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情故事龙凤铃建筑多以龙凤为主!多美好啊!

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转载自酒鬼鼠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引用】中国宫殿建筑之美',
blogAbstract:'
&&&&&&&&&&&&&&&&&&&&&&&&&&& 刘敦桢先生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其中包括总体布局和规划,建筑的高低起伏的变化。大组群的建筑形象,犹如一幅中国的手卷画。
&&&&&&&&第二,单体建筑的艺术加工。对单体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的艺术加工,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与艺术的统一。
&&&&&&&&第三,建筑的室内装修。建筑的室内装修作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或奢侈繁细,或质朴简洁,亦成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2,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43.甲申年的春天
43.甲申年的春天
43.甲申年的春天
(一)甲申年,就是猴儿年。猴子喜动不喜静,欢蹦乱跳的。人在猴年也有点欢腾劲儿,开春之际就显露出来。2004年孙女已快到3岁,也好带出来游玩了。基于此,就带着一起遛弯儿,在京城的相关景点留下了串串足迹。
从双榆树南里到颐和园无论是乘公交车还是骑车,甚至打车去都很方便。2004年3月12日,经过了几天的风沙迎来了一个艳阳天。好像是坐公交去的,运通105吧,坐到当时的终点站北宫门。从北宫门的西侧门,即是颐和园的如意门进入不到100米就到了石舫北部的半壁桥与双木桥啦,这是连接昆明湖和后湖的两座并排着的桥,一拱一平,一古一新,着实令初游着诧异。这半壁桥为十八世纪中叶清漪园的遗物。为单孔高拱券砖石结构桥梁,上下各有38级台阶,200年以来修缮多次。在拱券顶部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只雕刻精美的螭状吸水兽,用于守桥观水镇灾。在这座高拱桥的旁边却不伦不类地又起了一座新的钢架水泥结构的平面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几年,颐和园已经封园不对外开放了。据说当时的副统帅为了养病就住在排云殿大门西侧的清华轩里。要到此处都得步行,那哪儿行!副统帅怕风怕雨怕冷怕热怕光怕……于是就有人献计,在半壁桥旁修一座可过汽车的平桥,汽车从如意门进入过平桥,到石舫,沿着长廊就可到达清华轩了。事儿一定下来,施工就不在话下了,就当军事工程干呗。1970年开工,1971年9月落成估计有不少人想拿这事儿请功呢。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儿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做梦都想不到的是副统帅坐飞机掉下来摔死了,黑匣子和脑崩骨还在俄罗斯那儿研究呢!估计请功的人不但没请下功来,还得抓起来审查个一溜够。按说这桥跟副统帅有关系,得拆除,以消灭流毒。不知有哪位高人说,别拆,留着做消防通道。所以,直到如今仍然保留着,有人管它叫林桥,有人私下就叫副统帅桥。这桥的来龙去脉要是不说估计许多游客未必清楚。
我们没过桥,而是向右拐了弯儿向西南漫步,不多时就来到一片新建的景区,这就是历经沧桑之后复建的耕织园景区了。
自1998年底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颐和园及有关单位历时6年的努力,投入1亿元人民币巨资全面复建,使一幅宛如画卷的耕织美景,再现于游客的眼前。
  “玉带桥边耕织图,织云耕雨肖东吴。”说起这耕织园来还得从二百年前说起。
  乾隆十六年(1751年),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清漪园经过一年多的营造,湖山之间的亭台楼阁已初具富丽堂皇的气势与规模,只有玉带桥西北的稻田水景尚保持着原始的村野风光。乾隆皇帝乘船途经此地前往玉泉山游览时,面对农夫在水田中扶犁耕耘的场景即兴挥毫,诗情洋溢地赞誉自然如画的田园景色:“两岸溪町夹长川,稚稻抽秧千亩全。意寄怀新成七字,绿香云里放红船。”为了使这一酷似江南风韵的水墨丹青,成为清漪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乾隆皇帝命内务府将位于地安门附近的织染局全部迁移到玉带桥西北与稻田毗邻的地方,将“男耕”与“女织”的意境展现出来,珠联璧合,融为一体。并依照景观环境和机构的功能,赋予了这处建筑景观一个十分浪漫且富诗意的名称——耕织图。随后,乾隆皇帝欣然命笔,书写了“耕织图”三个檗窠大字,命工匠镌刻在玉河北岸特制的昆仑石碑上,碑阴则续刻乾隆皇帝为耕织图景观题写的诗文。
  《耕织图》原是中国古代的文人为宣扬农业生产、教化百姓生活,采用绘画的形式详实记录古代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每幅图画都配以简明扼要的诗文,对所描述的生产环节给予精练的注释和说明,由于其“图绘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劳动者耕作与蚕织的场景和详细的生产过程,而成为了宋朝以后封建社会发展农业、注重农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宣教方法。
  在皇家园林中用古代绘画的名称冠以建筑景观之雅号,是乾隆皇帝的发明和创造。此时的耕织图已非对绘画作品的简单模仿,而是一处名副其实的手工艺作坊。据《日下旧闻考》及清宫档案记载,耕织图景区从南至北主要由澄鲜堂、玉河斋、延赏斋、蚕神庙、织染局、水村居等组成。其中澄鲜堂距玉带桥最近,坐落在玉带桥北、玉河之东岸,是一座东西朝向的建筑。澄鲜堂北接游廊与玉河北岸的玉河斋相连,玉河斋为三间南北朝向的建筑,其后为延赏斋,是耕织图景区中最重要的殿宇。从清宫保存的陈设档案中可知,延赏斋内的陈设种类和档次相当丰富和华丽,非其他建筑可比。从使用功能及陈设等史料分析,延赏斋、玉河斋、澄鲜堂是专供乾隆皇帝游览耕织图景区时临时游憩的场所。
   延赏斋的后面是织染局。“织染局内前为织局,后为络丝局,北为染局,西为蚕户房。”织染局是专门负责宫廷所用丝织布匹染绘的生产机构,未迁至清漪园之前,乾隆皇帝因织染局“按节呈进之袍料并无新样”,曾传命“嗣后停止,毋庸织造。”而此时,玉带桥西北原有的水乡村落已纳入新落成的清漪园景域,无论是自然的田畴,还是人文的耕作,都非常符合乾隆皇帝建造耕织图景区的审美需求。将织染局从城内迁移至此,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园林氛围,不仅有利于开展耕作与蚕织的生产工作,而且艺术化地赋予了耕织图景观生动真实的文化内涵;也为清漪园平添了一处匠心独运、天作人合的绝妙佳景。
   织染局由地安门移到昆明湖畔的耕织图后,织机上生产的织品全部改用“耕织图”三字以取代原织机上沿用的“织染局”标志。为了使耕织图的内容与景观名实相符,乾隆皇帝命将隶属于圆明园的13家蚕户也迁移到织染局内,在蚕神庙的后面添建了蚕户房供蚕户们居住使用,四周环植了大量养蚕用的桑树。蚕户房因其级别低下,清宫陈设档案中未见记载,只有“样式雷”的图纸标明了其房屋是排房的式样,完全符合匠役的地位与身份。而织局、络丝局是两座南北相对的二层楼房,楼内上下按例布置家具及书画等陈设。织染局中共安设织机16架,安置织匠、染匠等役人116名。“耕织图中阅耕织,绿秧插就白丝成。”耕织图取代织染局后,成为了皇家园囿中一所名副其实的织染作坊,除按例向宫内上缴一定数量的丝织品外,清宫还规定,织染局每年清明节在水村居设祈。每年阴历九月在蚕神庙祭礼蚕神。“图非柳绿与花红”,耕织图景观与园内其他表现风花雪月的景点有所不同,它凭借河湖、稻田、蚕桑等优越纯朴的自然条件,在耕耘、织染的“耕织勤劳体验中”达到“衣食根源每廑吾”的目的,才是乾隆皇帝营造耕织图的主要动因。众所周知,“男耕女织”是我国有史以来历代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乾隆皇帝作为封建帝王中的杰出人物,深知“重耕勤民”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在山清水秀的御苑之中设立生产织品的手工作坊,是乾隆皇帝将园林艺术与政治经济完美结合的一次创造和理想与现实的唯美实践。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皇帝命人将元朝画家程所绘的耕作图21幅、蚕织图24幅订正装潢,藏于圆明园多稼轩内。然后,又命工匠依照程所绘的耕图与织图,用双钩法阴刻上石,每图长53厘米、高34厘米,加上乾隆皇帝御题识跋48幅,镶嵌于耕织图景区内玉河斋左右游廊的墙壁上。《耕织图》石刻从摹刻勒石至嵌入玉河斋的游廊间,前后共用了三年的时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竣工后,乾隆皇帝以此为文坛盛事,宣召刘统勋、福隆安、钱惟诚等王公大臣21人,在紫禁城的重华宫内以《耕织图》为题,举行了茶宴联句,共得130句。此后,乾隆皇帝又命人将《耕织图》石刻拓印装裱分赐王公大臣,并陈设于清漪园内的一些殿堂之中。
  《耕织图》石刻的建成,使其建筑景观和内涵更具鲜明的文化与艺术特色,堪称为珠联璧合、锦上添花的大手笔。它既满足了乾隆皇帝重视农桑的根本要求;又展示了乾隆皇帝作为诗人与鉴赏家深厚的文化修养。
  “汉家欲笑昆明上,牛女徒成点景为。”《耕织图》景区建成后,时人便自然地将昆明湖东堤上的铜牛与昆明湖西面的耕织图联系在了一起,把昆明湖比喻为天上的银河,两处景点象征“牛郎、织女”。乾隆皇帝开始并不认可,但“从人漫拟女和牛”,连身边的随从都附和这种说法,最后乾隆皇帝也只好勉强默认了。但他还是借题发挥:“漫拟汉家沿故事,一般深意在勤民。”
  耕织图景区是昆明湖畔一道赏心悦目的独特风景。它为乾隆皇帝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绝好的素材,深得乾隆皇帝的钟爱。“北屏万寿南明湖,就中最胜耕织图。”乾隆皇帝游览清漪园时,或乘画舫至玉泉山的途中路过耕织图景区,常触景生情赋诗抒怀。耕织图这幅生动写实“男耕女织”的水乡风俗画卷,一直伴随着乾隆皇帝百余首诗歌唱咏,萦绕在清漪园恢弘绚丽的水态岚光之中。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经过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治经济日渐衰败,国库存银入不敷出,清漪园中的岁修、陈设等也难以正常运转。为了节约开销,道光皇帝下令裁撤了清漪园殿堂中的部分陈设,同时,命人将耕织图内的织染局裁撤,将织染局所管辖的房屋钥匙全部交与清漪园照管。从此,耕织图景区这处专为宫廷服务的手工织染作坊便名存实亡了。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侵略者烧毁了“三山五园”。耕织图景区与清漪园一同遭罹难;建筑无存,石刻毁坏,陈设也被抢掠一空,只余下一座刻有乾隆皇帝诗篇的耕织图石碑悲凉地伫立在玉河旁。
  光绪十二年(1886年),时任海军总理大臣、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環假借恢复昆明湖水操的名义,动用海军经费等其他款项,为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为掩人耳目,先在耕织图景区的废墟上新建了水操内外学堂,学堂四周添建围墙,使其独立于园林之外。
  1887年1月27日,水操内外学堂全部建成并举行了开学典礼,而主持学堂典礼的官员在同一天还主持了排云殿的上梁仪式。由此可见水操学堂与颐和园修建工程之间不敢明言的暧昧关系。海军衙门规定“内学堂筹备轮船,外学堂筹备电灯,”以供颐和园之用。海军衙门为这所皇家海军学校制定了水操章程,并以学生操练的名义命天津制造局建造了“捧日”、“翔云”、“安澜福”三艘铁壳船,其中“安澜福”为慈禧太后御用,不安蒸汽轮机,并特意为这三艘船只在园外玉河旁修建了两所洋船坞,供停泊轮船之用。
  建成后的水操学堂由南北各五进院落组成。内学堂在前,占据了原玉河斋、延赏斋、蚕神庙和织染局的位置,有提调厅、外监督住房、教习住房、学生住房、饭厅、厨房、浴房等共119间。外学堂在后,占据了原水村居的位置,有总办住房、洋教习住房、内监督住房、文案住房、书手住房、钱粮房、医官住房、汉文学堂、洋文学堂、学生住房、厨茶房、浴房、中厕等共103间。
  其实水操学堂纯粹是一个摆设,一个花瓶,一个修建颐和园的“提款机”。慈禧太后根本不关心海军建设。她只是堂而皇之地攫取海军经费中的银子来修建她的安乐窝。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这个举措都非常荒唐和可笑:堂堂的海军预备队不在大海中进行实战练习,却守着当时已“存水过浅,不能浮送船只”的昆明湖中弄几只所谓的“战船”自欺欺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朝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次年,颐和园的工程也已大部分结束,昆明湖畔的水操学堂与海军衙门已无用武之地,只好撤消了事。
  随着社会的动荡不安,耕织图也风流云散了。在那样的时代,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已经成为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而部分残存的“耕织图”石刻也历经波折:民国初年,这些石刻被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攫为己有。镶嵌在自家花园的墙壁上。
   从1911年至解放前,耕织图的产权与用途曾经历了四度变更。解放后,耕织图地区又被划出了颐和园大墙之外,兴建起了前哨造纸厂和海淀区三利机械厂两座工厂与工厂宿舍,成为了生产与生活混杂的大杂院。
  80年代,造纸厂的工业废水排入昆明湖造成了池鱼大量死亡。全国人大代表常委溥杰与多位专家,曾经大力呼吁:耕织图是颐和园历史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操学堂是颐和园重要的历史见证,应该划归颐和园统一管理。
  1998年底,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颐和园收复了耕织图景区,并着手景区的规划与腾空工作。1999年至2000年,颐和园分流了原企业的191名在岗职工和123名离退休职工,顺利地实现了企业的平稳转制,使两个生产企业变成了颐和园的景区管理队。原有两家企业与颐和园船厂被拆除,颐和园园艺队基地迁至延庆,原驻地的143户居民被迁出。从源头上解决了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对颐和园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
  接着耕织图景区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开始,投资1亿元人民币,是2003年的北京市重点工程。景区内的灌溉系统作为节水型园林的组成部分也被列入了市政府为百姓办的60件实事之一。2004年9月20日,耕织图景观文化展进入试展阶段,至此具有250余年历史的耕织图景区全面向游人开放,其中包括澄鲜堂、延赏斋、玉河斋、蚕神庙、水操学堂、水村居等重要建筑,以及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湖泊、池塘与5万余株园林植物,共占地28公顷。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耕织图以现存的光绪时期耕织图平面图为主要依照,恢复到清漪园时期的历史原貌,恢复延赏斋、玉河斋、澄鲜堂与蚕神庙等建筑。其中,延赏斋是当年乾隆观赏农耕景象的观景建筑,东西两侧共有13间游廊,廊中将依照当年陈设,陈列了48块描绘农耕场面的仿制石刻;蚕神庙为三开间带抱厦的建筑。由于水操学堂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耕织图内保留了部分水操学堂。
  在进行植物景观恢复时,原景区内的3198棵大树被精心地保留了下来,其中乾隆年间古柳19棵,是北京地区年代最久、遗存数量最多的古柳群落。此外,依照“耕”与“织”的景题寓意,耕织图内以桑、柳、杨、桃为主要树种,间植海棠、油松、白皮松、元宝枫等大乔木。为丰富植物景观,耕织图内还栽植了碧桃、迎春、紫叶李、平枝荀子、沙地柏等花灌木、灌木、竹类2.1万株,荷花、香蒲、芦苇、红蓼等水生植物1900平方米,以及百日草、美女樱、串紫等26个品种的5万盆缀花地被。加上景区内的四块湖面,绿地与水面覆盖的面积率超过了景区总面积的90%,宛若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是北方地区少有的水景园林。从此原有的大杂院变成了园林美景。
  颐和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后,国家文物局和建设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颐和园保护缓冲区图中,耕织图所在地明确划在核心保护区内。耕织图重归颐和园的怀抱,不仅实现了颐和园法定保护规划,同时也使颐和园恢复到清漪园时期的完整版图,其建园之初的整体造园思想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也都将得到完美的体现,颐和园所蕴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200多年前,当清漪园初步落成,乾隆皇帝在盛赞“无双风月属昆明”后,又吟出了“北屏万寿南明湖,就中最胜耕织图”的感怀。在乾隆皇帝眼里,耕织图成为他气势磅礴的“三山五园”山水长卷中的神来之笔。这一笔之精彩就精彩在它是巧借自然山水的点睛之作,是他毕生追求的“略师其义,就其天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造园理念的杰出表现。今天经过8年的努力修复建设这样一处既有江南淡雅情趣,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耕织图景区,已经抚去历史的尘埃,奇迹般地出现在颐和园的西部,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我们带着孙女来到了闻名遐迩的耕织图景观区里,果然是名不虚传。此园基本上是重建。所以,不论是殿庑房舍、亭台廊榭,还是水泊湾浒、莲茨芦蒲,都泛着阵阵的清新气息;春风和煦、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色满园的环境,气候,心态,憧憬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梦幻世界。
渐渐地眼前幻化出一幅归田园居的景象: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过了些日子,晚报上登载了一条消息,说是景山公园的各种牡丹都开了,我想洛阳的牡丹与菏泽的牡丹都距离太远,不易远游,还是景山近点儿,于是在4月10日,坐公交车溜了一趟。
景山始建于辽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景山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宫苑园林之一,曾经是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景山被辟为公园,1957年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AAAA级景区。
  景山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公园占地23万平方米,景山相对高度45.7米,海拔高度94.2米。景山始终保留着辽代的山、金代的围墙和宫门;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群落保持完整。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40万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夏历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皇帝登上景山,见大势已去,在景山自缢,当时身边只有大太监王崇恩从死。1930年,故宫博物院在景山东麓立“明思宗殉国处碑”,1944年立“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据说,十年动乱时槐树被拔、石碑被砸,后来移来一棵并增设了说明,使这里成为北京著名的人文景观。
  景山山上五亭横列,中峰建有万春亭;东侧依次建有观妙亭和周赏亭;西侧依次建有辑芳亭和富览亭。登上景山,俯瞰北京,古都风貌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 景山园林特色是有牡丹、芍药等花卉几万株。景山春天有牡丹展、夏天有荷花展、秋天有秋实秋菊展,三季花团锦簇,四季松柏常青。
进了景山公园的南大门,迎面的绮望楼两边的西府海棠树上开满了粉白色的花,时不时地散发出沁人肺腑的幽香。然而院内的牡丹却尚处于含苞状态,不免令人有些漠落。但是园里盛开的郁金香迅速地把漠落感冲淡了。作为荷兰的国花,品种繁多,颜色各异的外国花种种在皇家御苑里真是充满了奇异色彩。当漫步登上景山的最高点万春亭上向南瞭望,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体尽收眼底。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皇家苑囿,大气磅礴,庄严肃穆,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令万民敬仰膜拜。
&&& 中国故宫别称是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楼宇8000余间(一说是9999间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历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故宫仍然保持了原来的布局。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评委会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近万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故宫是一处可以移动文物的宝库,是故宫博物院所在地。可移动文物藏品超过180万件,其中包括珍贵文物168多万件。故宫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
再向远望中轴线上的南端是新修建的九门之一的永定门,我童年在该城边上的永定门小学读过4年书,儿时的永定门留下了巍峨宏伟的印象,怎么现在这个显得逼仄萎缩了呢?后来有消息说是按留存图纸上的尺寸缩小了十分之一,这是为什么呢?没钱了?预算错了?城砖不够了,层层承包层层克扣了?出了贪污犯了?百思不得其解。嗐!您操哪门子心呐!这世界已经够纷纭的啦,别百思了,新闻里不说就没事,顶多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罢了。
转过身来向北瞭望,中轴线上的鼓楼、钟楼雄踞城北。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吧,每逢年末年初的零点时刻,钟楼上的钟声悠扬地响起来,新的一年开始来临了,不论是元旦还是春节的初一都敲。其目的早已不是为了报时报点,而是祈福未来,祈福吉祥了。
再转身往东看,一片簇新的建筑群落如森林般的耸立着;向西瞭望,西山山脉如祥龙腾雾欲升欲飞。
站在万春亭上,遥望四面八方,深深感到皇城的之气势,这皇可不是元明清的帝王之皇,而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群众,是作为千百年的都城积淀起来的大气巍然,既不可替代更不能复制的自然生成的京华之气。晚报上曾经披露过,根据遥感技术发现,整个一个景山像一座如日的如来大佛!这大佛不仅俯瞰着京城也护佑这千百万的京城百姓的生活平安、福寿康宁。
(三)从景山公园回来第二天,我骑着小三轮带着主持人与孙女到联大文理学院对面的小月河闲逛。经过市政府的治理整顿,形成了从学院南路的明光村到芍药居的一条元代北土城遗址公园。
&& &&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是在元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简称土城公园。元大都土城是元太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土城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 马甸附近士城墙高12.5米、宽31米。在黄亭子恢复了"蓟门烟树"景区,并建元代武士雕像。沿墙有小月河,园内多植洋槐、松树,毛白杨和核桃树等树木。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建德门遗址。
   元大都遗址作为北京城市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实物遗存,对于北京市文化历史的探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公园于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单位。为了真正保护好这段残存的土城遗址,朝阳区园林局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规划设计并筹建遗址公园。1988年3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园并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概貌: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位于北京中轴路东西两侧及奥林匹克公园南侧,是北京城区内最大的带状公园。全长4.8公里,宽130米至160米,总占地面积67公顷。与海淀段连接起来,长达9公里。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绿化覆盖率达73%,小月河将遗址公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河南侧为土城遗址保护区,北岸为绿化景点建设区。小月河为主体水景区。沿小月河还修建有五个木质游船码头和六座形态各异的跨河小桥,使两岸不同风格的美景相互连接,巧妙融合。公园改造后建成元城新象、大都鼎盛、龙泽鱼跃三个一级景区,六个二级景区分别为“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水街华灯”、“角楼古韵”。其中“龙泽鱼跃”景区湿地园面积达17000多平方米,是城区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北京城区内最大的带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项便民措施,如修建市民休闲健身活动广场,增添健身器械,道路铺装曲缓有度并有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此外,灯光、喷灌、监控设备一应俱全,而且公园内还修建有7个星级厕所,为方便晨练与散步的中老年人提供了方便之地。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绿化覆盖率达73%,小月河将遗址公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河南侧为土城遗址保护区,北岸为绿化景点建设区。小月河为主体水景区。沿小月河还修建有五个木质游船码头和六座形态各异的跨河小桥,使两岸不同风格的美景相互连接,巧妙融合。公园改造后建成元城新象、大都鼎盛、龙泽鱼跃三个一级景区,六个二级景区分别为“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水街华灯”、“角楼古韵”。 不论是晨曦初露之时或是月色辉煌之夜,公园里都有游人的身影,很多人都说这个场所的建立的的确确是为市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积德之事。
我们边走边欣赏着小月河两岸的略带自然的景色,吸吮着泥土、青草、树木与鲜花交混在一起的芬芳,全身的细胞立时松弛下来,感到了无比的惬意与清爽。
元大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创建的第一个颇具特色的都市,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无论是成吉思汗还是忽必烈虽然具有拓疆掠地的雄风,但是在治国上采取了种族歧视与残酷压迫政策,凭记忆的是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对汉人与南人实施高压统治,高赋税重徭役,居民实施连坐法,甚至菜刀都实行管制,结果是90年的统治就被朱元璋给推翻了。真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简单的道理统治者怎么就愣不明白呢?!
望着高大的一面石质浮雕,元世祖忽必烈在接受群臣的恭贺,不知道彼时彼刻他在说些什么,他想说什么呢?我们又想说些什么呢?短命的元朝(其实隋朝寿命更短)从忽必烈之后几十年间换了十个酋首,尽管这样,元朝居然还有伟大的一面,郭守敬兴修水利与对天文学的发展,关汉卿、王实甫对发展戏剧,黄道婆对纺织业的贡献,元曲的产生与辉煌,书法大家赵孟頫……还真能说出一大串儿来。不由得使人浮想联翩。
带着诸多的疑问,我们出了公园,登上三轮车,骑到马路对面,在老边饺子馆吃了一顿饺子,这家所谓的沈阳老字号与沈阳中街的本部相比不论是服务态度,还是食品质量,那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的,整个一个衙门作风、官气四溢!
&& (四) 4月18日,我们带着嘟嘟(孙女刘昕然的小名)到朋友杨宝森家去玩儿,他们家在石景山区苹果园往北的永定河引水渠北岸边儿上一个叫刘娘府的村里。中午吃完饭后,我们一起步行到不远处的八大处公园。
八大处位于京西30里西山山脉中的翠微山、平破山、卢狮山的环形山之内,从唐代开始修建寺庙,历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步形成了目前的三山八刹,这八座寺庙分别为一处的长安寺,二处的灵光寺,三处的三山庵,四处的大悲寺,五处的龙泉庵,六处的香界寺,七处的宝珠洞,八处的证果寺。这八座寺庙被称为“八大禅处”,简称八大处。
我们游览了二三四处之后,顺着西北的慢坡台阶下到一处山谷(四照谷)内,上世纪60年代之前山里水源丰富,这山谷中汨汨不断地流畅着泉水,给炎热的夏季带来阵阵清凉,之后没几年便常年干涸了。我们那天来到此处,就见五根方形石立柱拔地而起,上书“中华精印谷”五个集宋代苏东坡和黄庭坚的大字,在这些印章顶端雕刻的各种造型物象,叫印钮。从左至右这五种吉祥动物造型分别是龟、象、朝天吼、鲤鱼和避邪。现在提到的吉祥物多以龙凤为主,而这些是中国印钮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原来,此处山谷上溯三、四百米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石印。我兴趣盎然地逐一观摩欣赏,这不就是一幅立体的印谱吗?!最小的石印面积都在一尺见方以上。大的有几平方米。印章既有秦篆汉隶名家名作,也有近现代大师级的作品。该山谷集中华金石篆刻之大成,以石刻为主要造景形式,以“印”为核心。“印”,又名“印章”,古称“玺”(在春秋战国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到了秦始皇时,规定“玺”为天子专用,臣子称“印”平民称“章”),是我国的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独有艺术门类。因其以篆书为主要字体,故称“篆刻艺术”。印章的起源在《周礼》、《左传》中都有提及。从近代考古发现的实物来看,殷商时期就已存在印章了。这一时期最出名的殷商之印将在前秦印区详细介绍。早期,印章除“玺”、“宝”之外,还被称作“记”、“朱记”、“图章”等。 “中华精印谷”北侧山谷主要以金石篆刻溯源,历代谷印演变沿革对印章加以分类,按年代顺序自下而上逐一展开,分别有前秦区、秦印区、汉印区、唐印区、宋印区、元印区、明清印区。南侧山谷则以印章的内容、形式及流派等加以分类,以展现中华石刻更为丰富的内容。在前秦印区之中。“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这几个大篆刻,出自《老子》。还有“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等。大意是说,在顾全黑时,也要注意和其相反的白色,这是天下最终极最理想的形式(如八卦图中的阴阳图)。这一思想符合中国中庸之道、阴阳互补的道理。这一知一守,后演变为对金石篆刻的理解,反映出了印章的精髓所在。讲究之一“密不透针,疏可走马”也为大家所熟悉。反映到印章上则更为明显。印章最为明显的即为线条,所有空白地方也必须将线条与文字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故而将老子的这一名言置于谷口,以领略印章精髓所在。
&前秦印群中,最著名的当属殷商三印,这三方印是中国考古学上发现最早的印章,发现于今河南安阳。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玺印的用途逐渐扩大,而且大多与战国铜器上的铭文相合。战国时,由于各诸侯国文字各不相同,反映在玺上已经有很大的差别。这些玺印的印形,文字的安排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性
,反映出了战国时代活跃的生动局面。如其中一方“日庚都萃车马”印,为战国烙马玺印,边长超过7厘米,是战国玺印中的最大印。它最具代表的特征是制印者充分发挥了字型结构的变化,对印面布局进行了大胆新奇的安排。 秦朝是印章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和前秦印相比,这一时期确立了印章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地位。当时,由于各国文字不统一,因此在制定政令上就显得尤为不便,秦始皇便命令丞相李斯等整理文字,力求简洁易认,并制定了“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这种文字外形基本上以方为主,而笔划圆转。它第一次将汉字在结构上定型,同时也形成了这一时期印章简洁、明晰的特点。值得强调的是,这一时期,玺印的名称也作了规定:天子用的叫“玺”,臣民用的叫“印”,这种玺印的改革是在文字改革的轨道上进行的,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义。 汉代的印章从表面上看方正平实,其实变化多样,风格不一,这时印章艺术已深入到文字书法的线条当中,讲求质朴典雅,对后来明清时代篆刻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汉代印章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文字排布比以前更为讲究。即白当黑的原理、线条的完整性、布局的匀称性等讲究使印章的形式更为完美。
中国最早期的印章形式是印模,包括印瓦、印陶、烙印。而现在,“印”的权力的象征作用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然闪光,而私人印章的作用正在慢慢地淡化。
尽管谷中的印文多有不识者,但行走其中依然感到文化古风拂面、荡气回肠。
最近听说这个山谷里来水啦,想象着欢快的山泉跳跃着在山谷中奔跑,从山顶附近的不同方向的涓涓细流悄默无声地汇聚在一起,从无声的小溪变成了美妙地歌唱着蹦跳着滚动向前的山泉,给这三山八刹凭添了灵动的山魂。据记载民国期间有位田树藩的旅游爱好者曾在此谷的大石上题刻诗文:
&游人多慕名,八刹去揽胜。我则独喜幽,刹外别寻径。行行入深谷,谷空如悬磬。
&& 古树起帐幕,大石列床凳。高卧听流泉,危坐听大乘。每日来此游,不减我清兴。
您看到了吧,那时期的四照谷就已是“高卧听清泉”啦。
过了不到一个月的功夫(5月13日),我又去了一趟八大处。那次是随大学英语四六级巡查组一起去的,开着车从八大处的旁门直接上了六处“香界寺”。
香界寺距离五处龙泉庵二里之遥,其建筑坐北朝南,占地27亩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已形成了寺院的格局。寺院依山势而建,一步一升阶,中轴线上建有主要建筑,方位极正。寺院的规模宏大博深,殿宇巍峨,建筑精良,布局气势雄伟,寺容大气壮观,位于八刹之冠。
我们的居住地就在香界寺的藏经楼东面的行宫院,据说是乾隆等帝王的驻跸与休憩的庭院。行宫院垂花门内曲廊数十间向南通往寝宫和眺远斋,现在的寝宫已改造成可供游人居住的客房。寝宫院内植有几棵藤萝,枝干遒劲茁壮,叶蔓茂密青翠,已越200年的树龄了。入夜明月当空,碎银满地,凉风习习,松涛阵阵,整座院落静谧无哗,令人如置身化外。因为去过,住过,因而有所感受。
改革开放真好,很多幽深清秀、古寺仙山、宫廷禁地都向大众开放了。这六处的乾隆行宫经过修缮改造成旅游居所,为游客提供了方便。
(五)说到了在寺庙内居住,还能说出点故事来,还说这年吧,4月28日,我们来到京西门头沟的古刹——戒台寺,并住在了寺内的牡丹院内。
&&& 戒台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又名“万寿禅寺”,距潭柘寺8公里,距城区35公里。因为寺内有一座全国驰名的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所以人们一般均称此寺为“戒台寺”或“戒坛寺”。
寺院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殿、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现仅存遗址)、观音殿和戒台殿。其中戒台是中心建筑。殿宇依山而筑,层层高升,甚为壮观。西北院有中国最大的戒坛,与泉州开元寺、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中国三大戒坛。天下僧众多以到戒台寺受戒为幸事,从该寺出来的僧人就有了一定的认可度,可在全国各个寺院通行。
戒台寺尤以松树出名,“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卧龙松,菊花松(亦称美女松)、凤尾松、风松、龙松、莲花松合称戒台十大名松。这些树龄都超过五百至千年以上的古松,每当微风轻拂,松涛阵阵,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便呈现在您的面前了。有人写诗赞美这十大名松:
1.卧龙松:树龄逾千年,鳞片斑斑。一条巨龙卧石栏。待等风云挟雷电,一跃飞天。
2.自在松:枝叶尽舒展,仪态恬然。潇洒自如沐林泉。树龄虽已五六百,依是少年。&
3.活动松:内功五百年,枝节相连。一支晃动枝枝颤。运动就是生命源,益寿延绵。
4.九龙松:虬枝向云寰,九大粗干。龙腾飞舞气吞山。运筹千年等一回,波滚浪翻。
5.抱塔松:一诺重千担,呵护师严。千秋功绩忠于天。法均和尚塔内安,诵经声传。
6.菊花松:枝似菊花瓣,垂翘天然。酷似秋菊整体看。秀美俏丽比貂婵,婀娜万千。
7.凤尾松:枝条尽垂悬,层叠可观。一展凤尾飘欲仙。状如瀑布倾泻去,俏也雍環。
8.凤松:凤尾向西南,凤首顾盼。亭立凝思在眼前。何处梧桐招鸾凤,咫尺之间。
9.龙松:翘首一松蟠,龙鳞躯干。雄壮敦实虬枝乱。龙凤交颈天生成,壮美画面。
10.莲花松:粗壮又浑圆,干指苍天。枝条匀称层层现。松针簇簇似菡萏,盛开娇妍。&&&&&&
&& 1949年以後戒台寺停止了佛事活动,由北京市园林局经营管理,并开辟为公园。1966年以後,因修理天坛斋宫需用木料,拆除了千佛阁,寺内佛像大部分也於文革期间被毁。80年代以来,寺院经过大修重新开放,并重新塑了若干佛像。
戒台寺于1957年10月28日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中国佛教协会选派僧人进驻。寺院建筑格局独特,主要寺院殿堂坐西朝东,中轴线直指距离70公里的北京城,建筑样式基本是辽代风格。
寺内的戒坛,其规模是在辽咸雍年间形成的,人们称其 “天下第一坛”,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从千佛阁遗址往北拐,首先看到一个两进的四合院,院内幽雅清静,自清代以来,这里以种植丁香、牡丹闻名,尤其黑牡丹等稀有品种,更是锦上添花,故称牡丹院。清恭亲王奕忻曾在这里韬光养晦隐居10年。牡丹院的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它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与江南园林艺术巧妙融合。迎门是一座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花坛影壁。院内东、南两侧有房,前有回廊相连。西侧为靠山花坛。两院之间以木质垂花门相连。门额上挂有晚清恭亲王奕欣所题“慧聚堂”的匾额。院内花木遍地,绿树成荫,几块太湖石点缀其间。后院东、西、北三面的房屋皆有回廊相连,雕梁画栋,彩绘鲜亮。院子四角,用太湖石和花木建成的花坛景自天成。整个院落的布局采用了房屋建筑与园林造景、借景相结合的巧妙构思,可以说是举目皆景。正因景色怡人,美不胜收,由古至今,时有文人骚客,居住于此,修身养性,调养生息,晚清时的恭亲王奕忻、现代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俱来此做过客。&&&&&&&&&&&&&&&&&&&&&&&&&&&&&&&&&&&&&&&&&&&&&&
&&&&&&&&牡丹院也由此闻名,每逢牡丹花期之时,牡丹院也成为了戒台寺最美的风景之地。我们住在牡丹院内,优雅宁静并不时地飘逸着淡淡牡丹花的幽香,令人心旷神怡烦忧皆忘。而一到夜晚则院中更显得幽幽谧静,偶然的客房门启的吱扭一声,骤然使院中气氛凭添了一种神秘。我们去的人多,自然不会有恐惧感。那么,假如只是你一个人住在此院呢?恐怕就不会安逸了。话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了恭王府内的种种传说。据说,有人问了,你根据谁说的呢?我是根据《如梦如烟恭王府》的作者京梅女士在该书中说的,以及曾任恭王府花园管理处负责人康宁先生说的。说什么事呢?!就是恭王府花园闹过鬼祟的事。说是某年某月,甚至某天几点钟,时间越说的具体,就越增添据说的可信度。夜间值班人员路过大戏楼时听到锁着门的里面存放的几百台鼓风机嗡嗡作响,全转开了。这责任心都哪去啦?!值班员边嘟囔边开了门,进去合上电闸再出来锁上门时,鼓风机又嗡嗡地转了起来。值班员吓得从此再也不敢值夜班了。还有就是花园东北角的梧桐小院里,每当阴暗晦涩的下雨前,院中时不时地会出现古代装束的女人背影。其实这些故事在老宅子里都会发生过。我是原则上把这些据说当成酒后茶余的趣味故事来听,或当文学作品来看,也就是聊斋志异呗。
&&& 在距离戒台寺西南数里远的潭柘山下,一座宏大巍峨的佛教寺庙巍然耸立,这就是著名的潭柘寺。民谚说,先有的潭柘寺后有的北京城。
正说明寺院的历史悠长。该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4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潭柘寺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寺院。它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年),因其受到历代皇室的推崇而享有“皇家第一寺院”的美誉,至今仍保持明清的建筑风格。有一年的暑期,各高校管教材的负责人在这儿开了一次研讨会,住在寺内东南角的客房里。寺院管理处的一位同志给我们讲述了寺院的历史沿革与风物特征以及逸闻趣事。只说两件事儿吧。由于潭柘寺历史悠久名气较大,很多僧人慕名而来,寺里准备了一口直径4米,深2米的大铜锅为僧众煮粥。此锅有个特点:只漏沙子不漏米。在煮粥过程中,米中如有沙子的话,则沙子会从锅底的一个特制容沙器的凹槽中析出,而米粒儿却漏不出来,奇异吧?僧人们经常喝粥不免有些微言,总感到少油寡味的。话说有一天,僧人们在喝粥时,香味扑鼻、油花儿泛溢,顿时引发了众僧的胃口。当吃到最后时,锅底赫然出现了一条蛇的脊骨!大家慌忙跪倒在地,口念弥陀。原来这是潭柘寺内大青蛇、二青蛇之一用自己的身体给大家增加营养。您说真有这事儿吗?民间传说呗。谁料想,第二天一清早我出了客房门来到院子里,偶然的不经意的一瞥,看到西墙上趴着一条一米多长的赞青碧绿的蛇!大家闻讯都出来了,看到了这神奇的一幕。在大家闭声静气的注视下,青蛇慢慢地爬走消失了。神奇吧!
管理员还向我们说了一段传奇故事,寺内有两棵树龄越千年的白果树,就是银杏树,一雌一雄分列两旁,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右边的一棵被称为“帝王树”,它有一种奇异的灵验,每逢帝王或领导者故去的当日必折一个枝干,话说1976年9月9日夜晚寺内阴云密布雷声隆隆突然间帝王树上一支树杈咔嚓一声断裂,迅即落到地下发出一声巨响,当晚,正是这位管理员值班,亲见了这一幕,心中忐忑不已、疑心忡忡。果不其然,出大事啦!第二天收音机里就传出了伟人逝世的消息。我们听了这神奇的故事也是十分的惊诧,纷纷抬起头来仰望这棵阅尽人间坎坷、逆顺、时务的帝王树,只见此时此刻的古银杏簌簌作响枝枝颤动,不知是在嘲笑世人还是在赞赏自己……然而,即使是今年深秋我再次朝拜这座古寺时,帝王树的主干上的掉枝后的疤痕依然留存。
(六)天安门左侧的中山公园内有一座著名的茶点饭营业部,这就是“来今雨轩”。民国时期此地曾经发生过许多的故事,多少书中都有精彩的记述。后来在公园西门南侧又建了一座园林式的新址,专营红楼菜系,还必须提前预定才成。最早的“来今雨轩”建于1915年,是著名的茶楼和饭馆,轩名为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所定,曾经是近代一些社会名流聚会之所。而新址是1990年重建。其主体建筑具有浓郁的古典色彩,庭院内花草环绕、假山、小桥、喷泉、瀑布相映成趣。沿叠翠廊拾阶而上,凭栏远眺,只见古树苍苍,瀑布相互映衬,几株海棠树郁郁葱葱,风景极为优雅。来今雨轩以经营红楼菜肴和川贵风味菜肴为主。饭庄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就餐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今天众多酒楼餐馆中别具一格。并以其丰盛的美味佳肴,民族传统的特色服务和深邃渊源的中国特色饮食,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官员、旅游者及普通游客,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 来今雨轩得名于下面一段典故:唐朝诗人杜甫在京城长安闲居时,曾受到皇帝唐玄宗的赏识。这时,一些人看到杜甫得官有望,便都争着和他交朋友。却不料杜甫并没有做官,而且日渐穷困,这些新结识的朋友就再也不和他交往了。天宝十年秋,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诗人贫病交迫,这时却有一个姓魏的朋友冒雨来访,这使杜甫很受感动,作《秋述》诗一首以表示谢意。诗前有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表达了交朋友应重在友谊。从此“旧雨”、“今雨”就成为了老朋友、新朋友的代称。
&&& 猴年的5月23日,我在此处宴请了一位远方来京的客人,因而留下了“来今雨轩印象”的记录。记下了两个主菜一个汤一种酒。茄鲞在红楼梦书中有详细的记载。书中的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写到:
贾母笑道:“把茄鲞夹些喂他。”凤姐儿听说,依言夹些茄鲞送入刘老老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这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老老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老老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凤姐儿果又夹了些放入他口内。刘老老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象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刘老老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儿。”一面笑,一面慢慢吃完了酒,还只管细玩那杯子。
&&& 您看,这道菜的加工过程说的多么详细。而另一道菜“老蚌含珠”却不在书中记载,是在曹雪芹的另一本佚著《废艺斋集稿》的残卷《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记录了作者亲自下厨烹出的一道鱼中放了鹌鹑蛋的做法,菜端上来立即得到朋友们赞赏。上世纪70年代出在一本“文物”杂志中对《考工志》的发现有详细的记载,并记载了曹雪芹对各种风筝的制作方法。可以看出,曹雪芹还是一位烹饪专家呢。那天的酒水上了一瓶“莲花白”白酒。此酒产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中南海的瀛台四周一望无涯的水面青盘翠盖,荷花万柄。宫内太监采来花蕊,加入其他药材,制成莲花白酒。其味清醇,胜似玉液琼浆。清朝时,皇宫、王府争相用白莲花的花蕊等酿制成酒,并经常在颐和园的白莲池旁饮此美酒。解放初期,北京葡萄酒厂搜集到莲花白酒的御制秘方,按照古老工艺操作,精心酿制,成为古香古色的美酒。莲花白酒中配有黄芪、当归、何首乌、砂仁、牛膝、五加皮等十余种名贵、地道的药材。酒基为陈年纯正高粱大曲,入坛封闭陈酿而成。浓郁的药香和酒香融会一体,芳香怡人、口感醇厚、甜润柔和,回味绵长,余香不息,细抿一口,就会感到独特的味道。
来今雨轩的菜肴精致、高贵,色香味到位,虽然说其价位还没有达到像刘姥姥所说的“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但也远非是市井小民可任意光顾的场所。不过您还可以到原址去买几个素菜包子或者喝杯茶来体验一下往昔的风情。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龙凤之家家具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