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跳的好高音怎么才能唱上去考上去吗?还是端正吗?

如何才能跳得更远?我最进要考跳远了,可我不知任何跳得更远,希望你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如何才能跳得更远?
了,可我不知任何跳得更远,希望你们帮我解答!
(1)蹲跳起 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2)单脚交换跳 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
(3)?跳步 ?跳步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轻快。它与舞蹈的“?跳步”动作类似。
(4)纵跳摸高 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
(1)蹲跳起 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2)单脚交换跳 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
(3)?跳步 ?跳步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轻快。它与舞蹈的“?跳步”动作类似。
(4)纵跳摸高 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
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单手或双手摸高。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
(5)蛙跳 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
动作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6)障碍跳 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爆发力。
练习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屈膝缓冲,落地后迅速做下次跳跃。重复5~6组。
(7)跳台阶 主要发展腿部力量和踝关节力量。
动作方法:两手背在身后,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用前脚掌力量做连续跳台阶动作。一次可跳20~30个台阶,重复3~4组。
缠起来;。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1)蹲跳起 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
立定跳远怎样才能跳得远些
立定跳远动作做法不同,跳出的成绩也不一样。那么怎样在身体素质不变的情况下,跳得远些?经过对立定跳远反复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立定跳远怎样才能跳得远些
立定跳远动作做法不同,跳出的成绩也不一样。那么怎样在身体素质不变的情况下,跳得远些?经过对立定跳远反复的教学实践和...
去辽歌看看吧!一进大院就会看见很多业余班的招生牌子,什么舞种都有。
我很想帮助你,我原来就是一名跳高运动员,可你的说明中没有说清楚你的年纪。
要想长高不是练习跳高就可以长高的,知道吗?这一点你要弄清楚。
如果你的喉结,和 胡...
大家还关注那些早于同龄考上大学的人,学校允许跳级吗?
经常会看到,十几岁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还有清华北大的少年班,他们是如何跳级的呢? 貌似规定6周岁后才让上一年级。跳级也不符合国家规定吧?还有高考时,学籍问题,我记得我高二时也是无法参加高考的。
在英国不行的。英国的传统制度是13-16岁考GCSE。16-18岁考A-Level(分AS和A2)。GCSE 有一百多个科目可以任意选,不过一般规定至少一种数学、一种英语(相当于语文)、一种外语。大多数人选八九个科目。不过有的人只选三四个,也有的人选二十几个。A-level也更随意。一般选四五个科目。一般考大学只要求三个科目的成绩,顶尖大学可能要求四五个才行。其实纯粹数学也能拿到四个A。因为到这个时候可以分为统计数学、应用数学、纯数学、等。这个很复杂,不讲了。不好意思要跑题了;当然也有的人选了六个A-level以上。英国近二十年,有9、10、11这样的三个新记录。巧的是:三个人都认识。。。英国第一个拿到九个A-level科目的人,Paul Thompson,大概在90年代。后来好像去哈佛研究neuroscience。人家是我们村子上的。村子只有几百人所以当然认识。第一个拿到十个A-level的,Jan Sramek,是一位捷克人,比我大一两岁。他在约克另外一个学校,所以本来不认识的。但是后来莫名其妙地在剑桥一起上课,有些关系。他现在也比较牛,说是伦敦金融城之star。虽然总感觉他很傲慢。第一个拿到十一个A-level的,Jos Gibbons。比我小一岁。伯明翰人。如果说不认识,那就太对不起你们了。故事太多。因为我们俩小时候算是大敌,有缘。第一次见他,十三岁左右,我们俩是英国初中年龄段的全国奥赛第三名、第四名。所以都被录取训练国际英国奥赛队。每过几个月都要见到他。一开始那只能是好朋友,后来开始慢慢撕逼。竞争冲突。每个数学考试的排行榜,我们总是相差一个名额。要么他比我高一位,要么他比我低一位。说个小故事:十五岁有一次我们在图书馆一起玩电脑,就我和他两个小孩子。这个大学(好像是巴斯大学)的工作人员过来说我们俩太吵了。我很不好意思很尴尬。可是突然他跟工作人员来一句:“你个傻叉农民,别打断我们!” 虽然那个人走掉了不管我们了,我还是被他这样的行为shock到了。没想到他会这样。从那时候开始,关系越来越不好了。最后我们参加了纪录片(Beautiful Young Minds那个)。成了这个纪录片中的两位核心角色。他各种装逼,我各种纠结奋斗。最后在塞浦路斯欧洲内部奥赛,我比他好了一点点,就在奥赛队取代了他。之后他非常讨厌我。他不来剑桥学数学了,直接到牛津读物理学。后来莫名其妙地到约克大学读博士。时间长了,我们还是和好了一些。至今我还是觉得他比我聪明很多;至少他在初中高中年龄段写过好几个自己的书,包括哲学。我现在还很后悔在纪录片中对他的评价。---Anyway,这三个人都在当年突破了A-level记录。真的非常巧。去年听说有个英国巴基斯坦裔,考了22个A-level。直接翻倍了Jos十年前的记录。也是醉了。不过吧,他们这些人都属于乖乖上课的,按顺序的。先学GCSE、再学A-level、再申请大学。到大学也满18岁了。---但是我不太跟他们一样;直接跳过了GCSE。14-16岁念A-level。为什么?这说来话长。知乎上另外一篇关于好老师坏老师有提到一些过程。主要原因就是对很多科目不感兴趣。十五岁我已经A-level快毕业。同班的人都比我大两岁。当时还在考一些东西,但是已经有两个A-level。有一些是满分(A-level一般只需要75%左右就能拿到甲级)。有个亲弟弟现在17岁了,也努力拿到了些满分的,很惊讶;不过他打算申请剑桥医学。不过这样满分的人真的不多了或者不认识。所以,在这个时候,十五岁左右,我就申请了剑桥。英国的惯例是每个高中生快毕业就申请六个大学。其他所有同学也都选了六个。可是我当年的性格比较僵,非剑桥三一都不行。所以只提交了一个申请。去面试了(剑桥都得面试),也做了那些STEP之类的考试(比A-level更难一些,剑桥牛津一般都会要求的)。感觉都很简单。所以十六岁通过了,被录取了。可是三一学院定了18岁才能入学。我第一反应也是无语无奈。我们去询问,发现真有这样的法律。只有苏格兰人才可以十七岁。而且我还没有任何(初中)GCSE,法律规定所有大学生都得有数学、英语、一门外语三个GCSE。好麻烦。所以我花了半年,去学了数学+中文+英语三门GCSE。英语和中文都是课外找老师学的。说实话,通过英语那门真的好难。各种莎士比尔,各种诗词,一点都学不来。很不适合语文这种东西。不过最后勉强还是甲级(大学那款法律要求丙级以上)。这我就已经满足条件了?他们还是不肯。一定让我再等一年。我的学校老师觉得很无奈。后来我发现,可能有些小内幕。就是那一对奥赛队老师Geoff和Imre跟三一沟通了。Imre本来就是三一的。他们希望我再参加奥赛一年再上大学。其实因为这个事情就跟Geoff吵架了一次。他们妥协让我在诺丁汉大学(Imre的朋友)、巴斯大学(Geoff)和Bristol大学(Geoff的朋友)各呆一个学期左右。非正式(无学费)旁听一些课程。现在Geoff是国际奥赛的主席,他也是替我考虑的。但还有一部分也是想拉着让我参加他的奥赛队。(因为如果已经上了大学,就不能参加国际奥赛,有这么一个规定)。这一年,故事也挺多的。每次都有某个私立高中提供住宿。身边学生和我一样大。但是我不穿校服和他们一起吃饭。结果好多老师都怀疑我是假装学生之类的,挺麻烦的。说实话这一年,已经学了好多大学一二年级的东西了。之后还要再花时间再学一遍,有必要吗?这么一个计划最后留下了大概半年时间。把这半年用来旅游。相当于gap year。办了中国半年签证,去江苏(苏州吴江区)教英语。后来学校发现我连大学都没毕业才十几岁,他们就不让我教了。但是还有签证。就可以在中国旅游。这也蛮开心的,我为何要浪费时间教英语?我也大概没经验、教不出来。去了浙江和江苏好多地方,还有福建、广东、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北京。好多景点都去了。幸亏有这半年时间在中国,因为这才真正学会了基本中文读写与听力。如果16岁没这样做,就不一定有现在热爱中国的自己。也许是正好遇到了那位老盲人朋友我才能有现在。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一个人在中国旅游,也不算容易。经常发现自己突然没钱啊,主要因为钱包手机被偷了好几次。只能求人帮忙。或者各种遇到困难。比如迷路在外,找不到回家的路,睡在路上。有一次在一个火车站跟另外一个中国小伙子打架(其实小争执,打架听上去更符合中二年纪)。还有两次生病去医院。嘿嘿。想来,觉得比那些小时候的同学经验丰富多了。很有趣。最后就回去参加奥赛,又去了几次中国。有一次跟纪录片团队一起去参加中国奥赛队的培训。最后终于能正式上大学,感叹一下。宁愿这样多走走也不愿意花这些时间考各种乱七八糟的A-level。对吧?---虽然没有成功在小时候就赶紧入进大学,这些故事也很有必要讲出来,也与题主提问非常相关啊。
浙江人氏16岁上大学的来答一个。(PS:此处年龄均指周岁)6周岁上的小学。当时我们那儿的规定是7周岁才能上小学的,所以为了早上学,多交了几千块钱= =二年级没读,一年级读完之后直接上了三年级。此处和楼上某匿名用户类似,也是家长觉得我有能力跳级然后就找了校长聊天,聊完之后校长表示你们可以试试看,然后我就去上三年级了。五年级读完之后,本地初中有入学考试,考上就能去读,然后考上了,于是就没读六年级。然后一路正常读到大学。目前即将研究生毕业。期间高二的时候去考过中科大少年班来着,这部分的流程是这样的:1)提交申请,需要中科大批准。貌似会问一下你的年龄啊成绩排名之类的。2)正常参加高考。高考是和正常高三考生一样统考统改然后出分数的、3)如果高考到了某个特定分数线(当年在浙江招生的分数线大概和浙大分数线差不多吧。。然而我只考了个一本线QAQ于是就被刷掉了),然后就去中科大参加学校考试+面试。题主说的高考学籍问题,目前确实高二学生是不允许参加高考的。中科大少年班是个例外,并且报考它的时候不允许同时报考其他学校。顺便说一句,我从来不觉得“跳级的孩子就是神童“。因为跳级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小学少读了几年,而那些基础知识主要归功于父母的早期教育。比如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妈就开始教我认字了,乘法表大概也在上小学之前背全了。所以上小学的时候确实感觉基本都会了。初中高中大概也就是成绩还可以,并没有“学什么东西都比别人快”的感觉,但是因为学得还算认真所以最后也上了浙大。然而跳级的遗憾是,现在和小学同学完全没有联系了,因为同班时间短而且到后来不同级了。和初中同学的联系也非常少了,因为那时候年纪差得比较多的孩子其实有点难玩到一块儿,十岁和十三岁的孩子还是有点代沟的,她们开始早恋的时候我还喜欢看中央台的动画片。。所以现在对那些认识非常多年的小伙伴们十分羡慕。如果要说”跳级是什么体验“的话,大概是受到特别多的关注,但又感到特别孤独吧。
顺便来澄清几个偶尔被问及的疑问。1、“你是不是读少年班?”除了中科大之外,绝大多数大学没有少年班。部分中学有少年班,不过我老家没有。考中科院少年班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可以没读完高中提前考。2、“你是不是很聪明?”任何一个人小时候如果把时间都拿去学习仅有的几门课程而放弃任何娱乐,都能压缩上学时间。3、“你怎么做到提前读书的?”作为南方省份,可以5岁上小学,而小学是五年制,那么正常上大学是16岁,因此在南方16岁上大学比比皆是。但另一方面,没有任何体制鼓励跳级。我跳级是父亲安排的,就我个人而言,没有任何主动意愿。但跳级造成的结果是没有学籍,后来父亲到市里找教育局(类似上访),最终在高二才拿到学籍,能正常高考。4、“早读书有没有用?”看人,以我了解的样本(并不多)来看,有好有坏,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当然,如果预期是早读书=神童=有成就,那肯定是达不到,因为这个逻辑本身就不存在。5、“早读书是不是会被关注?”自从我工作以来,没有任何同事是一开始就知道的。后来多半是互相交流“你是哪一级”时,被发现是大师兄且大跌眼镜后被发现。工作中,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同事,只关心你有没有做好工作,你上的是什么大学、什么时候上的……都不会有人真的关心。在读书的阶段里,唯一被关注的时候是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月,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没有人关注你什么时候考大学,大家关心的是你考上什么大学,是不是“有面子”。至于在大学里,早读书的人简直不要太多,对床就是同龄人。6、“早读书使得你现在很成功?”这是很大的误解,尤其是被邀请加上身份说明之后。投资部门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负责人,所以我不是高管,而是基层,方便理解的话等于“产品经理”,一般应届生刚加入BAT或者一两年以后就是这个职位。所以,单纯从职场上说,大概落后同龄人五到六年、落后同级生九到十年。所以早读书的好处是在社会的“年龄段评价”中可以显得稍微不那么失败。6、“早读书对你带来什么好处?”好处是早点离开了老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得到真正“小人物”的自由。而在中国的小县镇当中,生活是整个社会关系网的一个小节点,作为从来不过节假、不见亲戚、不见同学、不守孝道的人,无法想象在小地方怎么生存。7、“早读书给你带来什么坏处?”坏处来自于和我性格的搭配,因为是一个内向不合群的人,所以在学校不接触同学,在社会不接触同事,因此做了二十几年的处男。工作几年之后第一次去洗浴中心被问要不要推油(南方叫法)并暗示其内容时,吓得连滚带爬跑掉,现在回忆起来那种青涩有点难以想象。8、“你后不后悔?”后悔的前提是有选择。我的人生观几乎没有做过任何选择,所以“后悔”无从谈起。如果不是当初身无分文,我可能到现在为止一天班都没有上过。这辈子仅有的一点学到的技能知识,都是在为了生存不停工作的过程中学到的。秉持这种“没有追求”的人生观,无论选择什么道路,最终结果都是一样。回过头来说,决定人最重要的,恐怕是性格和是否能激发性格改变的环境。9、“你写过很多职场建议,为什么自己不照着做?”这就是刚才说的,有没有“动力”才是一切的根本。大多数我接触到的事情,我都会尽可能了解它的原理和真相,然后,什么也不做。
怒答一记。十五岁考上P大,现在在读。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读书很早,4岁半上的小学。因为父母和一年级某班班主任比较熟,我就进去了。小县城,那时还管得不是很严,估计现在应该就不行了。六年级没读,念完五年级的那个暑假之后,稀里糊涂就跑去报初中。其实很有戏剧性的,因为我傻逼到不知道需要提前报名= =。然后后来有一位老师帮了大忙,后来那位老师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她帮助了我很多,生活,学习,至今仍然感激不已。高中正常读书,不过在高二的时候想要去试试高考报中科大少年班,结果错过了报名时间= =高二是有办法报名高考的,我们学校是可以和教务讲的,不过要提前半年到一年准备体检呀注册呀什么的,就像正常高考的那种报名。不过总之我错过了。。。嗯就是这样。
艺术类大学常见一种情况:十二岁小学毕业后考中专,两三年后以三校生身份参加高考上大学。这样就是14-15岁上大学了。
按照国家规定的6岁上小学,正常的9年就是15岁上高中,18岁上大学。以我亲身经验,18岁确实是绝大多数大学同学的平均年龄。(超过6岁例如7岁才上小学的话,严格说来家长是违法的,虽然不犯罪)不过如果想提前,这里面还是有空子可钻的。首先小学入学,在三四线城市是可以托关系走后门提前入学的,大概可以五岁入学(就是不满6岁的)。然后,小学有某些学校是天然的5年学制,读这些学校就天然比别人提前一年。再然后有个提前升学的机制,就是有时会让你没有毕业的前一年提前升学到高一级。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问我有个少年班的名额要不要去。我没有去,如果我去了,不但小学是提前毕业,少年班本身也比初中+高中要短的。这可能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前。当时老师给我介绍那个少年班,初中两年高中三年。这初中为什么能省一年,因为初三本来是用来复习备考中考。初中高中合并之后这一年就直接省略掉了。(当然其他少年班可能有不同,我当时了解到的是这样,现在想来,老师给我推荐的那个估计是个用于读少年班的预备学校吧。)我的实际情况:5岁上学+5年制小学=提前两年=16岁上大学。假如(只是假如)我接受少年班的邀请,不但小学少一年,中学也会少一年,就会是14岁上大学了。
只知道日本和美国的情况;各国差别还是非常大的。美国的话申请高中考 SSAT(小 SAT), 申请大学考 SAT。当然也需要高中、初中成绩单之类的,考大学如果有 AP 会有优势(如果不是美国教育背景,有 A-level,IB 也是类似的)。当然填申请表的时候有一栏,是说 自学/家庭教学 等等……比如外婆教大的啦。只要成绩够硬,同时满足学校那些玄学要求,比如课外活动等等……学校不会特别在意年龄。一般比较担心的是学生的交流问题,但是很多学校都有面试,所以只要能通过面试,就问题不大。不过在学校里的时候可能就不是很爽了,到毕业都不能喝酒(sad),只好用 fake id 了。日本的话,之前有一次去小学玩(作为在东大骗吃骗喝的外国人去玩),认识了一个很神奇的归国子女小朋友。小萝莉父母之前是在伦敦,在那里上学,然后在英国的时候进度就已经快到超常了,比别人选课快了三四年,上了几门高中难度的课。结果回到日本的时候被迫打回原形,由于我日语不好所以跟她用英语聊天的,她说她的理想是做科学家。不过可惜的是日本是不认可课外教育,或者自学,外婆教大这种形式的。有认识一个自学的神人,最后日本大学都不认可没有高中文凭的申请者,只好跑到美国去读书……
我17岁上的大学,没有跳级。因为家里是教育系统的,家里乐意送学校就乐意收,所以5岁就上一年级了,算下来刚好。周遭的同届比我小的人当中,有4岁上学的(很多地方执行入学年龄并不严格),更多的是学习好就跳级的,跳个一两级的比较多。我们那个时候一般高二就把高中课程学完了,高三巩固,所以我高一完的暑假,就跟着大一届的学长们补习,基本上理科模拟题在130+,语文英语在110+的样子,不过我没有提前报名参加高考,因为本来就够小了,没有跳级上大学的迫切性。上少年班是更特殊的情况,一般都是在小学的时候就发现超常,然后初中就没好好上,一路自学或者开小灶追到高三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地方组织的特殊班,据我所知北京8中就有一个,今年被取消了。通常情况是小学3年级就面向全市选拔超常儿童,教学大纲跟普通学校都不一样,基本上四年就学完整个高中课程。有意思的是他们体育课还很多,学得快完全是因为智商高,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不同,一般课本一堂课能过个小半本。这方面知乎上有好多亲历者有写答案。这种班门槛高到什么程度呢,反正选拔标准你作为普通人是看不懂的,我老公小三的时候去考过,没有考上,但依然不妨碍他初升高考589上四中(满分600)。补充一些“较同届生小”的感受吧。其实这种感觉总体而言并不好:一方面在知识的掌握上,如果有短板,很容易被归咎为年纪小造成的;另一方面体育课成绩很一般(好在我从小好动这一点并不明显),我认识的几个跳级生的体育都是很差的,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更不敢参与各类运动,这种弱势心理会直接影响这一生的生活质量;还有就是,因为年纪的关系,在校园社团的任职率也不高,老师也不会优先考虑你,因为你比同学小人不服啊。微微有改善是到了大学和毕业后的阶段。我在一所和尚庙一样男女比例的理工院校上的大学,又是最好的系,作为一个比同届生小两岁的软妹,所以不管是男性朋友还是男朋友都很容易交到。毕业之后,工作场合自我介绍,从来只说工龄不说年龄,发现工作多年还算年轻,心里有些小安慰。也就这样了。
17岁上大学,只早了一年,大学同学里比我小的差不多有15%左右。跳级各有各的跳法,一般是早上学,有的是小学跳级,路子最野的直接跳过高三,考中科大少年班。我的路子不够中科大那么野,我跳了初三。在初二的时候,参加某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试。当时对于外地学生是不要求中考成绩,只看自招成绩的。于是我就被录取了。
我们这有个实验学校,小学就是四年。不知道你这国家规定哪来的。以及清华北大已经没有少年班了,仅存的少年班在肥科,上限16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一位芭蕾舞老师的“大白话”:说说小孩学跳舞的那些事儿 ...
一位芭蕾舞老师的“大白话”:说说小孩学跳舞的那些事儿 ...
今天继续我们的&一线老师大白话&系列。前两期,我们请&&和&&聊了游泳和练琴的事儿,很受欢迎,大家希望我们把琴棋书画,各种学科都请专业老师说一遍,好吧,我们会努力的。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美丽优雅的芭蕾舞老师 Olivia,来和大家说说小孩学舞蹈的那些事儿。Olivia 毕业于英国中央芭蕾舞学院,回国后一直担任专业芭蕾老师,教孩子的经验非常丰富。很多朋友都有让孩子学舞蹈练体型提升气质的想法,但对于学什么、怎么开始学并不十分了解。今天的文章中,Olivia老师解答了这些基础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Olivia老师的照片,举手投足都是优雅啊~
为什么让孩子学跳舞?
首先,学舞蹈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协调性、专注力的发展。孩子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锻炼到模仿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其次,学舞蹈有利于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性格,有助于团队意识的培养,以及基本功训练而生的吃苦精神。因为舞蹈有较为严格的审美标准,使得小朋友需要不断重复练习一个动作、一段舞蹈才可以达到或接近标准,从而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然后,舞蹈还有利于形体的改善,如X、O型腿,驼背,耸肩等,有利于培养优雅的气质,和自信心。学过舞蹈的人,无论是坐姿还是走路姿态,通常是挺直脊背的。不少孩子跟我说,她们在学校里,老师总说一眼就能看出她们是学舞蹈的,因为坐姿特别端正,作为芭蕾老师的我很是为她们骄傲呀。
最后,学舞蹈可以强身健体。学舞蹈的孩子在体力和耐力方面会比普通小朋友强很多。我教过的不少小朋友都是在学校班级里跑步数一数二的,体能素养很好。
从什么舞种开始学比较好?
在中国的舞蹈培训机构里,一般较常见的有中国舞、国标舞、芭蕾舞、爵士舞、流行舞蹈。不少家长都会苦恼,这么多舞种,哪个才是最适合我家孩子的呢?
我想说,有兴趣的才是最适合的、最好的,切忌盲从、随大流。有条件的话,不妨让孩子试试几个舞种的启蒙课,再问问孩子的感受、倾向。
不过呢,芭蕾舞是所有舞蹈的基础,但凡学习过芭蕾舞的人,再去学其他舞种都会容易很多。因为芭蕾既能锻炼到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力量,又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性。&
很多朋友会问,芭蕾适合男孩学吗?
当然。女孩子学出来是公主气质,男孩子学出来不仅不阴柔,而是能练成王子般的绅士气质。加上男生更需要进行各种身体素质和爆发力的训练,例如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没有手臂和肩的力量,是扶不住女伴的。因此学芭蕾的男孩子比普通人更加有力量感。
几岁开始学舞蹈较合适?
不同舞种的黄金启蒙年龄不同,此处以及以下的解答我都以芭蕾为例(对其他舞种了解不多,就不妄下结论了),一般来说,4岁是最好的开始学芭蕾的年龄。如若孩子太小,会对孩子的骨骼发育产生影响,但也不宜过迟,因为软开度的训练(如胯部、脚踝)不趁早开始,日后是难以接近完美的,幼时开始训练的痛苦也较小。
业余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修养气质,对学习者的身体条件没有那些严苛的要求哦。只要有热爱舞蹈的心,谁都可以跳舞。
我的主张是,业余学习只要跳得开心就好,不要把自己和别人比较,别人再好那也是别人,与自己无关,自己相对以前有进步就好了。 学得不错,对此我的定义是在自己的级别里/年数里达到应有的水平,就是好。换言之,若拿学一年的孩子与学三年的孩子做比较是无意义的。 学无止境,无论考到哪一级学习都没有结束,尤其是艺术,没有人可以真正全部学会/达到完美。 若是说能够较好地完成一个脚尖上的变奏的话,一般来说需要达到RAD Advanced Foundation级别。
小孩子学芭蕾,刚开始的话,一周上一次课就够了,高级别(如专业级)的孩子最好能达到一周两次及以上,但这只是理想化,在中国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大家都懂的~ 我相信,每一次上课,都完全跟着老师走、尽力做好每一个动作的孩子,是不会差的,平时流多少汗,考试就能拿多少分。
怎样判断舞蹈班是否专业?
不少家长给孩子报舞蹈班时很纠结,因为不知道怎样判断一家舞蹈培训机构是不是专业的。我的建议是,主要看师资和教学环境。
首先是师资,以最严格的教育背景来说,毕业于各大舞蹈学院(或附中)的本专业是最理想的,或是有含金量较高的教师资格证。例如执教芭蕾舞的A老师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表教专业,那么她就是有专业保障的。
温馨提示:近年有不少大学半路出家学舞蹈的毕业生在从事教学工作,希望大家能擦亮眼睛哦,老师假如不够专业,就无法给孩子进行正确的训练指导,孩子会受什么伤就不可预知了。
至于教学环境(舞蹈教室),配置是大落地镜、壁挂/移动式把杆、地胶为佳(国标舞、爵士舞、流行舞蹈场地为木地板)。
大落地镜有助于孩子对自我动作的纠正,把杆有助于辅助完成基础训练(如压腿、芭蕾/古典舞基训)。
而地胶则是对孩子安全、高质量完成舞蹈动作的保障。例如转的动作,需要一定的摩擦力,如果是光滑的木地板(即反光的那种)可能会难以控制脚而“飞出去”,既危险也不美观。尤其是芭蕾舞,对地面的要求最为高,没有地胶的话很多动作是危险系数比较高的。再比如,做各类跳的动作时,在舞者落地的时候,地胶及其下在木地板之上架空的部分对舞者的膝盖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初学芭蕾其实不需要给孩子上一对一私教。让小朋友与同龄人一起蹦蹦跳跳或许更能让他爱上舞蹈,也培养了他的团队意识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相对来说,一对一更适合于大孩子,比如想在舞蹈方面有所提升、有意向专业发展的孩子。
芭蕾练习什么内容?
我是从小接受英国皇家舞蹈学院(Royal Academy of Dance,也就是RAD)教材训练的,因此就以我熟悉的RAD教材为例来为大家解说了。
在初学阶段,内容以简单的中间练习(Centre Work)为主,寓教于乐,故事性强。其后慢慢增大难度,开始加入把杆练习(Barre Work)。中间动作又分为古典舞(Classical Dance),自由动作-较简单的现代舞(Free Movement),性格舞/亦称外国民间代表性舞蹈(Character Dance),以俄罗斯舞、波兰舞和匈牙利舞为主。
而大家最担心或最关心的足尖练习(Pointe Work)在RAD考试中要到专业级别(Vocational Graded Examination)才会出现,换言之,如果循序渐进地一级一级考上去,大约需要八年的时间才会开始足尖训练(此时为12岁左右,已不影响脚部骨骼生长),此前均为穿软底鞋的半脚尖上的训练,为日后立足尖在脚部力量上打下基础。
那脚会不会变形呢?我的回答是:基本不会。变形的可能性只有两种:专业芭蕾演员的高强度练习,不正确/不到位的脚部保护措施。至于受伤的问题,相信大家都有穿鞋磨破脚的经历,所以各位家长们完全不用担心,正常范围的伤最多只是磨破脚啦,也是对小朋友意志力的磨练哦。
By the way,有时候我会碰到小朋友妈妈说小朋友回到家腿疼是怎么回事?我会具体问是腿哪里疼,怎么疼?如果是小腿肚疼,说明肌肉负荷较大(比如这节课半脚尖练习较多),乳酸堆积多,导致肌肉酸痛,如果实在非常酸痛,可以试试用热水敷。这里不得不提课后的拉伸活动,一定要做,拍拍腿抖抖腿,请大家一定要记得做哦,一是给肌肉的放松,二也为了防止腿粗。
而另一种是大腿后部韧带的疼痛,一般来说,在我们上课的正常范围拉伸中,如果今天拉伸得非常到位,可能课后就会导致韧带疼痛,甚至小朋友会觉得自己连原来的软度都难以达到,这也是压腿的“橡皮筋原理”,韧带就像一条橡皮筋,经常拉拉,才能变松,而当你拉得越开的时候,反弹力也就越大了。确实是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只有拥有了足够的软度才能身体轻盈灵活、跳好舞啦~
有必要参加考级和演出吗?
依家庭条件而定,建议参加。因为考级可以检测小朋友一年来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是孩子想要跳得更好、挑战更高难度的信心来源。汇报演出能锻炼小朋友当众表演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不怯场的良好心理素质,丰富舞台经验。
这里有个例子,我们暂称主人公为小B和小C。小B几乎每年的机构汇报演出都积极参加,小C对汇演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偶尔参加。在15年的年度汇演上,小B、小C都参与了群舞演出。在大群舞部分,领舞的同学突然跳错了动作,小B及其他大部分小朋友都很快反应过来继续按照正确动作跳,而小C因为没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一时慌了神不知该怎么跳才好。即使小C脚踏实地地上了很多舞蹈课,基本功扎实,但临场应急能力明显不如常参加演出的小朋友,导致失误。
在这里,再说说几乎每年汇报演出都会碰到的问题,想跟各位家长解释一下(无论是孩子已经在学舞蹈,或是即将学舞蹈)。其实老师们在给小朋友排群舞的时候,是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跳一样的动作的,而孩子的站位也是为了追求队形美感依身高而排,当有时候出现某个小朋友的独舞或是一段三人舞诸如此类的时候,完全是因为剧情需要哦,老师会尽力给每个小朋友同等的表演机会的。所以各位家长们请理解我们,有特殊舞段都会每年轮流给大家跳。
不想继续学了怎么办?
告诉孩子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是否真的不想继续跳舞?尝试到孩子舞蹈班上去观察观察,若是因为孩子不喜欢或害怕基本功训练,告诉ta“你想把舞蹈跳得更好,而练好基本功才可以实现这个目标,这是你爱的东西,你想把舞蹈跳得美美的,对吗?”
反之,若孩子是打心眼里讨厌舞蹈,那就没必要强求了,让孩子痛苦地跳舞,ta既跳不好,又因为占用了原本属于ta自己的课余时间而感到舞蹈是个负担,老师也因为必须顾及每个孩子,可能会影响了整个班的进度哦。
送给大家一句话,把坚持建立在兴趣之上,才是最好的选择。
有一件事各位爸爸妈妈们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就是我们老师希望家长们最好可以不进入到舞蹈教室里或在窗外观看孩子们上舞蹈课。因为年龄较小的小朋友看到家长以后会忍不住分散注意力,这样便会导致小朋友很难再进入到课堂中来,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也可能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也请一些心急的妈妈们不要冲上来纠正小朋友的动作,不要大声斥责她,虽然我们非常理解这样的举动,毕竟是出于好心,但是这样小朋友的自尊心可能会受到伤害哦。既然选择了老师,就请相信我们~
另外,也碰到过不少重新想捡起芭蕾的孩子,比如是爸爸妈妈觉得还是多运动运动比较好、或是孩子自己想再开始练习芭蕾舞。那么这些家长们经常会有一个疑问,不知孩子该插班到哪个级别比较适合?
我的建议是,带孩子去机构多试几个级别的课,一定要试,仅仅是看的话很可能会有“看起来简单跳起来难”的现象哦。然后咨询那边的老师,结合试课表现和孩子的芭蕾舞经历和年龄,专业的老师们一定会给您最好的答案。但是请各位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仅仅根据年龄选择插班哦,孩子已经有几年的空档的话,插到同龄人班级如果跟不上课程,会感到自卑!宁愿让孩子上相对简单一些的级别,即使同学们可能比她年龄小一些,但根据Olivia老师多年的经验,这些孩子还是会打成一片的哈哈~
要不要走专业道路?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体条件是否适合走专业舞蹈道路,即“三长一小一个高”,手长、腿长、脖子长、头小、脚背高(身体条件要求在国标专业以及歌舞、音综专业会适当放宽),其他条件还有身高、软开度、舞蹈感觉、模仿力等方面。报考年龄在8-12岁左右为佳,具体因校而异。
其次,舞蹈专业很苦,高强度的训练与业余兴趣爱好培养有很大的不同,且需要管住嘴、迈开腿来随时保持苗条的身材,请问问孩子是否准备好接受挑战。
还有一点各位需要注意到,舞蹈专业的孩子(其他艺术类专业也一样)的学习重心会偏向专业课更多,文化课肯定没有普通学校的多。这点请慎重考虑哦。
中专毕业后,去向大致分为:考大学(芭蕾/国标专业:国内外,中国舞:国内),考舞团(芭蕾/国标专业:国内外,中国舞:国内),当老师,转行。
这里说说我们学校的情况,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学校在英国伦敦),Olivia老师的不少同学都考团进入了&English National Ballet&和大名鼎鼎的&The Royal Ballet&这两大英国芭蕾舞团,其他还有&Northern Ballet&等等,也有考到北美一些芭蕾舞团去的。其他人有的考大学继续深造,有的就像Olivia老师一样早早开始做教学。一心比较想把国外经历过的先进芭蕾教学理念带到中国,所以我就回来当老师啦。
给想要走专业道路的小朋友们一些话:专业虽苦,但你意想不到的乐趣更是无穷。专业生能体验到有意思的双人舞课(通常业余体制是没有的),以及有足够好的功底去演绎自己喜爱的舞段。况且有一群同样热爱芭蕾舞的朋友与自己共同进步,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附张芭蕾巨星Svetlana Zakharova的照片,“She's born to dance ballet!”&
芭蕾很多动作的完成度和美感,是需要好的身体条件来支撑的,也可以说是天赋。&所以能被上天选作跳芭蕾舞的女孩儿,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加油,坚持!
最后,谢谢大家不嫌弃我话多,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可以成为跳芭蕾舞的小仙女、小王子 ~
相关文章:
我先占个位置,然后再慢慢看
实用,收藏慢慢看
我们学的中国舞。我就是怕芭蕾总是练习基本动作,让小朋友觉得枯燥
我也打算让孩子学,塑造形体就好
今天看到一个幼儿园老师跳舞,感觉好美。
练了6年芭蕾,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毅力和形体。不易发胖,耐力足。现在练瑜伽都是小case
很美!练舞蹈的孩子确实不一样
我们舞蹈九级了
学跳舞对个人气质的提升很有帮助
讲的很详细,也很实用,学习了,多谢!
看完了,这一篇又看了游泳那一篇,最后那句话说的真好,关于孩子,我们不能只是看着他成长,而是共同成长。
女孩子真心需要学跳舞,超级优雅的
看完了,谢谢分享
想带孩子跳芭蕾了
女孩子一定要去学跳舞,可我家是男孩,想去练形体,小城市也没有条件
我身边有个男孩学芭蕾,我看着好不习惯啊。
说得我也动心了
很有指导意义
自己就对舞蹈不感冒的家长怎么办
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作者保留权利
作者最新日志
作者热门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f值怎么才能提上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