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学科网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学好初中物理,请先培养学生对学科的良好情感体验
我的图书馆
学好初中物理,请先培养学生对学科的良好情感体验
&&良好的学科情感体验,也叫做学业情绪,是指与物理学习、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情绪总和。跟我学物理网贾兰华老师认为:良好的学科情感体验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认知加工过程、学业成绩,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1、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利开展。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这种认知活动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马森指出:儿童在学校的成绩和成年后的成就,不仅仅依赖于他们的能力,而且也依赖于他们的动机、态度和对学校及其他成就情境的情绪反应。经常性的学业失败会给学生带来痛苦、不愉快和挫折感,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必定难于形成个人的良好的学业情绪,而没有良好的学业情绪,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一般的学习任务也不可能顺利完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利开展。2、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当一个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就会愿意学习,善于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能够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最终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3、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纵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难发现,一部分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如果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业情绪,就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4、良好的学业情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身心两方面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业情绪体验,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综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难发现,一部分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除跟先天的遗传素质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教育和环境有关。如果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业情绪,就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跟我学物理网贾兰华老师指出:教育过程是“创造”人的过程,也是人的价值的积淀过程。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个非常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更多教育资讯、免费课程,敬请关注贾兰华老师公众微信号“跟我学物理网”,或者上跟我学物理网站扫描二维码关注。
馆藏&1228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农村初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再加上初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堪忧。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有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意识与行为,教学中也有很多培养方法与对策,但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开展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对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与研究进行梳理,然后在访谈的基础上,形成研究的基本思路,最后采取问卷调查法,以宁乡县三所农村初中学校的30个班级的学生与相应的语数外三门学科的老师为被试,测查了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以及教师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状况,在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良好,在知识与智慧维度上得分最低,在仁慈维度上得分最高。2、教师对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态度良好,但认知情况不尽如人意。3、语文教师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显著。在对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教师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总结如下:1、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不均衡2、教师未形成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3、教师缺少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笔者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1、重视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2、关注教学过程,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G441【目录】:
摘要5-6ABSTRACT6-10第一章 绪论10-24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10-14
1.1.1 选题缘由10-13
1.1.2 研究意义13-14 1.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4-17
1.2.1 概念界定14
1.2.2 理论基础14-17 1.3 研究现状17-22
1.3.1 国内研究现状17-21
1.3.2 国外研究现状21-22 1.4 研究方法22-24第二章 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24-34 2.1 研究对象24 2.2 调查工具24-26
2.2.1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认知调查问卷(教师卷)24-25
2.2.2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评价量表(学生卷)25-26 2.3 调查程序26-27 2.4 调查结果27-34
2.4.1 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自我评价27-31
2.4.2 教师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状况31-33
2.4.3 各变量的回归预测分析33-34第三章 问题分析34-38 3.1 存在的问题探究34-35
3.1.1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不均衡34
3.1.2 教师未形成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34-35
3.1.3 教师缺少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35 3.2 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35-38
3.2.1 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35-36
3.2.2 学科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较单一36
3.2.3 农村学校对积极心理品质不够重视36-38第四章 对策建议38-44 4.1 重视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38-40
4.1.1 积极评价的“馈赠”38-39
4.1.2 积极情感的“学科美”39-40 4.2 关注教学过程,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40-42
4.2.1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40-41
4.2.2 钻研课程教材,挖掘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41
4.2.3 倡导均衡发展,审视被忽视的积极心理品质41-42 4.3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42-44
4.3.1 完善学校管理,增加师生的认知42-43
4.3.2 重视家庭教育,增进沟通与交流43
4.3.3 聚焦社会渠道,增强培养的意识43-44第五章 结语44-46 5.1 结论44 5.2 研究局限44-46参考文献46-48致谢48-50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50-52附录B: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评价量表(学生卷)52-56附录C : 积极心理品质认知调查问卷(教师卷)56-5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曲科宇;[J];克山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林桂辉;[J];三明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纵艳芳;[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徐丽萍;[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熊捍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沈通俊;[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梁启文;[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陈忠根;;[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朱艳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宋刚;;[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晶;曲淑丽;许哲;;[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崔应珉;贾成祥;张书文;徐江雁;陈德炤;;[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吕萍;;[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金兰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陈华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刘卫业;;[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朱鸿武;王择青;祝卓宏;傅小玲;刘竞;张红梅;刘金花;尚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李宁;;[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周琳;;[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朱鸿武;王择青;祝卓宏;傅小玲;刘竞;张红梅;刘金花;尚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邳州市陈楼中学
周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蔡立山;[N];解放军报;2008年
哈尔滨师范大学
王敬国;[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王秀丽;[N];大众科技报;2005年
作者单位:合肥工大附中;[N];中国教育报;2001年
蔡娟(作者:临泽县沙河中学);[N];张掖日报;2006年
张海燕;[N];中国教师报;2003年
李勇;[N];天津日报;2005年
陈晓华;[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作者系北京市丰台区铁匠营二中教师 及荣;[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红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子华;[D];延边大学;2015年
李飞霏;[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林育慧;[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戴金洲;[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高正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曾莲子;[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林芊芊;[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何红梅;[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陈娇娇;[D];渤海大学;2014年
祁乐瑛;[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当前位置: >
作者:期刊100&来源:&发表时间:&浏览:次&&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武千辛(山西阳泉职业中专学校 &&&045000)职校学生物理成绩的两极分化一直是教学中突出的一个矛盾,也是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受智力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心理品质即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事实证明,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磨练学生学习意志,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逐步消除两极分化,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措施。一、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1.利用教材,引发兴趣物理教材中的“中学生问题”、“你想过吗”、“阅读园地”提供了不少趣味材料,我们不妨巧妙应用。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后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既然苹果对地球、地球对苹果的作用力大小相等,为什么我们仍看到的是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苹果跑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兴趣,开始积极思维,大胆尝试,对物理的深奥莫测产生兴趣。2.联系实际,产生兴趣实践证明,一些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其原因之一就是学而不知其意,学而不知所用,所以结合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在讲解摩擦力时,结合实际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下雪了,路面很滑,怎样让汽车安全行使呢?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会领悟到物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进学习物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进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学习需要,启发兴趣新课引入时,不妨在温故的基础上设置疑问,引起认知冲破。例如,学习电场时,可以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从力学知识点出发,我们用力去推拉一个物体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那么两个带电物体没有互相接触,它们之间的作用是怎样发生的?待学生们思考片刻,但无法解决又急于知道结果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重力场中物体受力的情况,从而使学生再次建立场的概念,从学习需要唤起学生求知欲,引发兴趣。4.直观演示,创造兴趣首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第三,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的优良品质。例如在静电感应实验中,金属网罩的静电屏蔽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摩擦起电中让学生自制验电羽。学习反冲运动后制作小船,这样巩固了知识,又达到了教学目的。二、调节学生情绪,诱发学习情感1.创和谐气氛,感染情感课堂教学气氛是指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的情调和气氛。创设和谐、温馨、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感染学生。开课伊始,教师可以设计引人入胜的艺术化的开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可巧设悬念。教学高潮出现时,学生会因急于寻求结果而凝神思索,会因解决某一难题而释然愉悦,会为自己有独到的见解而自豪,也会为自己有所发现而惊喜。此时,学生整个身心处在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中,思维活动异常活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2.展示物理美,陶冶学生情感例如,不少建筑物的屋顶和鸡蛋壳十分相似,北京网球馆,上海西郊公园象房,屋顶都是拱壳结构,这种结构,不仅美观,而且屋顶薄,用料省,自重轻,还可以减少支柱,多么经济实惠呀。冗长而纷繁的物理过程只用几句简练的物理术语便表达得淋漓尽致,有理有据,一环扣一环,展示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给学生荡气回肠之感。若学生的情感与美感交融在一起,便会产生美的愉悦和享受,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3.以物理史实,充实学生情感为了提高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例如在介绍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和放电现象时,介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费城的风筝实验,感人的史实,会让学生思索回味,沉浸在科学家为科学奋斗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情感。三、增进学习毅力,促进学生意志&&&&1.积累成功,磨练意志要让意志薄弱的学生变得坚强、变得自信,必须为其开辟成功的道路。其一,把教学目标明确的告诉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寻,为成功奠定基础。&其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为获取成功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其三,因人定标,设置低起点,密台阶,为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免遭挫折,教师要给予点拨、引导,使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从自卑走向自信。2.战胜挫折,锻炼意志学习中碰到困难,受到挫折在所难免。关键是要正视挫折、战胜挫折。对于成绩较差,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他们内心更多的会感受到挫折和羞辱,所以要鼓励他们,给予关怀和温暖,引导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总之,当一个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动机,良好的情绪、热烈的情感、顽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即良好的心理品质,那么将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著作权归原作者期刊100()-交通,经济,的专业网站
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