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改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差距的论述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范文十篇】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范文一:思品(九年级)
第二单元 第一课第二课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认识我国目前在经济中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理解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学习重难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内容。
一、基础部分: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逐步缩小
。在国家走向
的进程中,要促进
同步发展,形成以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推进,充分发挥,各地区,各展所长,缩小区域差距。
二、要点部分:
3、★★阅读书本P40,思考(1)、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包括哪两个内容?
(3)、如何推动城乡发展?
(4)、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5)、举例国家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举措。
三、拓展部分
4、★★★根据材料回答: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
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还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方向和着力重点,这就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
(1)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什么意义?
(2)请就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青少年的角度出发,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能做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检测 完成作业本练习1、2、3、4、5、6、7。
范文二:以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摘要:城乡关系、区域发展历来都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抉择的重要维度。鄂州市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地区,近年来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旨在以鄂州市产业一体化为例,考察分析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产业一体化;鄂州市;城乡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8-05
在建国初期,鉴于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国家制定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型战略,实施农业服务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国家偏向政策,形成了垂直式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建设模式和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城市经济与以传统农业为特征的农村经济相对立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由于中国未及时进行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固化的城乡二元体制和与其配套的户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城乡分割的强制性政策制度,造成城乡居民无法平等地共享现代文明成果。针对这种状况,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即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城乡一体化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过程。它通常是通过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平均利润率(反映生产效率)、
范文三:求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在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应相互依存、协调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因而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既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量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又为壮大城镇经济规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农村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将会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创造出新的消费热点,扩大内需,活跃城乡市场,推动城镇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繁荣城镇经济。因此,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互相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效。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它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较好,协作能力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等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理想场所,是现阶段农民、农业、农村全面参与国民经济有效循环的重要桥梁和连接纽带。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形成一定区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中心,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带动农村的市场化、城市化、文明化、现代化水平,使农村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潮流。城镇商贸、金融、科技、教育及各类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以及城镇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动力,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改善农业种植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直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作为农村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传播中心,还可以将先进的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迅速传递到广大农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移风易俗,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
发展小城镇关键是要以产业为依托实现
提高我国现代化水平,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道路。这不仅是发达国家基本经验的借鉴,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发展小城镇,决不仅仅是增加小城镇的人口,其核心和关键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出路、全面推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人口多,富余劳动力转移难,是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农村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而就我国目前具体国情来看,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途径。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为支撑,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培植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扩大经济活动规模,才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空间,为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安居乐业提供可靠的经济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是支撑小城镇发展的生命线,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的结构、功能和素质,决定着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认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乡改镇,搞“圈地运动”;盲目模仿,“千镇一面”,修几条街、几条路,形成一些没有产业支撑的空心城。由于摊子铺得过大,其结果是资源浪费严重,负债累累,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的发展就要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发展小城镇,经济是基础,必须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经济大发展促进小城镇的大发展。做到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努力实现兴一座城镇,繁荣一方经济,转移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致富一片群众。
为此,一要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当前,小城镇建设要抓住广大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向二三产业发展的需求日渐迫切的机遇,根据本区域的市场、资源特点,选准主导产业,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和完善硬件设施和经济服务功能,积极培育和拓展城镇聚集人口、产业、资金、技术、信息等功能优势,承载和牵动当地产业结构向二三产业转移。二要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乡镇企业有机结合起来。要针对当前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效益低的情况,继续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各项改革,从而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鼓励有能力、有经济基础的能人来领办乡镇企业。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上,推动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合理聚集,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壮大小城镇经济实力。三要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要在小城镇建设中积极发展和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化龙头,尤其是要健全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体系,把小城镇建设成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中心、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四要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小城镇功能和连接大中城市的区位优势,吸引一批能人进驻小城镇,发展具有自己相对优势的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繁荣小城镇经济。五要注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各地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产业构成、地理条件、交通状况、资源情况差异很大,发展小城镇的条件和优势不尽相同。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初级或高级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发展特色产业型或加工主导型小城镇;地处高科技产业区和邻近试验基地的地方,应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高新尖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建立一批农业现代化科技试验基地,形成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科技主导型小城镇;地处交通干线、市
场发达的地方,应在商品集聚效应和商品市场辐射力上下功夫,兴办专业市场,完善各种服务设施,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品集散地,发展商贸流通型小城镇;沿江沿海沿边又是一定区域内交通中心的地方,应充分发挥其沟通和调节客流物流的功能,发展边贸交易型或交通依托型小城镇;具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资源的地方,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开发一批旅游景点,壮大一批旅游企业,发展旅游开发型小城镇。
发展小城镇必须尊重规律讲究科学
发展小城镇,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环保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战略意义重大,必将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引起体制和政策的调整及利益格局的改变,因而必须尊重规律,讲究科学,创新思路,扫清障碍,形成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实现小城镇发展的新突破。
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抓紧编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城镇规划必须突出科学性,要按照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规律办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打破原有乡镇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布局上确定好小城镇的性质、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注重实效,突出特色,使小城镇成为联接广大小集镇、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小城镇建设规划事关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必须处理好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把“农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健全规划成果的专家审查制度,制定保证规划得以实行的措施和法规,严格依法规建设,有序发展。必须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坚决摒弃遍地开花、平衡推进的作法,把重点放到县城和部分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增强实力,发挥地域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
第二,增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把长远目标和近期打算结合起来,加强供排水、交通、能源、通信、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和生活服务功能。坚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人口适度增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和“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坚决淘汰和关闭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在新建和旧城改造中要合理布局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设计开发具有时代气息和地方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创建优美、舒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安静,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镇生态环境。
第三,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首先,要全面落实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坚持实行以居住地确定落户地点,以现行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管理制度,鼓励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向小城镇聚集。积极探索适合小城镇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进镇落户的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土地经营权,并允许其依法有偿转让;要确保进镇农民在子女上学、参军、招工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积极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其次,必须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机制。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思路,摆脱对财政的依赖思想,立足自身,搞活城镇经营,充分利用级差地租,通过城镇相关事业单位的调整、搬迁,盘活城镇土地资源,使低效资产变成高效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走资本运营的路子,从城镇土地资源的转换和升值、房地产增值中筹集建设资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城镇公用事业、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建立适合公用事业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公有事业融资市场,加大证券、资本市场融资力度,最广泛地吸引社会投资;打破公共设施建设上的各种垄断,放宽国外、民间资本准入条件和准入领域;积极引导人口、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把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培育成小城镇建设财源的主渠道。理顺县镇两级财政关系,完善小城镇的财政管理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小城镇建设有固定的资
第四,努力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城镇“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长期以来,不少城镇“重建轻管”、“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十分突出。为此,在抓好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转变政府职能,将管理工作重心转向搞好城乡社区服务上来,管理好公共行政和公益事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理顺条块关系,扩大镇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解决好“看得见、管不着”或“谁管谁也不管”的问题;积极探索小城镇管理的有效方式;注重培养和引进城镇急需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型人才,充实管理队伍,提高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决策管理水平。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必须结合城镇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繁荣城镇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提高进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步入城镇生活,但农民城镇化绝不是农村人口从农村到城镇的简单位移,而是广大农民从思想观念、文明素质到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一种革命性变革,要充分发挥社区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使进镇农民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思想观念得到更新、落后习惯得到改造、综合素质明显改善;要依法行政,搞好小城镇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逐步建立起法治化、社会化和民主化的新型城镇管理体制,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城镇。
(作者: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刘玉辉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及时总结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研究探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求是杂志社总编室和广东省委组织部决定于!""#年$月中下旬在深圳市求是杂志社南方记者站联合举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就相关问题面向全国征集论文,欢迎各地党的组织部门、非公有制企业及党建理论工作者,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及新观点、新举措形成文章,积极参与。届时研讨会将邀请部分优秀文章作者与会。
征文于$月!"日截稿,优秀文章将汇编成册,公开出版发行,以供全国党政干部参阅。来稿请寄: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号求是杂志社总编室群工处,并注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征文”,邮编:%""&!&,电话:"%"’()"#($&&,*’+,-.:/012/5+918。
广东省委组织部、求是杂志社总编室
!""#年:月%(日
范文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日 来源:相关省(区、市)财政厅(局)办公
编者按: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和强化涉农补贴政策,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增投入 强奖补 搭平台
近年来,山东大幅增加“支农”财政投入,通过支持县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扶持等措施,进一步夯实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加速城乡统筹发展。
2010年山东省级财政预算继续提高“支农”比例,共安排218.97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三农”发展,同比增长24.63%。为保障对农村“多予少取”方针落到实处,山东要求各市、县财政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各地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并规定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安置和补偿被征地农民,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等。
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山东省级财政今年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中国服装品牌——牛仔裤品牌(/)提供
共安排64.71亿元县乡财政奖励和补贴资金,专门用于提高县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据了解,今年山东取消了全省30个欠发达县财政的农业综合开发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配套资金,并加大对省内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农村民生工程的财力补助和倾斜力度。
山东还通过支持搭建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三农”。据悉,山东将综合运用贴息、担保、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政策手段,进一步调集市、县财力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
海南:城乡低保资金一体化
为进一步完善海南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城乡低保资金管理,用足用活社会救助政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海南省财政厅会同省民政厅于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资金使用效率的通知》。
根据文件规定,各市县要按照城乡一体,分类分档施保的原则,建立城乡低保资金统筹管理制度,对城市和农村低保资金统一筹集,分项记账,互相调剂使用。通知还要求,各市县要高度重视物价上涨对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困难家庭生活的影响,加强临时救助工作,通过发放临时救助金、节日慰问补助金等措施,缓解因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
目前,全省共有40.1万人纳入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基本实现在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均超过全中国服装品牌——牛仔裤品牌(/)提供 贰
国平均水平,实现了全省重点民生规划提出的目标。
青海海西:1.2亿元打造新农村新牧区
近年来,青海省海西州财政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投人力度,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美丽的新农村新牧区,不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出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海西州财政在年初安排支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专项资金4000万元的基础上,又增加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8000万元,用于给排水管网建设,健身休闲广场建设,旧城公用设施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校园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供地、耕地补偿费,城乡环境卫生、道路整治等统筹城乡一体化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城乡居民的饮水状况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异,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水平,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实施,为全州加快实现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宁夏青铜峡:城乡社会救助“五统一”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制定了《青铜峡市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实施方案》,从8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将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实行城乡并轨,统一管理、分类施保,使城乡困难群众平等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中国服装品牌——牛仔裤品牌(/)提供 叁
青铜峡市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坚持“五统一”原则:一是统一救助制度。将现行的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等城乡二元救助制度并轨,落实制度标准从高不就低。二是统一救助标准。打破以户籍界定救助标准的模式,建立城乡救助统一标准,低保按困难群众实际收入兼顾基本生活支出确定补助额度,并根据自治区补助标准的变化及时调整。三是统一资金使用。城乡低保资金和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统一管理,合并使用,城乡互补,优化支出。四是统一工作机构。整合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机构,合并为统一机构管理。五是统一审核程序。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的救助统一审核、统一审批。
安徽马鞍山:“四轮”驱动给力城乡低保一体化
今年以来,安徽省马鞍山市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建设,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加快低保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市辖区城乡低保实现一体化的基础上,自今年10月起,将当涂县、博望新区和示范园区的农村低保标准由190元提高至260元,增幅达36.8%,进一步缩小城乡低保差距。目前,共核定城乡低保对象30089户、51196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427万元。
二是着力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差水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核定了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水平年增幅不低于15%,有效保障了城乡低保水平与居(村)民收入增长水平基本同步。至8月底,中国服装品牌——牛仔裤品牌(/)提供 肆
城市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差达225元,比去年增长19%;农村达159元,比去年增长29%。
三是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居民消费价格持续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明显增加等情况,及时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有效确保了低收入群体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今年以来,已先后两次向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了临时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801万元。
四是扎实开展临时救助工作。将汛期、旱灾受困渔民及艾滋病特困对象等及时纳入低保范围,有效保障了低保边缘户、因突发性重大灾害、重大疾病致困致贫人员的基本生活。目前,已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100.58万元,惠及城乡困难群众2884人。
海南三亚:着力壮大区镇财政实力
切实加强区镇财政管理
为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区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统筹城乡发展,近日海南省三亚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三亚市进一步加强区镇财政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将从落实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等六个方面加强三亚市区镇财政管理。
一是落实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对各区镇财政体制改革的监督和指导,更好地发挥新区镇财政管理体制的优越性,壮大区镇财政实力,保证区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完善区镇预算管理。区镇财政预算实行以区镇为主体、“市中国服装品牌——牛仔裤品牌(/)提供 伍
与区镇共编”的预算编制制度。支持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增财力的55%以上用于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民生,努力满足农村社会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
三是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及时公开补助性资金,认真核实补助信息,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对于项目资金的监管,要严格把关项目申报,做好项目公示,跟踪项目实施,及时评估验收。
四是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深化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度,推进公务卡改革,继续实施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改革及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规范区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五是完善三资代理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三资”代理服务规章制度,规范代理服务程序,特别规范村集体签订经济合同的程序,引入招投标机制实现村集体财产保值增值。
六是加强区镇财政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区镇财政的职能,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充实区镇财政干部队伍。
四川南溪:农业产业化 农居社区化 农民智能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壮大豆腐干、榨菜、白鹅、白酒等26家龙头企业,培育扶持12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企业和专合组织导向带动功能,集约发展特色农业,1-8月,建成蔬菜基地18万亩、大豆基地8万亩,出栏“四川白鹅”350万只,农户产业化中国服装品牌——牛仔裤品牌(/)提供 陆
经营达60%以上。
二是推进农居社区化。整理土地7145亩,新增耕地1090亩,拆迁安置农户396户,已拨付安置补偿金5500万元,新建安置住房26.6万平方米,加快建设“江南水乡生态苑”和“月亮湾生态公园”居民聚居点12公顷。
三是推进农民智能化。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农民工回引”和“全民创新创业”工程,共培育农村“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2000余人,农民自主研发并推广项目4个。
四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公共财政投入向农村、向落后地方、向贫困群体“三倾斜”原则,新建农家书屋160个,新建通村通组公里94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00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
江西德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六统一”
近期,江西省德兴市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均等化改革,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中实现“六统一”,成为江西首个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的城市。
一是统一缴费标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自缴经费都按照统一最低标准缴纳。
二是统一住院起付线。一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100元,二级200元,三级300元。
中国服装品牌——牛仔裤品牌(/)提供 柒
三是统一住院补偿比例。一级医疗机构补偿比为90%,二级为80%,三级为60%,上饶市外转院补偿比为50%。
四是统一门诊大病补偿种类和补偿标准。大病统一为17种,补偿封顶线统一为每人每年元。
五是统一住院补偿封顶线。住院补偿封顶线统一为50000元。
六是统一财政保障资金。由市财政设立专项基金予以保障。
陕西咸阳彬县:小城镇建设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新民镇全力创建“省级重点示范镇”和“咸阳北部第一镇”,一次性投资200多万元,编制了《新民重点示范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并印发了《关于加快新民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的实施方案》,项目涵盖产业支撑、基础设施、新城建设、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9900万元,实施了工程总量的50%以上。
今年,该县再次追加5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33个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严格规划设计管理,抓好启动区和启动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基本建立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产业基础,使农村人口稳步有序地向镇区集中,小城镇居民基本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中国服装品牌——牛仔裤品牌(/)提供 捌
范文五:建设和谐文化,“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重大举措。如何促进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   第一,必须树立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观念。城乡文化是和谐共存,相互协调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要义。文化具有强大的认同功能,要建立协调的城乡关系就必然要求建立和谐、协调的新型城乡文化关系。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是从区域文化角度对民族文化的划分,城乡文化各有其特定的建设主体,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需要,也体现了不同的内在特点,在新的发展战略中更应该强调彼此的差异性、互补性与层次性,而不是替代性与融合性。   另一方面,城乡文化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城市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主要载体,代表了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成果与前进方向。必须坚持城市文化的主流地位,注重发挥城市文化的辐射与示范作用,乡村文化在不丧失自身基调的前提下更应该从城市文化中吸纳契合现代化要求的价值观念。乡村文化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新农村文化建设就难以完成全国的现代化。城市文化的发展并不排斥乡村文化,相反,是对乡村文化的宽容与借鉴。在世界城市所谓无名化的危机中,乡村文化对城市文化可起到一定的标识作用,如中心城市可以从所在区域的乡村文化中取得特色与借鉴,从而发展成为区域性的文化特色中心。   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乡村文化指的是新农村文化,即是以先进文化为趋向,着重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农民的公民意识,同时又坚持从农民的现实素质出发,注重运用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即在坚持乡村文化底色的基础上的文化再造。   第二,必须建立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一方面,城市文化必须把发展乡村文化纳入自身范畴,为乡村文化培植新质素。城市文化掌握了最主要的公共文化资源与公共话语权,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不够。根本措施在于“软硬兼施”,既要重视覆盖广大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又要特别注重传播的内容、质量与针对性,加强“三下乡”等活动的长效性与制度化建设。   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必须有目的、有组织的主动接受城市文化的幅射与牵引,从而广泛地传播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念。广大的县城是区域中心,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承载着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应该把县域文化的建设问题纳入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去,树立打造县域文化枢纽,建设小城镇文化中心的战略思想,把县域文化发展成为城乡互动的中介,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示范中心与指导中心。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发挥进城务工人员这支悄然兴起的庞大队伍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进城务工人员作为进城的农民,他们对于城市文化具有较其他农民更深的感悟力与接受能力,同时,对于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来说,他们又有较城市文化工作者更强的适应性与选择能力。因此,城市文化建设必须把他们的文化需求纳入总体规划,确立培养民主法治、宽容大度、卫生保健、目光长远的新型农民,变打工者为创业者与现代文明使者,而不是城市流浪者与盲流的战略目标。而农村地方政府特别是相关的文化建设部门应该特别注重发挥进城务工人员的作用,认真组织、积极协调,与他们中的积极分子建立起稳定的联系与定期沟通机制,如利用他们返乡之际召开座谈会、恳谈会,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吸纳他们好的建议,同时给他们以文化交流使者的任务,敦促他们注重自身形象,积极地宣传本地文化,提升地方形象,创造条件招商引资,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第三,必须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一条新路子。城市文化建设拥有相对充裕的资金与人才资源,而乡村文化则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广大农村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可以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富资源,“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当前,开发以民间文化为核心的农村文化资源应该成为乡村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民间文化是农村区域文化的中心内容、特色内容与魅力所在,重点应该集中在二个方面:一是保护、开发与抢救即将失传的农村文艺形式,如地方戏、民间杂艺等。二是推广与复兴以民俗为核心的民间文化。民俗是长期文化积累与沉淀的产物,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情感,是区域认同与凝聚的纽带。如春节文化,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认同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高度象征。      责任编校:包礼祥
范文六: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首先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必须改变以往只强调农村经济建设,忽略农村的社会文化建设的倾向。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广大农村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乡协调发展。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历史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农村的发展建设,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必须全方位缩小,必须尽可能地迅速加快农村建设,才能够有条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人在生产中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机器等生产工具的重要性。在我国现阶段农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型向效益型转变时,伴随而来的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农业的产业化与工业化等都必须依靠科技与知识,这就要求农业内部的人力资本存量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   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研究水平的发展也可以认为是农业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制约着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教育上来。要搞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抓好教育,在我国,尤其要抓好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抓好农村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当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农民是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发展,理所当然也包括农民的全面发展。而“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抓好农村教育,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   抓好农村教育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人员素质的综合提高 只有广大农村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地可持续地   发展,从而有效地改变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裹足不前,社会文化建设的封闭落后。没有综合素质的提高,即使是因为一些外部因素使得经济得到短时间内的迅速提高,也只是昙花一现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西部省份一些宣布脱贫的地区又很快陷入贫困就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发展农村教育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与城市相比较,农村的差距不但表现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人的综合素质上,而素质的差距反过来又严重地阻碍和限制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根据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的调查表明,在农村劳动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三分之一左右,有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普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抓好农村教育既是首要任务,又是根本途径。      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农业的基础地位显得尤为突出。农村教育就承担着为广大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具有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就具有突出的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是一方面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普遍偏低。这使得我们的农业生产成本普遍较高,产品质量低劣,单位产量偏低。例如,据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资料显示,我国近年来每年从美国进口大豆上千万吨,但是到岸大豆的价格仍然比我国大豆的平均生产成本低。同时正如最近党中央反复强调的,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使得如果农村劳动生产率不能得到持续有效的提高的话,甚至会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那么,发展农村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另一方面,广大农村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历史,经济和体制等原因,农村教育极度地不发达,师资不足且质量不高,学生失学严重,学校教育偏重于应试,偏重于培养大学生,忽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继续教育。于是,与发展农村经济相悖的是,一边极其需要大量有现代科学知识和劳动技术技能的农业劳动者,一边几乎没有为农村建设培养所需要的劳动者的承担者。   因此,发展农村教育,从而有效地发展农村经济,就是异常迫切的任务。它的迫切性主要表现在解决“三农”问题迫切要求抓好农村教育。“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要全面可持续地发展农村经济,最迫切的要求是解决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培养适合现代化农村建设的科学技术,掌握发展农村经济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同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也迫切要求抓好农村教育。农村人口大约占我国人口总教的70%,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而且,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流动,思想道德低下而又没有继续教育机会的人员还极可能成为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素,影响到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迫切要求。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农村教育。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影响到城乡的协调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员的综合素质。   城乡协调发展是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由于农村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具有与城市很不相同的特点,因此,农村的教育应当体现自己的特点,农村的教育既要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也要立足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农村迫切需要的各型人才。我认为,发展农村教育首先要进行观念创新,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农村教育观,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旧的农村教育观,建立符合“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农村教育观。   政府应该转变农村教育观。政府应该承担教育责任,由政府组织和安排农村教育。教育是政府职能之一,只有政府才具有管理能力和经济能力。着眼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鉴于目前农村教育的具体情况,教育经费政策应该适当向农村教育倾斜,首先应该改变目前农村教育经费筹措途径。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中,乡镇负担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而中央财政只负担2%左右,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比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大头,例如日本(1 980),中央承担了初等中等教育经费的25.4%,县级(相当于我国的省)承担了67.8%,美国(1979)联邦政府承担了40.1%”。因此,保证农村教育经费是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必须解决的首要条件。同时,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目前的师资情况是一方面城市的师资力量趋于饱和甚至过剩,而农村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中央政府作为宏观政策机构,有权利和义务为农村教育制定优先发展的政策。地方政府从资金和人员上要满足农村教育的需要。   教育机构应该转变农村教育观。农村教育有自己的特点,为国家和全体社会输送人才,也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从这一角度说,现行的农村教育是片面的不完全的,它只重视了培养基于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而忽视了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才。资料显示,至1999年,我国农业高等院校仅为58所,占全国高校的比例不到5%,在校研究生8180人,占同期全国在校研究生比例不到3%,本专科学生133,217人,占全国在校本专科生比例不到7%[10],如果这一数字与我国农村人口相比,更是低得可怜。同时,面向农村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几乎难以为继,无力为农村建设培养更多人才。因此,教育机构应该转变观念,更加需要注意培养农村所需要的各型人才,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当然,加强培养农村人才,但是并不排斥非农业教育。不能以此为由,限制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应当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我国农村人口高达9亿,部分剩余劳动力必然向城镇转移。这部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的结果,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城乡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这部分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农村教育可以分为农业教育与非农业教育,也可以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考虑到农村教育的特点,农村教育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加强基础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建立继续教育”。   总之,在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必须转变农村教育观念,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切实作好农村教育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加强农村教育工作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首先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必须改变以往只强调农村经济建设,忽略农村的社会文化建设的倾向。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广大农村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乡协调发展。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历史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农村的发展建设,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必须全方位缩小,必须尽可能地迅速加快农村建设,才能够有条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人在生产中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机器等生产工具的重要性。在我国现阶段农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型向效益型转变时,伴随而来的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农业的产业化与工业化等都必须依靠科技与知识,这就要求农业内部的人力资本存量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
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研究水平的发展也可以认为是农业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制约着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教育上来。要搞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抓好教育,在我国,尤其要抓好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抓好农村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当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农民是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发展,理所当然也包括农民的全面发展。而“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抓好农村教育,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
抓好农村教育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人员素质的综合提高
只有广大农村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地可持续地
发展,从而有效地改变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裹足不前,社会文化建设的封闭落后。没有综合素质的提高,即使是因为一些外部因素使得经济得到短时间内的迅速提高,也只是昙花一现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西部省份一些宣布
范文八:发展 、增进社 会和谐提供 坚 强的组  织保 障。  
善 于抓发展 、谋发展 、求发展 的干  部选 拔到领 导干部 岗位上来 。要坚 
持从干部 能力 、水平 和工作实 绩 出  
统筹 推 动城 乡 党 建 协 调 发 展 
乡 党 员干 部 统 筹 培 育 机 制 
的全过程 和各环节 ,把党 的基层组 
固 本 培 源 ,构 建 城 
发 ,打破各 种陈规俗套 ,多从基 层  和改革 发展 实践 中发现优 秀人才 ,  
把基层党 建融入城 乡统筹发展  不拘一格 选拔优 秀人才 。二是 要坚 
持 “ 结合需求 、增 强合力 ”的原则 ,  
织 的组 织资源转 化为 发展 资源 、组 
织优 势转化为 发展优 势、组织活力 
在各级 领导班子 的配备上 ,要坚持 
以知识 、专业 、阅历 、资历 、心理 、  
转化为发展 活力 。  
( ) 新 基层 组 织 组 建 机 制 , 一 创  
确 保 党 员队伍 纯 洁 
气质和 岗位特点 相 匹配 为标准进行  配备 , 坚持着 眼于事业发展 的需要 、  
着 眼于发挥干 部 的特 长、着 眼于班 
做 好基层党建 工作关键在 党支  部 ,重点在 党员 队伍。左贡 县共有  党 组 织 1 7 ,其 中党 委 l , 7个 2个   党 支 部 15个 , 党 员 2 4 6 0 0名 。在  当前维 稳形势较为 严峻 的情 况下 ,   首先要做 好党支 部的组建 工作 ,党 
支部 书记 应优先考 虑政治背 景好 、  
子的可持续 发展 进行配 备 ,力争做  到专业结 构互补 、气质 结构相 融 。   三是要 坚持 “ 用其所 长 、效益至上”   的原则 ,将 干部用 到最 合适 的岗位  上 ,用到最 能发挥其 特长优 势和最  能激发其 工作热情 的领域 ,避 免造  成干部资 源浪费 ,消磨 干部 的才气 
和锐气 ,影响班子 的整体效 能 ,贻 
平时表 现好 的民族 同志担任 。在壮  大党员 队伍方 面 ,可采取 支部书记 
误地 方经济 、社会发展大业 。  
( )统筹 党 员培训 机制 ,提  三
升 党 员队伍 整 体 素 质 
提名 、老 党 员联名 推荐及村 民民主 
论 期  坛 
推荐 的方式 ,切 实把政 治可靠 、立  场 坚 定 的群 众 选 拔 到 党 员 队伍 中  来 ,保持好党 员队伍的纯洁性 。  
要统筹 制定培训计划 ,落实培  训专 项资金 ,开展 集 中培 训 、外派 
学 习、轮 岗交流 、预上 岗等开发 式  培育 ,建 立多维 的党 员干 部教育培  训体 系 ,大规模 开展落实 科学发展 
随 着 城 市 化、 市 场 化 的 深 入  发展 ,基层党 建工作 面临 的形 势和 
( ) 优 化 干 部 选 用机 制 ,选  二
优 配 强各 级领 导班 子 
终坚 持把选用干部的 “ 尺子”  
和 “ 镜子” 交给群众 。进 一步 完善  干部 选用机 制 ,着力 形成 “ 实绩  重
用干 部 ,凭贡 献定奖 惩”的用 人导 
观 、综 合素质 能力和党 员主体地 位 
等培 训。近年 来 ,左贡县 进一步 加 
任务 发生 了深刻变 化。近年 来 ,左 
大对党 员干部 培训力度 ,特别是 村  党支部 书记培训 力度。 0 0 5 , 21年 月  
县 委对 全县 1 7名村党支 部书记进  2
贡县突 出 “ 统筹城 乡党建 、推 进科 
学 发展 ”主题 ,坚持 “ 民惠民” 富   价值 取 向 ,着 力在三级 联创上 下功 
向 ,一是要 坚持 “ 业为重 、唯才  事
是举 ”的原则 ,形成 “ 事业本位 ”、  
“ 能力 本位” 发展 本位 ” 的选 人  、“
行 了集 中培训 并取得 了显著成效 。  
( 四)创新 党 内关爱机制 ,促 
进 党 内和 谐 
夫 ,在城 乡互动上谋 突破 ,在 协调  用人导 向。 要树立正确 的用人导 向。  
发展上 求实效 ,切 实推动城 乡党建 
真 正把 “ 干事 、会 干事 、能干成  肯
相融互 动、协调 发展 ,为统筹 城 乡  
事 ” ,有 能力 、有水 平 、有 实绩 ,  
是推行党 员 “ 政治生 日”制 
度 , 增 强 党 员 归 属 感 。村 党 支 部 可 
行 党组织 结对共建 、班 子成 员分片  包村 、机 关干部联户 帮扶 ,形 成纵 
制。对  史遗 留 问题 多 、资源纠纷  多的忖党 支部 ,由乡镇 党 委派 …得  力下部兼 任书记 , 切 在政 策、 资   
以在 党 员入党 日和他们一 起过 “ 政  治生 日” 。活动 中可 由支部成 员和  党 员一 起重温 入党誓词 ,然 后 回顾  一 自己的成 长经历 ,向支部汇报思想 、   工作 和牛活情 况。二是建立 党 内帮 
困基 金 ,增 强 组 织 亲 和 力 。 对 丧 失 
横 结合、相融互动的  作合 力。 r  
( )创 新 “ 委 ”运 转 机 制 , 二 两  
强 化 支部 领 导 
以倾斜 ,帮助其 打开 I 局  : 作
面 ;对 [ 党 支部领导 不力造成 纠纷  六 1
多 、 问题 多 的 ,特 别 是  人 是 人 非  面 前 态 度 暖 昧 、 行 动 迟 缓 的 , 要 
要进 一 步巩 固提 升村党 支部 住  农 牧区的 核心领导地 位 ,加强村 党  支部存维护 稳定 、新 农村建设等 方  面 的决策权 、管理权 ,切 实理 顺村  党 支部 与村委会 关系。特别足在 关  系全局的 重要村务  ,经集体研 究  同意后 ,付诸实施 。  
( ) 创新 村 委 会 工 作 机 制  三
劳动 能 力或 因病 因灾 导致 牛活 困难  的党 员,呵采取 “ 财政 出一 部分 、   县管 党费
拨一  部分” 的方式 ,建立 
决 _以撤换 ;对因 乡镇党 委  管  『 , 力,造 成村党 支部违规 决策 、违 法  施政 的 ,由县 委派 出 门  作组 进   
彳整顿 。 『  
( ) 创 新 服 务 群 众 机 制 , 密  四
党 1助  基令 ,为他们提供 - 人 J  些基 
本 的帮扶 ,解 决基本 的生活 困难 。   三 开展 “ 助一 促 ”活动 ,提 高  是 两 ‘ 党 员脱 贫解 困能力。  
切党群关 系  
提 升 党建 水平 
{ 搬创新载 体 ,搭 建 绀党 支邴  = } {
和 伙 牧  党 员 发 挥 作 用 的 下 台 。 积 
是建立 乡镇 干部伞程 参与党 
,f t  = . 整 体 推 进 , 构 建 党   支部活动 制度 , ̄ - 部列席村 党支 
极 - 展 “ 挂 双定党  责仟  ” 活  j ]    
动 。 按 照 “ 部 引 导 、 党 员 自认 、 支  
建 工 作 三 级 联 动 责 任 机 制  科学 发展观 的基 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 ,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基层 党的建设要 实现全 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 , 应坚持城 乡党建 系统谋划 、  
整合 资源 、形成合 力,健 全机 制、   常 抓不懈 。要 积极探索 城 乡基层 组  织 优势互补 、互帮互 助 、共 同发展 
的 新 途 径 , 着 力 打 造 推 动 发 展 能 力 
部各种会 议 ,把握 其决策方 向和决 
策程序 ,严密关注 和准确掌握 各村  动 态 ,做 好应急处 突工作 ,防患于 
未然。二是 建立农牧 区苗头性 问题  报告制度 。对村 内重大事 项 ,村党  支部每周 要 向乡镇 党委报告 一次 ,   由乡镇 党委每 月向县委报告 一次 。   三是建立 重点党组 织分类整 顿责任 
公开 承 诺”的原则 ,为每名农 村党  员确 定 岗位职 责及联 系户 ,召丌公  开 承诺 夫会 ,签订稳定 及发展 帮扶  承诺 书 ,增 强其履责意 识 。采取 支  
委 会 评 议 、党 员 大 会 评 议 、村 民 代 
表 及联系户 评议 的形式 ,对党 员履  责情 况实 行 “ 三评议 ” ,评议 结果 
强、服务群众 能 力强、凝聚 人心 能 
力强 、促进 和谐能 力强的 “ 四强”  
基层 党组织。  
( ) 统 筹 三 级 联 创 机 制 ,促  一
进 城 乡党建 整 体 推 进 
按 照统 筹兼顾 、全面协调 可持 
续发展 的要求 , 增强城 乡统筹意识 ,  
树 立城 乡党 建 协调 发展的 区域性 大  党 建理 念 ,县 、乡、村逐级成 立党  建 工作机 构 ,细化 分解 目标任 务 ,   建立责 任明 晰、领导有力 、运 转有  序 、保 障到位 的党 建工作机 制。实 
塑 全     旃
21 0  2年第 3 期  ’  
在党务 公开栏 公开 ,并对表 现突
抓一级 、一 级带一 级 、层层 抓落实  的党建工作格局 。   ( )推 行 党 员干 部定 岗承诺  二 机制 ,确保 党 员作 用发挥 
员参与党务 活动全过程 ,对党组 织 
工作提 出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扩 大  监督参 与面。二是 “ 代表委 员”联 
的模 范党 员进 行层层表 彰 ,有效 发 
挥 党 员 先锋 作 用 。  
动。统筹 党代表 、人 大代表和政 协 
三 、 完 善 考 评 ,确 保 党  建责 任 落 实 到位 
完善党建T 作 目标责任 制 ,把  党建工作 纳入综合 目标考核 ,并对 
要坚持 “ 有位有 为” 、 “ 岗    定
承诺 ” ,搭 建 载体平 台 ,在实 际工 
委员力量 ,通过 集 中活动 、 自主安 
排 、组织 召集等方 式 ,及 时参 与 民 
主管理 和 民主监督 ,实现 了代表委  员开展 活动经常 化 、发挥 作用基层  化 。三 是畅通信 访渠道 。搭 建意 见 
作 中履行职 责、发挥 作用。一是认 
定 岗位。 各级 党 组 织 要  根 据 工 作实 际,设 置 致 
富 带 富 、党 务 监 督 等 岗  
位, 引导党 员立足本职 ,   发挥 特 长。二 是 承诺 目   标 。要 组 织 党 员 公开 承  诺 服务措 施 、 工作 目标 、   达 到 标 准 等 事项 ,通 过  党 务 公 开 栏及 时 公示 。   三 是 定 期 评议 。对 党 员 
实 行 分 类 量 化 评 议 ,建 
接 受平台 ,设立 党务监督 员 ,健 全  “ 党性 评析 会” ,强化舆 情监督 ,  
及 时受理党 员群 众来信 来访 ,并邀 
请普 通党 员代表 直接参 与党务办理 
过程 。  
( 四) 完善 工作 效果 考评制 机 
制 ,业 绩 众人 评  
按照科学 发展 观要求 ,创新 评  议 方式 ,完善考核 制度 ,切实做 到 
立党 员评 价 体 系 ,按 党  员职 业 岗位 ,划 分 为不  同类 型 ,分 别 制 定 先进 
“ 干部干得 好不好 ,党员群众 来评 
价” 。一 是履行职 责 “ 期评” 。 定   建立党组 织负责 人履行党建 工作述 
标 准 ,引导 激 励 党 员立 
足 岗位 当先锋 、 做骨 干。  
四 是 评 选 优 秀 党 员提 案 。  
职评议 制度 ,党组 织领导班 子成 员  
分 别 向上 级 党 组 织 和 党 员 大 会 述  职 。二是 重点工 作 “ 现场 评”。建  立 “ 亮点”制度 ,经常 召开工作  看 现场 会、交流会 ,与会人 员现场测 
建立党 员提 案质询 制度 ,  
每名党 员根 据 岗位职 责 ,  
有计 划 地 提 出一 定 数量  重点党建  作实行 专项考核 。全 面  落实党建工作述职制 , 、 ( )  县 乡 镇 、 村层层签 订党建工 作责任 书 ,量 化  考核 ,强化监督 ,年 终述职 ,奖惩
( ) 健 全 党建 工 作 责任 制 , 一   强化 工 作 制 度 
评 。三 是综合业 绩 “ 公众 评” 。以  群众 满意为最高 标准 ,通 过 民意调 
查 中心或 向社 会发放 问卷 等 ,定期  开展 满意度调查 ,将群众 满意程度  作为 系数 ,加大 了 民意在 工作考核 
中的 “ 量 ”。 份  
建议性提 案, 对党务政务进行 监督 。  
( ) 建 立 监督 管 理 机 制 ,确  三
保 对 党 员进 行 全时 监 督 
搭 建载体平 台 ,组织党 员参与 
党务 全过程 , “ 变 事后监督 ”为 “ 事  前 监控 ”、 “ 过程管理 ” 。一 是落  实 党建工作规 范 。完 善党员代表 定 
期议 事 、党 员提 案、党组织负 责人 
( 作者 :中共左贡县委 书记 )  
坚持 “ 书记 抓 、抓书 记” ,严  格落实党 建工作 责任制 ,县 委与 乡   镇党委 、 乡镇党 委与村党 支部要签  订党建工 作 目标 责任书 ,形成 一级 
责 任 编辑 : 曾凡 明 
接访 、询 问质询 、党员集 中活动 日、  
党 代表视察 等相 关工作制度 ,让党 
范文九:以深化开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作者:王晓红 《光明日报》( 日 15版)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精准脱贫,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奔小康,关键看老乡,提高贫困地区造血机能,让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提高收入,走向致富道路,是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扩大农村人口就业,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成为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通过对外开放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大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我国不仅成为世界工厂,而且实现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的转移,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化、后工业化国家的转变。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许多农村乡镇企业通过为外资企业配套,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大量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在我国加工制造企业中,有80%左右的工人来自农村,这些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一方面获得了务工收入,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和眼界,不仅掌握生产技能,而且接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珠三角大量加工贸易企业倒闭,许多农民工回乡创业,他们利用在外资企业中学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这种外溢效应十分显著。
十三五时期,我国提出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形成海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这既是我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
推动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标志着我国进入到一个深度广度拓展、国际国内双向开放的新时期,开放型经济仍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一背景下,提高农民的开放意识,让开放红利惠及广大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开放成果,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也是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的重要内涵。
一是推动加工贸易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转移。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进入结构调整转型期,由于土地、资源、要素成本上升以及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需要由工业化为主的产业结构向服务业为主转变。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向农村转移,既可以为城市发展服务业腾出空间,又有利于农村人口当地就业,缓解城市人口、资源不堪重负所引发的城市病。
二是开展工程承包、劳务出口、服务出口,带动农村劳动力走出去。应该看到,服务品牌渗透在各个领域,既包含高技术的现代服务业,又包含劳动密集的传统服务业。如,菲律宾的“菲佣”、印度的宾馆餐饮服务都创建了自己的全球品牌。商贸、餐饮、旅游、保安、家政等服务及建筑工程等领域,都是广泛吸纳劳动力的行业。我国农村就业人口结构复杂,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从事上述行业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应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积极组织劳务和服务出口,在全球推广中国服务。
三是推动农村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出口,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农村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市场化水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资源物产丰富,特色产品众多,许多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工艺品、手工艺品、音乐、歌舞、绘画、剪纸、
刺绣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多数由于个体经营、市场化程度低、物流条件差、营销能力弱,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一些地区的农民靠山吃山,“守着金饭碗要饭吃”。事实上,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经过加工出口就能够产生高附加值,既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传播中国文化,发出中国声音,又能够带动农民增收和就业。
四是推动农村互联网信息化建设,提升国际化、信息化水平。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兴服务业态得到快速发展,这些新兴业态最重要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传统业态的地理和空间边界限制,提高了全球辐射能力。尤其是对于基础设施条件差、金融、商贸网点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来说,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满足农村消费市场需求,提高农村消费品质,让农民朋友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全球产品,而且有利于推动农村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五是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工程,增强农村吸引力和幸福感。乡村小镇是否美丽宜居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集中体现了绿色协调的发展观。小镇虽小,但承载着历史的久远与厚重,传递着浓厚的乡情。为此,应加强对村镇的规划设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让乡村小镇成为农村居民的幸福家园。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
范文十:摘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我党长期执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普遍规律。根据地方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现状,研究探索符合各地情况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促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关键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财政政策;研究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战略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判断,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总体上已经达到了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应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就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和全国一起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城乡关系失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过大问题,不仅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推进城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财政是实现各级政府职能的调控手段和物质基础。如何运用财政政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迫切需要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城乡建设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地区稳妥做好农村和农业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生产增收和农村个体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生产总量和农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但是,从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的方面来看,仍还有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一)城乡经济发展不相协调。近年来,城镇经济保持高速发展,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步伐较慢,规模较小,尤其是在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明显扩大,城乡差距大的矛盾未能得到根本改善。   (二)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差距在扩大。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靠政府投资,农村的路、水电气、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依靠村集体和农民投资,地方政府只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长期“城乡分治”的资源配置方式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滞后于城镇地区,并且差距在不断增大。   (三)城乡地区的社会保障不平衡。农村地区的初级教育、基本养老和大病医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农村社会快速发展的须要。同社会性基础设施投入一样,我国各城镇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公共资源投入上也实行向城市地区倾斜的政策。各级财政将多数公共卫生资源和公共教育资源优先投向城市,而广大农村地区获得的公共财政资金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四)资源要素向城市快速流动。由于近年来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促使大量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快速向城市流动,而受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以及人为制约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可以进城务工,但不能随便落户进城,农民工只有劳动的付出而没有在城市享受劳动成果的权利,这也是我国当前阶段普遍存在的痼疾。   二、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产业间的关联度加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之间发展的联动性加大,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地方经济已小有规模,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为实行统筹城乡发展打下了夯实的物质基础。   (二)城乡之间逐步融合。农民离开本土,迈进城镇的比重日益提高,农村务农人员已大面积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民年收入总量的大部分来自这两个产业。城市带动乡村,乡村服务城市的发展方式已初现端倪,为城乡联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局面。   三、改革现行财政体制的若干建议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统筹发展,财政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部门,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财政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   (一)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主要的任务是明确事权与支出的划分。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改变昔日政府大包大揽的问题,进一步区分财政供应的范畴。属于全区范围的事务,由县区政府承担;属于农村范围的事务由镇政府承担。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做到各项权利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根据事权核定所需的财力,镇一级财力不足的,县区级财政给予补助,以提高基层财政自给率,确保镇政府有充足的财力用来提供农村的公共产品。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的供给体系。要树立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供给的科学发展观念,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和城市同等待遇,彻底改变过去长期实行的城乡分离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使农民能均等地享受公共资源,从而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加快调整公共支出政策,加大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增加各部门安排支援农业资金的规模,保证财政支农资金年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一般支出增长幅度;调整地方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   (三)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农村地区的纯公共产品由公共财政提供。如大型水利工程、基础科学研究、乡村间道路建设以及全县区范围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属于纯粹的公共产品范畴,适合于公共财政提供。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引入个体私营资金,或者将公共产品直接交由生产商制作,再由政府出资购入。农村准公共产品则按照财政补助和私营投资相联合的方式由地方政府和农民一道提供。如小范围的病虫害防治、小型水利灌溉工程、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等,这些既有社会受益,又有生产者个人受益的特点,可在政府补贴基础上,遵循享有收益与负担支出对等的原则,由当地村民依照受益程度的大小进行投入。一些个别范围得益的低等农业公共产品,可考虑通过农村合作社的方式提供。   (四)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服务乡村的优先次序。发挥财政资金的效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基层急需之处。由于每年地方政府财力要受经济增长幅度的限制,财政资金投入农村基础建设的金额受到限制。导致地方财力投入到农村要分片区、分时段地进行,首先要保障农村地区的社会安定以及广大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须求,之后再创造条件安排资金发展农村事业。   (五)统筹城乡重大公共设施建设。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向农村地区进一步深入。加快乡村间的道路建设,形成城乡统筹的交通运输网。加速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供水供电、信息通讯等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公共设施的城乡对接和产品共用。加强乡村地区的小城镇改造进程,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实现农村地区整体面貌的提升。   (六)积极推进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提高城乡居民就业率,全面享有基本养老保障为目标,实行政府主导的积极就业政策,建立城乡联动的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地区劳动力市场建设,实现城乡劳力资源的信息共享。发展面向广大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自主创业能力,扩大劳动力资源的输出。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制度,着力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确保低保制度在农村实现合理推广。使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保障产品能互通互联,建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政策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的惠民工程,需要地方政府和全社会的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方面的供给与配置和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及转移支付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要素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以财政政策这项强有力的杠杆进行区域城乡间资源的科学调控和配置,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作者单位:北戴河区财政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