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已经工作一年了,干过外企私企和外企哪个好的,要报考国家单位说要具有派遣

上海大乘劳务派遣公司江苏大乘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
工作11年,年薪30万的外企高管,告诉你7个真实且高效的成长方法
工作11年,
年薪30万的外企高管,
告诉你7个真实且高效的成长方法
导语:本文为自述式故事,但请认真读括号里面的精华内容。
01.骑驴找马,这事儿因人而异
2004年我毕业了,奔向一个我哥哥所在的二线的城市。刚毕业的小伙伴想去什么地方工作的话,首选有亲人或者朋友在的地方,最起码吃住没有问题。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制鞋厂做业务跟单。因为大学学习的是国际贸易,所以在工厂里面就做了业务,说实话,一开始也不知道业务是什么职位,反正有单位收就去了,我们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还是很务实淳朴的,对骑驴找马的找工作方针深信不疑。
在工厂的半年时间,我粗略的了解了工厂的运作流程,接单备料生产跟进度出货,这是底层最基础的基础流程,是书本上知识的落地化。(无论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先学到一些基础和皮毛,这些就是你往高处走的奠基石)
那是一个台资工厂,台湾人在大陆设厂自带清高,所有的管理层必须是台湾人。而对于那么爱国的青年的我,第一份工作基本上就无疾而终了,但却奠定了我找第二份工作的基础。
&02.知道谁才是给你发工资的衣食父母
2005年2月,我进了现在的贸易公司,一做就是十一年。 这说明方向对了才能好好的用力。
这家贸易公司是美国一个进口商的分公司,下面有十几家工厂作为供应商。国外有一个大老板,国内一个老板,但其实我们跟国外老板的交流为0,基本是国内老板才是真正的老板。
我也是通过一个同事的经历突然认清了这个事实。
面 试的时候,老板说,你有工厂的经验可以进来试试(得益于那半年的工厂经验),而当然我的英语是过关的,国贸知识也是了解的并且具有计算机软件使用证书。试 用期三个月,和我一起进来的姑娘叫Mary,我们俩只能留一个,我很感谢她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让我认清了谁才是自己真正的衣食父母。(好公司一般都是竞争上岗制,优胜劣汰符合所有自然法则)
第一个月的时候,有美国客人过来挑选样品,因为人手不足,我和Mary也去上阵做临时的翻译,客人挑选 的非常的欢喜,临行的时候还送了礼物给我和M表达感谢。我们也不懂什么就收了,M还特别懂事的发邮件感谢他们给她这次机会。可是---就是这封邮件,让M&失去了工作。中国老板当然在邮件的CC之列,老板气冲冲的来到公司,质问M,是客人给你了你机会,还是美国公司给了你机会,还是我给了你机会?
我一瞬间就明白了,衣食父母不要弄错,否则就是撞枪口啊。这是我进公司的第一个感悟,你为谁效力要弄清楚。(不要一味的想去讨好大老板,在你还够不着的时候)
03.不懂就问,挑战也是机遇
其实我也害怕了,我开始不乱说话,没事就偷着看我们的组长,看她都在做什么,学习她每一件事的处理方式,慢慢的开始知道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最好就别说。也许就是那段时间我养成了现在这个习惯,少说话,多观察,多研究。感谢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让我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研究,比如做公众号,我也喜欢研究一下他的基础知识。比如加入猫群,我也想研究研究猫本人。(对任何事都保有兴趣,都去深入了解和研究变成自己的碎片知识,等到知识整合的时候就会发现非常的有用。)
基本的工作范围确定了以后,我虽然不算聪明但20天左右也上手了,因为没有了M,我也没有竞争对手,老板反而因为有了对比似乎看我也比较顺眼,居然一个月就 给我转正了,我当时受宠若惊,但是还是对老板表达了衷心和感谢,当然是中国老板。然后我就经历了第一轮的成长,适逢另外一个同事刚好辞职,我要顶上,可是我这一个月根本没有了解她的工作,她是突发事件并不能好好的交接,只有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只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个大概,很多的事情根本就不懂是怎么一回 事。第二个星期,她就走了,我只好硬着头皮顶上。碰到不会的事情只能硬着头皮去问老板,哪怕被她骂一顿也要把这个事情做对,否则做错了更加的难过。所以那 一个月压力最大却也成长的最快,很快的不断的问问题,不断的整理思路,然后变成自己的习惯。大概也是差不多20天,基本就做到可以独立作业了,而且做的还 不错,所以当新的挑战来临的时候,不要胆怯,不懂就问,问了之后要整理加上自己的思路变成自己的东西,最重要。
04.做人要低调,嫉妒到处都是
因为我有自己的新意而且似乎比上一任做的还好些,老板对我刮目相看,后来就很少的骂我了,但其实在她骂我的那段时间我学会了最多的东西。人果然是在压力下成长的才最快啊。后来我在这个 位子上做了3年,在第一年年尾的时候,我就被晋升为小组长了。老板说我爱学习爱研究,立了一个榜样。那个时候毕竟还年轻,人就有点飘飘然了,有点骄傲了,结果受到了主管的打压,许是主管感受到了威胁,或者是嫉妒,总之她有意无意的给我穿小鞋。
老板很多时候不在办公室,她要到处的拜访客户,挑选样品,参加美国LP和LV的展览,办公室大部分的时候,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是由主管来决定的,只有重要的事情才会去请示老板。那两年很不好受,但是我也学 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先要让你的直属上司满意,然后才是让老板满意。最起码不能让你的直属上司对你感到威胁和嫉妒,来打压你,就算你再优秀,老板肯定还是会留下跟了她好久的能帮手的主管的。才进职场的新人必须懂得收敛锋芒,展现优秀品质,团队精神永远要高于个人能力。(年轻人不要骄傲,要尽快培养团队意识)
05.要隐忍,但不等于不做事
后来我在几次吃瘪后发现了病症, 并开始研究主管,因为开始找榜样是找的组长,对主管还没太研究,现在刚好有了时间就开始没事有事的研究主管。可是我居然发现了主管中饱私囊,有许多灰暗地带,我当然只能装作不知道,然而却悄悄的收集了证据,既然你给我穿小鞋,说不定改天用到的时候也能搬倒你,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一忍,我忍 了两年,终于在第三年,我的业务和整体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有时候老板在会议上提出一个问题,我可以提出与主管相左的意见并给出充分的证据和研究。(记住,当你可以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配以充分的证据才能让你闪亮登场,否则只能是笑场)
主管发现我的能力对她是大威胁,她找了个机会出招了,她诬陷我有收了某家供应商的好处,老板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拿出了准备许久的证据。
恩,2008年底我成了新的主管,所以职场遇到不受待见的时候,要忍,然后去研究对手,搜集他的致命证据,如果没有证据,那就研究他的弱点,必要的时候掌握可以给他致命一击的武器。
06.你对公司有贡献,公司也会对你有贡献
碍于我们公司的管理制度,主管已经是最高的管理层了,职位不会有大的晋升,能得到的都是薪水和待遇的提升。
我最大的待遇提升有两次,都是因为我为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策划方案,使公司拿下了两个重大的客户,这里以其中的一次为案例来分析。
2009&年,我做了一年的主管,表现一直都是平平,并不是我不表现,第一大环境下08年经济危机下,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小环境下我刚刚上任,求的是稳 定,然后才求发展。这一年我并没有闲着,我捋顺和学习了主管这个层次应该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要以领导的视角去看问题,要继承以前的优良的运作模式,并加以 强化研究,进化成我自己的领导风格。也应该感谢这次经济危机,让我有机会和时间去尝试运作了最终得出了比较好的结论的一些想法,我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线。&(刚上任别急着点火,深化了解岗位所需才是重头戏)
机会来了,年底的时候,美国销售团队带来一个喜人的消息,国外的一个连锁 企业的买手对我们某款产品非常的喜欢,要来实地考察工厂和对我们公司中国的运作模式做一次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是优秀的话,很可能就会下一批几千件的大批量 订单。且不说长期合作,只要能铺开一款产品那对于整个公司也是一种提升。
全公司上下加班加点找方案找技巧,我们只有10天的时间去准备,老板告诉我,这次她会全程参与,我负责拟定作战计划,她负责修改和决断。
我马上安排了任务,A小组负责从各种渠道挖掘各种对本方案有用的资料,B,C,D三个小组各自拟定方案,小组间资源共享,碰撞火花。
听 起来好像我什么都没做哦,错了,我去找了一个人。A小组马上发现一个关键人物,他是其他公司的经理,以前接待过这个买手,对这个买手比较的了解。我们想通 过他知道一些买手的精准的信息,我们并不熟悉,想得到这些资料很困难。我先让A小组调查了经理的爱好,经理爱好打高尔夫球,而我们这个城市只有一个高尔夫 球场,不是会员一般都不接待,经理不可能以个人爱好的名义让公司申请会员。我可以!我马上找老板出面以公司的名义做了高尔夫球场的会员, 然后邀经理去打高尔夫球,整个打球的过程中,我当然没有说我的目的,并给了经理很好的打球享受,经理打过了球觉得不好意思,主动的跟我说了买手的信息,这 些信息,让我们四个小组一鼓作气指定了一套完美的方案,再后来你就知道了,我们拿下了买手。(你要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先别去提这件事,找准负责人投其所好,往往事半功倍。当然邀请沟通也要有技巧,处处皆学问)
我通过这次案例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的待遇,后来又一次比较难搞定的CASE,也是我们殚精竭虑的搞定了,你对公司有多大的贡献决定了公司给你多大的报酬。
07.人生没有尽头,别人经验无法照搬,最多借鉴,更多的经验只能靠自己积累
在人生的道路中,处处都是学问,更多的是看个人会不会去提取对自己有效的信息,我们当今的教育系统有意无意的给知识划分了界限,但更多的时候知识其实是融通的,也许你看起来并没有多大意义的物理知识其实也可以运用到文学中。关键看自己,能否时刻的对生活,对遇到的一切感兴趣,并不断的研究学习,做搏击长空的苍鹰还是流连花丛的蝴蝶,其实由你自己决定。
徐州大乘人力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
技术支持:中企管家体制内体制外。国企外企私企都干过。绝度值得进来看
发信人: wf123 (mili ), 信区: WorkLife
标 题: 【更新下】体制内体制外。国企外企私企都干过。绝度值得进来看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6 23:38:50 2012), 站内
【再次更新下】以后我的更新就在最上边。另外,由于回复的人太多。恕不一一回复了。多谢大家支持。问的人多的问题我会找重点回答。
1,至于董秘那个职位。一个企业如果想上市,是需要有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来主导参与的。一般一个公司上市需要以下几个中介机构。1,券商。他们作为主角,做尽职调查,辅导,出各种材料,报送等。2,律师事务所。要求对公司的法律性问题做调查。最主要监管部门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企业资产是否有瑕疵。是否存在关联交易等问题。至于你的企业盈利3kw还是5kw,其实都不是大事儿(当然要满足基本要求,当然现在水涨船高,要求越来越高)。能一票否决你的最重要的就是,资产的权属是否清晰是否涉及法律纠纷。是否涉及虚假出资。关联交易的问题,以及价格是否公允等等等。3,会计师事务所。
这三家中介机构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接口对接部门。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会让企业准备纷繁芜杂的材料。而且,需要企业按照要求做很多事情,比如补税。比如增资。比如召开股东会。比如对外地分公司一系列的工作,清理啊,注销啊。。。。等等等等。这些纷繁芜杂的事儿,当初就是我主导在做的。哦,对了还有股权激励神马神马的。当时做的最烦的一件事就是。一些分公司的注销,清理。如果干过这个活儿的人就知道。我估计这个版里干过的应该都能理解,国家工商总局那段时间出了规定,如果外地有分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你这个法人代表受到很多限制,比如限制你的任职资格,比如不能做大股东,不能注册新公司……一系列。而且都是硬伤,而且是必须解决的。所以很繁杂。而且,很多被吊销都是因为长期不年检。不年检的,会计账啊,税啊神马的都没有,还得找人补。。。总之各种头大啊。现在想起来,心有余悸啊。真希望版里有个人干过这事儿,一起吐槽啊。。。。。。&_&
还有个人问什么增资的事儿啊。我忘记了。。。。也没法再翻了。大概意思就这样吧。
董秘这个职位,很多时候就是由最早主导的这个人来做。很多公司也是这么操作的。而我们那也是这么做的。
关于为什么没有选择这家公司,甚至这个选择是否正确。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在猜想,按照自己观察做的决定,不一定正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事儿。回不去了
而且,董秘需要有任职资格的。这个资格我不具备。因为当年就已经把这条路给pass掉了。所以,我只能说,那有一个公司,希望我去做董秘。其他董秘的事儿,我就不细说了。这个也跟本文无关了
1,私企就是这样。今天你是。明天你就可能不是,随意性流动性很大。一切都取决于领导对你的印象。跟你自己能力无关,只跟领导认为你能力怎样有关。而当时公司的头,灵活性随意性较大。而且,据我观察,公司的领导那些,没有太持久稳定的。当然这个跟性格有关,跟股权激励等手段也关系不大。
2,说一下大家关心的股票问题。确切的说。公司可以限制你拿的股票,什么时候拿到,什么条件下拿到,拿到多少等都可以做限定。比如,你必须在公司连续服务5年,每年公司利润达到20%的增长,你可以拿到多少多少股票。。。。这个主动权在公司手里。而且,监管机构对于你拿到的股票套现,是有严格规定的,多长时间你能套现百分之多少的股票,都有严格规定。总之。不是我今天当了董秘,拿了股票,明天股票上市,我立刻圈走几百万。。。这个是不可能的。而在这长时间不确定性里,我可能根本就干不到那么久。四个字,镜花水月。
如果我进去了,结果没拿到股票,又失去应届生的身份,那我就杯具鸟。很难混入体制内的好企业了。
至于我怎么读的研究生。
确实是全日制研究生,1月份考试那种。双证。
至于其中的细节,大家猜猜就行了,别深究。我只能说,这种很难复制。关键不是时间问题,时间问题吃点苦还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手续程序问题。
我这个人认为,程序的正义和完备是最重要的。只要程序上完备。我各种规矩都遵守,该干的事儿都干了,学到了什么,没学到什么,都不那么重要了。
至于导师那边。我基本都是靠工作期间的收入,养着。经常烟酒伺候。刚第一次见面就是茅台中华伺候着。时常请吃饭神马的。导师也给我布置了工作的,就是给导师贴票啊神马的非学术工作。应该读研究生的都干过吧。我也得感谢我的同门,他们帮我分担了不少工作。
大家不要bs我。我一直认为。人不可以清高,不可以站在现在这个社会之上高声咒骂这个社会。没必要,对你没有丝毫好处,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骂几句就有改变。你能做的对你最好的就是,适应这个社会。现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学校什么样,导师什么样大家都知道,他们也是社会塑造的产物。我的导师也带了一大帮领导,企业家等,我应该比他们靠谱些吧。呵呵呵,但是实话说我真心认为,对导师的贡献帮助,我连人家的一个汗毛都比不上。。。。不一定帮导师写书,做课件才叫对导师的贡献。。。。。。
这个看法很多人不认同。总被bs。甚至认为不误正业或者太歪。
但是,我当时的选择只有这样,节约时间,减少损失。
==============================================================
【更新下】
多谢大家的热情啊。帖子很快十大了。多谢多谢。
大家问的几个问题
关于是现在是啥企业,表猜了。不重要。
关于如何实现边工作边读书
这个就得解释一下了。
按照规定,应该是先在入学时候将档案调入学校。然后按照新生入学。然后毕业时候将档案调出学校,此前学校会在档案中装入一些文件。包括派遣证等。
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大家看看就得了。
其中付出很多辛苦。边工作边考研,边工作边读书。
各种艰辛啊。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浪费的时间,弥补自己的损失。
再补充下。三个企业
第一个。外企。把流程看的比天大。所有的事情大事小事都有流程。大到设备参数修改,小到请假报销。都有严格流程制度。该怎么做,按部就班往前走。如果你这步你完全做了,后边就算公司轰的炸上天,与你无关。
第二个。私企。把利润看的比天大。利润=收入-费用。开源节流。不断增加收入。多拉项目。减少开支。同时我还学到了很多在第一家跟第三家接触不到的东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会给很多优惠。比如减企业所得税、房租补贴。比如把办公地点选在中关村园区内。房租会有见面,融资上会有政策支持等。。。。
第三个。国企。把合规守法看的比天大。金融企业是受到国家重点监管的,而混业经营的企业,会有来自各个机构的合规要求。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人民银行反洗钱。等等。钱可以不赚,但是红线是不能碰。但是,钱肯定是要赚。有人觉得国企的钱是国家的。赔了就赔了。实际上上级对公司的考核是非常严格的。利润考核,各子公司利润。合并后的利润等。。。人员的考核,薪酬的考核。。各种各种。神马乱来啊,应该不大可能。。。
======================================================================
体制内体制外。国企外企私企都干过。你们有神马想问的。
呵呵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兴许没啥逻辑。。。。将就看吧。
某985大学本科毕业。工科。
外企:世界五百强。业内最顶尖公司。大家都听说过的那种。做工程师。工资看上去高。但是所有所有的一切都在里边。公司各种流程正规。来公司最先教你的就是。发email,一定要有标题,签名档是必须的,该主送给谁,cc给谁,顺序咋样。以至于后来都养成好习惯。公司有完整正规的请假系统、报销系统。。。。但是以至于我养成了个不好的习惯,也是在这个外企甚至大多数外企的工作习惯。有没有屁事都是发邮件,然后cc一堆人。邮件说事儿邮件吵架。各种argument各种confrontation。。。。这种实际上是很不高效的。以至于到了后来企业,不适应。。。。(哈哈哈不会有人八卦出是哪家企业吧。。。。&_&,大家别八卦了。。。。)
有完备的培训机制。。。。还有一个号称XXUNIVERSITY的培训机构。每年规定必须修多少学分。然后必须上多少课程。
从专业内容,到工作习惯,到各种企业文化。到各种安全。。。。
package包括base
pay,bonus(只是浮云,搞笑的有一套天花乱坠的公式,实际上的钱一点点。)13薪。商业保险。option之类的。。。
一切都很正规。有班车,有食堂。企业文化还可以。各种不同的club,公司出钱租场地公司租钱买装备。但是我很少参加,原因就是,没时间。
出差如果是短期travel,一切实报实销。出差灰机是经济舱。住是qualified酒店。基本都是五星级。。。吃饭基本就是拿发票报销。。。。每天80usd以内。如果是长时间relocation,有各种cashout,可以捞一笔。而且三个月有次探亲假,包括一切开销,还有假期。基本大家都轮流来吧。但是基本上groupleader上边就没啥中国人了。DM级别凤毛麟角。general
mgr的从来木有。基本都是别的分公司来relo的
比较爽的是,每年12天带薪假期,号称anual leave,然后还有12天sick
leave。这点让我很难以忘怀啊。。。。。
至于所谓的人与人关系。我只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有黎以冲突的地方,就会各种斗。也是各种小报告,各种BCC,只不过一切都是英文。
工作强度高。我曾经创我们公司的记录,连续加班1天1夜。公司直接发通知,严禁加班超过12hr,如果到了12hr,lab着火了也不用管,打车回家。就这样我连续每天高强度工作了一个多月(正是一个新产品localized的时候)。经常是,晚上3,4点被电话叫去公司,出问题了。然后大概6,7点回来。反正,无数次我都是下午大家下半时去公司,然后工作到半夜。到家躺床上,正好听着外边洒水车的音乐。。。你妹啊。。。那段时间差点累死。(还有个原因后边说)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大概过了3,4年。。。我突然发现,这么做下去没啥意思。看着钱多,攒不下多少。所有的收入都在明面上,恨不得高音喇叭宣传给的多。。。
什么事儿都怕多想,仔细想想,四周看看,周围都是屌丝。都是贫二代。居然没有一个家里有背景的,果断觉得这地方不能久留。再仔细观察下周围,经济条件好,能有机会送儿子出国的,基本没一个是外企的。再仔细琢磨下,貌似我都没见过40左右的外企工程技术人员。至今没琢磨透,这部分人干吗去了。。。(个人想法,不要拍)
当时自己总结好工作几个要点
1,通用性好。第一份外企工作虽然接触的是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出来,在外边基本就是废的,在哪里都用不上。好的就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2,持续性好。干到退休没丝毫问题。关键是外企做技术,简直杯具啊。干到一定年限,只能各种转行。。。
3,适合自己单干。无商不富。。。想要过的好,必定要有自己的生意。。。。第一份工作对自己的生意贡献基本为0
3.1,接触的人要有层次。不可以一直都跟吊丝混,网上说你的收入也就是你电话号码表里随机选几个的平均。尼玛第一份工作接触的都是吊丝,真的不夸张。稍微借上点力气的都木有。。。。&_&
3.2,对性格的培养。简直是致命性的。越干视野越窄。也可能这就是公司的目的,让你做个老实的螺丝钉。然后一直给他们卖命,直到他们layoff你。。。。而且,越来越死。就是越来越不灵活。遇到了坑,就知道吭哧吭哧在哪里埋头干,不知道变通不知道绕弯。。。而且,对其他知识的培养简直少的可怜,财务,金融,法律。。。基本是钉子在一直往下钻。。。。。两耳不闻窗外事。。。。甚至本公司怎么运作。都丝毫不知道。。。。
3.3,对外界的接触几乎为0,根本没什么交集。而且,相当不敏锐,对市场对需求对现金流等。。。
其中1,2,3是当时就琢磨过味的。后边那几个是时候自己琢磨的。。。
于是,本人在辞职就断然觉得往体制内走走。但是往体制内走,一个必须的条件就是。。。应届毕业生。。。。大部分体制内好单位,都是非应届毕业生不要。。。
于是。。。哥就下决心读研究生。但我这个人又比较另类。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不辞职,然后复习,然后读研究生。这就意味着以前的工作经验基本就放弃了。。。吃了那么多苦。。。你妹。。。等于止损了。
于是乎,每天下班,就去一个大学校园,食堂吃饭,自习教室看书,公司配的电脑根本不往家带。带了就忍不住。每个星期五,带回来,带着愧疚玩一下。。。。当时真的赶脚就是。。。我对着桌面刷新,都爽。。。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是6,1号开始正式看书复习的。当时自己真的还算能吃苦。那时候感谢我当时的女朋友啊。那时候无论如何不顾一切的支持我的决定。即便是啥都没有了也支持我。
btw,我自己家里条件算挺不错的。吃喝不愁房车都有。
赶上那段时间复习,而且单位事儿还多。完全是双面夹击。累的回到家。真的是躺床上就想睡觉。什么都不想。真的是连撸管的力气都没了。温饱思那啥,真的太有道理了。。。。
最坑爹的是。复习到大概9月份的时候。。。尼玛啊公司派我去外地relocation,re你妹啊。那几个月都基本没怎么看书
等我回来都差不多特么11月底了。哭啊。。。当时心里斗争很久很久很久。。。要不要坚持下去。
最后还是说服自己,还是好好看书。不要偏离原来的计划。。。然后又开始每天看书。。。
最后,到了1月份。特别冷,尼玛啊。坚持看书坚持看书。考试前一天看到3,4点。。。。然后孤零零打个车去考场。。。。。。
BTW,我还是跨专业考。。。。
总之最后考上了报的那个专业,300多。超过录取线30分左右。
anyway,第一年边上专业课边上班。。。尼玛啊,事儿还依然是那么多。然后就能逃的逃。不能逃的,晚上的,就下班去。。。。
偏了偏了,跑题了。。。。。继续说
然后二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在一家私企上班。因为那时候学校已经没课了。
在私企的感觉就是
真的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啊。干了半天,领导一句话方向就变了。而且,变的那个方向还是他以前最鄙夷的一个方向。
管理不正规。社保什么都是按最低的交。而且,可以不交社保。折现给你。当然,这个在某次某离职员工举报到劳动局之后就不可以了。。。
管理各种不正规,各种吃黑钱,各种假公济私。
当时我开始负责制定公司薪酬绩效激励方案,实行改革。然后各种杂事。大到主持公司上市的工作,小到过节客户拜访。我曾经负责制作纪念品,然后送给客户。结果那个公司太慢,错过了最佳时机。只能临时改成邮寄,不能由大批出差的同事当面送达了。。。。于是,一时间,各种包装各种打印各种邮寄。累死哥了。。。。
感觉,这次,强度不如在外企。但是,效率不高。属于拖时间的。每天我回家都是8点以后,因为,领导8点准时走。各种不正规。各种混乱。。。
出差嘛。。。。基本都是近处开车。远处灰机。住的自己定。我出差都是如家啊之类的呵呵。实报实销。。。。。
假期嘛。反正就是跟领导打个招呼。没啥具体时间,忙学习了几次,领导没说什么,只是打个电话催我。。。你妹。。。。。。
收入,略微不如外企。但是也算尚可吧。配了个车,然后管饭。外企员工管住宿舍。年底给了个红包。
至于收获嘛。是非常大的。远大于第一个外企。让我感觉,外边的世界竟然如此丰富多彩。工作原来可以是这样。不夸张的说,第一次有了自己拿方向的机会。过去就是,别人让你打个井,10米深,口径1米。你就吭哧吭哧干。。。。这次呢,领导会告诉你,咱们缺水了,你想办法吧。你可以买水,可以打井,可以跟人合伙打井,也可以撒泡尿告诉领导水来了。。。总之,第一次有了自主的感觉。
而且。收获更大的是,学到了很多经营的事儿。。。为了主持公司上市的事情,自学了会计,证券啥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软经验,比如。也许大家内心一百个鄙夷私营企业的老板,觉得就是土老帽。不如我们码农受过良好教育,不如我们码农吃苦耐劳,素质高。。。实际上。其实我发现的是私企老板的巨大的优点。。。巨大的成功的要素。。。。比如。果断,在我们只敢yy的情况下人家敢说敢干。比如。好的眼光。比如吃苦节约各种。。。无论人家一万个被你看不起,人家的企业越做越大,就说明了,人家的路子是对的,你只能做个屌丝给人家打工。这就是区别。。。。。。。。而且,让我知道了。要多交朋友。多观察多琢磨。细心。而且,别说人家下手早,机会多。其实都是误解。现在机会依然多。只不过没以前多了而已。。。。
anyway,一直认为。那段经历,是我职业生涯宝贵的财富。。。。
anyway,在我帮助公司完成了增资,改制后。按部就班进入尽职调查,各种股权激励都做好的时候。我到了毕业的时候需要抉择了。。。。。一方面,公司准备好了董事会秘书的职位给我。董事会秘书属于高管职位。我一直梦想,有一天我打开股票软件,按F10的时候,里边显示有我的名字。
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公司的不稳定,人员流动大。公司一言堂的弊端。而且我输不起。万一不能持久干下去,又没有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我就再也没选择了。于是,我选择了第三家公司,想想真的可惜。
不敢放开一切跟着干。注定屌丝吧。。。
第三家公司也是现在正在干的一家公司。鉴于现在还在该公司就不仔细说了。是一家金融控股集团。反正就那么几家。。。。猜都能猜到。。。。大家就别猜了。
这家公司的感觉就是。。。
比较正规。虽然没有花里胡哨的请假报销系统。但是该有的规章制度都齐全。公司的战略目标也很明确。打造综合金融的跨国集团。。。
而且,这个公司改变了我或者大家一种国企就是一杯茶一张报纸混一天的生活。实际上工作还是相当辛苦的。基本上,跟第二家强度差不多。
但是,周围的人藏龙卧虎的多了。很多都有背景。某处长孩子。外地某市长儿子。某央企老总的儿子。。。。但是,更崩溃的是,他们的硬件条件也是很优秀的。。。。重点大学的硕士。基本门槛。。。很多是海龟。。。而且,他们工作也很努力。让人觉得无从超越。。。。某些人觉得国企就是靠垄断吃饭。国企里的人就是裙带自己废物一个。每天一张报纸一杯茶。这些观念真的要改了。别的企业不知道。反正我们这里虽然也带有官僚气。一切都四平八稳按部就班。我也在内心骂过。恨过。可是,仔细想,领导图的不是一时一例,而是,让这个企业平稳发展下去。不出现违规。想想也就可以理解了。。。。
接触的人也比较多了。而且,屌丝越来越少。层次都上去了。
X总行。X监会。某央企。
当然,现在还只是低下的普通经办最高到处长。但是也算见了世面了。
培训嘛。减少了。但是。。。尼玛党组织活动多了。。。。-_-!!最早的时候轰轰烈烈选人大代表。选18大代表候选人之类。然后最近组织学习某三位人物。。。。
出差嘛。近处火车,远处飞机。住宿嘛有个标准,标准之下自己定,标准之上要写情况说明,最近风声紧,可能被骂。。。。。吃饭实报实销。加班可以打车。如果有一定级别的同事在,加班吃饭报销。
收入嘛,说实话,不太有优势。跟第二个差不多。但是各种其他的福利还凑合。防暑降温费。过节费。各种卡。商业保险。由于出差较多。还给了意外险。交通也有补贴。电话也有。反正就是。。。我最大的直观感觉。虽然没第一个工作收入多。但是第二份第三份工作期间。结余多了。而且,生活品质没见下降。收入虽然没涨,但是花的少了。这就是最大的感受。第一份花里胡哨各种名目。。。但是到手也就那么回事。
呵呵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经历,心路历程。泣血写了一晚上啊。。。。大家帮顶吧。。。。。
多谢,鞠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企私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