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和禁塑塑料的基本性质包括是一样的吗

“禁塑”三问
发布时间&:&&&&&&&&来源:中国吉林网作者:本网微博&:&&&
记者刘姗姗
日,我省出台了《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禁塑令”一出台,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我省缘何成为全国第一个发布禁塑令的省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军?又将如何实现产业转型的突围,走出一条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日,我省将全面实施“禁塑令”,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省级范围内实施禁塑的省份。禁塑令是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重大突破,它的实施将继续保持我省山青、水绿的生态环境优势,同时又将快速推动我省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构筑出我省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让我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先机。
“禁塑”终于来啦!与此同时人们不禁要问,吉林省为什么第一个“禁塑”?“禁塑”如何关联我们的生活?“禁塑”意义何在?在“禁塑”到来之际,为了拉直这些问号,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出发点是好的,可谓一举多得,能否抢占产业先机?
近年来,环境问题屡屡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白色污染”更是和我们每个人紧密关联的环境问题。作为塑料品消耗大国,改善塑料消费结构,在日用品上由限塑走向禁塑,是历史的必然。2013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实施工作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执行“限塑令”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细则或地方条例(办法),细化要求,提高标准,逐步探索“禁塑”的可行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战略部署,早在2012年,我省就制定了《生物质资源高端化利用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等非粮资源,发展生物化工产业,实现非粮资源对石油和粮食资源的替代,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径,在全国先试先行。
目前,我们应用的大部分塑料产品来源于石油基化工原料,不仅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长期使用也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我省即将推广使用的新型塑料制品,不仅可以自然降解,不会造成污染,同时它的原材料是以玉米淀粉糖或秸秆糖为主的生物基原料,可以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向精深化方向发展,也可以解决由于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
禁塑令的发布,不仅使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更能使我省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产业在全国率先突围,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抢占先机。
创新产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省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我省的工业产业结构奠定于一五、二五时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和竞争优势,但是对于传统工业的过度依赖,没能发展起新的产业。
“禁塑令”的出台就像是一把打开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的钥匙,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领域。
生物质经济作为融合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既是生态文明条件下的生产力创新发展,也是在深化改革背景下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聚乳酸来源于生物质并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具有低碳、绿色、安全和应用领域广泛的特性,既可以独立发展为一个新的产业,也可以与我省现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表示,“生物化工是生物质经济的重要产业领域,而聚乳酸产业则是发展的突破口。聚乳酸属‘平台产品’项目,登上这个平台,就能发展新型环保包装材料、纤维材料、塑料制品、医用材料以及汽车内饰材料等下游产业,从而促进生物产业与轻工、纺织、汽车等产业间的融合。”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2014年生物基材料专项实施方案的复函》,批复了长春市作为首批4个试点城市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未来3年中央财政将采取滚动方式支持试点建设,率先争取到国家的政策支持。
多方准备厚积薄发,能否吹响转型“集结号”?
我省生物质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物化工良好的产业基础。更难得的是,作为新兴产业,生物化工在世界各国也都只是刚刚起步,使我们具有了与世界同步发展,抢占先机的机会。
我省是农业大省,生物质资源年可收集资源总量约9000万吨,每年仅秸秆资源就达4000多万吨年。近几年,我省以玉米精深加工为代表的生物质产业发展迅速,涌现了长春大成,中粮生化,吉林燃料乙醇,吉林酒精集团,宏日新能源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初步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生产技术与化学合成技术、玉米加工企业与化工企业融合发展,呈现出原料多元化、产品精深化和产业集约化的发展趋势。2013年,全省生物质产业经济规模已达到700亿元左右。目前,我省80万吨氨基酸、20万吨化工醇的生产规模及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年产60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规模居亚洲首位。
丰富的资源,成熟的技术,新的产业蓄势待发,禁塑令正当其时!
2014年1月,我省印发了《吉林省生物质经济实施方案》;
2014年2月,“禁塑令”正式发布,点燃了我省新兴产业的燎原之火;
2014年7月,省政府转发了《关于落实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
塑料餐具规定意见的通知》;
2014年10月,我省召开全省“禁塑”动员大会暨产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推动产需衔接,进行政策预热。
短短一年,我省陆续出台了《关于鼓励生产和推广使用聚乳酸等生物基材料及制品指导意见》、《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和《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推动聚乳酸产业发展的政策,并新增设了生物质产业发展专项,构建出一个政策体系,为我省聚乳酸产业发展创造了一个政策“洼地”。
一时间,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吉林。全球最大的聚乳酸生产企业美国Natureworks、PBAT生产企业德国巴斯夫、酶制剂生产企业丹麦诺维信等国际著名企业也纷纷主动来我省洽谈;山东必可成、南通华盛、山西金晖、浙江海正等4户可降解材料制品生产企业已在我省落户,长春海正、长春必可成、长春盛达、长春森瑞达等4个聚乳酸制品项目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截至12月末,合计产能将达到3.25万吨,聚乳酸制品产业雏形初现。
宋刚介绍说,“下一步,我省将依托现有平台,在长春经开、榆树五棵树、农安合隆三个开发区建
设聚乳酸产业园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实现聚乳酸产业的快速发展。”
政策扶持,多部门联动,能否筑“星火”燎原之势?
在发展改革的大潮中,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且勇于突破的人。
吉林,我国的第一辆汽车、第一袋化肥都诞生在这里。时移事异,但吉林人勇于创新的精神没有变。禁塑令,让吉林人再次起航。
以往我们推动产业发展,多数是由上游向下游推进,即由原料-制造-产品-市场的产业发展路径,然而为了防止“憋死牛”的局面,我省创新了推动聚乳酸产业发展的路径,由市场需求倒逼产业发展。“禁塑令”的出台为我省聚乳酸产业创造出市场需求,用下游市场需求拉动上游原料产业发展,而上游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下游产业的延伸和发展,让产业进入一个健康的发展轨道,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据专家预测,我省此次“禁塑令”的实施将创造3万多吨可生物降解塑料袋、塑料餐盒的市场空间。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为了保证“禁塑令”的顺利实施,我省多部门联动,统筹推动。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多个部门针对“禁塑令”的实施分别制定了相应管理服务举措:
省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协调推动“禁塑”工作顺利实施;
省工信厅将积极推进聚乳酸制品项目建设,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实现聚乳酸原料自给;
省环保厅将为聚乳酸生产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的环评审批服务,加强塑料制品废弃物管理;
省工商局将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检查,“四查四打一取缔”抓好监管落实工作;
省质监局将加强对生产领域产品质量标准的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
据悉,早在9月份,我省便已实施禁塑令,生产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合格产品,一次绿色的产业革命蓄势待发!
站在新的起点上,一个美好的愿景正逐渐清晰——到2020年,我省将建立引领全国的生物质资源高端化利用现代产业体系;届时,全省生物质产业经济总规模将实现1350亿元。
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实行“禁塑令”的时间
我省“禁塑令”是日发布,自日起开始实施。
“禁塑令”实施范围
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禁止在商品销售、商业服务活动中向消费者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
“禁塑令”实施对象
规定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薄膜袋制品和餐具两大类产品。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薄膜袋,包括购物袋、连卷袋和平口袋,不包括商品出厂的原始包装袋和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等预包装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包括餐盒、碗、杯、盖、盘、碟、刀、叉、勺、吸管。
什么是生物质产业?
所谓生物质产业是指利用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能源植物等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质为原料,以高密度转化为基础,以生态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工业化生产为主要方式,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基产品的现代绿色产业。
[责任编辑&:&&刘欣荣]  春节是一个充满欢乐、阖家团聚的日子,也是资源消耗集中的时期。由于庆祝活动和聚会频繁,城乡的街道、广场等以及家庭都迎来了集中用水、用电高峰;多彩的灯光、绚丽的烟花,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氛围,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市场上的礼品、食品,很多存在过度包装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是目前全世界都在倡导的生活方式。如何才能在欢度佳节时擦掉碳足迹,减少碳排放?就这个问题,笔者建议,以保护地球的名义,改变陈规旧习,过一个低碳绿色的春节。  让餐桌充满“绿色”  春节团聚少不了吃。春节期间,每家餐桌上都是琳琅满目,饭店也是一桌难求。春节团聚少不了关注饮食,但怎样才能吃得更健康、更环保呢?餐桌上的食物怎么才能保证是绿色健康的食品,又有多少被吃掉了呢?事实上,如今春节餐桌上的浪费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这种浪费不仅表现在金钱上,还有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春节期间往往是食用野生动物的高峰。尽管近年来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加强了,可春节期间购买、食用野味的事情还不少见。引起人们食用野生动物欲望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有相当部分是来自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为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消费者应自觉放弃这种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建议大家春节不购买野生动物,让那些野生动物商贩发不了昧心财;下餐馆不点野味,走亲访友时不食用野味,让野味从餐桌上消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时一日三餐已基本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没有必要仍按老传统那样大吃大喝,或在吃上大做文章。春节餐桌琳琅满目,造成的浪费不是个小数目。大家应常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念,过一个欢乐而又节俭的春节。  买礼品注重内在品质  讲究“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逢年过节,大街小巷,人们大包小裹地购买礼品,或孝敬父母,或访问亲朋。可礼品中那大盒小盒、方格纸板、泡沫塑料、绸布等就有一大堆,宛若鸡肋,弃之可惜,留之无用,最终也只是墙角的一堆垃圾。有的商家为哗众取宠,不惜为原本价格一般的商品配上名贵红酒,甚至金银水晶饰品来提高“身价”。无数礼品虽然因为外包装的华美上演了“灰姑娘”童话,但过度包装产生的垃圾却令人头痛。  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和假象,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次过多、材料过当;结构设计过当、包装功能过剩;表面装潢过度、包装成本过高等。过度包装就是制造垃圾,因为这些包装没有实用价值,只能当作垃圾扔掉,严重地浪费了原本就稀缺的资源。而且,相关的垃圾处理费用也很大。北京市曾作过统计,如果避免或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包装,仅垃圾处理一项费用每年至少可以节省2亿元。专家建议,消费者过节选择礼品别盲目追求外观的华丽和价格的昂贵,关键在于要货真价实。  另外,塑料袋仍在污染我们的环境。在我国的668座城市里,有2/3被垃圾环带包围。“垃圾围城”不仅影响着气候变化,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垃圾主要来自我们用过的东西。虽然禁塑令推出有一段时间了,但基于各种原因,一次性塑料袋还没有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消失。它们多年不腐,长年不烂,集中起来堆积如山,分散开去处处可见,随风飞扬。在房屋周围、马路旁边、花园的树根草丛常现塑料袋的踪迹,在城郊农田、公路、河道也有塑料袋的身影。  走亲戚,真的“走!”  目前私家车已大举进入中国的普通家庭。私家车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负面效果也相当明显。私家车每消耗100升汽油,就会排放270千克二氧化碳。如果去距离8公里的地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会比开车减少1.7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春节期间,我们不妨走走“绿色道路”: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出行,既方便,又“低碳”环保,何乐而不为?上下楼也以爬楼梯为主,因为少坐一次电梯,可以减少好几公斤碳排放。有春节自驾游计划的家庭,不妨改为坐火车出行。如果时间允许,飞机能不坐尽量不坐。  过年了,少不了探亲访友,如果彼此家住的不远,又不赶时间,今年春节我们就走路去,走路既能减少碳排放,又对人们自身健康有好处,可以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要是走累了,就坐公交车或地铁。平时上班赶时间,许多人都是自己开车,但春节就不一样了,有时间、有条件就让自己真正“低碳”一把吧。  如果有必要开车出行的话,对于有车族来说,最好能掌握一些节能技巧,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厂家所设定的经济时速就是省油的标准。适度热车是个好习惯,长时间原地热车会使油耗变大。建议用中速行驶两三分钟的时间来完成。  胎压要符合标准。胎压过低会增加摩擦力,比较费油。  减少车辆负重能省油,每增加10公斤负重油耗就会增加1%,因此要经常整理行李箱,不要把后备箱当储存室。少开车窗也可省油,当车速70公里/小时,开窗后的风阻消耗会使每公里燃油迅速增加。  除此之外,出行前计划好行车路线,尽量避开交通高峰和不良路段,尽量避免采取猛踩油门的做法。节油试验显示,油门踩到底比中速行驶费油2至3倍。这样不仅油耗大,而且也会给汽车的使用寿命带来负面影响。  春节,少不了娱乐。家长大多会买一些玩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亲友聚会时,唱歌、打麻将、燃放鞭炮也是常有的"节目"。但长时间泡在娱乐场所,不知不觉中会受到彩光污染。因为这些场所一般安装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灯光等设备,会造成彩光污染。研究表明,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另外,往年过春节时,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大量的烟尘严重污染空气,散飞的纸屑又影响地面卫生,而且还会发出剧烈声响,形成噪音污染。长时间打麻将,也会危害身体。特别是烟花爆竹使人们在体会浓浓年味儿的同时,也给人带来许多心惊胆战的险情,由此产生的烟尘、噪声和纸屑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小觑。  过一个绿色春节,其实并不复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轻而易举就能办到。少开一天车,少买一件衣服,少用一个塑料袋,少寄一张贺年卡,少放一串鞭炮,都可以折射出我们的绿色环保理念,都能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年味儿当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应摒弃传统年俗中的弊端,增加更加健康和文明的元素,为年俗增添几许“绿色”。笔者更希望“绿色”不单单是春节的颜色,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本色。
相关问题略懂社热议相关搜索
问问青春版,什么都略懂一点低碳生活50条建议_百度文库
低碳生活50条建议
低碳生活50条建议和措施思路提示
1、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思路提示:你如果想为保护地球少用纸巾,又比较懒惰,不想洗手帕的话,你能想出更好的更环保的方法来替代纸巾吗?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
思路提示:比如电脑设提醒:节约纸张方式(如草稿在眼力允许的情况下可缩小字体,减小行距,减少页边距等),除此以外,你在纸张的节约方面还能想出哪些措施呢?
3、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思路提示:怎样在无需使用人多花心思的前提下,通过一些怎样的设施或设置实现自动减少用电。少乘电梯换健康又能节省能源很好,但过多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劳损,有什么办法在使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又能减少对膝盖的损伤呢?还有其他更多的省电招数和方法吗?
4、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
思路提示:城市美化很好,但现在在楼上种花草非常不方便,各家在窗台和阳台上的花草的视觉效果感觉非常不佳。如果能有一种既方便又有好的效果的方法和设施提供给市民,我想大家一定会欢迎。你能想出好的方法吗?
5、是的,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
思路提示:现在实施的禁塑令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来分析一下,并针对这些原因来想一些让人们更愿意接受的方法和工具来自觉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6、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
思路提示:洗浴后的水冲洗马桶,这谁都知道可以节水,但为什么没有很多人实施呢?你是否可以考虑用怎样的设施既实现能方便节水,还能使卫生间整洁美观,又不增加使用人的麻烦?你还有更多高水平的节水方法和妙招吗?
7、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
思路提示:既省电又有利于维护电脑的方法肯定会受人欢迎,现实中是否有很多人会开着很多不用的电脑程序空运行的情况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分析一下,怎样解决?在使用电脑过程中,还有其他费电又不利于电脑的情况吗?
8、想避开车来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一不担心油价涨,二不担心体重涨; 思路提示:骑自行车既节能又锻炼身体很好,自行车技术也很成熟,但我们还可以分析我们在骑的过程中,自身有什么体会,长时间骑行有什么感受,对自行车还有
贡献者:TS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低碳还是“被低碳” 零售业有行动也有尴尬
在“建立首个低碳生态示范市”的承诺面前,与能耗、污染、排放密切相关的深圳零售业界走到了前面。实际上,不少深圳商家早几年就已经未雨绸缪,花大力气进行“节能减排”让自己在今天占据着有利的位置;有商家还处于观望状态,想弄清楚打造低碳城市的深度和范围后再作打算;而更多的商家则是热炒“低碳生活”概念,期望能从巨大市场中获取商机,分享低碳盛宴。无论商家的选择是怎样,消费者的姿态又是如何,低碳的步伐向深圳零售业渐行渐近。是迎合、是调整、还是把握先机先发制人,时间会让这个答案露出真实的面目来。
  倡导低碳生活商家还是要量力而行
尽管低碳成为深圳打造环保城市的一个重要筹码,不过,消费者要刻意选购低碳商品并不容易。记者走访深圳各大超市、卖场发现,除了节能灯等少数产品是显而易见的低碳商品外,几乎没有一件商品标明自身是“低碳商品”,也没有相关的碳排放标识。询问营业员也大都对低碳商品一头雾水。有消费者说,“低碳倒是听说过。但哪些是低碳商品?这个还真不知道。”
深圳国美总经理章卫兵说,低碳是去年下半年才兴起的话题,跟我们生活到底有多大紧密的联系,很多消费者还很抽象,大家更多停留在工业、制造方面的概念。如果延伸到消费链,那其实非常多。零售企业,更多是讲环保和健康概念。虽然家电目前还没有低碳这个说法,但它其实就是节能。
不过,低碳概念的具体和低碳商品的抽象给商家及消费者带来了盲区。有消费者告诉记者,不少企业拿低碳说事。但这种惠及民生的事情,有的厂商却流于表面噱头炒作,或者成为追求额外利润的利器,或者扭曲了低碳的原意,成为消费者的负担,没有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动辄打出高价格吓唬人,动辄利用低碳的公益宣传给自己贴金,甚至把原本不属于节能减排的商品都列入低碳范畴,甚至这边低碳那边则“造碳”。在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洪涛看来,目前所谓的低碳超市并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很多企业在推行中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缺少一个约束的行规。
在记者的走访中,深圳商家们对低碳话题显得积极但又极其审慎。在业界看来,他们是低碳生活的提倡者与承担者,怎么样才能避免“雷声大雨声小”现象,消费者又怎样才可以免遭商家的“消费劫持”,这里面大有文章可讨论。
“不要盲目跟风去炒一些虚无飘渺的概念,零售业的发展从来都是靠脚踏实地得来的。”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告诫深圳零售业同行,一些大型超市卖场热炒低碳经济是带有营销的目的性,有的想占领这个未来新兴市场的制高点,有的想通过这些营销事件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也有的纯粹借一下东风,来提高商品的销售量。无论动机如何,说到底,打造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商家还是要量力而行,不要人云亦云,踏踏实实经营好自己的企业。
 &&小链接低碳商品在哪里?
“低碳”并非针对某一类商品,而是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常消费中处处可见。有关专家认为,只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的商品,都可归入低碳商品的行列。如节能灯、夜灯、竹筷、L E D彩电、石头环保纸(以石灰石为原料)、手帕、充电电池、环保袋等均属此列,甚至由于包装简洁从而减少豪华包装过程中的碳排放的简装商品,也可算是低碳商品。
  千万不要随意全面铺开
  王先庆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
低碳环保是未来城市生活发展的大趋势,值得提倡更值得探讨。到目前为止,低碳经济给人的感觉只是一个概念,如何落到现实生活,跟我们所有人真切接触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一是靠相关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及延伸下来的具体细则,二是靠将这些措施实施开来的众多商家以及消费者。我个人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看到我们国家的实情,在经济实体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之前千万不要随意全面铺开,毕竟温饱、小康是现在生活形式的主流。当然,大型超市卖场这些大企业作为行业风尚的倡导者与先驱者,有能力的话应该先行一步,它们的这些行为值得鼓励与扶持。
 -低碳可操作性
  超市卖场自身的节能减排
对于深圳的超市业来说,低碳生活一直都在进行着,只不过之前的名字叫节能减排,具体的操作方式是推广应用绿色照明来达到节能目的。据记者了解,早在2008年,深圳有关部门就“建设节能深圳”项目组织过多场会议,探讨绿色照明工程以及白光LED固态照明光源的现状和未来等议题。
家乐福大中华区CEO罗国伟向外界介绍,家乐福迄今为止已投入2.5亿元资金用于门店节能改造。家乐福华南区公关经理李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节能减排方式可以达到三赢的效果:商家减少运营成本,消费者不必担心费用的转移,从整个社会来看节省能源的效果明显。
据记者观察,在深圳众多新型节能店中,商家在照明、空调、热能回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节能措施。例如改善照明灯带,减少照明灯具的数量,取消生鲜区的日光灯带;逐步更新空调冷冻机组和冷冻冷藏设备,回收冷冻冷藏设备的热水,用于生鲜区的热水加工和场地的清洗;启用免费制冷系统,在过渡季节时使用室外较低温度的空气,降低室内温度,避免过度使用空调机组;为增加顾客购物时的舒适感,门店里安装了布袋风管系统,自动控制并减少室内二氧化碳量。
原本与超市百货不太搭边的家电卖场也开始尝试低碳。日前苏宁刚刚在深圳金光华建立全国首个精品店。据商家透露,精品店的装修费用成本明显比普通门店高出一大截,因为应用很多可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不过从长远看还是划算的。
 禁塑令的深度执行
对消费者而言,从2008年开始的禁塑令似乎是低碳概念最直接和有力的倡导。来自深圳各大超市百货和家电卖场的统计表明,这个举措在政策的“干预”下收效明显。
不过,禁塑令在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只做到“独善其身”,并不能阻止消费者从其他方面去消费这些与环保相违背的塑料袋或者包装袋产品。
深圳某本土超市负责人向记者表达了这种困惑:“虽然禁塑了,但是各大超市卖场在生鲜区域还是提供透明小袋子,很多人把此当成塑料袋的替代品。虽然我们会提醒市民节约,但是无法强制每次只能用多少个。我看到不少消费者一扯好多个,有的还直接带回家。这边禁止那边开源,属于典型的头痛治头行为,治标不治本。”商场方面坦言。
该超市负责人进一步表示,现在虽然对塑料袋噤若寒蝉,但是供应商照样有能耐“浪费挥霍”。比如说,现在时兴的独立包装,有的食品大袋子套小袋子,然后还要包上一层塑料薄膜。这种包装十分受消费者喜爱,看上去似乎越多保护层越卫生,其实未必如此。“对商家来说很无奈,很多是厂家的产品,我们更多是被动的,这些问题我认为是被消费者惯坏的。
 低碳生活的引导和打造
在国内,除了官方一直以来倡导节能减排外,民间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呼声对环保与低碳生活表示支持。例如我国央视著名主持人芮成钢,通过身体力行购买碳排放额度,来抵消自己乘坐飞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这样生活方式渐渐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与推广。
对于市民来说,低碳生活包括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不穿裤子”活动除了吸引眼球外,还传达出商品跟能源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环保人士认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最好的方式就是减少开车的次数;环保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可以令我们的住宅夏凉冬暖,减少能量的耗费。
不少深圳商家在接受采访时都明确表示支持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觉得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有着一脉相承的连贯性。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众多商家是低碳生活的提倡者与承担者,怎么样才能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现象,消费者又怎样才可以免遭商家的“消费劫持”,这里面大有文章可讨论。除了商家自律外,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出台相关的细则来进行规范。低碳生态城市的打造,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商家来说,都应该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不能厚此薄彼。
一些市民告诉记者,逛完超市卖场之后,会不经意地受到商家关于低碳概念的感染,有意识地把家中灯泡换为节能灯,把空调温度调低两摄氏度,减少看电视时间,用洗脸盆接水洗脸,有时甚至都不用洗衣粉。
 再生纸文具进场 低能效电器清退
依赖“电”而生存的家电卖场,在低碳话题上同样大做文章。深圳国美总经理章卫兵告诉记者,最近深圳整个家电市场正在进行空调的“大清场”,能效比二级以上的空调开始停止进货和销售,厂家也没有库存了。他认为,不论空调、彩电还是冰箱,上游制造厂家一直通过销售渠道商极力推广节能技术和新品,这是一个逐步的演化过程。商家和厂家节能意识越来越强。低碳成为深圳市民选择家电除了价格以外最重要的因素。
章卫兵留意到,最近深圳消费者很在意很多关键参数,对节能方面的关注很多。LED、蓝光技术等,这些都是低碳概念在起作用。
在清退低能效电器的同时,有商家则直接把节能产品贴上标签请进卖场。日前,苏宁亮相其首家节能产品超市试点。在这里,出现了用再生纸制造的铅笔、笔记本、复印纸等多种文具用品。电器卖场也开卖文具用品?商家向记者解释,节能文具是响应此番“节能产品进超市”其中的一个品类。据悉,此次进入销售目录的节能产品涉及21个品类、300余型号节能产品。依据“贴近百姓生活、带动绿色消费”的原则,以居民生活消费领域为主的产品,包括家电、节电节水器具、新能源产品等为主,然后进入专区销售。
据记者了解,此次节能产品超市试点有来自政府层面的专项资金扶持,产品对终端消费者以低于市场同期、同品质价格进行销售,最终受益人为消费者。据悉,像市场价4670元的一款西门子三门零度冰箱在节能专区价格为4299元。不仅如此,节能产品的优势在节能标贴上都一一说明,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能够一目了然。
 -焦点问题
  1 节能升级改造给中小超市带来成本负担?
对于门店进行升级改造所投入的资金,华润万家公共事务部总监刘岫军表示,“大概两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且这些节能设备能在以后的经营中继续发挥节能减排的效用。”
对于中小超市的经营者来说,他们也希望通过升级改造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是他们算下来,成本的巨大投入可能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位拥有几间社区超市的老板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大型超市公开的资料来看,每个门店的节能改造成本平均需要200万元,小超市打个折都大概需要100万元,这对于中小超市来说基本上就是一两年全部的赢利。这样的负担对于大型超市的财务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现金流紧张的小老板而言,如此大的投入无疑是自寻烦恼。况且,具有自有产权的大型超市卖场还能得到政府相关的补贴,而中小超市经营者只能是望洋兴叹。而据一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大型超市对节能减排宣布的数据只是单方面的,并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核实。最近,某大型超市连锁店打造了节能示范店后本来要在全市所有门店全面推广节能设备升级改造计划,但是示范店的经营效果并不理想,投入产出比与设想相差甚远,因此这个计划已悄然被叫停。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商家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政府有关政策的落实,实际上在往后的经济活动中,大型企业得到的是某些政策的扶持与倾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场面经常上演。
 2 贵1-2倍:低碳生活要忍受高价格?
在不少深圳超市卖场派发的单张中,“低碳生活”赫然作为宣传语与销售卖点。记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一些节能灯、环保袋也被贴上绿色环保产品标签,但是价格一点也不绿色。同时,跟低碳沾点边的竹盐竹碳类产品被放在促销的显眼位置上,被冠以“低碳商品”售卖。超市里的有机商品由于天然性比较高,因此在众多的促销人员口中,这些商品俨然是低碳经济的代言者。
对深圳老百姓而言,低碳等于贵吗?为什么只提倡贵的低碳生活?在记者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对商家只提倡贵的低碳生活方式表示质疑。
在超市里正在选购蔬菜产品的顾客张先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低碳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但是现在很多商家都以低碳作为商业包装卖点。像是有机食品,价格比普通同类食品要高出40%以上,而竹碳类产品更是因为打着环保的旗号,价格要比同类商品高1-2倍。作为市民,我是很支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为什么一提起环保或者是低碳商品,就要让消费者承受高昂的商品价格?这会让我觉得有点反感,同时会给我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超市卖场所提倡的低碳生活只是一个营销的噱头,低碳生活是什么他们并不了解,这对于真正低碳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太大的推动作用。”
深圳国美总经理章卫兵则觉得,从家电品类看,目前符合低碳概念的产品是高能效比的节能产品。但是上游厂商成本高而导致终端价格高,并非商家借低碳炒作,因此关键在于上游研发技术的成熟让成本降下来。
 3 打造低碳模式,深圳是否有样本可以复制?
打造低碳生态城市,对于众多商家来说有点无所适从,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模仿复制可能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而对于创造、超越他们总会谨慎行事。
据记者观察,此前沃尔玛曾在北京开出首家新型节能环保店,店内系统化地应用LED节能灯、EMS灯光控制系统以及制冷系统中采用高效压缩机、压缩机变频、空调水泵加变频等节能措施。这跟沃尔玛在美国建立的多家能效样板超市思路基本相同,可以说,北京节能型环保店的成功是建立在美国沃尔玛节能店成功的经验之上的。永旺华南商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折口史明也表示,现在吉之岛的很多节能环保办法来自日本同行企业的经验。他透露,企业曾经想将垃圾分解机器引进到中国来,但是与相关的法规有所出入,最后没有成行。
实际上,深圳不乏外资商家。他们在外国其实早有低碳模式的成熟经验,这能否顺利复制到深圳?“低碳生态城市的建立与低碳生活方式的打造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众多商家也不断地在吸收与学习。”华润万家公共事务部总监刘岫军说,低碳是一个很专业的名词,但又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同时也通过每一个人的行为去推动其发展。对于商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互相分享成功的经验,可以用讨论加实践的方式去进行验证。
“内资超市须抢话语权。”还有业内人士提醒,目前玩低碳,外资超市已走在内资超市前头,若内资超市再不重视,可能失去先机,让外资超市在行业标准制定上抢占话语权,内资超市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4 有机食品其实很耗能并不低碳?超市很尴尬
让各大超市感到尴尬的是,关于一些低碳产品的倡导可能会贻误商家自身的盈利机会。
“水果达人”李小姐告诉记者,她每天都离不开水果。不论是当季出产的时令水果还是温室栽培或者远道运输而来的,只要自己想吃,她都会大方地买下来品尝一番。不过,在朋友关于低碳的介绍之下,她开始选择应季水果,不买反季节水果,“因为大棚种植水果会消耗大量能源。”一些“环保型”市民还认为,“连少吃一顿肉也是环保,因为畜牧产品的生产比蔬菜会耗费更多的能源,少吃0.5千克的肉,可减排二氧化碳700克。”甚至有人直言:“不吃肉就能减排,1头牛=50吨玉米。”
尽管目前这些低碳族会被人指“作秀”,这主要是长期生活方式的惯性使然。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任何一种理念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定带动周边人一起为环保低碳经济贡献力量。不过,来自超市卖场的表情则比较复杂。深圳某本土知名超市的公关经理说:“商家一方面宣扬绿色食品,一方面又不可能会宣传不吃肉的理念,这样是自己扇嘴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私下表示,如果真的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那么只吃素不吃荤是一个常理,超市卖场直接关门算了。作为商家来说,寻找卖点是营销手段。不过该业内人士也承认,低碳经济对于商家来说是把双刃剑,在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很多时候不能兼备,所以只能选择避重就轻的方式去经营。 (作者:卢亮)
(本文来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54806条
评论114451条
评论109193条
评论100533条
评论90395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塑料的物理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