于我们头上顶着“研究生”这三个字,故将承载着很高的专业使命与学术继承方面的要求。因此,我将研究生的具体内涵,归纳为研习、研生、研讨、研究和研果五个方面:第一,是研习。即为了研究而学习,为了积累知识、打好职业发展基础而学习。第二,是研生。即研究自己不熟悉的问题、研究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问题、在研究与自己专业相关问题的前提下,还要研究其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三,是研讨。做研究必须进行讨论与交流,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说,传递的均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研讨对象,应当包括任课老师、导师、同学和室友等等,总之所有这个学习环境下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均是我们交流与研讨的对象。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却普遍比较缺乏这种相互研讨的习惯。譬如,从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室里所坐座位的情况上观察,就可折射出同学们对研讨与交流方式的一种不适应:高中生上课均是从前往后坐,他们只是希望坐在前面可以清楚地听老师讲课;本科生上课是从后往前坐,也许这样他上课时就会更加自由一些,想听课时就听老师讲,对老师讲的不感兴趣时就可看自己的书,以免老师感到尴尬;研究生上课呢,大多则是从最后的角落向讲台呈辐射状地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怕参与研讨和交流所致。现在的课堂上,往往是一旦老师说要讨论什么问题时,大家的头就低下去了,生怕老师叫到自己,而一旦老师叫到谁回答后,大家的头就又都抬起来了。就我个人的课堂上看,老师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时,能够主动参与研讨的学生比例普遍比较小。所以,我们研究生一定要提高研讨与交流的主动参与意识,只有在专业问题上的交流、碰撞和砥砺,你的专业认识才可得到提升。第四,是研究。就是要追根寻源,对于专业问题要刨根问底。记得小时候我们读书时,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英国发明家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年幼的瓦特就是在与他外婆的对话中,对水烧开了为什么会使水壶盖上下跳动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并“打破砂锅问到底”,成人之后即发明了蒸汽机。第五,是研果。即学识增长、论文完成、获得学位。我们现在是硕士阶段,就要注意学会如何搭配不同的专业知识与相关选修课的知识,如何将它们有效地组合起来帮助自己分析与研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你的学术营养,才能提高你的学术素养。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均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位,同一个专业的不同学位,它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要求上又有何差异呢?日,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学位教育就餐说”的博文,尝试着用三种不同餐式来破译学士、硕士与博士三个不同学习层次的内涵与特点,也许这种比喻并不一定贴切,但也许对你们自己定位读硕期间的学习方式会有点帮助,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现行三种学位教育的结果,就是授予三顶不同的帽子,三顶不同的帽子貌似三种不同的餐式:第一顶帽子,是学士帽——它像一种大锅饭——需要自己抢着吃。学士学士,谓饱学之书生也。学士阶段,主要是学习有问题有答案的知识,故要求其专业领域宽,专业知识专,学业善精进,其系一种强制汲取知识营养型的教学模式。因而,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也可以视为大家来吃一锅大锅饭。你吃的菜是大灶做的,难能体现特色,锅里做的是花色少、批量大的饭菜,口味上并没有多大的选择,但是却可以填饱肚子,因为数量有限,故需要学生自己抢着吃。故其属于一种可以基本上解决知识温饱问题的学习方式。第二顶帽子,是硕士帽——它像一种自助餐——需要自己挑着吃。硕士硕士,谓丰硕之才俊也。硕士阶段,主要是学习有问题没有答案的知识,故要求其知识层面宽,专业领域专,学业善吸收,其系一种任意汲取知识营养型的教学模式。因而,学生在硕士学习阶段,也可以视为是吃一顿自助餐。你所吃的是中灶炒的菜,给的是不同的、可以有多种选择的饭菜,由你挑着吃,由你随意组合口味,故其属于一种在知识小康状态上素质提升与专业知识重组的学习方式。自助餐的菜品琳琅满目,中西结合,但如何吃是有讲究和学问的,不然,你就会因不注意搭配而导致消化不良或者因为拿多了吃不完形成浪费的情况出现。第三顶帽子,是博士帽——它像一桌满汉席——需要自己品着吃。博士博士,谓博学之雅士也。博士阶段,主要是学习没有问题没有答案的知识,故要求其文化层面宽,学术领域专,学业善创新。其系一种享受式汲取知识营养型的教学模式。因而,学生在博士学习阶段,也可以视为是赴一席饕餮盛宴,它吃的是大厨精心做的饭菜,不仅其菜肴内容丰富、具有高级滋补营养价值的食品多、菜品的造型也很美观。但尽管如此,我们对每一样菜都要像吃螃蟹一样,不能囫囵吞枣,要讲究程序地吃,要注意品味地吃,要不温不火地吃,不仅需要吃得优雅,还要尽量品出味道。故其属于一种已经达到知识相对富足程度后的享受型学习方式。
载入中......
二、学会做学问:五个“问”
学会做学问有五句话,我把它归纳为:学会学,学会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就会有学问。这看似为一个绕口令,如何理解呢?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关于怎样做学问的问题,记得我们共同的前辈、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在世时,在写给文硕先生所著《西方会计史(上)》一书的序言中,曾经引用了这么一句话:“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有恒而已”。这就是说,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要有毅力,看准了一个目标,只要你能够坚持做下去,都是会有成果的,中国古话中就有“行行出状元”和“处处留心出学问”之说。我对怎样学会做学问的理解是下面五句话:
第一,勤学与好问。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曾有一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治学名联,它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对自己要学而不厌,要肯吃苦,同时说明了一个“勤”字的重要性。至少是说,学习上,我们不能有惰性,不能总是睡懒觉,更不能是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你还在QQ上忙得不亦乐乎地在众多群里与多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天,一直聊到凌晨两三点钟才休息,那不能叫“勤”。
第二,有学才有问,反过来讲就是不学没法问。假设现在有个同学,他并不是会计专业的学生,讲座后他留下来问我:许老师,我最近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感兴趣,我想问你这方面的问题。我问他想问什么问题,他说也不知道问什么问题,反正这个问题现在很热门,只是自己有点兴趣。若像这样问问题,你就等于没有问问题。你在问老师问题前,必须先把与这个问题相关的资料看一看,学习一下,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什么叫社会责任,什么叫社会责任会计,为什么要提出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是谁提出来的,他为什么要这么提,我们中国的社会责任和西方的社会责任范围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法律方面的规定等等。如果你问我,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国家有没有法律规定,如果我知道,我会马上回答你。如果我不知道,我也许会告诉你如何去查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我去查阅一下资料,下一次碰到你时给你解答。也就是说,你提出的问题,也会逼着我去学习我不会的东西,这就叫教学相长。学什么呢?当然是书籍、杂志、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和学术报告等等媒介所传递的信息。
第三,先学而后问,即学了以后才能问。这要求我们遇到问题先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讨论与思考、自己解决,现在是信息时代,有些问题你完全可以自己在网络上解决。如果自己最后实在解决不了,实在琢磨不透了,再去问别人。向别人问问题时,一定要会问,问前先要想好如何去问,不能是你要问别人一个问题,但你说了五分钟,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你想问什么问题,那样反倒不好。&&
第四,有问才有学,即先思而后问。问谁呢?当然老师、同学、朋友等都是可以问的,而且是不限于同专业的,外专业的也可以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资源,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问什么问题呢?当然包括那些自己学后、思后不明白的问题、不懂的问题、不解其意的问题甚至是问后仍然不解其意的问题等。
第五,能问才会学。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由不懂到懂,慢慢增长学识的过程,到你最后对专业知识基本上弄懂了,你就成为一个学有专长的人才了。同时,还要学会向不同的人问不同的问题,即向相关老师或教授提相关问题,且要在不同的时间问不同的问题。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个发现问题(即疑)和提出问题(即思)的过程。
三、规划三学年:六个阶段
三年时间,说长也长,毕竟有三年,但是说短也很短,只有1095天,每天虽有24个小时,但是我们的有效时间却只有八个小时左右,再把我们中途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剔除,我们究竟还能有多少时间用来工作和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也就是我下面提到的将其分解为六个阶段(学期),分别确定不同的目标并一步步地实施:
第一学期,为“入门辨向”。 现在很多同学就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有点茫然,不知道是往东好?往西好?还是原地不动好?这个辨向,就是通过大致一个学期的观察,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即通过了解我们各自导师各方面的情况,我们的研究尽量与导师曾经的研究及已经做过的研究或者现在的研究方向基本保持一致。在这里提醒同学们,你们还要注意主动地抢时间与你的导师进行交流。老师的时间像块蛋糕,就等着你们来切,这也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们还要注意尽量抓住导师的空余时间与他交流。例如他每周四的八点钟有时间,那么,我们就抓住这个时间段把准备好的问题拿去问他,每周问一点,一个学期就可以问很多问题了。谈到交流问题,当然就免除不了要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现在,有的同学忘性比较大,对于老师交给的任务往往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有的一拖就是很长时间,有的甚至于还不了了之,这样容易引起老师的不快。我的学生在与我交流时,我给他们有以下八点提示,即要他们经常八问自己:第一,你是否按时完成了老师交给你的任务?第二,你是否按要求完成了老师交给你的任务?第三,你是否有创见地完成了老师交给你的任务?第四,你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原因是什么?第五,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与老师交流的问题?第六,你是否及时向老师反映了你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七,你在提交给老师的材料中是否符合老师的基本要求? 第八,你在提交给老师的材料中是否还存在需要老师帮你修改的常识性的问题?只有在与老师的不断交流中,才可做到“入门辨向”,我们才可初步明确自身今后的发展目标,并对今后学业发展的侧重点有个相对比较清醒的认识。
第二学期,为“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许我们之前对自己导师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但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在这一阶段,我们首先应该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扎实的学习,既要博览群书,也要深化专业知识,并完成论文写作的前期思考。这个前期思考就需要我们广泛阅读文献书籍,积极选课,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面,打下坚实的专业学习理论基础。尤其是以前本科不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内积极选课与补课,至少要将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这五大课程系统地再学习一次。同时,我还提个建议,不是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你若有时间,也可以考虑将全面旁听一下我校本科生的主干专业课程,这样是有好处的。然后,我们还应该大致地想一想,我们将来准备做什么:我们是到商海里去博浪呢?还是去官场上打拼?是到企业里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呢?还是在事务所中做CPA?是准备执教呢?还是准备终身献身于会计科研事业?
第三学期,要 “涉足学术”。首先,是应该积极参与相关学术活动。在读研期间,一定要主动去听不同的学术报告,要主动去参与不同的学术研讨会。说得具体一点,你三年期间至少听六十场学术报告会,要记六十份听学术报告的笔记。这些报告中,我们听得懂的要听,听不懂的硬着头皮也要听完。有时听别人讲,就远远比我们自己看东西的印象要深。可能听别人的讲座听了一个半小时,什么也没听懂,但是其中的几句话却能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影响你终身。听学术报告时,要注意礼节。我们现在发现,有的学生在听学术报告时,事前对主讲人的专业方向及其内容并没有认真地了解,有点盲目地坐在会场,等到学术报告一开始,即发现不对劲,几分钟后挎着书包就起身离座,弄得作讲座的老师多少有点郁闷。这样不太好,显得不太礼貌。要么你就不来,既然你来了,至少要听一会儿再走才比较合适。其次,就是开始论文写作实践,在校期间,应当争取公开发表两篇左右的学术论文。其实,大家不要把写论文看得那么神秘,只要肯动手,你会发现它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难。
第四学期,应“确定选题”。在这一学期,我们就要进入毕业论文的实质性准备阶段,按照我院规定,同学们应该在第四学期期末确定论文的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那么,在选题的时候如何选呢?在这里,我归纳了一个“三问自己,三问别人”的原则供大家参考。首先,我们应该三问自己:一问我应该研究什么问题?——要与我的专业结合起来;二问我喜欢研究什么问题?——要与我的兴趣结合起来;三问我能够研究什么问题?——要与我的能力结合起来,即要量力而行。然后,我们再三问别人:一问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问题?——要通过查阅资料才知道;二问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研究这个问题的?——我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否与人家的不一样;三问别人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我计划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与人家的不一样。只有这样,你对论文选题才会是心中有数,才知道你的选题是一个处于什么学术位置的问题。
第五学期,是“撰写论文、找份工作或准备考博”。在这一学期,我们应该着手准备毕业论文了,要集中精力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书写、修改和定稿等技术性工作。不打算读博的同学,也需兼顾找工作这件大事了,准备读博的同学就应该一心一意地准备考博。如果一心一意准备考博的同学,也没必要再去花时间准备CPA等类的考试了。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址被大量用户举报,可能含有恶意信息。你最大的悲哀,就是自我放弃 - 壹心理
你最大的悲哀,就是自我放弃
发表于 16:27:06
文/韩梅梅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别人给的安全感其实都是幻觉。但你要相信,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在失去斗志的日子里,我会坐车回到曾经住过的地下室。那个曾经的新小区,现在已经略微显得有些旧了,但仍旧绿树成荫,亭台楼阁。住在地面上一栋栋高楼里的人们,仍然把各种汽车停在楼下,小广场里,保姆们推着小孩聚在一起聊天,家庭主妇抱着小狗出来散步,她们面色轻松,自在悠闲。推开一栋高楼脚下的那扇不起眼的小门,一股熟悉的潮气扑面而来。地上,地下,完全是两个世界。如果能够描绘出一张透视图的话,偌大的北京城,会一下变成上下两截。上面鳞次栉比、灯火辉煌,在它的反面,有一个巨大的,宛如蚂蚁巢穴一般阴暗的地下世界,那里,曲里拐弯地住着成千上万的人。他们穿着朴素,大多数都做不到每天洗头。每天,他们在这个城市上上下下地移动,面对着一种巨大的落差。搬离这里已经好几年了。那个曾经阴暗潮湿的地方,现在更加阴暗潮湿。沿着灯光昏暗、曲曲折折的楼梯走下去,空气越来越糟糕,两侧的墙壁已经被霉菌爬满,脏出一朵又一朵的大花。在曾经住过的地下二层,我在阴冷的过道里站着,头顶上,挂着各种洗过的衣服。一个年轻女孩,穿着睡衣和拖鞋,端着一个饭盅,从我身边走过。我知道,那个饭盅里,装的是刚用厕所门口的开水箱泡好的方便面。路过的空气,印证了这一点。10年前,我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地下室,让我安顿下来。8个人一间,地下二层。不开灯,就伸手不见五指。传呼机,要放到地下一层的值班室里才会有信号。刚来的时候,有个住的地方就不错了。那时的自己,非常容易满足,也没有特别远大的理想。唯一的目标就是:在北京生活下去!地下室里,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有的来考研,有的念托福,有的找工作。那时候,大家都很年轻,每个人心中,都有某种理想。室友A,在民办学校读考研班,每天上完课,回到宿舍吃完盒饭,又抱着书去人民大学上自习。从自习室回来,又拉上帘子,坐在床上看书。天天如此,周而复始。室友B,在中关村做销售,每天风吹日晒地奔波,为了抢业绩,经常一整天不喝水,不吃一顿饭。室友C,疯狂地背西班牙语单词,忍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败,她发誓一定要到西班牙去念书。因为,她的男友在西班牙。室友D,在沙河一家民办学校上班,每天上下班要花4个小时在路上(那时候北京的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拥堵,可想路程的遥远)。室友E,在三里屯一家酒吧工作,晚出早归,很少回来。室友F,在一家设计学校学习设计,也很少回来。室友G,来北京陪男朋友读研,经常换工作。找到一份,干不了几天,辞了。我,在一家餐厅当服务员。我们,都没有什么好的家庭背景,也没有读过什么好的学校。我不知道大家从遥远的家乡来北京的目的是什么,但我知道,大多数人都想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多数人,只能靠自己。虽然苦苦挣扎,但是从没怀疑过未来。每当我看见室友A和室友C坐在床上,在小台灯下奋力地背单词、投入地看书时,我都能感觉到那种每一分钟都舍不得乱花的疯狂,那种疯狂的感觉真好!当我从半夜醒来,看到她们的台灯仍然亮着,听着她们轻轻从嘴里发出的念书声,我总是很羞愧,这种羞愧激励了我,我开始想写一些什么。后来,我开始尝试写作。除了上班,我就去图书馆写,去网吧写,或者在地下室管理员的小桌上写。生活的压力,前途的渺茫,每天折磨着我们的心脏。时不时,就能看见有人坐在床上默默流泪。生活是那样苦,眼泪是那样咸。我们时时刻刻都感觉到艰辛。与这种艰辛一样让人感受深刻的,还有一种对比和羡慕。有一天,我骑车回来,看见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孩子,开着一辆红色的汽车从身边经过,她停下车,慢慢地走出来,提着一袋水果。不知为什么,当时那个情景,我至今都记得,可能是因为那辆车的颜色,太红,太好看了!而她的脖子,是那样的长,那样直。我真羡慕她啊!羡慕她精致的生活和从容的步伐。而自己,却那样灰头土脸。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羡慕,它就是一种习惯。有时,当我躺下去,我会想,从这里数上去,10层的人们在干什么呢?也许,楼上的人在看着电视,喝着牛奶,而我们一关上灯,就陷入无边的黑暗。我躺在那里想:什么时候,我才能搬到上面去住?会的。一定会的!就是这样,有一种盲目的&相信&。我其实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些什么,也不知道努力的结果会是什么。我只是一味地相信未来。而事实证明,相信未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相信了,所以未来真的来了。因为有了这个&相信&,我才有力量在后来挺过无数现实的凶狠和惨痛。最早搬出宿舍的,是室友D。她跳槽了,从那个民办学校,跳到了一个国际学校。她高兴地告诉我们:虽然那个学校也在郊区,但是,可以提供宿舍。她说,去面试的时候,校长是个外国人,对她十分好,虽然只是去做一个生活老师,但她有一种受尊重受重视的感觉。而且工资也比过去高了。然后是室友E,在酒吧街工作,交了一个又一个的外国男朋友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真心待她的德国人,她办了签证,要和他一起去德国。室友F搬出去的时候,邀请我们今后多去找她玩。原来,她应聘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就和人合租了一个小小单间。就在地下室的楼上。我后来真的去看过她一次,800元一月的小小单间,她请我吃了一块香甜的老婆饼。室友A,终于考上了研究生。一年的苦读,终于有了回报。她走的时候,把书全部卖了,非常轻松。室友们的一个个离开,告诉我,她们的生活,正朝着越来越好的轨迹转动着。送走她们的时候,我都很高兴,因为大家来到这个城市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就是一种改变!最后,我们都走了。离开了地下室。在各自的道路上继续走着,继续流浪着,继续寻找着,继续笑着,继续哭着,继续辛苦着。大多数人,就再也没有联系。但我相信,不管未来大家生活得如何,没有人忘得了那个永远亮着一盏灯的地方。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幸福。一个人,也可以不断修正,找到幸福。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只要心中有信念,坚持,坚持生活下去,愿望总会实现的。人,最怕的就是失去信念,随波逐流。要相信,命运绝对不会抛弃我们,最大的悲哀,就是自我放弃。背景音乐:久石让 - 彼岸箫声 &
& &yiruma - Do you你愿意吗 & &&梶浦由记 - peace in my mind & & &和平之月 - 海音 &- &Ocean Sounds & &&全秀妍 - Sentimental Green&主播微博:/u/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华医师协会高级心理咨询师。从业近二十年,曾先后在某职业高中及某大学担任心理学讲师、心理辅导教师等。曾在某精神病院担任心理咨询室主任。擅长对婚姻家庭、两性情感、青少年成长、亲子关系、人际关系、职业规划、学习力培养等方面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擅长精神分析,对基础认知与行为疗法有深刻见解及丰富实践经验。提倡以来访者为中心,熟练应用NLP疗法、绘画疗法、箱庭疗法、家庭系统排列等现代心理手段。
1993年开始学习心理学,师从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欧阳辉先生,接受个人成长课程300小时以上,已做成功心理干预案例3000余例。
锦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锦州市凌河区心源动力心理咨询室首席咨询师,中华医师协会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学习指导师,辽宁省心理协会会员。
从专业上既接受到完整的学院派心理学专业知识教育,同时不拘一格的广泛涉猎各流派心理学识,摄取其精华之所在。更重要的是有缘系统性接受多名世界级后现代心理学大师咨询技术的亲传及强化训练,包括催眠辅导、萨提亚家庭辅导、NLP简快疗法、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能量心理学等,并拥有站高一线的知识整合和运用能力。
先后接待心理求助者多达六百余人,干预次数达三千余次。成功干预率高达95%以上!
200.00元/50分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模拟人生2大学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