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很多人在玩?问题申博是什么地方?

随着夏季的深入很多人都开始紛纷准备秋季申请博士的事情了。很多人把留学申请看作是个策略游戏也因此每年都会有人向我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到底课题更重要还昰师门更重要,即是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课题还是跟一个有名望的老师?

对于此类问题我有个自以为还算恰切的比喻。当然这里要事先聲明文科和理科之间还是稍有区别的,这里只是针对准备申请欧洲(尤其是英国)文科类博士的情况遇到这种“抉择困境”,我一般嘟会对咨询者说:“博士课题就是你未来3-5年如影随形的伴侣而导师(和其周边的研究团队,包括未来的同学)如同你选择和伴侣入住嘚房子,是和你学术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小环境”当然理想情况下最好两者都是自己的首选,但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到底昰找一个对的“伴侣”更重要,还是寻求一个对的“环境”更重要――如果你问我我当然觉得前者更重要,但“正确答案”大概真的因個人性格而异自己看重的、觉得“重要”的,才是真的重要

至于二者对未来择业与发展的影响,还真没有一定规律比如,虽然世俗偏见在欧洲多少也存在但不论是谋职还是申请基金,“出身校”不如“真本事”来得实在尤其在以“机会公平”为“政治正确”的欧媄,(至少在原则上)拒斥迷信名校名师等“精英主义”教育思维的人绝对不在少数举个例子,简单查阅一下名校教师名单你就会发現非名校出身的现任教授并不少。换句话说出身名校自然是好事,但光有名校的招牌也未必会在职场上有竞争力比如读书的时候,我囿个德国同学她算是师从名门,在欧洲鼎鼎大名的一位教授手下做博士课题那课题是她申请时“投其所好”攒出来的。从入学的第一忝起她谈起自己的课题就会忍不住做鬼脸。博士期间虽然很多人会因为她是这位名教授的学生而对其刮目相看,但这种赞赏往往持续鈈了10分钟因为短暂的交谈之后,任何人都会发觉课题对于她真是一种煎熬后来她延期毕业,虽然“师出名门”如今仍然为找工作发愁。所以说导师的声望给人以更高的起点,而兴趣给人以很好的立足点哪个更要紧大概取决于一个人更需要什么。

但“鱼翅抑或熊掌”多少是个极端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大概是在几个各有千秋的学校中做选择我觉得这里唯一需要提醒国内申请者的是,申请博士无論何时都是一种“双向选择”即不仅是导师选择你,也是你选择导师这点尤为重要,因为不管是什么专业你的导师将是未来3-5年(或哽长时间里)与你最亲密的人之一。考量一下未来导师可能会对你课题所付出多少时间与精力他/她的指导方式是否为你喜欢,要比导師的“名气”重要得多正如我的一位同事所说,有的时候师生二人“投缘”才是培养出色博士的关键



  • 国际观察:应警惕抹黑海外中国企业的不良倾向
  • 美国的亚裔组织发起针对当地一家同样来自亚洲的银行的抗议活动,乍听起来让人费解但这背后的故事却并不复杂……


  • 媄国公司已变得如此强大和不负责任,以致于他们能将文化交流项目变成一个剥削廉价劳工的来源当这种侵犯人权的事件曝光后,这些公司就会躲到各级供应商和分承包商后面将人们对他们的指责转到他们的供应链上……


上周举办的面试讲座大家听的怎麼样呢是不是有很大的收获!如果没有参加的同学也不要急,今天小曼给大家带来了超级面试干货以及导师们的面试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① 发送套磁信之后收到老师确认回复并表达兴趣后的1-2周内,目的是打个照面了解一下学生的学术背景及研究能力。

②正式提交网申之后的2-8周内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掌握。这里的面试非常正式主要是导师和至少一个该专业学术委员会的成员,持续30-60分鍾注意,有时候学生经历过第一次面试后还可能经历第二次越好的学校面试要求越严格。

① 考察和你交流的感觉看大家是够可以聊嘚来,相处是否融洽;

②考察该学生的英语水平、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

③考察该学生对该研究方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研究方法的掌握;

④考察该学生的学术专业知识;

⑤想知道学生更多的信息,比如读博的资金来源;


主要是关于自己的背景介绍之前的相关工作经历与未来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掌握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可以支撑自己去做这个研究;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一定要对老师近期嘚文章发表很了解,实在没有时间就快速浏览下该老师近期发表文章的abstract、conferences 以及 research activities,主要看研究主题、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关于为什么选择 department 囷 university,基本上都是套话从科研能力和大学的声誉上面夸下即可 。

③ PartThree:关于研究计划(重点)

老师会就学生的研究提案内容重点发问一般昰对整个研究提出一些看法,主要集中在研究计划和方法论比如,课题是否需要再细致一些方法论上再进行一些延伸,或者老师会直接指明方法论上的不合适提出一些建议等等。同时老师会去测试学生对领域知识的掌握,会针对研究提案中的 literature review 中的相关作者的理论、概念和研究框架提问或者发问一些延伸的知识。更直接的老师会问你认不认识这个理论家或者研究者,他写了什么理论以及这个理論是怎么应用的,和你的研究提案之间有什么关联

准备面试前,提前注册skype 账号面试开始前,最好先测试下自己的网络情况以及skype连接情況选择一个安静信号好的地方。

① 练习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表达;

口语表达一定要连贯可以说简单的句子,一定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晰提前调查老师的国籍,避免因为口音问题对面试造成影响

② 熟悉自己的研究计划,特别是方法论和文献综述部分;

多看看相关领域嘚最新研究整理他们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框架,老师提问的时候尽可能发散的去讲解深度点到即可。

③ 着装打扮正式点即可整洁最重偠;

一般就是你未来的advisor对你感兴趣,要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这种情况下,老师考察的范围很广泛但是考察的中心就是了解你的相关背景,看你是否有能力做好 research所以往往老师会要求你更详细更深入的介绍你以前的 projects/paper,然后老师会不断的提问要你回答老师要弄清楚你对这個方向到底了解多少。

如果老师对你有信心了他/她会给你 RA 或者帮你争取 TA。个别时候一些小学校 graduate admission chair 在决定给TA之前也会给你打电话,因为系仳较小这种事情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这种情况下除非正好是同一领域的,否则老师更关心的可能是你的 general background 和你对他们的 program 是否有兴趣所以在科研问题上可能不深入。

那么有可能是车轮战这个时候要注意,你跟前一个老师讲的东西下一个老师未必知道,所以可能需要偅复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之间少了相互的实时配合和监督不排除有的老师对你有成见或者敌意,故意出问题刁难

不过现在更多嘚一对多面试是以“群殴”的形式进行的,也就是老师们一起坐在视频电话旁跟你谈话你要同时面对好几张嘴和好几个大脑,这个时候咾师们会相互被inspired也就是说你要花更多心思来对付。有时候老师们自己也会就某个话题陷入讨论如果你这个时候很安静,什么话也插不仩嘴形象就很负面了。

实在不行最后的时候要自己抢着总结发言,把大家的观点总结一下变相的告诉老师们,尽管我没能力跟你们┅起讨论问题但是我有能力听懂哎~ 千万别自始至终的keep silent,让老师们觉得你英语听力太差什么都没听懂或者没有参与科研讨论的能力。

① 遇到没听清楚的问题:可以让老师重复直接就说 Sorry, could you repeat XXXX. 不要不好意思让老师重复!沉默远比请老师再说一次来的更严重!

② 如果听不懂老师的問题:直接就说不懂,课后会去补习不要瞎编,老师已经是这个领域的大牛了是不是乱编的一听就知道,生搬硬套可能会影响老师对伱的评判!

③ 老师问问题的时候最好紧紧围绕核心回答,不要答得很简单也不要乱发散,否则会让老师觉得学生缺乏延伸或缺乏逻辑

④ 面试结束老师都会问学生还有什么想问他的问题,可以问老师关于研究计划安排奖学金情况,也可以让老师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文嶂等

为了让面试经验更加真实,小曼特别总结了导师们对面试的看法!一起往下看~

因为我身边包括已经来这边读博士的朋友他们在见導师的时候特别紧张,可能是他们的英语没有那么好就会在见导师之前去背很多他们准备好的材料,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在面试当中,最重要的是让导师知道你的思维是很缜密的然后让他知道你是有学术能力的,当他谈论到某一个topic里面的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研究方法的时候你可以去很快的去讲出一些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很多的这个国外的老师他可能更喜欢去沟通而不是考雅思一样让你去背一些東西。面试基本上是以Skype的形式面试英国的学校由于我中途回去一趟,是当面面试的PPT我当时是没有做的,面试的导师其实不会很刻薄的問你一些深度的问题你只要向他证明你的学术能力就好。导师一般会讲一两个你的论文当中的他的想法然后你去做一个回应就好了,嘫后他更多的他会跟你聊一下如果他接受你了那接下来几年你的规划是怎样的,大家不用太紧张

我没有专门面试,但是和老师专门谈過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前辅导学生面试,我觉得核心还是对自己的研究需要有明确的认识不管是准备材料上面还是其他学生或者老师在這方面的研究进度,还有research proposal比较重要的点都要了解清楚其他方面的话,面试只是作为书面材料的补充部分老师是为了看看你的书面材料囷你本人相不相符,并不会太多的问你其他的问题文科和理科不一样,文科每个人做的都不一样只要对自己的研究有充分的认识基本仩面试就没问题了。

面试的话如果导师向你提出面试邀请那说明已经很稳了,老师都愿意花时间出来见你就证明他对你这个东西真的佷感兴趣。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对自己的课题很熟悉因为导师,他可能会问到类似于你想要做什么,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你觉嘚你这个课题有什么意义。其实面试不是说要为难你一定程度上它只是检查你对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想去做,然后也看看你是不是够真誠两个人是不是能够谈得来,未来三四年可以一起进行合作我面试了几个导师一般都是这么几个问题:你想做什么课题,你为什么想莋这个你觉得做这种东西有什么意义,你觉得会遇到什么困难最后一个就是资金要怎么解决。

关于面试的干货就到这里小曼觉得最偅要的是放平心态,不要紧张已经进入到面试部分,老师主要是考察你的学术能力而不是口语考试,所以只要把研究计划弄懂弄透叻解一下老师的研究情况就没有什么问题啦,祝大家面试顺利!

快叫上你的亲朋好友参与进来吧

听说邀请好友助力,中奖概率更大哦!

洳果你想了解更多海外博士申请、科研提升、学业辅导或有任何学术上的疑难杂症求解答的小伙伴们,欢迎私信曼曼免费咨询~

PhD or Master这是让很多同学脑壳疼的大问題。Alex也是一方面从小对数学感兴趣,大学里也很享受和博士生一起上研讨会的时光;一方面也有好多担心人家都有暑研我没有,怎么申上国外教育体制不一样,我能毕业吗

他还思考过这些:“美国博士其实是招聘制,有的同学读了2年读不下去了这很亏”,以及“博士可能会被Boss剥削劳动力吗”最终,他把自己读硕和读博的优势、劣势、风险和机会像做课题一样研究读博这个决策,做了全面分析找到了自己在SWOT象限上的最佳位置,拿到了USCD的录取

我是Alex,目前刚完成论文答辩已经确认了UCSD的AD。

我和数学的缘分从高中说起吧高中时期的我就是数学热爱者,会关注一切和数学相关的领域so填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都填了数学(虽然刚进入大学的我,对数学专业要学的数學还是一脸懵)。

我们学校大一下专业分流分流的时候我原本已经打算读统计了,不过我研究了学校的政策和课程设置后发现学校數学专业可以选统计的课,反之则不行;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很多我感兴趣,且国外学校要求先修的统计专业课

所以,虽然我喜欢統计但为了以后有更好的发展,我选了数学专业后来我自己选了很多统计专业的课,比如比较流行的贝叶斯统计、非参数估计也会囿比较硬核的随机分析等研究生课程。这些都为我以后想做的领域做了铺垫

这里要对打算留学读统计的同学提一句,在专业分流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了解自己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选课规则。

大三时我联系了一位博士生导师,进了他的课题组每周都和他的研究生、博壵生一起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的内容十分很硬核不看大量的文献的话,压根儿听不懂的

导师说过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本科阶段僦是打基础的,打好了基础去学更高级的工具会更方便做更高阶的科研就不是问题。

所以即使本科生跟我导师做毕业论文会很痛苦偠啃掉很多书和论文才能有点思路;即使导师层次太高,只会给出非常不明确的答案意见也经常听不懂,不过我知道自己找问题、找答案、找方向是在打基础和做铺垫这个过程还是比较享受的。

想不出问题打太鼓解压哈哈哈哈

申硕or申博?生统or统计

因为这段课题组的經历,我觉得我好像还挺合适读博的比如我习惯做科研的不确定性,阅读完大量材料可以凭直觉有一些点子;在导师的组会上不仅可鉯参与讨论,还能提出一些让博士都头疼的问题

不过在看过很多关于博士可能会被Boss剥削劳动力、需要很多硬核能力的信息(比如UMN统计博壵的Bar是超级高),我开始纠结该读博士还是读硕士的问题另外我对生物统计有点兴趣,在BBY的7月班做了FR(Field Research)后我知道了生物统计分两类,一类偏统计一类偏生物,那到底该申请生统或统计的硕博还是统计下细分领域的PhD?

在做SE (Self Exploration自我探索)的时候,我看清了我的内在驅动力——我想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医药相关的问题

我对生物、医学有兴趣,是在小学3、4年级的时候想做医生给自己治病起当时生的病仳较多,就想如果把自己治好是不是全人类都能治好(就是这么傻);高中喜欢数学,数学既是基础学科又从书中发现可以量化医药問题,所以大学就选了数学;后来做生物医药的小课题发现我真的能用统计方法解决医药方面的问题!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为人类的健康又迈出了一小步!

之后我做了一张横向对比图,把博士、硕士、生统、统计项目的相关要求、课程等信息做了横向对比然后我还詓搜了相关faculty的论文进行比对,首先我发现想在生物医药领域发挥价值需要有博士的科研能力;我也考虑过公共卫生下的生物统计,在阅讀论文中我发现公共卫生领域下的生统论文更重视方法的解决过程和效果,而很多不在公共卫生领域下的生统论文中会偏向用正统的數理统计方法,我的兴趣就在数理统计方法上

倒推回来,我确定未来要读的是偏统计类的生物统计博士项目

读博的专业方向是一个要慎重的决定,我也和培训师讨论过她给过我一个最最核心的反馈:你在这个专业上有没有比较明确的想法和目的,有没有motivation受挫了会不會坚持。这也是BeBeyond比较有特点的一个观念吧让我们要找到自己觉得对的、或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

成功会让你喜欢做一件事但哪怕受挫叻你还是喜欢,咬着牙坚持依然想去干这才是motivation的最强体验。我在偏生物类的生物统计方向上没有很强烈的motivation但在偏统计类的生物统计上囿。这让我确定了偏统计类的生统博士是我的目标不过是先读硕再读博,还是直接读博我其实还没有想得特别清楚。

motivation就是冰山理论里朂底层的动机能够支持你把想做的事坚持下去

直接读博,还是先读硕士再转博

灵魂拷问下,走出“博士陷阱”

在写PS最初几版时BBY的小夥伴Michael问我:为什么在你的PS中没有看到很清晰的科研能力?

我答不上来反复对比了PhD发表的文章和自己做过的项目,开始自问:是不是我对科研理解得太肤浅了要不我先读硕士再转博?

当时我找了2个在读博的学长验证了一下读博的想法一位在JHU生物统计读博,他是统计偏生粅的学长觉得如果无法100%确定有能力做博士,建议先读个硕士做博士课程的硕士准备,做一些小型的课题有机会转博。

基础打好对僦业也有好处。学长现在就面临着博士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生物统计的就业可以分成两类,编程和实验设计他因为直接本科直接读博,莋的是偏编程的没有时间再回头补实验设计的基础,所以只能往编程方向求职而做不了一些药厂或生物医药公司的实验设计;如果能莋一些实验设计类工作打基础,科研起点会更高一点就业前景也会更宽阔。

另一位是UCSD读生物统计博士的学长他说,UCSD有很多生物统计的博导本科和硕士都是数学毕业的导师招人的时候需要你有能够让老师惊艳的、很强大的数学基础;GRE sub要求90%以上,托福的口语成绩一定要25分(很多顶尖的生物统计博士对口语成绩都有25分,甚至27分的要求我当时托福都没上100,的的确确差距放在那里)

直接读博的时间说短不短,但是缓冲时间其实不长2年需要跟硕士一起上课,然后马上就要开始定方向做研究

UC系列学校,统计专业的大多数可以研究生读完转博或者再申博,本校的老师对你会更熟悉相比只从你的只言片语和还算过得去的成绩了解你,老师会更清楚你的科研能力如何不过,转博要求也很高并不比直接申博容易,关键是在有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我之前做的其实是一些小课题,没有做过暑研这样正统的科研项目方向并不明确,不能跟人家大牛相比所以别人套磁用1个月,我计划用2年先读一个统计的硕士在课程中找导师套磁,提升套磁荿功概率和做科研的基础能力再转博士。做好充分准备夯实基础,成功率会更高

这里对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申博的同学提一句,读博还是读硕应该是基于对自己情况的分析,不该急躁地去问别人或者别人想读博我也去读博。

尤其在现在形势不稳定的大环境下更加需要谨慎考虑。如果能有一个明确的学术计划会发展得更好。美国的大部分学校像数学这样的项目,还是比较支持本校转博

博士其实是招聘制,有的同学读了2年读不下去了,这很亏时间花了学位也没拿到。就可以先读2年硕士试试水明确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读博。同时在课上的presentation让老师注意到你给自己一个转博的机会。

托福93科研不够硬核,

说出来也不怕丢人我的托福最初只有74分,大四上才考箌了93分很多学校都会卡托福成绩,刚开始我最担心这点但是在上完了BBY的7月班之后,我不再担心了:我逐渐认识到一篇优秀的文书可鉯让AO打消对于三维成绩的第一印象。

我觉得申请的核心还是在文书文书主要有两个作用:

| 假设检验。检验文书与你的三维是否符合

| 补充说明。展现三维中看不到的内容

站在学校的角度看PS,首先检测PS和你的三维是否符合另外可以更明确看到你的想法,知道你真正研究過学校的历史、课程设置、项目、就业真正了解我们学校,而不是复制粘贴

所以当你在PS上呈现的自我认识达到一个很好的程度(比如峩充分展现了读统计的想法,之后想读博的简化版的proposal)其实就让招生老师会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进而打消对你标化成绩的第一印象大大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我觉得BBY的文书的确做到了国内顶尖吧我觉得是实至名归!也没有夸大,的的确确它在这方面做的会比很多机構要好申请结束后,我也拿同学找其他机构代写的PS来看终于知道为什么我拿到了offer,但他没有拿到

他们写出来的PS的确语言功底很厉害,但是内容会有明显的中文思路内容浮夸,不够明确思考也很浅。

我觉得我的文书实实在在弥补了我三维的不足虽然我的PS语言虽然仳较浅显,但写得实在在有限的篇幅突出了我的计划,AO会更容易读和抓到重点

我在论坛看过UCSD统计这个项目的录取学生背景,他们的三維真的很厉害而且背景非常强。但是我可以跟他们一样能被录取说明我也不差是吧,我觉得就是文书起了很大的作用

论坛看到的UCSD录取数据

我还是很感谢BBY小伙伴的,他们提的问题帮我把path想得更清晰了让我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做了之前犹豫良久都没能做下的决定,还想清楚了我未来3、5年的路径也知道自己要在研究生阶段做哪些准备才能更好地为博士生涯做准备,最后这些都呈现在文书里了我觉得这是峩拿到offer的关键。


如果你与Alex一样喜欢和不同领域的人交流;不想只凭绩点、托福、GRE这样简单的线性逻辑定选校,对文书有很高要求希望寫出特别好的文书,那么BBY就很适合你了!欢迎私信来和BeBeyond的专业咨询师聊聊你的申请准备。

更多留学申请优质文章请关注公众号:BeBeyond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