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与平原喝酒会一样吗?

华夏江汉形成说之十一:我为什么把云贵高原称作滇黔高原?文|黄饮冰滇与黔图片,黄饮冰2015年9月17日制作(来源本人QQ相册)。&我计划写这篇文章很早了,但一直没有写完全,因为我对“黔”把握不好。今天看了大同思想网推出的杜钢建的《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湖南沅江边的黔城,china指黔人》一文,我散乱的思路,终于贯通了。与外国的联通历史由杜教授去搞吧,我还是关注于搞清楚滇黔。为什么我要称云贵高原为滇黔高原呢?这是不少读者经常质问我的话题。我一直没有作答。其实我一开始用的也是云贵高原,后来改成了滇黔高原,因为我觉得滇黔二字更带有古代的文明气息和文明密码。&我一直认为:华夏族群的前身——华尼(我也把华尼人简称为尼人)人种在泛长江上游地区诞生,这个华夏人种起源区域在大武陵山片区,如最早的巫山人、建始人都发现于这个区域,在巫山人的旁边还发现了蓝田人的踪迹。在华尼人的童稚时代,他们一直就生活于泛滇黔高原之上,并不断把生活圈从青藏高原东缘的广袤的滇黔高原向外延伸。金沙江是其母亲河。远古的华夏人种在起源阶段是一个原始群,我把这个最远古的原始群叫做“华胡”原始群。胡原始群的起源地可能不在滇黔高原上,而在广西。《山海经》中有中国南方有黑人存在的记载,在考古中柳江人、河姆渡人和昙石山人有矮黑人的特征。这就是我确定胡人的起源地在广西的原因。我认为胡人可能是真正的矮黑人种。华尼人,则是黄色人种或者黄白人种,也就是浅色人种。华原始群的起源地在滇黔高原。华原始群和胡原始群有一段时间一起生活于滇黔高原上,形成了华胡原始群。但是广西的猿人也是从滇黔高原上下来的,所以从总体上讲,滇黔高原还是华胡原始群的起源地。这就是我反复强调滇黔高原及其延伸地区的原因。华和胡的标记是在华胡原始群认识火的过程中打上去的。华原始群把火叫做华(ha),胡原始群把火叫做胡(hu或者wu)。华胡原始群最终又分化成两个人群,一个是华人群,一个是胡人群。远古的胡人群在开始阶段也与华人群一起生活在泛滇黔地区,后来胡人群向东部发展,进入东部两湖平原以至于扩展到沿海地带和东海古大陆,形成了两湖(甚至两广、中南半岛)地区以至于沿海的胡人文化圈。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两个族群——华族群和胡族群就是这样来的,以后经历了无数次的分化和融合,但华和胡的界线还是十分清楚的。其他的夏、夷、羌、戎、狄等文化标记,还有许多的子人群概念,都是后生的概念,最早的源头还是在华和胡上。原始的状态是:华原始群在泛滇黔高原上生活,演化成了华尼人,发展了旱作农业——秜的种植,过着半农半牧兼以渔猎采集的生活。胡原始群下滇黔高原进入两湖地区及其他地区,发展出了水作农业——谷的种植,过着半渔猎半农耕兼以采集的生活。在末次冰川期内,华尼人还北进入中国的渭水上游地区,演变出了华尼安人。末次冰川期内活动于北方冰天雪地里的古老人类,可以都归属于华尼安人。在末次冰川期结束后(距今13000年),华尼人一部东进到两湖地区,与胡人一起生活,华尼人与胡人融合演变成华尼尸(夷)人(这里的华音hua)。当然,华尼夷人是个统称,两湖地区的华尼夷人有多个群体,根据融合的程度,以华尼人为主的群体是华尼-夷,以胡人为主的是胡尼-夷,还有紧密融合的就是互人(互为一体)。在末次冰川期结束后(距今13000年),华尼人的一部是经康定草原沿四川古湖的西缘和青藏高原的东缘向北迁徙,最终迁徙到了渭水上游、中国西部的秦安大地湾。此后中华文明以两湖地区和中国西部为基地,开始了又一次的向外扩张历程。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在祥和中再次起步。以上说的是重话。多次说,加强印象。&在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时候,一个颜色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黑色。在语言上,黔、滇、陈、秦、china似乎有承接的转注关系。还有一个最古老的名称——昆仑山,我认为广义的昆仑山是滇黔高原,狭义的昆仑山是武陵山片区。原始密码的破解,是一件非常费神的事情。&我不记得是哪一部古史说过,在春秋战国以前,人们是知道昆仑山的,后来就不知道了,这个原因是什么?我想,昆仑山是祖山,以前人们会回到祖山去祭祖,后来逐渐把到祖山祭祖搞荒废了,昆仑山就这样一代一代迷失了!但是从古人祭祀习惯去看,西南方的武陵山是一个关键的方向。这次探讨,我从黑色开始入手吧!&一、与黑色关联的古老概念——黔,古族名&我们知道“黔”,一般都是因为“黔首”。秦始皇把天下民众称为“黔首”。读历史读到这里,有时候是百思不得其解。秦始皇忽然搞出搞出个“黔首”,让我苦恼了好几十年。&再往上追溯,《左传·襄公十六年》有一句话:“邑中之黔”。又把黔与巴中链接起来。那么这里可以扩大一些,有巴中之黔,就还有其他地方之黔,黔可能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战国时期楚国设置黔中郡,黔中郡管辖的应该是整个黔的范围,不然也就不会设立一个以黔为名的郡,那么在战国时代的楚国,黔中郡范围里的原居民,可能就是黔人。秦楚战争之后,楚国被秦国吞并,秦国将楚国的黔中郡和巫郡合并成新的黔中郡,郡治所在原巫郡所在地——今湖南怀化市以南40公里的黔城,辖今湖南西部及毗连的川、黔区域,但不包括沅陵和常德。西汉又改黔中郡为武陵郡,这个时候包括常德和沅陵。唐代曾以黔州为黔中郡。后来唐又分江南道置黔中道,治黔州(治所在今重庆彭水),辖地比秦黔中郡相比,东境减今湖南方面的部分地区,西则包有今贵州大部。也就是说,黔州辖区相当于当今湖南的沅水澧水流域、湖北的清江流域、重庆的黔江流域和贵州的东北一部分。以黔为贵州的别称是后来的事情。查清了黔中郡,可以归结一句话,在战国时期楚国设立黔中郡之前,黔人应该生活在黔中郡的范围里,也就是说,楚国是占据了黔人的生活地之后,在黔人的领地范围里设立了黔中郡。黔人的居住的大致范围,就是现在的武陵山片区。根据《左传·襄公十六年》“邑中之黔”之记载,可以判定“黔”是一个比“巴蜀”还要古老的概念。由于历史太遥远,战国时期楚国吞并黔地之前,黔人是否建立了一个国家,我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但黔人作为一个古老的族群生活于黔地则是肯定的,黔人的中心,是黔城。&黔与黑色是什么关系呢?《说文》说:“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发也,周谓之黎民。”。看《说文》也不明白。通俗地说,“黑”是指“黑色的头巾”,“今”意思是“当面的”,综合起来“黔”的意思就是“戴黑头巾出门见人”,这是黔人出门会客的最高礼节。再引申一下,“黔”就是“以黑头巾为正是行头的人”。这表明黔人是一个守礼仪、高文明的族群。省去中间过程,从这个古黔人存在的范围看,古黔人可以归结为是古华尼人的后裔。黔中的黑,是黑崇拜的遗迹,这是神农的文化底色。黔人当是神农后裔。&二、滇——古族名和古国名&“滇”的历史是很明白的。“滇”是秦汉时期西南夷中的一个较大的族群,主要居住在今云南昆明滇池周边。近年来出土的大量考古资料说明,在春秋末年至西汉初年,滇人已进入兴盛的青铜器时期。到西汉中晚期,滇人铁器已逐渐普遍存在。从考古实物看,滇人男子发型多梳发总结于顶,束以带;女子多垂髻于颈后,这种发饰与汉人几乎相同。男女皆带耳饰、手镯,衣长至膝下,跣足,这又与汉人有大的不同处。滇人的奴婢则辫发或披发,也与滇人不同,所以有学者判断滇人的奴婢可能多是从邻地其他部族虏掠而来。滇池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居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亦饲养牲畜,兼营渔猎。滇人当时似仍在锄耕阶段,大量出土生产工具中未见犁铧。牛被视为财富,不用于农耕。手工业相当发达,尤以青铜冶铸、金银器及玉石制作特别显著。据《史记》记载,在战国中期,楚将庄蹻曾率兵至滇池,于该处称王。这说明滇国在战国之前就存在,庄蹻是占据了滇国而继承滇王。秦统一后,曾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设官置吏。张骞出使西域回国后,曾向汉武帝刘彻报告说,可通西南夷道至身毒以通月氏。武帝遂于元狩元年(前122)派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到西南夷地区寻求通往身毒的道路。到滇,滇王曾接待、协助,但被其西边的昆明夷所阻,没有成功。在南越、南夷陆续归入汉版图以后,武帝复派王然于去劝说滇王入朝,但与滇同姓的劳深、靡莫等不肯听命。元封二年(前109),武帝再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等部落,以兵临滇,滇王降,并请设置官吏。汉遂置该地为益州郡,同时“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云南自此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体系。&什么是“滇”?滇由“水”和“真”组成。“真”就是“贞”。金文“贞”由“卜”+“鼎”组成。卜指神杖,鼎指祭祀神器。意思就是神鼎占卜。造字的本意是占卜高人。《说文》解释贞:长生不死的人变形上天,即是神人。“滇”就是傍水而居的神人或神族。这个滇族,既占卜也祭祀,真的就是个神族。结合历史推断,滇人就是神农族群的神族。&从滇人的历史可以看到,滇人与秦汉时期的中国人应该是一个族群,只是滇人保持了神族的本性。滇人与江汉地区的联系,有两点,一是鼎,陶鼎在屈家岭文化时期就出现于江汉,主要用于祭祀。二是锄耕。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都是锄耕文化。良渚文化犁地用的三角器和犁铧,这是江汉地区和良渚地区在农耕方面的显著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出,滇人的农耕文化与江汉地区是由密切联系的。&三、远古的人和神,人族驻地是黔,神族驻地是滇&1、伊甸园是人类的乐园&《旧约·创世纪》说:上帝耶和华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类的祖先男人亚当,再用亚当的一个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并安置第一对男女住在伊甸园中。伊甸园在圣经的原文中含有乐园的意思。圣经记载伊甸园在东方,有四条河从伊甸流出滋润园子。这四条河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和比逊河。我对这四条河流不感兴趣,因为任何地方都可以附会出四条河流。这里可以看出的是伊甸园是人类的驻地,god造人后,把人安置在伊甸园。所以伊甸园不是神居之所,而是人居之所。这一点很重要,这与中国大西南有滇和黔的区别是一致的。&2、神居在更高地地方&那么神居在什么地方呢?无论在中国神话和外国神话中,神都是高高在上,神居在高处,甚至高到天上。用中国字更好说,神仙是一体的。神是天神,仙是高山之人。总之神宗居住在人的头顶,不然神怎么观察人间、保护人间呢?这个更高的地方,是相对于人群的居地而言的。在中国大西南,黔地之上,就是滇地。远古人类还没有习惯于西藏高原的环境,因为西藏太高了,代表神的还是人。伊甸园实际就是“黔”。我什么说杜钢建的“china指黔人”是正确的呢?到这里大家很可能就理解了。&3、在中国的神话和传说中,神逐渐地远离了人&传说在颛顼之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地之间可以相互来往,人和神有杂居的状态,就是“人神杂糅”。为了防止人们假托神意作乱,在颛顼大帝上台后,搞了一个“绝天地通”,命重和黎二人把天地分开了,人和神就分离了。从此以后,天地之间的交往断绝了。“绝地天通”,意思就是断绝了地和天的之间的联通,把人和神分开了,神回到神的居所,不能随便来到人间;人在人的居所,不能随便去到神界。“绝天地通”实际涉及到的是对神意的接收和解读的问题,打击的就是巫师掌握的神权,说是神,实际神就是众多的巫师。在中国远古族群中,巫师地位的很高,而且各个人群中的大小巫师很多,所代表的神系统繁杂,所有巫师都有接收神意和解释神意的权力,这对颛顼的大统一是不利的。“绝天地通”之后,神权就从“人人可以解读”变化为只有“颛顼或者黄帝系统的巫师才能接受和解释神意”,神权也就服从于王权了。与这个神话一起发生的还有“九黎乱德”和“共工霸九州”。黄帝时期,神权本身被黄帝集中在手了。黄帝死后,被黄帝统一的各个族群开始有了摆脱大一统的意思,因为青阳少昊没有黄帝那样的威望,把控不了局势。首先作怪的当然是各族群的大巫师们,因为他们掌握着神意,也就可以创造神意。为了重新统一,颛顼就用“绝天地通”收缴神权。如果把“绝天地通”与“九黎乱德”和“共工霸九州”联系在一起看,会看的更明白。颛顼的统治也离不开神的支持,因为远古就是神统治人的时代。颛顼要灭的是他族群的神权,要树立的是本族群的神权。颛顼是黄帝族的,黄帝族兴起于东北,而共工氏是炎帝族的后裔,炎帝兴起于西北。炎黄两族是联盟关系,在炎黄时期这两族的神就已经统一了,这就是共工和颛顼可以杀的血流成河,但共工氏臣服于颛顼之后其氏族力量还是被保全的原因,因为换个共工去统治共工氏族就行了。但是九黎是南方大族,九黎族的神与黄帝族的神是两个体系,颛顼时期还没有统一于黄帝族的神系。九黎族兴起于良渚地区,良渚地区又与江汉地区是紧密相连的,九黎的神系与兴起于江汉地区的神农族群的神系是一个体系。还要注意到一点的是,兴起于江汉地区的神农族群最终是回到了南方的。这就说明,颛顼之时,要打击的的确是南方神系,在这种逼迫下,南方神系的神职人员只好带着他们的神撤回到南方。黄帝族对神系的改造从历史上的记载可以看到痕迹。中央神本是神农,黄帝族以黄帝为中央神,东方神本身是太昊,黄帝族用伏羲替代了太昊;西方神是赤帝,黄帝族以少昊代替;南方神本是朱帝,黄帝族以炎帝替代;北方神就是颛顼自己了。这就是伏羲与太昊、神农与炎帝、赤帝和朱帝混淆不清的原因了。&4、神农后裔南归,形成神族居滇、人群居黔的格局&我们在谈神的时候,不要忘记神的实质是人。人和神本是分居的,神是天神,本来在上天,人能够接受天神的旨意,是因为有神职人员,这些神职人员就是神的司奉,神的旨意靠神的司奉们来传达。长久以往,神的司奉就演变成了神族。这些神族掌握着神权,代表着神。神又有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的神有不同的司奉。神的起源地也不同,祭祀和联通神的地点也就不同。实际上,神是下来不了的,代表神下来传达旨意的是诸神的司奉,在传达神意时,这些神职人员总是自称是某某神,实际自己是人。在人群的迁移过程中,人群敬奉的神也是一起迁移的,这本是常态。但是在神随人迁时,在原地总要留人以守元神的祭祀,与人群一起迁移的神实际是元神的分身。古人们还有定期派人回去祭祀元神的习惯,这就是古人们为什么不会忘记祖神的原居地的原因。当然时间久远了,分神也可以变成新的元神,祖神就迷失了!为什么秦汉之后古人们不知道昆仑山,就是因为时间久远,他们断绝了回到祖地祭祀祖神的路,后人就不知道了。颛顼时期,神权被收缴后,诸神的司奉就不能借各自的神影响人间的政权,他们自然就各自回到了各自的祖神身边,去司奉各自的祖神。这就形成了后世的到神的居所去求神问道的习俗了。在后世,神的居所就是道场或庙宇。这是“绝天地通”对后世宗教传教形式的影响。因为华夏各族群的起源地在滇黔高原,祖神的起源地也在滇黔。从人和神的起源看,北方的人和神的起源地也在滇黔,但是时间长了,北方的人和神都有了北方的根,从南方体系中早就分离出去了。人世间的权力被北方系的人和神占据后,南方系的人和神就回到了祖兴地——滇黔。神族进入到更高的滇地,形成滇人;人群就居住在低一级的黔地,形成黔人。南方的神和人的格局,也是对南方神的保护,因为要到滇颠,必须越过黔地。在颛顼之时,北方神进入到泰山,以泰山为神的居所。南方神就回到了滇颠——昆仑山之頂。黔人,实际就是从南方出发,进入到北方,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南方的神农后裔,他们也是华夏族群。这种南北隔离,导致了以后的分化。黔人保持了华夏古风,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群,因为族群的融合还在继续,不断地产生新变化,在中原王朝再度进入到滇黔的时候,反倒不认识故人了!神农后裔回到南方时,直接退回到了江南武陵山和湘西湘南的山区,因为此时一个新的族群在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形成,这就是三苗族群,三苗族群还占据江汉,前锋抵达汉江上游的丹江流域。三苗依然是从华夏族群分离出来的。&四、滇、黔来自更古老的地名——an(安)&An,其音的来源,可能更古老。云南古称滇(dian),武陵山片区和贵州古称黔(qian)。这两个古称可能是来自一个更古老的地名——an,用汉语记载,我认为是“安”。这可能与华尼人多次北迁又多次南撤有关。在湖北,把大雁叫做“an”,而不是叫做“yan”。大雁是古人北进南归的导向鸟,所以大雁是华夏古人崇拜的鸟。在间冰期,生活于滇黔高原的古人类会进入到北方生活,在每次冰川期再次到来前,进入到北方的古人们撤回了云贵高原,就预示着“安”了,这是大安。在人们游猎和采集的时候,人们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也会在夏秋之际游猎到北方,冬春之际返回南方,与大雁同步。在寒冬到来之前古人们撤回到了滇黔,就是“安”了,这是一年一度的小安。所以华尼人把温暖的云贵高原叫做“an”,是很自然的事情。“an”是安全地或安乐地的意思。An进一步演化,就是dian(滇)和qian(黔)。后来华夏人迁移到西方,就把an带到了西方,演变成了“伊甸园”。滇(dian)和黔(qian)都可以解析成“伊甸”。但根据《圣经》,伊甸园是人居之所,所以伊甸园很可能是“黔”。华尼人北方支系在末次冰川期内,已经会人工取火了,所以在末次冰川期来临后,他们不再南撤,在北方安家,“an”就逐渐演变成了人的自称——华尼安ha-ni-an。华尼安,原始意义就是从安地迁来的华尼人,经常自称an。华尼安在末次冰川期内生活于秦安大地湾。从语音上看。秦安与大地湾也带有古音an。他们居住的房屋可能也叫“庵”(an)——俺住居的地方。由华尼安ha-ni-an又演变成了西方历史上的雅利安。雅利安在北欧和西欧又演变出松散型日耳曼尼。An(安)和ni(尼)是没有变化的。An音节对欧洲语言影响也深刻。乌克兰,英语Ukraine,乌克兰语:УКРА?НА,与古华尼语的an音有转注关系。英格兰,England。爱尔兰,Ireland。其中的land是由华尼语an衍生出来的,表示土地的含义,与an的本意安全地或安乐地意思是相近的。An在中国的语言中后来还转变成了man(蛮),如南蛮,是中原族群对中国南部族群的称谓。蛮族在西方语言中也是存在的,如希腊、罗马人称凯尔特人、日耳曼人为蛮,音节的起源还是在华尼语的an上。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演化中,an作为一个后缀音,在各个古老的游牧民族的族称后都存在,如雅利安支系塞西安(中国古史中的塞种)。这些带an音节的族群,可以统称为an人。这样推理,印第安人,也应该是从雅利安分离出去的。&五、人类共同的起源地——滇黔&这里的滇,是云南及云南周边地区。这里的黔,是包含武陵山片区的贵州及贵州周边地区。古金沙江,是经过云南流向中南半岛的,也许滇池就是古金沙江在在云南的遗迹。古金沙江也许就叫雅砻江。看金沙江的走向,金沙江应该是经云南流向中南半岛入南洋的,但是在地图上忽然折转向东。我多次说过,金沙江本来的流向是向南穿过云南和中南半岛入南洋的,因为史前某一时刻发生了大地震,金沙江改变了流向,折转向东而流。这一改变,在长江的三峡水道没有贯通前,四川古湖水位高涨,影响到四川西南生活的华尼人。金沙江的消失,影响到滇黔高原上生活的华尼人,加上气温升高,青藏高原东缘和滇黔高原高山上的冰川融化,冰融性洪水爆发,加上降雨增加,雨水性洪水也一同爆发,对滇黔高原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华尼人离开滇黔高原向东、向北迁徙,是必然的。滇黔高原上的史前大洪水和大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爆发的时间点,最早可能在距今13000年左右。四川西南古称康定,云贵高原古称滇黔,都与西方传说中的伊甸园在发音上惊人的一致,所以从大的范围讲,伊甸园是这里——中国大西南。我们所说的铲形门齿、蒙古斑、蒙古褶,高加索人种和尼格罗人种同样有,但中国南方的百越系汉人中却很少有,这对我的华夏人种在起源阶段就分化成华人种和胡人种两个人种的理论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因为百越正是远古生活于沿海的胡人的后裔,所以胡人系统的汉人就没有以上特征。这同时可以说明一下两点:一是胡人最终还是融合入华夏族群中了。二是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与我们是同种,都是华夏人种,源头是华尼人。华尼安人与华尼人之间的分化,是在第四纪冰川期内完成的。北进的华尼安人为适应白雪环境和冷风环境,其眼部、鼻部发生了变化——深眼窝、高鼻梁、长鼻子。头发和皮肤颜色变浅是适应弱光照射的需要。所谓欧罗巴人种的特征,是华尼人适应北方寒冷环境进化出来的。尼格罗人的黑色,也是华尼人在进入非洲和赤道及近赤道地区产生的适应性进化。金发碧眼的特征也是在北欧、西欧相对独特的环境下进化出来的。黄饮冰2016年8月22日星期一于孝感作者简介:黄饮冰,本名黄祥文,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人,以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史为己任,从1989年开始研究华夏起源史,是华夏文明起源史的独立研究者和中国中心论的倡导者。研究成果有《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未出版),《中国中心论——中国是世界人种和文明的起源和传播中心》。&本公众号是黄饮冰的原创平台,所发文章除特殊注明的外,均为黄饮冰原创。敬请关注本公众号。转载本公众号文章时请注明出处。&黄饮冰微信公众号:xghuangyb黄饮冰(xghuangy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是火创造了人还是人认识和利用了火? 文|黄饮冰 1、事情的缘起 在我近期发表的几篇文章中,如《为什么人类的起《中国中心论》之一: 人类起源于中国说——中国是世界人种和文明的起源和传播中心(最新修改版) 文|黄饮冰 说人类起源于中国的基因学、人类生物学、古气候和古地理证据的分析和探讨人类的起源之地是中国大西南。古人类迁移路线是从中国南方迁移到中原再到北方。而不是从非洲而来。《人类起源于中国说》观点再造 文|黄饮冰 我于日提出《人类起源于中国说》,经过一年多的思考,中南大学教授称:现代人类起源于湖南 已获得分子人类学支持华声在线讯(记者瞿建波) 日,大同金力和黄石的基因学说可以互证错误:不是金力错了,就是黄石错了 文|黄饮冰 对于人类的起源地,我的前后说法也不黄石已经有了回应,金力准备装聋作哑到何时? 文|黄饮冰 对于我昨天发的《金力和黄石的基因学说可以互证错误:不编者按:为帮助大家理解中南大学黄石教授关于的新学说,特在网上搜寻到以下文章。这篇文章,对黄石团队的理论介绍的为什么人类的起源地是中国而最不可能是非洲?——对李辉《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向前推5000年》一文的剖析和人类起“昭通人”或刷新国内最早人类纪录(组图) 02:41:06 来源: 昆明日报(昆明) 有再论人类文明的起源标准和东西文明的分野标志 ——对李辉《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向前推5000年》一文的剖析和人类本公众号是黄饮冰的原创平台,所发文章除特殊注明的外,均为黄饮冰原创。敬请关注本公众号。转载本公众号文章时请注江汉文明探讨系列之十一:我为什么把云贵高原称作滇黔高原?文|黄饮冰滇与黔图片,黄饮冰日制作江汉文明系列之八:两湖地区的远古城市与华夏早期都城追踪 文|黄饮冰 写本文,原因是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有人江汉文明之九:协和万邦自神农氏开始 文|黄饮冰 本文提要:一、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国南方1、最早的现代人起源于中再谈文明与文化——“陶器”和“种子”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文|黄饮冰 一、非文明、文明和文化 文明是人的古人类迁移和古文明消长之原因的探讨——古人类和古人口的分化组合、再分化再组合是常态,总导演是“温变”和“环变江汉文明探讨系列之一: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帝权(神权和君权合一)的象征物江汉文明系列之二:石家河“玉面人头像”是玉制的“夏图腾”和“夷图腾”江汉文明系列之三:石家河原居民是华夏而非三苗 石家河原居民的种族属性是什么呢?这可以从石家河玉器上读析出来。两湖地区的玉文明,可以上溯到距今约7800年的高庙文化时期。经过城背溪文化时期、大溪文化时期和屈家岭文化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了距今约年的石家河文化时期,两湖地区的玉文明发展达到了高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石家河玉文化。江汉文明系列之五:解开孝感澴川古文明的神秘面纱——叶家庙古城邑居民是从豫西庙底沟南归江汉的神农族群,金神庙殷江汉文明系列之六:南方陶器文明的发展和玄帝(神农)的统一 文|黄饮冰 一、南方陶器的历史 南方最早的陶器,出江汉文明系列之七:中国的高台文化和由彭头山到石家河的祭祀 文|黄饮冰 一、神道设教 中国神话中的神,有三类。中国中心论——中国是世界人种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 第一章
人类起源于中国说——中国是世界人种和文明的夏图腾——半坡“人面鱼纹图”图腾解析————“人面鱼纹图”是一个字——即“夏”字 文|黄饮冰 在半坡遗址中发华崇拜的本源——火树图腾————“华”的造字本源物:一棵枝枝上冒着火花的树 黄饮冰 小篆华:由“火”+“树”女娲补天——大洪水(大地震)的记忆 文|黄饮冰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帝,共工与颛顼的火神祝融,打起仗来,非常激烈女娲造人——女娲本是尼人母文|黄饮冰西方有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繁衍人类的传说。有人因为音同,就臆断女娲就是夏娃钻木取火——人工取火技术之记忆 文|黄饮冰早期的远古人类,还不知道利用火,吃的东西都是生的,生吃植物种子果实江汉文明系列之三:石家河原居民是华夏而非三苗 石家河原居民的种族属性是什么呢?这可以从石家河玉器上读析出来。农村土地“三权分离”为哪般?
文|黄饮冰 一、土地改革到底多少次?——已经搞了的和正在搞的共计5次 1、建“大包干”精神救不了小岗,也救不了中国农村!
文|黄饮冰 我一直在认真看《永远的忠诚》,每天都看。《永远的江汉文明探讨系列之一: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帝权(神权和君权合一)的象征物江汉文明系列之二:石家河“玉面人头像”是玉制的“夏图腾”和“夷图腾”江汉文明系列之二:石家河“玉面人头像”是玉制的“夏图腾”和“夷图腾”江汉文明探讨系列之一: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帝权(神权和君权合一)的象征物
“女王体制”是中国南北族群在国家化时期产生差异性根本原因——读刘仲敬《假如青年有智慧,从华夏到中国》有感之四xghuangyb致力于华夏起源史的研究和中国中心论的推广,用中国话说中国史,用新文明文化史观建构新华夏起源史,为振兴中华文明、重建华夏自信而努力。热门文章最新文章xghuangyb致力于华夏起源史的研究和中国中心论的推广,用中国话说中国史,用新文明文化史观建构新华夏起源史,为振兴中华文明、重建华夏自信而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贵高原气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