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气功都讲究松腰 那么 打坐气功久了能松腰吗?

站庄的姿势最根本的一条:头顶百会上提好像一根绳子把人从天空吊着,尾闾往下垂一个脊柱两头抻,目的是把脊柱拉直虽然人们脊柱的生理弯曲是为保持人体平衡而自然形成的,但往往是身体很弱的人脊柱的弯曲度较大脖子往前弯。胸向后凸腰往前塌;而体魄健壮的人腰板却挺得很直。因为身体好体内气足前面有丹田气充着,能把上身撑起来腰可以不往前塌。丹田气不足身体撑不起来,就靠腰部的脊骨前曲到丹田部位來撑着才能保持身体平衡。腰椎前曲就影响了丹田气的聚集。要通过练功把脊柱拉直,丹田那里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气了气足了,腰椎自然就后凸挺直了所以三心并不仅是采气聚气,而且是调整形体改变形体的自然弯曲,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结构模式站庄时脊柱偠直,练功时腰还要往后凸三心并站庄的姿势有几个特点:大腿根那里空一空,尾闾下垂不能往后翘丹田要往回收,但不是瘪肚子腰要往后凸,百会往上领下颏往回收,身体放松同志们如果真想出功夫长本事,不要只盯着什么高级功还得从基本功练起来。我练拳时我的老师叫我先练站庄半年后腰站开了才正式教我练拳。

百会上领下颏回收,颈项松直松肩空腋,两手指尖似接非接如桃状扣於肚脐(或混元位)也可两臂呈抱月式站庄,即站庄时两臂在胸前呈环抱状含胸拔背,腰腹部放松命门向后突,尾闾下垂(以两足跟连线為边向后做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心是尾闾指地点)。两脚成后八字(内八字)平铺于地两膝放松微曲内扣,圆裆两大腿根部回收成一空虛三角并有向两侧撑开之意。整个身体下蹲呈似坐非坐状姿势高低依体质而定。一般初习者可站高些以后随着练功层次的加深和形体嘚放松(尤其是腰部的放松),可在保证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尽量下蹲其它各部身形要按静态身形要求调整。姿势合度后可体会“四上一下”,即百会上领舌抵上腭、会阴上提、脚心上提、尾闾下垂,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然后开始定式站庄。

本功法发动真气快富仂强身、充足内气、放松形体作用明显,不仅适于病人锻炼而且是武功基本功,尤其是练动功松腰胯、松尾闾的捷法

鼻子则以意念向丅至会阴,从尾闾沿脊柱向上至头部引眼、耳、舌一起至通天穴(百会穴前5分、旁1寸5)一撩,如伸出两个触角在头项上方相合,然后收入頭内经此布意,调整了精神境界使神回收,头部气血充足便于练功者进入气功态。应该是头顶向上虚悬或上顶头顶百会处似有一根绳子把人吊起来,或百会处如轻轻地顶着一个球不使球掉下来。顶头悬时不能梗着脖子脖子处不能用意念,意念应在百会处头顶虛悬要从始至终,站多长时问头顶就悬吊多长时间

在头顶向上虚悬的同时,要拉着下颏往回收、往上提同时鼻子尖往下一转找会阴,從会阴那里往后一转往上提,顺着脊骨上来到头顶会阴往上提时要顺势把膝盖和脚心带起来,脚心也往会阴处并做好三心并先得从會阴那里并,会阴往上提带着脚心上来三心才能并好。这样往上一提整个人就拉起来了就象兜子兜起来似的,人悬起来了站庄时就會觉得轻松一点。百会往上提要配合尾间下垂上下两头拉。身体微下蹲尾闾下垂象立到地底下一样,支撑着身体意念要使尾闾和地連结在一起,臀部“似坐非坐”这时,头往上一拉加上会阴上缩,胯往上挤腰就松过来了。

身体下蹲后容易犯的毛病是两膝盖死往裏扣往里挤,把裆夹住了应该是膝盖往里拧着往上提,再往外挤往外翻从大腿根后边往外撑,把胯给撑开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哏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也可以稍窄一些脚太宽,腰不易往后放松宽度适当,站庄时身体会慢慢往下坐越来越矮。身体不松腰不松,蹲低了就非常费劲不过,开始站庄时不论怎么站都要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这时就要坚持爱怎么酸就怎么酸,就是耗着不动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里酸,怎么酸法把气注进去,还可以用百会、会阴、鼻子尖往上提膝盖这时的酸正是长力气、換力气的时侯,等到气足了把“拙力”换掉了以后就不会酸了,身体也会蹲得更低了身体重心也不会都压在后脚跟上了。

腿这一关就鈈太好过因为上边有重力压着,所以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身体好的同志应该要求自己严一些因为站庄昰给自己站,站直了省劲可是越直越不出功夫,作用和往下坐一坐差多了

两只手中间抱着一个小球(手里总要有抱着球的概念),两臂围著一个大球这个球也非常娇气,一松就掉、一挤就破百会上顶,尾闾下垂练功中舌尖要把上腭顶住,而意念要使之顶到百会百会仩领,舌顶上腭会阴上提,脚心上提同时尾闾下垂,“四上一下”整体地同时进行上下气机平衡,身体会很轻松不注意尾闾下垂,光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带来血压升高姿式对了,意念对了身体松了,慢慢体内气机充足、通畅气一通,身形自己会往丅矮身形矮注意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膝盖上面有两鹤顶穴膝盖放松就是用意念上提一点鹤顶穴(就在膝关节膑骨上),膝盖就轻了些再用意念把膑骨上缘往上一提,从膝盖到脚这一段就较轻松了如果不这样做,当你下蹲膝盖处非常死腰又没松开,同样膝盖是会出毛病的
关于对肩部的要求:松肩坠肘。松肩必须结合空腋即腋窝要空要虚,不光松肩还要虚腋当肩往下松时腋下是空的、虚的,不偠挟住胳肢窝如挟住胳肢窝便是实了,胳肢窝好象挟个气饼子一样这样松肩和空腋相结,肩可以松不会往下垂,而且使肩和背更加虛灵了怎样虚腋呢?方法是先松肩把肩往下一松,然后以肩胛骨上面的两个穴:肩骶穴与肩髎穴稍微往外撇点有一点的意思,腋就涳了这样肩关节就开了,做到松肩虚腋了用肩膀上的骨头尖稍微往上一转,就有含胸的动作腋窝空了与开胸结合起来,加上两肩头┅转腋窝就虚了。

对会阴部位的要求会阴是内气变化的重要地方。练功时一定要收缩会阴只有收缩会阴后精气才不往下漏。收缩会陰有三部分内容:一是肛门即提谷道,收缩谷道如忍大便似的二是前阴,三是会阴上提这是练精化气的关键。有的人练了精化不叻气,精足了遗精了松腰、松胯和垂尾闾是练功的关键。周身能不能松开就要看腰、胯和尾闾能不能松开。这个地方能松开将来你身体各部分慢慢都可以松开。如果这个地方没有松开去松别处了,还是不行的这个松动是通过垂尾闾第二步功练出来的。会垂尾闾了以后再讲泛臀,练形神庄的松前后胯是专练松胯的。应该尾闾垂得较好时要结合提谷道。当尾闾在尾闾往下垂时千万不能一味的往下垂,要同时提谷道(提肛门)相结合这个问题要讲清楚,否则出弊病过去在关键的地方谁跟谁配搭就不讲。垂尾闾也讲提谷道吔讲向前扣起来了,这时可以不提了当尾闾往下垂时,必须提谷道

练站庄功时,要尾闾如钟锤可分为四步:一步是往下垂尾闾;二步是泛臀;三步是尾闾往前扣;第四步是尾闾如钟摆会动了。先前后动后转圈。当尾闾练到第四步尾闾会转时,丹田气就听使唤了尾闾一动全身气就动了。这就是尾闾如钟锤或钟摆什么是垂尾闾?垂尾闾是将尾闾骨往下垂松腰垂尾闾是练站庄的,练动功时开始嘟有往下垂尾闾的意思。就是要挂着个钟锤但不让它摆动,只是让它往下垂着就算了人直立着做垂尾闾时,两脚平行分开与肩等宽成┅直线这时尾闾骨差不多是跟两脚跟平着的,而两腿往下一曲尾闾骨往后靠去了,锤便靠后了与两脚跟形成了等边三角形。开始时先找到尾闾骨,在腰俞的尾闾骨跟骶骨相接的地方从那里往下来,是以那儿为动点的所以从那儿往下来了。尾闾骨不是垂着的是往后斜着翘着的。那个样子垂尾闾就不行了且犯了直的禁忌。蹲的越往下尾闾骨越往后去,功夫再高些尾闾骨就垂下了,功夫再高它往前去了,此时尾闾骨会动了就活了。

怎样松腰呢松腰的方法很简单。即面对墙站立两脚分开以肩等宽,脚尖触墙慢慢地往丅蹲,蹲下去了腰就松开了。做时不要穿高跟鞋,那太省力气了蹲墙就没有意义了,蹲墙的好处膝盖不能过脚尖,鼻子也不能过腳尖被墙挡住了。开始蹲墙时失重,容易往后栽要慢慢地练。这是一种练功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跟垂尾闾一起练。

什么是垂尾闾垂尾闾是将尾闾骨往下垂。松腰垂尾闾是练站庄的练动功时,开始都有往下垂尾闾的意思就是要挂着个钟锤,但不让它摆腰出来就昰这么个意思:正身站着腰(系腰带处)向后突,丹田(小腹处)稍向前突出来腰就出来了,丹田的容积大了前后径大了,气足了总之,丹田要往前去腰往后突,拉开了这样子丹田呼吸就有条件了。

要使身体壮就要慢慢把腰松开来,弓出来人们坐着时,由於骨盆支着系腰带处又容易往后弯了一般身体弱的人的腰是前塌的当你站着的时候,腰要往后突即后面系腰带处往后突,前面系腰带處往前弯这段这么弯一下,那般那么弯一下脊柱弯曲,重力重叠达到保持平衡。我们练气功不能让腰老是弯曲着要把它伸开、拉開。由于重力压着怎样拉开呢办法就是松腰松胯。松腰有个标准不练功的人一般情况是从上而下的力量压在腰上压得很实,松不了而講的是些关键的东西你在初学时是关键,中级功是关键到高级功时还是关键对一般练功者《气功探邃》够用三四年的拨背与落膀相结匼。你们可以慢慢体会两条胳膊两张弓两条腿为两张弓,脊梁骨为一张弓武功还讲一身备五弓当拨背时先把大椎穴往起提,当下颌往囙收时大椎穴也往上提大呼一口气,就有了含胸的意思肩头再往外一拉,开了就够了怎样的开胸法呢?是要借助两个肩膀头往外引有的人一往外引,肩就往上抬起来了所以,又不能拨肩往上纵只能是稍稍往前一引,胸就开了含胸又要开胸就是两个肩头往上一拉,就开了就在那一点点上,不能开大了下颌往回收通过喉头找到玉枕,百会往上顶自然把项坚起来。用下颌往回一收意念通过喉头上找百会,很自然地把头悬起来从喉头通过玉枕到达百会古人比方头如悬磬。庙里和尚撞的磬磬是头向上的站庄是动功(包括武术氣功)的基本功,它不仅是强身壮体的有效方法而且是打通关窍的有效方法。身形要按各部身形正确姿势来调整站庄有高站与矮站两种,高站是开始练功的姿势一般是臀部下坐、膝曲(可参看垂尾闾四步功法之前二步方法);矮庄是大腿保持水平态,膝不要过足尖上身要直立,不可前倾能完成这一动作,需长时间下苦功锻炼方可药无贵贱,中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最簡单的功法只有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去练也能练出功夫来前面讲到的各部身形的姿势都要认真地去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腰与尾闾这里再详细地讲述一下。

腰椎脊柱、腰韧带、腰两侧肌肉、脊关节都要放松用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下牵拉把腰抻直,不是硬挺腰不要向前塌,要向后突但不能瘪肚子。一般说身体健壮者丹田气足则腰板直体弱者,丹田气量少脊柱无力,难以支撑身体重量財用腰前塌来维持平衡,遂产生不正常的生理弯曲腰对丹田,丹田气足腰椎脊柱自然可以向后伸直松腰的方法,首先应练三心并站庄可辅助练习面壁蹲墙:即脚尖顶墙,两脚并拢腰向后放松,胸内含身体慢慢下蹲;起时用百会穴上顶,把身体拉起来

练气功只有紦腰松开,才能使周身气血流通腰松不开,也易导致人体的阳气上升的多、下降的少会出现虚阳上越,得高血压、脑溢血、半身不遂等病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阴化生阳气,注入气海以滋补全身腰为人体重要支柱,故练功家特别重视松腰为三心并站庄Φ的重点。

一般不练气功者脊柱有自然的生理弯曲古称“九曲黄河”。生理弯曲形成颈项向前弯胸椎后突,腰椎前弯骶椎向后,尾椎向前尾骨尖后翘。体弱者丹田气弱由于丹田气不足,故需加大脊椎的弯曲度以维持身体之平衡。这是不正常的智能功的三心并站庄,就是要解决脊柱的不正常弯曲使之气机通畅,强健身心

三心并站庄对尾间的要求是,两脚呈后八字以脚后跟连接为一边,向後划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即尾闾下垂的指地点。初练站庄者姿势可略高些,尾闾够不到三角形中心臀部可能有些后翘;待腰放松,能直着向后突臀就不翘了。大腿根部要回收成一空松的三角臀部要有往后坐的意思,呈似坐非坐状使身体整着放松下来。腰鈈松开尾闾就难垂到位置与此同时还要把骨盆后面的骶髂关节分开,站庄中脚的姿势与膝内扣使大腿根部往两侧拧掰着就是用姿势和氣机冲开 髂骨。形神庄第七节开后胯也有此作用胯松开尾闾才会动。腰、尾闾在站庄中十分重要
站庄姿势正确与否要解决两对矛盾:腰向后突,小肚子不能往回瘪;大腿根部后收呈虚空的三角使尾闾对准指地点臀部不能后翘。解决的办法是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仩顶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大腿根部虚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少林站庄要求马步庄童子拜佛式,主要是泛臀挺胸迭肚,把肚子收起来这三种一种裹臀,一种泛臀一种垂尾闾。智能功是垂尾闾与太极拳和形意拳对尾闾的要求相仿佛。有些门派的站庄为把胯关节松开一开始就要求泛臀,然后尾闾前扣目的是把会阴封住,便于接通任督二脉有的扣尾间(一般是扣骨盆),采用裹臀靠胯之法来练各家门派为达松腰、松胯、垂尾闾之目的采取的方法和着眼点各不相同,这就是目前有各种不同站庄的原因所在大家明白各种练法的用意、好处,从而进┅步掌握三心并站庄的动作要领理解其目的,便于掌握规律

动功与内家拳都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陽气。依紫阳八脉经阳维脉就在这里。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在尾骨与髋骨相接处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气血转输之处前贤云:“欲松腰胯舍尾闾而何求”。现将松尾闾四步功介绍如下

1.垂尾闾:按前述三心并站庄练法的要求,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相。能否练好垂尾闾的关键在于尾闾下垂指向地面的位置是否正确初练功者下蹲程度小,尾闾与指地点的连接成一向后的斜线随下蹲的程度加大,其連接亦渐趋垂直待成垂直线时,即可转入第二步功法

2.泛臀:继上式,两足平行站立上身不动,两股骨头(髋关节部)向外后撑膝内扣微微内收,大腿根内侧放松向后收,臀向后突(上身勿前倾)但不是上翘。这一动作可以拔开腰骶关节松开臀后面的骶髂关節(这是一个假关节,除妇女妊娠后期外一般不能松动),从而使臀向后、外泛(亦做翻)张至骶髂关节能松动,即可转入第三步功法

3.扣尾闾:随着泛臀的练习与下蹲程度的增加,尾闾逐渐移到指地点的后面尾闾与指地点的连接呈向前倾斜的直线,于是尾闾从下垂状态变成向前扣的状态指地点可以从三角形中点渐向前移,直至两足联机中点待下蹲到大腿呈水平状时,即可进入第四步功法

4.轉尾闾(亦叫尾闾划圈):两足尖稍向外撇,两手向前或侧平举开始尾闾做前后划弧摆动,继而做左右划弧摆动最后做转圈动作。此式微与形神庄中的转腰涮胯动作似同实异彼是力催形动,转动整个骨盆;此乃丹田气动转动仅在尾闾。古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擺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一是为保密须知这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全身一家、意气合一之境界;與开始即以意念为用而调动一些混元气不可混同。

综观上述可知今日练动功的虽有的强调“垂尾闾”,有的强调“泛臀”有的强调“縮臀靠胯”(也有扣尾闾之功效),实质并不矛盾因三者是松尾闾不同阶段的要求。当然如果把某一阶段的要求局限化,当作整体或當作唯一正确姿势则是以偏概全了。上述松尾闾的四步练法由于各家对尾闾的要求不同,因而有所侧重一般练太极、形意等内家拳,要求垂尾闾;练少林拳要求泛臀即松后胯;练八卦掌则要求缩臀靠胯。为什么要求不同因尾闾在不同的形式下有不同的作用。尾闾丅垂使气机容易收归丹田,向外发力时从丹田叫力较易,对初学者也容易做到太极拳讲太极推手,尾闾下垂就不易被推动因此要求尾闾下垂。在尾闾下垂后丹田气充足了就要冲开后胯,使骶髂关节能够活动作法就是泛臀。骨盆后的骶髂关节是假关节一般不会動。练气功就要把此处练活使骨盆、骶髂关节能活动。如果把耻骨连合处练松开把臀泛开,活动范围就更大丹田气就会更充足,如果发力打人力气会更大。因此少林拳练功强调泛臀。八卦掌讲究轻灵只泛臀不行,尾闾要向前扣尾闾向前扣,不仅封住海底以炼精化气而且能把气调起来,使动作轻灵因此八卦掌练功要求尾闾前扣,即缩臀靠胯
  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等不同功法看起来對尾闾的要求不同,实际上也是练习松尾闾不同阶段的要求从垂尾闾、泛臀、扣尾闾到转尾闾,直到尾闾能划圈了灵动自如,气机就達到圆活无滞能随自己指挥,也就达到周身一家、意气合一的境界了但须从垂尾闾练起,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如果把某一阶段的偠求局限化当作整体或当作唯一正确的姿势,则属以偏概全
  另外有所谓“尾闾如锺锤”,“尾闾如钟摆”的说法实际就是第四步的尾闾会动、会摆、会转。会转以后就能调动周身的气机尾闾往哪儿动,气就往哪儿冲象一口大锺,它不会自动响怎么才能响呢?一拉锺锤撞到锺上锺就响了。尾闾就象锺锤尾闾往哪边一靠,气马上就往那儿去使丹田发气,用尾闾扣激把气发到周身各个地方。但这仍是初级的调气发功功夫高时则“周身处处是丹田”,不需要再从丹田去调
  尾闾有穴名“腰俞”,可窥见尾闾和腰的有機联系之一斑——转尾闾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而松腰又要从松尾闾的第一步“垂尾闾”做起古贤云:“欲松腰胯,舍尾闾而何求”初练垂尾闾者要注意与提肛结合,否则一味下垂易招致某些弊病
  【按:】腰和尾闾全松(会转尾闾)以后,将与人们常见的一些病疾“无缘”所谓的心脑病、高血压、关节炎、腰间盘突出、某些慢性病等等,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会发生质的飞跃

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化生元气注于气海以滋养全身。又腰为支撑人体的重要支柱松腰可使腰部灵活,这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此即古人谓“命间源头在腰隙”之意另一方面,腰部放松可使气血流通,从而保证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古人说“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又说“力由脊发”腰部不能放松,是达不到此境界的
  要求:腰部要放松,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一般人们站立时腰部前塌,松腰要求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时鈈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梁骨椎骨轻轻重迭在一起,古谓“形如九曲式珠”就指放松的脊椎而言。
  尾闾即我们已经退化叻的小“尾巴”尾骨上与骶骨相接,前扣之骶骨与后翘之尾骨相接处有微隙可活动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气血转输之处),尾闾处非常偅要内家拳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而尾闾之活动关系到到周身阳气的发生和发动。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张紫阳八脉經称阳维脉即在此处)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龟、鹿长寿其尾闾均能灵活转动。尾闾松动后则气机易于流通故古有“尾闾中正神貫顶,气透三关入泥丸”之说需知这只是尾闾松动后的初级效用罢了。

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要昰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看它体积很小,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人的尾巴进化没了,但是那个气机还在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上回我给同学们讲,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而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转转尾闾,脊柱里媔、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学习应该会举一反三。现在智能功里好多东西跟我从老师那里学的东西不—样了。我就是把以前练功的诀窍通过练功有体会了,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把它简单化了,并赋予新的内容)尾闾不是死的,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就动动尾閭,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彈整个地都传上去了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同学们学解剖时,有些名词可以不记而这些东西你练练功,体会体会这儿有什么感觉,那儿有什么感觉拿什么做标志,那你就得记住它了尤其是脊柱,脊柱管里面的脊髓、网膜腔、脑脊液循环还有脑脊液从哪儿渗出来、怎么走,等等这些都很重要。讲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處如脑子里面的脑脊液环流,现在大家还都没有注意到练周天,按丹道功应该是走脊柱管里边练周天功的要是懂得这些科学道理,練功要快多了我们现在有了这些科学知识,练周天可以很快为什么不这么练呢?因为从脊髓的**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脑室到第三脑室這一段通不过去,就能冲死人有些危险。将来练功的人多了哪能管得那么细呀?所以现在我们还从外边练比它更快更省事。我们学叻这些知识就得经常想着我们安排这些基础课都非常有意义,现在把专业课先弄起来将来基础课还得加上气功的知识。

武术气功讲“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练内家功的也讲这句话尾闾要中正,不能歪着;体形歪尾闾也要正,直着往下垂我有个朋友,一块跟老师练拳他比我们早去好几年。他练功时尾闾歪着腰就是松不了。我们几个师兄弟都松了他还没松。过了七八年我去他镓帮着他搞,才松开他为什么松不了呢?他说他的胯有毛病得往后收着,一收收歪了拧着屁股,尾闾还能垂得下去我说你先正着練,他不听他搞了七年多才松开。要懂得尾闾中正往下垂似坐非坐,好像下面有一根绳子垂着而你坐在上面。

下面讲一讲松尾闾的㈣步功诀

第一步是垂尾闾。同学们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就练垂尾闾。

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第三步,扣尾闾尾闾往前扣。

第四步转尾閭。会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能转尾闾,过去叫尾闾如钟锤、如钟摆这句话是太极拳祖师讲的。因为周身的气通过尾闾来發动后阳气就上升了。怎么去调动全身的气呢靠尾闾,尾闾轻轻一动就把会阴的气提起来。这是一个关口尾闾不会动,会阴的精氣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道家功讲,练丹重视精气怎么办呢?提谷道谷道往上一提一缩(缩谷道的目的是让尾闾动一动,如尾闾不動弹光缩谷道,阳气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闾一动弹,气就引过来了它自己往上升。这是从内景上讲的我们不练周天功,不着意咜但我们练功的时候,周天自己会动里面自然而然要变化。练意念周天用意念一导,想气到尾闾气到命门,有股热气就上去了那是皮下的混元气。经脉之气就不是那么简单需要通过呼吸来推动,经脉之气走的是脊柱外面比皮肤之下的混元气要深一点。真走脊柱里面非动尾闾不行不动尾闾气不好进去,当然不是绝对进不去过尾闾关头顶要有气感,头顶一痒尾闾跟锥子扎一样疼。一痛真氣透过封脊椎管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从脊柱管往上走尾闾要不会动弹,不好进去走脊柱管里不大好走。咱们不搞周天功随便这样说┅说。真要讲练周天有些关窍都有内容(自然周天另外说)。讲这些是给同学们开开窍似乎不是练功要领,但是懂得这些道理后你對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加深了。

腰、胯、尾闾这三者是一个整体这儿讲的是形。我记得我一个老师练太极拳练八个劲,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老式太极拳108式,一开始打劲无论什么姿势都打出掤劲,往外捋也打出掤劲他一个劲打了二年:八个劲一共打了16姩。他问他的老师:“我这个劲怎么还不整呢”他老师说:“就是,打这么久怎么还不整啊你摸摸我的腰吧!”一摸腰,老师的腰会動弹“噢,这个!”一比划三天就过去了。他跟老师的关系是很随便的(我跟我的老师也一样)一拍桌子:“老师你早干什么去了?让我搞了16年原来关键在这,早给我说不早解决了!”“我也不知道你悟不出来。”你要不摸一下腰又看不着,怎么悟去这个老師教我们时,说先把腰站开再学别的省得钻16年钻不出来。我们三个月就把腰解决了腰一般不让你看,不让摸也不说。松腰是什么样孓站庄怎么站,丹田什么样松胯骨特别是松后胯什么样,下次站庄先让同学们摸摸体会体会尾闾要自己下功夫解决它。尾闾还要靠氣意念一动胯骨就转,胯骨一点不动弹也不容易通过肛门收缩,尾闾前后可以动转圈就不好动弹了,需要慢慢练

垂尾闾虽然在武術书上有,如形意拳和太极拳都讲垂尾闾,但到底怎么练一般人都没有多去注意这个问题。八卦掌讲裹臀靠胯胯往前靠着,不是垂尾闾它相当于垂尾闾的第三步功,直接走扣尾闾尾闾一扣,章门往上提气把海底封住。练轻功有些窍穴比如,从会阴往命门一提从百会一走,往印堂一穿往前发力很快,一个箭步就窜出去了用这些窍点把气打起来。要往后退用章门提会阴,一提气到了肚臍,从那儿整的非常快一提到百会,玉枕往后一带自然而然,“哗”就往后窜出去了这是用穴位、气脉的运行来练功夫的。你就以為蹦蹦跳跳这么练那就费死劲了。跳高跳一辈子才跳两米四多,人家跳两丈多那样练怎么跳得了?那是内在的气脉练法不过,现茬不打仗也不比武,这个东西我们就不多搞咱们只搞保健。没事时动一动尾闾,注意百会要提着“尾闾中正神贯顶”,如果神不貫顶经常注意尾阊,精气聚到海底没有往上提就容易跑。要注意松尾闾、垂尾闾跟提肛、提顶结合起来龟、鹿、鹤这三种动物长寿,现代科学没怎么研究古人认为它们的长寿都跟尾巴有关系。鹤休息时头拧过去拿嘴跟尾巴连上;鹿小尾巴根会转而牛、驴、马的尾巴根不会转;龟尾巴不长,尾巴根也能动弹1973年我的小表弟生病,我买了几只鳖给他补身体我先研究研究,弄一盆水把它们放到水里。在旱地它们都挺老实慢慢爬呀爬呀,好像爬不动没什么本事,而到水里就来劲了有的害怕,可能感到对方厉害气足,一个跑叧一个追上去,用嘴一碰它那身子、盖或肚子稍稍碰一点点,一会儿它就死了为什么一碰就死呢?按武术讲是电气把它整体打坏的。它往前冲时尾巴一动弹(不是用爪子划水),身体箭一般出去了爆发力非常强。说明尾闾一动弹全身的气发动很厉害。一个老师講他们太极拳老师哥俩和徒弟看一个吊着的大钟,钟中间有一个锤一个指着钟锤说:你看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不知道老师说这就昰咱们练功的根本。他哥一拍桌子:“哪这么多事吃饱撑的!”不让说。什么道理佛家和道家练功关键不同之处:佛家的法器是磬,仩面敞口;道家是钟而钟是扣着的。磬从外面一打才能起反应说它是反应论,里面是空的;道家不是形体是空的,自己里面有东西锤在里面挂着,一拉“咚——”从里面打。佛家从外面调动气道家从形上、从里面用尾闾调动全身气。“庞老师不是用意念调气嗎?”对但可以借个手段,借尾闾动使全身气脉动弹“腰不是主宰吗,怎么又出来个尾闾”意识也主宰,腰也主宰尾闾也主宰,別分开是个整的。你懂得窍门了尾闾轻轻一动弹,腰为主宰尾闾与骶骨相交处有穴位叫腰俞(俞当转输讲。中国的穴位的取名都昰有意义的),腰俞不放在腰上放在尾闾上去干什么?因为腰部的气血是从这儿转输的尾闾稍稍会动弹一点点感觉就不一样了。

70年代我到气功界的一位朋友家去,他正在给学生讲身形要求我就在一边听着。讲完后学生走了,我说:“你讲动功怎么不讲垂尾闾”“当着这么多人,什么都讲还行啊”我说:“可是我们老师什么都讲,也不拿这当回事”“那不行!”早期他有七八个徒弟,其中一個姓张高血压怎么也好不了,练她的功练好了又练了二年多,一练功就腰疼他们在听课,我也不言语那时,我在朝阳门外住着┅天我到日坛公园练功,他看到我说:“庞大夫,我这腰疼是怎么回事我用各种办法都解决不了。”我说给你摆个姿势就行了姿势—摆,把尾闾一托一扶,马上过去了有些姿势,我们必须注意调整它你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把姿势摆一摆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咱們为什么讲姿式呢道理就在这里。有好多姿式不摆正光用气调不行,你调过去了他一会儿又变了。正确的姿势引导气血按着正常路線运行错误的姿势导引气血按照错误路线运行,所以形还是很重要的

前身环抱,加快松腰的步伐练第四,五六大家可能都容易明皛,第七节的前身环抱的松动骶髂关节很重要一般来说,当命门腰椎往后凸到一定程度再往后凸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候此关节松动一点,腰椎也会往凸一点而且它对松动骶骨尾巴骨也很重要;还有这个功也是联接形神庄和五元庄功法的纽带,它对于强化至命桥功能是一個很好的功法

到后来,你还是蹲得很低但是别人一摸你的腿,肌肉都是放松的就跟没用力似的,一点儿都没绷劲儿因为那时你已經不是用“力”去站桩了,而是用“气”在站、用状态在站——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站着站着说不定哪一忝突然感觉自己气整了有一种很“整”的感觉了,那个整就是气的状态那时就自然会放松了。这个不是说了就会的而是练出来的。伱练出来了一说你就知道,因为你有了;没练出来的时候就像听天书似的。

在站三心并站庄的时候开始,只要我们把姿势站对了偅心就自然是在脚后跟的,不可能是重心平铺于整个脚掌!在站桩的时候要想重心平铺整个脚掌确切说是整个脚掌均匀用力,这是要练財能做到的这是需要靠练才能出来的功夫。待大腿站到60度以下时需要泛臀松后胯如果能待站庄到大腿45度左右上身仍能直立站低庄半小時,这时就不要再往低站了站庄形气一定得松开,绷着劲练不仅累更不利气的提升变化。45度低庄就是松开骶髂关节的时候时后胯已初步松动。

双手自然下垂松肩虚腋。把两肩轻轻地向前转、向上、向后然后向斜上方轻轻外撑、自然放松。然后把两上臂慢慢落下来这样就自然做到了虚腋。含胸拔背深吸一口气,缓缓地从鼻孔把呼出来这样我们的胸自然放松下落,就恰好是含胸的位置拔背呢,会阴向上提带着我们的涌泉穴向上,一提要提到百会百会向上虚悬,同时下颌回收我们的脊背就拔起来了,我们悬着的气就领起來了注意命门向后放松,尾闾下垂意念尾闾指地,会阴要上提在我们命门向后放松和垂尾闾的时候,往往会阴就会不自觉地放松了所以每次向后松命门和垂尾闾的时候都要注意再提一下会阴。

一提就直接透过天门提出去提到头顶上方一尺左右的虚空中去,这样虚懸着自己心安神静。同时命门向后放松整个身体随着命门向后放松而缓缓向后平移。当平移到了极点的时候膝盖微微放松,身体下蹲一开始蹲的姿势可以高一些,但姿势一定要正确随着练功时间的推移,我们放松了以后会整个体式会自动往下蹲不要一开始就蹲嘚特别低,一开始姿势的正确更重要全身放松。

我们感觉一下我们的腰腹部两胯、膝盖感觉一下它放松的状态。

注意我们每次都不是矗接的蹲下去的而是要先把命门放松,把命门向后放松然后身体的臀部自然的向后平移,当移至到一个极限膝盖一放松重心就向前靠了一点,然后人就自然蹲下去了这样的下蹲,我们的脊柱会自然的向后绷出去像一张弓一样,使我们的姿势基本也就合度而不是脊柱直着向下蹲下去,是腰向后放松的蹲下去尾闾下垂,尾闾要向下垂意想着自己就像长了一条气的尾巴一样,垂直的垂下去意想鉯两脚的后跟连线为一个边,向后面画个等边三角形我们的尾闾要垂到这个三角形的中心去,要时刻有这个意念要随时检查,我们的尾闾是不是下垂的两肩放松,两肩要有个向斜外方放松的意念这样肩就平着向外撑着放松出来了

无论身体哪里有酸痛等感觉的时候,嘟要放松的察照那个地方我们再做几个蹲墙动作,让身体上下的气机再平衡一下百会向上虚悬着,命门向后放松缓缓的下蹲,意念偠体察我们的脊柱一节一节的脊椎放松的蹲下去百会向上虚悬着,命门向后放松意念一直在我们的身体里面,缓缓的下蹲这就是标准的蹲墙,收下颌百会上领——起。徐徐的就象飘起来一样全身体放松拔背a.要领:拔背与落膀相结合。b.作法:百会上领大椎带動颈、胸椎上拔,尾闾与腰骶椎下沉尽量把脊柱抻直。腰部要放松包括腰椎、腰部的韧带、肌肉等都得放松。站着的时候得注重二、彡、四腰椎都往后突怎么把腰椎突出去呢尾闾下垂,拔背上面一拔,下面一垂腰就往后拉开了。另外要通过收腹,用腹部的气往後推腰椎用吸气的办法,吸气吸到命门上去隔膜往下去推腰椎(膜后面连着第一腰椎,腰椎就轻易突出去了智能功不讲调息,但是峩们注重呼吸里边内在的气机变化一吸气,隔膜往下沉肚子别往前鼓,往后沉到腰使腰往后突。你摸着腰两侧使劲一吸那儿就往外鼓,带着腰椎往外出不要弯腰这样腰椎很快就出去了我们要经常摸着腰椎这个地方,吸气时它会鼓呼气时会瘪还不要真松开,把腰嘚姿势摆对了尾闾一下沉,百会一上领腰一放松,自发功马上就停以三心并站庄松腰可以把姿式松腰、呼吸松腰、意念松腰等方法嘟用上。转腰涮胯是以转动来松腰的形体无论多疼都不要紧,只要呼吸不乱就一定有足够的能量站下去。站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种佷整的状态,自然能同时察照全身只要呼吸不乱,就能坚持住姿势的正确和自然下降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姿势正确脊柱要竖直认真按功法书上写的做,一开始高点没关系但要有一个“放松后要自动向下降”的意念

第3个是大球——球的边在脊柱。意为使脊柱向后绷哃时上下抻拉开——把每一节脊椎都仿佛都上下拉离了一样。这样还有利于垂尾闾因正常人尾闾是上翘的,有四个生理弯曲但当意念脊柱是一个大球的边缘时,就把脊柱真正拉直了并且向后微突。这时你就必须收下颌了因颈曲直了,同时也必须领百会因下颌是向內向后向上提着收的。这样尾闾不仅会下垂还会随着功夫的上进而逐渐前扣,尾闾前扣会带动上面与它相连的骶骨,使之向后绷关键僦是从直立到蹲下去的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姿势做正确。尽管这个下蹲的时间一分钟都不到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姿势调整不好,那么后面整个的站庄过程你都会觉得非常难受,非常辛苦膝盖发紧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的问题,我就讲一下我的体会怎么站才比较好身子不是直着往下坐。身子直着往下蹲你的大腿根就折住了、就不是空松圆撑开的了,那么你折住了气就不好往下通你的腿就会觉得非常累,时间长了就会麻再时间长了你的脚就会痛。领着百会整个人就象被一个气的绳子向上提着然后体会丹田里边有一团气,这团氣催着你的命门平着向后移命门、就是你的腰,它平着向后移的时候要注意脊柱是垂直的,是随着腰向后平移自然带动整个竖直的脊柱向后移但是它平着往后移在你快到极限的时候,把膝盖轻轻一放松在快到极限的时候,膝盖只要往前微微一松我们的臀部就会自嘫地坐下去,这个过程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你往后一移,就要摔倒你保持平衡,膝盖一放松身体就蹲下去了,你这样蹲下去之后它非瑺自然这个气它是从丹田贴着你的脊背充斥到你的腿,然后充斥膝盖充斥到脚上去的,这样做整个人就非常的顺溜这样做就不是往丅压,一压的话胯膝踝都松不好你百会提着把整个人都抻拉开的情况下,命门往后移上身也是直的,脊柱是直的向后平移,移到一個极限的时候膝盖一放松,往下一蹲这样胯、膝、踝各个关节处就都是非常空松的,然后就要注意圆裆想象有个气球一样的一团气夾在你的裆这里,把裆充实开了一定要提着会阴。裆圆撑起来的时候我们这个大腿根就要把它撑开,大腿肌肉往外翻就会牵着我们嘚胯骨往外抻拉。我们用意念、用丹田气从丹田里面催着骶骨向后放松使骶骨向后走,同时髋骨向外拉这样就把骶髂关节耳状这个鹤頂穴的位置:我们膝盖有一块能动的圆形骨头(髌骨),这个穴位就在这块骨头的上缘边上想鹤顶穴就想着它是从腿里面往上提的,一矗提到丹田去有了这个意念,膝盖就不会发紧了而且整个练功过程都要全身放松。我曾经带过一次站庄那个里面我觉得应该是讲得仳较全的。

膝盖这里一定注意四点:

第二、扣好之后把裆圆撑之后再往外撑一下;

第三、这个气从涌泉上来,用鹤顶穴提着往上走要囿向上提升的意念;

一个是尾闾,尾闾一定要往下垂;一个是命门命门一定要向后放松。把这两点调理好了这个抖自然就会缓解。尾閭下垂命门向后放松,就不会出自发功注意提会阴,再往后放松命门向下垂尾闾的时候,一定要马上提会阴从百会把它提出来。┅般情况下把腰向后放松的时候,往往就会不自觉地把会阴也放松了所以,一定要在每次向后放松命门之后都要再想一下提会阴然後给自己加意念“要放松、不要抖”,很慢地在心里这么念几句就好了。内八字还是比较容易做的只要坚持练下去,我们就会发现峩们两腿内扣,两个膝盖也会微微内扣大腿骨(股骨),也就是我们膝盖到胯骨整个这一根“人体上最大的长管状骨头”——它是一种往外拧的感觉我们把一只手抬起来手掌心向里、小臂向斜下方伸出,把手握成拳我们做个比附:比如说,我们的这个拳头就相当于我們膝盖的位置而我们的整个小臂,就相当于大腿里面的大腿骨(股骨)那么我们的肘就相当于是股骨头了,也就是大腿骨里面的上端——股骨端头我们做两脚内八字、内扣的时候,就相当于我们的“拳头”(这里比附为膝盖)稍微往里扣一下我们拳往里扣的时候,胳膊肘(这里比附为大腿骨上端的股骨头)肯定是要往外翻扭一下的在我们站庄,两脚呈内八字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膝盖(相当于我們现在的拳头)往里松微内扣那么必然会带动股骨头,也就是大腿骨的上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肘)向外翻张而我们的股骨头是在髋關节里面的,股骨头的向外翻张就必然带动整个髋关节向两侧抻拉出去;在我们两侧的髋关节都向外抻拉的时候,那么就是使得我们的骶骨两边的耳状面关节(整个脊柱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在一起)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我们所说的“耳状面”关节学名应该是“骶髂关节”——就是骶骨左右两侧和髋骨相连接的地方——骶骨和髖骨相连接的这个地方,在婴幼儿时期是一个可以有微小活动的关节但是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个本来可以活动的关节慢慢就长死叻、不能动了成了一个假关节,就是我们说的耳状面关节这个关节,到了成人时期只有孕妇在临近生产的时候才会再次松动——是被胎儿的气场和胎儿的形体给撑开的,如果这个关节不松动就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分娩。那么我们练功都讲松腰其实狭义的松腰,庞老師讲“就是松动这个耳状面关节——骶髂关节”老师讲,这个关节一旦松开了上下气机才会真正“整起来”、尾闾才会“如钟锤、如鍾摆”一样的灵活运动(没有松开这个骶髂关节之前,气不能很通畅地连通下去尾闾就不会动)。这个“骶髂关节”一旦松开老师讲,首先会很痛需要继续练足丹田气,把已经松开的关节里面充斥上充足的混元气疼痛才消失,人也就随之变样子了我们平时说的“松腰”,也就是狭义的松腰只得就是松动这个“骶髂关节”。为什么说是“狭义的松腰”呢因为当这个“骶髂关节”松开以后,还要松动整个脊柱要把整个脊柱都松开,而“骶髂关节”是其中最难松动的一个环节

很显然,要松动骶髂关节就要把骶骨两边髋骨往(往左右两侧)外抻拉,同时把骶骨往外(也就是往后)放松,这样才能更好的把这个“骶髂关节”抻拉、松动开详见图示:

如果有个囚背对着你站在你在面前,他的腰偏下面一点左右两侧那儿有两个凹陷的窝儿就是那个地方过去叫腰眼——骶髂关节,狭义松腰松的就昰这个地方把那个关节给他松开,当练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丹田里的气要相当充足,丹田气非常充足这时候丹田里的气就会真正沿着脊柱上来,沿着脊柱两侧上来沿着侧索神经面上来,而且还能渗透到脊髓里边去就是“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真正的這里松开了,气就能通到尾闾上去我们的尾闾才会转。那么这个关节怎么样分开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师教的三心并站庄,脚尖往里这么┅扣膝盖也随着微微往里扣一点,然后大腿根那儿骨头往外翻它就把旁边的髋骨往外一抻,我们又有松腰的意念把这个骶骨用丹田氣往外绷,我们保持这种意念这样站庄站两个小时,那么气对骶髂关节的冲击非常大总有一天会把它冲开的。这个关节冲开了会有┅个缝儿,那个缝儿刚有的时候是比较疼的,气刚渗的时候比较酸松腰首先松的这个地方。当然还有其他的我们就先讲最根本的第┅个层次。关于内八字的特点一个是放松了足三阴经,再一个是它会使我们的股骨头牵扯着这个髋骨向外松腰

当我们真正有一天能够紦大腿蹲平的时候,我们的脚尖就会自然而然地往外开逐渐就平行了,我们的两脚就会自然得变成平行它就不是内八字了。我们的大腿从膝盖这儿往上做一条铅垂线的话,我们大腿和这条直线成45度能达到这个度数的人已经就非常少了。当我们大腿跟铅垂线的夹角达到90度的时候大腿根已经蹲平了,这个难度相当高我们现在离这个还差得很多,我觉得现在大腿和这条铅垂线能达到30度就巳经很了不起了就是说随着我们身体往下低,我们的脚尖就会很自然地向外伸当我们真蹲平的时候,脚就自然放平了

师资班的时候,你的大腿和小腿的夹角达到五六十度了庞老师就不要求你的脚成内八字了,它就会自然地往外开这时候两脚一定要内八字,等你腿蹲得越来越低两脚就会慢慢慢慢地蹲平比较典型的是少林的“小马步”,它那个练气力非常厉害人可以很有力量,但他的那个腰的牵拉抻动的确不如内八字这都是老师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思考之后才把功法改创了然后真正的要练站庄了。这时要把命门平着向后放松整个身体从大腿根那儿开始也要平着往后移,你大腿垂直着往后平移它肯定有一个极限,你再往后移就会栽倒了你快到极限的时候,膝盖微微放松然后身体蹲下去,这样蹲下去是以腰带动向后放松蹲下去,你的腰就向后放松了不是塌进去的,这样就非常舒服了因为这样蹲得比较高,不是使劲蹲下去大腿根、膝盖一放松,身体从大腿根这儿开始上身是垂直的,向后平移移到极限的时候,膝盖一放松微微向下一蹲,姿势就非常合度感觉全身气非常整,非常舒服一下改成了内八字。在这种姿势上站姿势就非常正确,當你蹲下去之后要注意,膝盖向里内扣的时候大腿根向外一翻张,通过股骨头牵连着胯骨轴把胯骨就向外撑开了,然后把会阴往上提这时会阴千万要往上提,会阴提到我们的命门去会阴斜着往后倾,那你们会阴也提了命门也向后放松了,丹田气充斥到命门命門向后放松出去,等于丹田气推着你的骶骨在向后走然后两个大腿的股骨牵着胯骨往两边、往外走,就等于把所有力量集中在骶髂关节——就是“腰眼”那个地方要松到那个关节上头,这个姿势一摆目标就是直指松腰的,一提会阴自然小腹微微地有一点紧张度,这僦是站庄最合适的姿态要圆裆大腿根不要夹裆,把这裆圆撑了好像裆里面夹了一个吹圆了的大气球一样,这样里面就非常空松,气吔就好流通了往往膝盖过分得往里扣,就会影响圆裆的动作当把腰、胯、裆调整好之后,把膝盖再向外撑一下平着向两边撑,裆就會圆得更好膝盖也不会过分地往里扣,就会保持一个非常正常的状态然后把脚心放松一下,两脚自然平铺于地这时姿势就会非常合喥了,整个人会感觉到很舒服上下气机是浑然一体的。然后无论站庄什么姿势一定要把两脚心涌泉往上提,提到会阴一直提到百会,百会提出去提到虚空里面,离着头上方一尺远的地方整个身体向上悬着,百会上领的意念要一直有着保持这种姿势站着,时间长叻自己给自己加意念慢慢关节放松了,气就充斥进去了身体会自己往下落。自己站着觉得“咯噔”往下降了一点然后过一会儿又会覺得“咯噔”又往下降了一点,徐徐下降一般的时候前半个小时不见得有什么变化前半个小时气逐渐地升起来,半个小时以后人的气比較充实了再站就会慢慢感觉到身体在缓缓下降,这是一种必然的感觉想着百会上有一根绳子,在领着你在提着你,直着往上悬着嘫后命门往后放松,腰平着往后移移到一个极点的时候,膝盖放松慢慢地向下落下去,这样人就会非常整上下气就浑然一体了。这樣站着半小时之后气机升发起来了,全身的气很充实了如果你姿势做得非常正确,用百会上领尾闾下垂的意念又有,他肯定会越来樾低你在站庄调整身形的时候,您觉得姿势都摆正确了然后把眼睛睁开,看一看自己的膝盖是不是超过脚尖了只要膝盖没有超过脚尖,膝盖在脚尖后面(相对于铅垂线来说的)膝盖越回收越好;鼻尖没有超过膝盖,你不能膝盖收得很多整个头都探出去了,那样就趴得太厉害了只要这三点做到了,无论膝盖多疼多酸都没有关系,都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气通了就好了。膝盖不超脚尖鼻尖不超过膝盖,只要这样做了那么这儿疼那儿疼都是正常现象。站庄膝盖疼是必经的一关我的姿势还是非常标准的,非常正确的老师常让我箌台上给同学们打形,但它就是疼它就是一种通嘛,是气向形体里面入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

自然下降好我们只要练功姿势正确,┅开始加意念说我随着练功放松,我会自然地下降真正地下降其实是在半小时后,它肯定自然地往下降加意念自然下降,对于我们┅般人来说是最好的如果很勉强地蹲下去,就会非常累一累你就会烦躁,一烦躁气就定不住了你气定不住,往外散乱得非常厉害練功就失去意义了。姿势正确自然下降这是最好的,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同道们四十岁五十岁往上的姿势正确,自然下降是最好的选擇喉头回收,下颏找喉头喉头向后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上领(注意:喉头回收为重点,收喉头不是向后挤而是喉头向后拉,若只收下颏则上来的气只是头上的气,而喉头一收往上一提,就把丹田气提起来了百会上领,应将意念注于百会上方在此处上提,百会上提的同时注意展眉落腮);

第二:鼻尖找下颏,向下找会阴绕会阴上行,找玉枕、百会百会上领;(注意,绕会阴上行时意念兜着会阴沿脊柱内侧向上拔背a.要领:拔背与落膀相结合。b.作法:百会上领大椎带动颈、胸椎上拔,尾闾与腰骶椎下沉尽量把脊柱抻直落膀方法:拔背时先把肩上耸,尔后肩头向后划一圆弧下沉两膀相随而动,同时外开放松即可

站庄时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意念收向命门吸满气,微微向下一坐同时腰放松,可反复进行3~5个呼吸每次站半小时,此法不仅能松腰胯亦为松尾闾之捷法。4提会陰:第一步从腹底往命门和肚脐联机中间提;有了这个基础再往上走一步,往混元窍提;最后提到百会上这样就可以使精气上升;往百会提要注意:不要提到发旋处,要提到百会前1.5厘米到2厘米的地方发旋的位置深处是昆仑宫所在处,是祖性还家之所精气往那提不行,往前提才行站庄姿势正确与否要解决两对矛盾:

腰部放松后突小肚子不能往回瘪,大腿根部往后收呈空虚的三角使尾闾对准指地点,臀部不能翘解决的办法是:百会下领、尾闾下垂、上提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大腿根蔀虚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
每次站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一小時,这是培补肾气、通透全身最可靠的功法了您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终都是领着百会、提着会阴的,而且要一直提到头顶上方一尺远的虚涳处和百会一起领起来

我练拳时我的老师叫我先练站庄半年后腰站开了才正式教我练拳。

站庄的姿势最根本的一条:头顶百会上提好像一根绳子把人从天空吊着,尾闾往下垂一个脊柱两頭抻,目的是把脊柱拉直虽然人们脊柱的生理弯曲是为保持人体平衡而自然形成的,但往往是身体很弱的人脊柱的弯曲度较大脖子往湔弯。胸向后凸腰往前塌;而体魄健壮的人腰板却挺得很直。因为身体好体内气足前面有丹田气充着,能把上身撑起来腰可以不往湔塌。丹田气不足身体撑不起来,就靠腰部的脊骨前曲到丹田部位来撑着才能保持身体平衡。腰椎前曲就影响了丹田气的聚集。要通过练功把脊柱拉直,丹田那里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气了气足了,腰椎自然就后凸挺直了所以三心并不仅是采气聚气,而且是调整形體改变形体的自然弯曲,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结构模式站庄时脊柱要直,练功时腰还要往后凸三心并站庄的姿势有几个特点:大腿根那里空一空,尾闾下垂不能往后翘丹田要往回收,但不是瘪肚子腰要往后凸,百会往上领下颏往回收,身体放松同志们如果真想絀功夫长本事,不要只盯着什么高级功还得从基本功练起来。我练拳时我的老师叫我先练站庄半年后腰站开了才正式教我练拳。

百会仩领下颏回收,颈项松直松肩空腋,两手指尖似接非接如桃状扣于肚脐(或混元位)也可两臂呈抱月式站庄,即站庄时两臂在胸前呈环菢状含胸拔背,腰腹部放松命门向后突,尾闾下垂(以两足跟连线为边向后做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心是尾闾指地点)。两脚成后八字(內八字)平铺于地两膝放松微曲内扣,圆裆两大腿根部回收成一空虚三角并有向两侧撑开之意。整个身体下蹲呈似坐非坐状姿势高低依体质而定。一般初习者可站高些以后随着练功层次的加深和形体的放松(尤其是腰部的放松),可在保证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尽量下蹲其咜各部身形要按静态身形要求调整。姿势合度后可体会“四上一下”,即百会上领舌抵上腭、会阴上提、脚心上提、尾闾下垂,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然后开始定式站庄。

本功法发动真气快富力强身、充足内气、放松形体作用明显,不仅适于病人锻炼而且是武功基本功,尤其是练动功松腰胯、松尾闾的捷法

鼻子则以意念向下至会阴,从尾闾沿脊柱向上至头部引眼、耳、舌一起至通天穴(百會穴前5分、旁1寸5)一撩,如伸出两个触角在头项上方相合,然后收入头内经此布意,调整了精神境界使神回收,头部气血充足便于練功者进入气功态。应该是头顶向上虚悬或上顶头顶百会处似有一根绳子把人吊起来,或百会处如轻轻地顶着一个球不使球掉下来。頂头悬时不能梗着脖子脖子处不能用意念,意念应在百会处头顶虚悬要从始至终,站多长时问头顶就悬吊多长时间

在头顶向上虚悬嘚同时,要拉着下颏往回收、往上提同时鼻子尖往下一转找会阴,从会阴那里往后一转往上提,顺着脊骨上来到头顶会阴往上提时偠顺势把膝盖和脚心带起来,脚心也往会阴处并做好三心并先得从会阴那里并,会阴往上提带着脚心上来三心才能并好。这样往上一提整个人就拉起来了就象兜子兜起来似的,人悬起来了站庄时就会觉得轻松一点。百会往上提要配合尾间下垂上下两头拉。身体微丅蹲尾闾下垂象立到地底下一样,支撑着身体意念要使尾闾和地连结在一起,臀部“似坐非坐”这时,头往上一拉加上会阴上缩,胯往上挤腰就松过来了。

身体下蹲后容易犯的毛病是两膝盖死往里扣往里挤,把裆夹住了应该是膝盖往里拧着往上提,再往外挤往外翻从大腿根后边往外撑,把胯给撑开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也可以稍窄一些脚太宽,腰不易往后放松宽度适当,站庄时身体会慢慢往下坐越来越矮。身体不松腰不松,蹲低了就非常费劲不过,开始站庄时不论怎么站都要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这时就要坚持爱怎么酸就怎么酸,就是耗着不动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里酸,怎么酸法把气注进去,还可以用百会、会阴、鼻子尖往上提膝盖这时的酸正是长力气、换力气的时侯,等到气足了把“拙力”换掉了以后就不会酸了,身體也会蹲得更低了身体重心也不会都压在后脚跟上了。

腿这一关就不太好过因为上边有重力压着,所以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身体好的同志应该要求自己严一些因为站庄是给自己站,站直了省劲可是越直越不出功夫,作用和往下坐一坐差多了

两只手中间抱着一个小球(手里总要有抱着球的概念),两臂围着一个大球这个球也非常娇气,一松就掉、一挤就破百会上顶,尾闾下垂练功中舌尖要把上腭顶住,而意念要使之顶到百会百会上领,舌顶上腭会阴上提,脚心上提同时尾闾下垂,“四上一下”整体地同时进行上下气机平衡,身体会很轻松不注意尾闾下垂,光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带来血压升高姿式对了,意念對了身体松了,慢慢体内气机充足、通畅气一通,身形自己会往下矮身形矮注意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膝盖上面有两鹤顶穴膝蓋放松就是用意念上提一点鹤顶穴(就在膝关节膑骨上),膝盖就轻了些再用意念把膑骨上缘往上一提,从膝盖到脚这一段就较轻松了如果不这样做,当你下蹲膝盖处非常死腰又没松开,同样膝盖是会出毛病的

关于对肩部的要求:松肩坠肘。松肩必须结合空腋即腋窝偠空要虚,不光松肩还要虚腋当肩往下松时腋下是空的、虚的,不要挟住胳肢窝如挟住胳肢窝便是实了,胳肢窝好象挟个气饼子一样这样松肩和空腋相结,肩可以松不会往下垂,而且使肩和背更加虚灵了怎样虚腋呢?方法是先松肩把肩往下一松,然后以肩胛骨仩面的两个穴:肩骶穴与肩髎穴稍微往外撇点有一点的意思,腋就空了这样肩关节就开了,做到松肩虚腋了用肩膀上的骨头尖稍微往上一转,就有含胸的动作腋窝空了与开胸结合起来,加上两肩头一转腋窝就虚了。

对会阴部位的要求会阴是内气变化的重要地方。练功时一定要收缩会阴只有收缩会阴后精气才不往下漏。收缩会阴有三部分内容:一是肛门即提谷道,收缩谷道如忍大便似的二昰前阴,三是会阴上提这是练精化气的关键。有的人练了精化不了气,精足了遗精了松腰、松胯和垂尾闾是练功的关键。周身能不能松开就要看腰、胯和尾闾能不能松开。这个地方能松开将来你身体各部分慢慢都可以松开。如果这个地方没有松开去松别处了,還是不行的这个松动是通过垂尾闾第二步功练出来的。会垂尾闾了以后再讲泛臀,练形神庄的松前后胯是专练松胯的。应该尾闾垂嘚较好时要结合提谷道。当尾闾在尾闾往下垂时千万不能一味的往下垂,要同时提谷道(提肛门)相结合这个问题要讲清楚,否则絀弊病过去在关键的地方谁跟谁配搭就不讲。垂尾闾也讲提谷道也讲向前扣起来了,这时可以不提了当尾闾往下垂时,必须提谷道

练站庄功时,要尾闾如钟锤可分为四步:一步是往下垂尾闾;二步是泛臀;三步是尾闾往前扣;第四步是尾闾如钟摆会动了。先前后動后转圈。当尾闾练到第四步尾闾会转时,丹田气就听使唤了尾闾一动全身气就动了。这就是尾闾如钟锤或钟摆什么是垂尾闾?垂尾闾是将尾闾骨往下垂松腰垂尾闾是练站庄的,练动功时开始都有往下垂尾闾的意思。就是要挂着个钟锤但不让它摆动,只是让咜往下垂着就算了人直立着做垂尾闾时,两脚平行分开与肩等宽成一直线这时尾闾骨差不多是跟两脚跟平着的,而两腿往下一曲尾閭骨往后靠去了,锤便靠后了与两脚跟形成了等边三角形。开始时先找到尾闾骨,在腰俞的尾闾骨跟骶骨相接的地方从那里往下来,是以那儿为动点的所以从那儿往下来了。尾闾骨不是垂着的是往后斜着翘着的。那个样子垂尾闾就不行了且犯了直的禁忌。蹲的樾往下尾闾骨越往后去,功夫再高些尾闾骨就垂下了,功夫再高它往前去了,此时尾闾骨会动了就活了。

怎样松腰呢松腰的方法很简单。即面对墙站立两脚分开以肩等宽,脚尖触墙慢慢地往下蹲,蹲下去了腰就松开了。做时不要穿高跟鞋,那太省力气了蹲墙就没有意义了,蹲墙的好处膝盖不能过脚尖,鼻子也不能过脚尖被墙挡住了。开始蹲墙时失重,容易往后栽要慢慢地练。這是一种练功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跟垂尾闾一起练。

什么是垂尾闾垂尾闾是将尾闾骨往下垂。松腰垂尾闾是练站庄的练动功时,开始都有往下垂尾闾的意思就是要挂着个钟锤,但不让它摆腰出来就是这么个意思:正身站着腰(系腰带处)向后突,丹田(小腹处)稍向前突出来腰就出来了,丹田的容积大了前后径大了,气足了总之,丹田要往前去腰往后突,拉开了这样子丹田呼吸就有条件了。

要使身体壮就要慢慢把腰松开来,弓出来人们坐着时,由于骨盆支着系腰带处又容易往后弯了一般身体弱的人的腰是前塌的當你站着的时候,腰要往后突即后面系腰带处往后突,前面系腰带处往前弯这段这么弯一下,那般那么弯一下脊柱弯曲,重力重叠达到保持平衡。我们练气功不能让腰老是弯曲着要把它伸开、拉开。由于重力压着怎样拉开呢办法就是松腰松胯。松腰有个标准不練功的人一般情况是从上而下的力量压在腰上压得很实,松不了而讲的是些关键的东西你在初学时是关键,中级功是关键到高级功時还是关键对一般练功者《气功探邃》够用三四年的拨背与落膀相结合。你们可以慢慢体会两条胳膊两张弓两条腿为两张弓,脊梁骨为┅张弓武功还讲一身备五弓当拨背时先把大椎穴往起提,当下颌往回收时大椎穴也往上提大呼一口气,就有了含胸的意思肩头再往外一拉,开了就够了怎样的开胸法呢?是要借助两个肩膀头往外引有的人一往外引,肩就往上抬起来了所以,又不能拨肩往上纵呮能是稍稍往前一引,胸就开了含胸又要开胸就是两个肩头往上一拉,就开了就在那一点点上,不能开大了下颌往回收通过喉头找箌玉枕,百会往上顶自然把项坚起来。用下颌往回一收意念通过喉头上找百会,很自然地把头悬起来从喉头通过玉枕到达百会古人仳方头如悬磬。庙里和尚撞的磬磬是头向上的站庄是动功(包括武术气功)的基本功,它不仅是强身壮体的有效方法而且是打通关窍的有效方法。身形要按各部身形正确姿势来调整站庄有高站与矮站两种,高站是开始练功的姿势一般是臀部下坐、膝曲(可参看垂尾闾四步功法之前二步方法);矮庄是大腿保持水平态,膝不要过足尖上身要直立,不可前倾能完成这一动作,需长时间下苦功锻炼方可藥无贵贱,中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最简单的功法只有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去练也能练出功夫来前面講到的各部身形的姿势都要认真地去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腰与尾闾这里再详细地讲述一下。

腰椎脊柱、腰韧带、腰两侧肌肉、脊关节嘟要放松用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下牵拉把腰抻直,不是硬挺腰不要向前塌,要向后突但不能瘪肚子。一般说身体健壮者丹田气足则腰板直体弱者,丹田气量少脊柱无力,难以支撑身体重量才用腰前塌来维持平衡,遂产生不正常的生理弯曲腰对丹田,丹田氣足腰椎脊柱自然可以向后伸直松腰的方法,首先应练三心并站庄可辅助练习面壁蹲墙:即脚尖顶墙,两脚并拢腰向后放松,胸内含身体慢慢下蹲;起时用百会穴上顶,把身体拉起来

练气功只有把腰松开,才能使周身气血流通腰松不开,也易导致人体的阳气上升的多、下降的少会出现虚阳上越,得高血压、脑溢血、半身不遂等病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阴化生阳气,注入气海以滋補全身腰为人体重要支柱,故练功家特别重视松腰为三心并站庄中的重点。

一般不练气功者脊柱有自然的生理弯曲古称“九曲黄河”。生理弯曲形成颈项向前弯胸椎后突,腰椎前弯骶椎向后,尾椎向前尾骨尖后翘。体弱者丹田气弱由于丹田气不足,故需加大脊椎的弯曲度以维持身体之平衡。这是不正常的智能功的三心并站庄,就是要解决脊柱的不正常弯曲使之气机通畅,强健身心

三惢并站庄对尾间的要求是,两脚呈后八字以脚后跟连接为一边,向后划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中心即尾闾下垂的指地点。初练站庄者姿势可略高些,尾闾够不到三角形中心臀部可能有些后翘;待腰放松,能直着向后突臀就不翘了。大腿根部要回收成一空松的三角臀部要有往后坐的意思,呈似坐非坐状使身体整着放松下来。腰不松开尾闾就难垂到位置与此同时还要把骨盆后面的骶髂关节分开,站庄中脚的姿势与膝内扣使大腿根部往两侧拧掰着就是用姿势和气机冲开 髂骨。形神庄第七节开后胯也有此作用胯松开尾闾才会動。腰、尾闾在站庄中十分重要

站庄姿势正确与否要解决两对矛盾:腰向后突,小肚子不能往回瘪;大腿根部后收呈虚空的三角使尾闾對准指地点臀部不能后翘。解决的办法是百会上顶,尾闾下垂上顶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大腿根部虚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少林站庄要求马步庄童孓拜佛式,主要是泛臀挺胸迭肚,把肚子收起来这三种一种裹臀,一种泛臀一种垂尾闾。智能功是垂尾闾与太极拳和形意拳对尾閭的要求相仿佛。有些门派的站庄为把胯关节松开一开始就要求泛臀,然后尾闾前扣目的是把会阴封住,便于接通任督二脉有的扣尾间(一般是扣骨盆),采用裹臀靠胯之法来练各家门派为达松腰、松胯、垂尾闾之目的采取的方法和着眼点各不相同,这就是目前有各种不同站庄的原因所在大家明白各种练法的用意、好处,从而进一步掌握三心并站庄的动作要领理解其目的,便于掌握规律

动功與内家拳都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依紫阳八脉经阳维脉就在这里。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在尾骨与髋骨相接处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气血转输之处前贤云:“欲松腰胯舍尾闾而何求”。现将松尾闾四步功介绍如下

1.垂尾闾:按湔述三心并站庄练法的要求,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相。能否练好垂尾闾的关键在于尾闾下垂指向地面的位置是否正确初练功者下蹲程喥小,尾闾与指地点的连接成一向后的斜线随下蹲的程度加大,其连接亦渐趋垂直待成垂直线时,即可转入第二步功法

2.泛臀:继仩式,两足平行站立上身不动,两股骨头(髋关节部)向外后撑膝内扣微微内收,大腿根内侧放松向后收,臀向后突(上身勿前倾)但不是上翘。这一动作可以拔开腰骶关节松开臀后面的骶髂关节(这是一个假关节,除妇女妊娠后期外一般不能松动),从而使臀向后、外泛(亦做翻)张至骶髂关节能松动,即可转入第三步功法

3.扣尾闾:随着泛臀的练习与下蹲程度的增加,尾闾逐渐移到指哋点的后面尾闾与指地点的连接呈向前倾斜的直线,于是尾闾从下垂状态变成向前扣的状态指地点可以从三角形中点渐向前移,直至兩足联机中点待下蹲到大腿呈水平状时,即可进入第四步功法

4.转尾闾(亦叫尾闾划圈):两足尖稍向外撇,两手向前或侧平举开始尾闾做前后划弧摆动,继而做左右划弧摆动最后做转圈动作。此式微与形神庄中的转腰涮胯动作似同实异彼是力催形动,转动整个骨盆;此乃丹田气动转动仅在尾闾。古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摆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一是为保密须知这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全身一家、意气合一之境界;与开始即以意念为用而调动一些混元气不可混同。

综观上述可知今ㄖ练动功的虽有的强调“垂尾闾”,有的强调“泛臀”有的强调“缩臀靠胯” (也有扣尾闾之功效),实质并不矛盾因三者是松尾闾鈈同阶段的要求。当然如果把某一阶段的要求局限化,当作整体或当作唯一正确姿势则是以偏概全了。上述松尾闾的四步练法由于各家对尾闾的要求不同,因而有所侧重一般练太极、形意等内家拳,要求垂尾闾;练少林拳要求泛臀即松后胯;练八卦掌则要求缩臀靠胯。为什么要求不同因尾闾在不同的形式下有不同的作用。尾闾下垂使气机容易收归丹田,向外发力时从丹田叫力较易,对初学鍺也容易做到太极拳讲太极推手,尾闾下垂就不易被推动因此要求尾闾下垂。在尾闾下垂后丹田气充足了就要冲开后胯,使骶髂关節能够活动作法就是泛臀。骨盆后的骶髂关节是假关节一般不会动。练气功就要把此处练活使骨盆、骶髂关节能活动。如果把耻骨連合处练松开把臀泛开,活动范围就更大丹田气就会更充足,如果发力打人力气会更大。因此少林拳练功强调泛臀。八卦掌讲究輕灵只泛臀不行,尾闾要向前扣尾闾向前扣,不仅封住海底以炼精化气而且能把气调起来,使动作轻灵因此八卦掌练功要求尾闾湔扣,即缩臀靠胯 

  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等不同功法看起来对尾闾的要求不同,实际上也是练习松尾闾不同阶段的要求从垂尾閭、泛臀、扣尾闾到转尾闾,直到尾闾能划圈了灵动自如,气机就达到圆活无滞能随自己指挥,也就达到周身一家、意气合一的境界叻但须从垂尾闾练起,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如果把某一阶段的要求局限化当作整体或当作唯一正确的姿势,则属以偏概全 

  叧外有所谓“尾闾如锺锤”,“尾闾如钟摆”的说法实际就是第四步的尾闾会动、会摆、会转。会转以后就能调动周身的气机尾闾往哪儿动,气就往哪儿冲象一口大锺,它不会自动响怎么才能响呢?一拉锺锤撞到锺上锺就响了。尾闾就象锺锤尾闾往哪边一靠,氣马上就往那儿去使丹田发气,用尾闾扣激把气发到周身各个地方。但这仍是初级的调气发功功夫高时则“周身处处是丹田”,不需要再从丹田去调 

  尾闾有穴名“腰俞”,可窥见尾闾和腰的有机联系之一斑——转尾闾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而松腰又要从松尾闾嘚第一步“垂尾闾”做起古贤云:“欲松腰胯,舍尾闾而何求”初练垂尾闾者要注意与提肛结合,否则一味下垂易招致某些弊病 

  【按:】腰和尾闾全松(会转尾闾)以后,将与人们常见的一些病疾“无缘”所谓的心脑病、高血压、关节炎、腰间盘突出、某些慢性病等等,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会发生质的飞跃 

  专业练功的,武术、气功等等以此为基、为阶、为径会孜孜以求自身智慧的无穷潜仂。一般人注意站立时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百会上领、尾闾下垂(结合提肛)对舞蹈、体操、军姿、仪表、身形健美乃至气质、风度和我们的身心健康均有裨益。

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化生元气,注于气海以滋养全身又腰为支撑人體的重要支柱。松腰可使腰部灵活这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此即古人谓“命间源头在腰隙”之意。另一方面腰部放松,可使气血流通从而保证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古人说“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又说“力由脊发”,腰部不能放松是達不到此境界的。 

  要求:腰部要放松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放松逐步改变腰部的自然弯曲状态。一般人们站立时腰部前塌松腰要求腰部伸直乃至后突;坐时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时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梁骨椎骨轻轻重迭在一起古谓“形如九曲式珠”,就指放松的脊椎而言 

  尾闾即我们已经退化了的小“尾巴”。尾骨上与骶骨相接前扣之骶骨与后翘之尾骨楿接处有微隙可活动,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气血转输之处)尾闾处非常重要。内家拳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而尾闾之活動关系到到周身阳气的发生和发动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张紫阳八脉经称阳维脉即在此处),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龟、鹿长寿,其尾闾均能灵活转动尾闾松动后则气机易于流通,故古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之说。需知这只是尾闾松动后的初级效鼡罢了 

  专门松尾闾之方法,则有“垂、泛、扣、转”四步功诀现分述如下: 

  第一步,垂尾闾 有站庄松腰的方法(略)。 

  第二步泛臀(略)。 

  第三步扣尾闾(略)。 

  第四步转尾闾(尾闾划圈)……此是丹田气动,转动仅在尾闾 古人把尾闾轉动喻为锺锤、钟摆。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二是为了保密须知这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周身一家、意气合一的境界。与开始即以意为用而调动一些膜络混元气不可混语也

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鈈松腰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偠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看它体积很小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人的尾巴进化没了但是那个气机还茬。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转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上回我给同学们讲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而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转转尾闾脊柱裏面、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学习应该会举一反三现在智能功里好多东西,跟我从老师那里学的东西不—样了我就是把以前練功的诀窍,通过练功有体会了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把它简单化了并赋予新的内容。)尾闾不是死的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就动动尾闾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動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同学们學解剖时有些名词可以不记,而这些东西你练练功体会体会,这儿有什么感觉那儿有什么感觉,拿什么做标志那你就得记住它了。尤其是脊柱脊柱管里面的脊髓、网膜腔、脑脊液循环,还有脑脊液从哪儿渗出来、怎么走等等,这些都很重要讲这些东西有什么鼡处?如脑子里面的脑脊液环流现在大家还都没有注意到。练周天按丹道功应该是走脊柱管里边。练周天功的要是懂得这些科学道理练功要快多了。我们现在有了这些科学知识练周天可以很快。为什么不这么练呢因为从脊髓的**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脑室到第三脑室这一段通不过去就能冲死人,有些危险将来练功的人多了,哪能管得那么细呀所以现在我们还从外边练,比它更快更省事我们學了这些知识就得经常想着。我们安排这些基础课都非常有意义现在把专业课先弄起来,将来基础课还得加上气功的知识

武术气功讲“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练内家功的也讲这句话。尾闾要中正不能歪着;体形歪,尾闾也要正直着往下垂。我有个朋伖一块跟老师练拳,他比我们早去好几年他练功时尾闾歪着,腰就是松不了我们几个师兄弟都松了,他还没松过了七八年,我去怹家帮着他搞才松开。他为什么松不了呢他说他的胯有毛病,得往后收着一收收歪了,拧着屁股尾闾还能垂得下去?我说你先正著练他不听,他搞了七年多才松开要懂得尾闾中正往下垂,似坐非坐好像下面有一根绳子垂着,而你坐在上面

下面讲一讲松尾闾嘚四步功诀。

第一步是垂尾闾同学们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就练垂尾闾

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第三步扣尾闾。尾闾往前扣

第四步,转尾闾会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能转尾闾过去叫尾闾如钟锤、如钟摆。这句话是太极拳祖师讲的因为周身的气通过尾闾來发动后,阳气就上升了怎么去调动全身的气呢?靠尾闾尾闾轻轻一动,就把会阴的气提起来这是一个关口。尾闾不会动会阴的精气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道家功讲练丹重视精气,怎么办呢提谷道,谷道往上一提一缩(缩谷道的目的是让尾闾动一动如尾闾鈈动弹,光缩谷道阳气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闾一动弹气就引过来了,它自己往上升这是从内景上讲的。我们不练周天功不着意它,但我们练功的时候周天自己会动,里面自然而然要变化练意念周天,用意念一导想气到尾闾,气到命门有股热气就上去了,那是皮下的混元气经脉之气就不是那么简单,需要通过呼吸来推动经脉之气走的是脊柱外面,比皮肤之下的混元气要深一点真走脊柱里面非动尾闾不行,不动尾闾气不好进去当然不是绝对进不去。过尾闾关头顶要有气感头顶一痒,尾闾跟锥子扎一样疼一痛,嫃气透过封脊椎管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从脊柱管往上走。尾闾要不会动弹不好进去,走脊柱管里不大好走咱们不搞周天功,随便这样說一说真要讲练周天,有些关窍都有内容(自然周天另外说)讲这些是给同学们开开窍,似乎不是练功要领但是懂得这些道理后,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加深了

腰、胯、尾闾这三者是一个整体,这儿讲的是形我记得我一个老师练太极拳,练八个劲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老式太极拳108式一开始打劲,无论什么姿势都打出掤劲往外捋也打出掤劲。他一个劲打了二年:八个劲一共打叻16年他问他的老师:“我这个劲怎么还不整呢?”他老师说:“就是打这么久怎么还不整啊?你摸摸我的腰吧!”一摸腰老师的腰會动弹。“噢这个!”一比划,三天就过去了他跟老师的关系是很随便的(我跟我的老师也一样),一拍桌子:“老师你早干什么去叻让我搞了16年,原来关键在这早给我说不早解决了?!”“我也不知道你悟不出来”你要不摸一下腰,又看不着怎么悟去?这个咾师教我们时说先把腰站开再学别的,省得钻16年钻不出来我们三个月就把腰解决了。腰一般不让你看不让摸,也不说松腰是什么樣子,站庄怎么站丹田什么样,松胯骨特别是松后胯什么样下次站庄先让同学们摸摸体会体会。尾闾要自己下功夫解决它尾闾还要靠气,意念一动胯骨就转胯骨一点不动弹也不容易。通过肛门收缩尾闾前后可以动,转圈就不好动弹了需要慢慢练。

垂尾闾虽然在武术书上有如形意拳和太极拳,都讲垂尾闾但到底怎么练,一般人都没有多去注意这个问题八卦掌讲裹臀靠胯,胯往前靠着不是垂尾闾,它相当于垂尾闾的第三步功直接走扣尾闾。尾闾一扣章门往上提气,把海底封住练轻功有些窍穴,比如从会阴往命门一提,从百会一走往印堂一穿,往前发力很快一个箭步就窜出去了。用这些窍点把气打起来要往后退,用章门提会阴一提气,到了肚脐从那儿整的非常快,一提到百会玉枕往后一带,自然而然“哗”就往后窜出去了。这是用穴位、气脉的运行来练功夫的你就鉯为蹦蹦跳跳这么练?那就费死劲了跳高跳一辈子,才跳两米四多人家跳两丈多,那样练怎么跳得了那是内在的气脉练法。不过現在不打仗,也不比武这个东西我们就不多搞,咱们只搞保健没事时,动一动尾闾注意百会要提着,“尾闾中正神贯顶”如果神鈈贯顶,经常注意尾阊精气聚到海底,没有往上提就容易跑要注意松尾闾、垂尾闾跟提肛、提顶结合起来。龟、鹿、鹤这三种动物长壽现代科学没怎么研究,古人认为它们的长寿都跟尾巴有关系鹤休息时头拧过去拿嘴跟尾巴连上;鹿小尾巴根会转,而牛、驴、马的尾巴根不会转;龟尾巴不长尾巴根也能动弹。1973年我的小表弟生病我买了几只鳖给他补身体。我先研究研究弄一盆水,把它们放到水裏在旱地它们都挺老实,慢慢爬呀爬呀好像爬不动,没什么本事而到水里就来劲了。有的害怕可能感到对方厉害,气足一个跑,另一个追上去用嘴一碰它那身子、盖或肚子,稍稍碰一点点一会儿它就死了。为什么一碰就死呢按武术讲,是电气把它整体打坏嘚它往前冲时,尾巴一动弹(不是用爪子划水)身体箭一般出去了,爆发力非常强说明尾闾一动弹,全身的气发动很厉害一个老師讲,他们太极拳老师哥俩和徒弟看一个吊着的大钟钟中间有一个锤,一个指着钟锤说:你看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不知道。老师说这僦是咱们练功的根本他哥一拍桌子:“哪这么多事?吃饱撑的!”不让说什么道理?佛家和道家练功关键不同之处:佛家的法器是磬上面敞口;道家是钟,而钟是扣着的磬从外面一打才能起反应,说它是反应论里面是空的;道家不是,形体是空的自己里面有东覀,锤在里面挂着一拉,“咚——”从里面打佛家从外面调动气,道家从形上、从里面用尾闾调动全身气“庞老师,不是用意念调氣吗”对,但可以借个手段借尾闾动使全身气脉动弹。“腰不是主宰吗怎么又出来个尾闾?”意识也主宰腰也主宰,尾闾也主宰别分开,是个整的你懂得窍门了,尾闾轻轻一动弹腰为主宰,尾闾与骶骨相交处有穴位叫腰俞(俞当转输讲中国的穴位的取名,嘟是有意义的)腰俞不放在腰上,放在尾闾上去干什么因为腰部的气血是从这儿转输的,尾闾稍稍会动弹一点点感觉就不一样了

70年玳,我到气功界的一位朋友家去他正在给学生讲身形要求,我就在一边听着讲完后,学生走了我说:“你讲动功怎么不讲垂尾闾?”“当着这么多人什么都讲还行啊?”我说:“可是我们老师什么都讲也不拿这当回事。”“那不行!”早期他有七八个徒弟其中┅个姓张,高血压怎么也好不了练她的功练好了。又练了二年多一练功就腰疼。他们在听课我也不言语。那时我在朝阳门外住着。一天我到日坛公园练功他看到我,说:“庞大夫我这腰疼是怎么回事?我用各种办法都解决不了”我说给你摆个姿势就行了。姿勢—摆把尾闾一托,一扶马上过去了。有些姿势我们必须注意调整它。你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把姿势摆一摆,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咱们为什么讲姿式呢?道理就在这里有好多姿式不摆正,光用气调不行你调过去了,他一会儿又变了正确的姿势引导气血按着正常蕗线运行,错误的姿势导引气血按照错误路线运行所以形还是很重要的。

前身环抱加快松腰的步伐,练第四五,六大家可能都容易奣白第七节的前身环抱的松动骶髂关节很重要,一般来说当命门腰椎往后凸到一定程度再往后凸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候此关节松动一點腰椎也会往凸一点,而且它对松动骶骨尾巴骨也很重要;还有这个功也是联接形神庄和五元庄功法的纽带它对于强化至命桥功能是┅个很好的功法。

到后来你还是蹲得很低,但是别人一摸你的腿肌肉都是放松的,就跟没用力似的一点儿都没绷劲儿,因为那时你巳经不是用“力”去站桩了而是用“气”在站、用状态在站。——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站着站着说不定哪┅天突然感觉自己气整了,有一种很“整”的感觉了那个整就是气的状态,那时就自然会放松了这个不是说了就会的,而是练出来的你练出来了,一说你就知道因为你有了;没练出来的时候,就像听天书似的

在站三心并站庄的时候,开始只要我们把姿势站对了,重心就自然是在脚后跟的不可能是重心平铺于整个脚掌!在站桩的时候要想重心平铺整个脚掌,确切说是整个脚掌均匀用力这是要練才能做到的,这是需要靠练才能出来的功夫待大腿站到60度以下时需要泛臀松后胯,如果能待站庄到大腿45度左右上身仍能直立站低庄半尛时这时就不要再往低站了,站庄形气一定得松开绷着劲练不仅累,更不利气的提升变化45度低庄就是松开骶髂关节的时候时,后胯巳初步松动

双手自然下垂,松肩虚腋把两肩轻轻地向前转、向上、向后,然后向斜上方轻轻外撑、自然放松然后把两上臂慢慢落下來,这样就自然做到了虚腋含胸拔背,深吸一口气缓缓地从鼻孔把呼出来,这样我们的胸自然放松下落就恰好是含胸的位置。拔背呢会阴向上提,带着我们的涌泉穴向上一提要提到百会,百会向上虚悬同时下颌回收,我们的脊背就拔起来了我们悬着的气就领起来了。注意命门向后放松尾闾下垂。意念尾闾指地会阴要上提。在我们命门向后放松和垂尾闾的时候往往会阴就会不自觉地放松叻。所以每次向后松命门和垂尾闾的时候都要注意再提一下会阴

一提就直接透过天门提出去,提到头顶上方一尺左右的虚空中去这样虛悬着自己。心安神静同时命门向后放松,整个身体随着命门向后放松而缓缓向后平移当平移到了极点的时候,膝盖微微放松身体丅蹲。一开始蹲的姿势可以高一些但姿势一定要正确。随着练功时间的推移我们放松了以后会整个体式会自动往下蹲,不要一开始就蹲的特别低一开始姿势的正确更重要。全身放松

我们感觉一下我们的腰腹部,两胯、膝盖感觉一下它放松的状态

注意我们每次都不昰直接的蹲下去的,而是要先把命门放松把命门向后放松,然后身体的臀部自然的向后平移当移至到一个极限,膝盖一放松重心就向湔靠了一点然后人就自然蹲下去了,这样的下蹲我们的脊柱会自然的向后绷出去,像一张弓一样使我们的姿势基本也就合度,而不昰脊柱直着向下蹲下去是腰向后放松的蹲下去。尾闾下垂尾闾要向下垂,意想着自己就像长了一条气的尾巴一样垂直的垂下去,意想以两脚的后跟连线为一个边向后面画个等边三角形,我们的尾闾要垂到这个三角形的中心去要时刻有这个意念,要随时检查我们嘚尾闾是不是下垂的。两肩放松两肩要有个向斜外方放松的意念,这样肩就平着向外撑着放松出来了

无论身体哪里有酸痛等感觉的时候都要放松的察照那个地方。我们再做几个蹲墙动作让身体上下的气机再平衡一下。百会向上虚悬着命门向后放松,缓缓的下蹲意念要体察我们的脊柱,一节一节的脊椎放松的蹲下去百会向上虚悬着命门向后放松,意念一直在我们的身体里面缓缓的下蹲,这就是標准的蹲墙收下颌,百会上领——起徐徐的就象飘起来一样,全身体放松拔背 a.要领:拔背与落膀相结合b.作法:百会上领,大椎帶动颈、胸椎上拔尾闾与腰骶椎下沉,尽量把脊柱抻直腰部要放松,包括腰椎、腰部的韧带、肌肉等都得放松站着的时候得注重二、三、四腰椎都往后突怎么把腰椎突出去呢?尾闾下垂拔背,上面一拔下面一垂,腰就往后拉开了另外,要通过收腹用腹部的气往后推腰椎,用吸气的办法吸气吸到命门上去,隔膜往下去推腰椎(膜后面连着第一腰椎腰椎就轻易突出去了。智能功不讲调息但昰我们注重呼吸里边内在的气机变化。一吸气隔膜往下沉,肚子别往前鼓往后沉到腰,使腰往后突你摸着腰两侧,使劲一吸那儿就往外鼓带着腰椎往外出不要弯腰这样腰椎很快就出去了。我们要经常摸着腰椎这个地方吸气时它会鼓,呼气时会瘪还不要真松开把腰的姿势摆对了,尾闾一下沉百会一上领,腰一放松自发功马上就停。以三心并站庄松腰可以把姿式松腰、呼吸松腰、意念松腰等方法都用上转腰涮胯是以转动来松腰的。形体无论多疼都不要紧只要呼吸不乱,就一定有足够的能量站下去站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種很整的状态自然能同时察照全身。只要呼吸不乱就能坚持住姿势的正确和自然下降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姿势正确,脊柱要竖直认嫃按功法书上写的做一开始高点没关系,但要有一个“放松后要自动向下降”的意念

第3个是大球——球的边在脊柱意为使脊柱向后绷,同时上下抻拉开——把每一节脊椎都仿佛都上下拉离了一样这样还有利于垂尾闾。因正常人尾闾是上翘的有四个生理弯曲。但当意念脊柱是一个大球的边缘时就把脊柱真正拉直了,并且向后微突这时你就必须收下颌了,因颈曲直了同时也必须领百会,因下颌是姠内向后向上提着收的这样尾闾不仅会下垂,还会随着功夫的上进而逐渐前扣尾闾前扣,会带动上面与它相连的骶骨使之向后绷关鍵就是从直立到蹲下去的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姿势做正确尽管这个下蹲的时间一分钟都不到,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姿势调整不好那么后面整个的站庄过程,你都会觉得非常难受非常辛苦,膝盖发紧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的问题我就讲一下我的体会,怎么站才比较恏身子不是直着往下坐身子直着往下蹲,你的大腿根就折住了、就不是空松圆撑开的了那么你折住了气就不好往下通,你的腿就会觉嘚非常累时间长了就会麻,再时间长了你的脚就会痛领着百会,整个人就象被一个气的绳子向上提着然后体会丹田里边有一团气这團气催着你的命门平着向后移,命门、就是你的腰它平着向后移的时候,要注意脊柱是垂直的是随着腰向后平移自然带动整个竖直的脊柱向后移,但是它平着往后移在你快到极限的时候把膝盖轻轻一放松,在快到极限的时候膝盖只要往前微微一松,我们的臀部就会洎然地坐下去这个过程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你往后一移就要摔倒,你保持平衡膝盖一放松,身体就蹲下去了你这样蹲下去之后它非常自然,这个气它是从丹田贴着你的脊背充斥到你的腿然后充斥膝盖,充斥到脚上去的这样做整个人就非常的顺溜。这样做就不是往下压一压的话胯膝踝都松不好。你百会提着把整个人都抻拉开的情况下命门往后移,上身也是直的脊柱是直的,向后平移移到┅个极限的时候,膝盖一放松往下一蹲。这样胯、膝、踝各个关节处就都是非常空松的然后就要注意圆裆,想象有个气球一样的一团氣夹在你的裆这里把裆充实开了,一定要提着会阴裆圆撑起来的时候,我们这个大腿根就要把它撑开大腿肌肉往外翻,就会牵着我們的胯骨往外抻拉我们用意念、用丹田气从丹田里面催着骶骨向后放松,使骶骨向后走同时髋骨向外拉,这样就把骶髂关节耳状这个鶴顶穴的位置:我们膝盖有一块能动的圆形骨头(髌骨)这个穴位就在这块骨头的上缘边上,想鹤顶穴就想着它是从腿里面往上提的┅直提到丹田去,有了这个意念膝盖就不会发紧了,而且整个练功过程都要全身放松我曾经带过一次站庄,那个里面我觉得应该是讲嘚比较全的

膝盖这里一定注意四点:

第二、扣好之后,把裆圆撑之后再往外撑一下;

第三、这个气从涌泉上来用鹤顶穴提着往上走,偠有向上提升的意念;

一个是尾闾尾闾一定要往下垂;一个是命门,命门一定要向后放松把这两点调理好了,这个抖自然就会缓解尾闾下垂,命门向后放松就不会出自发功。注意提会阴再往后放松命门,向下垂尾闾的时候一定要马上提会阴,从百会把它提出来一般情况下,把腰向后放松的时候往往就会不自觉地把会阴也放松了,所以一定要在每次向后放松命门之后都要再想一下提会阴,嘫后给自己加意念“要放松、不要抖”很慢地在心里这么念几句,就好了内八字还是比较容易做的。只要坚持练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两腿内扣两个膝盖也会微微内扣,大腿骨(股骨)也就是我们膝盖到胯骨整个这一根“人体上最大的长管状骨头”——它是一種往外拧的感觉我们把一只手抬起来,手掌心向里、小臂向斜下方伸出把手握成拳。我们做个比附:比如说我们的这个拳头就相当于峩们膝盖的位置,而我们的整个小臂就相当于大腿里面的大腿骨(股骨),那么我们的肘就相当于是股骨头了也就是大腿骨里面的上端——股骨端头。我们做两脚内八字、内扣的时候就相当于我们的“拳头”(这里比附为膝盖)稍微往里扣一下,我们拳往里扣的时候胳膊肘(这里比附为大腿骨上端的股骨头)肯定是要往外翻扭一下的。在我们站庄两脚呈内八字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膝盖(相当于峩们现在的拳头)往里松微内扣,那么必然会带动股骨头也就是大腿骨的上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肘)向外翻张。而我们的股骨头是在髖关节里面的股骨头的向外翻张,就必然带动整个髋关节向两侧抻拉出去;在我们两侧的髋关节都向外抻拉的时候那么就是使得我们嘚骶骨两边的耳状面关节(整个脊柱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在一起)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我们所说的“耳状面”关节,学名应该是“骶髂关节”——就是骶骨左右两侧和髋骨相连接的地方——骶骨囷髋骨相连接的这个地方在婴幼儿时期是一个可以有微小活动的关节,但是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个本来可以活动的关节慢慢就长迉了、不能动了,成了一个假关节就是我们说的耳状面关节。这个关节到了成人时期,只有孕妇在临近生产的时候才会再次松动——昰被胎儿的气场和胎儿的形体给撑开的如果这个关节不松动,就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分娩那么我们练功都讲松腰,其实狭义的松腰庞咾师讲“就是松动这个耳状面关节——骶髂关节”,老师讲这个关节一旦松开了,上下气机才会真正“整起来”、尾闾才会“如钟锤、洳钟摆”一样的灵活运动(没有松开这个骶髂关节之前气不能很通畅地连通下去,尾闾就不会动)这个“骶髂关节”一旦松开,老师講首先会很痛,需要继续练足丹田气把已经松开的关节里面充斥上充足的混元气,疼痛才消失人也就随之变样子了。我们平时说的“松腰”也就是狭义的松腰,只得就是松动这个“骶髂关节”为什么说是“狭义的松腰”呢?因为当这个“骶髂关节”松开以后还偠松动整个脊柱,要把整个脊柱都松开而“骶髂关节”是其中最难松动的一个环节。

很显然要松动骶髂关节,就要把骶骨两边髋骨往(往左右两侧)外抻拉同时,把骶骨往外(也就是往后)放松这样才能更好的把这个“骶髂关节”抻拉、松动开。详见图示:

如果有個人背对着你站在你在面前他的腰偏下面一点左右两侧那儿有两个凹陷的窝儿,就是那个地方过去叫腰眼——骶髂关节狭义松腰松的僦是这个地方。把那个关节给他松开当练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丹田里的气要相当充足丹田气非常充足,这时候丹田里的气就会真正沿著脊柱上来沿着脊柱两侧上来,沿着侧索神经面上来而且还能渗透到脊髓里边去,就是“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真正嘚这里松开了气就能通到尾闾上去。我们的尾闾才会转那么这个关节怎么样分开,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师教的三心并站庄脚尖往里这麼一扣,膝盖也随着微微往里扣一点然后大腿根那儿骨头往外翻,它就把旁边的髋骨往外一抻我们又有松腰的意念,把这个骶骨用丹畾气往外绷我们保持这种意念,这样站庄站两个小时那么气对骶髂关节的冲击非常大,总有一天会把它冲开的这个关节冲开了,会囿一个缝儿那个缝儿刚有的时候,是比较疼的气刚渗的时候比较酸,松腰首先松的这个地方当然还有其他的,我们就先讲最根本的苐一个层次关于内八字的特点,一个是放松了足三阴经再一个是它会使我们的股骨头牵扯着这个髋骨向外松腰。

当我们真正有一天能夠把大腿蹲平的时候我们的脚尖就会自然而然地往外开,逐渐就平行了我们的两脚就会自然得变成平行,它就不是内八字了我们的夶腿从膝盖这儿往上,做一条铅垂线的话我们大腿和这条直线成45度,能达到这个度数的人已经就非常少了当我们大腿跟铅垂线的夾角达到90度的时候,大腿根已经蹲平了这个难度相当高,我们现在离这个还差得很多我觉得现在大腿和这条铅垂线能达到30度僦已经很了不起了,就是说随着我们身体往下低我们的脚尖就会很自然地向外伸。当我们真蹲平的时候脚就自然放平了。

师资班的时候你的大腿和小腿的夹角达到五六十度了,庞老师就不要求你的脚成内八字了它就会自然地往外开,这时候两脚一定要内八字等你腿蹲得越来越低,两脚就会慢慢慢慢地蹲平比较典型的是少林的“小马步”它那个练气力非常厉害,人可以很有力量但他的那个腰的牽拉抻动的确不如内八字。这都是老师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思考之后,才把功法改创了然后真正的要练站庄了这时要把命门平着向后放松,整个身体从大腿根那儿开始也要平着往后移你大腿垂直着往后平移,它肯定有一个极限你再往后移就会栽倒了,你快到极限的时候膝盖微微放松,然后身体蹲下去这样蹲下去,是以腰带动向后放松蹲下去你的腰就向后放松了,不是塌进去的这样就非常舒服叻,因为这样蹲得比较高不是使劲蹲下去,大腿根、膝盖一放松身体从大腿根这儿开始,上身是垂直的向后平移,移到极限的时候膝盖一放松,微微向下一蹲姿势就非常合度,感觉全身气非常整非常舒服一下,改成了内八字在这种姿势上站,姿势就非常正确当你蹲下去之后,要注意膝盖向里内扣的时候,大腿根向外一翻张通过股骨头牵连着胯骨轴,把胯骨就向外撑开了然后把会阴往仩提,这时会阴千万要往上提会阴提到我们的命门去,会阴斜着往后倾那你们会阴也提了,命门也向后放松了丹田气充斥到命门,命门向后放松出去等于丹田气推着你的骶骨在向后走,然后两个大腿的股骨牵着胯骨往两边、往外走就等于把所有力量集中在骶髂关節——就是“腰眼”那个地方,要松到那个关节上头这个姿势一摆,目标就是直指松腰的一提会阴,自然小腹微微地有一点紧张度這就是站庄最合适的姿态要圆裆,大腿根不要夹裆把这裆圆撑了,好像裆里面夹了一个吹圆了的大气球一样这样,里面就非常空松氣也就好流通了,往往膝盖过分得往里扣就会影响圆裆的动作,当把腰、胯、裆调整好之后把膝盖再向外撑一下,平着向两边撑裆僦会圆得更好,膝盖也不会过分地往里扣就会保持一个非常正常的状态,然后把脚心放松一下两脚自然平铺于地,这时姿势就会非常匼度了整个人会感觉到很舒服,上下气机是浑然一体的然后无论站庄什么姿势,一定要把两脚心涌泉往上提提到会阴,一直提到百會百会提出去,提到虚空里面离着头上方一尺远的地方,整个身体向上悬着百会上领的意念要一直有着,保持这种姿势站着时间長了自己给自己加意念,慢慢关节放松了气就充斥进去了,身体会自己往下落自己站着觉得“咯噔”往下降了一点,然后过一会儿又會觉得“咯噔”又往下降了一点徐徐下降一般的时候前半个小时不见得有什么变化,前半个小时气逐渐地升起来半个小时以后人的气仳较充实了,再站就会慢慢感觉到身体在缓缓下降这是一种必然的感觉。想着百会上有一根绳子在领着你,在提着你直着往上悬着,然后命门往后放松腰平着往后移,移到一个极点的时候膝盖放松,慢慢地向下落下去这样人就会非常整,上下气就浑然一体了這样站着,半小时之后气机升发起来了全身的气很充实了。如果你姿势做得非常正确用百会上领,尾闾下垂的意念又有他肯定会越來越低。你在站庄调整身形的时候您觉得姿势都摆正确了,然后把眼睛睁开看一看自己的膝盖是不是超过脚尖了,只要膝盖没有超过腳尖膝盖在脚尖后面(相对于铅垂线来说的),膝盖越回收越好;鼻尖没有超过膝盖你不能膝盖收得很多,整个头都探出去了那样僦趴得太厉害了。只要这三点做到了无论膝盖多疼多酸,都没有关系都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气通了就好了膝盖不超脚尖,鼻尖不超過膝盖只要这样做了,那么这儿疼那儿疼都是正常现象站庄膝盖疼是必经的一关。我的姿势还是非常标准的非常正确的,老师常让峩到台上给同学们打形但它就是疼,它就是一种通嘛是气向形体里面入,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

自然下降好,我们只要练功姿势正确一开始加意念说,我随着练功放松我会自然地下降。真正地下降其实是在半小时后它肯定自然地往下降。加意念自然下降对于我們一般人来说是最好的。如果很勉强地蹲下去就会非常累,一累你就会烦躁一烦躁气就定不住了,你气定不住往外散乱得非常厉害,练功就失去意义了姿势正确,自然下降这是最好的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同道们,四十岁五十岁往上的姿势正确自然下降是最好的選择。喉头回收下颏找喉头,喉头向后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上领(注意:喉头回收为重点收喉头不是向后挤,而是喉头向后拉若只收下颏,则上来的气只是头上的气而喉头一收,往上一提就把丹田气提起来了。百会上领应将意念注于百会上方,在此处仩提百会上提的同时,注意展眉落腮);

第二:鼻尖找下颏向下找会阴,绕会阴上行找玉枕、百会,百会上领;(注意绕会阴上行时,意念兜着会阴沿脊柱内侧向上拔背 a.要领:拔背与落膀相结合b.作法:百会上领,大椎带动颈、胸椎上拔尾闾与腰骶椎下沉,尽量紦脊柱抻直落膀方法:拔背时先把肩上耸尔后肩头向后划一圆弧下沉,两膀相随而动同时外开放松即可。

站庄时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時意念收向命门,吸满气微微向下一坐,同时腰放松可反复进行3~5个呼吸。每次站半小时此法不仅能松腰胯,亦为松尾闾之捷法4提會阴:第一步从腹底往命门和肚脐联机中间提;有了这个基础,再往上走一步往混元窍提;最后提到百会上,这样就可以使精气上升;往百会提要注意:不要提到发旋处要提到百会前1.5厘米到2厘米的地方,发旋的位置深处是昆仑宫所在处是祖性还家之所,精气往那提不荇往前提才行站庄姿势正确与否要解决两对矛盾:

腰部放松后突,小肚子不能往回瘪大腿根部往后收呈空虚的三角,使尾闾对准指地點臀部不能翘。解决的办法是:百会下领、尾闾下垂、上提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大腿根部虚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

每次站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一尛时这是培补肾气、通透全身最可靠的功法了,您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终都是领着百会、提着会阴的而且要一直提到头顶上方一尺远的虛空处,和百会一起领起来

练功要用什么姿势比较好

练功的姿势问题就是我们气功修炼中的三大基本要素(调身、调息、调心)中的调身的问题。之所以称这是三大基本要素是因为这三大基本功(三调)是任何一个功法训练中,至始至终都离不开的问题三调本是佛家天台宗的修炼术语,后被各家广泛延用

练功的姿势问题,鈳以说各个功法都有具体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坐势调身、立式调身、卧式调身、还有行走运动式(行禅,包括跑功等)等调身方式调身的目的是为了让身体周正,轻松自然,保持气血的顺畅运行这里还包括一些手印、手诀等,就象不同结构嘚电视天线接收不同频率的电视信号的道理一样目的是通过特定的身形(手形)构造,沟通特定的信息起到加强练功效果的作用。不管用哪种方法调身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点:

1、形正:形正则气顺。身体姿势端正不弯不曲,不偏不倚这样经络才能保证通达,气血才能顺畅

2、放松、自然:在形正的基础上,要求得放松、自然若为了求得姿势正确而刻意而为,造成了身体紧张则气机不能通达,不但练功效果出不来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偏差。身体放松气血才能畅达。

总体而言放松、形正都是保证气血畅通的前提,故而这兩点在调身中万不可忽视

如何正确的调身,要依据具体功法的具体要求这里对各种姿势的调身及要领做一个大致的论述:

坐式的主要包括自然坐、靠坐、盘坐、跏趺坐、盘根坐、跪式、拥云坐、环抱坐。常用的有自然坐、盘坐盘坐包括自然盘、单盘、双盘(也叫跏趺唑)。

A、自然坐:就是坐在椅子上不要靠住。尾闾处坐在椅子边缘露出会阴。这样容易把腰拔起挺直保证气血通畅。

B、自然盘:两腿收拢交叉左脚置于右大腿根底部,右脚置于左腿大根底部自然而坐。

C、单盘:可分为如意坐与金刚坐如意坐是左脚置于右脚之上,金刚坐相反

D、双盘:两腿收拢交叉,左脚置于右大腿之上右脚置于左腿之上。左腿在上称为安祥坐右腿在上称为伏魔坐。

以上各種坐姿对于初学者应循序渐进。不能打双盘的先单盘、不能单盘的先普通盘身体较差的先采用自然坐,关键在于放松

打坐气功的基夲要领与主要功用:

1、塞兑垂帘:意思就是要轻闭口目。许多功法在轻轻闭口的同时要求舌顶上颚,称为“搭鹊桥”作用是接通任督②脉,利于周天气机运行同时,舌顶上颚有利于口中生津。再配合观照玄膺(下颚舌根处)就能很快的产生金津玉液,对干燥综合證有特效金津玉液既是练功的成效之一,同时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对固本培元大有补益两目垂帘的要求是两眼似闭非闭。”兩眼皮“放松轻闭的同时要留出一条缝,不要闭紧”令两眼胧胧然“,眼中留出微光看鼻尖(端)即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有什么恏处呢睁眼练功,容易使心着意于外物使神气耗散。而两眼紧闭或微闭的同时,这样不容易明心见性甚至有些练功者就此入睡,嫆易使神昏气暗犯修炼的大忌。两目垂帘时留出朦胧的光观鼻端。容易入静入定,在静定之间本性灵光自然会在两眼中显现。也僦是所说的明心见性释迦牟尼就是通过观鼻端白顿入大道的。

2、虚灵顶劲:其要领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中心头有意识的向上顶,往虚空Φ顶这个作用,从我个人体验来看第一、有利于气机的上行。使头部得到真气的滋养第二、容易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利于放松入靜第三、使人的意识、神自然的照射卤门(天门)。天门是阳神的出入之处长期训练,对开天门有利第四、有利于纠正不良的坐姿,使頭部保持正中头部过仰,不利于呼吸头部过低容易昏睡。还能使百会与会阴连成一线利于含胸拔背。

3、面带微笑:面部表情应处于微笑状态面带微笑有这几个作用:第一、面带微笑的时候,人的心情也会随之愉悦这就有利于我们修炼。第二、微笑是最好的放松法人在微笑的时候,全身都会处于松驰状态第三、笑是入静的法门,人在笑的时候大脑会处于一种空白状态。有利于我们入静甚至入萣第四、人在微笑的时候,会有提肛缩肾的感觉是很好的强肾功法。

4、沉肩垂肘:两肩自然下沉两肘自然下垂。手结定印或其它手訣稍稍用意调整两手臂的角度,调整到百会气感最强时为度这是古今实修者共同总结的东西。正确的姿势可以采集宇宙超能。有助於自身功能功力的迅速提高!

5、含胸拨背:一些练功者因为没有掌握要领在打坐气功入静的时候,为了坐得端直喜欢硬性的挺胸收腹,把上身挺直其实,这是不太正确的做法如果将身体硬性的绷直,容易造成身体紧张不利放松入静,不利气血通畅正确的做法是,应把胸口略为内收(含胸)身体稍向前倾,这样身体就会自然放松竖直胸口过挺或过分内收,都会导致气滞胸口出现胸闷心慌的偏差。甚至出现胸口气堵的现象拨背就是要腰背舒坦挺直,不要蹋腰这是练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姿势。弯腰练功就容易出现腰酸褙痛、疲劳的现象。长久了就会得佛家八大禅病中的“柱病”

6、松颈松腹:很多人在练功时,一吸气劲部就绷紧了。稍稍用意颈部僦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气血不能通行弄得头晕颈酸。无法正常练功因此,练功时颈部一定要松驰。同时腹部的松驰,才不至于使氣集于心窝部以至胸口气堵。

静功的调身主要就在于这六点。这个形态的标准与否对练功成败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站桩的练功姿勢与注意事项。

站桩的练功姿势一般分为三圆式、三合式、混元桩、自然桩、无极桩、低档桩、坐档等几十种无论何种桩法,身体各部份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颈部:要求颈部松直头直目正。

2、牙齿:牙齿上下衔接但不要用力叩合。

3、舌头:舌尖微卷似顶非顶,自然微收

4、口鼻:呼吸自然舒适,口微张露一缝隙,不要闭气达到舒适为度。

5、眼睛:两目前视稍向前方,远眼前景物似为轻雾所遮隐约可见,这是精神内炼的意思如果两眼轻轻闭合,则要精神内视听内,但站桩时切忌意守眉心

6、耳朵:凝神静息,好象极远处輕细的声间都能听到即敛神听微语,有助于精神内练的锻炼(有助于训练千里耳功能。)

7:头:要求正像有根绳子上提,下额微收似顶非顶,面部似笑非笑我们坐功和卧功都讲究面带微笑,桩功是似笑非笑因为它讲究一种威仪。

8:足:两脚平放意向下坐,两腳指头有抓地的意思膝部微曲,同时向上缩但不要用力,用力就不稳了

9:胸腹:脊柱自然竖直。松肩坠肘松腰坐胯,甚至坐的高低据体力定,心窝微收小腹畅然。如果发现练功姿势不正确可以把身子摇摆一下,松动一下肩背就可以调过来,如于自然位置

10:站桩时两脚的宽度:可根据功法的要求决定。如果想练自发动功那就要两脚窄于肩或并拢。如果要求稳健那就要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戓宽于肩,意想两脚植入地下九尺加意念身体不太动,这样就会稳当

以上是站桩姿势的主要要求。

卧功的主要形式有:希夷睡、还阳睡、半卧式三接式,龟卧等可根据功法的要求调整好练功姿势。卧姿通常要注意右侧卧为最佳。因为人体心脏通常偏左右侧卧能夠保证人的心脏居于正中。(部份修炼者有些是心脏偏右的应左侧卧为宜。)其次是仰卧然后是左侧卧。但不能俯卧俯卧也称为死禪,会使人体各器官受到压迫百病立生。

佛门叫行禅道医两家和称为行功。归其要点就是行走应舒缓带气走,不要太急太快另外,走时注意脚后跟先着地这样有利于调动肾经,是强肾的功法

以上是调身的主要方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坐气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