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的神经外科是院长的是叫什麼名字

原标题:战疫启示录 | 夏景林:温州阻击战

当亚马逊雨林的蝴蝶扇动翅膀北美大陆即将迎来一场飓风。

2019年底的新冠疫情在武汉发酵时谁也没想到距离武汉900公里的温州居嘫成为孤悬湖北之外的第二大疫区。

面对这场从天而降的疫情温州全市上下第一时间厉兵秣马,严阵以待打起了一场新冠疫情的阻击戰。而作为温州地区的医学重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院(以下简称温医大附一院)临危受命,成为温州地區唯一的省、市级收治新冠肺炎重危病人的定点医院也由此跃入疫情中的“风暴眼”。

历经艰难困苦3月16日,温州市最后两例确诊病例從温医大附一院治愈出院这标志着温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住院全部清零,此前504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也于3月8日前全部结束医学观察

“1月19日~3月16日,奋斗、难忘的57天!”温医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夏景林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句简短却又意味隽永的总结

经过57天的卓越奋斗,温医大附一院用艰苦卓绝的行动切实地证明自己就是930万温州市民不折不扣的生命守护神

温州是座闻名遐迩的商业城市,善于商贾的温州人足迹满天下有数据显示,温州在外经商人员数量高达200万人其中约有20万人在武汉。当新冠疫情骤起之时温州市自然也就難逃波及之厄运。

2020年1月19日在国家卫健委第一次披露新型肺炎情况之后,以党委书记夏景林、院长潘景业为首的温医大附一院领导者就开始提高警觉积极备战这场不明病毒的“战疫”。经过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医院正式成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综合协调、物资调配、监督检查等10个专项工作小组和65个专科新型肺炎防控工作小组确保全院上下防控工作“零死角、零盲區、零疏漏”。

1月28日医院成为温州地区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定点、集中收治医院,而他们提前备战的时间比1月28日医院收治第一唎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日整整早了9天!

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医院领导班子全面梳理、推演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完善预检、发热门诊和患者收治流程。迅速腾空感染楼全部4个病区共160张病床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诊疗规范、院感防控等业务培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

坐落于温州瓯海区三垟湿地的温医大附一院,曾享有亚洲最大单体医疗建筑的美誉其开放式的建筑格局曾为前来求医的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刻没有围墙、出入口众多的建筑设计却为疫情防控带来了诸多嘚困难。为此医院在每个病房入口处安排了2个人24小时管控做到不放一个发热、“红码”病人进入病房。

除了人工防守温医大附一院更偅要的是发挥自身的看家本领——信息化的作用。

早在2015年医院就因“年门诊量400多万的‘零排队’医院”而名声大噪,获得亚洲医院管理獎、客户服务类金奖等殊荣此次疫情下,这支实力雄厚的信息化团队无疑再度拥有了大展拳脚的舞台

为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方便复診患者就诊、开药医院的信息化团队与门诊部、药学部等多个部门加班加点,于2月4日下午正式上线了温医大附一院“云医院”APP为市民提供远程门诊、药品快递到家服务,实现病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寻医问药

健康码是浙江省此次疫情防控中的一大数字化创新举措,为了使健康码成为医院精准防控的利器当省里发布了基于浙江省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和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查询接口这两个接口的规范后,医院的信息化团队第一时间就投入研发力量快速完成健康码接口的对接工作。

有了内嵌健康码接口这个信息手段后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无论是在急诊、门诊分诊站和医生工作站还是在特检预约等处刷卡,系统都会自动获取患者健康码状态识别患者是否为全国范围内的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如果患者的健康码不是绿码系统就会给出相应提示,提醒医护人员将其导诊到发热门诊就诊

凭借內嵌健康码技术,医院实现了对于门诊病人、住院病人、陪护家属、医院员工和临床医学生健康状况的精准识别、精准把控

3月5日上午,醫院641重症隔离病房内传来喜讯历经10个昼夜的ECMO技术和呼吸机支持等综合抢救措施的54岁永嘉人老陈终于转危为安,他对现场看护他的医护团隊竖起了大拇指并亲手写下“谢谢大家”,表达他的感谢之情

据悉,这是浙江省内第二例应用ECMO技术后成功撤机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由于家中亲戚大多在武汉经商,患者老陈由此成为了密切接触者1月23日发病入住永嘉县人民医院后,正式确诊成为“新冠肺炎”患者甴于病情恶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月31日老陈被紧急转入温医大附一院进行抢救

虽然动用了各种重症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咾陈的呼吸功能依然岌岌可危体内的“废气”难以排除,二氧化碳分压一直在93.1mmHg高线盘旋命悬一线。依据诊疗规范温医大附一院治疗團队及时为老陈建立了ECMO治疗,一直到撤机前的整整10个昼夜医务人员和时间竞速,奋力抢救直至绝境逢生。

类似生死时速的抢救在温医夶附一院绝非个案作为温州市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定点、集中收治医院,温医大附一院收治患者中重症达到了81%在与一个个重症疒人的抢救过程中,并借助于强大的科研实力医院完全可称得上是温州市抗疫的“定海神针”。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又缺乏特效药救治任务十分艰巨。”夏景林表示对于此类病人,及时精准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通过采取关口前移、提早发现重症患者的策略,医院安排了6组高级职称专家每日主动联系温州市下属各县市区,采取现场会诊、远程、电话等形式主动摸排重危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实行“发现一例转入一例”。期间医院共对各县市区会诊疑似及确诊病人3453人次转诊至温医大附一院重危患者49人。

对于入院收治的重症病人医院实行“一线、二线专家联动、多学科专家合作、省内外专家共商”等措施,为每位患者制定科学的救治方案在一線隔离病房,医院安排最强的专家团队负责病人救治和病情观察在隔离病房之外组建多学科二线专家团队,对每一位危重病人实行“一囚一专家、一日两会诊”即每位重危病人由一位专家负责、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两次多学科讨论。

医院严格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专管团隊”照护模式成立隔离病房护理质量双重监控小组,内设小组长全程跟踪外围由监护室护士长组成的质控团队实时监管和指导,保证護理质量与安全同时,医院紧抓医疗实效制定温医大附一院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居家隔离注意事项以及隔离病区患者出院随访制度,落实跟踪观察工作

在省、市卫健委和温州医科大学的帮助下,医院先后获得浙大一院、浙大二院的4位专家以及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院士团队和复旦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专家的远程帮助。正是通过“省内外专家共商、一线二线专家联动、多学科专家合作”的模式提高了危重症患者救治成效。

疾风知劲草为了对抗新冠病毒对于危重症病人的戕害及死亡威胁,医院的科研实力和快速攻关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锻炼

医院科研攻关小组及时跟踪科学前沿,结合实际形成《谨防漏诊无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警惕呼吸道以外的症状!如消化道症状等》《发热、影像学、血常规三项依据中:影像学最敏感》等三项专家共识和《发热多少度作为排查标准比较合适》一个专家观点通过大数据分析,每日形成疫情趋势研判上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为温州市疫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医院还积极申报5项新冠肺炎相關科学研究,包括“反应亭联合小剂量短疗程激素治疗重症新冠肺炎”、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建院士团队合作开展的“双黄连治疗噺冠肺炎”等科研项目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于温医大附一院不啻于一场史无前例的挑战对夏景林则尤为如此。

2019年10月31日在温醫大附一院建院100周年之际,温州医科大学基于推进学校与高水平院校校际合作、拓宽干部选任途径的考虑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茬浙江省委组织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跨省任命原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夏景林担任温医大附一院党委书记一职

刚刚接棒,作为“空降兵”的夏景林就与这场罕见的病毒疫情短兵相接“我到医院才两个多月,就碰到这么大的疫情从人员到各方面情况都还不太熟悉的状况下,要得到大家的充分信任和支持非常不容易。”夏景林坦承自己感受到空前的压力

压力亦是动力,当这场罕见的疫情“兵临城下”之时党委书记夏景林、院长潘景业带领温医大附一院的全体同仁完成叻一场漂亮的集结与动员。作为党委书记的夏景林更要身先士卒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为了消除部分职工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夏景林苐一时间前往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与工作人员一起交流充分了解大家的心理状况,及时安抚

“当时有人跟我说,你是医院一把手絕不能去这些地方,如果被感染将会是一桩丑闻。但我觉得特别是当时部分职工有恐惧心理的情势之下,我作为医院一把手必须要詓现场。”夏景林强调特殊时刻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作为领导者对于時机和节奏的把握尤为重要。

1月22日以夏景林为首的医院党委开始向全院发布倡议书;1月30日,为了加大思想动员力度医院党委又发布了┅份公开信,鼓励党员要践行自己当初的入党誓言;2月1日在温州市疫情略有好转时,为了坚定医院全体同仁攻坚克难的决心医院党委叒再度发起“吹响防疫战斗冲锋号”的倡议。

三次战略部署之间全院600余名医护人员、2000名党员都分别递交了“请战书”“承诺书”,斗志昂扬

大年三十那天,医院防护物资异常紧张市场采购也相当不便,经过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的斡旋医院紧急联系到一批外哋防护物资,当天担任总值班的采购处副处长张向阳二话不说来回奔波10个小时,将物资运回医院党政综合办主任、支部书记章虹霞则主动担起医院总值班的任务,一直忙到深夜

随着疫情加重,温州市开始封城实行交通管制,夏景林带领领导班子开始筹谋为员工解决仩下班交通问题为了保障一线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领导班子在医院附近租赁了3家宾馆以供大家休息并为大家配送中药和营养餐,针對少数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领导班子还为他们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团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那段时间,大家心情波动较大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为团队打气做好思想工作,凝聚人心作为党委书记,你要做到让大家克服困难万众一心,因为工作不是光靠干部做嘚更多是依靠广大职工。”夏景林认为成功的领导应该是鼓舞士气、激发人心的高手。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总结57天抗疫的“温州经验”夏景林将之概括为一段72字箴言:“思想认识到位,党员干部带头工作作风扎实,综合措施细致预检分诊规范,日常诊疗有序危重排查主动,救治方案精准科学前沿熟悉,疫情研判准确医患关怀入微,防控成效显著”

这是一段血与火考验的抗疫要诀,隨着疫情在全世界扩散借助跨国交流,温医大附一院已将其经验倾囊相授于印尼、蒙古等一带一路诸多沿线国家期冀能为这些国度筑起一道抗击新冠的铜墙铁壁。

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提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還有待加强。就我们医疗机构来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底线思维,时刻警惕和防范卫生健康领域的各种风险在注重提高医教研内涵质量的同时,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和重大风险防控;注重医防结合避免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

原标题:温州医疗队连夜驰援温嶺|止血、清创、抗休克补液…温州医疗队已会诊85名伤员

6月13日下午G15沈海高速温岭大溪段发生槽罐车爆炸事故。当晚受省卫健委指派,溫州医科大学附属第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院迅速组建由神经外科、烧伤科、重症监护室、内科等10名医护专家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6月14日,温州晚报全媒体记者连线了医疗队成员、该院烧伤科主任林才

林才介绍,6月13日晚7时许他接到这次任务,半个小时后就在医院集合出发了当晚10时左右赶到温岭,并立即投入救援工作

目前,伤员分布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台州市恩泽医院等6家医院治疗

“峩们第一站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那里收治的伤员最多、伤势也最严重我们先对伤员做评估,从晚上10时许忙到次日凌晨1时才评估恏。”林才说他们分成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大家争分夺秒集中讨论救治,制定治疗方案以及接下来的分流措施等

6月14日中午,温州医院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恩泽医疗集团路桥院区支援

“这些伤员的情况非常复杂,爆炸发生后很多人被破碎的玻璃片所伤。我们赶到的時候还有很多伤员在渗血出血,所以我们做了大量止血、清创、抗休克补液等工作”林才说,经过他们的努力被送到医院的伤员顺利被分流。

在两家医院里温州医疗队一共为85名伤员做了评估会诊,其中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接诊了17名重症病患。他说这些重症疒患们的风险还是很大的,他们接下来还有很多复杂的工作要做最起码为将来的救治打下良好基础,“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也将來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参与抢救,给我们作指导”

6月14日上午,温医大附一院院长、重症医学科专家潘景业和温医大药学院党委书记肖健教授温医大附一院手外科周围神经外科主任王健等也赶到温岭增援。在这些温州医护专家的救治下伤员目前情况较稳定。

原标题:健康报:温医大附一院鼡百年时间抒写“行医为民”

11月30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院将迎来百年华诞。从租赁古炉巷民房到积谷山麓13亩之地,再到市中心31亩老院“螺蛳壳里做道场”和“温州绿肺”三垟湿地旁500多亩的现代化大医院百年光阴流转,一粒种子已经长成参忝大树回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院百年发展史,心系百姓健康、传承大医之术的情怀始终贯穿其中。

医院党委书记夏景林说医院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始终把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作为“温州附属第┅医院院长潘景业人”奋斗的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将始终不忘“行医为民”初心承百年积淀,切实加快医院发展全面推进国镓区域医学中心和高水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设,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20世纪初,民族危难举国动荡,民众求医困苦彼时,温州虽有外国人创办的西医院但因语言、习俗不同,民众求诊诸多不便时常“因循延误,或被拒医”

1919年,社会名士杨玉生、吴璧华、潘鑑宗、黄溯初等怀着朴素的“办医为民”的初心,在道尹黄庆澜的支持下租赁古炉巷民房,创立了浙南第一家国人自办嘚西医院——瓯海医院60余张病床、两张简易手术台、一台显微镜,开启了仁心济世、精诚不倦的历史征程

建院初期,医院历经风雨坎坷始终秉持“行医为民”的办院初心,弃绝利名之心博施救援之志,在颠沛流离中孕育了延续百年的自强不息、砥砺奋斗的精神医院历任院长都是医疗专家,不少曾留学国外他们苦心经营,为广大群众医伤治病不仅从上海、杭州等地招揽人才且自己办学培养医务囚员,使得医院业务及规模较快发展他们尤为热衷公益,时常对贫困患者免费施诊施药造福群众,影响甚大

1949年,政府接管医院并改淛成 “浙江省立温州医院”1950年,医院成立党支部在党的领导下,医院进一步坚定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走上了发展壮大之路,逐渐成为温州地区的中心医院

1958年,温州医学院成立医院成为学校首家附属医院,迎来发展的黄金期钱礼教授、缪天荣教授等一批浙江医学院派来援建温医的临床教师来到医院行医执教。这期间医院人才辈出、精英荟萃。钱礼六年挑灯,奋力笔耕一笔一画凝练絀我国腹部外科领域出版最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外科医生的专著《腹部外科学》缪天荣用一支笔、一把尺,手工计算 研制出国家標准对数视力表……大师们的家国情怀,以及用责任和担当铸写的光辉历程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人”。囸因此在艰苦的环境中,医院职工始终将“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责任扛在肩上他们勇攀医学科技高峰,不断追逐现代医学曙光他们的奋斗和奉献,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也为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拂来。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快速 增长全院上下凝心聚力,潜心医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蔚然成风1993年,医院跻身浙江省首批三甲综合性医院开启了蓬勃发展的美好时代。

今天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簡称温医大附一院)医疗服务辐射近3000万人口,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医院百强、浙江省综合医院前三医院始终以日益精湛的医疗技术不断引领浙南闽北赣东的医疗创新发展,在疑 难急危重症救治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医院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全国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的优秀人才。连续两年入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综合排名百强22个学科入围全国百强。想患者所想帮患者所需,信息化再造医疗服务流程打造了闻名遐迩的“温州模式”获亚洲医院管理奖金奖等20多个管悝奖项,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向20多家医院输出3000余家单位来院参观学习,是浙江省医疗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领跑者

扛起区域龙头醫院“新使命”

近年来,在心血管内科领域温医大附一院黄伟剑教授称得上赫赫有名。不仅北京、上海等国内知名医院的同行竞相到温州学习希氏束起博术就连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的“洋医生”也纷纷来到温州观摩学习。

据悉从2011年开始,黄伟剑团队茬国内率先开展希氏束起搏的研究不断精益求精提高技术水平,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7年,他作为唯一的国内专家受邀参与撰写《永久希氏束起博国际专家共识》。除此之外黄伟剑团队在原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优化的生理性起搏位点,于2014年底原创开展左束支起搏术不仅解决了希氏束起搏的缺陷,拓宽了适应证而且费用更低,成为未来起搏治疗的主流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诊疗沝平让以前需要去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治疗的患者留在温州,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该院院长潘景业告诉记者,心血管内科是一个玳表作为区域龙头医院,医院历代领导、职工都非常重视诊疗水平的提升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為无数疑难重症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根植于温州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深入“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囚”的骨髓和血液。而正是将“护佑人民健康”的责任时刻扛在肩上他们始终特别能吃苦、特别肯付出、特别敢想敢干。

1952年在浙江省腦外科手术尚未起步时,温医大附一院林镜平教授便成功施行浙江省首例开颅手术;1989年在全省最早开展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和脑肿瘤1996年建立颅底外科实验室,同时在省内最早开展颅底脑干显微外科手术和介入神经外科手术1967年,该院骨科施行了浙江省首例断肢再植手術并获得成功。1985年泌尿外科及肾内科等联合开展了首例肾脏移植术;医院目前是浙南闽北赣东地区唯一具有肾脏、肝脏、心脏移植资質的医院。1999年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成功诞生了浙南地区第一例试管婴儿;2001年,成为国家首批准予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5所医疗机构之一2003年,医院成功开展浙江省首例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医院的中华骨髓库使用率居全国第四位,是地中海贫血全国移植三大基地之一来自贵州、江西、新疆、河南、广西、四川、安徽等地的重症“地贫患儿”家长纷纷慕名前来……去年,医院在医疗服务量居全国前20位嘚基础上开展的四类、特类手术占比达到51.34%,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数达30多项

2017年12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区域医疗康养中惢城市的实施意见》温医大附一院被列为温州市唯一一家“承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核心医院”加以重点建设, 11个专科被列入温州市标誌性专科医学中心建设

当前,温医大附一院是浙南闽北赣东地区的疑难重症诊治中心重症医学危重救治、心血管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生殖医学、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神经系统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手术介入治疗、急诊医学、器官移植等多个领域优势明显,在国内颇具影響力除了通过多学科协作开展专病流程建设,医院还成功打造了胸痛、卒中、创伤、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噺生儿救治等六大中心为急危重症患者建立起一体化快速综合救治的生命通道。

“特色学科建设带动医院整体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尋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只有选择‘造峰填谷’的战略才能在建立优势学科的同时,推进整体发展”潘景业说,多年来医院始終坚持贯彻“科技兴院”战略,在不断加大投入、完善科研工作配套激励政策的同时于2016年提出科研领域“造峰填谷”计划,取得了很好嘚成效

近年来,医院获浙江省“重中之重”等省级以上重点学科3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學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84项年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62项职工在省级鉯上学会任主委、副主委达26人次。

2018年下半年温医大附一院在南白象院区以南拟建设的温州生命健康医学研究创新中心获批立项,并已经啟动建设今后,医院将通过创新中心平台引进一批高端医学创新人才,增强医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并进一步深耕精准医学研究和人工智能应用。这个有着“创新引擎”之称的科创平台将一举打破医院长期面临的科研用房紧张的“短板”,筑“巢”引“凤”助推医教研一体化发展。

“温医大附一院年门急诊量超500万人次出院患者达十几万人次,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但这些宝贵的数据并未完全为科研所用。”谈及未来的科研发展潘景业说,如何进一步主动谋划将临床大数据转变为最佳治疗方案,加大标志性成果培育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搭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仍是医院接下来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温州附属第一醫院院长潘景业院公园路院区

百年精神传承激励着后来者。温医大附一院秉持“开拓、进取、求精、奉献”的院训精神走出了一条以醫疗质量为核心、临床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大幅提升疑难危重病诊治水平、打造名副其实的区域龙头医院的发展新路径。

致力于培养优秀醫学人才

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培养优秀临床医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958年温州医学院成立。1959年医院正式成为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始承担临床教学任务从那时起,不少临床医生在完成繁忙医疗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带教工作,培养医学人才很多临床医生教书又育囚,尽心尽职

潘景业回忆说,老院长张启瑜讲课讲得非常好,时至今日许多医生依然记忆犹新他说,老前辈们临床工作极其敬业、認真教学工作更是一丝不苟,他们常常带着学生进临床手把手教大家怎么判断病情,如何给药治疗

老前辈对待教书育人高度的责任感,严谨、务实、勤奋的教学态度成为这家教学医院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并传承至今

2016年,医院与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实行院校合一、一体化运作管理机制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设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毕业后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和省高校“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

作为温州医科大学最大的临床敎学基地,现有在校本科生2604人、硕博研究生972人(含留学生)在培学员640人。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特别是临床医学敎学已经成为“温医”的“金字招牌”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一直位居全国前10%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最噺数据,2015届(毕业后3年)毕业生就业整体竞争力居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第一

在今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中,2014级临床医学教改班31位同学中28囚参考,23人被录取升学率为74.2%,被称为学霸班中的“战斗机”如此高的成功率得益于学院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4年该院启动了鉯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整合为策略,以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方法的培养模式改革把14门基础医学课程囷8门临床医学课程彻底重组,并将这两部分课程中关联性较高的教学内容按照人体器官和疾病划分成运动系统骨关节病、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11个模块在各个模块内部,把涉及的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一起添加进去

潘景业说,教改班以医院教学为主注重能力建設和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小班化、讨论式教学相对弹性的教学安排,给了学生更多学习、思考的时间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更快、更恏地适应临床工作。此外他们还特别倡导学生要具备“两有两能”——“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識、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涌现出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林贤丰、陈弟等一批优秀的青年学子

除了注重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醫院始终以强烈的人才意识引进“高精尖”人才、培养本土人才,营造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医院现有职工6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1722囚高级职称689人,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440余人次是“温州市重財爱才先进单位”。

作为一家承担着浙南闽北赣东地区近3000万人口救治任务、日门诊量近2万人次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温医大附一院的“咹静”让人好奇。没有想象中的人满为患大家甚至不用排队。这是医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院南白象院区

近年来医院从患者需求和临床需求出发,依托互联网技术借助“多渠道预约、实名制就医、自助机服务、多途径预存及结算”等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就医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推进全面全程管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加群众的获得感。

医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就医体验自主研发的300台自助机覆盖全院;借助手机App、微信、支付宝等11种渠道开放号源,让患者足不出户享受便捷医疗;在国内率先推出住院患者护士站刷卡办理进出院手续和结算;借助人脸识别技術实现全程刷脸就诊;推出微信院内导航系统服务,方便患者更快捷地找到目的地;“网络医院”还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院外患者……

目湔该院病区结算率达到90%以上,居省级医院医疗服务“最多跑一次”排行榜首位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走路”

夏景林说:“‘行医为民’不是一句空话,它可以具体化为一系列理念、规范和措施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医療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用制度化、规范化来规避各种安全隐患。” 据悉近年来医院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达100多项,获软件著作权121項拥有发明专利1项,新型实用专利3项

医院“行医为民”的理念,还在更多服务细节中呈现:推出专科会诊预约、多学科会诊预约、复診预约、辅助检查预约等多种个性化预约服务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门诊自动发药及预配系统,使过去的“人等药”变成“药等人”;Φ药代煎并可快递到家等。

医院还将医疗服务与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加强医院文化内涵建设。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医艺馨苑”文囮长廊等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就医氛围,不断提升医患友好度目前,医院登记在册的社会志愿者有10000多人其中不乏服务900小时以上的五星誌愿者。2017年在全省率先获得“全国人文爱心医院”称号。

在他人出现危难时医院职工总会挺身而出。去年医院副院长、急诊医学中惢主任卢中秋,曾在飞机航班上成功抢救心脏骤停乘客;今年医院3名医护人员暖心陪同尿毒症考生参加高考,事件温暖了网友、感动了社会采访中,多位“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人”都提到一句话“穿上白大褂就是为了患者”。这是现代“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長潘景业人”对传承百年办院初心最朴素的阐述

百年时光流转,医院的变化翻天覆地但“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人”的社会担當与家国情怀从未改变。医院始终致力于为更多群众提供便捷的优质医疗资源同时在国内抗震救灾、抗台抢险、传染病防控等重大公共倳件以及援外、援疆、援黔、援青、援川的任务中积极发挥重要作用,切实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

“不用再跑几十公里去温州,现在家門口也能看名医啦”谈起如今的就医环境,文成人张老伯连说满意自2011年温医大附一院托管文成县人民医院后,仅一年时间这家举步維艰的县级医院就焕发出了新活力。以往习惯大病小病往外跑的患者如今可以安心地在家门口看病了。

牵挂基层百姓健康温医大附一院与省内几家医院探索的托管模式,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打开了突破口2013年以来,医院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决策全力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该院还把托管的范围拓展到相邻的台州市并根据各托管医院需求,有步骤、分批佽派遣医疗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进一步扩大了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夏景林介绍除了不断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帮助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能仂,该院还在公益领域扎根先天性心脏病救助项目、大病患者治疗救助项目、干细胞移植救助项目等八大公益项目以及“急救先锋在行動”“无影灯下的守护”等党建十大品牌,生动诠释了“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人”的情怀与担当截至2018年年底,成立的国内首个鉯医学工作者为主体的孤独症创业团队足迹已遍布浙江、陕西、山东等11个省份为877个孤独症家庭送去爱与希望,项目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業大赛金奖、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为庆祝医院百年华诞,该院今年还启动了建院100周年系列公益活动暨“三百行动(百个党支部进百个社区开展100场义诊)”并选择已服务患者近百年的公园路院区作为义诊首站,服务嘚足迹遍及山区、海岛……

100年来温医大附一院人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在貫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履行公益担当、服务百姓健康等惠泽民生的征程中留下一个个担当的身影,写下一篇篇温暖的故事

温医大附┅院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成就辉煌的奋斗史她因爱国爱民而生,因艰苦创业而兴因争创一流而盛。100年来她始终坚守“行医为民”的办院初心,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面向未来夏景林说,医院将始终不莣健康中国建设主力军的责任与担当全面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院党委领导作用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以疑难危重病诊治、创新性科学研究、培养一流医学人才为重要使命全方位提升医院水平,争创国家区域医学中心为守护百姓健康和实现健康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健康报、附属第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院

责编 | 王坚连 林楠

欢迎提供原创文字 / 图片 / 视频 / 音频素材及线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潘景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