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数学概念比的概念

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_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 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
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第l一3题,练习九的第l一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比”和“比例”1.复习整理。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表。指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2.练习。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完成。(1)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级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2)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3)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 )人。二、复习解比例&&&&&&&&&&&&&&&&& 1.完成第35页的第2题。指名回答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什么性质。接着以&&&& :&&&& =l&&&& :x为例,复习解比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解比例时,如果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变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然后让学生完成第2题的其余习题。三、复习正比例、反比例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问题,让学生回答。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教师填写小黑板上的表。然后教师出示下面两个表,让学生根据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关系,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使学生明确: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要看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或积是不是一定,如果积一定说明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如果商一定说明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如第二个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上、下两个相对应的数的商一定,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形的高的&& 一定,因而高也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与底边成正比 例。&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1―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在订正第(4)小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12的约数有哪?然后说出自己用选出的四个约数组成的比例是什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比慎写出来。订正第(6)小题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续一了。2,第2题,除第(2)、(7)小题教师要提示外,其余各题由学生自己判断,第(2)行驶的路程小题,教师可以先说明&&&&&&&&&&&&&&&&&&&&&&&&& =周长,再让学生判断。第(7)小题,可以先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和身高,教师把数据记下来,再让学生判断。使学生知道:人的体重和身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人的体重是随着身高而增加的,但体重和身高不成正比例关系。3.第3题,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题要求图上长方形的长、宽和地基的实际面积。
文章来源:/jiaoan/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htm下页更精彩1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栏目最新《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_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及倍数比与相差比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黄金比的介入”为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鉴赏和审美体验,领悟数学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特性。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选美”铺垫。1.激趣:一百多年前的一个“选美”,很有趣,大家来试一试(出示特殊的“选美”对象――长方形)。2.评选:选出你认为最美的长方形。问:你为什么认为自己选中的长方形最美呢?(结论:与长和宽有关。)二、联系旧知,探究新知。(一)情境比“像”中,初步认识比。1.图形比“像”,运用相除。a:考眼力。课件继续出示不同的长方形,选出与“最美”长方形相像的图形。问:为什么它们看起来相像?(结论:也与长和宽有关)长和宽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才让他们看起来比较像呢?b:自主看。课件出示相像长方形长、宽的数据,学生独立发现长和宽之间的相除关系。(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c:合作探。把自己的发现到组内说一说,综合大家的看法。d:说发现。学生汇报,得出结论:长、宽具有相同倍数关系的长方形看起来最像。比如两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另一个长方形长的2倍,宽是长的1/2,这两个长方形就像。或者说每个长方形本身长是宽的2倍,宽是长的1/2,他们就相像。倍数关系不相同就不像。2.明确除法关系,初识比概念。比较长、宽的关系时,都用什么法莱计算的?那这种相除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形式表示出来,那就是――比。a:感知“比”:b、初识比概念:说了这么多,你认为什么是比?(除法)(二)多种情境中,深入理解“比”。1.区分同类量比和不同类量比的意义。①出示两个情境:围棋小组有男生6人,女生4人;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用2时。问:哪句话中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如果能说给同桌听,并说说比的结果是什么?结论:单位相同,是同类量,可以用比来表示,比的结果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单位不同,是不同类量,但因为有相除关系,所以也可以用来表示,比的结果是一个新的量。②练习:某个水果摊上苹果的价钱是15元3千克。这句话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来表示吗?2.情境中明确比概念。①出示情境:淘气买了4支钢笔,每支5元钱。这句话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来表示吗?②明确概念:只有两个数相除,才能又说成这两个数的比。3.自学书中比的知识。①学生独立学习。②汇报学习内容:前项、后项、比号、比值。③区分比和比值。一个是式子,一个是数。4.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①独立探究。②汇报发现:(课件演示)。区分“分数形式的比”与“分数值”的不同。③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④质疑:比赛中的2:0,为什么后项写成了0.结论:比赛中的2:0是计分形式,表示相差,不是相除,不是比。本文地址: /jiaoan/xiaoxueliunianjishuxuejiaoan/8690922.htm共2页,当前第1页
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栏目最新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6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数学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proportion)。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016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1、 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2、 各部分的名称: a : b = c : d外项 :认 = 认 : 外项3、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认畹幕4、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判定方法公式正比例1、&&两种相关联的量2、&&比值一定=k(一定)反比例1、&&两种相关联的量2、&&积一定Xy=k(一定)5、 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希望对小朋友们有所启发!相关推荐:&&&&
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微信 公众平台 :二维码扫一扫 热点资讯全知道微信账号:小学生:jpxxs633
QQ群:关注精品学习网小学生频道新浪微博
@精品小学频道
频道相关推荐
精品学习网()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小学试题库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最新更新
学习在线查询工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数学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